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清前中期潮州对外贸易研究

清前中期潮州对外贸易研究

举报
开通vip

清前中期潮州对外贸易研究 收稿日期 : 2003 - 07 - 16 作者简介 : 王元林 (1968 - ) , 男 , 陕西大荔人 , 历史学博士 , 副教授 , 暨南大学历史系中外关系史教研室主任 ; 刘强 (1978 - ) , 男 , 山东禹城人 , 暨南大学中外关系史 2002 级硕士研究生。 清前中期潮州对外贸易研究 王元林 , 刘 强 (暨南大学历史系 , 广东 广州 510632)   摘 要 : 清前中期 , 潮州外贸对象主要有日本、暹罗、安南、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等国。在对东亚贸易中 , 乾隆以 前以对日本贸易...

清前中期潮州对外贸易研究
收稿日期 : 2003 - 07 - 16 作者简介 : 王元林 (1968 - ) , 男 , 陕西大荔人 , 历史学博士 , 副教授 , 暨南大学历史系中外关系史教研室主任 ; 刘强 (1978 - ) , 男 , 山东禹城人 , 暨南大学中外关系史 2002 级硕士研究生。 清前中期潮州对外贸易研究 王元林 , 刘 强 (暨南大学历史系 , 广东 广州 510632)   摘 要 : 清前中期 , 潮州外贸对象主要有日本、暹罗、安南、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等国。在对东亚贸易中 , 乾隆以 前以对日本贸易为主 , 其后以对琉球贸易为主 ; 在对东南亚贸易中 , 主要的贸易国家亦有相应的变化。进出口商品中 , 出口商品主要有蔗糖、瓷器、铁器、书籍纸张、石雕艺术品以及建筑材料等 , 进口商品主要有粮食、香料、胡椒、海产 品、槟榔、木材以及鸦片等。潮州籍华侨在潮州对外贸易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关键词 : 潮州 ; 外贸结构 ; 外贸形式 ; 清前中期 中图分类号 : K24916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1-4225(2005) 02-0081-005 潮州地处闽粤之交 , 濒临南海 , 海上交通十分方 便 , 向北航行可到日本、朝鲜 , 向东可达菲律宾群岛 , 向南直达马来群岛 , 向西直通安南、暹罗诸国 , 与厦 门、泉州、福州等沿海港口城市一样 , 潮州处于东方国 际贸易航道的中心位置。另外 , 潮州海岸线曲折 , 拥有 众多良港 , 清代外贸港口主要有庵埠港、樟林港、沙汕 头港等 , 有利的地理环境促进了潮州海外贸易的发展。 本文试对汕头开埠前清代前中期潮州对外贸易对象、结 构和形式等作以剖析 , 还望方家正之。 一  清前中期潮州的外贸对象及特点 清前中期潮州府的外贸对象包括东亚和东南亚诸 国 , 但主要贸易对象变化明显。雍正乾隆以前 , 在东亚 贸易中 , 对日本贸易占据主导 , 其主要原因是日本是当 时贵金属如白银和铜的重要输出国 , 潮州商人在明代对 日贸易的基础上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 而清政府为了获 取日本的铜和防范南洋华侨的行为 , 采取了“重东洋 , 禁南洋”的海外贸易政策[1 ] 。这都为潮商开展对日贸易 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清政府虽然在康熙二十三 (1684) 年才开海 , 但从《华夷变态》的记载来看 , 自康熙十三 年起 , 潮州每年都有商船驶往日本 , 因此在“开海”以 前 , 已经有大量的潮州商人从事对日贸易。随着海上贸 易活动日益频繁 , 江户幕府为了防止日本的白银不断外 流 , 1715 年公布了“正德令”, 限制清朝船只每年不得 超过 30 艘 , 贸易额每年不超过 6000 贯。[2 ] (P152) 这一法 令基本上杜绝了额外船只入港及走私贸易 , 潮州对日贸 易急剧减少。此后潮州与琉球的贸易往来迅速发展。这 一转变和日本与琉球关系的变化密切相关。清朝早期琉 球与日本的贸易主要控制在萨摩藩的手中。后来江户幕 府为了改变萨摩藩对琉球的独占现象 , 便对琉球采取了 各种优惠政策 , 尤其是在支付给琉球白银的问题上给予 了日本国内所没有的优待。[3 ] (P137) 琉球白银供应的充 足 , 使得潮商由对日本贸易转向了对琉球的贸易。《历 代宝案》中记载了大量的潮州船“漂流”到琉球的情况 , 有学者认为 , 所谓的“漂流”只是一种假象 , 其实质是 借“漂流”之名从事对外贸易。[4 ] (P103 - 107) 在与东南亚贸易中 , 潮州府对暹罗、安南、印度尼 西亚等国的贸易在明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 , 其中对暹罗 的贸易尤为引人注目。上述日本正德令的实施、清政府 解禁南洋、“普尔公”事变导致英荷等国势力退出暹罗 , 中暹贸易完全掌握在潮州华侨手中[5 ] (P108) , 这些都为 潮州与暹罗贸易的开展提供了机遇。暹罗不仅与潮州开 展大规模的贸易往来 , 而且还通过潮州中转开展与中国 苏、浙、津、鲁一带的贸易往来。暹罗华商每年用船满 载粮食、胡椒、苏木等香料 , 运至潮州 ,“其有阻滞不能 及时回国者均换载糖斤赴江浙行销 , 由县给予护牌以凭 各口岸查验”[6 ] (P1180) 。返航时满载江浙一带的丝绸 , 天津、山东一带各种食品、豆饼之类直接运回暹罗。值 得注意的是 , 至嘉庆、道光年间 , 潮州对安南的贸易迅 速发展 , 大有超越暹罗之势。