首页 关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问题

关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问题

举报
开通vip

关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问题关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问题 关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问题 中共涡阳县委宣传部高级政工师 金广卫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是我们党在全国代表大会的文件中第一次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做出的科学论断和明确部署。这不仅是一个新提法,而且也是今后我们工作中的一项新任务。为了搞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落实十六大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部署,我们就要很好地了解一下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提出的历史渊源、现实意义、丰富内涵、“三个文明”的关系、鲜明的阶级...

关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问题
关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问题 关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问题 中共涡阳县委宣传部高级政工师 金广卫 党的十六大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是我们党在全国代表大会的文件中第一次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做出的科学论断和明确部署。这不仅是一个新提法,而且也是今后我们工作中的一项新任务。为了搞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落实十六大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部署,我们就要很好地了解一下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提出的历史渊源、现实意义、丰富内涵、“三个文明”的关系、鲜明的阶级性、政治文明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系、如何衡量政治文明的水平、如何走自己的政治文明道路等,使大家有一个比较明确、清晰地了解和认识。这也是当前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这三者有机统一起来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党的十六大提出政治文明建设的历史渊源和现实意义 党的十六大重提政治文明一词不是新词,我们从革命导师马克思的经典著作中发现,早在1844年马克思的《关于现代国家的著作的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草稿》中,就第一次使用过与集权制相对立的一个概念——政治文明。我们在阅读马克思简短的写作计划草稿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他所提出的政治文明涉及到9个方面,即:国家、政党、政治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宪法、人民主权、公共权力、立法权力、司法权力、执行权力等。到1857年9月马克思在写一生中的重要著作之一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又一次提出人类文明的结构应分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个方面。马克思在这个问题上,计划想作专题研究,但还没有来得及作深入、细致、系统、专题的研究,就被其他更为重要的工作所打断,只好搁浅。这也正好为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人留下了理论创新和发展的空档和余地。这一空就空出了一百三十多年。130多年后,由邓小平和江泽民继承、丰富和发展了这个理论,弥补了这个空档。我们的党政干部甚至是中国普通老百姓都知道邓小平的一句名言“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里的“两手”,是一个形象的比喻,是指“两个文明要一起抓”,也就是“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这“两个文明”新概念是小平同志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过程中探索、创立的,可以说小平同志在发展丰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中,作出了新的贡献。现在我们重温一下小平同志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的一段话: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就是物质文明,它表现为人们物质生产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改善。改造社会的成果是新的生产关系和新的社会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其主观世界也得到改造,社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得到发展,这方面的成果是精神文明。这一段表述如果细加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仔细推敲,我们可以发现有一点缺憾:十二大报告对人们改造自然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成果明确了文明属性——精神文明,但对于改造社会的成果则没有明确其文明属性,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也只是笼统地表述:“社会的改造,社会制度的进步 ,最终都将表现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也就是说,十二大报告没有把政治文明分出来。据研究中共党史的权威人士龚育之回忆说,最初设计十二大报告时,在这方面就存在一定的争论,胡乔木同志力争并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这个两分法,把政治民主纳入精神文明的范畴,但是,许多理论界的同志对这种两分法不习惯,表示不同意。争议的结果,十二大报告最后尊重大家意见,在报告中提到了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题目,把它从精神文明那一部分中分出来,单独成为一个部分。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这三个政治报告都延袭了这种分法。当然,我们也不能说十二大及其以后的三届政治报告的这种分法和写法错了,而是在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从文明观的高度概括和提出两个文明建设,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形势决定的,在那个时候,能提出两个文明,其本身就是我们党的一大历史性进步,对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无疑发挥了奋斗目标的导引作用,其意义重大而又深远。 