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物化学习题-肝的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习题-肝的生物化学

举报
开通vip

生物化学习题-肝的生物化学第十五章 肝的生物化学 [教材精要及重点提示] 一、肝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 1.肝脏在糖代谢中的作用 肝脏在糖代谢中的作用主要在于通过糖原合成,分解与糖异生作用来维持血糖浓度的恒定,确保全身各组织特别是大脑与红细胞的能量来源。饱食后,血糖合成肝糖原速度加快,过多的糖则可在肝脏转变为甘油三酯并部分被氧化利用。饥饿时,肝糖原分解释出葡萄糖,以补充血糖,长时间饥饿时,一些非糖物质如甘油、乳酸、丙氨酸等在肝脏经糖异生作用转变为糖以补充血糖。 因此,当肝脏严重损伤时易出现空腹低血糖现象,其耐糖能力亦可下降。 2.肝脏在脂类代谢...

生物化学习题-肝的生物化学
第十五章 肝的生物化学 [教材精要及重点提示] 一、肝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 1.肝脏在糖代谢中的作用 肝脏在糖代谢中的作用主要在于通过糖原合成,分解与糖异生作用来维持血糖浓度的恒定,确保全身各组织特别是大脑与红细胞的能量来源。饱食后,血糖合成肝糖原速度加快,过多的糖则可在肝脏转变为甘油三酯并部分被氧化利用。饥饿时,肝糖原分解释出葡萄糖,以补充血糖,长时间饥饿时,一些非糖物质如甘油、乳酸、丙氨酸等在肝脏经糖异生作用转变为糖以补充血糖。 因此,当肝脏严重损伤时易出现空腹低血糖现象,其耐糖能力亦可下降。 2.肝脏在脂类代谢中的作用 , 肝脏在脂类的消化、吸收、分解与合成以及运输等代谢过程均起重要的作用。肝脏分泌胆汁,胆汁中含有胆汁酸盐,它乳化脂类促进脂类的吸收。肝损伤或胆道阻塞时,可出现脂类的消化、吸收不良,产生厌油腻及脂肪泻等临床症状。肝脏内脂肪酸的ß氧化甚为活跃,也是酮体生成的主要场所,肝脏还是体中合成胆固醇最旺盛的器官。此外,肝脏还合成并分泌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使血液中的胆固醇转变为胆固醇酯。肝脏不仅合成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同时还是低密度脂蛋白(LDL)降解的主要器官.极低密度脂蛋白是运输肝脏内甘油三酯的脂蛋白,因此极低密度脂蛋白合成减少,则甘油三酯在肝细胞内堆积引起脂肪肝。 3.肝脏在蛋白质代谢中的作用· (1)分解代谢:氨基酸在肝内进行转氨基作用、脱氨基作用和脱羧基作用。体内氨基酸代谢脱下的氨基转变为氨,肝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将氨通过鸟氨酸循环合成尿素,防止氨中毒。肝还是芳香族氨基酸和芳香胺类的清除器官。 : (2)合成代谢:肝脏除合成自身所需的蛋白质外,还合成多种分泌蛋白质。如血浆蛋白质中的清蛋白、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以及血浆脂蛋白所含的多种载脂蛋白等都是在肝脏合成。血浆清蛋白除了是许多物质的载体外,在维持血浆的胶体渗透压方面起重要作用。凝血酶原及纤维蛋白原等与凝血有关,所以肝细胞受损时,出现凝血时间延长和出血倾向。胎肝可合成一种与清蛋白的分子量相似的甲胎蛋白 α-fetopro-tein)胎儿出生后其合成受到抑制。肝癌时,癌细胞中甲胎蛋白基因失去阻遏,血浆中可能再次检出此种蛋白质,这对肝癌的诊断有一定的意义。 4.肝脏在维生素代谢中的作用 肝脏在储存、运输、代谢及吸收多种维生素中起重要作用。人体内,维生素A、K及B12,以肝脏为主要储存场所。肝脏还合成维生素D结合球蛋白与视黄醇结合蛋白,通过血液循环运输维生素D与维生素A。多种维生素在肝脏转变为辅酶的组成成分。例如,泛酸可转变为辅酶A组成成分;维生素B1磷酸化为焦磷酸硫胺素等。肝细胞还可将胡萝卜素转变为维生素A,使维生素D羟化为25-羟维生素D。最后,肝脏所分泌的胆汁酸盐可协助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5.肝脏在激素代谢中的作用 多种激素如雌激素、醛固酮、抗利尿激素、甲状腺素、胰岛素等在发挥其调节作用后,主要在肝内被灭活。 二、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 1.生物转化的概念 非营养物质,如物质代谢过程所产生的终产物、生物活性物质(如激素)、外界进入机体的各种异物(如药物及其它化学物质)、毒物或从肠道吸收的腐败产物等在肝脏经代谢转变,使极性弱的脂溶性物质变为极性强的水溶性物质,使易于经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这一过程称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biotransformation)。 2.生物转化的类型 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的主要方式大致可分为氧化、还原、水解与结合四种反应。 (1)氧化反应由: ①微粒体加单氧酶系:该酶系催化分子氧中的一个氧原子掺入作用物使其羟化,而另一个氧原子被NADPH还原为水分子。该酶系又称羟化酶或混合功能氧化酶。