而对新加坡的贸易亦成为 潮州对外贸易的新亮点。随着潮州“沿海商船多在安南 汕头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第 21 卷 第 2 期 SHANTOU UNIVERSITY JOURNAL ( 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BIMONTHLY) Vol . 21. No. 2 2005 贸易”, 安南钱文亦随贸易“源源而来”,[7 ] (P536) 其中光 中通宝、景盛通宝两种最多 , 间有景兴通宝、景兴天 宝、嘉隆通宝 , 谓为夷钱。安南夷钱大量流入并在潮州 成为重要的流通手段 , 各主要贸易地点“专使夷钱”。 随夷钱“日积日多 , 兑换无非夷钱”, 潮州亦开始私铸 夷钱[7 ] (P514 - 535) 。安南夷钱的传入与潮州私铸安南夷 钱均在一个侧面反映了潮州对安南贸易的繁荣。英国开 辟新加坡殖民地后 , 莱佛士积极招募华商前来贸易 , 潮 州商人亦积极地参与这一贸易。清嘉庆年间 , 潮州海阳 庵埠人王钦和王丰顺即经营潮州和新加坡之间的航运 业。[8 ] (P352) 二  清前中期潮州的进出口商品 清代前中期 , 潮州的商品经济在明代的基础上有了 更高水平的发展。农业方面 , 各种经济作物的种植更为 普遍 , 如澄海县种植的经济作物有 : 荔枝、龙眼、枇杷、 金橘、杨桃、桃、柚、柑、橙、橘、香橼等 30 多种水 果。[9 ] 其中 , 柑橘、柚、橙、柑、龙眼、甘蔗种植最多。 尤其是龙眼的种植 , 在广东各府中以潮州为多。[10 ] (P12) 而甘蔗的种植及加工规模更大。每年当甘蔗收获时 , 潮 州本地人手不够用 , 还要雇佣大量的雷州、琼州的民工 进行榨糖 , 而富商巨贾“持重资往各乡买糖 ⋯⋯所货糖 包由海道上苏州、天津 , 至秋东北风起 , 贩棉花、色布 回邑 , 下通雷琼等府[11 ] ”。 各种手工业和矿冶业在明代的基础上亦有较大发 展。以瓷器和采矿业为例 , 本地外销瓷器的主要产地在 海阳枫溪、饶平九村与大埔高陂 , 产品多为盘、碗、杯、 匙等日用粗瓷 , 其主要出口地为庵埠港。[8 ] 矿冶业方面 , 潮州“铅锡实 , 多银砂 , 游手之民一闻招采 , 四方云 集”[12 ] ,“潮、韶、肇等府 ,矿山不下数百处 ,则所需工丁 , 不下数十万人”[13 ] 。可见当时潮州矿冶业的兴盛。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 潮州大量粮田被经济作物占 用。尤其是澄海县 , 其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已经超过了 粮田面积。[9 ] 另一方面 , 大量的农业劳动力转移到采矿 业、手工业和商业方面 , 造成了农业劳动力的严重不 足 , 因此潮州的粮食消费严重依赖进口。同时 , 随着商 品经济的发展 , 潮州的整体消费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 尤其是具备相当实力的富家大族 , 对海外的香料、槟榔 和各种高档海产品的需求量很大。 另外 , 清代前中期潮州和周边闽赣地区以及北方各 省都保持着密切的贸易往来 , 这为潮州的内外中转贸易 业提供了广阔的经济腹地。[14 ] 而潮州对海外各种高低档 消费品亦有很大的需求 , 加之清代潮州对外贸易的合法 化 , 清代中前期潮州商品的进出口呈现了大宗化和多元 化的趋势。 (一) 主要出口商品 1. 蔗糖  蔗糖为清前中期潮州最重要的出口产品。 潮州各县盛产蔗糖 , 如澄海县“有白糖、有乌糖、有米 糖 , 俱用甘蔗汁煮之 , 由黑及白由白及水 , 任意为之 , 令商贩竞趋”[15 ] 。尤其是潮阳多出产高质量的“葱糖”, “最白者 , 以日暴 (曝) 之 , 细若粉雪 , 售于东西二洋 , 曰洋糖”[16 ] 。潮州的蔗糖除销往北方各省外 , 还大量销 往东西洋 , 其中尤以日本为要。每年除潮商外 , 还有大 量宁波、温州、厦门、泉州等地商人将潮州蔗糖以压舱 货物的形式销往日本。[17 ] (P390 - 403) 2. 铁器  清代潮州仍然是广东著名的产铁中心 , 所 产铁质优量大。而当时的暹罗由于长期与缅甸处于对峙 状态 , 故对铁器等军需物资有大量的需求 , 如暹罗王郑 信就派人到中国从官方渠道购买大量的硫磺和铁锅。[18 ] 但是清朝严禁铁器外销 , 甚至日用铁锅也在其内 , “铁 器不许出洋货卖 , 律有明禁 , 夷船出口 , 每船所买铁锅 , 少者百连至二三百连不等。多者买至五百连 , 并有至千 连者。每连约重二十斤不等 , 五百连约重万斤 , 千连约 重二万斤。计算每年出洋之铁 , 为数甚多 , 诚有关 系”[19 ] 。潮州铁器出口多以走私方式进行。《粤海关志》 载潮州庵埠、溪东、达濠等港口每年有大量铁锅销往海 南岛。[20 ] 从形式上看 , 这是对内贸易 , 但事实远非如 此。潮州商人“欲贩至暹罗或安南 , 却报往海南 , 因此 得免纳关税”[21 ] (P62) 。 3. 石雕艺术品  清代潮州石雕的繁荣 , 与对外出口 密切相关。暹罗华商从潮州返航时为了航海安全 , 往往 购买大量的石雕艺术品“镇压回程空帆船 , 使其不颠 簸”[22 ] (P124) 。而潮州商人前往暹罗载运粮食 ,“空船前 往时运载重量很大的石雕工艺品”[23 ] (P146) 。前述潮州 的蔗糖以压舱货物的形式大量销往日本 , 而在对暹罗的 贸易中为什么不采取同样的形式呢 ? 原因在于当时的暹 罗在潮州华侨的影响下也发展了自己的蔗糖业 , 不仅能 满足自己的需要 , 而且还有大量的赢余远销海外 , 甚至 返销到中国。