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形势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民主法制意识的增强,主观世界的两分法、两个文明的提法,显然是有点片面了、不合时宜了。就如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政协委员马晓东今年建党82周年纪念日时,在县政协党组举行的党委委员迎“七一”形势报告会中指出的那样:“因为社会制度在不断创新和进步,制度能不能达到现代文明的程度,特别是社会主义制度,多少年的宣传,既有先进性,又有优越性,怎么实现这种制度的先进文明呢?首先还是在理论界、学术界进行探讨。可以说政治文明问题是近年来政界和学界的‘不约而同的时尚话题’,有的提出‘公民文明’,有的提出‘制度文明’,有的提出‘法治文明’,有的提出‘民主政治’等等,不一而足。这些提法虽然都接近‘政治文明’的意思,但都不能包括政治文明的全部意思,但这些讨论为我们党提出并使用政治文明,作出了理论准备。” 2001年初,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首次郑重地使用了“政治文明”这一概念。2002年5月31日,江泽民同志出席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发表了著名的“五·三一”讲话。在这个讲话中,江泽民说:“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由党的总书记之口提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个范畴,将其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作为密不可分的整体相提并论,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中有了准确的目标定位。然而,将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三者作为一个完整体系,第一次明确并举,则是去年7月16日,这一天,江泽民同志在考察中国社会科学院时讲话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是我国经济、政治、文明全面发展的进程,是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建设的进程”。到了去年的11月8日,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江泽民在这次报告中,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一起确立为我们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大基本目标和现代化建设的三大支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以党的政治报告形式具体阐述,就使“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涵,已经由一般政治学意义上对政治观现象或因素的描述和对人类社会政治进步状态现实的总结,转化为一个国家、一个特定的政治系统对发展目标和发展途径的孜孜追求,使政治文明建设和发展成为了一种自觉的行动。这是一种新的政治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的创新发展。 除了这些高屋建瓴的宏观论断外,江泽民在报告中还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任务、原则和途径都作了具体部署和明确要求。正像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指出的那样:“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意识不断深入人心。特别是在世界之交,伴随着干部队伍整体性新老交替,以个人魅力为特征的政治生活将要让位于以集体领导为特征的政治生活。在我们的政治舞台将由‘文化大革命’以后成长起来的新一代政治家来唱主角的时候,中国的政治文化开始出现深刻的变化。在部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时,政治文明问题的提出,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因此,党的十六大在吹响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进军号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不断重申,认真贯彻。在今年2月24日至26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共十六届二中全会上,胡锦涛同志结合人大、政协的工作,就对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进行了详细阐述和明确要求。 我们说,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个术语,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一经问世,就立刻引起全社会的强烈反响。有的高级领导指出,政治文明是统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全局的创新理念,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规律的认识,从两个文明到三个文明,标志着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把握更加深入,对人类文明的理解更加全面完整。有的学者认为,在党的政治报告中第一次划分三个文明,与“三个代表”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它们是相互统一的整体。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必须切实加强物质文明建设;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前进方向,就必须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最关键是要推进政治文明建设。也就是说,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包括物质利益、政治利益、精神利益,而人民群众的政治权力和利益就是政治文明,就是人民当家作主。政治文明的主体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利益和服务主体是一致的;政治文明所要达到的目标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要达到的目标之一;政治文明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属于社会形态结构中的政治上层建筑。从理论渊源上来说,如果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小平同志的“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的继承、丰富和发展,那么,搞好“三个文明”建设就是对“三个代表”要求的最好的实践。可以说,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由理论创新走向实践创新的重要关键和中介,是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保证。