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辛弃疾词中的意象

辛弃疾词中的意象

举报
开通vip

辛弃疾词中的意象 第16卷第3期 唐山学院学报 Vol·16No·3 2003年09月 JournalofTangshanCollege Sep·2003 』 辛弃疾词中的意象 襞 後 丽 (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社科系,北京100029) 摘要:辛弃疾词中的意象具有奔腾飞动、雄壮凌厉、奇伟不凡的特点,体现了一种崇高的壮美、雄强 的阳刚美和刚健有风骨的自然美。在他的笔下,洋溢着生命的激情、独特的个性,为实现自我价值而 奋发有为,表现了奇崛伟岸、光辉峻杰的人格美,抒发了时代的豪情。。 关键词:辛弃疾‘;词作;意象。 ...

辛弃疾词中的意象
第16卷第3期 唐山学院学报 Vol·16No·3 2003年09月 JournalofTangshanCollege Sep·2003 』 辛弃疾词中的意象 襞 後 丽 (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社科系,北京100029) 摘要:辛弃疾词中的意象具有奔腾飞动、雄壮凌厉、奇伟不凡的特点,体现了一种崇高的壮美、雄强 的阳刚美和刚健有风骨的自然美。在他的笔下,洋溢着生命的激情、独特的个性,为实现自我价值而 奋发有为,表现了奇崛伟岸、光辉峻杰的人格美,抒发了时代的豪情。。 关键词:辛弃疾‘;词作;意象。 中图分类号:120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9X(2003)03—0034—05 TheImageofXINQi-ji’SCi CHAIJun—IL (TheDepartmentofSocialSciences,InstituteofLiberalArtsandLaw,BeijingUniversityofChemicalTechnology, Beijing100029,China) Abstract:TheimageofXINQi—ji’SCiisactive,outstanding,fullofpowerandgrandeur.HisCi expressedloftysentimentsandaspirationofthattime,hislovetolifeandhisactivelifestyle.His Cialsoexpressedthathehadanoblecharacterandlongedtorealizehisvalueforhiscountryat thattimes. KeyWords:XINQi—ji;Ci;image 南宋词人辛弃疾(1140~1207),号稼轩,是豪放词派中 的执牛耳者。他以22岁的英龄冲杀突击在抗金前线,饮誉大 江南北。南渡后,在主和派把持的南宋政局中,士大夫官僚们 只知苟且偷安,畏敌如虎,营取私利,不信任“归正人”,处处 排挤打击主战派辛弃疾。辛弃疾不得不在任上频繁征调,“楼 观甫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以42岁有为之年退居山 林,间歇起用又复罢官,归隐竟长达18年。他在《八声甘州》 中悲愤地指出世事中的怪现象:“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 健者也曾闲?--西汉号称盛世,何李广有田园之叹?英雄无报 国之门,自古而然。讥刺现实之意甚明。,,[1]印”’辛弃疾的一生 是郁郁不得志的,他空怀一颗报效国家的忠心,空有满腹经 纶、将帅之材,却只落得“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却 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 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2](P5”作者可以选取自然界、社 会生活等各方面的物与自己的主观情志、审美趣味相结合, 运用描述,对比、比喻、类比、引发、想象等方法构成各种具体 鲜明、可以感知的诗歌形象。 “诗的意象和与之相适应的词藻都具有个性的特点,可 以体现诗人的风格。一个诗人有没有独特的风格,在一定程 度上即取决于是否建-立了他个人的意象群。’,[2](P56)辛弃疾笔 下的意象有群山、湖水、钱塘江潮、梅、松、白鸥、剑、弓、马、兵 士、将帅这些泛指的事物,也有历代建功立业的将相王侯这 些有名姓的人物,还有春、柳、斜阳、浮云等具有普泛意义的 象征意象。概括地说,辛弃疾的风格与他词中一系列境界阔 大、感情强烈鲜明、气势雄壮突兀的意象联系在一起。在他笔 下,意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辛弃疾作品中的意象大多来自平凡生活,但一到他的笔 下,就别开面目,虎虎有生气。比如自然风景,辛弃疾常常吟 咏山、水、风、石、梅,他所处、经历的自然环境都是平凡的,即 自我的栖居之地,不像李白笔下的意象——黄河、长江、庐 山、蜀道——都是名山大川,但辛弃疾笔下这些普通的山水 却与名山大川一样,让人感到气魄不凡、鬼斧神工,这就是辛 弃疾诗词的效应。