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赖瑞和 论唐代的检校郎官

赖瑞和 论唐代的检校郎官

举报
开通vip

赖瑞和 论唐代的检校郎官 �� 店史论丛 论唐代的检校郎官 赖瑞和 唐代的官制 , 一般说是包含了职事官 、散官 、勋官和爵号四种 , 简称职散勋爵。 许 多唐史教科书和中国文官制度通论的著作 , 也都如此解说 。 例如 , 前辈唐史学者岑仲 勉那本流通很广的《隋唐史》, 在处理唐代的官制时 , 便仅讨论了职散勋爵四种 , 好像 唐代官制只有这四项可以讨论 。 笔者认为这是一种过于简化的交代 ,会把学者!特别 是初学者 ∀弄得更糊涂 , 因为他们经常会发现 ,两《唐书》列传部分和中晚唐的碑刻上 , 有好几种官称都脱离了职散勋爵的范围 ...

赖瑞和 论唐代的检校郎官
�� 店史论丛 论唐代的检校郎官 赖瑞和 唐代的官制 , 一般说是包含了职事官 、散官 、勋官和爵号四种 , 简称职散勋爵。 许 多唐史教科书和中国文官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通论的著作 , 也都如此解说 。 例如 , 前辈唐史学者岑仲 勉那本流通很广的《隋唐史》, 在处理唐代的官制时 , 便仅讨论了职散勋爵四种 , 好像 唐代官制只有这四项可以讨论 。 笔者认为这是一种过于简化的交代 ,会把学者!特别 是初学者 ∀弄得更糊涂 , 因为他们经常会发现 ,两《唐书》列传部分和中晚唐的碑刻上 , 有好几种官称都脱离了职散勋爵的范围 , 特别是检校官、 “试” 和“兼 ”官衔 , 非传统的 职散勋爵所能解释 。 理想的教科书或官制著作 , 应当对唐人全套官衔中的各个组成部 分 , 都能一一解释清楚才是 , 才不致使学者和初习唐史者如人迷宫 。 检校官 、试和兼衔是中晚唐方镇使府幕僚经常带有的一种加官衔 , 主要和京城的 职事官衔结合起来使用 , 但并不执行该职事官的实职 , 所以这些官衔常被称为 “虚 衔” 、“朝衔 ”和 “宪衔 ” 。 例如 , 元和四年!#�� ∀立于西川蜀州 !今四川成都∀的《蜀垂相 诸葛武侯祠堂碑》, 其碑阴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名中便有一系列的检校官 、试和兼衔 , 如下面两例 ∃ !一 ∀节度判官〔幕府中层 文职 ∀朝散大夫【文散官〕检校尚书户部郎中 〔检校官〕兼侍御史 %兼官〕晓骑尉〔勋官∀张正台 !二 ∀节度巡官〔幕府墓层文职〕试秘书省校书郎〔试衔〕宇文籍� 笔者在台湾《汉学研究》第 � 卷第 !期 ∀ �以拓 年 # 月号 ∃上发表过一篇三万字的 长文 ∀论唐代的检校官制》, 详细探讨了检校官的起源 、演变和用途等间题 , 以及检校 官和试与兼官衔的关系 , 此不赘论 。 简单地说 , 检校官衔通常颁给中高层的方镇使府 幕佐 ∀或长官府主 ∃ , 试衔授给下层幕佐 , 兼衔则和御史台官连用 , 大致有五种可能 % 兼监察御史 ∀ 通常授基层幕佐 ∃ 、兼殿中侍御史和兼侍御史 ∀通常授中层幕佐 ∃ 、兼御史 中垂和兼御史大夫 ∀常授高层幕佐或府主 ∃ 。 但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课题 , 涉及中晚唐的一种 “新官制” ∀或日 一种 “ 官制变 体 ” ∃ , 同时和五代 、宋代的检校官和寄禄官等官制也大有渊源 。 拙文《论唐代的检校 官制》只是一个开头 ,且受限于《汉学研究》极严格的三万字限制 , 有许多课题还没有 办法讨论 ,例如检校官在五代和宋初的发展 , 以及它和宋代寄禄官制的关系 。 目前 , 笔 者获得台湾国科会的两年期研究补助 , 正在研究试衔和兼衔的各个层面 , 希望未来几 论唐代的检校郎官 �� & 年能有专文发表 。 检校官方面 , 中晚唐史料中常见 “检校郎官” , 至今也未有人深人研 究 , 这里暂且先集中处理这一课题 , 作为拙文《论唐代的检校官制》的一个补充 。 一 、杜甫和李商隐的案例 唐史上最有名的一位检校郎官 , 可能要算大诗人杜甫 。 《旧唐书 · 杜甫传》这样 记载他的这段官历 ∃ 上元二年〔& � 〕冬 , 黄门侍郎 、郑国公严武镇成都 , 奏为节度参谋 、检校 尚书工部员外郎 , 赐排鱼袋 。 武与甫世旧 , 待遇甚隆 。 & 《新唐书 · 杜甫传》则说 % 会严武节度剑南东 、西川 , 往依焉。 外郎。 武以世 旧 , 待甫甚善 , 亲入其家。 ∋ 武再帅剑南 , 表为渗谋 , 检校工部员 侧 两书记事的不同 , 主要在严武辟杜甫为参谋的年月 。 《旧唐书》说是在 “上元二年冬 ” , 但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错误的 , 不取此说( 。 《新唐书》说是 “武再帅剑南 ”时 , 即广 德二年 ∀ )# 年 ∃春严武再镇剑南之时∗ 。 但不论何年 , 这便是后人尊称杜甫为 “杜工 部 ”的由来 。 元镇在《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说 “剑南节度使严武拔为工部员 外 , 参谋军事 ” + ,是典型的唐人写法 , 即经常省略 “检校 ”两字 。 