其中最重要的是存在于微粒体内依赖细胞色素P450的加单氧酶(monooxygenase)。 ②线粒体单胺氧化酶系:单胺氧化酶(monoamin oxidose,MAO)可使包括多种活性胺在内的各种胺类,如儿茶酚胺、5-羟色胺,及肠道吸收的腐败毒胺氧化成醛及氨。 ③胞液脱氢酶系:主要有醇脱氢酶(alcoho1 dehydrogense,ADH)、醛脱氢酶(al-dehyde dehydrogenase,ALDH),它使醇或醛氧化成醛或酸。 (2)还原反应肝微粒体有硝基还原酶类(nitroreductase)及偶氮还原酶类(azore-ductase),使硝基化合物及偶氮化合物还原为胺类; (3)水解反应 在胞液、微粒体中有各种酯酶、酰胺酶及糖苷酶等水解酶类,可分别催化酯类、酰胺类及糖苷类化合物等水解。 (4)结合反应(conjugation reaction)是体内最重要的生物转化方式。凡具有羟基、羧基或氨基,或经历上述氧化、还原或水解反应后可产生羟基、羧基或氨基的药物、毒物或激素等物质均可在肝细胞内与某种物质结合,从而遮蔽了原有的功能基,使其失去原有的生物学活性,或进一步增强其极性,变为易于排泄的物质。参与结合反应的物质很多,如葡萄糖醛酸(UDPGA供给)、硫酸基(PAPS供给)、甲基(SAM供给)和乙酰基(乙酰CoA供给)等。 3.影响生物转化的因素 (1)生理因素,如年龄、性别、疾病等; (2)肝功能的影响,即肝脏有无病变损伤等; (3)诱导作用的影响,如长期服用某一类药物可使有关的酶活性增高,使人体出现耐受性。 三、胆汁与胆汁酸代谢 1.胆汁 胆汁(bile)由肝细胞分泌,通过胆道系统流入胆囊,循总胆管入十二指肠。胆汁的主要有机成分是胆汁酸盐、多种酶类(如脂肪酶、磷脂酶等)、胆色素、磷脂、脂肪、"固醇、粘蛋白等,其中胆汁酸盐含量最多。 2.胆汁酸分类、代谢及功能 (1)分类:按结构分为两类:①游离型胆汁酸(free bile acid),包括胆酸、脱氧胆酸、鹅脱氧胆酸、石胆酸;②结合型胆汁酸(conjugated bile acid),主要有甘氨胆酸、牛磺胆酸、甘氨鹅脱氧胆酸、牛磺鹅脱氧胆酸。按来源不同又可将胆汁酸分为两类:①初级胆汁酸(primary bile acids),是指在肝内由胆固醇直接生成的胆汁酸,包括胆酸、鹅脱氧胆酸及其与甘氨酸或牛磺酸的结合物;②次级胆汁酸(secondary bile acids),是由初级胆汁酸在肠道细菌作用下转变而成的,包括脱氧胆酸和石胆酸。 (2)代谢:①初级胆汁酸的生成:肝细胞以胆固醇为原料合成初级胆汁酸,这是肝清除胆固醇的主要方式。肝细胞合成胆汁酸的反应步骤较复杂。胆固醇首先在7α-羟化酶的催化下生成7α-羟胆固醇,后者向胆汁酸的转化包括固醇核的还原、羟化、侧链的断裂和加辅酶A等多步反应,最后生成具有24碳的初级胆汁酸及其与甘氨酸和牛磺酸结合形成的结合胆汁酸。正常人每日约合成l—1.5g胆固醇,其中约2/5(0.4~0.6g)在肝内转化为胆汁酸。胆固醇7α—羟化酶是胆汁酸合成的限速酶,与胆固醇合成的关键酶HMG—CoA还原酶一同受胆汁酸和胆固醇含量的调节,激素也对胆汁酸的生成有调节作用。②次级胆计酸的生成及肠肝循环:进入肠道的胆汁酸在回肠和结肠上段细菌作用下,结合胆汁酸释放出游离胆汁酸。后者在肠菌的作用下形成次级胆汁酸。即胆酸转变成脱氧胆酸,鹅脱氧胆酸转变成石胆酸。进入肠道后的胆汁酸约有95%被肠粘膜重吸收,其余的随粪便排出。由肠重吸收的胆汁酸(包括初级的次级的,结合型的和游离型的),经门静脉重新回到肝,肝细胞将游离型胆汁酸再合成结合型胆汁酸,并同重吸收的以及新合成的结合型胆汁酸一同再排入肠道,这一过程称为“胆汁酸的肠肝循环”(enterohepatic criculatlon)。 (3)胆汁酸的生理作用:①能降低油、水两相间的表面张力,促进脂类乳化。②防止胆结石生成。胆汁中的胆汁酸盐和卵磷脂可使胆固醇分散形成可溶性微团而阻止其沉淀下来形成结石。 四、胆色素代谢与黄疸 1.概念 胆色素(bile pigment)是铁卟啉化合物在体内分解的各种代谢产物的总称,是体内的代谢废物,包括胆红素(bi1erubin)、胆绿素(bileverdin)、胆素原(bilinogen)和胆素(bi1in)。正常时主要随胆汁排泄,胆色素代谢异常时可导致高胆红素血症—黄疸(jaundice)。 2.胆红素的生成与转运 体内含铁卟啉的化合物主要有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细胞色素、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等。人体内的胆红素主要来自血红蛋白的分解。 血红蛋白首先分解为珠蛋白和血红素。珠蛋白进一步被分解为氨基酸,而被再利用;血红素在血红紊加氧酶催化下,转变为胆绿素。胆绿素在胆绿素还原酶催化下,还原成胆红素。 胆红素分子的亲水基团包裹在分子内部而疏水基团暴露与分子表面,呈亲脂、疏水的性质。胆红素对血浆清蛋白具有极高的亲和力。所以,胆红素在血液中主要与清蛋白结合而运输,此时的胆红素因其必须在加入乙醇后才能与重氮试剂起颜色反应,所以被称为游离胆红素或间接胆红素。胆红素与清蛋白的紧密结合不仅增加了胆红素的水溶性,有利于运输;而且还限制了胆红素自由通过各种生物膜,使其不致对组织细胞产生毒性作用。 3.胆红素在肝细胞的代谢 胆红素代谢主要在肝脏中进行。在肝血窦中胆红素与清蛋白分离,并迅速被肝细胞摄取。胆红素进入肝细胞后,与胞浆中两种载体蛋白—Y蛋白和Z蛋白结合形成复合物,并以此形式进入滑面内质网。