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技术追随_策略互动与市场势力_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

技术追随_策略互动与市场势力_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

举报
开通vip

技术追随_策略互动与市场势力_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 技术追随、策略互动与市场势力 : 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 庞明川   内容提要 :本文在系统总结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基础上 ,提出了发展中国家 FDI 的三种模式 :学习型、竞争策略型和市场势力型 ,分别代表着从低级阶段到高级阶段 的发展演进过程。实证分析表明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已度过了初期的学 习型 FDI 阶段 ,正处于学习型与竞争策略型 FDI 的混合阶段 ,极少数发展中国家的跨国 公司正酝酿进入更为高级的市场势力型 FDI 阶段。 关 键 词 :对外直接投资  技术追随  策略互...

技术追随_策略互动与市场势力_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
技术追随、策略互动与市场势力 : 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 庞明川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提要 :本文在系统总结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基础上 ,提出了发展中国家 FDI 的三种模式 :学习型、竞争策略型和市场势力型 ,分别代表着从低级阶段到高级阶段 的发展演进过程。实证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表明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已度过了初期的学 习型 FDI 阶段 ,正处于学习型与竞争策略型 FDI 的混合阶段 ,极少数发展中国家的跨国 公司正酝酿进入更为高级的市场势力型 FDI 阶段。 关 键 词 :对外直接投资  技术追随  策略互动  市场势力 作者简介 :庞明川 ,东北财经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东北财经大学公共 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 ,116025。 中图分类号 : F112  文章标识码 :A  文章编码 :1002 - 8102 (2009) 12 - 0099 - 06 一、引  言 尽管大多数主流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尚未就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给出令人信服的说 明 ,但在全世界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浪潮中 ,发展中国家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增长 ,保持了一个稳定增长的态势 ,呈现出一些新的 特征 :在投资区域上不仅出现了发展中国家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 (简称南南投资) ,还较大 规模地出现了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 (简称逆向投资) ;在投资方式上不仅有绿地投资 , 还出现了跨国并购的方式 ;在投资动因上既有获取更多的资源和先进技术 ,也有对全球性市场和创 造性资产的寻求等。而金融危机的爆发在给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带来不利影响的同时 ,在 客观上也提供了逆向投资的并购良机 ,必将进一步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 对于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增加并呈现出的新特点 ,传统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如垄断 优势论、产品生命周期论、国际生产折中论等均不能给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而 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 发展起来的专门针对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也不能做出圆满的解释。例如 ,小规模技术 论 ( Wells , 1977)和技术地方化论 (Lall , 1983) 认为 ,发展中国家的跨国企业拥有的优势主要在于 小规模制造和技术地方化两个方面 ,技术特征仅仅表现为规模小、使用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技术和劳动密集型 ,这 种技术的形成包含着适应当地条件的创新活动 ,因而其产品能够更好地满足当地或邻国市场的需 要。技术创新产业升级论 (Cantwell 和 Tolentino , 1990) 则认为 ,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技术 积累对一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没有本质差别 ,技术创新仍是根本动力。