辛弃疾志向伟大,“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 生前身后名”,在南宋那民族矛盾冲突激烈,国家形势危同悬 卵,国土人民任人宰割之时,时代需要英雄,辛弃疾渴望成为 这样的英雄,“以纾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气魄大,胆气豪, 于是以笔为刀剑,走笔龙蛇,“硬语盘空”,驱风使雨,笔下常 收稿日期:2003一03—19 作者简介:柴俊丽(1971一),女,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中国古典文献研究。 万方数据 第3期 柴俊丽:辛弃疾词中的意象 ·35· 有金戈铁马、风起云涌之声,实是时代之音的奏鸣。 其一,辛弃疾喜欢奔腾飞动、气势雄壮凌厉的意象。这表 现在他喜大不喜小,喜动不喜静,崇尚威势力度、感情强烈, 洋溢激情,意念思绪跳脱飞动,追求新异变动,不喜欢故常。 他把静物写成动态,在静中寻觅动态情趣,为静物赋上炽热 的生命、情感。例如: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 “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 “对花何似,似吴宫初教,翠围红阵。” 词人喜欢动态美,因为动意味着生机,意味着生命力,那 高山翠树,不正昂扬奋进吗?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中说: “北宋词,多就景叙情,故珠圆玉润,四照玲珑。至稼轩、白石 一变而为即事叙景,使深者反浅,曲者反直。”辛弃疾为事写 景的作品,往往感情强烈,议论说理明显。 辛弃疾以气驭词,词作往往表现出浓烈的慷慨激昂、壮 怀激烈、悲愤沉郁之气。气有清浊、刚健柔弱,有铁板铜琶,也 有红牙檀板,有正有邪。辛弃疾的词作表现出的是一股英雄 气。辛弃疾在表现意象时,不管事物自身客观实际怎样,他都 给事物灌注生气,让它们活起来,动起来,而且要活得轰轰烈 烈。意象有气势,或壮观,或险峻,或凌厉,大都气吞山河,海 涵地负,一枝独秀,占断风光。例如: “山上飞泉万斛珠,悬崖千丈落直主鼯。” “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 “秦望山头,看乱云急雨,倒立江湖’。不知云者为 雨,雨者云乎。长空万里,被西风、变灭须臾。回首听、 月明天籁,人间万窍号呼。” “谁信天峰飞堕地,傍湖千丈开青壁。” “霎时风怒,倒翻笔砚,天也只教吾懒。又何事、 催诗雨急,片云斗暗。” 凡事物有大气、小气之分。在自然界,大气象常见于日月 星辰、风云雷电、山水植物;在人类社会,大气象常见于英雄 豪杰、英主柱国、奇人伟人。自然大气象常表现为崇高的壮 美,令人惊奇莫名、畏惧敬仰、高山仰止,赞叹造物的博大伟 大,从而感到自我的渺小。这种崇高的壮美是在人与物的对 比观照中完成的:一方面是自然的永恒、广阔无垠、内蕴丰 富,另一方面是人的生命有限。个人能力束缚使得这极不相 称的对比是那样明显,于是壮、奇、伟的美感就产生了。个体 渺小的人不见得去追、比,但可以观照、欣赏,以人的力量去 接近,驾驭。人如果没有相应的志向,广阔的胸襟,改天换地 的胆量、气魄与能力,是不敢去正视甚而欣赏喜爱的,只能畏 惧躲避。辛弃疾敢于欣赏这种壮美,并把这壮美摄人笔底,反 复玩味、领悟,不能不承认辛弃疾为人中之龙。社会人生中的 种种事也莫不如此。辛弃疾面对分裂的山河,入侵的敌人,昏 庸无能的南宋朝廷,万马齐喑的形势等,种种人生难题,没有 随波逐流,求田问舍,没有与世俗同流合污,而是满怀时代历 史使命感,国家重任的期许,以天下之忧而忧,渴望马革裹尸 还,“武官不怕死,文官不爱钱”,在时代风云面前做弄潮儿。 社会人生旅途上的辛弃疾,同样是壮美、崇高美的讴歌者,不 能做一般人来看。 辛弃疾在词作中表现出来的审美追求之一就是求“奇”。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 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 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词中充满了金戈铁 马生涯的雄壮奇美,呈现出一派奇异瑰丽的意象。然而,现实 一般都是平常的、平静的、灰色的中间状态,大悲大喜、大起大 落毕竟少见,平凡的生活事物很难满足词人的审美需要,因此 他要刨“奇”,用智慧联想、想象奇景、奇美。平凡的事物在世人 眼里是普通的,而稼轩却能点铁成金,从平凡事物抒发出一股 奇伟不平之气。例如(临江仙]《苍壁初开,传闻过实,客有来观 者,意其如积翠、清风、岩石、玲珑之胜。既见之,乃独为是突兀 而止也,大笑而去。主人下一转语,为苍壁解嘲》: 莫笑吾家苍壁小,棱层势欲摩空。相知唯有主人 翁,有心雄泰华,无意巧玲珑。 天作高山谁得料, 《解嘲》试倩杨雄。君看当日仲尼穷,从人贤子贡,自 欲学周公。 此词通过对比,“表现词人不同流俗的审美观和不甘人 后的奇志壮怀。人怜小巧玲珑,我爱嶙峋突兀;人笑苍壁平实 无奇,我独赏其峥嵘摩空之势,独会其争雄泰华之意。”[1](P2“’ 这是写山的“奇志”,是落实在山石的气势上的。(沁匾寿]里 写山峰面貌的博喻尤见新奇:“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 三数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我觉其 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辛弃疾爱山,他写山的丰神 仪态、面貌气度,抽取历史上东晋谢氏世家大族中的名士风 度——潇潇肃肃、丰神秀朗、骨骼清奇(这是从外貌来比照); 又以司马相如得志后返临邛的车骑队伍形容群山前簇后拥、 神态丰润昂扬;最后写山的气象,层峦叠嶂、烟云缭绕、草木 氤氲。