也有的学者这样认为,政治文明概念在执政党的文件中首次明确提出,表明了党中央对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中,政治权力的运作,包括权力的分流、权利的分配、决策的制定、制度的设计、人力物力的配置、实施的手段和目标的确定等权力要素,向更为科学和更为合理的形式发展,也就是说在治理国家方面,以更为文明的方式进行的一种科学的、公正的理性思考。还有的专家、教授进一步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党中央顺应历史潮流和时代要求,对未来中国政治发展方向的定位。概括地说,政治文明的提出,有四个方面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一是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和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二是经济体制改革对政治生活的推进;三是精神文化生活对旧有政治观念的冲击;四是国防政治环境的变化促进我们参与制订世界政治规则。 党的十六大提出加强政治文明建设,对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将是一个很大的促进。目前,新的中央领导集体致力于政治文明建设,并呈现出让亿万人民群众称道的新气象,可以有效地防止和杜绝象“文革”期间那样政治不文明的事情和现象的发生,有利于深化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规律性的认识,有利于开辟民主政治的新境界,因而我们说,政治文明建设的提出,对于我们今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制度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及其鲜明的阶级性 要探讨“三个代表”的关系就要首先知道政治文明的概念和内涵。那么,什么是政治文明呢?所谓政治文明一般是指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和水平,是由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形态,在该社会占主导的政治思想意识形态和广大社会成员的政治行为所共同体现的一种社会文明。《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中的表述更为简明:人们改造社会所获得的政治成果的总和。不过,它又进一步解释政治文明,一般表现为人们在一定的社会形态中关于民主、自由、平等、解放的实现程序。在人类历史上,代表生产力发展方向的先进阶段,通过社会革命改造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形态。在新的社会形态里,统治阶级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统治,建立新的社会形态。在新的社会形态里,统治阶级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统治,需要建立与生产力、生产关系状况相适应的社会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民主制度。在这些制度中,人们的民主、自由、平等实现的程度相应获得新的提高,这就是政治文明的进步。 政治文明的内涵较为丰富,而其内容更是错综复杂。目前,对政治文明的内涵,学术界和理论界有多种划分方法,其中一种比较全面的概括方法,是把政治文明划分为政治意识文明、政治制度文明、政治行为文明,其中政治意识文明是政治文明之“魂”,是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的精神指导;政治制度文明是政治文明之“绳”,是政治意识的规则化和政治行为的具体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政治行为文明是政治文明之“形”,是政治意识文明和政治制度文明的具体体现。 在三个文明的关系中,物质文明是基础,政治文明是保证,精神文明是灵魂;三个文明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统一的有机整体。物质文明决定并制约着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同时,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又产生巨大的反作用。政治文明的核心是文明的民主的而不是野蛮的专制的政治制度。一方面,政治文明与制度文明有联系,又有所不同。制度文明里面包括文明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等各种制度,而政治文明只是专指文明的政治制度;另一方面,政治文明又比制度文明包容性大,不仅包括政治制度;还包括政治理念、政治活动等。所以,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相比,既有相对独立的一面,又有相互交叉的一面。从文明的政治制度来讲,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所没有的;从文明的政治理念或政治意识来讲,同精神文明是交叉的;从政治活动来讲,作为物质的实践过程和人的行为,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又是交叉的。 了解了“三个文明”之间的关系,还要了解政治文明是阶级社会的产物。因为政治文明从一开始就是作为阶级社会和国家的上层建筑而出现和存在的,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政治关系,因而具有鲜明的阶段性。古今中外任何一种社会的政治文明,都是其赖以存在的社会经济基础和与之相依存的统治阶级的思想意志和利益要求的体现。在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历史中,古代雅典民主派领导人伯里克利曾把民主和法治作为雅典城都的政治文明加以称颂,但其所谓的政治文明,正是以对被称为“会说话的工具”的奴隶的血腥榨取和野蛮统治为基础的,是少数奴隶主对多数奴隶的统治。亚里多德首倡“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认为法治等于神和理治的统治。他的“法治”同柏拉图的“人治”之争,实际上是奴隶主治理国家的不同主张和方法的分歧,目的都是维护奴隶主的根本利益。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文明同样也是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统治和压迫。随着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进步,人类社会的政治文明也在不断发展和进步。但只要阶级、国家还存在,政治文明的阶级性就不会消灭。 三、如何衡量政治文明水平的高低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究竟如何衡量和评估政治文明水平或者进步的程度呢?有专家认为,考察、判定政治文明水平的高低,不可忽视三个重要的指标:一是社会公共权力组织形式中的天然成分与人为成分所占比重,人类智慧比如说民主、法制意识及其设施等愈多愈高愈文明;二是国家治理中感情因素与非感情因素所起的作用,人治因素愈少愈文明;三是对治理者政治参与的宽容程度,参与国家治理的人愈多愈文明。也有的政治学家提出要从各个视角、多方面的表现,予以理性地衡量,不能片面化、简单化。综合起来有六大尺度,或者称六大指标。 1.现代政治文明表现为政治权威的政治行为的合理性。对于现代政治文明来说,约束政治权威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法,包括宪法和其他法律;二是制度,包括正式的制度和非正式的制度,有形的制度和无形的制度,如习惯、惯例、舆论等;三是程序,如各种议事的程序、选举和表决的程序、权力运行的程序、信息传送、处理与反馈的程序等。进一步讲,受宪法的制约是对现代社会政治权威的政治行为合理性的一个基本要求。 2.政治文明表现为政治权威的产生和运行的合理性。政治领域总是以权威的存在为前提的,在古代,权威的合理性存在于人与神的关系之中,人们认为政治权威的产生只有被解释成神的意志的产物才是合理的。