蔗糖在“19 世纪上半期成为暹罗米粮以外 的最重要的农产出口品”[24 ] (P128) 。在失去了蔗糖这种 压舱货物后 , 潮州商人选择了石雕艺术品。而当时泰国 民间也非常喜爱潮州的石雕艺术 , “喜欢订购石像点缀 花园”, 各大寺院摆设有大量的潮州石雕。[22 ] (P124) 4. 书籍、纸张  清代福建汀州府是著名的造纸中心 和印刷中心。“汀地货物 , 唯纸远行四方”[25 ] ( (P26) , “以书版为业 , 刷就发贩 , 几半天下”[25 ] (P178) 。这些纸 张和书籍多通过潮州销往海外。日本和暹罗等国为了学 习中国先进的文化 , 大量购买中国的纸张和书籍。销往 日本的纸张有“竹纸、朱纱纸、花笺纸、白檀纸等”, 而 书籍则有经学、文学、历史学、医学和各种志书。[26] (P70) 销 往暹罗的货物中也有大量的纸张和书籍 ,[27] (P151) 而书籍 28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第 21 卷  2005 年) 主要是古典文学作品 , 如《三国演义》等。[22] (P124) 5. 瓷器  从九村窑遗址来看 , 清代潮州饶平九村、 大埔高陂、海阳枫溪等地的瓷器制造业呈衰退趋势。其 原因是明代潮州瓷器主要是销往日本和菲律宾。但日本 的瓷器制作在中国的影响下迅速发展 , 到明末清初已停 止从中国进口而且还有大量的赢余出口到东南亚一 带。[27 ] (P154 - 155) 因此清代潮州生产的少量瓷器主要是 销往东南亚尤其是暹罗、安南等国。如乾隆四十七年 , 澄海商民陈协老前往安南贸易的货物中即有大量的瓷 器。[7 ] (P212) 6. 建筑材料  由于暹缅战后国家的重建和都城的迁 移尤其是吞武里新都城的建设 , 暹罗需要大量的建筑材 料。于是潮州的建筑材料源源不断输往暹罗。这些建筑 材料包括大量的砖瓦建材、琉璃瓷瓦以及各种金属 , 如 铁、铜和银等。[28 ] (P16) 7. 各种水果  潮州地处亚热带地区 , 盛产各种水 果 , 在潮州众多的出口商品中 , 即有大量的水果。如乾 隆五十三年 , 潮州商人郑亚城前往吧城贸易时即装有船 货红柑。[29 ] (P215) (二) 主要进口商品 1. 粮食  清代前中期 , 潮州府由于商品经济的发 展 , 粮食日益不能自给 , 不得不到本地区之外购买粮 食。乾隆十二年 (1747) 清政府正式允许民间与暹罗进 行米谷贸易。潮商亦“领照赴暹罗国买米 , 接济内地民 食”[30 ] 。除暹罗外 , 越南也是潮州进口大米的重要来源 地。如乾隆三十二年 (1767) , “澄海县民人杨利彩 (从 越南) 运回洋米 2700 石 , 监生蔡志贵运回洋米 2200 石 , 民人蔡启合运回洋米 2200 石 , 林合万运回洋米 1800 石、 谷 500 石 , 蔡嘉运回洋米 2600 石 , 姚峻合运回洋米 2200 石 , 陈元裕运回洋米 2200 石”。[6 ] (P1533 - 1534) 2. 香料和各种海产品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 潮州 的消费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 尤其是很多富家大族具备 相当的经济实力 , 对苏木、胡椒等香料以及各种高档海 产品需求量很大。暹罗本国盛产苏木 , 嘉庆之前“均有 暹罗货船驶至 , 装载苏木、树皮等物”[6 ] (P1180) 。后来 在潮州华侨的辛勤劳作下 , 暹罗也发展了自己的胡椒种 植业。日本盛产各种代表物 , 即海参、鲍鱼和鱼翅等。由 于日本在与中国的对外贸易中长期处于入超地位 , 流失 了大量的白银和铜 , 因此日本政府也希望用相应的产品 出口来扭转白银的流失。[31 ] (P681) 3. 鸦片  鸦片是输入潮州府的一种有害商品。“自 康熙年间外洋贩运鸦片始于闽之厦门 , 流毒漳泉”, 并 “渐及潮郡 , 而潮阳尤沿海最为易得 , 以此受病不 少”[32 ] 。汕头港开埠前南澳岛成为广东东部鸦片走私的 一个据点 , 英国人与美国人都到南澳岛从事鸦片贸 易。[21 ] (P335 - 336) 后来在南澳岛的鸦片船遭到当地官员 的驱逐 , 英国人和美国人将贸易据点“转移于双岛 (Double Island)”, 双岛即沙汕头港外围的妈屿岛和德屿 岛。而“早在 1851 年就有一个未经承认的外国商人团体 在此成长起来 , 并有趸船数艘储存鸦片”[21 ] (P457) 。 4. 槟榔  潮州地区一直有食用槟榔的习惯 , 其婚丧 嫁娶均用槟榔。[33 ] 但是潮州本地并不盛产槟榔。其所用 槟榔除部分来自粤西地区外 , 大部分来自暹罗、安南等 东南亚国家。每年暹罗前往潮州的船只大都载有槟 榔。[21 ] (P53) 三  清前中期潮州华侨与潮州对外贸易 (一) 潮州华侨在暹罗 清前中期 , 大量的潮州商民飘洋过海到暹罗谋生。 “澄海商民领照赴暹罗等国买米接济内地民食 , 虽行之 已阅四十余年 , ⋯⋯据报回棹者 , 不过十之四五”[30 ] 。 而暹罗“没有任何一只同中国做生意的船回到本国而不 装上移民的”[34 ] (P139) 。1790 - 1800 年潮属各地发生自 然灾害 , 使民众难以生存 , 潮州人再次大规模移居暹 罗。1820 - 1850 年 , 由中国南部沿海地区特别是潮州地 区到达暹罗的移民每年达 15000 人。到 19 世纪 50 年代 初 , 暹罗华人达 110 万。[35 ] (P247) 移居暹罗后的潮州华侨 , 即把家乡的农作物种植技 术和各种手工业技术带到了暹罗 , 从而迅速推动了暹罗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英国人在其旅游见闻录中将其在 暹罗所见的农业生产之进展归功于华侨 ———尤其是潮州 人的劳绩 , 而且称“暹罗的潮州人大多是农业专家”。