但这样的 “检校郎官 ” 和那些在尚书省二十六司任职的真正郎官又有什么不同, 意义何在 , 杜甫的这段官历 , 要放在唐代幕府官制下来探讨 , 才能见 出其真正意义 。 可惜现 有的几本杜甫传记 , 都没有这样做 。 例如 , 冯至的经典之作《杜甫传》甚至完全没有讨 论杜甫这个 “节度参谋 ’, 幕职的意义 − 。 他把杜甫和严武的关系描写成单纯 的 “ 好 友 ” , 似乎忘了他们还是幕主和幕佐 , 有一种幕佐依附于幕主的从属关系 。 严武其实 是以典型的方镇使府幕主之礼 , 善待杜甫这个任他 “节度参谋 ”的幕佐. 。 今人所撰的其他杜甫传 ,对杜甫以“检校工部员外郎” 去充任严武的节度参谋 , 也 都没有深考 , 或略而不提 , 顶多只说这个 “工部员外郎”是个“ 虚衔 ” 。 等而下之者则说 这工部员外 “级别卑下 ” , 杜甫官运不济 , 命运潦倒等等 , 显然都没有掌握此 “检校郎 官 ”的精义 。 唐代幕职有高低之别 。 最低层的是巡官 , 往上有推官和掌书记 ∀ 详见拙书《唐代 基层文官》第五章 ∃ 。 杜甫被严武所辟的“节度参谋 ” , 此职在幕府中不常设 , 在史料中 其排位有时在掌书记之上 , 有时又在其下 , 因此可 以说是个中层的幕职/ 。 节度参谋 的月棒也不详 , 但掌书记每月可领五万文 , 和京城一个郎中的月棒一样 , 甚至高过员外 郎的四万文。 。 杜甫充当节度参谋 , 月傣应当大约和掌书记不相上下 , 可知他这个时 候的物质生活应当很不错 。 实际上 , 唐代的幕职 , 即使是最基层 的巡官和观察推官 ∀月傣皆三万文 ∃ , 收入都很不错 , 远比正式京官和外官来得好. 。 �� # 店史论丛 笔者甚至认为 , 杜甫之所以能够经营他那著名的“草堂 ” , 当和他当年月捧高达约 五万文大有关系。 否则 , 他多年流离 ,何以突然就有经济能力觅地建草堂 ∋ 这草堂是 他离开长安以来的第一个家。 他在这里度过愉快的几年 , 写下数百首优美的诗篇 , 是 他一生最宽裕 、最宁静的一段生活 。 凡此种种 , 应当拜他此时的丰厚月人所赐 。 或许 严武也曾以幕主的身份给他许多其他方面的帮助 。 唐代的幕职没有品秩 , 所以任幕职者照例带有一个京官衔 , 有的甚至还带有另一 个“ 宪衔” , 即御史衔 , 以秩品阶。 基层幕职如巡官和推官一般带的京官衔是 “试校书 郎” 、 “试大理评事” 、 “试太常寺奉礼郎”等等 , 都冠以“试”字 , 以示和京城真正的校书 郎和大理评事等京官有别。 他们可能也带有宪衔如 “兼监察御史 ” 和 “殿中侍御史内 供奉”等。 例如韩愈 , 他在汁州佐董晋幕府任推官时 , 全衔便是 “沐宋毫颖等州观察推 官将仕郎试秘书省校书郎韩愈” 。 。 “将仕郎”是他的散官阶 , 文散官的最低一阶。 中层幕职如判官 京官衔 不冠以“试” ,而称为“检校 ” ,最常见的便是“检校 某某员外郎”或“检 中” 。 例如裴霄 , “淮南节度陈少游奏检校主客员外 、兼侍 御史 、观察判官。 ” � 再如柳浑 , “大历初 , 魏少游镇江西 , 奏署判官 , 累授检校司封郎 中 。 ”。这种 “检校郎官”可说是中层幕职所带的最典型京官衔 , 但因为他们没有真正执 行郎官的职务 , 而是在外头的方镇使府充当幕职 , 所以官名前冠以“检校 ” , 以示区别 。 至于高层幕职如节度使和节度副使等 , 他们所带的京官衔也同样称为 “检校 ” , 但 他们检校的不再是郎官 , 而通常是“某部尚书 ”等更高层的京官 。 例如诗人元镇 , 他任 武昌军节度使去世时 , 《旧唐书 · 文宗纪》大和五年条下 , 便这样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他的死讯和检校 衔 ∃ “八月⋯⋯庚午 , 武昌军节度使 、检校户部尚书元棋卒 ”。 。 又如晚唐“ 以宣慰沙陀 六州部落 、检校兵部尚书李钧为灵武节度!使〕” 。 。 这些都是没有实职的检校衔 。 简而言之 , 幕僚带 “试”衔 , 表示他还处于低层 (带“检校某某员外郎”或“检校某某 郎中” , 表示他已进人中层 (带“检校某某尚书 ”等衔 , 则表示他已爬升到幕职高层矣) 。 从这个幕府官制的角度看 , 杜甫任节度参谋 , 竟带有一个 “检校工部员外郎” 的京 官衔 , 可证他已进人中层 ,官运其实相当不错 。 更可注意的是 , 他的幕主严武还特别为 他向皇帝上奏 , “赐排鱼袋 ” 。 这也是许多杜甫传记没有讨论过的一个细节 。 在唐代 , 穿绊服佩银鱼袋 , 是五品散官朝散大夫或以上官阶才能有的荣耀 。 唐代官员若官阶未 到 , 还不够资格衣排 , 则由皇帝特赐排鱼袋 , 也是一种无上的荣誉 。 杜甫此时获 “赐排 鱼袋” , 从此可 以穿排红官服 , 算是进人中层官员之列 , 可证他的官运 比上不足 , 比下 有余 , 至少比起高适到了五十岁还在充当一个小小的县尉强多了 。 可惜的是 ,幕职的月律等待遇虽然不错 , 但它有个最大的缺点 , 就是职位的不稳 定 , 没有长期任职的保障。 由于幕佐是幕主所辟 , 他等于是幕主的 “宾客 ” , 一旦幕主 被召回朝 , 改调他处 , 或去世 , 幕佐也就随之失去工作 , 需寻找和更换另一 “雇主 ” 0 。 