最大的差别在于发达国 家多表现为技术的原创性 ,而发展中国家的跨国企业则是利用特有的学习经验和组织能力来掌握 和开发现有技术 ,形成技术创新优势。投资发展周期论 (Dunning , 1988)则从动态的角度解释发展 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 ,认为一国的国际投资地位与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成正比 ,即投资国的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它所拥有的所有权、内部化和区位优势的强弱 ,三种优势的动态组合及其消长 99 2009 年第 12 期   变化决定了一国的国际投资地位。新近的 FDI 决定理论如汇率决定论、贸易决定论、投资诱发要 素组合论 ,以及基于行为经济学的企业经理人行为决定论等 ,均从一个局部或者从某一方面来解 释 ,因而不具备普遍的适应性。国内学者也对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进行了相关研究。宝贡 敏 (1996)提出发展中国家 FDI 的基本动机为控制市场、追求规模经济 ,其他动机包括市场多元化、 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等。马亚明、张岩贵 (2000) 运用非合作博弈方法 ,提出发展中国家 FDI 是其积极应对发达国家挑战和压力的一种策略和手段 ,即使不存在竞争优势 ,发展中国家也可 以进行策略竞争型 FDI。彭磊 (2004)构建了发展中国家为获取市场领先地位而进行逆向 FDI 的模 型 ,将逆向 FDI 归结为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策略。吴彬、黄韬 (1997) 提出将 FDI 分成经验 获得阶段和利用攫取阶段的二阶段模型 ,认为与东道国相比处于优势的企业 ,主要从事利润攫取型 FDI ,反之则主要从事经验获得型 FDI。刘海云 (1998)提出我国对发达国家的逆向 FDI 属于学习和 积累经验阶段。冼国明、杨锐 (1998)认为发展中 FDI 是一个从学习型 FDI 再到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直 接投资 (竞争策略型 FDI)的转换过程。从总体上看 ,这些研究从不同的角度丰富和发展了发展中国 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但是 ,对于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的动因、投资模式等缺乏一个统一的分析框 架 ,而对于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出现的新特点和新趋势 ,也需要创新的理论来解释。 二、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模式的转换与升级 大量的实证分析表明 ,发展中国家在向外向型经济发展过程中遵循了进口替代 —出口导向 — 对外投资的发展路径 ,而在对外直接投资的过程中又遵循了“资源寻求型 FDI”-“天然的区位优势 和所有权优势下的 H2O 产业 FDI”-“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后天的区位与所有权优势下 的 Smithian 产业 FDI”—“Schumpeterian 产业 FDI”的发展路径 (张为付 ,2008) 。在这四个阶段 中 ,第一阶段的 FDI 基于国家层面的天然区位优势和所有权优势 ,对外投资的区域仅仅是周边的 与其具有相似区位的国家或地区 ,产业则是以具有比较优势为基础的 H2O 产业。第二阶段的 FDI 基于国家层面的天然区位优势和所有权优势 ,而进口替代战略强化了这一优势 ,出口导向战略提升 了这一优势 ,后天形成了生产技术上的优势。国内的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引进吸收形成了新的区 位和所有权优势。对外投资的区域与产业包括 :向周边国家或区域投资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 H2O 产业 ;向发展中国家投资以规模经济为基础的 Smit hian 产业 ;向发达国家投资以技术提升为目标 的 Schumpeterian 产业。第三阶段的 FDI 除具有第二阶段 FDI 的优势外 ,还具有技术创新所形成 的独立知识产权优势 ,投资的区域与产业在第二阶段的基础上 ,还包括全球战略资源类投资。第四 阶段的 FDI 的优势和投资区域与产业跟第三阶段的 FDI 相类似 ,然而在对外投资的增速、投资的 类型和方式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特别是 2003 年以来 ,投资增长明显提速 :绿地投资与跨国并 购同时增长 ,且并购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对外投资方式 ;在继续保持南南投资快速增长的同时 ,逆向 投资增长迅速 ;投资的动因也越来越多样化等。 在上述发展过程中 ,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还出现了投资模式的转换与升级问题。Chen (1990)提出的二阶段技术转移模型基于技术改变的演进理论和技术差距的假设 ,指出了 FDI 从 DCS 到 N ICS 再到 LDCS 的投资顺序。冼国明、杨锐 (1998)提出学习型 FDI、竞争策略型 FDI ,分别 看作是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逆向投资和对其他不发达国家的投资。我们认为 ,这种简单的归 类方式与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经验观察结果存在一定的差距。