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低碳化环保思索

低碳化环保思索

举报
开通vip

低碳化环保思索 收稿日期 :2009 - 12 - 18 作者简介 :周学双 ,高级工程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影响评价与技术评估。 中国高碳资源低碳化利用的环保思索 周学双1  童 莉1  赵秋月2  郑韶青1 (1. 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北京 100012 ;2. 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江苏 南京 210036) 摘要 我国煤炭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以及煤化工过热无序的发展 ,已经引发了诸多环境问题 ,如气候变暖、酸雨、汞污染、灰霾等 , 本文在对煤炭利用与煤化工产业发展存在的环保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后 ,提出了...

低碳化环保思索
收稿日期 :2009 - 12 - 18 作者简介 :周学双 ,高级工程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影响评价与技术评估。 中国高碳资源低碳化利用的环保思索 周学双1  童 莉1  赵秋月2  郑韶青1 (1. 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北京 100012 ;2. 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江苏 南京 210036) 摘要 我国煤炭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以及煤化工过热无序的发展 ,已经引发了诸多环境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如气候变暖、酸雨、汞污染、灰霾等 , 本文在对煤炭利用与煤化工产业发展存在的环保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后 ,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分析认为 ,我国煤炭利用存在方式 单一、资源利用率低、与水资源和消费市场逆向分布的矛盾突出、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现有煤化工企业落后产能比重大、能耗高、污 染重。文章通过介绍新型煤化工 ,指出其是实现高碳资源低碳化的有效途径 ,不仅可替代能源和石油化工产品 ,而且通过多联产可以 削减电力、石化、建材、冶炼等行业的污染源和民用分散污染源以及汽车的污染排放 ,可有效利用劣质资源和回收大量资源 ,实现循环 经济。文章建议 ,应本着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站在推动能源替代的战略高度 ,前瞻性地规划布局 ,推广高碳资源低碳化的 实用技术 ,建设超大型、循环经济型、多联产新型煤化工综合产业群 ,制定资源、贸易与环境经济政策 ,引导煤炭及相关资源合理利用 , 用可持续的绿色理念优化经济发展。 关键词 煤化工 ;低碳利用 ;可持续发展 ;环保思索 中图分类号 X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 - 2104 (2010) 05 - 0012 - 05   doi :10. 3969/ j. issn. 1002 - 2104. 2010. 05. 003   以 1 t 标准煤为单位 ,煤炭的燃烧约排放 2. 66 t 二氧 化碳 ,石油排放约 2. 02 t 二氧化碳 ,天然气排放约 1. 47 t 二氧化碳。中国是世界第一大煤炭生产和消费国 ,煤炭作 为高碳资源 ,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中所占比例为 78 % ,具有绝对的主导地位 ;气候变暖、酸雨、汞污染、灰 霾、大气棕色云、生态环境恶化、土地退化与沙化等诸多环 境问题 ,均与煤炭密不可分。