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唐代茶文化概说

唐代茶文化概说

举报
开通vip

唐代茶文化概说 青岛教育学院学报 综合版 年 期 唐代茶文化概说 郭伴溪 内容提要 唐代茶文化是中国茶文化之始 本文主要从唐代各阶层饮茶状 、 唐 代的茶道 包括二十四茶具 、 用水与用火 、 煎茶 、 饮茶与斗茶 、 唐代茶叶的药用 和茶对唐代人的心理影响这四方面予以介绍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 饮茶习俗就在我国长江以南的一些地区逐渐形成了 , 长江以北广大地 区饮茶之风出现得比较晚些 。 唐玄宗朝由大臣徐坚等人主持编写的《 初学记 》三十卷中 , 共有三 百一十三个子 目 , 涉及面极广泛 , 但尚...

唐代茶文化概说
青岛教育学院学报 综合版 年 期 唐代茶文化概说 郭伴溪 内容提要 唐代茶文化是中国茶文化之始 本文主要从唐代各阶层饮茶状 、 唐 代的茶道 包括二十四茶具 、 用水与用火 、 煎茶 、 饮茶与斗茶 、 唐代茶叶的药用 和茶对唐代人的心理影响这四方面予以介绍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 饮茶习俗就在我国长江以南的一些地区逐渐形成了 , 长江以北广大地 区饮茶之风出现得比较晚些 。 唐玄宗朝由大臣徐坚等人主持编写的《 初学记 》三十卷中 , 共有三 百一十三个子 目 , 涉及面极广泛 , 但尚无茶叶的条 目 。 据唐代李石《 续博物志 》所载 , 大约在唐玄 宗开元年间 , 北方人才开始饮茶 。 后经陆羽所著的《 茶经 》流传于世 , “ 天下盖知饮茶矣 ” 见《 新 唐书 陆羽传 》 。 据《 通考 》卷十八 “ 嗜茶榷茶 , 皆始于贞元年间矣 ” 的考证 , 可知在唐德宗贞 元年间 公元 一一 年 , 嗜茶之风已经在大江南北盛行 。 《 唐国史补 》卷下有吐蕃人饮茶的记 载 “ 常鲁公使西蕃 时在建中二年 , 公元 , 烹茶帐中 , 赞普问日 ‘ 此为何物 ’ 兽公日 ‘ 涤烦 疗渴 , 所谓茶也 。 ’ 赞普 口 ‘ 我此亦有 。 ’ 遂命 出之 。 以 指 日 ‘ 此寿州者 , 此舒州者 , 此顾洛 者 ⋯ ⋯ ’ ” 。 可见饮茶之风已波及边远少数民族地区 。 嗜茶之风的盛行 , 导致民唐代茶文化即中 国茶文化的形成 。 下面概说唐代茶文化 。 一 、 唐代各阶层饮茶状 唐代中叶以后 , 大江南北的官 、 士 、 僧 、 道 、 市民 、 农夫等皆饮茶 。 据《 旧唐书 · 穆宗本纪 》记 载 , 盐铁使王播请加茶税 , 拾遗李压反对说 “ 茶为食物 , 无异米盐 。 田间之间嗜好尤切 。 ” 这种和米 盐一样成为人们生活必需品的茶叶是不可课以重税的 , 否则会引起人们的反对 。 据《 新唐 · 隐 逸传 》记载 成都人朱桃椎 “ 澹泊绝俗 , 结庐山 中 · 夏贝傲冬缉木皮叶自蔽 , 赠遗无所受 。 尝织 一、 履置道上 , 见者日 ‘ 居士履也 。 ’ 为胃米茗 茶叶 易之 , 置其处 , 辄取去 。 ” 可见隐士也以茶为必需 的生活用品 。 另外 , 唐中叶后 , 都市多设茶馆卖茶 , 《 封氏闻见记 》说 “ 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 , 不 问道俗 , 投钱取饮 。 ” 唐文宗大和九年 公元 年 甘露之变后 , 大臣王涯枪惶出逃 , “ 至永昌里茶 肆 , 为禁兵所擒 。 ” 《 旧唐书 王涯传 》 也证明唐代都市多有茶肆的事实 。 