从现实情况看 ,在 20 世纪 90 年代以前 ,与发达国家相比 ,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通常来说都是技术追随者。80 年代初期的 研究文献认为 ,这些国家跨国公司的所有权优势来自于它们通过采用从发达国家引进的技术来降 低生产成本的能力 ( Wells ,1977 ; Kumar ,1982) ,或者来自于它们在不发达国家的经营经验 (Lall , 1983) 。后来 ,学者们把研究重点更多地放在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通过不断学习来赶超的过程 001  Finance & Trade Economics , No112 , 2009 (Vornon2Wortzel 和 Wortzel ,1988 ;Cantwell 和 Tolentino ,1990 ;Lecraw ,1993) 。由此可见 ,即使 是学习型 FDI ,也存在对于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学习和对于发展中国家经营经验的学习。而竞争 策略型 FDI 则主要体现在南南投资中 ,少数体现在逆向投资中。 本文认为 ,在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过程中 ,除已出现学习型 FDI、竞争策略型 FDI外 ,还出 现了第三种对外直接投资模式 ,即市场势力型 FDI。前两种模式分别对应于本文提出的“技术追随” 阶段和“策略互动”阶段 ,而“市场势力”阶段则是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 1. 学习型 FDI( FDI2Ⅰ) 冼国明、杨锐 (1998)曾构建了一个学习型 FDI 模型。假定由于发达国家通常具有先进生产技 术 T 所必须的研发环境与条件 ,可以认为某一发达国家在初期拥有生产技术密集型的产品 X 的比 较优势 ,且此时某一发展中国家恰好拥有生产 X 产品所必须的不可转移的某种区位优势 L 。同时 假定由于技术或管理经验 T 的市场交易成本很高 ,目前采取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授权许可经 营的国际生产方式被排除 ;并且因为现阶段跨国经营成本很高或者是出于寡占反应的考虑 ,使得发 达国家的企业到发展中国家从事 FDI 的可能性也不大 ,而此时该发展中国家为了获得参与国际竞 争所必须的先进技术 T ,可以前往发达国家从事技术获取型 FDI。在这些假定的基础上 ,如果将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技术 T 和 T′均看作是时间 t 的函数 ,则在 t 时期有 T ( t) > T′( t) ≥0 , t ∈[0 , t1 ) 。同时假定两个国家的技术差距 D = T ( t) - T′( t) ,那么该发展中国家在这一时期能够 通过学习过程顺利获取技术的必要条件为 : d T′( t) / d T ( t) ≥0 , t ∈[0 , t1 ) 此时该动态博弈过程能够得以继续的必要条件为 :对于任意的 t ≥t1 ,存在某个无穷小的技术 差距 ( D′) ,使得 : D ( t) = T ( t) > T′( t) ≤D′, t ∈[ t1 , + ∞) 很明显 ,该发展中国家这种 FDI 将使企业在短期内 ( [0 , t1 ) ) 遭受的损失 ( A ) 与长期内 ( [ t1 , + ∞) )在世界市场上由于获得了先进的技术 T′而产生的利润分别为 : A =∫ 1 0 A [ t , D ( t) , L ( t) ]e′rt dt ∏ = ∑ m j = 1∫ ∞ 1 ∏[ t , D′, L ( t) ]e′rt dt 此处 r 为贴现率 , j 表示某一国家 ( j = 1 ,2 , ⋯, n ) , ∏是拥有技术 T′的某发展中国家长期 内 ( [ t1 , + ∞) )在世界第 j 国进行 FDI 时其跨国公司所获得的利润。 很显然 ,从上述式子中可以看出 : (1)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间的技术差距越大 ,短期内对发达 国家的 FDI 的损失将越大 ; (2)发展中国家在长期内利用从发达国家学习的新技术而获得的利润 仅与常数有关 ,这表明从长期来看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特定的竞争优势已经不体现在技术 差距的层面上 ,从而技术差距与这些国家所获得的利润没有相关性 ; (3) 由动态博弈中的逆推法可 知 ,当 ∏ > A , t ∈[0 , + ∞) ,发展中国家的学习型 FDI 将会发生 ;而当 T ( t) > T′( t) ≤D′, t ∈[ t1 , + ∞) 时 ,表明发展中国家已经借助技术获取型的 FDI 成功地获得在世界市场上竞争所需 的某一先进技术 T 。 2. 竞争策略型 FDI( FDI2Ⅱ) 对于 FDI 中的竞争策略 , Knickerbocker (1973) 基于美国 187 家跨国公司的投资行为提出“寡 占反应理论”,认为美国企业大规模的 FDI 主要是由其在市场中的寡占反应行为引起的 ; Graham (1978)提出“交换威胁”模型 ,认为战后欧洲企业对美国的直接投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针对美国 101 2009 年第 12 期   企业对欧洲大举进行 FDI 的一种防御性反应 ;Rugman (1979)提出风险分散化理论 ,把企业策略作 为独立变量来解释 FDI 的动机。国内学者马亚明、张岩贵 (2000) 则提供了一种加入策略竞争的非 合作博弈分析框架 ,来说明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 :假设两个国家 1 (发达国家)和 2 (发展中国 家)的某一产品市场分别有一家公司 1 和 2 ,再假设两国间不存在贸易 ,则可推算出公司 1 在国家 2 的市场上赚取的利润为 :   ∏ 21 = ( D22 - 4 C1 D2 + 2 C2 D2 + 4 C21 + C22 - 4 C1 C2 ) / 9 m2 这里的问题在于 ,公司 1 进入国家 2 的市场 ,公司 2 会出现什么样的反应 ,能否继续占有国家 2 的市场份额 ? 