在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催化下,胆红素与载体蛋白分离,进而与葡萄糖醛酸以酯键结合,生成葡萄糖醛酸胆红素酯。这种胆红素因能与重氮试剂直接迅速起颜色反应,所以被称为结合胆红素或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的脂溶性弱而水溶性强,所以可随尿排出体外;在肝细胞内,其可有效地排到胆汁中。 4.胆红素在肠中的变化 结合胆红素随胆汁排出后,进入十二指肠;自回肠末端起,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先脱去葡萄糖醛酸,再逐步被还原成无色的胆素原族化合物,即中胆素原、粪胆素原及尿胆素原等。大部分胆素原族化合物随粪便排出体外经空气氧化,粪胆素原可氧化成棕黄色的粪胆素,此即粪便颜色的主要来源。肠中约10%一20%的胆素原可被肠粘膜重吸收,经门静脉入肝。其中大部分再随胆汁排入肠道,形成胆素原的肠肝循环 (bilinogen enterohepatic circulation),少部分经血循环入肾随尿排出,尿胆素原与空气接触后也可被氧化成尿胆素,它是尿中的色素。尿胆素原、尿胆素、尿胆红素临床上称尿三胆,正常人尿中不出现胆红素,如出现则是黄疸。 5.血清胆红素与黄疸 胆红素是金黄色色素,血清中含量过高,即大于0.01g/L,则可扩散入组织,引起组织黄染,称为黄疸,黄疸明显与否与血清胆红素的浓度密切相关,如血清胆红素浓度虽超过正常,但仍在0.02g/L以内时,肉眼尚不能观察巩膜或皮肤黄染,这称为隐性黄疸。胆红素来源增多(如大量红细胞破坏),去路不畅(如胆道阻塞)或肝脏疾病(肝炎,肝硬变)均可引起血中胆红素浓度的升高。此三种不同原因引起的胆红素浓度增高,临床上分别称为溶血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和肝细胞性黄疸,这三种类型黄疸临床上可通过血、尿、粪便检查而鉴别。 (测 试题 中考模拟试题doc幼小衔接 数学试题 下载云南高中历年会考数学试题下载N4真题下载党史题库下载 ) 一、名词解释 1.生物转化 2.结合胆红素 3.未结合胆红素 4.胆汁酸的肠肝循环 5.胆色素的肠肝循环 6.胆色素 7.初级胆汁酸 8.次级胆汁酸 9.黄疸 10.胆汁酸盐 11.加单氧酶系 12.胆素原 13.胆汁 14.游离胆汁酸 15.结合胆汁酸 16.溶血性黄疽 17.肝细胞性黄疸 18.阻塞性黄疸 19.隐性黄疸 20.单胺氧化酶 二、填空题 21.肝脏有_______和________双重血液供应,肝有丰富的________,有利于物质交换。肝有________和________两条输出通路,肝脏含有种类很多的_________,这是肝具有多种代谢功能的基础。 22.肝脏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来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肝脏在脂类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等方面起作用。 23.只能在肝脏合成的蛋白质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急性肝炎时血清________酶明显升高。肝脏通过________循环合成________来降低血氨。 24.肝脏在维生素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肝脏是激素________的重要器官。 25.初级胆汁酸在肝脏内由________一转变而来,初级游离胆汁酸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两者均可与________或________结合生成初级结合胆汁酸。 26.次级游离胆汁酸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胆汁酸通过胆汁酸的________循环,使胆汁酸反复使用。 27.肾脏是人体的主要________器官。非营养性物质多数是________或________物质,故这些物质排出体外之前要经过化学转变,使________增强,这称为________作用,反应主要在________进行。 28.生物转化反应类型有以下四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供结合的物质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其中以________、结合最常见。 29.胆色素包括以下四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体内含铁卟啉的化合物主要是________。此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0.红细胞平均寿命为________天。衰老红细胞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单核一吞噬细胞系统中被破坏,释出________,此物随即分解为________和________,后者在________催化下生成胆绿素,再在胆绿素还原酶催化下生成________。 31.胆红素在血液中与________结合成为________胆红素,它________随尿排出。 32.