山沉默而有内秀,以司马迁的文笔风格为喻,道出了山 的气质、气度,这正似魏晋时流行品评人物的风度一般,山也 有“山格”山气”。辛弃疾比得巧,比得奇,由意象内涵之奇妙 归结到词人仰慕的古圣贤的奇志。明人杨慎在《词品》卷四中 激赏此格云:“说松(“说松”似误,应是“说山”——笔者)而及 谢家、相如、太史公,自非脱落故常者,未易闯其堂奥。”而我 认为将“雄深雅健”4字送给稼轩词作最为恰当。 辛弃疾赋予事物奇思、奇情、奇志、奇貌,都打上了词人 自我审美、情志的烙印。 奇思:词人构思,联想、想象奇,认识事物的角度新颖,表 达方式独具机杼。如(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一词。 此词借与酒杯对话,采用主客对话体,历数酒的罪状,表达戒 酒心愿。事虽琐碎细小,但运用巧思,显得妙趣横生。另如(玉 楼春]《戏赋云山》:“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常时 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 西风瞥起云横度,忽见东南 天一柱,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此词想象奇特, 写云山奇景“云来山隐”(上片),“云去山现”(下片),想象成 是浮云将山推走,西风吹散浮云,青山又现,风趣异常。 奇情:(贺新郎]《用前韵送杜叔高》:“夜半狂歌悲风起, 听铮铮、阵马檐间铁。南共北、正分裂。”“檐间铁”是古时悬于 屋檐问的铁片,风吹则互击作响,俗称铁马。“阵马”与“檐间 铁”,由于声音相似,联想到战场上奔驰的战马声响,使人顿 万方数据 ·36· 唐山学院学报 第16卷 生壮志豪情,激昂慷慨。而“南共北,正分裂”,则又寄离了多 少沉痛的山河之叹!小中见大,平中见奇。 奇志:抒发词人卓尔不群的志向、抱负。“举头西北浮云, 倚天万里须长剑。” 奇貌:写大自然奇异的物态,展现自然奇景。(生查子] 《独游雨岩》:“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 云里。 高歌谁和余?空谷清音起。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 水。”这首词抓住了日常图景,“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 徘徊”。这一水中影,水天相映的特点,以明了如画的言语道 出。三四两句境界最为奇妙,天、地、人三处空间层面叠合在 一起,似乎人在驾云驭风而行。下片咏溪水之音,人歌回声, 相互呼应,空寂无人,词人独享视听之乐。 其二,辛弃疾选取的意象打上了自我形象、情感、志向的 鲜明烙印,也是时代风云的写照。除了客观写景打上主观烙 印之外,辛弃疾也为情而写景,即事写景,其间的区别,有时 又很难分开,因为人与物是一种互动的关系。稼轩与事物的 关系有如下几方面: 1.把物当作知音,物我互照,物显我意,我知物情。英雄 只合山水老,稼轩这样的主战派在官场上少之又少,很难左 右政局,当政者排斥辛弃疾,嫉贤妒能,辛弃疾的英雄不遇之 叹无法回避,世上既少伯乐,又少知音,朝中缺少同党声援, 英雄失路。如(满庭芳]《和洪丞相景伯韵》: 倾国无媒,入宫见妒,古来颦损蛾眉。看公如月, 光彩众星稀。袖手高山流水,听群蛙、鼓吹荒池。文章 手,直须补衮,藻火灿宗彝。 痴儿公事了,吴蚕缠绕,自吐余丝。幸一枝粗稳, 三径新治。且约湖边风月,功名事、欲使谁知。都休 问,英雄千古,荒草没残碑。 “倾国无媒”的无人援引,“光彩众星稀”——招人嫉妒的 才干,罢官后仍然关心国家大事,一腔热诚无人能懂的苦恼 即是词人自我抒怀。稼轩寄托于词,意象的选择是很有意味 的。他认为大自然中的山水、动植物了无机心,坦诚如赤子, 丰富雅致、生气盎然,实为人世少见,于是在高山流水中觅知 音。他笔下的意象与他情貌相似,耿直少言,纯真自然,磊落 峥嵘,气象万千。“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 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词人看透污浊官场,高洁 白守,于隐居生活中寻找乐趣;“宁作我,岂其卿,人间走遍却 归耕。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 作于绍熙五年(1194)的(沁园春)《再到期思卜筑》纯然 写归耕之乐,自然万物似与词人情意相和,为他的归来欢欣 鼓舞:“一水西来,千丈晴虹,十里翠屏。喜草堂经岁,重来杜 老;斜川好景,不负渊明。老鹤高飞,一枝投宿,长笑蜗牛戴屋 行。平章了,待十分佳处,着个茅亭。 青山意气峥嵘,似为 我,归来妩媚生。解频教花鸟,前歌后舞;更催云水,暮送朝 迎。酒圣诗豪,可能无势,我乃而今驾驭卿。清溪上,被山灵却 笑:白发归耕。”辛弃疾不是真正的隐士,他仰慕陶渊明,是尊 敬他的真归隐,不慕荣华富贵,真正热爱田园生活,不同流合 污,宁肯节操自守,田园终身。辛弃疾觉得陶渊明精神不死, 至今犹觉其凛然有生气。“吾侪心事,古今长在,高山流水。” 辛弃疾与鸥盟为友。