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从_天人三策_看汉武帝独尊儒术

从_天人三策_看汉武帝独尊儒术

举报
开通vip

从_天人三策_看汉武帝独尊儒术 第 9卷 第 3期 衡水学院学报 Vol. 9, No. 3 2007年 9月 Journal of Hengshui University Sep. 2007 收稿日期:2007-06-01 作者简介:卢国强(1963-),男,河北衡水市人,衡水学院法政...

从_天人三策_看汉武帝独尊儒术
第 9卷 第 3期 衡水学院学报 Vol. 9, No. 3 2007年 9月 Journal of Hengshui University Sep. 2007 收稿日期:2007-06-01 作者简介:卢国强(1963-),男,河北衡水市人,衡水学院法政系讲师. 从《天人三策》看汉武帝独尊儒术 卢 国 强 (衡水学院 法政系,河北 衡水 053000) 摘 要:董仲舒《天人三策》的对策,提出了“《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的思想,主张加强中 央集权、损抑诸侯、宾服四夷。这一主张适应了当时的形势,为汉武帝解决即位以来所面临的最迫切需要解决的诸侯坐 大与对匈奴的和战问题提供了理论的依据和指导,从而为汉武帝接受“独尊儒术”的建议打下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汉武帝;董仲舒;天人三策;大一统;独尊儒术 中图分类号:B23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2065(2007)03-0022-03 《天人三策》又称《举贤良对策》,是董仲舒对 汉武帝策问的回答,对策中董仲舒在提出了他思想的 基本要点后,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汉武 帝所采纳。那么,董仲舒在对策中提出了怎样的思想 打动年轻的汉武帝而使其“独尊儒术”的呢?易言 之,《天人三策》中哪些思想适应了当时形势的需要 而被汉武帝青睐有加呢? 一、汉武帝即位时的政治形势 西汉建立之初,经济凋残,百姓疲弊,“将相或 乘牛车”,故奉行黄老清静无为、与民休息之治,特 别是经过“文景之治”,仓禀丰实,府库饶财,移风 易俗,黎民淳厚,西汉社会从经济到治安都达到了农 业社会美好的极点。但在升平的表面景象下,西汉社 会实已潜藏着严重的危机。急需有为之君起而进行大 刀阔斧地改革,也就是班固所谓“汉兴六十余载,海 内义安,府库充实,而四夷未宾,制度多阙。(《汉 书·公孙弘传赞》)”也就是说,在汉武帝即位的时 候,尽管社会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面临着一 系列难以解决的问题。 首先,内政上西汉立国之后,错误地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了秦亡 的教训,采用了郡国并行制,分封了一批诸侯王。但 为时不久,诸王坐大,“藩国大者夸(跨)州兼郡, 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汉书·诸侯年 表》),至景帝时,终于爆发“七国之乱”。虽然旋 即被平定,由于并未从体制上真正解决问题,隐患依 然存在。这是长期困扰西汉政府的一件事情,也是景 帝留给武帝的一道历史难题。也就是说,中央集权的 加强是汉武帝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其次,外交中,西汉前期最大的边患是匈奴的掠 夺侵扰。汉初,高祖亲自率兵开展了对匈奴的反击, 但却在平城白登被围,狼狈而归。正是由于尚无反击 匈奴实力,不得不采取娄敬“和亲”之策,苟安延 年,以待时机。景帝时,已经作了反击匈奴的准备, 但未真正实施,这一历史重任又留给了武帝。 摆在汉武帝面前的这两大难题都是汉武帝不好解 决而又不能不解决的问题。 汉武帝即位之日,正是西汉国力雄厚之时,好大 喜功的特性,加上国力允许的客观条件,决定他一定 会奋然跃起。内多兴作,以巩固和强化中央集权政 体;外勤用兵,征讨匈奴以除边患,同时开疆拓土, 扩大汉家基业。 事功的建立需要舆论先导,而此时,汉初黄老清 静无为、与民休息的指导思想,与其政治抱负显然已 经处在了一种对立的地位。为了施展他的雄才大略, 必须从多方面转轨变型,这就需要一个权威的思想作 为坚实的理论基础,为其政治任务服务。于是黜抑黄 老,以新的思想取而代之就成为一种必然。 而这种新的指导思想何以就定在了儒术呢?在这 里我们可以看到,董仲舒的《天人三策》功不可没。 二、《天人三策》 元光元年(前 134),汉武帝令郡国举孝廉,策贤 良,而董仲舒以贤良对策。汉武帝连问三策,董仲舒 亦连答三章,其中心议题是天人关系问题,史称《天 人三策》(或《贤良对策》),后被班固全文收在 《汉书• 董仲舒传》之中。 天人关系说先秦时就有之,但董仲舒杂揉诸家, 第 3期 卢国强 从《天人三策》看汉武帝独尊儒术 23 加以发展,吸收了阴阳五行学说和对自然现象的比附 来详尽论证,将这个学说发展成为天人感应学说。董 仲舒认为《春秋》一书记录了几百年的天象资料,所 以后世灾异要以《春秋》为根据来解释。他通过援阴 阳五行学说解《春秋》考察其中与天灾人事的联系, 从而建立起“天人感应”学说。“天人感应、君权神 授”是董仲舒天人关系的核心。 董仲舒认为有“天命”“天志”“天意”存在, 认为:“天者,万物之祖,万物非天不生。”“为人 者天也,人之为人本于天,天亦人之曾祖父也。” “天者,百神之君也。”“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 命于天子”(《春秋繁露·为人者天》)。天是宇宙 间的最高主宰,天有着绝对权威,人为天所造,人副 天数,天人合一于是天命在论证君主权威的重要性得 到了空前提高。把君权建筑在天恩眷顾基础上,君权 乃天所授。人君受命于天,奉天承运,进行统治,代 表天的意志治理人世,一切臣民都应绝对服从君主, “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春秋繁露·玉 杯》),从而使君主的权威绝对神圣化。