事实上 ,公司 1 的国际扩张决策 (向国家 2 直接投资) 依赖于其竞争对手的反应。 而公司 1 进入国家 2 的市场 ,必然占有公司 2 的部分市场份额和垄断租 ,作为对此的反应 ,公司 2 可能会选择进入国家 1 的市场 ,在那里与公司 1 进行古诺竞争。这样 ,公司 2 在国家 1 的市场上的 利润为 :   ∏ 12 = ( D21 - 4 C2 D1 + 2 C1 D1 + 4 C12 + C21 - 4 C1 C2 ) / 9 m1 只要   ∏ 12 为正 ,即存在正的利润 ,公司 2 在公司 1 进入自己母国市场的条件下的最适反应就是 进入国家 1 的市场 ;而且在考虑“交换威胁”的情况下 ,即使   ∏ 12 为负 ,公司 2 的对外直接投资也是 理性的。因此 ,一旦将策略因素纳入分析 ,垄断优势与利润的追求就不是必需的了。因为相对于公 司 1 来说 ,公司 2 在自己母国市场的利益受到侵蚀时策略性地对竞争对手的母国进行直接投资 ,其 目的在于威胁入侵者在母国的市场份额 ,这样 ,公司 2 的 FDI 就构成一种策略竞争。因而 ,公司 2 的对外直接投资能策略性地保护其国内市场 ,形成一种竞争态势 ,使得公司 1 不敢轻举妄动。即使 在公司 1 已经进入国家 2 的市场的情况下 ,公司 2 的对外直接投资也能对自己母国市场的利益起 到保护作用 ,如可以减少公司 1 在自己母国市场上进行掠夺性定价的可能。因此 ,公司 2 的“反向 进入”(counter2ent ry)是对公司 1 偏离合作的一种“惩罚策略”,这种策略是子博弈完美的。 这里的假设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企业的策略选择。在发展中国家之间 ,企业的竞争 策略也是如此。冼国明、杨锐 (1998)则利用 Cournot 寡头竞争模型来说明某发达国家和某发展中 国家通过 FDI 争夺某个国家 i 市场 ( i = 1 ,2 , ⋯, n )的博弈过程 ,并强调了因政府介入改变了博弈 的初始条件而对竞争结果的作用和效果。他们认为 ,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逆向投资即学习型 FDI( FDI - Ⅰ)和发展中国家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即竞争策略型 FDI ( FDI - Ⅱ) 之间的关系 为 :通过前期的学习型 FDI ,发展中国家企业可以加强技术积累的速度和效果 ,增加后期的所有权 优势 ,进而通过后期的策略 FDI 进一步巩固“O IL”(O IL 分别代表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 优势)结构和市场份额。只有当发展中国家通过前期的学习型 FDI 获得的技术与同期发达国家所 拥有的技术之间的差距小于某个特定值时 ,FDI - I 才能向 FDI - II 转换 ,也就是说 ,发展中国家在 进行 FDI - II 的时候必须有一定的技术积累。当然 ,发展中国家自身技术积累程度较高的可以直 接进行 FDI - II。 3. 市场势力型 FDI( FDI2Ⅲ) 所谓市场势力 (Market Power)即企业通过对产品价格的影响与控制所体现出的某种市场支 配力量 ,包括企业的经营控制、市场渠道控制、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及企业联盟等。熊彼特将市场势 力理解为“防止企业创新被迅速模仿和利润受到损害的能力”( Schumpeter ,1942) ;新奥地利学派 强调企业家抓住利润机会的行为理应受到市场势力的激励 ( Kizner ,2000) ;克拉克的有效竞争理论 提出 ,适度的市场势力既是“创新竞争行为”和“模仿反应竞争行为”的前提 ,也是这些竞争行为的结 果 (Clark ,1940) 。由此可见 ,企业具有一定的市场势力对于保护创新和防止利润受损具有重要的 201  Finance & Trade Economics , No112 , 2009 作用 ,这一点也得到了实证研究的支持。Sakakibara 和 Porter (2001) 检验了国内市场势力对海外 市场创新绩效及出口竞争力的影响 ;Silvente 和 Francisco Requena (2005)通过经验研究 ,得出了意 大利及西班牙的瓷砖业创新持续受益于国际市场势力的结论 ;张小蒂、孙景蔚 (2006)也提出了我国 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应注意对控制权的掌握。 长期以来 ,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由于拥有某种市场势力 ,通常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主导地位 ,而 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在市场竞争和利益分配上一般处于不利地位 ,且在分工上产生了低端“锁定效 应”和引进技术的“依赖效应”,严重制约了企业的自主创新及国际竞争力的提升。随着发展中国家 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和技术累积效应的显现 ,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正迅速崛起 ,雄心勃勃地与发 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展开竞争 :第一 ,在大型跨国并购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006 年以来 ,发 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大型跨国并购的案例中。例如 ,印度塔塔钢铁有限公司以 80 亿美元成功收购英荷钢铁生产商康力斯集团 ,进入了全球钢铁企业前五强 ;巴西淡水河谷公司 以 170 亿美元收购加拿大英可 Inco 公司 ,成为 2006 年世界最大的金属矿生产商等 ,都是新兴国家 在世界经济中崛起的最好例证 ,对发达国家公司的收购、“反噬”发达国家的企业似乎是它们成长的 象征。