不巧 , 这正是杜甫的命运 % 永泰元年夏 , 武卒 , 甫无所依 。。 论唐代的检校郎官 �∗∗ 据此 , 在永泰元年!& + 年∀夏严武去世之前 , 杜甫有一段时间以检校工部员外郎的身 份充严武的节度参谋 。 他这时有固定收人 , 难怪他生活优游 , 心情愉快 , 创作到达高 峰 。 永泰元年夏 , 严武死了 , 他才 ‘·无所依 ” 。 。 这便注定他后来在荆 、楚之间的长期漂 泊 , 直到去世 。 像杜甫这样的检校郎官 , 唐史上的例子太多了 , 这里无法一一讨论 。 可 以补充的 是 , 唐代另一个很有名的检校郎官 , 也是位大诗人 , 即晚唐的李商隐 。 《旧唐书 · 李商 隐传》中有他两次以检校郎官充幕府判官的记录 ∃ 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 , 请为观察判官 、检校水部员外郎⋯⋯会河南尹 柳仲郑镇东蜀 , 辟为节度判官 、检校工部郎中。. 李商隐先是以检校水部员外郎出任郑亚桂州幕的观察判官 , 后来又以检校工部郎中充 柳仲那东蜀幕的节度判官 。 从观察判官到节度判官 , 是他幕职的升迁 1从水部员外郎 到工部郎中 , 则是他检校官的升迁 , 两者都很符合幕府官制的运作。 。 李商隐此例也透露了一个现象 % 即中晚唐的幕府判官 , 经常带有检校郎官衔 。 这 类案例很多 , 且举以下八例 , 以见一斑 % ∀ 一 ∃ 李承 % “ 淮南节度使崔圆请留充判官 , 累迁检校刑部员外郎 、兼侍御 史。 圆卒 , 历抚州 、江州二刺史 , 课绩连最 。 迁检校考功郎中兼江州刺史 , 征 拜吏部郎中。 ”。 ∀ 二 ∃ 乔琳 % “⋯⋯为剑南东川节度鲜于叔明判官 , 改检校驾部郎中、果绵 遂 三州刺史 、兼御史中垂 。 ’ , 。 ∀ 三 ∃ 关播 % “ 陈少游领浙东 、淮南 , 又辟为判官 , 历检校金部员外 , 摄滁州 刺史 。嗜 ∀ 四 ∃ 李尤 % “ 丁母忧 , 免丧 , 永平 军节度李勉署奏检校工部郎中 、兼侍御 史 , 为判官 , 寻摄陈州刺史 。 ’, . ∀ 五 ∃赵涓 % “天宝初 , 举进士 , 补哪城尉 , 累授监察御史 、右 司员外郎。 河 南副元帅王绪奏充判官 , 授检校兵部郎中 、兼侍御史 , 迁给事中 、太常少卿 , 出 为衡州刺史。 ” 2 ∀ 六 ∃ 卢简能 % “ 登第后再辟藩府 , 入为监察御史 。 大和九年 , 由驾部 员外 检校司封郎中 , 充凤翔节度判官。 ” 3 ∀ 七 ∃萧杰 % “ 字豪士 。 元和十二年登进士第。 累官侍御史 , 迁主客员外 郎。 大和九年十 月 , 郑注为凤翔节度使 , 慎选参佐 , 李训 以杰检校工部郎中 , 充凤翔陇观察判官。 ” 。 ∀ 八 ∃ 李烨 % “德裕 三子 。 烨 , 检校祠部员外郎 、汁宋毫观察判官。 ” 。 判官为中层幕职 , 郎官也属中层文官 , 所以判官带检校郎官衔 , 可说是很吻合的 “搭 � �� 唐史论丛 配 ” 。 以上八例 ,可考者尚有数事 。 第一 , 判官除了带检校郎官衔 , 往往还带有“兼侍 御史” 、“兼御史中垂 ”等宪衔 , 如第一例的李承 ,第二例的乔琳 , 第四例的李茂和第五 例的赵涓 。 带有宪衔者通常是比较资深的幕佐 。 这也很符合幕府官制。 第二 , 有些判 官 ,可能兼摄州刺史 , 如第一到第四例。 这是中晚唐州县“摄 ”官盛行的现象. 。 第三 , 判官在检校郎官之前 , 可能已经担任过朝中真正的郎官 , 如第六例的卢简能 , 他先在朝 中任驾部员外郎 , 然后才以“检校司封郎中 , 充凤翔节度判官” 1 有些判官则在检校郎 官之后 , 被召人朝中任真正的郎官 , 如第一例的李承 , 在“ 检校考功郎中兼江州刺史 ” 之后 , 可能因为课绩出色 , 获得 “ 征拜吏部郎中” 。 检校郎官和真正郎官的分别 , 须从 上下文仔细分辨 , 否则很容易弄错中晚唐这些人的官历 。 检校郎官衔虽然大多数授予判官 , 但它也可能授给比判官高一级的行军司马 , 或 比判官低一级的掌书记 ,但不多见 ,如以下数例 % ∀ 一 ∃ 樊泽 % “ 以山南东道节度行军司马 、检校兵部郎中、兼御史中垂樊泽 为谏议大夫 、兼御史中垂 、行军右司马 。 ” 3 ∀ 二 ∃张抗 % “ 朔方行军司马 、检校户部郎中。 ” 。 ∀ 三 ∃袭寅 % “ 中和初 , 王铎复见用 , 以 旧恩徙为郑滑掌书记 、检校司封郎 中 , 踢金紫 , 入朝历兵 、吏二员外郎。 ” 。 ∀ 四 ∃郑云遥 % “ 大历初 , 举进士 。 性果诞敢言。 客游两河 , 以画干于朱 此 , 此悦 , 乃表为节度掌书记 、检校祠部员外郎 , 仍以弟滔女妻之 。 ” 。 ∀ 五 ∃胡证 % “ 贞元 中继登科⋯⋯襄阳节度使⋯⋯请为掌书记 , 检校祠部 员外郎。 ”。 从这个观点看 ,杜甫任参谋而能获授一个检校郎官 , 可说是很高的荣誉 , 属于特殊的例 子 , 因为这表示 , 他的品位等同于行军司马 、判官和掌书记 。 据笔者在唐代史料中爬 梳 , 唐史上只有另一人的幕府官历和杜甫的相似 , 那就是《述书赋》的作者窦泉 。 