由于各阶层嗜茶成俗 , 出现了许多地区的民众 “ 比屋之饮 ” 茶经 》卷下 的盛况 。 唐代某些 人因嗜茶无度 , 竟被茶伤致病 。 李石《 续博物志 》卷五载 “ 伯熊饮茶过度 , 遂患风气 或云 , 北人未 有茶 , 多黄病 后饮茶 , 多腰疾偏死 。 ” 这或许是在世人嗜茶成风的大气候下 , 过度者难以逃脱的下 场吧 。 此亦可从一个侧面反映唐代人的饮茶状 。 二 、 唐代的茶道 茶道是在饮茶习俗基础上发展形成的茶文化 。 唐代茶道起于陆羽 , 后逐渐在社会中盛行 。 唐代 茶道对我国后代的茶文化和国外的茶文化 如 日本的茶道 都发生了很大的影响 。 以下分三个方面 介绍唐代茶道的内容 。 ①二十四茶具 唐代茶道对茶具颇讲究 , 李石《 续博物志 》卷五 “ 楚人陆鸿渐为茶论 , 并煎炙之法 。 造茶具二 十四事 。 以都统笼贮之 。 ” 陆羽《 茶经 》卷下 “ 城邑之中 , 王公之门 , 二十四器圈 缺 一 , 则茶废 矣 。 · 据《 茶经 》卷中介绍二十四器是风炼答 、 炭橄镇交床 、 夹 纸囊 碾 、 罗合 、 则 、 水方 、 。水 青岛教育学院学报 囊 、 瓢 、 磺 、 磋篡 、 熟孟 、 盏 、 备 、 札 、 涤方 、 滓方 、 巾 、 具列和都篮 。 下面就二十四茶具的形状用作用 做一简介 。 风炉 又名炭承 , 以铜铁铸造而成 , 其形如古鼎 , 下有三足 。 它是煮茶用的炭火炉 。 性用竹蔑编织而成 , 高一尺二寸 , 径阔七 寸 , 是盛木炭的用具 。 炭枕是敲碎木炭的用具 , 用铁制作 。 火夹 以铁或熟铜制成 , 其形状如今之火钳 , 是用来夹木炭调火所用的工具 。 镶 · 生铁为之 二镶即煎煮茶用的钵 交床 支镶用的活动木架 。 夹 炙茶的用具 。 “ 以小青竹为之 , 长一尺二寸 ” , 也有用精铁熟铜等制夹的 。 金属夹要比竹夹 耐用得多 。 纸囊 贮存炙后茶叶的用具 , 是用刻溪藤纸缝制而成 。 用这种纸囊贮茶 , 其香味不泄 。 碾 附拂末 形如今药碾 , 由木 臼和木堕组成 。 臼外方内圆 。 内圆便于木堕在其中运行 外方为了 放置实落 。 木堕形如车轮 , 中间有一木轴 。 臼与木堕以桔木制做的为上品 , 次者用梨木 、 桑木 、 桐木 和拓木 。 拂末是用鸟羽毛做成的 , 是用来拂扫茶末的用具 。 罗合 是罗与合的统称 。 罗是用来罗茶末的用具 , 用粗竹制成 。 罗底上有带孔眼的纱绢 合是盛 茶末的用具 , 用竹子或杉木片弯制而成 合体通高三寸 , 其中合下部分高二寸 , 合盖部部分高一寸 。 则 量茶的用具 , 用海贝及蜗 、 蛤壳制成 , 也有用铜 、 铁 、 竹等材料制成的 则形如小勺 。《 茶经 》 说 煮茶用水一升 , 茶末一则 , “ 若好薄者 , 减之 , 嗜浓者 , 增之 , 故云则也 。 ” 水方 盛水量水的器皿 , 用槐 、 揪 、 梓木等制成 。 水方 , 内外皆涂漆 , 以防渗水 水方可盛一斗水 。 魏水囊 过滤煎茶水的用具 其形如今捕昆虫的网 , 用竹 、 木细条编制而成 , 圆径五寸 , 柄一寸 , 囊内再衬以纱网 , 以过滤水中的杂质 。 由于竹木制的波水囊容易腐烂 , 唐代讲究的媲水囊用生铜铸 造 。 瓢 舀水的用具 。 或剖葫芦制成 或用梨木刻成 。 竹笑用竹子或桃 、 柳 、 柿心木等材料制作而成 , 长一尺 , 银片裹包其两端 。 煎茶时 , 唯起搅动 作用 。 磋篡 贮存盐花的瓷器 , 有合形 、 瓶形或罐形之别 。 唐代煎茶有放少许盐花和葱 、 姜 、 枣 、 桔皮 、 薄 荷 、 茱英等共煮的习俗 , 故贮存盐花的瓷制能篡也是茶器具之一 。 