尤 其是甘蔗的种植 , 到 19 世纪上半期在泰国沿海和沿河一 带得到了广泛的种植。[36 ] (P16) 潮州华侨还开设糖厂 , 生 产砂糖。如在北柳城区夜功河及挽巴功河流域上的糖厂 计有 30 多家 , 每家雇佣华人达 100 至 300 多人。[28 ] (P15) 蔗糖成为 19 世纪上半期除粮食以外的最重要的农产出口 品。[36 ] (P16)另外 , “定居东南亚的中国船员、水手和造 船工匠 , 也带来了中国的造船技术 , 并在东南亚与当地 人一起从事造船活动”[37 ] (P81 - 82) 。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为暹罗的对外贸易提供了充足 的出口商品和交通工具。在对外贸易方面 , “普尔公事 变”以后西方殖民势力退出暹罗 , 暹罗国王实行贸易独 占制。[5 ] 而“当时一般暹罗人并非自由劳动力 , 无法离开土地自由经商 , 并且暹罗人对经商也没 有多大兴趣 , 所以暹罗王室就任命大量华人从事 对外贸易”[28 ] (P18) 。因此 , 暹罗的对外贸易几乎操于 华人之手。“暹罗与中国间的帆船贸易 , 每年在五、六、 七月大约有七八十艘帆船由暹罗起程 , 载着米、糖、苏 木、槟榔等物 , 每船约重 300 吨。这些船大半是在暹罗 造的 , 属于居住在曼谷的中国人和暹罗人所有 , 由广东 东部的潮州人驾驶。”[21 ] (P53) 38王元林 , 等  清前中期潮州对外贸易研究  第 2 期 (二) 潮州华侨在安南 清前中期 , 随着贸易的开展 , 大量潮州商民前往安 南。潮州商民往往带少量货物 , 由地方官发给贸易凭证 赴安南贸易。进入安南后“或藉称货物销售迟钝 , 置货 未齐或诡称染疾”而居留安南 , 安南政权将其称之为 “北客”[7 ] (P407) 。如潮州揭阳人唐阿矮于“乾隆三十八 年四月置买货物搭余协隆客肛往安南板玉地方贸易 , 逗 留在彼”[7 ] (P211) 。 移居安南的潮州华侨积极从事各种行业 , 其中最主 要的是采矿业。当时安南郑氏政权据于北方 , 为铸币和 发展军事之需大兴采矿业。但当时的安南人缺乏开采技 术 , 因此“监当官大集外国客人采之”, 每场矿“客人至 以万计”[38 ] , 这其中即包括大量的潮州人。后来潮州人 和韶州人为争夺矿口每每“兴兵相攻”, 给当地社会秩 序造成威胁 , 安南政权不得不加以干涉 , 将这些华侨一 部分驱逐回国 , 另一部分“留发变服 , 著籍为民”[38 ] 。 除采矿业外 , 潮州华侨还从事铁栗木的采伐和桂皮的采 集业。[39 ] 另外安南由于战争的影响 , 本地人多流亡 , 潮 州华侨即“乘虚占寓”从事槟榔、胡椒等经济作物的种 植[40 ] 。 内外贸易方面 , 安南人“举国中之互市委于中国人 之手 , 不复顾问 ⋯⋯国中之商市终为中国人所专”[41 ] 。 潮州人在安南各地“开张铺店”经营铁栗木、桂皮、槟 榔、粮食等各种外贸商品。[40 ] 安南用于对外贸易的船只 主要是华人制造并拥有 , 大约只有四分之一是安南本地 人。这些华侨中即有大量的潮州华侨 , 如乾隆四十七 年 , 在安南板玉地方所发生的唐阿矮偷窃陈协老商船事 件中 , 当时包括港口的管理者、船主、水手等均为潮州 人。[7 ] (P211 - 212) (三) 潮州华侨在新加坡 潮州人移居新加坡当早推乾隆年间。光绪十年时 , 时人蔡钧在出使西洋途中停留新加坡 , 看到潮州华侨多 殷实富盛之家 , 其中陈姓和黄姓两家旅居新加坡已有百 年之远。[42 ] 1819 年英国人莱佛士登陆新加坡时发现 , 新 加坡已有相当多的华人居住于此 , 并经营各种种植业。 为了便于对大量的潮州人进行管理 , 1822 年 , 英人任命 潮州人陈浩盛为第一位华人甲必丹。[43 ] (P16 - 20) 随着潮 州籍华侨在新加坡的发展壮大。天地会的一支 ———义兴 公司至迟在 1824 年已存在于新加坡。到 19 世纪 30 年代 , 新加坡约半数华侨为其会员 , 而潮州人又在其中居主导 地位。[44 ] (P124 - 150) 潮州华侨在新加坡种植胡椒、槟榔、甘蜜、豆蔻等 各种经济作物 , 为新加坡的对外贸易提供出口商 品 ,[45 ] (P115) 同时潮州华侨亦经营中国与新加坡之间的 航运业。清嘉庆年间 , 潮州海阳庵埠人王钦和王丰顺即 经营潮州和新加坡之间的航运业 , 并在新加坡建粤海 庙 , 创义安郡 , 成为潮侨领袖。[8 ] (P352) (四) 潮州华侨在荷属印度尼西亚 清代 , 潮州商民大量前往印尼 , 随着前往华 侨的增多 , 荷兰东印度公司数次颁布公告对唐船 载人数量作了限制 , 尤其限制广府商民和潮州商 民移居印尼。[29 ] (P47~48) 但是潮州船只似乎并未遵守 这些规定。如 1788 年 , 潮州人高充观、李乾元、陈榜 观、陈承恩、郭揆临、高酌观、高注视、林业观等 13 人 在客头蔡玉振的牵引下乘行商颜六昆的船只抵达爪 哇。[29 ] (P53 - 54) 潮州华侨在印尼积极从事各种行业。如在加里曼丹 岛东万律及东万律上十里许的茅恩山、猪打屋、坤日、 龙岗、沙拉蛮等处 , 有潮州揭阳和海阳人开设的公司。 他们辛勤劳动 , 开辟原始森林、耕种土地 , 并从事金矿 的开采。[46 ] (P65 - 67) 总之 , 大量潮州华侨遍布于东南亚各国 , 其所从事 的农业、手工业、商业以及内外贸易都与潮州的对外贸 易密切相关 , 大大推动了清前中期潮州对外贸易的发 展。 四  清中后期潮州对外贸易的逐渐衰退 明清潮州对外贸易的开展与航海技术的提高有着密 切的联系。