他 “官至检校户部员外郎 、宋汁节度参谋 。 ’, 4 二 、检校郎官之始和店末五代的卑下趋势 检校郎官是唐后期的制度 , “安史之乱 ”前未见 。 《旧唐书 · 陈少游传》说他是唐 史上第一个获授检校郎官的人 % 宝应元年∀ )#� 年〕, 入为金部员外郎。 寻授侍御史 、回绝粮料使 , 改检校 职方员外郎。 充使检校郎官, 自少游始也 。 3 这段话的意思是 , 陈少游在宝应元年 , 人朝任真正的金部员外郎 , 但不久他出任回绝粮 料使 。 由于使职没有品位 , 所以朝廷颁给他一个侍御史的宪衔 , 以及一个检校官 ∀ 检 校职方员外郎 ∃ , 好让他以这两官去 “充使 ” 。 这是检校官第一次和京城的郎官结合起 论唐代的检校郎官 � � � 来使用 ,所以他的列传说“充使检校郎官 , 自少游始也 ” 。 其实 , 就在陈少游获授检校郎官的差不多同一时间 , 唐朝廷也正开始大量颁授检 校官给那些刚投顺唐室的前安史叛将 , 如张忠志!归顺后赐姓名李宝臣 ∀等人 。 最早 的一条记录见于《旧唐书 · 代宗纪》宝庆元年!& , 年∀条下 ∃ 十月⋯⋯丁酉 , 伪恒州节度使张忠志以赵 、定 、深 、恒 、易五州归顺 , 以忠 志检校礼部尚书 、恒州刺史 , 充成德军节度使 , 踢姓名 日李宝臣。 于是河北州 郡悉平 。 贼范阳尹李怀仙斩史朝义首来献 ,请降。� 应当注意的是 , 李宝臣所获颁的是 “检校礼部尚书” 。 这是一个非常高层的检校官 , 远 比陈少游所获颁的“检校职方员外郎” , 更为高阶 , 因为礼部尚书是尚书六部的长官 , 正三品 , 而职方员外郎只是尚书省二十四司中一个中层文官 , 从六品上 。 这意味着 , 唐 朝廷最初为了安抚那些归顺的前安史叛将 , 竟把很高层的六尚书长官衔 , 拿来作检校 官颁给这些将领 。 在差不多同时 , 它也把比较中层的郎官 , 用作检校官 , 颁给陈少游 、 杜甫 、李商隐这些出任使职或在幕府任中层幕佐的人 。 起初 , 检校郎官只授给像回绝粮料使 、参谋、判官和行军司马这些约属中层的方镇 使府幕佐 , 但到了唐末期和五代 , 检校郎官衔似有越来越 “卑下 ”的趋势 , 连推官这种 基层幕职也能获得 , 如以下数例 ∃ !一 ∀孙樵《唐故仓部郎中康公〔僚〕墓志铭并序》∃ “ 明年改授检校户部 员外郎 , 兼侍御史转运推官 。 ” 。 !二 ∀黄滔《祭宋员外》∃ “ 故军体观察推官、检校主客员外郎广平宋君希 邀之灵日⋯⋯ ” − !三 ∀钱翔《授保大军节度判官郑晦朝散大夫 、检校工部 尚书 (观察支使 刘源长检校刑部郎中( 节度推官张道枢检校祠部郎中( 观察推官韩伎检校工 部员外郎( 招讨推官高顾检校水部员外郎 , 并充职等制》。 !四 ∀徐钻!唐故奉化军节度判官通判吉州军州事朝议大夫检校尚书主 客郎中晓骑尉踢紫金鱼袋赵君【宣辅〕墓志铭》∃ “ 明年迁检校水部员外郎 , 充 建州观察推官 , 通判军府事 。 ” 。 这意味着 ,检校郎官也跟中国历史上许多官衔 !如勋官和散官 ∀一样 , 行之久后 , 便变 得越来越卑下 , 最后会由被另一种官衔取代 , 或被废除 。 唐五代的检校郎官 , 最后是跟 其他检校官一样 , 在北宋元丰改制时被废的。 。 三 、检校官称的省略现象 阅读中晚唐史料 , 其中一个最常见的 “陷阱” , 便是检校郎官的 “检校 ”两字 , 常有 省略的现象 , 正如中晚唐 “试校书郎” 、 “试大理评事”等“试衔” 中的 “试 ”字也常省略 � �, 店史论丛 一样− , 以致现代读者一时不察 , 很可能便把检校郎官误以为台省真正的郎官。 比如 , 上面刚引过!旧唐书 · 陈少游传》便有一个这样的例子 ∃ 明年【宝应二年 & .〕, 仆固怀恩奏为河北副元帅判官 、兵部郎中、兼侍御 史。。 仆固怀恩奏陈少游为“河北副元帅判官 、兵部郎中、兼侍御史” , 此 “兵部郎中”之前显 然省略了“检校 ”两字 。 否则 , 陈少游既然在河北任仆固怀恩的判官 , 他怎么可能又同 时在京师的尚书省任兵部郎中∋ 同样的 ,他的“兼侍御史 ”也是幕佐常带的宪衔 , 并无 实职 。 这种省略写法在两《唐书》和其他史料中很常见 。 例如 , 杜确为岑参诗集所写的 《岑嘉州集序》便说 ∃ 又出为嘉州刺史。 副元帅相国杜公鸿渐表公职方郎中兼侍御史 , 列于幕 府 。 无几使罢 , 离居于蜀。。 这是大历元年!& 年∀的事 。 杜鸿渐任剑南西川节度使 , 上表请皇帝授予岑参“职方 郎中兼侍御史 ”的官衔 , 但仍 “列于幕府” 。 不久 , 也就是在第二年大历二年 , 杜鸿渐罢 去节度使职 ,岑参跟着失去工作 , “寓居于蜀” 。 他从此再也没有回去长安 , 大历五年 死于成都旅舍 − 。 从以上如此明确的时间和地点来看 , 岑参在杜鸿渐幕府所带的“ 职方郎中兼侍御 史 ” , 显然都是无实职的检校衔 , 只不过杜确在叙事时省略了 “检校 ”两字 , 但下文 “ 列 于幕府 ”仍清楚说明岑参是在成都幕府供职 , 不可能又回到长安京城尚书省任郎中。 杜确这种省略写法 , 唐人应当可以正确解读 , 倒是今人不察 , 容易误以为岑参此时在任 郎中实职。 。 实际上 ,杜鸿渐幕府中当时就有至少另两位僚佐 , 和岑参一样 ,是以检校郎官的身 份任幕职 。 