而权威一旦产生之后,由其亲子不断地继承、世袭下去就是合理的,如果有谁篡夺了继承权则是不合理的。在现代社会中,政治权威的产生和运行则应奠基于人民主权原则。 3.政治文明表现为政治权威与人民之间关系的合理性。由于政治权威产生的方式不同,它和人民的关系模式也不同。例如在古代政治文明中,皇帝是天子,而人民则是从属于他的臣民。而在现代社会中,政治权威与人民的关系必然是在政治上、法律上平等的关系。 4.政治文明表现为人民的政治权利受保障的程度。人民享有政治权利,这是现代政治的产物,而人民应该享有的各种政治权利并不是可以自然而然地获得的,必须由国家给予保证和保护。 5.政治文明表现为人民的政治参与程度。一个政治文明的国家总能为政治参与很好地提供法律的、制度的、程序的保证,保障的条件总是很充分,渠道很通畅。 6.政治文明表现为人们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程度,也就是人们的综合素质水平主要是道德水准的提高程度,关系着人们自我约束和自管理的程度。 四、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是支撑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大厦的三大支柱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长期实践的必然结论。政治文明这个概念正式提出之前中国的许多仁人志士和先进分子所做的许许多多的工作,就是对“民主”的追求和民主政治建设。大家知道,中华文明,虽然源远流长,但民主都出现得较晚。尽管我国古代很早就有“民主”一词,然其本意并不是“人民作主”,而是官府“为民作主”,古代的“民主”一词,严重地积淀着、折射出封建王朝“君权神授”的役民思想,说到底,就是封建统治阶级奴役人民的愚民思想。近代的先进思想家谭嗣同的一句话就很能说明这一点,他说:“中国两千年之政,秦政也。”所谓“秦政”,意即为暴政、虐政、苛政。也就是说,在两千多年的中国传统社会里,没有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其唯一的政治形式就是集独裁制、终身制、世袭制于一体的君主专制。封建帝王一人独揽立法、行政、司法大权,治理国家完全凭个人的意志、权威和爱好。在这种情况下,“朕即国家”,君主的意志就是国家的意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整个国家都是君主的领土;“视民如子”,君主把老百姓看成是自己的儿子;“法自君主”,“国王就是法律”,君主可以一言立法,一言废法,皇帝是“金口玉言”,永远都是正确的,因而根本不可能有民主。这也就是在“五四”运动前中国两千多年君主统治、治理国家的实情。虽然在“五四”运动以前,也曾有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探求民主,但他们头脑中的民主意识,主要是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比如说,严复向往英国式的民主,孙中山学习美国式的民主。“五四”运动,中国的知识分子极力倡导的“民主”可以说也是西方的民主,“民主和科学”,“德先生和赛先生”也可以说首开中国“民主”之先河。近代中国的一些思想先驱学习西方民主的热情之高、意志之坚、用心之诚,可谓感天动地、可歌可泣,日月可证。但西方民主到了有古老根基的中国显得“不服水土”,不可能生根,更不能开花结果,只能鼓噪一时。毛泽东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也送来了具有马克思主义内涵的民主。在人类的历史上,马克思第一次提示了民主的阶级实质,阐明了民主的科学内涵,为广大人民求解放、实现当家作主的愿望指明了正确方向和实现之路。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中国一大批民主主义者都迅速转变为共产主义者,他们所追求的民主内容也发生了质的变化,不再是狭隘的资产阶级民主,而是旨在消灭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的无产阶级民主,即李大钊所说的“庶民”的民主,“劳工”的民主,也就是真正的人民当家作主。 中国共产党从她一降生在人间那时起(1921年),就以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为己任,并为之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不懈努力和奋斗,中共成立之初,提出要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英勇奋斗,就是要推翻人压迫人、人剥削人的社会政治制度,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为实现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创造政治前提。我们党领导建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抗日战争时期在根据地建立的“三三制政权”制度(实行在工作人员中,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政权”制度,容纳多方,团结抗日的各阶级、阶层),解放战争时期在各解放区建立的人民政权,都将人民民主的原则贯彻于中国共产党施政的过程中,被时代和历史传为佳话,一直到现在还传颂不已。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领导人民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政治体制,进行了广泛深入丰富的民主实践。新中国5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25年来,我们党不断完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建立了能够反映和集中人民的愿望,并使党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变为国家意志的民主制度。比如说,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积极发展基层民主,民主实践的范围得到前所未有的扩大,人民的民主法制意识得到大大增强等等。可以说,民主已成为亿万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宏观管理国家的有效形式。中国实现了从几千年的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政治的历史伟大跨越,人民的政治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就象著名歌唱家张也高歌的一首歌的歌词那样:“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是的,毛泽东领导全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的民主政治也建立起来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一步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巩固,基层民主不断扩大,法制对民主的保障作用日益增强。这已是不争的事实。那么,面对21世纪中国的政治文明如何建设,怎样做到与时俱进?答案非常明确,那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这三者的有机统一,才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也就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优势。 首先,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我认为,牢牢把握这一点极为重要。为什么这样说呢?