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 煤化工生产国 ,煤制合成氨、甲醇、焦炭和电石等传统煤化 工产品产量居世界之首。由于我国煤炭资源的不合理开 发与利用以及煤化工过热无序的发展 ,凸显出的一系列环 境问题已经危及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与子孙后代的生存 环境。 1  煤炭利用与煤化工产业存在的环保问题 目前 ,我国煤炭的主要利用方式是直接燃烧获取热 能 ,即所谓的“燃烧经济”。2008 年全国煤炭消费量约 27. 4 亿 t ,预计到 2020 年总需求量将达 34 亿 t 左右。 1. 1  煤炭不合理利用导致的环境污染严重 煤炭燃烧排放的污染物是中国大气环境污染的主要 来源 ,各类污染物总排放量的贡献分别是 :二氧化硫为 90 %、烟尘为 70 %、氮氧化物为 67 %、二氧化碳为 70 %。 2006 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 2588 万 t ,其中大部分来源于 煤炭直接燃烧。我国酸雨的范围还在不断扩展、二氧化碳 的排放量将跃居世界第一 ;除此之外 ,重金属污染 (汞、砷 等) 、氮氧化物、二氧化碳、大量固废、脱硫技术过分单一 (95 %以上为石灰石 - 石膏法) 等相关问题还未得到足够 重视。根据 UNEP“全球汞评估报告”,按照汞在空气中的 年均值和平均沉降值 ,中国属大气汞污染最为严重的地区 之一。2003 年我国大气汞污染物排放量约为 623 t (欧洲、 美国分别为 239. 3 t、118. 6 t) ,其中由燃煤排放的汞为 256. 7 t ,占总排放量的 41 % ,主要来源于电厂、工业锅炉和 民用燃煤。 1. 2  煤炭利用方式单一、资源利用率低 2007年我国煤电比例为 78 % , 水电 20. 4 % , 核电 1. 2 % ,风电及其它新能源占 0. 7 % ,是世界上少数以煤炭 为主发电作为一次能源的国家。从煤炭消费量看 ,主要集 中在电力、钢铁、建材和化工行业。2007 年 ,我国煤炭消费 量中工业消费量为 24. 5 亿 t ,占消费总量 95 % ;工业消费 量中电力用煤用量最大 ,占 56 % ,钢铁用煤 (含钢铁炼焦) 占 17 % ,而化工用煤 1 亿 t 左右 ,占 5 %。 近年来 ,我国火电的快速扩张进一步加剧了煤炭资源 利用不合理性。2008 年全国电力装机容量近 8 亿 kw ,其 ·21·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年 第 20 卷 第 5 期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Vol. 20   No. 5  2010 中火电占 76 % ,2007 年国家核准开工的电力项目中火电 近 87 %。近几年电力行业借热电联产变相扩张产能 ,重复 建设 ,刺激“两高一资”企业发展。我国燃煤发电机组参数 主要以亚临界为主 ,近年来逐步向超 (超) 临界方向发展 , 利用效率不高 ,火电机组平均效率约 33. 8 % ,民用燃煤综 合效率一般仅 15 % - 16 %左右 ,且仅利用了煤的部分热 能 ,几乎全部元素 (如硫、碳) 转变为污染物排入环境。过 于单一的煤炭利用方式不仅造成环境严重污染 ,而且使得 许多环境问题无法解决 ,如直接燃烧中二氧化碳浓度低难 以回收与捕集。 据统计 ,我国能源消耗的 26 %用于出口 ,以量取胜的 粗放型贸易增长模式占有相当比例 ,贸易顺差的同时 ,承 受“资源环境逆差”,即大量出口产品 ,相当于进口污染[1 ] 。 主要原因是各电力公司为了占领市场和稀缺的煤炭资源 , 纷纷抢滩设点 ,资源管理政策存在问题 ,决策部门对煤炭 资源有效利用和二氧化碳的捕集与封存 (CCS)成本缺乏前 瞻性。 1. 3  煤炭与水资源、消费市场逆向分布的矛盾愈加突出   我国煤炭资源相对丰富 ,已查明的资源储量超过 1 万 亿 t ,地域分布极不均衡。在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 ,大都水 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 ,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远离产品消 费市场。按昆仑山—秦岭—大别山一线划界 ,北部地区煤 炭资源占全国的 90 % ,但水资源短缺 ,仅占 21. 