一是杨炎 , 以检校兵部郎中充判官 ,二是杜亚 , 以检校吏部郎中充判官 。 钱 起有诗!赋得青城山歌送杨 、杜二郎中赴蜀军∀指的正是两人以郎中充幕职事� 。 独孤 及有文《送吏部杜郎中、兵部杨郎中人蜀序》亦记其事。 。 岑参也有诗赠两人 , 日《人剑 门作 , 寄杜 、杨二郎中 , 时二公并为杜元帅判官》, 诗中云 ∃ 二友华省郎 , 俱为幕中客。 � 清楚说明杨炎和杜亚此时的真正身份 ∃ 以 “华省郎” !郎官的另一美称 ∀充 “幕中客 ” , 同时具有郎官和判官的双重身份 ,但其郎官部分却是没有实职的检校郎官 。 岑参还有 一首诗送杨炎《上嘉州青衣山中峰题惠净上人幽居 , 寄兵部杨郎中》。 。 这里称杨炎为 “兵部杨郎中” 当然是省略了“检校 ”两字 。 杨炎后来从杜鸿渐幕府被召 回朝中任 “ 尚 论唐代的检校郎官 � �. 书礼部郎中知制浩” , 当时他的任命书由常衰所写 , 和另一人庚准同制 。 此即《授庚准 杨炎知制浩制》。 救文说 ∃ 放 ∃ 中大夫行尚书吏部郎中上柱国皮准 , 检校尚书兵部郎中充 山南副元 帅判官赐排鱼袋杨炎等 。 诏令之重 , 润色伙难 , 其文流则失正 , 其词质则不 丽 , 固宜酌风雅之变 , 参汉魏之作 , 发挥纶旨 , 其在兹乎∋ 尔各以茂才硕学 , 敏 识纯行 , 傅其对掌 , 可谓得人 , 仍转郎位 , 式光朝选 。 准可行尚书职方郎中知 制浩 , 散官勋如故。 炎可守尚书礼部郎中知例浩 , 赐如故 。。 这是一条足以证明 “检校 ”两字可以省略的绝佳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 岑参 、钱起和其他史料 , 提到杨 炎在杜鸿渐幕府时的本官位 , 仅称他为“杨郎中”或 “兵部杨郎中” 。 这是一种省略的 称呼 , 正如现代大学生在非正式场合 , 比如在写信或电话中 , 常常会把“某某李副教 授” 、 “某某李助理教授 ” , 省略直呼为 “李教授”一样 , 以示尊师 。 这种省略其实更符合 中国人的称谓习惯 , 也就是在一般社交场合 , 尽量避免使用 “检校 ” 、 “试 ” 、 “ 副” 、“ 署 理 ” 、“助理”等多少含有“次要”意味的字眼 , 以示尊敬 , 力求把对方的身价抬高 , 提升 到好像跟 “正 ” 的一样。 但到了正式场合 , 比如上引常衰所写的救文 , 这种省略的 “尊称 ”当然便派不上用 场 , 我们才能见到杨炎的全套完整官衔 ∃ “ 检校尚书兵部郎中充山南副元帅〔即杜鸿 渐〕判官赐绊鱼袋杨炎” , 可证杨炎的确是个 “检校郎官 ” 。 他这时的散官阶不详 , 但应 当还未到五品 ,所以他官衔中有 “赐徘鱼袋” 。 他可以衣绊 , 是一种皇帝所赐的荣耀 。 救文说他 “赐如故” , 即表示他回到朝中 , 改以“ 尚书礼部郎中知制浩 ”时 , 仍可衣维 “如 故 ” 。 唐史料和诗文中常有这种省略用法 ,今人若不察 , 极易掉人其“ 陷阱 ”犹不觉 。 这 里再举一例 , 以见一斑 。 此例涉及韩愈在汁州萤晋幕府的一位旧同僚杨凝 。 他在《旧 唐书》中无传 , 在《新唐书》中也只有一小段极简略的小传 , 附于他哥哥杨凭传之后 − 。 杨凭即柳宗元的岳父 。 柳宗元自然是熟悉杨凝的 ,所以在柳集中 , 有好几处提到杨凝 。 甚至在杨凝死后 ,柳宗元还给他写过《唐故兵部郎中杨君墓喝》, 让我们可以 “追踪 ”他 的官历和他曾经以检校郎官充判官的 事迹 优秀志愿者事迹材料平安创建事迹材料优秀班集体事迹材料工会先进集体事迹材料优秀教师事迹300字 。 贞元十四年!&/# 年 ∀冬 , 杨凝从汁州董晋幕回长安朝正 , 韩愈写了一首诗送给他 ∃ 《天星送杨凝郎中贺正》气 这时 , 杨凝正在萤晋幕充判官 , 为什么韩愈会在诗题中称 呼他为 “郎中”呢 ∋ 更巧的是 ,过了几个月 , 在贞元十五年春 , 杨凝从京师回汁州 ,柳宗 元也给他写了一篇送别的蜡序《送杨凝郎中使还汁宋诗后序》, 同样称杨凝为 “ 郎 中” 。 。 细考之下 , 我们可以发现韩 、柳这样的称呼并没错 , 不过却是一种 “ 省略的尊 称” 。 杨凝事实上是以检校吏部郎中的身份充董晋幕的判官 , 韩 、柳当然可以简称他 为 “郎中 ,,0 。 杨凝正式的检校郎官衔 , 很巧也同样只见于韩 、柳两人的文集中。 韩愈在著名的 � �1 店史论丛 《董晋行状》中提到杨凝和当年董晋幕中几个同僚和他们的正式官衔 ∃ 〔贞元十二年〕八月 , 上命汝州刺史陆长源为御史大夫 、行军司马 (杨凝 自左司郎中为检校吏部郎中、观察判官( 杜伦 自前殿中侍御史为检校工部员 外郎 、节度判官( 孟叔度 自殿中侍御史为检校金部员外郎 、支度营田判官。 职 事修 , 人俗化 , 嘉禾生 , 白鹤集 , 苍乌来巢 , 嘉瓜同蒂联实。 � 可证杨凝 、杜伦和孟叔度三人都是检校郎官 , 亦可知幕府判官常带检校郎官衔 。 更可 留意的是 ,杨凝在以检校郎官充判官之前 , 原本就是尚书省中一位正式的郎官 ∃左司郎 中 。 同样的 ,柳宗元在《唐故兵部郎中杨君墓揭》中 , 也清楚告诉我们杨凝当年在董晋 幕的正式官衔是什么 ∃ 以检校吏部郎中为宣武军节度判官。 。 宜武军即汁州节度的军号 。 这记载和韩文所说基本吻合 , 唯一的差别是韩愈说杨凝是 个 “观察判官” , 而柳宗元则说他是 “宣武军节度判官” 。 