肝脏能迅速从血中摄取胆红素,原因是肝细胞内有两种载体蛋白________蛋白和_______蛋白。胆红素被运到滑面内质网上与________ 结合成为________胆红素,它_______由尿排出。 33.胆素原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胆素原接触空气后被氧化成________和________,统称为________,呈________色,是粪和尿中的主要色素。 34.胆汁酸的生理功能主要是作为脂肪的________,促进脂类的消化吸收;抑制________结石的形成;对________有调控作用。 35.胆红素主要来源于________中________的分解,后者其分解为珠蛋白和________,再在酶催化生成________,进一步被还原成________,它是________性物质,易通过血脑屏障,造成核黄疸。 36.胆红素在血中主要与________结合为________胆红素,这是胆红素在血中的运输形式。它分子量变大,________随尿排出这种运输形式既________了胆红素的溶解度,又________了其毒性。 37.黄疸有三种类型,其中溶血性黄疸患者血中以_______胆红素升高为主,范登堡实验_______阳性,尿中________胆红素,胆素原________,粪便颜色________。 38.肝脏是维生素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的主要储存场所,也是维生素代谢的场所,如维生素PP可转化为________,维生素B1转化为________。 39.肝脏中进行生物转化时,活性硫酸的供体是________。 40.进入肝脏的胆汁酸可同时抑制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限速酶的活性,以减少胆汁酸和胆固醇的生成。 三、选择题 A型题 41.下列那种物质仅有肝脏合成 A.胆固醇 B,糖原 C.血浆清蛋白 D.尿素 E.脂肪酸 42.血氨升高的主要原因是 A.肾功能衰竭 B.肠道内产氨或吸收氨过多 C.体内合成的非必须氨基酸过多D.肝功能障碍 E.组织蛋白质分解过多 43.短期饥饿,血糖浓度的维持主要靠 A.肌糖原的分解 B.肝糖原的分解 C.糖的异生作用 D.葡萄糖的利用率降低 E.酮体的利用率升高 44.加单氧酶体系主要存在于 A.线粒体 B.微粒体 C.细胞膜 D.细胞浆 E.细胞核 45.有关加单氧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此酶系存在于微粒体中 B.通过羟化参与生物转化作用 C.过氧化氢是其产物之一 D.细胞色素P450是此酶系的组分 E.又叫混合功能氧化酶 46.生物转化时,下列哪种物质不能作为结合反应的供体 A.PAPS B.CH3Co~SCoA C.UDPGA D.SAM E.Ala 47.下列哪种物质是次级胆汁酸 A.脱氧胆酸 B.鹅脱氧胆酸 C.甘氨鹅脱氧胆酸 D.牛磺鹅脱氧胆酸 E.甘氨胆酸 48.胆汁酸对自身合成的调空是 A.激活3α-羟化酶 B.抑制3α-羟化酶 C.激活7α-羟化酶 D.抑制7α-羟化酶 E.激活12α-羟化酶 49.血液中哪种胆红素增加,尿中会出现胆红素? A.结合胆红素 B.未结合胆红素 C.间接胆红素 D.游离胆红素 E.血胆红素 50.肝脏不具备下列哪种功能? A.贮存糖原和维生素 B.合成尿素 C.进行生物氧化 D.合成消化酶 E.合成清蛋白 51.人体合成胆固醇速度最快和合成量最多的器官是 A.肝脏 B.脾脏 C.肾脏 D.心脏 E.肺脏 52.肝中储存最多的维生素是 A.维生素D B.维生素PP C.维生素C D.维生素B E.维生素A 53.胆汁酸合成的限速步骤是 A.胆固醇12α—羟化作用 B.胆固醇5位双键的还原作用 C.与甘氨酸或牛磺酸的结合反应 D.侧链的氧化 E.胆固醇7α-羟化作用 54,下列哪种物质属于初级结合型胆汁酸 A.甘氨鹅脱氧胆酸 B.牛磺脱氧胆酸 C.鹅脱氧胆酸 D.胆酸 E.石胆酸 55.初级胆汁酸和次级胆汁酸的区别是前者有 A.C-3羟基 B.C-7羟基 C.C-12羟基 D.C-16羟基 E.C-21羟基 56.下列哪种物质不是初级胆汁酸? A.胆酸 B.脱氧胆酸 C.甘氨胆酸 D.鹅脱氧胆酸 E.牛磺胆酸 57.有关胆汁酸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A.脂类吸收中的乳化剂 B.在肝脏由胆固醇转变生成 C.抑制胆固醇结石的形成 D.胆色素代谢的产物 E.经过肠肝循环被再利用 58.不参与肝脏生物转化反应的是 A.结合反应 B.氧化反应 C.水解反应  D.还原反应 E.脱羧反应 59.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和解毒作用是 A.相同的. B.不同的 C.相反的  D.相关的 E.无关的 60.第一相反应中最重要的酶是微粒体中的 A.加单氧酶 B.水解酶 C.加双氧酶   D.还原酶   E.胺氧化酶 61.所有的非营养物质经过生物转化后 A.毒性降低 B.毒性增强 C.水溶性降低 D.水溶性增强 E.脂溶性增强 62.下列有关胆红素的说法哪一种是错误的? A.在肝细胞内主要与葡萄糖醛酸结合 B.在血中主要以清蛋白—胆红素复合体形式运输 C.由肝内排出是复杂的耗能过程 D.双葡萄糖醛酸胆红素的合成是在肝细胞溶酶体内进行的 E.它具有亲脂疏水的的特性 63.哪种物质不能从尿中排出? A.