4 %。其中 , 晋陕蒙宁四省煤炭资源占有量为 67 % ,而水资源仅仅占全 国的 3. 85 %。若以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一线东西 划界 ,西部地区煤炭资源占全国的 89 % ,东部沿海的辽宁、 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广西等 10 省 (市、区)火电装机容量 3. 3 亿 kW ,占全国 59 % ,但煤炭 资源仅占全国的 3. 3 %[2 ] 。因此必然造成“北煤南运、西煤 东运”压力越来越大。 煤炭的长距离运输 ,流通环节众多 ,运输途中、装卸 过程等作业损耗与浪费 ,十分惊人。据统计 ,2007 年我 国仅铁路煤炭运输量就达 122 081 万 t , 周转量为 741 632 ×106t·km ,平均运距 607 km ;若考虑所有中间环 节燃料消耗等所产生的污染 (包括粉尘、汽车尾气、噪声 等) ,同样十分可怕。而由于交通运输能力紧张 ,出现大 量煤炭运输车辆排长龙、港口煤炭积存、柴油供不应求 等现象 ,由此更加刺激炼油工业扩张、大规模道路和港 口建设 ,进而加剧土地的消耗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走进 恶性循环的怪圈 ,并进一步演变成更为复杂的社会、经 济、环境等多元素复合型矛盾。 1. 4  现有煤化工企业落后产能比重大、能耗高、污染重   目前 ,我国煤化工行业企业多 ,焦炭、电石、煤制化肥 和煤制甲醇企业分别为 1 300、400、500 和 100 家。2005 年 时我国这些传统煤化工产品产量均居世界首位 ,其中焦 炭、电石生产能力分别过剩 1/ 4 和 1/ 2 ,超过“十一五”预期 市场需求。且现有煤化工企业大都能耗高、污染严重 ,大 部分不是长链加工企业。以甲醇行业为例 ,2006 年我国共 有甲醇生产企业 167 家 ,产能 1 344 万 t/ 年 ,产量 874 万 t , 甲醇产能万吨以上的企业约 135 家 ,10 万 t 以下企业占 60 % ,分布遍及除北京、西藏外的全国各省、市、自治区。 焦炭、电石和煤制甲醇企业平均规模分别仅为 20 ,2. 2 ,3. 5 万 t/ 年 ,规模普遍偏小。电石行业大部分以开放式电石炉 为主 ,焦化的煤气、煤焦油大多未综合利用 ,煤制化肥以固 定床间歇式煤制气为主。总体上 ,我国现有煤化工行业 , 落后产能比重偏大 ,长期占有宝贵资源和环境容量等重要 生产要素 ,影响整个行业的优势企业和现代煤化工产业的 发展 ,相当一部分现有企业是区域的环境污染大户 ,属于 需要淘汰的“两高一资”企业。 2 实现高碳资源低碳化的有效途径———发 展新型煤化工   随着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迫切要求和不懈努力 ,碳减 排即将成为世界范围面临的巨大挑战。展望 2020 年 ,我 国碳减排的主要技术途径有非化石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高 碳资源低碳化利用以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节能三大方 面。碳减排的重点是化石能源特别是碳排放系数最高的 煤炭利用的低碳化 ,新型煤化工技术的发展将展现出用武 之地。神华的直接液化煤制油、伊泰的间接液化煤制油示 范项目开车成功以及万吨级煤制乙二醇装置的鉴定 ,标志 着我国新型煤化工产业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新型煤化 工以煤炭为原料生产洁净能源和化学品等 ,不仅可替代能 源和石油化工产品 ,如柴油、汽油、电力、热力等[4 ] ,而且通 过多联产可以削减电力、石化、建材、冶炼等行业的污染源 和民用分散污染源以及汽车的污染排放。 2. 1  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符合我国国情 2006 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仅次于美国 ,我国原油消费 量达到 3. 75 亿 t ,进口石油 1. 65 亿 t ,对外依存度已达 44 % ,到 2020 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将占全球的十分之一 ,对 外进口依存度将达到 60 % - 70 %。