明代中后期随着私人海外贸易的兴盛 , 潮州 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得以迅速提高。潮州南澳岛成为 当时广东两大民间私人造船中心之一。[47 ] 同时 , 对航路 和航向的确认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 采用“针”和 “更”相结合。对于沿途地形和水势做了更精确的认知。 对星位、信风和海流潮汐的变化规律把握得更为准确。 这些都为潮州海船远洋航运提供了便利。清代前中期潮 州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在明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潮 州商人所用船只多在东南亚建造 , 所造船只多用楠木和 铁栗木。这些用楠木和铁栗木造的船只经久耐用而且能 抗大风浪。航海技术也有很大提高 , 如指南针的应用 , 已普遍使用三针法。[48 ] 但总的发展趋势看 , 当时的造船 技术和航海技术已逐步落后于西方。随着 1860 年汕头的 开埠 , 西方的汽轮也随之传入潮州 , 西方汽船吨位大、 抗风浪能力强 , 而且更重要的是不受季风的影响 , 因此 其优越性相当明显。从此 , 潮州的帆船贸易受到极大的 冲击并渐趋衰落。潮州帆船贸易的兴衰也正是中国帆船 贸易兴衰的缩影。 参考文献 : [1 ] 清圣祖实录 (卷 271) [M] ,“康熙五十六年丁酉春正月丙辰朔”. 48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第 21 卷  2005 年) [2 ] [日 ] 依田熹家. 简明日本通史 [M] . 北京 :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9. [3 ] 何慈毅. 明清时期琉球日本关系史 [M] . 南京 : 江苏古籍出版社. 2002. [4 ] 陈春声. 《历代宝案》所见之清代潮州商人的海上贸易活动 [A] . 汕头大学潮汕文化研究中心编. 潮学研究 (第 9 期) [ C] . 广 州 : 花城出版社. 2001. [5 ] 李长傅. 南洋史地与华侨华人研究 [M] . 广州 : 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1. [6 ] (台湾)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明清史料 (庚编下册) [M] . 北京 : 中华书局影印本. 1987. [7 ] (台湾)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明清史料 (庚编 上册 三年级上册必备古诗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下载人教社三年级上册数学 pdf四年级上册口算下载三年级数学教材上册pdf ) [M] . 北京 : 中华书局影印本. 1987. [8 ] 庵埠志编纂办公室编. 庵埠志 [M] . 北京 : 新华出版社. 1990. [9 ] (嘉庆) 澄海县志. 卷 23. 物产 [M] . [10 ] 黄启臣 , 庞新平. 明清广东商人 [M] . 广州 : 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1. [11 ] (嘉庆) 澄海县志 (卷 6) . 风俗 [M] . [12 ] (乾隆) 潮州府志 (卷 40) . 艺文 [M] . [13 ] 清高宗实录 (卷 219) [M] “乾隆九年六月辛未”. [14 ] 范金民. 明清时期江南与福建广东的经济联系 [J ]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2004 , (1) ; 沈定平. 论明中叶后潮州经济和文化的发 展 [J ] . 潮学研究. [15 ] (雍正) 澄海县志. (卷 7) ·物产 [M] . [16 ] 张渠. 粤东闻见录 (卷下) ·蔗 [M] . [17 ] 朱德兰. 清开海后的中日长崎贸易商与国内沿岸贸易 [A] . 张炎宪. 中国海洋发展史论文集 (第三辑) [ C] . (台湾) 中央研究 院中山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 1988. [18 ] 清高宗实录 (卷 1036) [M] . “乾隆四十二年丁酉秋七月甲子朔”. [19 ] 光绪大清会典事例 (卷 629) [M] . 兵部绿营处分例·海禁一. [20 ] 粤海关志 (卷 12) . 税则五 [M] . [21 ] 姚贤镐. 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料 [M] . 北京 : 中华书局. 1962. [22 ] 林光辉. 曼谷境内中国艺术品 [A] . 泰中研究 [ C] . 华侨崇圣大学泰中研究中心出版. 2003. [23 ] 陈历明. 潮汕历史文物图册 [M] . 香港 : 香港艺苑出版社. 2001. [24 ] 张仲木. 华侨华人促进泰国近代生产发展 [A] . 泰中研究 [ C] . 华侨崇圣大学泰中研究中心出版. 2003. [25 ] 彭泽益. 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 (第一卷) [M] . 北京 : 中华书局 , 1957. [26 ] [日 ] 大庭 . 江户时代日中密话 [M] . 北京 : 中华书局. 1997. [27 ] [德 ] 贡德·弗兰克. 