结合胆红素 B.未结合胆红素 C.游离胆红素 D.直接胆红素 E.尿胆素原 64.与胆红素发生结合反应的主要物质是 A.甲基 B.乙酰基 C.甘氨酸 D.谷胱甘肽 E.葡萄糖醛酸 65.催化葡萄糖醛酸胆红素生成的酶是 A.葡萄糖醛酸基合成酶 B.葡萄糖醛酸基氧化酶 C.葡萄糖醛酸基还原酶 D.葡萄糖醛酸基结合酶 E.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 66.胆红素在小肠被还原成 A.粪胆素 B.胆素原 C.胆绿素 D.血红素 E.胆汁酸 67.阻塞性黄疸的原因是 A.大量红细胞被破坏  B.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大  C.肝细胞内胆红素代谢障碍 D.肝内外胆道阻塞   E.以上都不对 68.正常人粪便中主要色素是 A.粪胆素原 B.胆红素  C.胆绿素 D.胆素原 E.粪胆素 69.肝细胞非特有的代谢过程是 A.脂肪酸的β—氧化  B.酮体的生成  C.胆汁酸的生成  D.合成清蛋白 E.合成卵磷脂胆固醇脂酰转移酶 70.正常人血清重氮试剂反应实验的结果是 A.直接反应阳性 B.双相反应阳性 C.间接反应强阳性 D.间接反应弱阳性或阴性 E.以上都不是 71.有关血浆胆固醇酯含量下降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A.胆固醇分解过多 B.胆固醇转变成脂蛋白增多 C.胆固醇转变成胆汁酸增多 D.胆固醇由胆道排出增多 E.肝细胞合成卵磷脂胆固醇脂酰转移酶减少 72.有关生物转化的描述错误的是 A.进行生物转化最重要的器官是肝脏 B.可以使脂溶性强的物质增加水溶性 C.有些物质经过氧化,还原和水解反应即可以排出体外 D.有些必须和极性更强的物质结合才能排出体外 E.经过生物转化有毒物都可以变成无毒物 73.溶血性黄疸的原因是 A.大量红细胞被破坏 B.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大 C.肝功能下降 D.肝内外胆道阻塞 E.以上都不对 74.肝细胞性黄疸的原因是 A.大量红细胞被破坏 B.肝细胞被破坏 C.排泄胆红素的能力增强 D.摄取胆红素的能力增强 E.以上都不对 75.肝病严重时,男性乳房女性化的主要原因是 A.雄性激素分泌过多 B. 雄性激素分泌过少 C.雌性激素分泌过多 D. 雌性激素分泌过少 E.雌性激素灭活不好 76.胆红素进行生物转化的实质是与下列哪种物质结合,增加其水溶性 A.z蛋白结合 B.Y蛋白结合 C.葡萄糖醛酸结合 D.葡萄糖结合 E.清蛋白结合 77.胆汁酸生成的限速酶是 A.1α—羟化酶 B.24—羟化酶 25—羟化酶 D.7α—羟化酶 E.HMG-COA还原酶 78.下列与胆固醇结石形成无关的是 A.肝脏合成胆汁酸的能力下降 B.胆道内异物 C.胆汁中胆固醇浓度过低D.消化道丢失的胆汁酸过多 E.肠肝循环中肝摄取的胆汁酸过少 79.对胆汁酸描述错误的是 A.熊使脂类在水中乳化 B.羟基和羧基之间的配位全是α型 C.疏水基团位于分子内部,表现出亲水性 D.能降低油水之间的表面张力 E.疏水基团是甲基与烃核 80.有关肝小叶不同区域糖代谢酶的分布正确的是 A.小叶中心带丙酮酸激酶活性较高 B.小叶中心带丙酮酸脱氢酶活性较高 C.小叶中心带糖原更新快 D.门管周带葡萄糖激酶活性较高 E.小叶中心带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活性较高 81.磺胺类药物在肝脏的灭活哪项是正确的? A.灭活反应是乙酰化反应 B.灭活生成物溶解度升高 C.灭活生成物易在碱性尿中析出 D.通过硫酸结合反应而灭活 E.服用磺胺类药物应避免与碱性药物共用 82.对混合功能氧化酶描述不正确的是 A.催化底物从分子氧中接受一个氧原子 B.存在于线粒体内 C.催化大多数外来化合物的氧化 D.使多环芳烃生成致癌的环氧化物 E.依赖细胞色素P450 83.对甲基化反应叙述不正确的是 E.某些利尿药 墨 A.胺类药物可经过此反应灭活 B.在肝细胞液和微粒体中进行 C.反应由甲基转移酶催化 D.SAM是甲基的供体 E.以上都不是 84.胆色素不包括 A.胆红素 B.胆绿素 C.细胞色素 D.胆素原 E.胆素 85.对有黄疸倾向的病人或新生儿,应慎用的药物不包括 A.镇痛药 B.笨巴比妥 C.抗炎药 D.磺胺类药 E.某些利尿药 86.有关胆红素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血中的主要运输形式是胆红素一清蛋白复合体 B.在肝细胞的胞浆与Y蛋白形成复合物 C.Z蛋白具有谷胱甘肽S一转移酶的活性 D.胆固醇类物质,BSP影响胆红素的转运 E.葡萄糖醛酸胆红素在滑面内质网生成 87.有关胆红素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具有抗氧化功能 B.抑制亚油酸和磷脂的氧化 C.主要在肝中代谢 D.可转化为胆绿素 E.巴比妥类药物可消除其毒性 88.关于胆素原描述错误的是 A.可以被肠粘膜重吸收 B.没有颜色 C.氧化后生成胆素 D.在肝脏由胆红素还原生成 E.包括中胆素原、粪胆素原和尿胆素原 89.下列哪种物质不是铁卟啉化合物? A.血红蛋白 B.肌红蛋白 C.清蛋白 D.细胞色素 E.过氧化氢酶 90.关于血浆胆红素描述不正确的是 A.脂溶性有毒物 B.多为结合胆红素 C.多为游离胆红素 D.正常人血浆胆红素甚微 E.游离的胆红素与清蛋白结合 . 91.