不过 , 柳宗元的写法可以解读 为“宜武军节度使管内的判官” , 如此则和韩愈的说法不致相背 , 因为董晋身为节度 使 , 也跟许多方镇节度使一样 , 兼任观察使等使职。 。 杨凝既然是他使府下的判官 , 说 他是 “节度判官 ”或 “观察判官” , 都说得过去 。 不论如何 , 杨凝在汁州幕时为检校郎官的身份是很明确的 。 韩诗《天星送杨凝郎 中贺正》和柳文《送杨凝郎中使还沐宋诗后序》都尊称他为 “ 郎中” , 是一种省略的称 呼。 然而 ,柳宗元在《唐故兵部郎中杨君墓喝》所说的“兵部郎中” , 却又不是省略的尊 称 , 而是杨凝在贞元十九年去世之前最后一个真正的郎官位 ,是一个实职 , 因为这时他 早已不在汁州 , 回到长安 , “复登于朝” , 在贞元十八年起任兵部郎中!按董晋死于贞元 十五年 , 津州跟着发生军乱 。 陆长源 、孟叔度等幕佐被杀 , 韩愈和杨凝刚好有事在外 , 逃过一劫∀ 。 同理 , 柳宗元在《为李京兆祭杨凝郎中文》− 所说的 “郎中 ” , 也不是检校郎中的省 称 , 而是指杨凝的最后一个兵部郎中实职 。 杨凝这个案例很有启发意义 ,显示中晚唐郎官的复杂身份 , 所以这里不厌其烦予 以细考 。 据柳宗元的《唐故兵部郎中杨君墓揭》, 杨凝曾经先后四次出任郎官 。 第一 次在贞元初任司封员外郎 , 第二次任右司郎中 ,第三次为检校吏部郎中充汁州幕判官 , 第四次回朝任兵部郎中 ∃三次是实任 , 一次为检校 。 然而这却是单单从他《新唐书》本 传中无法看出的 , 因为此传虽然大体根据柳宗元的《唐故兵部郎中杨君墓揭》写成 , 却 删节太过 , 以致杨凝的官历隐晦不显 , 连他的检校吏部郎中衔提都未提 。 看过了检校郎官和台省真正郎官的区别 , 我们再回过头去读新旧《唐书》和《资治 论唐代的检校郎官 ��+ 通鉴》中的一段记载 , 当会有新的领悟 。 此事颇有名 , 今人常引用以证 “郎官清选 , 不 可掌能吏”、但案中所涉姚助的几种不同郎官的官历 , 其意义更堪玩味 , 反而没有人留 意 。 且先看《旧唐书》的说法 ∃ 盐铁判官姚助知河阴院 , 尝雪冤狱 , 盐铁使崔洪奏加酬奖 , 乃令权知职方 员外郎。 制出 , 令助上省 , 【韦〕温执奏日 ∃ “ 国朝已来 , 郎官最为清选 , 不可以 赏能吏 。 ”上令中使宣谕 , 言助能官 , 且 放入省。 温坚执不奉诏 , 乃改助检校 礼部郎中。 翌 日 , 帝谓杨嗣复日 ∃ “ 韦温不放姚助入省 , 有故本否∋ ” 嗣复对 日 ∃ “韦温志在锉择清流 。 然姚助士行无站 , 梁公元 崇之孙 , 自殷 中判盐铁 案 , 陛下奖之 , 宜也。 若人有吏能 , 不入清流 , 孰为陛下当烦剧者∋ 此衰晋之 风也。 ”上紊重温 , 亦不夺其操 , 出为陕貌观察使 。。 《新唐书》的记载大同小异 , 但说他是 ‘。盐铁推官” 。 。 《资治通鉴》文宗开成四年!#./ 年 ∀夏四月条下则有一些补充细节 ∃ 上以盐铁推官 、检校礼部员外郎姚助能鞠疑狱 , 命权知职方员外郎 , 右垂 韦温不听 , 上奏称 ∃ “ 郎官朝廷清选 , 不宜 以赏能吏 。 ” 上乃以助检校礼部郎 中, 依前盐铁推官。 【胡注 ∃ 姚助权知职方员外郎, 而韦温争之 , 检校礼部郎 中, 而温不复言者 , 盖唐制藩镇及诸使僚属率带检校官 , 而权知则为职事官故 也〕。 六月 , 丁丑 , 上 以其事问宰相杨用复 , 对日 ∃ “ 温志在澄清流 品 。 若有吏 能者皆不得清流 , 则天下之事孰为陛下理之 2” 然上素重温 , 终不夺其所守。 − 这两个记载最大的不同点 , 在于《旧唐书》只说“盐铁判官姚助知河阴院” , 没有告诉我 们他任判官时所带的朝衔是什么 , 而《资治通鉴》则清楚说是 “盐铁推官 、检校礼部员 外郎姚助” 。 从幕府官制考之 ,幕佐照例带有朝衔或宪衔 , 所以《通鉴》的记载 , 就姚勘 的官历来说 , 比较完整 。 但《通鉴》说姚助是“盐铁推官 、检校礼部员外郎 ”却又有些问 题 , 因为推官是比较低层的幕职 , 一般不会带 “检校礼部员外郎”这样中层的朝衔 , 除 了唐末五代乱世情况有些特殊之外 。 而且 , 从上下文看 , 姚助这时 “知河阴院 ” , 权力 颇大 ,看来比较像是个判官 , 而不像个低层的推官 。 笔者认为 , 《通鉴》此处的 “推官 ” 恐怕是 “判官 ”之误 , 可据《旧唐书》校改 。 至于《通鉴》说姚助此时为“ 检校礼部员外 郎” , 则可补两《唐书》之遗漏 。 还可留意的是 , 两《唐书》记此事完全不提事情发生的年月 , 但《通鉴》却有很明确 的日期 。 这固然是《通鉴》记事的特色 , 但也揭示《通鉴》此处极可能是根据当时仍传 世的《文宗实录》的旧文 , 尤其是“六月 , 丁丑 ,上以其事问宰相杨嗣复”一段 , 日期如此 明确 , 当有所根据 。 它说姚助当初为 “ 检校礼部郎中” , 后因韦温反对 , 无法回到朝中 任真正的职方员外郎 , “上乃以励检校礼部郎中 ,依前盐铁推官 ” , 应当都有所本 。 胡三省的小注可说充分掌握了姚勘改官的要义 。 姚助原本可以从 “检校礼部员 � � 店史论丛 外郎”升为朝中真正的“职方员外郎” , 因韦温反对而作罢 , 然而皇帝还是给他升官 , 从 “检校礼部员外郎”升为“检校礼部郎中” , 但仍依前在使府充职 。 