白银资本 [M] . 北京 :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0. [28 ] 杨锡铭. 潮州人在泰国 [M] . 艺苑出版社. 2001. [29 ] [荷兰 ] 包乐史 , [中 ] 吴风斌. 18 世纪末巴达维亚唐人社会 [M] . 厦门 :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2. [30 ] (嘉庆) 大清一统志 (卷 552) 西洋·暹罗 [M] . [31 ] [日 ] 木宫泰彦. 日中文化交流史 [M] . 北京 : 商务印书馆. 1980. [32 ] (嘉庆) 潮阳县志 (卷 10) . 风俗 [M] . [33 ] (康熙) 澄海县志 (卷 5) . 风俗 [M] . [34 ] [苏 ] 尼·瓦·烈勃里科娃. 泰国近代史纲 [M] . 北京 : 商务印书馆. 1974. [35 ] 梁英时 , 等. 近现代东南亚 [M] . 北京 :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4. [36 ] 张仲木. 古代泰中关系中的华侨华人 [A] . 泰中研究 [ C] . 华侨崇圣大学泰中研究中心出版. 2003. [37 ] 杨国桢 , 等. 明清中国沿海社会与海外移民 [M] . 北京 :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38 ] 大越史记全书 (续编) 卷 5 [M] . 黎记·显宗永皇帝. “丁亥 28 年 , 清乾隆 32 年”. [39 ] 大越史记全书 (续编) 卷 5 [M] . 黎记·显宗永皇帝. “辛卯 32 年 , 清乾隆 36 年”. [40 ] 大越史记全书 (续编) 卷 5 [M] . 黎记·显宗永皇帝. “甲申 25 年 , 清乾隆 29 年”. [41 ] 姚文栋译. 安南小志 [A] . 小方壶斋舆地丛钞 (第十帙) [ C] , 杭州 : 杭州古籍书店 , 1985. [42 ] 蔡钧. 出洋琐记 [A] . 小方壶斋舆地丛钞 (第十帙) [ C] . [43 ] [新加坡 ] 庄钦永. 新加坡第一位华人甲必丹———陈浩盛 [A] . 庄钦永. 新加坡华人史论丛 [ C] . 新加坡 : 南洋学会编. 1986. [44 ] [新加坡 ] 庄钦永. 社公庙主牌研究 [A] . 庄钦永. 新加坡华人史论丛 [ C] . 新加坡 : 南洋学会编. 1986. [45 ] 李钟钰. 新加坡风土记 [M] . 丛书集成初编本. [46 ] 朱杰勤. 十九世纪加里曼丹华侨及其反抗英荷殖民者的斗争 [A] . 暨南大学华侨研究所. 华侨史论文集 (第一集) [ C] . 1981. [47 ] 胡宗宪. 筹海图编 (卷 12. 经略二) [M] . [48 ] 屈大均. 广东新语 (卷 18) [M] . (责任编辑 : 汪小珍) 58王元林 , 等  清前中期潮州对外贸易研究  第 2 期 cal functions of “Qi”as predicate , complement and auxiliary word. Key words : “Qi”; grammatical function ; meaning The Evolution of Zhizhangzhuang Group Initial Consonants in Changge Dialect GUAN Wei2hua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 Shantou University , Shantou , Guangdong  515063) Abstract :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distribution and two kinds of pronunciation of Medieval Zhizhangzhuang group Initial consonants in Changge dia 2 lect . By comparing the Changge dialect with Mandarin ( Putonghua) , the paper draws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integration of Medieval Zhizhang2 zhuang group initial consonants of Changge approachs the situation in times of Rhymings in Central China . Key words : Zhizhangzhuang group Initial consonants ; Changge dialect ; Mandarin ; Rhymings in Central China The Cultivation of Honesty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Context of Local Culture ———A Case Study of Chaoshan Area and Shantou University LIU Hai2ou (Social Sciences Department , Shantou University , Shantou , Guangdong  515063) Abstract : The local