和醛篡配套的是撇《 茶经 》注 日 韶次策也 · ” 即竹签 · 煎茶时 , 用杨摩放盐花 。 熟孟 盛熟水的器皿 , 可盛二升 , 有瓷器和陶器两种 唐代煎茶 , 当水滚沸时 , 用熟孟里的熟水压 沸 。 盏 即茶杯 。 唐代 茶道 用盏 皆为瓷 器 , 其 中最 为讲究 的是 越州 瓷 。 越州 瓷是 青瓷 , 《 茶 经 》日 “ 越瓷类玉 ” 、 “ 越瓷类冰 ” 、 “ 越瓷青而茶色绿 。 ” 据考古发掘得知 , 唐代越州制瓷业的 中心在今浙江省余姚县上林湖一带 。 唐代中期的越瓷釉色偏黄 , 晚期转向青亮 , 其瓷釉面具有类玉 类冰的光泽度和晶莹感 陆羽著《 茶经 》时 , 正逢上越瓷开始走上以釉取胜的独特工艺道路之时 。 因其瓷釉色青亮 , 盛上茶水后呈绿色 , 赏心悦 目 , 故奉越瓷为上品 与越瓷同时的还有类雪类银的 邢州白瓷 产地在今河北邢台 、 内丘附近 , 李肇《 唐国史补 》 “ 内丘白瓷哑 , 端溪紫石砚 , 天下无 贵贱通用之 ” 可见邢瓷使用之广 但因 “ 邢州瓷白 , 茶色红 ” 故 比不上越州的青瓷盏 。 另外《 茶 经 》还将唐代各地的瓷器按是否宜茶的先后顺序排列为 “ 鼎州 今湖南常德 、 汉寿 、 沉江 、 桃源等 县 瓷 , 姿州 今浙江武义江 、 金华江流域各县 瓷 , 岳州 今湖南省洞庭湖东 , 南 、 北沿岸各县 瓷 , 寿州 年第 期 今安徽六安 、 寿县 、 霍丘等县 洪州 今江西南昌 、 丰城 、 进贤等县 瓷。 ” 将寿州和洪州瓷放在最后 , 是因为 “ 寿州瓷黄茶色紫 , 洪州瓷茶色黑 , 悉不宜茶 。 ” 唐代茶道对瓷盏的讲究 , 是在制瓷业大发 展的基础之上得 以形成的 。 备 用 白蒲草编制成的蒲包 , 是盛茶盏的物件 。 蒲包里还有包裹茶盏的 “ 纸帕 ” , 纸帕是 “ 以 纸夹缝令方 , 亦十之也 。 ” 据《 茶经 》关于纸帕的说明可知 , 唐代茶道以十人为限 , 故备内只有十 个包瓷茶盏的纸帕 。 札 是用棕桐皮或竹蔑绑扎成的清洁用具 , 其形状象毛笔 , 其作用与今饮帚相似 。 涤方 洗涤茶盏的木质方合 , 其形状与水方同 。 涤方用揪木制成 , 可容八升水 。 滓方 用来盛残剩茶水渣的木方合 , 其形状与制做用的材料和涤方同 , 但容积小 , 只能盛 一 互升 水 。 巾 瓷茶盏在涤方里洗净后 , 要用 巾来擦去残留在上面的水珠 , 这种巾是月碗布 一种粗绸 、 制成的 。 巾也 可用来揩拭其他的茶器具 。 具列 是陈列诸茶具的案床 。 具列安放后长 泛尺 , 宽二尺 , 高六寸 , 是用木 、 竹等材料做成的 。 都篮 亦称都统笼 , 是盛装以上诸茶具的大容器 。 都篮用竹木等材料制成的 。 唐代茶道 开始时 , 把诸茶具从都篮里取出 , 结束后再装进去 , 都称之 为都统笼 。 一 二十四茶具是 “ 城邑之 中 , 王公之 门 ” 举行茶道的必备之物 , 但是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中 , 可以 省略其 中的某一部分 。 《 茶经 》 卷下九之 略 “ 其煮器若松 间石上可 坐 安放 , 则具列废 稿 、 薪 、 鼎 、 枷之 属 , 则风炉 、 炭掀 、 火夹 、 交床等废 若瞰泉临涧 , 则水方 、 涤方 、 滚水囊废 若五人以 下 , 茶可末而精者 , 则罗废 若援艾‘·蕊 , 系 “ 葱 · 之误 。 援焦 , 是背着筐子 、 跻岩 登山 、 引绝人 洞 , 放山 口炙而末之 , 或纸包合贮 , 则碾 、 拂末等废 既瓢 、 盏 、美 、 札 、 熟盂 、 醛篡悉以一君盛之 , 则都 篮废 。 ” ②用水与用火 唐人饮茶对用水用火颇为讲究 。 使用上品茶 , 如煎时用水用火不当 , 则茶味大减 , 为茶道所不 取 。 《 茶经 》卷下六之 饮 “ 膏薪厄炭非火也 , 一 飞湍雍 潦非水也 ” 。 又 《 茶经 》卷下五之 煮 中 说 · “ 其水用山水上 , 江水中 , 井水下 。 ” 并对这三种水进行了较详细的说明 山水 “ 山水拣乳泉石地慢流者上 , 其瀑涌湍漱勿食之 , 久食令人有颈疾 。 又多别流于 山芥 者 , 澄寝 沉淀平息 不汰 , 自火天 至霜郊以前 , 或潜龙畜毒赞其间 , 饮者可决之 以流其恶 , 使新泉涓泪 然 , 酌之 。 ” 可 见 山水以 山泉之 活水为 上 , 其沉淀不流动的注水不易煎茶用 , 以 防积水中有毒物质 的危害 。 要用时 , 则必须决流以放去原来的积水 , 换用新流出的泉水为宜 , 这是有科学道理的 。 空〔水 “ 江水取 去人远者 。 ” 江水虽为活水 , 但有上 、 下游之别 , 有离 大们居住点近和远之另 。 所 以只有离人们居住点远的没有污染的清洁江水方宜于煎茶用 。 井水 “ 井取汲多者 。 ” 井水是地下水 , 水质是不相同的 。 凡是人们喜欢用的水井 儿水质大名 是好的 , 故煎茶时 , 应取人们常用的水井中的水 。 唐代人煮茶 , 往往不顾路途遥远而选取好水 。 《 新唐书 陆龟蒙传 》 “ 陆龟蒙 ⋯ ⋯嗜茶 , 置园 顾诸山下 , 岁取租茶 , 自判品第 。 张又新为水说七种 , 其二惠山泉 , 三虎邱井 , 分 、 , 讼江 。 人助其好 , 虽 一 百里为致之 ” 。 唐诗中也多咏此 , 自居易《 萧员外寄新蜀茶 》有 “ 蜀茶寄到但惊新 , 渭水煎茶始觉 珍 ’ 诗句 自居易《 吟元郎中白须诗兼饮雪水茶因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壁上 》诗中吟咏了雷水煎茶之术 , 南庚进 七战 彦雄《 煎茶 》诗有 “ 虎跑泉畔思迟迟 , 蜀茶倩个云僧碾 ” 句 。 关 一 用 火 , 《 茶经 》卷下六之饮解释说 “ 其火用炭 , 次用劲薪 。 ” 何为劲薪 陆羽注之 , 日 “ 谓 青岛教育学院学报 桑 、 槐 、 桐 、 柄之类也 。 ” 用木炭煎茶是因为炭火活 可无烟 。 《 唐说林 》卷六 日 “ 李琦性又嗜茶 , 能 自煎 。 日 茶须缓火炙 , 活火煎 。 活火谓炭火之有焰者也 , ” 而槐 、 桑木等劲薪的火硬 , 宜赞煮饭 , 煎茶 用则远远次于木炭 。 另外 , 《 茶经 》还注明三种燃料不能用于煎茶 , 一是腥擅油腻物所沽染了的木 炭 二是膏木 , 膏木是柏 、 桂 、 松等的汕脂的带有异味的木柴 。 但是松枝虽有汕脂 , 因其味清香 , 故可 用之 。 成彦雄《 煎茶 》诗有 “ 自拾枯松三四枝 ” 句可证 三是败器 , 即破旧废朽的木柴 。 ③煎茶 、 饮茶与斗茶 唐代饮茶 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 喝茶水解渴是广义的饮茶 , 而狭义的饮茶 即茶道 却是为品茶 而饮 , 是大有学问的 。 下面以《 茶经 》为主 , 参考其他有关资料 , 依次将煎茶 、 饮茶和斗茶之事做一 简要的介绍 。 煎茶 煎茶的主要用具是风炉 、 镶 火笑 、 交床 、 竹笑 、 臭 上面陈列诸茶具 。 然后点燃风炉 , 把瓤在风炉上 , 将水倒 水是偎锅水 , 煎茶味不正 , 然后 再量一定量的过滤后的水 , , 加炭烧火 。 水开后 , 将水倒掉 此 中 , 用火笑将木炭调好火候 。 