由于这只是检校郎 官的升迁!此即所谓幕职朝衔亦可有升迁这回事 ∀。 , 韦温便不再反对 。 由此可知唐代 的检校郎官 , 名义上虽然也可以说是郎官 ,但他的身份地位 , 到底还是不如京城尚书省 二十六司中真正的郎官。 杜甫在严武成都幕府以检校工部员外郎充节度参谋 ,情况正 和杨炎 、杨凝和姚助等人的处境相似。 四 、结论 检校郎官是唐代检校官制的一个重要环节 。 中晚唐有不少方镇使府的中层幕佐 , 经常挂着京城各种郎官!员外郎和郎中∀的头衔 , 在各种方镇使府中任职 , 但无该郎官 实职 。 他们就是 “检校郎官” 。 杜甫 、李商隐等人挂检校郎官衔的案例 , 可以清楚说明 “安史之乱”后这种官衔的颁授 、实行状况 。 检校郎官始于“安史之乱 ”后的陈少游 , 通常颁给方镇使府的中层幕佐 , 如参谋 、 判官等等 , 但到了唐末期和五代 ,有卑下趋势 , 甚至可以颁给方镇使府中的基层幕佐 , 如推官。 中晚唐的检校官 , 在正史列传和石刻材料中更常有 “省略 ” 的现象 。 比如某节度 参谋所挂的检校吏部郎中虚衔 , 可能在史料中省略了 “检校 ”两字 , 以致后世读史者 , 一时不察 , 会误以为他曾经当过京城真正的的吏部郎中 , 因而弄错了他的官历 。 但留 意“检校 ”两字的省略现象及其微妙处 , 许多官历问题当可迎刃而解 。 注释 ∃ � 陆增样编撰∀八琼室金石补正 ∃ 卷六八 , 5! 6一5!) 页 , 文物出版社缩印本 , !75 年。 & ∀8 日唐书》卷一九 9 下 , 646 页 , 中华书局 , !7 ) 6 年 。 ∋ 《新唐书∃ 卷二 9 一 , 6) :)一6):5 页 , 中华书局 , 8卯6 年 。 (冯至 %《杜甫传》等今人论著都不取此说 。 又见陈尚君 %《杜甫为郎离蜀考》, 《唐 代文学丛考 ∃ , �#7 页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77 ) 年 。 ∗ 笔者认为∀8 日唐书∃ 所记亦可取 。 杜甫在上元二年来到成都时 , 跟严武便来往 密切 , 严武大有可能在这时辟他为参谋 , 否则很难解释何以严武当时待杜甫犹如幕宾 。 广德二年春 , 严武再次回到成都 , 可能是第二次辟杜甫为参谋 。 但这仅为枝节 , 在此不 拟详考 。 重要的是 , 杜甫确实曾经以检校郎官的身份充严武的参谋 。 +∀ 元棋集∃卷五六 ∀印� 页∃ 此处有缺文 , 中华书局 , !7 5� 年 。 此从∀全唐文》卷六 五 四 , ## 64 页 , 中华书局 , !7 5: 年影印本 。 − ∀ 杜甫传》76 页以下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764 年重印本 。 . 关于唐幕府幕主和幕佐的强烈人 身依附关系 , 见拙书《清代基层文官》第五章 论唐代的检校郎官 ��& 《巡官、推官和掌书记》第三节“幕佐依附幕主的关系及其仕宦前景” , 台北联经出版公 司 , ,�!抖 年 。 又见石云涛 ∃《唐代幕府制度研 究》第七章《幕府宾主关系与唐代政治》,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 �� . 年 。 / 严耕望 %《唐代方镇使府之文职僚佐》, 《新亚学报》) 卷 � 期 , !7## 年 , #) 一石5 页 , 对参谋有一段考证 。 0 关于唐代的月体 , 详见拙书《唐代墓层文官》第六章《文官体钱及其他》。 0 详见拙书∀唐代墓层文官》第五章 , 引韩愈任益晋幕府推官为例 。 0 此衔为韩愈《赠太傅羞公行状 ∃ 结尾的 自署 , 见《韩昌黎文集校注》卷八 , 65 页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75 ) 年 。 0 《旧唐书∃ 卷一二 二 , :6 4 5 页。 0 《旧唐书》卷一二五 , :6 6: 页。 0 ∀ 旧唐书∃ 卷十七下 , 6 � 页。 0 ∀ 旧唐书∃ 卷;九下 , #7� 页。 0 详见拙作《论唐代的检校官制》, 《汉学研 究∃, 第 � 卷第 ! 期 , �《<巧 年 , !)6 = �4 5 页 。 0 关于幕职的这种不稳定性质 , 拙书《唐代墓层文官∃ 第五章 , 引用 了更多例证讨 论 。 0 《旧唐书》卷一九9 下 , 646 6 页 。 (陈尚君 %《杜甫为郎离蜀考》, 《唐代文学丛考》�): 页 , 认为杜甫在严武死前即 离蜀 % “ 其出行时间 , 当在 四月末严武卒前。 ” 不过 , “ 当在” 两字也表示这仅是一种揣 测 。 以唐代幕府制度考之 , 幕主死 了 , 等于树倒糊粉散 , 所有他属下的幕佐 , 生活会突 然失去依靠 , 需另觅新幕主 。 这是很常见的现象 , 不足为奇。 杜甫离开成都草堂 , 应当 是 因为严武死 了 , 他顿时失去所依 , 不得不另觅出路 。 陈尚君又论杜甫未衣排 , 亦可参 考 , 但笔者不取其说 。 .《旧唐书 ∃卷一九9 下 , 64) ) 一巧4) 5 页。 现代学者对李商隐的官历有诸多争论 。 