“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屦 无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鸥鹭,今El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 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猿鹤与词人相惜相怜,聆听心事,共 议人生:“三径初成,鹤怨猿惊,稼轩未来。”“晨来问疾,有鹤止庭 隅。吾语汝;‘只三事,太愁余。”“偶向停云堂上坐,晓猿夜鹤 惊猜。主人何事太尘埃?低头还说向:‘被召又还来。”’ “自笑好山如好色”,稼轩在山水中与物相亲相语,传递 情思,欣赏自然意趣,舒解忧愁烦恼,真如李清照所说:“水光 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2.物显时代风云,见出稼轩领袖气质。辛弃疾笔下的意 象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他怀抱积极人世的主张,反复吟 咏国家时事现实,表现出强烈的忧时伤世之感。例如,檐间铁 在他听来是“南共北,正分裂”的长鸣警钟,登高赏景看到的 是金人蹂躏下的山山水水:“望飞来、半空鸥鹭,须臾动地颦 鼓。截江组练驱山去,鏖战未收貔虎。”“会挽银河仙浪,西北 洗胡沙。”遥岑远目,献愁共恨,玉簪螺髻。”“郁孤台下清江 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在现实中无 法成为统领万兵的将帅,只好移情景物,在景物中抒发他的 豪气,驱遣事物。他喜用“管“检校”“点检”“召”等字眼,称自 我为“老子”,以命令、呼唤、督统、调令的口气来指使风物,喜 用“万”“千”等整体大数目字来形容事物,这些字眼流露出词 人胸次峥嵘不凡、吐纳万物、宏观视物、统一把握事物的将帅 才具。稼轩曾上书皇帝《九议》《美芹十论》《论盗贼札子》,这 些政论文议论时政,指点江山,显示出辛弃疾谋划国事的出 色才能。政治、军事上以英雄自期,反射到词作中依然掩不住 那大气度、风范; “乃翁依旧管些儿:管竹管山管水。” “老舍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 “杯汝来前,老子今朝,点检形骸。” “与汝成言:‘勿留亟退,吾力犹能肆汝杯。”’ “听阵马檐间铁,南共北,正分裂。” “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主人怜 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 “回首叫、云飞云起。” 辛弃疾恨君王不能委以重任,在他词作中众多的意象上 都凝聚着心头解不开的报国杀敌情结,弹奏出的是时代最强 音。范开在《稼轩词序》中评价道:“公一世之豪,以气节自负, 以功业自许,方将敛藏其用以事清旷,果何意于歌辞哉,直陶 写之具耳。” 3.物中显精神,托物言志。诗人笔下的物常各有风貌,各 见气质。一说起东篱醉酒、南山种菊就是陶渊明的风神,驿外 断桥边的孤梅让人想到陆游,大鹏让人想到庄子:这些事物 都已成了一种象征,代表着人类某些精神气质、品格操守。辛 弃疾写山、写水、写梅,都有他独到的观察、思索、体悟。他善 于描摹物态,写出物性,识见物理,关合人事。如(归朝欢]《题 赵晋臣敷文积翠岩》: 我笑共工缘底怒,触断峨峨天一柱。补天又笑女 万方数据 第3期 柴俊丽:辛弃疾词中的意象 ·37· 娲忙,却将此石投闲处。野烟荒草路。先生拄杖来看汝。 倚苍苔,摩挲试问:千古几风雨? 长被儿童敲火苦,时有牛羊磨角去。霍然千丈翠 岩屏,锵然一滴甘泉乳。结亭三四五。会相暖热携歌 舞。细思量:古来寒士,不遇有时遇。 此词也是平中见奇之作,一块山石被词人赋予了神话般 的际遇:具擎天之材,终无补天之用,牧人敲火,牛羊磨角,大 材小用,不胜沦落之苦,孤独荒凉之叹。这山石的遭际实令人 伤感,正象征词人身世。信手拈来的典故极为妥贴,“补天之 材”与“济世之材”,理相通,情相近,借物抒怀,写尽人生不平。 辛弃疾笔下的咏梅系列更具代表性。他写梅花精神,品 赏梅花的花格等级,直与人事相通。[临江仙]《探梅》:“一枝 先破玉溪春,更无花态度,全是雪精神。”这首词是咏梅的绝 唱,以雪的洁白无瑕、不畏严寒来写梅的精神,玉颜自有铁 骨。(江神子]《赋梅,寄余叔良》词意婉曲。梅凌雪先报春,可 谓“早”;但从一年花事来看,又可看作岁末冬天开花,也可谓 “晚”,词人着意在“晚”,“毕竟一年春事了,缘太早,却成迟。” 自伤身世,“生不逢时,事与愿违,欲伸反屈。下片词人借花喻 世,‘醉里谤花花莫恨:浑冷淡,有谁知。’冰清玉洁、傲霜凌雪 者,人常远之;妖娆娇艳、俯仰随风者,人恒近之,,E13佃””。 不合时流,孤芳自洁,素雅自守,有谁能赏识呢?卓尔不 群的追求常难合时人胃脾,因为世人很难达到此种冰清玉 洁、傲雪耐寒的境界。(鹧鸪天]:“桃李漫山过眼空,也曾恼损 杜陵翁。若将玉骨冰姿比,李蔡为人在下中。 寻驿使,寄芳 容,陇头休放马蹄松。吾家篱落黄昏后,剩有西湖处士风。”桃 李繁花似锦却难以长久,而梅因有玉骨冰姿,善守幽独,大有 高人隐士风仪而被稼轩品题为高格。花有花品,人有人品,诗 有诗品,由稼轩对梅的品题,我们可知他的人品,也可知他的 审美追求。在他笔下,时常对照两种人生态度:“城中桃李愁 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想含香弄粉,艳妆难学。玉肌瘦弱、 更重重,龙绡衬着。倚东风、一笑嫣然,转盼万花羞落。”辛弃 疾不喜欢表面富艳娇美而禁不起风雨的柔弱之花,而欣赏刚 健清新,傲然挺立笑迎风雨的梅、荠菜。他崇尚胸怀宽广、抱 负远大,故而桂花花小香浓的特点被他赞赏为“大都一点宫 黄,人间直恁芬芳。怕是秋天风露,染教世界都香”。 