可见 ,我国能源消耗高 度依赖进口石油 ,严重危及我国能源安全。煤炭作为石油 替代品是解决国家能源危机的主要途径之一。 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 ,化石能源不仅占主导地位 , 而且是以高碳性更强的煤炭为主。煤炭占到 70 %。而二 次能源电力的消费中 ,燃煤火电占 77 % ,水电占到 20 %左 右。即使在化工原料中 ,煤炭也占到 50 %左右。这种消费 现状是由我国的化石能源禀赋特点“多煤、少油、缺气”所 决定的。因此 ,重视和加强高碳资源的低碳化利用 ,健康 ·31· 周学双等 :中国高碳资源低碳化利用的环保思索 发展新型煤化工产业刻不容缓。 2. 2  新型煤化工技术的发展可有效利用劣质资源和回收 大量资源   新型煤化工技术对煤质适应能力较强 ,能很好的利用 我国量大、面广、廉价的高硫煤和劣质煤以及石油焦等劣 质资源 ,提高我国煤炭资源的回采率与资源利用率。 新型煤化工涉及电力 ( IGCC) 、煤制油和二氧化碳回收 利用等更广泛的领域 ,将极大提高煤炭、水等多种资源利 用率 ,大幅度减排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尘、渣等 污染物 ,回收大量资源。 2. 3  新型煤化工是提高煤炭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 新型煤化工的核心是以煤炭、水、氧等为原料经过气 化、转化生成合成气 (CO、H2) ,然后既可以制备各种替代 石油基燃料、化学品 ,也可以作为能源原料 (如发电、供热 等) ;这一过程中可以对煤炭中主要化学元素如碳、氢、硫、 氧等予以充分回收利用 ,硫和氢的利用率均可以达到 99 % 以上。而以煤气化为基础的多联产是目前世界公认的一 种先进的洁净煤利用技术 ,是一种代表性的高碳资源低碳 化利用技术。新型煤化工与直接燃烧的根本区别在于 :新 型煤化工是把煤当作原料通过化学反应的途径生产能源 和相关产品 ,充分利用煤炭里多种化学元素 ,并实现能源 的梯级利用 ,而直接燃烧仅把煤炭当作燃料 ,只能通过燃 烧获取部分热能 ,不能获得其它产品 ,基本不利用任何化 学元素 ,这种能源利用方式目的单一 ,浪费严重[5 ] 。通过 对以直接燃烧的方式用于发电和以气化的方式用于煤化 工进行对比分析 (以火电厂脱硫效率 90 %进行比较) ,吨煤 用于发电最终排入环境的 SO2 ,NOX ,烟尘分别是煤化工的 23 倍、13. 5 倍、9 倍 ,远大于煤作为原料的煤化工行业 ;由 此可见 ,采用新型煤化工技术利用煤炭的方式 ,从资源的 利用效率与污染物的排放角度来看 ,均远远优于直接燃烧 的利用方式[6 ] 。 2. 4  新型煤化工将在解决油气时代过后全球能源、化工、 环境等问题上 ,发挥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甲醇分子结构具有氧化、重排、聚合等有机特性 ,从甲 醇出发可生产数百种化工产品 ,是第四大基础有机化工原 料 ,在化工产品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同时 ,甲醇可作为汽车 发动机燃料 ,随技术不断进步 ,将成为石油资源日渐减少 和枯竭的重大替代能源产品。随着二甲醚作为燃料国家 标准的发布 ,使煤成为煤化工制二甲醚等清洁燃料的原 料。发展煤化工最为典型的是煤制甲醇为代表的相关产 业链 ,最近 ,美国南加州大学著名有机化学家、1994 年诺贝 尔化学奖得主奥拉教授提出的新概念“甲醇经济”值得我 们认真思考 ,其主要观点是 :把甲醇作为一种方便和较安 全的液体储能介质、燃料、基础化工原料以及二氧化碳回 收制品 ,来解决油气时代过后全球能源、化工、环境等问 题。 因此 ,为了实现高碳资源的低碳化利用 ,我国必须发 展煤化工 ,但不是当前这种传统意义的煤化工产品 ,而是 包括发电在内的新型煤化工的有序发展 ;所谓“有序发 展”,既包括时间上与先进清洁技术的有序跟进 ,也包括空 间上与水等资源和市场的合理布局 ,决不是各自为政、“一 哄而上”的盲目无序发展。 3  对策与建议 高碳资源的低碳化利用与新型煤化工发展密不可分 已经是不争的现实 ,本着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 站在推动能源替代的战略高度 ,前瞻性地规划布局 ,统筹 煤炭与水资源分布、交通运输与区域市场需求 ,稳步有序 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煤化工产业。 