第二 ,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在许多行业都占据了重要地位。在金属采矿业中 ,2005 年按 世界总产值份额排名的前 25 家公司 ,10 家公司来自发展中国家 ;在石油和天然气工业中 ,2005 年 世界三家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商都是发展中国家或经济转型国家的国有企业 ;在软件产业 ,印 度和中国台湾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有着重要的竞争力 ;在制造业领域 ,基于资源成本比较优势的 “中国制造”、“世界工厂”使得中国制造业一直保持着优势地位。第三 ,跨国公司发展迅速。发展中 国家的跨国公司不仅数量增长迅速 ,已占全球跨国公司总数的 1/ 4 ,增速在过去 15 年已经超过了 来自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 ,而且对外直接投资的金额显著增长 ,流出总量占世界外资总流出量的比 例迅速攀升 ,2007 年已达 17 %。第四 ,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中的技术获取是发展中 国家主动切入全球先进技术和价值链高端的有效方式 ,通过建立国际研发机构、收购和兼并高新技 术企业、战略联盟等形式 ,主动获取外国信息资源、研发资源和技术资源。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越 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开始在发达国家从事与技术相关的投资 ,通过在国外设立研发机构、 直接投资来建立制造业的生产企业、研究和开发中心或信息机构 ,通过海外投资实现技术追赶 (Lee ,2001 ;Li ,2003 ;Sigurdson ,2005) 。研究表明 ,技术获取型 FDI 和创新型国际研发可以给发展 中国家经济带来显著的技术和知识溢出 (UNCTAD ,2005) 。 当然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历史相对短暂 ,其跨国公司的成长必然还存在一个发展壮大 的过程 ,跨国并购行为也还处于学习和试验的初级阶段。对于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来说 ,只能说仅 仅在个别行业和局部时点具有了一定的市场势力 ,完全意义上的市场势力的形成还有一个漫长的 发展过程。Brandow (1969)曾按照厂商拥有市场势力的时间长短 ,将其分为长期市场势力和短期 市场势力 ;按照厂商行为的主动性 ,将市场势力分为防御性市场势力和进攻性市场势力。从上述发 展中国家的跨国并购案例中可以看出 ,只能说发展中国家的跨国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短期市 场势力和防御性市场势力。 三、结论性评论与发展中国家政府的作用 第一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 ,在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过程中 ,已出现三种对外直接 投资模式 :学习型 FDI( FDI2Ⅰ) 、竞争策略型 FDI ( FDI2Ⅱ) 和市场势力型 FDI ( FDI2Ⅲ) ,分别对应 于发展中国家 FDI 的三个阶段 :即“技术追随”阶段、“策略互动”阶段和“市场势力”阶段。研究表 明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已度过了初期的“技术追随”阶段 ,正处于竞争策略的“策略 301 2009 年第 12 期   互动”阶段 ,极少数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正酝酿进入更为高级的“市场势力”阶段。其动态过程 为 :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 ,通过技术的追随与累积 ,发展中国家的一些企业逐渐获得企业的 特定优势 ,即所有权优势。当存在内部化动因和适宜的区位优势时 ,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开始从事 FDI ,成长为跨国公司 ,开始与发达国家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展开竞争。在政府与市场机 制的共同作用下 ,发展中国家的一些跨国公司开始形成一定意义上的市场势力 ,在个别行业攫取垄 断利润。 第二 ,作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方式的跨国并购 ,对于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市场势力的 形成至关重要。大量的研究表明 ,获取垄断地位和垄断利润的并购不仅可以在一般的横向并购中 出现 ,而且 Comanor (1967)指出 ,获取垄断的并购也可能在纵向并购中出现。公司可以并购产业 链上下游中的关键企业 ,通过对这些企业的控制 ,树立产业壁垒 ,限制其他厂商进入该产业 ,达到获 取垄断地位的目的。惠廷顿 (1980)发现大公司在利润方面比小公司的变动要小。这说明大公司由 于市场势力较强 ,不容易受市场环境变化的影响。一般地说 ,规模、稳定性和市场势力三者是密切 相关的。事实上 ,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 ,并购就已经取代创建成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 方式。