辛弃疾笔下的花姿态、容貌呈现的不是柔弱娇媚之态, 而是饱含力度,蕴涵品位,表现出一种阳刚美。 辛弃疾托物言志,不是一味说理议论,而是把握住了物 性。比如,从颜色芬芳这个角度,梅不如桃李;但辛弃疾不取 这一点,不重“艳妆”,而看重花的本性、内在气质:桃李喜阳 春,梅花耐严寒。这是词人社会化审美观的反映。词人要面对 人生风雨的考验,就必然看取花能否长久,能否禁受住风雨 打击。稼轩笔下的这些意象是人生价值观的体观。 “一生不负溪山债。”“万壑千岩归健笔,扫尽平山风月。” “天与文章,看万斛,龙文笔力。”辛弃疾笔下的自然风物等等 意象在他如椽大笔下抖擞精神,昂昂向上,凛凛然生气贯注。 他把天地万物呼来聚于笔端,裁剪风月,作成天风海雨,洗尽 凡俗之态,似有“人间万窍号哭”,千百年来,一直能振奋人 心,足见稼轩笔力之强健,气势之峭拔。 辛弃疾词中意象涉及到许多古今人物。他用古圣先贤人 物自喻、自比或立为榜样风范。显示了词人崇高奇伟的理想 追求、高洁的操守、执著的信念与光辉峻杰的品格。 他仰慕苏秦、刘备的才气,对扫平乱局的英雄,如刘裕、 谢安、李广、孙权尤为赞赏;他佩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 曹操、廉颇;敬重为人处世真率自然,表里澄澈的陶渊明;羡 慕大业已成泛海而去的范蠡;更是崇尚屈原的精神,百折不 挠,上下求索,爱国之情可鉴日月。这些古圣先贤的英才伟 业,鼓舞、激励着辛弃疾的斗志、抱负,是他精神的源泉、动 力、支柱。 美之极,即雄强之极。盘桓东山为苍生的谢安,“天下英 雄谁敌手”的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气吞万里如虎”的刘 裕以及廉颇、蔺相如、陶渊明、诸葛亮,都是凛凛有生气的人 物,辛弃疾向往他们豪迈雄强的个性。不拘泥于世俗观念。他 赞赏力,力就是美。 辛弃疾在词作中树立的是一个多元化、多侧面的词人形 象,高大,傲岸不屈,光明磊落,豪迈刚健,是一位具有胆、识、 才、力的英雄形象,同时也有真率、自然的一面。辛弃疾是一 个很有个性的人。他痛恨“百炼都成绕指,万事直须称好,人 世几舆台”的现实,痛恨“诸公尚守和亲策,志士虚捐少壮 年”。他以《离骚》自期,以渊明“湔洗”,期待建立大禹那样的 “万世功”。最可贵的是他对理想的坚持,对坚贞、崇高、光洁 人格的固守,一颗赤胆忠心,从未改变,历久弥新,老而弥坚。 他没有遁迹山林,忘却世事,也没有悲观沉沦,而是“位卑未 敢忘忧国”;“爱君忧国孤臣泪,临水登山节士心”;“硬语盘空 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 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辛弃疾性格中有似汉将李广的一面,耿直,直言敢谏,直 面人生,直事而行,与C-T-年调]中那帮俯仰随人的小人恰成 对照,因而在现实中屡屡碰壁。他以功业自期,以英雄自许, 也以英雄的事业许人,相当自负于自己的抱负与才干。他有 时故意发狂语,作狂态:“回首Ⅱq、云飞云起。不恨古人吾不 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这其实是愤世嫉俗的狂态,是曲高 和寡的自赏,是自我价值自觉的骄傲,是最见稼轩性格的话 语。据同时人岳珂说,稼轩特好此阕,常自诵其警句“我见青 山”及“不恨古人”数句,“每至此,则拊髀自笑”。[西江月]《遣 兴》中“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 手推松日‘去’!”词人酒醉之后依然不愿松树相扶,以手推松 大力挥去,显示了他峨峨然如高山,傲岸挺立倔强的个性。词 人饱经忧患,知交零落,但依然坚强挺立,欺霜耐雪,令人感 佩他生命力的顽强,信念的执著,真是铁骨铮铮的男儿。 辛弃疾的词作大气磅礴,气象万千,正如他在(贺新郎) 《用前韵送杜叔高》中描述的那样:“恍余音、钧天浩荡,洞庭 胶葛。千丈阴崖尘不到,惟有层冰积雪。乍一见寒生毛发。”范 开在《稼轩词序》中评价为“如张乐洞庭之野,无首无尾,不主 故常;又如春云浮空,卷舒起灭,随所变态,无非可观。无他, 意不在于作词,而其气之所充,蓄之所发,词自不能不尔也。” 辛词中的意象群和谐妥贴地实现了稼轩的理想追求,壮阔奇 伟,瑰丽多彩。辛弃疾以气驭词,气势雄豪,其志不凡,故尔词 万方数据 ·38· 唐山学院学报 第16卷 (上接第23页)分有效地利用全国各地的自然资源、经济资 源和劳动力资源;(2)要使工业同时或分别接近原料、资料产 地及消费市场和交通枢纽;(3)要使国民经济各部门形成最 佳的地域组合;(4)要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欠发达地区和其 他经济落后地区的经济、文化教育和科技事业的发展。根据 以上原则,纵观我国自然资源分布、生产力布局的现实态势 和特点,区域经济今后应实行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这一战 略的特征是各个区域的经济协调发展,但仍突出重点,使产 业结构有一定的倾斜度。它是一种适度倾斜的、区域之间协 调互补的、开放型的、符合社会综合效益原则的经济发展战 略。这一战略是以客观经济现实为基础并符合我国经济的发 展趋势的。它有利于实现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生产的专业 化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有利于我国的区际关系协调,使地 区市场经济、外向型经济获得发展,从而提高整个国民经济 的宏观效益。 