这有利于维 护皇权,构建大一统的政治局面。 天人感应在肯定君权神授的同时,又以天象示 警,异灾谴告来鞭策约束帝王的行为。认为:“国家 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 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汉书·董仲舒传》,以下引文未注明出处者皆此 本。)”这就使得臣下有机会利用灾祥天变来规柬君 主应法天之德行,实行仁政;君王应受上天约束,不 能为所欲为,这在君主专制时期无疑具有制约皇权的 作用,有利于政治制约和平衡。 可以看出:一方面儒家通过君权神授论竭力为君 权(政权)的合理性作出证明,树立君主的绝对权 威,以此依托君权(政权)来确立儒家的正统地位。 另一方面儒家又通过天人感应论,假上天之威,对皇 帝言行提出要求,皇帝必须时刻注意天的喜怒哀乐, 按上天的旨意来行事。而“天意”的解释权则牢牢被 儒生抓在手中,这样就实现了儒家对君权的限制和控 制。儒家与权力的结盟使得儒家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力 和对入仕者的吸引力大大增强。 同时,董仲舒言道: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 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是故阳常居大夏,而 以生育养长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于空虚不用之 处。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天道有阴阳,人间有 德刑。天以阳气为主,以生养为德;人亦应以德政为 生以生成为意⋯⋯今废先王德教之官,而独任执法之 吏治民,毋乃任刑之意与!孔子曰:‘不教而诛谓之 虐。’虐政用于下,而欲德教之被四海,故难成 也。”因此他主张“德主刑辅、重德远刑”,并以春 秋决狱,来匡正律令严峻的弊病。认为人君应当施仁 政。董仲舒的德主要是指人伦纲常。孔孟认为人间有 五伦,所谓君臣、父子、夫妇、兄弟和朋友。而董仲 舒则择其要者改为“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再将原先儒家主张的五种德性(仁、义、 礼、智、信)合为“五常”。并认为三纲五常可求于 天,不能改变。“三纲五常”历来被视为封建社会伦 理秩序的根基。但是在同时又起到了制衡君主权力这 样一个目的,“三纲”里的“父为子纲”,使得皇帝 (天子)也要“事天以孝道”,皇帝也必须信奉天人 感应,施行仁政。 董仲舒在《天人三策》的最后讲:“《春秋》大 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由此我们看到,董仲舒在《天人三策》的君权神 授、君为臣纲及大一统思想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削平诸侯割据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根据 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讲:“自非大亡道之世 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事在强勉而已矣。强勉学 习,则闻见博而知益明;强勉行道,则德日起而大有 功:此皆可使还至而有效者也。《诗》曰“夙夜匪 解”,《书》云“茂哉茂哉!”皆强勉之谓也。”董 仲舒认为,一个大有为之君,应该勤勉努力,绝不能 无所事事。要把握时代之脉博,随时而动。一味的因 循守旧,就成为致乱之阶,即董所谓“当更张而不更 张,虽有良工不能善调也:当更化而不更化,虽有大 贤不能善治也。”董仲舒分析了尧舜“垂拱无为而天 下治”与周文王“日昃而不暇食民”而天下亦治的异 同,认为尧舜与文王,他们在任贤选能、教化百姓上 是一致的,其有为与无为的做法取决于其所遇的时代 不同,“帝王之条贯同,然而劳逸异者,所遇之时异 也。”无为与有为皆有其历史合理性。不过现在是: 汉承秦敝,非力行有为不可! 董子认为,国君的有为无为,取决于时代的变 迁,时代发生了变化,一味因循无益于治。清静无 为、萧规曹随适应了汉初经济凋残、民力疲弊的状 况,促成了汉初经济的恢复。当经历了文景之治,仓 禀丰实,府库饶财,经济发展,但却“四夷未宾”, 作为一个大有为之君又当如何呢?在这里,所谓的 “四夷未宾”,主要是汉匈关系。汉初以来,实力不 逮,不得不采用了“和亲”之策,献女送钱,以取一 (下转第45页) 第 3期 王国洪 从理性歌唱到率性抒情 45 1987. [3] 姚振函.我唱我的主题歌[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 司,1987. [4] 姚振函.迷恋[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7. [5] 姚振函.感觉的平原[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 1991. [6] 格式.先锋就是无可奈何的质朴[N].深圳商报·文化广 场,2004-07-03(4). [7] 雁北.向纯诗升华[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87:26. [8] 封秋昌.从理性思考走向感觉或体验——解读姚振函 [J].河北学刊,2002(7):83. [9] 牟俊忠.大音希声—读姚振函先生的组诗〈和老年有 关〉[N].