关于胆素描述错误的是 A.新生儿肠道细菌少,粪便呈现桔黄色 B.尿胆素是尿的主要色素 C.粪胆素原是粪便的主要色素 D.在肠道下段生成 E.胆道完全梗阻时,粪便呈灰白色 92.对游离胆红素的错误描述是 A.与清蛋白结合 B.与葡萄糖醛酸结合 C.不能随尿排出 D.间接反应胆红素 E.与重氮试剂反应缓慢 93.对结合胆红素的错误描述是· A.直接胆红素 B.肝胆红素 C.重氮试剂反应直接阳性 D.能通过细胞膜对其有毒性作用 E.能随尿排出 94.导致尿胆素原排泄减少的原因是 A.胆道梗阻 B.溶血 C.肠梗阻 D.肝细胞性黄疸 E.以上都不是 95.结合胆红素是 ‘ A.胆红素—BSP B.胆红素—Y蛋白 C.胆红素—Z蛋白 D.葡萄糖醛酸胆红素 E.胆素原 96.肝细胞内胆红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 A.胆红素—Y蛋白 B.胆红素—Z蛋白 C.胆红素—阴离子 D.胆红素—清蛋白 E.游离胆红素 97.肠内细菌作用的产物是 A.胆酸 B.鹅脱氧胆酸 C.胆红素 D.胆绿素 E.胆素原 98.阻塞性黄疸患者,范登堡实验为 A.直接反应阳性 B.直接反应阴性 C.双向反应阳性 D.双向反应阴性 E.直接反应阳性,间接反应强阳性 99.血液中胆红素的主要运输形式是 A.胆红素—Y蛋白 B.胆红素—Z蛋白 C.胆红素—阴离子 D.胆红素—清蛋白 E.游离胆红素 100.阻塞性黄疸患者,尿中主要的胆红素是 A.胆红素—Y蛋白 B.胆红素—Z蛋白 C.葡萄糖醛酸胆红素 D.胆红素—清蛋白 , E.游离胆红素 101.肝脏受损,血中蛋白质的主要改变是 A.清蛋白含量升高 B.球蛋白含量下降 C.清蛋白含量下降,球蛋白含量升高 D.清蛋白含量升高,球蛋白含量下降 E.清蛋白含量球蛋白含量均正常 102.肝功能障碍的患者,血浆胆固醇的主要改变是 A.总量正常 B.总量增加 C.总量减少 D.胆固醇酯/胆固醇比值升高 E.胆固醇酯/胆固醇比值下降 103.胆汁固体成分中含量最多的是 A.胆汁酸盐 B.脂类 C.磷脂 D.胆色素 E.胆固醇 104.在网状内皮系统生成的物质是 A.胆素原 B.次级胆汁酸 C.胆素 D.胆红素 E.石胆酸 105.巴比妥对胆红素代谢的影响是 A.诱导合成Y蛋白,加强胆红素的转运 B.诱导合成Z蛋白,加强胆红素的转运 C.诱导合成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 D.直接促进葡萄糖醛酸胆红素的生成 E.以上都不是 B型题 (106-112) A.初级胆汁酸 B.次级胆汁酸 C.直接胆红素 D.间接胆红素 E.胆固醇 106.不与重氮试剂直接反应的胆色素是 107.由尿排出的是 108.参与结石形成的是 109.与清蛋白结合运输的胆色素是 110.对脑组织有毒害的是 111.由肠道细菌作用生成的是 112.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的是 (113-116) A.胆红素 B.胆绿素 C.胆素原 D.胆素 E.血红素 113.含铁卟啉结构的是 114.如果血中含量过高可以引起黄疸的是 115.合成胆色素的原料是 116.粪尿中的主要色素是 (117~121) A.甘氨胆酸 B.鹅脱氧胆酸 C.牛磺脱氧胆酸 D.石胆酸 E.牛磺酸 117.初级游离胆汁酸是 118.初级结合胆汁酸是 119.次级游离胆汁酸是 120.次级结合胆汁酸是 121.与甘氨酸结合生成结合型胆汁酸的是 (122-126) A.还原反应 B.结合反应 C.氧化反应 D.裂解反应 E.水解反应 122.生物转化中硝基化合物生成胺类化合物的反应属于 123.生物转化中甲基化反应属于 124.生物转化中酰基化反应属于 125.生物转化中醇类生成醛类的反应属于 126.生物转化中醛类生成酸类的反应属于 (127-129), A.PAPS B.GSH C.SAM D.UDPGA E.CH3CO-SCoA 127.提供甲基的是 128.提供硫酸基的是 129.提供葡萄糖醛酸基的是 (130-134) A.7α—羟化酶 B.血红素加氧酶 C.胆绿素还原酶 D.加单氧酶 E.单胺氧化酶 130.催化胺类氧化脱氨的酶 131.催化胆绿素变为胆红素的酶 132.催化血红素变为胆绿素的酶 133.催化胆固醇变为胆汁酸的酶 134.胆汁酸生成的限速酶 (135-139) A.碱性磷酸酶 B.范登堡实验 C.甲胎蛋白测定 D.溴磺酚酞实验 E.谷丙转氨酶 135.检查血清胆红素的定性实验方法的是 136.检查肝脏的生物转化和排泄功能的是 137.反映肝细胞损伤的化验指标是 138.反映肝癌早期诊断的指标是 139.反映胆道阻塞的化验指标是 X型题 140.可以进行肝肠循环的物质有 A.胆固醇 B.胆绿素 C.胆红素 D.胆汁酸 E.胆素原 141.对肝胆汁与胆囊胆汁叙述正确的是 A.胆囊胆汁胆固醇含量低 B.胆囊胆汁无机盐含量较高 C.肝胆汁不含色素 D.肝胆汁含胆汁酸盐较低 E.胆囊胆汁含水量少 142.胆素原族化合物包括 A.粪胆素 B.尿胆素 C.中胆素原 D.粪胆素原 E.尿胆素原 143.下列哪些物质可竞争胆红素与清蛋白结合 A.脂肪酸 B.磺胺药 C.水杨酸 D.有机阴离子 E.胆汁酸 144.不能进行肠肝循环的物质有 A.胆固醇 B.胆红素, C.胆素原 D.胆素 E.胆汁酸 145.肝脏在脂类代谢中的作用是 A.生成胆汁酸 B.分解胆汁酸 C.分泌LCAT D.合成酮体 E.氧化酮体 146.肝脏在维生素代谢中的作用 A.