如果不能把握住这个重要方面,不仅政治文明建设很难搞好,而且会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损害,影响社会政治稳定,影响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其次,要按照党的十六大明确的基本架构办事。2003年2月份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二中全会在十六大报告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强调:推进政治文明建设,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我们党对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是我们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它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区别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同时,又超越了前苏联式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模式。这个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基本特征的“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的概括,是当代共产党人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表明我们已经初步确立了适合中国国情、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模式有着本质区别,又超越了过去苏联式的社会主义制度模式,也不同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模式,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思想的新贡献。 1)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和具有决定意义的突出特点。 能否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的关键。我们党历来就是以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为己任的。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理想,只是在共产党执政以后才成为现实。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定不移地推行政治体制改革,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我国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面对的国际背景和我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结构决定了我国社会各阶层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存在着一些不同利益和利益发展要求之间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然要求有一个坚强有力的政治领导核心,集中代表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和意志,正确处理、协调和兼顾各种社会利益关系。这个核心只能是中国共产党。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朱佳木研究员说:“在今日中国,没有任何一种政治力量能够取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削弱党的领导,脱离党的领导,放弃党的领导,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就不可能建设好。”所以,我们既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领导,又与时俱进地完善党的领导,才能真正有效地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我们党处于执政地位,是全社会的表率。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或执政方式,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全局性作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都与党的领导制度和执政方式紧密联系”(全国人民法律委员会原主任委员语)。要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和制度上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努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执政能力和拒腐防变、抵御风险的能力。如果不懂得党的领导在我国政治文明建设中的决定性作用,那么,也就不懂得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真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就会迷失正确的方向。关于这一点,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也是坚持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基础和目标。 在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过程中,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归根结底是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而不能代替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其核心和精髓是人民民主。党和各级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给的,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因而,共产党执政领导,组织和维护人民当家作主就要始终把人民当家作主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立足于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工作从根本上说都要致力于为广大人民谋利益。当前社会利益格局和社会阶层发生重大变化,广大人民的民主参与愿望普遍增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适合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要坚持和完善。人大应在政治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要进一步提高人民代表的法律素质,提高参政当政能力;充实非官员代表,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真正全面体现人民代表的广泛性;适当增强人大常委会专职委员的比例,提高专职化程度”;人民政协也要更好地认真履行自己的三大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更好地发挥其政治优势,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不辱使命;一般党员干部也要积极参与、配合民主政治建设,使党的政治文明建设更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人民群众更要充当政治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广大人民对民主政治的参与愿望是强烈的,对实现政治民主的心情是迫切的。