culture has special cultural essence and spiritual connotations , which exerts a subtle influence upon the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moral cultivation. To establish sense of honesty in Shantou University students , its features as a local university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 2 ation. Full use should be made of the local culture with its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 local color , visuality , and vitality , and cultural prejudice should be eliminated. Key words : local culture ; cultural prejudice ; Chaoshan culture ; university students ; cultivation of honesty Digitalized Piano Instruc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LIAN Ping (Shantou Polytechnic , Shantou , Guangdong  515041) Abstract : The paper explores the three aspects of the new piano instruction modalities in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digitalization age : piano instruc 2 tion softwares , digitalized collective piano instruction , and the piano tele2course. It shows how the digitalization and network technology can be integrated with the piano instruction. Key words : piano instruction softwares ; digitalized collective piano instruction ; the piano tele2course.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Sounds of the Min Dialects in Nanpiao Island LIN Lun2lun , LIN Chun2yu , XU Ze2min ( 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 , Guangzhou , Guangdong  510000) (Liberal Arts College of Shantou University , Shantou , Guangdong  515063) (Huaqiao Middle School of Chenghai , Shantou , Guangdong  515000) Abstract :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briefly the anthrop geographical situation in Nanpiao Island , and makes a comparison of the phonetic systems in Houzhai Town and Yunpiao Town and draws ou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as well as the main causes behind them. Key words : Nanpiao Island ; Minnan Dialect ; phonetic system; comparative study The 16th Century Chaozhou Scholar2bureaucrats : Family Construction and History Reformulation HUANG Ting (Chouzhou Xue Institute , Hanshan Teachers college , chouzhou , guangdong  521041) Abstract : This paper is an exploration of the family construction of the 16 th century scholars after they became officials and how they reformulated their family history with the well2known minister Weng Wanda as the example. It argues that , when doing research based on the