分泌胆汁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B.储存脂溶性维生素 C.分解维生素 D.将维生素转变成辅酶 E.参与维生素的转化 147.激素在肝内的代谢包括 A.合成 B.降解 C.转化 D.储存 E.灭活 148.加单氧酶参与 A.维生素D3的活化 B.胆色素的代谢 C.糖异生作用 D.胆汁酸的合成 E.尿素生成 149.肝脏在糖代谢中的作用是 A.维持血糖浓度的稳定 B.使脂肪酸转变成葡萄糖 C.使糖原分解为葡萄糖 D.使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 E.使葡萄糖合成糖原 150.影响生物转化的因素 A.受年龄性别的影响 B.肝功能受损 C.不受年龄性别的影响 D.药物和毒物的抑制作用 E.药物和毒物的诱导作用 四、问答题 151.简述肝脏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 152.何为生物转化作用?有哪些反应类型?有哪些因素影响?有何生理意义? 153.生物转化中常见的结合反应有几种?其中最重要的是哪几种?以哪一种结合反应最常见? 154.胆汁酸有哪些生理功能? 155.何为胆汁酸的肠肝循环,有何生理意义? 156.结合胆红素与未结合胆红素的区别,对临床诊断有何用途? [参考 答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填图题岩土工程勘察试题省略号的作用及举例应急救援安全知识车间5s试题及答案 ] 一、名词解释 1,生物转化 机体将一些内源性或外源性的非营养物质进行化学转变,增加其极性(水溶性)使其易随胆汁或尿液排出,这种体内转化过程为生物转化。 2.结合胆红素 胆红素在肝微粒体中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生成的葡萄糖醛酸胆红素称为结合胆红素,它水溶性大,易从尿中排出。 3.未结合胆红素 在单核一吞噬细胞系统中血红蛋白分解产生的胆红素,在血浆中主要与清蛋白结合而运输,这部分胆红素因未与葡萄糖醛酸结合而称为未结合胆红素或称游离胆红素,它分子量大,水溶性好,不能透过细胞膜和随尿排出。 4.胆汁酸的肠肝循环 在肝细胞合成的初级胆汁酸,随胆汁进入肠道,转变为次级胆汁酸。肠道中约95%胆汁酸经门静脉被重吸收入肝:并同新合成的胆汁酸一起再次被排人肠道,此循环过程称胆汁酸的肠肝循环。 5.胆色素的肠肝循环 在肠道的胆素原,部分被肠粘膜细胞吸收后经门静脉回到肝脏,其中大部分再随胆汁排至肠道。此过程称胆色素的肠肝循环。 6.胆色素 是含铁卟啉化合物在体内分解代谢的产物,包括胆红素、胆绿素、胆素原和胆素。除胆素原外都有颜色,故统称为胆色素。 7.初级胆汁酸 初级胆汁酸是胆固醇在肝细胞内分解生成的具有24碳的胆汁酸,包括胆酸和鹅脱氧酸及其与甘氨酸和牛磺酸的结合产物。 8.次级胆汁酸 由初级胆汁酸在肠道中经细菌作用,脱去C-7上的羟基而生成的胆汁酸。包括脱氧胆酸和石胆酸及其与甘氨酸和牛磺酸的结合产物。 9.黄疽 当血清总胆红素>0.01g/L时,胆红素扩散人组织,,因其与弹性蛋白质有较高亲和力可将巩膜、皮肤染黄,该现象称为黄疸。 10.胆汁酸盐 胆汁中的初级胆汁酸与次级胆汁酸均以钠盐或钾盐的形式存在,故称胆汁酸盐。它在脂类的消化吸收中起乳化脂类、促进脂肪酶催化的作用。 11.加单氧酶系 此酶存在于细胞微粒体内,是含细胞色素P450的酶。它催化的反应是:RH+NADPH+H++O2—ROH+NADP++H2O,它与体内很多重要活性物质的合成以及药物、毒物的代谢有密切关系。 12.胆素原 经肝转化生成的葡糖醛酸胆红素随胆汁进入肠道,在肠菌的作用下大部分脱去葡糖醛酸基,并被逐步还原生成中胆素原、粪胆素原和尿胆素原,这些物质统称为胆素原。 13.胆汁 胆汁是肝细胞分泌的液体,储于胆囊,主要成分是胆汁酸盐,其它还有胆色素、胆固醇、磷脂等。 14.游离胆汁酸 胆汁酸单独存在时的形式。 15.结合胆汁酸 胆汁酸与甘氨酸或牛磺酸结合存在时的形式; 16.溶血性黄疸 由于大量红细胞破坏引起胆红素剧增而引起的黄疸。 17.肝细胞性黄疸 由于肝细胞破坏,其摄取、转化和排泄胆红素的能力降低,导致血清胆红素增加而引起的黄疸。 18.阻塞性黄疽 各种原因引起的胆汁排泄通道受阻,使胆小管和毛细胆管内压力增大破裂,致使结合胆红素逆流人血,造成血清胆红素升高而引起的黄疽。 19.隐性黄疽 血清胆红素虽然高于正常,但不超过o.02g/L时,肉眼看不到巩膜与皮肤黄染,这称为隐性黄疸。 20.单胺氧化酶 单胺氧化酶存在于线粒体中,从肠道吸收来得腐败产物胺类可由此酶氧化脱氨,生成醛与过氧化氢。 二、填空题 2l.肝动脉 门静脉 血窦 肝静脉 胆道 酶 22.肝糖原合成 肝糖原分解 糖异生 消化 吸收 运输 分解 合成 23.清蛋白 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原 GPT 鸟氨酸 尿素 24.吸收 贮存 代谢 灭活 25.胆固醇 胆酸 鹅脱氧胆酸 甘氨酸 牛磺酸 26.脱氧胆酸 石胆酸 肠肝 27.排泄 非极性 弱极性 极性 生物转化 肝 28.氧化 还原 水解 结合 葡萄糖醛酸 硫酸 乙酰基 葡萄糖醛酸 29.胆绿素 胆红素 胆素原 胆素 血红蛋白 肌红蛋白 过氧化氢酶 过氧化物酶 细胞色素 30.120 肝 脾 骨髓 血红蛋白 珠蛋白 血红素 血红素加氧酶 胆红素 31.清蛋白 未结合 不能 32.Y Z 葡萄糖醛酸 结合 能 33.中胆素原 粪胆素原 尿胆素原 粪胆素 尿胆素 胆素 黄褐 34.