待水 而浮上鱼眼似的水泡 , 并听到水微响时 , 川竹签从 。、里挑 出少许盐花放在水巾 。 待镶边的水泡连 珠如泉涌 之时 , 即为二沸 , 这时从镇中舀出一瓢二沸水 , 倒进熟盂中 待后用 , 再用竹夹搅水 , 须川 则量一定量的茶末投人水 中 此时煎茶的炭火要细缓 , 以防水滚开 , 如果水滚开 , 赶紧用熟盂中的 熟水压滚 , 待细火将茶好后就把粼风炉上拿下来 , 放在已支好的交床上 , 供饮茶者品尝 。 煎茶忌急火 。 如 一 「茶末后水 “ 腾波鼓浪 ” 滚开时 , 称之为三沸 。 三沸之茶水老 , 为茶道所不取 。 所以煎茶时为防止三佛的出现 , 须用细炭火或用熟水压滚 。 饮茶 唐代以三至五人饮一 炉茶为准 , 最多是两炉十人 。 据《 茶经 》卷下言 一炉茶 “ 煮水一 升 , 酌分五盏 ” , 即一人一盏 。 此为头遍茶 , 味道正 , 如再饮则要添水再煎 , 第二 、 三遍茶次之 。 待继 续加水煎第四 、 五遍茶后 , “ 非渴甚莫之饮 ” 。 故品茶以头遍茶为上 , 最多煎至三遍 。 饮茶时要 “ 乘 热连饮之 , 以重浊凝其下 , 精华浮其上 ” 之故 。 唐代咏饮茶的诗较多 。 诗人所描写的饮茶情景跃然 纸上 , 现引用一 二 白居易《 睡后茶兴忆杨同州 》 “ 此处置绳床 , 傍边洗茶器 。 白瓷哑甚洁 , 红炉炭 方炽 。 沫下 曲尘香 , 花浮鱼 眼沸 。 盛来有佳色 , 咽罢有芳气 。 ” 李群玉 《 龙山人惠石凛方及 团 茶 》 · 红炉暴霜枝 , 越儿斟井华 。 滩声起鱼眼 , 满鼎漂清霞 。 · · 一贩拂昏寐 , 襟扁开礴 。 顾诸 与 方山 , 谁人留品差 。 持欧默吟味 , 摇膝空咨暖 。 ” 唐代饮茶还讲究不论春夏秋冬 , 皆饮不废 。 《 茶经 》卷下 “ 夏兴冬废 , 非饮也 ” 另外 , 唐代还 有饮庵茶和混合茶的习俗 。 阉茶就是泡茶 , 与今饮茶习俗相似 。 《 茶经 》卷下 将茶末 “ 贮于瓶罐之 中 , 以汤 开水 沃焉 , 谓之庵茶 。 ” 而混合茶则是在煎茶时将葱 、 姜 、 枣 、 桔皮 、 茱英 、 薄荷等物同茶末 一起放进缈煎 。 煎出的茶水气味独特 , 很受一 些人的欢迎 · 薛能“ 蜀州郑使君寄鸟嘴茶因以赠答 八韵 》一 诗有煎此茶的记载 “ 盐损添常诫 , 姜宜著更夸 。 得来抛道药 , 携去就僧家 。 ” 斗茶 是古代文人雅士各携带茶与水聚会 , 通过品尝鉴赏煎成的茶水 , 以定优劣的一种饮茶游 戏 。 斗茶也称之为茗战 , 兴 于唐 , 而盛 厂宋 。 据唐代冯货《 云仙杂记 》卷十记载 唐代 “ 建 建州 人 渭 牛茶为茗战 。 ” 可证唐代 已有此事 。 关于 一 斗茶的资料在唐代文献中很少见 , 但从宋代关于斗茶的 文献资料 上 可略知唐代斗 茶的 大治缓 。 湘一 茶传到宋代已很盛行 , 《 汉邻 杂志 》中就记载了苏东坡 斗茶取胜之事 一 天 , 办轼 与蔡君漠相约 斗茶 ‘ , ,付蔡携带的茶是精品 , 水是有名的惠山泉水 而苏 轼的茶则 比夯的茶畔次 , 挺是带的水却是大山中断竹梢 内积的竹沥水 。 两人各 自将茶煎好 , 互相品 尝 , 结果是芳 、 轼取胜 。 这是因 为苏轼探得煎茶 州‘ 水的 币要性 , 故不辞辛苦地取竹沥水与蔡 斗 怠在 以水之优而补茶之次 , 故得胜 年第 期 三 、 唐代茶叶的药用 茶 叶的药用 在我 国 已 有悠 久的历史 , 相 传神农 氏就 已 知久服茶 茗令人 有力 悦志 的作 用 , 故《 茶经 》 日 “ 茶之为饮 , 发乎神农氏 ” 东汉时名医华佗在《 食论 》 中说 “ 苦茶久食益意 思 。 ” 到了唐代 , 人们对茶的药理作用更为注意 , 《 茶经 》卷上有饮茶治 “ 热渴凝闷 , 脑疼 目涩 、 四 肢烦 , 百节不舒 ” 的记载 , 并选登了几个治病的方子 。 现引用如下 , 以略见唐代茶叶药用的概况 。 ① 、 “ 茗 , 苦茶 , 叶甘苦微寒无毒 。 主痰疮 , 利小便 , 去痰渴热 , 令人少睡 。 秋采之茗 , 主下气消 食 。 ” ②、 治疗积年痰疮方 “ 苦茶 、 娱蛤并炙 , 令香热 。 等分捣筛 , 煮甘草汤洗 , 以末傅之 。 ” ⑧治疗小儿无故惊服方 “ 以苦茶 、 葱须煮服之 。 ” 四 、 茶对唐代人的心理影响 饮茶之事盛行于唐代 , 不仅对人们的饮食结构与饮食习俗产生 了较大的影响 , 而且对唐代人 的心理也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现略举例以证之 。 ①尊陆羽为茶神 唐代饮茶之俗 , 因陆羽《 茶经 》而盛 , 故陆羽亦被人尊奉为茶神 。 《 唐国史补 》卷下记载了这 样一件事 “ 江南有骚吏 , 以干事 自任 典郡者初至 , 吏白日 ‘ 骚中已理 , 请一 阅之 。 ’ 刺吏乃往 , 初 见一室 , 署云酒库 , 诸酝毕熟 , 其外画一神 。 刺吏问 ‘ 何也 ’ 答日 ‘ 杜康 。 ’ 刺吏日 ‘ 公有余 也 。 ’ 又一室 , 署云茶库 , 诸茗毕贮 , 复有一神 。 问日 ‘ 何 ’ 日 ‘ 陆鸿渐也 。 ’ 刺吏益善之 。 ” 可 见在唐朝后期 , 陆羽 已被人们奉为茶神了 。 陆羽被奉为茶神 , 反映着各个不同阶层的人们的心理 , 这其中既有敬慕的成分 , 又有实用利已主义的成分 。 《 唐国史补 》卷中的一条记载可看出这些复 杂心理成分的综合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 “ 巩县陶者多为瓷偶人 , 号陆鸿渐 。 买数十茶器得一鸿渐 。 市人沽茗不利 , 辄灌注之 。 ” 可见 , 将陆羽奉为茶神后 , 陶工为迎合人们的好茶心理 , 制做陆羽 的瓷像以赚钱 。 饮茶 者买回偶像后 , 可能会敬若神明 但是茶商或茶肆的老板买陆羽像 , 则是为了保佑其买卖兴隆 。 如若 买卖不好 , 就对这茶神偶像大不敬了 , 用水劈头盖脸地浇灌下来 , 以发沽茗不利的怨愤之气 。 ② 、 茶与女孩的称呼 唐代人爱茶的心理从对女孩的称呼上也可反映出来 。 唐代人对小女孩的美称是 “ 茶 ” , 对少 女的美称是 “ 茶茶 ” 。 金代元好问诗《 德华小女五岁能诵余诗数首以此诗为赠 》有 “ 牙牙娇语总 堪夸 , 学念新诗似小茶 ” 句 原诗注 “ 唐人以茶为小女美称 。 ” 茶与女孩同义的用法明确表达 了人 们爱茶的心理 。 这一用法对后世也有较大的影响 , 明代朱有 《 元宫词 》中 “ 进得女真千户妹 , 十 三娇小唤茶茶 ” 的诗句 , 即其影响的例子 。 作者单位 青岛教育学院 青岛教育学院学报
本文档为【唐代茶文化概说】,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40534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423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5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7-01
浏览量: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