3. 1  统筹规划、有序发展 煤炭利用所涉及的部门、行业、区域太多 ,如果没有强 有力的调控 ,则不可能做到“全国一盘棋、有序、可持续发 展”。科学统筹规划是从能源替代、资源、市场、技术、交 通、贸易、环保等诸多方面进行统筹 ,摒弃部门和地方的狭 隘利益观 ,以资源、市场、交通等主要生产要素来筹划超越 行政区划界限的大区域经济 ,从国家利益出发 ,科学地、有 前瞻性地进行规划 ;不仅要解决能源替代 ,还要大幅度提 高资源利用率 ;不仅要加速发展经济 ,还要做到可持续发 展 ;不仅要解决当代的环境污染 ,还要解决长期的环境问 题。因此 ,国家应尽早谋划煤炭利用的综合性中长期规划 (包含能源替代、煤化工、冶金、建材、交通、煤炭开采等) , 并成立总体协调机构 ,出台煤炭与煤化工的相关政策 ,有 效遏制地方盲目无序发展的局面[7 ] 。 所谓“有序发展”,既包括时间上与先进洁净煤技术的 有序跟进 ,也包括空间上与资源、市场、交通的有序合理布 局 ,决不是各自为政、“一哄而上”、局部区域严重同质化重 复建设的盲目无序发展。如规划中的黄河中上游煤化工 产业区位于晋陕蒙宁四省的交会地区 ,均属于缺水地区 , 应该抛弃行政区划的约束 ,从大区域进行总体规划 ,发挥 各自优势 ,建立互补性经济。 3. 2  推广高碳资源低碳化的实用技术 ,建设多联产煤化 工综合产业群   高碳资源低碳化实用技术包括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技 术、煤炭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温室气体排放控制与处理 技术、节能新技术等。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 ,主要应突破 的技术包括超超临界发电技术、IGCC、多联产技术、褐煤等 劣质煤利用技术、先进燃烧技术、多种原料、碳氢比可调的 大规模气化 工艺 钢结构制作工艺流程车尿素生产工艺流程自动玻璃钢生产工艺2工艺纪律检查制度q345焊接工艺规程 ,煤、电、气一体化和合成气的下游应用技 ·41·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年 第 5 期 术等。这些技术都是低碳技术 ,也是低碳经济的核心。低 碳技术的实质就是能源的洁净、高效、廉价开发和利用。 从广义上说 ,所有可以减少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技术都属 于低碳技术。 新型煤化工技术是实现高碳资源低碳化的重要组成 , 可以将电力 ( IGCC) 、冶金、水泥、电石、焦化、煤气化、醇醚 燃料、乙烯丙烯、合成氨、氯碱以及风能等多个行业有机结 合起来。因此 ,必须打破行业界限 ,在综合评估分析区域 煤炭资源、水资源、交通运输、市场分布以及二氧化碳捕集 与封存 (CCS)条件等诸多因素 ,充分考虑短板因素的基础 上 ,互补延伸产业链 ,建立示范性超大型、循环经济型、多 联产新型煤化工综合产业群 ,结合世界新型煤化工发展的 趋势 ,进行煤、电、化、热、冶、建材等多产业的综合一体化 建设。 3. 3  制定资源综合利用与环境经济政策 ,引导煤炭及相 关资源合理利用   我国煤炭储量相对较为丰富 ,但品质差异较大 ,部分 品种短缺 ,如焦煤等 ;为了合理高效利用 ,国家应该根据热 值、灰分、含硫量、危害元素含量 (如汞和砷) 等多种指标 , 科学区分各种煤炭的使用范围 (包括行业与地区) ,制定全 国分地区煤炭基价目录 ,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煤炭资源管理 ,指导煤炭的 开采、使用与运输 ;由于焦煤短缺 ,国家应该禁止焦煤和焦 炭出口 ;汞和砷等危害元素含量较高的煤炭、高硫煤、褐煤 (效能低、产污量大)和石油焦等 ,应禁止用作动力燃料 ;交 通运输部门应依据相关政策与要求 ,以“运距最短、作业次 数最少”为原则 ,进行合理调度 ,最大化有效利用运能 ;应 结合区域供热规划和新农村建设 ,采用新型煤气化技术对 燃煤锅炉 (包括供热)进行优化改造 ,替代区域分散污染源 和民用燃料 ,改善农村环境质量。 从环境经济政策着手 ,促进清洁能源的推广使用。根 据相关统计资料 ,2006 年车用燃料消耗占全国石油总消耗 量的 42. 