在这些跨国并购活动中 ,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跨国并购案例增长迅速 ,除了直接进入发达 国家的市场之外 ,以发达国家为目标的并购还注重获取品牌、技术以及发展中国家不具备的其他能 力。通过并购 ,个别企业已发展成为具有一定市场势力的大型跨国公司。 第三 ,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政府来说 ,其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主要包括 : 其一 ,大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在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中 ,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 国际竞争力集中体现在大企业、大集团的竞争力上。因此 ,一国拥有的跨国大公司的规模和实力 , 已成为衡量该国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近年来 ,欧美发达国家的政府已经意识到扩 大企业规模对于增强整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的重要性 ,开始把争夺国际市场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目 标 ,制定了加紧扶持垄断企业、逐步放宽对企业兼并的限制政策 ,为企业规模的扩大铺平道路。发 展中国家的政府也应该紧跟其上 ,积极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全球影响力的跨国公司。其二 , 鼓励和支持跨国公司开展国际化经营 ,并形成一定的市场势力 ,更大规模地参与世界经济竞争与合 作。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在开展国家化经营过程中 ,通常会面临许多障碍和问题。在跨国经营和收 购问题上 ,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在人才、技巧和资金方面成为最大短板。因此 ,政府可以在信息 提供、法律法规、金融服务等多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进一步推进企业“走出去”。其三 ,为企业的 对外直接投资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近年来 ,尽管保护主义的抬头引发了愈来愈多的担忧和影响 , 但多数国家的政策趋势仍然是对外国直接投资更加开放 ,包括双边投资条约、双重征税条款和载有 投资条款的自由贸易协定以及经济合作安排等在内的国际投资协定的数量继续保持增长。对于发 展中国家来说 ,政策环境的改善对于促进企业对外投资显得尤为重要。 主要参考文献 : 1. 冼国明、杨锐 :《技术累积、竞争策略与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经济研究》1998 年第 11 期。 2. 马亚明、张岩贵 :《寡头竞争、策略互动与对外直接投资》,《世界经济》2002 年第 2 期。 3. Brandow , G. . E. , Market Power and it s Sources in t he Food Indust ry. A merican J ournal of A gricult ural Economics , Vol . 51 , 1969 , pp . 1 - 12. 4. Cantwell & Tolentino , Technological Accumulation and Third World Multinationals Discussion Paper in International In2 vest ment and Business Studies , No . 139 , University of Reading , 1990. 5. Dunning , J . H. , Explaining t he International Direct Invest ment Position of Count ries : Toward a Dynamic or Developmental Approach. Weltw i rtschaf t liches A rchive , 1981. 6. Knickerbocker F. T. , Oli gopolistic Reaction and M ultinational Enter2p rise . MIT Press : Cambridge , 1973. 7. Lall ,S. , T he N ew M ulti nationals : The S pread of T hi rd Worl d Enterp rises . New York , John Wiley & Sons , 1973. 8. Wells ,L . T. , Thi rd W orl d M ulti nationals : The Rise of Forei gn Di rect I nvestment f rom Developing Count ries . Cam2 bridge , MA : MIT Press , 1983. 责任编辑 :原  宏 401  Finance & Trade Economics , No112 , 2009
本文档为【技术追随_策略互动与市场势力_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68832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264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6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7-06
浏览量: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