河北日报,2004-07-16(11). Form Rational Voicing to Emotional singing —On Yao Zhenhan’s poems’writing WANG Guo-hong (Chinese Department of Hengshui University Hebei Hengshui 053000 ) Abstract: Yao Zhen-han has been considered as a fonder of New Chinese Country Poems for a long time .He is a poet of uniqueness, achievement, contribution and power. Yao Zhen-han is an important figure, not only in Hebei but also in China in this field. Generally speaking, he is a simple, elegant, unadorned, wise and excellent leading figure. Key words: rational voicing ; emotional singing ; poems out of feelings (责任编校:李建明 英文校对:徐常兰) (上接第23页) 时之苟安,此实为天朝上国的耻辱。然,欲对匈作 战,势必涉及到政府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涉 及到兵役、徭役的征发,国人作何想、舆论有何言, 这是年轻的汉武帝不得不想的问题。董子在此给出了 答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填图题岩土工程勘察试题省略号的作用及举例应急救援安全知识车间5s试题及答案 :“当更张而不更张,虽有良工不能善调也:当 更化而不更化,虽有大贤不能善治也。”也就是说, 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 政策 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考核册答案2018本科2018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公共政策概论作业1答案公共政策概论形成考核册答案 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该变 就变,不要犹豫。 董子的《天人三策》,所本者《春秋》,而《春 秋》一个重要思想就是尊王襄夷。“《春秋》大一统 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他认为大一统是 天经地义不容更改之事。故应,一统乎天子,并使四 海“来臣”。 由此我们又可以看到,董子的《天人三策》,为 汉武帝扫匈奴、建事功作了舆论上的先导。 三、结语 董仲舒的《天人三策》对汉武帝即位以来所面临 的两大历史问题给出了理论上的指导,实现大一统、 损抑诸侯、加强中央集权,要尊王襄夷,使四夷宾 服,这才是圣王之所为。对策深得武帝之心。因此当 董仲舒最后提出:“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 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 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 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 可明,民知所从矣。”时,汉武帝采纳了其建议,罢 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取代了汉初的黄老思想成为 汉代立国的指导思想,并从此奠定了儒学在中国古代 历史的统治地位。 On Han Wu-di’s Paying Supreme Tribute to Confucianism from “Tian Ren San Ce” LU Guo-qiang (Department of Law and Politics, Hengshui University, Hengshui, Hebei 053000, China) Abstract: In “Tian Ren San Ce”, Dong Zhong-shu’s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great national unity, maintained the centrali- zation of state power, repression of the princes’ power and let the countries around submit themselves. This kind of theory catered to the needs of the circumstances, and offered theoretical guidance to the problems of crying need such as the princes’ growing stronger and the battle with Xiongnu after Hanwudi’s taking of his seat. Therefore it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Hanwudi’s acceptation of the proposal. Key Words: Hanwudi; Dongzhong-shu; TianRenSanCe; great national unity; paying supreme tribute to Confucianism (责任编校:李建明 英文校对:徐常兰)
本文档为【从_天人三策_看汉武帝独尊儒术】,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86937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555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3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7-07
浏览量: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