5 % ,交通运输排放的氮氧化物已超过全国排放总 量的 30 %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 ,车用燃料的占比 将超过 50 % ,将进一步加剧石油的消耗与城市的大气污 染。醇醚类燃料替代石油烃类燃料在工业与民用领域有 着显著优势 ,甲醇作为车用燃料 ,经过台架与公路试验证 明 ,尾气排放的 HC、CO、NOX ,与汽油相比 ,均能降低 50 % 以上 ;以含硫量分析 ,甲醇燃料远远优于汽油 ;从燃烧机理 分析 ,低碳含氧燃料燃烧后 HC、CO、NOX 的产生几率较小 , 说明甲醇、二甲醚等低碳含氧化合物作为燃料在环保方面 具有明显优势。因此 ,应结合新能源的开发与替代 ,制定 相应的环境经济政策和更为严格的排放标准 ,推广煤基液 体燃料使用 ,改善环境质量[8 - 9 ] 。 同时 ,应着眼于碳元素循环利用 ,以减少温室气体二 氧化碳为目标 ,将电石、焦化、煤化、氯碱、电力、水泥等行 业有机结合 ,实现煤中碳源、硫元素的最大化资源利用。 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 ,我国应尽快研究制定排放二氧化碳 的相关经济政策 ,引导碳元素的循环使用 ,减少温室气体 排放。从政策层面 ,鼓励先进煤化工企业发展走循环经济 路线 ,借助市场价格杠杆 ,促进现有煤化工企业淘汰和优 化整合 ,协调煤化工行业健康发展。尽快制定煤化工清洁 生产标准或相关排放标准。 314  以“洁净煤技术”为主旨 ,大力发展新型煤化工 “洁净煤技术”是指在煤炭开发利用过程中 ,旨在减少 污染和提高效率的煤炭加工、燃烧、转化和污染控制等一 系列新技术的总称 ,是使煤作为一种能源应达到最大限度 潜能的利用而释放的污染控制在最低水平 ,达到煤的高 效、洁净利用的技术。新型煤化工是以煤炭为原料生产洁 净能源和化学品等 ,不仅可替代能源和石油化工产品 ,如 柴油、汽油、航空煤油、液化石油气、乙烯丙烯原料、燃料 (甲醇、二甲醚) 、电力、热力等 ,而且通过多联产可以消减 电力、石化、建材、冶炼等行业的污染源和民用分散污染源 以及汽车的污染排放。新型煤化工是典型的“洁净煤技 术”。发展“洁净煤技术”是解决我国能源与经济、环境协 调发展问题的根本出路 ,因此煤炭利用应该以“洁净煤技 术”为主旨 ,大幅度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率 ,在实现资源最 大化利用的同时 ,达到了污染物的最小化排放。 3. 5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煤炭工业及煤化工产业   环境保护不是经济过程的尾端 ,现代经济发展已经将 环境保护推至前端和中心位置 ,而不是仅仅处理“三废”和 “你排我治”的概念 ;环保如何优化经济发展 ? 这是环保人 应该深思的 ! 环保部门应深入了解产业经济 ,结合先进前 沿的经济技术 ,研究经济与环保的关系 ,不能只考虑脱硫、 脱硝等末段治污手段 ,转而研究如何改变煤炭利用方式与 途径 ,做到少产污或不产污 ,将“源头治理”的理念真正融 入经济领域 ,将可持续发展的环保理念渗透到经济领域、 优化经济发展模式 ,学会利用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解决环境 问题 ,如煤炭利用 ,环保不能先考虑脱硫、脱硝 ,而是应该 研究煤炭利用方式与途径如何改变才能做到少产生或不 产生。 综合考虑水资源、市场、运输、生态环境、酸雨、温室气 体、汞污染以及固体废物等多要素 ,结合二氧化碳的处置成 本 ,对煤炭开采与利用进行多方案或多种模式的战略环评。 在富煤富水区域 ,建设坑口煤化工基地 ,延长煤化工产业 链 ,尽可能延伸到市场终端产品 ,减轻化学品运输压力和环 境风险 ;水资源不支持的富煤区域 ,明确不宜发展煤化工产 业 ;还可以进行输煤、输电、引水、输气 (包括基础化学品)等 多方案比选 ,从而起到环保优化经济发展的实际效果 ,真正 ·51· 周学双等 :中国高碳资源低碳化利用的环保思索 成为用可持续绿色理念优化经济发展的践行者。 (编辑 :温武军)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汪纪戎 ,Brendan G,等. 完善政策实施机制 确保实现减排目标[J ] . 