在新世纪,要切实贯彻我国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协调发展 战略,必须积极促进西部大开发。 第一,实施西部大开发j关系到我国东、中、西部协调发 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的本质 要求 对教师党员的评价套管和固井爆破片与爆破装置仓库管理基本要求三甲医院都需要复审吗 。经济改革开 放以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得我国综合国力已大大增 强,加快西部大开发的时机已趋成熟。没有西部的小康,就没 有全国的小康;没有西部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在 继续加快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实施西 部的大开发,才能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 展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第二,实施西部大开发,是扩大内需,促使我国经济持 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东部地区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之 一,是得益于广大西部地区众多的劳动力、广阔的市场、丰富 的资源。西部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的人均拥有量指 数,以及自然资源人均拥有量综合指数均比东部高。因此,没 有西部的发展,东部就会失去根基和后劲。而且,西部地区占 全国国土面积的56%,全国人口的22.8oA,而社会消费品零 售额仅占全国的13%。开发西部,加大西部重要基础设施建 设、生态环境保护、矿产资源开发投资及提高人民消费水平, 将会有效地扩大内需,增强整个国民经济的需求拉动,从而 有助于加快中国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第三,实施西部大开发,是保持全国社会稳定的内在要 求。我国西部地区与10多个国家接壤,有50多个民族居住, 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80%。加快开发西部地区,促进民族 地区的经济和社会更好地发展起来,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 凝聚力和向心力。经济发展不平衡所带来的人口无序过渡流 动使得治安状况恶化,直接影响社会稳定。所以,促进西部大 开发,既是经济发展的需要,又是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 结,保持社会长期稳定的需要。 西部大开发是一幅极其庞大复杂的战略宏图,要使其分 阶段地稳步实施,必须有切实有效和强有力的管理对策来推 动。这主要包括:(1)制定西部大开发的规划,为大开发提供 科学的指导。制定规划既要实事求是,切实可行,又要立足高 远,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从总体上建成一个具 有国际竞争力的西部经济体系。(2)建立、完善市场经济体 制,以市场导向发展西部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西部要 做多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加强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构 建较为完善的市场体系,三是要加速培育市场经济的规划, 四是大力发展中介组织。(3)依靠西部自身的努力“富民兴 区”,注意做好东、西部联动。西部的大开发,必须立足于发挥 自身的优势,重视依靠地区各个经济主体的自主活力,当然 要积极争取东部的支援,实行东、西部联动。联动的方式,是 重点开发沿江(长江)、沿河(黄河)两个轴线地带,使之逐步 成为主导我国未来发展的增长轴。(4)坚定不移地调整产业 结构,选准产业发展重点。开发西部,必须抓住结构调整这个 关键。同时,结构调整应与优选产业发展重点密切结合。西部 大开发的产业选择重点,既要从西部地区的实际出发,又要 从全国生产力的布局、资源配置和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出 发,沿着劳动密集型和科技密集型的方向发展。(5)加快人才 的培养和引进。要高起点地发展西部经济,第一要素就是高 素质的劳动者。首先,要发展教育,加强对现有劳动者和后备 劳动者的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的培训;其次,要建立健全经 营者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聘任一批具有经营管理才能和敬业精神的企业 家;再次,要制定有效政策,解决人才外流问题,并采取 措施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软件质量保证措施下载工地伤害及预防措施下载关于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 吸引外界人才西进。 (责任编校:白丽娟) 万方数据 辛弃疾词中的意象 作者: 柴俊丽 作者单位: 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社科系,北京,100029 刊名: 唐山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 JOURNAL OF TANGSHAN COLLEGE 年,卷(期): 2003,16(3) 引用次数: 0次 参考文献(2条) 1.朱德才 辛弃疾词选 1988 2.袁行霈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 1996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钱成 辛弃疾词作的军旅风格浅论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 作为一个军人出身的文学家,辛弃疾词作中体现了浓厚的军旅风格,这与他的本来身份、气质、志趣习尚和政治理想以及当时南北对峙的特殊国情密 切相关.他以一个怀才不遇的爱国军人的眼光和思想去看待残酷的社会现实,用失意英雄所共有的郁闷悲愤的心情来著作词作,从而继苏轼之后将托词的豪 放雄壮,高旷开朗的风格发扬光大,其主观感情的浓烈、主观理念的执著,构成了辛词的一大特色,而悲凉雄壮处,又自成一家,充分体现了其骨子里的军人 审美理念. 2.期刊论文 唐月琴 试论李清照、陆游、辛弃疾词作的对比手法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0(4) 李清照、陆游、辛弃疾是在词作中较多使用对比艺术手法的作家,他们利用对比手法使有限的篇幅蕴涵更广阔的生活画面,寄寓自己更丰富的感情波 澜,并以此来表达一种"今不如昔"的情感. 3.学位论文 李茁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婉约词的审美特质及意义阐释 2007 辛稼轩以其丰瞻的豪放词和婉约词而成为中国词史上的一座界碑。尤其是豪放审美风格的词,不仅开创一代新词风,继苏轼后将豪放词发扬光大并 带至顶峰;而且很好地体一了辛稼轩的精神境界:“率多抚时感世之作磊落英多,不作妮子态。”“所作大声鞺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 有苍生以来所无。”成为辛稼轩之人格形象的代表。辛稼轩词作的审美风格时人称作“稼轩体”,涵盖其豪放和婉约两类风格之作。后人多有概括,其 谓之“雄深雅健”者为较全面。但此语似偏于其豪放词一面,对于其婉约词却并不完全适用。“雄深雅健”在辛稼轩婉约词中多有变调:“雄”者变为 气度精神,“深雅”者变为委曲纤秾。其婉约词也可谓在婉约词坛独树一帜,一改缠绵靡软之婉约词之审美风格。此可谓辛稼轩对婉约词发展的一大贡 献。 其婉约词审美风格之形成;与当时宋代文学的审美思想,当是的国势和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有很密切之关系。尤其是作者自身的独特的且富有传 奇色彩的人生经历更是形成其婉约词审美风格的主要因素。 辛稼轩豪放词和婉约词在词评史上的地位并不平衡,历来词译家对其婉约词的审美风格和审美价值及在婉约词史上的重要意义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 。这与对辛稼轩认识的片面性和其豪放词的深刻影响有很大关系。 4.期刊论文 詹漪君.Zhan Yijun 稼轩词作无婉约——关于辛弃疾婉约词作的再认识 -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5(2) 辛弃疾婉约词有其独特风味.辛的婉约词虽与婉约各家在题材运用上有一致,而其思想立意、语言风格与情感内蕴毫无共通之处;而以经典婉约词的创 作要求,稼轩词之差距非止毫末.就此而言,可谓辛稼轩词无婉约. 5.期刊论文 岳振国 从辛弃疾罢官归隐后的词作看辛弃疾的爱国情怀和词风变化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3,5(4) 辛弃疾归隐后,词作题材扩展,写了许多乡村田园词和政治抒情词.虽仕途坎坷,但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始终没有泯灭.他通过比兴寄托的手法,曲笔寓 怀,表达了自己的爱国志向和有志不获骋的愤慨和悲叹;其词风也由豪放俊逸转为委婉含蓄、苍凉悲壮. 6.学位论文 王青松 南宋闽中词研究 2009 闽中人文之盛在南宋文学史上可谓独树一帜,南宋闽中词是生长于闽中文化上的一朵奇葩。南宋闽中词作为闽中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文 学与文化特色是在闽中地域文化影响下形成的,它反映了闽中社会历史、经济文化等方面在南宋时期的发展与变迁。本文试图从纵向的角度对南宋闽中 词的发展脉络作了简要的梳理,力图把握闽中词题材内容和风格演变的过程,总结出南宋闽中词的整体风貌,从而对南宋闽中词作一较为深入的研究。 本文在绪论部分对“南宋闽中词”的概念作了界定,梳理了南宋闽中词的发展概况,并分析了闽中文化与文学的特征。 文章主体部分共包括四章。第一章论述了南渡词人的闽中词,描述了南渡时期闽中词人所处的环境及闽中词坛的唱和之风,并把张元干作为闽中爱 国词人的典型着重分析其词的主要特色。