人民真正当家作主了,党的领导也就更加坚强了,依法治国的目标也就真正得到实现了。 3)依法治国,则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也是完善党的领导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途径和法制保障。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程序化。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归根到底要通过法制、规范和科学的程序来实现。无论是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还是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都离不开社会主义法制。因为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社会主义法治既保护公民的民主权利不受侵犯,又为民主设立了边界和防线,防止某些人滥用民主权利。如果我们违反社会主义法制原则,就会危害党的领导、侵犯人民的权利和自由。依法治国最主要地是依宪法治国,实行宪政。在当前,我们尤其要正视解决司法、执法过程中的“三大害”,即地方保护主义、行政干预和司法腐败。 因而,我们可以无比坚定地说,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高度统一,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依法治国,最终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这一根本目的。这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区别于一切剥削阶级社会政治文明的最主要特征即本质特征,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思路即核心思路,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优势,即当代共产党人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大家也已经注意到,新一届中央领导也多次公开承诺在“三个统一”上自觉接受全党和全国人民的监督。 五、政治文明建设必须把制度建设作为重点,同时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政治文明之路 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重点要放在制度建设上,更大限度的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为此,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这三个方面都要导入制度建设的轨道。因为我们在前文就谈到,政治文明本身是一个内涵丰富多元、内容错综复杂的结构体系,所以,我们还可以把政治文明重点看作是文明的政治制度。我们还讲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人民当家作主,那么,我们还可以说,从一般意义上来讲,政治文明的本质在于制度文明。再进一步讲,如果说物质文明的核心物质在于先进生产力,精神文明的核心物质在于先进文化,那么,政治文明的核心物质则在于先进的制度,特别是民主政治的制度安排。有专家认为,民主政治发展的关键在于制度建设、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这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精髓所在。以前,我们往往偏重于把民主当作一种作风来看待,例如,把让大家讲话看作是民主,把领导者的开明看成是民主等等。而实际上,民主如果缺乏具体制度化,就难有保障,因为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五部分论述政治文明这个专章中,明确提出了九条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途径,这九条途径处处有“制”,处处有“法”,无不被一个全新的政治文明建设理念所统摄所贯穿。这九个方面是:①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②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③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④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⑤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⑦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⑧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⑨维护社会稳定等。这九条中都包含着制度建设与体制改革的丰富内容和艰巨任务。 十六大报告还第一次提出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来充分发挥人类政治智慧在政治文明建设中能增加能量的作用,从而为今后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营造了全新的坐标,留下了纵横捭阖、上下求索的开阔空间。因为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各种政治文明可以相互吸收借鉴,同时,如果用宽广的世界眼光来考虑政治体制改革问题,以解决中国21世纪民主政治建设的问题,要树立政治文明的“三大新思维”:即不同政治制度的国家和地区,文明可以相互比较的新思维,可以相互借鉴的新思维,可以共创共享的新思维。 我们从有关资料的介绍可以看出,人类政治文明成果具有两大属性:特殊性和共有性。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超越时空、社会形态、国家制度和民族特点的抽象的政治文明是其特殊性;人类政治文明成果是全人类包括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不同种族人民,所共同创造、共同发展、共同拥有、共同分享的成果,其中有不少文明成果很难确定是某一种社会形态、某一个国家所创造、所特有的,这是其共有性。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很有必要联系一下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两重性:一方面,资本主义政治文明同其他人类政治文明一样,其发展具有历史的阶段性和集中反映那一时期统治阶级意志的阶级性,它本质上是维护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和根本利益。另一方面,资本主义政治文明作为人类政治文明和重要组成部分和近代政治文明的标志,也在不同程度上包含、传承和发展了人类政治文明中这些具有历史延续性、内在逻辑性和共通性的内容,而非资本主义社会所特有。 据人们研究分析的结果,资产阶级创造的政治文明成果主要有八个方面:①创造了共和国的国家形式;②建立了代议制的民主制度;③建立以宪法为根本法的现代法制;④建立了政党制度;⑤建立了权力制衡制度和机制;⑥建立了强有力的权力监督机制;⑦建立了新闻制度,形成了强有力的舆论监督机制;⑧提出了人权思想,形成了人权保障机制。