此处引用《旧唐书》的记载 , 也仅为了说明幕府僚佐 , 特别是判官 , 经常带有检校郎官 衔 。 至于争论部分 , 这里无法细论 , 详见张采 田 , 《玉澳 生年谱会笺》以及杨柳 , 《李商 隐评传》等书。 9 关于幕府官制的迁转等特色 , 详见拙书∀ 唐代墓层文官∃ 第五章第四节“ 幕佐的 官衔 ” 。 。∀ 旧唐书》卷一一五 , :: ) 7 页。 . ∀ 旧唐书∃ 卷一二七 , :6) # 页。 4 ∀ 旧唐书∃ 卷一三 9 , :#�) 页。 . ∀8 日唐书》卷一三 二 , :#6 6 页。 .《旧唐书》卷一三 七 , :)#4 页。 � � # 唐史论丛 0 ∀ 旧唐书》卷一六三 , )�4 页。 . ∀8 日唐书》卷一七二 , 64 页 。 0 《旧唐书》卷一七四 , 6: 4 页。 .关于这种摄官 , 见拙文∀ 论唐代的州县 “摄 ” 官∃ , 杜文玉主编《唐史论丛》第 7 辑 , “一5 # 页 , 三秦出版社 , �∀<∃ ) 年 。 (∀8 日唐书》卷一五 9 , 粼抖: 页。 9 ∀ 新唐书∃ 卷七二 下∀ 宰相世系表 ∃ , �#7 页。 。∀ 旧唐书》卷一一 三 , ::6) 页。 . ∀ 旧唐书》卷一三 七 , :) ) 4 页。 . ∀ 旧唐书∃卷一六三 , �67 页。 2 见《四库全书总目∃ 卷一一二 , �: �6 页 , 引唐代徐浩∀ 古迹记》, 商务印书馆万有 文库本 , !7:: 年 。 (∀ 旧唐书∃卷一二六 , :6#: 页。 . ∀8 日唐书》卷十一 , �) 4一�) ! 页。 李宝臣只有最早获授这种高层检校尚书的叛 将之一 , 其他例子见拙文∀论唐代的检校官制∃ , !44 一 !7: 页 。 4 《全唐文》卷七九五 , 5::6 页。 据墓志 , 此康僚“ 以咸通十三年月 日 , 苑于郑州官 舍” 。 .《全唐文》卷八二六 , 5 ) !! 页。 > 《全唐文》卷八三二 , 5) ): 页。 4 ∀全唐文∃ 卷八八六 , 7�6 5 页。 。笔者在《论唐代的检校官制》中曾约略提到此点 , 但限于该文的篇幅 , 无 法深 论 。 笔者准备将来撰写另一论文详论 。 7 详见拙书∀ 唐代墓层文官∃ 第五章中所举的例子 。 9 ∀8 日唐书》卷一二六 , :6#: 页。 2 刘开扬 %《岑参诗集编年笺注》, 57 :一57 页 , 巴蜀书社 , !77 6 年 。 7 刘开扬 %《岑参年谱》, 《岑参诗集编年笺注》, :! 一:� 页 。 4 例如 , 陈尚君 ∀ 杜甫为郎离蜀考∃ �5# 页 , 便引岑参此例 , 说 “ 所除并非检校虚 衔” , 恐未深考 , 似未察觉唐人在这些地方 , 经常省略“检校 ” 两字 , 以致误 以为岑参出 任的是实职 。 。《全唐诗》卷二三六 , �#4 � 页 。 .《全唐文》卷三八七 , :7 :) 页 。 9 《岑参诗集编年笺注》, # ! 页。 9 ∀岑参诗集编年笺注 ∃ , ) 4 5 页 。 )价 页另有∀ 寻杨七郎中宅即卒∃ , 亦赠杨炎之 作 。 。《全唐文》卷 四一 9 , �的 页 。 论唐代的检校郎官 � � / 0 《新唐书》卷一六 9 , 7)! 页。 0 钱仲联 %《韩昌黎诗系年集释》卷一 , )! 页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7 5 年 。 。关于杨凝朝正和柳宗元此诗序的考订 , 见严寅春 %《杨凝朝正考—兼谈柳宗元 ∀送杨凝郎中使还汁宋诗后序?的系年》, ∀ 山西师大学报》, �∀<∃ 6 年第 ! 期 , ) 7 一 5 4 页。 0 独孤及∀送兵部梁郎中上奏李既毕还幕府序》, 《全唐文》卷 三八七 , :7: # 页 , 其 赠序对象是一个在幕府任幕职的“兵部梁郎中” , 但他显然也只是检校郎中罢了 。 0 《韩昌黎文集校注》卷八 , 65 : 页。 9 ∀ 柳宗元集》卷九 , �! � 页 , 中华书局 , !7) 7 年 。 . 据韩愈的《黄晋行状》, 羞晋节度汁州时 , 他还 带有 “ 管内支度营田汁宋毫颖等 州观察处里等使 ” 。 见《韩昌黎文集校注》卷八 , 65! 页 。 9 ∀柳宗元集》卷 四 9 , !4# : 页。 9 ∀ 旧唐书∃ 卷一六八 , :) 7 页。 砂《新唐书》卷一六九 , 6巧 7 页。 。∀ 资治通鉴》卷二 四六 , ) 7:7 页 , 中华书局 , !76# 年 。 匆详见拙书∀唐代基层文官》第五章第四节“ 幕佐的官衔” 。 ∀作者单位 % 台湾清华大学历 史研究所 ∃
本文档为【赖瑞和 论唐代的检校郎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20118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860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14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6-30
浏览量: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