第二章论述理学家的闽中词。首先回顾了闽中理学家的源流,进而分析了理学家填词的矛盾心理,认为闽中理 学家的词学观主要有二:“奋然灭寇”的功利词观和雅正的词学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最后以朱熹这位理学的集大者作为个案,分析了理学家的词作艺术。第三章论述 宦闽文人的闽中词。着重探讨了辛弃疾和陆游的闽中词,认为他们任职闽中虽非他们所愿,但还是能坚持理想和操守,为民造福。在闽中独特风光和地 域文化的熏染下,其词作中大多能展现其高洁人格和愤懑情怀。第四章论述南宋后期闽中词。本章通过对南宋后期闽中江湖词人的生活状况和心态的分 析,把闽中江湖词人分为江湖志士和江湖隐士两大阵营,并重点探讨了这两大阵营的代表人物刘克庄和黄昇的词作特点。 结语中总结了南宋闽中词的特质,认为由于深受理学及其它因素的影响,南宋闽中词总体上呈现出重气格偏豪放的特点。 7.期刊论文 李延龄.LI Yan-ling 爱国情结是永恒的创作动力——辛弃疾词创作动机综论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09,11(5) 辛弃疾是开一代词风的伟大词人,也是一位能征善战、熟稔军事的民族英雄.其词作无论内容或形式,都表现出杰出的创作才能.辛词继苏轼豪放词风 而发扬光大的,正是他那激扬文字、始终不渝的爱国激情;而作为辛词主旋律并奠定其在中国词史上崇高地位的,也正是他那表象宏大而又内蕴深厚的爱国 辞章.纵观辛弃疾龙腾虎跃的爱国词篇,无论是早期激情勃发的金戈之声,还是晚年悲怆无奈的沉痛呼喊,爱国情结始终贯穿辛弃疾的全部词作,是他进行创 作的永恒动力. 8.期刊论文 许社丽 浅谈辛弃疾词作的语言风格 -河南农业2007(4) 辛弃疾在词艺上有多方面的开拓.单就词的语言而言,他以宏大的气魄,剪裁诸体,融汇古今,辟出了一条"以文为词"的广阔新路,影响至为深远.本文结 合具体作品,对辛弃疾词作的语言风格做一分析和阐释. 9.学位论文 肖建敏 论上饶二十年生活对辛弃疾词创作的影响 2007 辛弃疾曾在上饶度过长达二十年的闲居生活。在此期间,他创作了占其词作总量一半以上的作品。辛弃疾在上饶的这段生活经历对其词创作有很大 影响。 本文在全面把握20世纪以来学术界辛弃疾研究成绩和不足的基础上,对辛弃疾上饶二十年的生活经历与其词创作之间的关系作了较为深入的研讨 ,探求了上饶生活经历对辛弃疾词创作发生的影响,提供了一个更加深入研究辛弃疾词的新视角。 全文共约五万五千字,分为四章。 第一章是对20世纪以来,尤其建国以来辛弃疾研究总体情况的述评。20世纪以来辛弃疾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对辛弃 疾上饶二十年的生活经历对其词创作影响的关注不够。这提供了本文的研究起点,也即本文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第二章主要研究上饶的自然环境对辛弃疾词创作的影响。首先是对上饶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的简单介绍,其次是对辛弃疾游观上饶山水情况的列述 ,最后是关于上饶自然环境对辛弃疾词创作造成的影响的探讨。上饶自然环境不仅为辛弃疾词提供了表现的题材,更在一定程度上对辛弃疾此时期词作 风格的转变产生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第三章主要关注的是上饶的社会生活、民风民俗情况对辛弃疾词创作的影响。上饶的社会生活、民风民俗进入辛弃疾的词作,大大拓展了辛词的取 材范围。同时,辛弃疾创作了为数不少的农村词。这些农村词广泛反映了农村生活的景象,进—步确立了农村洞这种词作类型在词史上的地位,且以其 独具特色的创作特点丰富了辛弃疾词的艺术风格。 第四章主要讨论辛弃疾在上饶的社会交往对其词创作的影响。辛弃疾在上饶的社会交往频繁,交际面极广。因此我们首先必须考察上饶文人士大夫 聚居情况和辛弃疾的交往对象。次则关注辛弃疾在上饶社会交往的方式。关于社会交往对辛词创作的影响,分带湖时期和瓢泉时期两个阶段进行。这两 个阶段交往对象的不同对辛词创作风格的影响电有不同。在简短的结论中,指出:上饶社会交往造成的环境气氛在某种意义上是辛词创作的孵化器或助 推器。 10.期刊论文 李培峰 自由挥洒韵味无穷--论辛弃疾词作中民间语言的运用 -昌吉学院学报2003(4) 辛弃疾在词的语言革新方面有着突出贡献,特别是他以口语、俗语、方言等民间语言入词,开创了新的表现方法,形成了其独具个性的语言风格.本文 分别从辛词使用民间语言的种类以及其强烈的艺术表现力两个方面就辛弃疾词作中民间语言的运用作一简要评述.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tsgdzkxxxb200303015.aspx 下载时间:2010年5月16日
本文档为【辛弃疾词中的意象】,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95805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580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7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7-03
浏览量: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