这八个方面都有比较丰富的内容,同封建社会相对照,确实前进了很大的一步,具有其历史的进步性,当然,资产阶级政治文明具有鲜明的、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有着本质的区别,而且,也存在着明显的、严重的局限性,我们要进行分析批判地利用,但它丰富的内容当中,也有可以吸收和借鉴的地方,也就是我们可以借鉴资本主义可以利用、社会主义也可以利用的那些具体而有益的制度、体制、规定和做法。资本主义社会用民主共和、政党政治和法治代替封建社会的君主专制、宗派政治和人治,并将这三者结合起来,这是人类政治文明史上的重大进步,对巩固资产阶级的国家政权,促进社会进步,发挥过重要作用。这有我们的借鉴之处。也就是那些反映人类社会政治制度建设一般规律的东西。对那些与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相联系,专为资本主义基本制度服务的东西,则应当予以摒弃、吸收、借鉴。要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择善而从,善于借鉴。要把总结自己的经验、借鉴外国的政治文明成果,同创新结合起来。就像十六大报告所指出的那样:“要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要着重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这就使我们比较清醒地认识到,资产阶级政治制度既不是人类社会永远存在的终极政治模式,也不是今天的发展中国家必须仿效的普遍的政治发展典范。无论是按照资产阶级启蒙学者的天赋人权论、人民主权论,还是按照当代流行的精英民主论、多元民主论,统治社会的总是资本而不是劳动,统治、管理国家的总是少数官员而不是人民大众。因此,在资本主义社会,不管是分权制衡还是多元制衡,都是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及其利益的精巧形式;不管是民主国家还是法治国家,也都是供少数人享受民主和对大多数人实行专政的漂亮外衣。近十几年来,美国每年都以“人权”问题、民主问题频频对我国发难、攻击、制裁,给中国制造了许许多多的麻烦。美国还在世界各地强力推销所谓美国式的西方民主政治制度,而且不惜利用其强大的武力迫使一些国家就范。例如,美国在中东地区、西亚地区、两河流域就是利用武力使前南联盟、阿富汗变成美国式的民主国家,用武力正在把伊拉克变成所谓的西方民主政权的政府,并想极力改变朝鲜、伊朗、叙利亚、利比亚等东亚、地中海沿岸、非洲北部国家的政权性质,迫使其成为美国的附庸,甚至没有动用武力就迫使大西洋沿岸非洲西部国家利比里亚总统泰勒流亡国外(尼日利亚),改变了其政权。美国还极力想改变自己家门口的社会主义国家古巴的政权性质,使其成为资本主义民主国家,对家门口极不听话的海地总统阿里斯蒂德进行政权打击,大力支持反对派迫使总统阿里斯蒂德下台,目前海地首都太子港的形势非常危急,海地总统的下台指日可待。这是我们需要十分警惕和引以为诫的。因而我们决不能搞西方的那种多党轮流执政制和众、参两院议会制度。这是我们的国情所决定的。如果脱离国情,盲目照搬,强迫仿效,必然祸国殃民,成为历史的罪人。正像小平同志指出的那样:“我们讲民主,不能搬用资产阶级的民主,不能搞资产阶级‘三权分立’那一套,采用他们那一套,非乱不可。”我国的政治发展模式要与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要求相适应。我们要建设的政治文明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而不是别的什么政治文明,既有我们自己的民族性,又有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性。 我国的国体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这同资产阶级专政根本对立;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与西方的议会制度有根本区别。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它们是民主与集中的辩证统一,根本有别于西方的多党制。 实践证明,我国的政治制度既能吸收国家权力统一,由多数人行使权力、国家机关分工制约与合作协调相结合的优点,又能避免个人集权独断专行、三权鼎立彼此扯皮、多党竞争相互倾轧的弊端,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我们强调不能搞西方的议会制度,也不能借口加强权力制约与监督搞变相的三权鼎立;强调不能搞“多党联合执政制”,也不能混淆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地位和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既要积极又要稳妥。因为我国当前最大的国情,就是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由于经济、文化和历史等因素的制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完善必然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还有,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历史背景也与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这个殖民国家相比是根本不相同的。我们要看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同时,也要看到我国是一个经济文化还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基础还不完备,封建意识残余根深蒂固,资产阶级思想影响长期存在,在我们的前面还有许多未曾认识和把握的东西。因此,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绝不能操之过急,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有步骤、有秩序、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只有这样,才能巩固当前来之不易的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大好政治局面,才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总之,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昭示着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未来。可以肯定的说,经过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逐步实现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中国,必将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的生活必将更加幸福美好,中华各族儿女必将更加安居乐业,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将进一步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也必将是世界上最完善、最完美、最令人羡慕的人类社会制度。 (二00三年深秋 在县老年大学离、退休老干部学习班上作的辅导报告)
本文档为【关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问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1104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0KB
软件:Word
页数:25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7-08
浏览量: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