descent data , it is necessary to inquire whether the data had been reformulated and in what context and how it had been done. Key words : Weng Wanda ; family construction ; reformulation of family history Study on the Foreign Trade of Chaozhou in the Early Period of Qing Dynasty WANG Yuan2lin , LIU Qiang (History Department of Jinan University , Guangzhou , Guangdong  510632) Abstract : In the early period of the Qing Dynasty , the main foreign trade partners of Chaozhou were Japan , Siam , Indonesia and Singapore. In the foreign trade with East Asia , Japan wa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before the Qianlong Period , and after this period Ryukyu became the most im 2 portant one. Simutaneously , the important trade partners in Southeast Asia also changed at that time. The main exported commodities were sugar , porcelain , iron , books , paper , sculpture and building material , while the imported things were rice , spice , pepper , seafood , areca , timber and opium , etc. Overseas Chinese from Chaozhou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se trades. Key words : Chaozhou ; foreign trade structure ; foreign trade method ; the early period of Qing Dynasty , overseas Chinese from Chaozhou Records on Modern Christian Churches in Shantou Archives : Their Present Situation and Utilization XU LU2hang (Law School , Shantuo University , Shantou , Guangdong  515063) Abstract : In 1848 , Protestant began to be introduced into Chaoshan area. Four churches preached here one after another. Besides preaching , they also tried to expand their influence by running schools , hospitals , welfare houses , etc. In the period of nearly one hundred years before 1949 excepting the eight years of anti2Japanese war in between , Chaoshan area gradually became a beachhead where Western Christian Churches enlarged their influences in China.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records in Shantou Archives , and comments on their historical values and utilization. Key words : historical studies ; Shantou Archives ; Western Christian Churches ; records 29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第 21 卷  2005 年)
本文档为【清前中期潮州对外贸易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42287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296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6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1-06-29
浏览量: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