乳化剂 胆固醇 胆固醇代谢 35.衰老红细胞 血红蛋白 血红素 胆绿素 胆红素 脂溶 36.血浆清蛋白 血 不能 增大 降低 37.未结合 间接 无 增加 加深 38.A K B12 NAD或NADP TPP 39.PAPS 40.7α-羟化酶 HMG—CoA还原酶 三、选择题 41,C 42.D 43.B 44.B 45.C 46.E 47.A 48.D 49.A 50.D 51.A 52.E 53.E 54.A 55.B 56.B 57.D 58.E 59.D 60.A 61.D 62.D 63.B 64.E 65.E 66.B 67.D 68.E 69.A 70.D 71.E 72.E 73.A 74.B 75.E 76.C 77.D 78.C 79.C 80.A 81,A 82.B 83.E 84.C 85.B 86.C 87.D 88.D 89.C 90.B 91.C 92.B 93.D 94.A 95.D 96.A 97.E 98.A 99.D 100.C 101.C 102.E 103.A 104.D 105.A 106.D 107.C 108.E 109.D 110.D111.B 112.C 113.E 114.A 115.E 116.D 117.B 118.A 119.D 120.C 121.A 122.A 123.B 124.B 125.C 126.C 127.C 128.A 129.D 130.E 131.C 132,B 133.A 134.A 135.B 136.D 137.E 138.C 139.A 140.DE 141.BDE 142.CDE 143.ABCDE 144.ABD 145.ACD 146.ABDE 147.BCE 148.ABD 149.ACDE 150;ABDE 四、问答题 15l.(1)肝脏在糖代谢中作用 通过肝糖原的合成、分解与糖异生作用对血糖进行调节,并维持血糖浓度稳定。 (2)肝脏在脂类的消化、吸收、分解、合成和运输中均起重要作用。 (3)肝脏能合成多种血浆蛋白,同时又是氨基酸分解和转变的场所。 (4)肝脏在维生素吸收、贮存和转化等方面起作用。 (5)肝脏参与激素的灭活,毒物药物等通过肝的生物转化,利于排泄。 152.(1)生物转化作用是指机体将一些内源性或外源性的非营养物质进行化学转变,增加其极性(水溶性),使其易随胆汁或尿液排出,这种体内转化过程为生物转化。 (2)生物转化的主要反应类型分为第一相反应和第二相反应,第一相反应包括氧化、还原和水解反应,第二相反应为结合反应。 (3)生物转化反应具有连续性、类型多样性、解毒和致毒双重性的特点,并且受年龄、性别及身体状况等因素影响,亦受到药物或毒物的诱导。 (4)生物转化作用的生理意义在于对生物活性物质进行生理解毒或灭活,同时增强其溶解度有利于排出,从而保护机体。同时机体对外源物质的生物转化,有时反而会出现致毒或致癌等作用,因此不能笼统的视其为“解毒作用”。 153,在生物转化中常见的结合反应有葡萄糖醛酸结合反应,硫酸结合反应、酰基化反应、谷胱甘肽结合反应、甘氨酸结合反应和甲基化反应。其中与葡萄糖醛酸、硫酸和酰基的结合反应最为重要,以葡萄糖醛酸的结合反应最常见。 154.(1)促进脂类的消化吸收。由于胆汁酸分子含有亲水和疏水基团,可作为较强的乳化剂,使脂类在水中乳化成细小的微团,同时还可与磷脂酰胆碱、胆固醇、脂肪酸等形成混合微团,利于消化酶作用并容易透过肠粘膜表面水层,促进脂类的消化吸收。 (2)抑制胆固醇结石的形成。胆固醇难溶于水,在胆汁中需与胆汁酸盐等结合成为可溶性微团,才能通过胆道转运至肠道排出体外而不致结晶析出,形成结石。 (3)对胆固醇代谢具有调控作用。胆汁酸由胆固醇转变而来,胆汁酸浓度对该过程的限速酶7α—羟化酶和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HMG-CoA还原酶均有抑制作用,而且半数的胆固醇在肝脏被转变成胆汁酸而被排泄,另一半胆固醇在胆汁酸的作用下随胆汁分泌由肠道排出,可见胆汁酸对胆固醇代谢有重要调控作用。 155.(1)排人肠道中的胆汁酸有95%以上经门静脉被重吸收入肝,并同新合成的胆汁酸一起再次被排人肠道,此循环过程称胆色素的肠肝循环。 (2)意义:胆汁酸的循环使用,可以补充肝合成胆汁酸能力的不足和人体对胆汁酸的生理需要。 156.区别:(1)未结合胆红素是指血清中的胆红素与清蛋白形成的复合物。它分子量大,不能随尿排出;未与清蛋白结合的胆红素是脂溶性,易透过生物膜进人脑产生毒害作用。所以血中当其浓度增加时可导致胆红素脑病。 (2)结合胆红素主要指葡萄糖醛酸胆红素,它分子量小,水溶性好,可随尿排出。 临床诊断用途: (1)血浆未结合胆红素增高主要见于胆红素的来源过多,如溶血性黄疸;其次见于为结合胆红素处理受阻,如肝细胞性黄疸。 (2)血浆结合胆红素增高主要见于阻塞性黄疸,其次见于肝细胞性黄疸。 (3)血浆未结合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均轻度升高见于肝细胞性黄疸。
本文档为【生物化学习题-肝的生物化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8305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08KB
软件:Word
页数:13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7-08
浏览量: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