环境保护 ,2008 ,411 (国合会专刊) :39 - 52. [ Wang Jirong , Brendan G et al . Improve Policies Implementation Mechanisms to Ensure the Realization of Emission Reduction Targets[J ] .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 2008 ,411 (CCICED Special) :39 - 52. ] [2 ] 赵希正. 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 2008 [ R] . 北京 :中国电力 企业联合会 , 2008. [ Zhao Xizheng. Annual Development Report of China Electric Power Industry 2008 [ R ] . Beijing : China Electricity Council , 2008. ] [3 ] 潘连生 ,张瑞和 ,朱曾惠. 对我国煤基能源化工品发展的一些思 考[J ] . 煤化工 , 2008 , 2 : 1 - 6. [ Pan liansheng , Zhang Ruihe , Zhu Cenghui. Some Thoughts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Coal2based Energy Chemical Products[J ] . Coal Chemical Industry , 2008 ,2 :1 - 6. ] [4 ] 杜铭华 ,徐振刚 ,郭治. 新型煤化工发展战略探讨[J ] . 中国能源 , 2003 ,25 ( 6 ) : 24 - 29. [ Du Minghua , Xu Zhengang , Guo Zhi . 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Advanced Coal Chemical Engieering [J ] . China Energy , 2003 ,25 (6) :24 - 29. ] [5 ] 许丹阳 ,陈群 ,周刚. 绿色化学 展现化工行业美好前景 [J ] . 中国 化工信息 , 2008 ,30 : 4 - 5. [ Xu Danyang , Chen Qun , Zhou Gang. Green Chemistry to Show Good Prospects for the Chemical Industry [J ] . China Chenical Industry Information , 2008 ,30 :4 - 5. ] [6 ]郭森 1周学双 ,杜啸岩 1 煤气化工艺清洁生产及环境保护分析 [J ]1煤化工 , 2008 , 12 : 13 - 161 [ Guo Sen , Zhou Xueshuang , Du Xiaoyan. Analysis on Clean Coal Gasification Process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J ] . Coal Chemical Industry ,2008 ,12 :13 - 161 ] [7 ]张德义 1 关于中国能源形势的思考[J ]1 当代石油石化 12008 ,16 (2) : 1 - 81 [ Zhang Deyi . Some Considerations about China’s Situation [J ] . Petroleum & Petrochemical Today ,2008 ,16 (2) :1 - 81 ] [8 ]申宝宏 ,赵路正 1 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途径分析 [J ]1 中国能源 , 2010 ,1 : 10 - 131 [ Shen Baohong , Zhao Luzheng. Analysis on Switching from High2carbon to Low2carbon Energy Utilization of Coal [J ] . Energy of China ,2010 ,1 :10 - 13. ] [9 ]许红星 1 我国能源利用的现状与对策[J ]1 中外能源 ,2010 ,1 :3 - 131[ Xu Hongxing ,Energy Utilization in China and Countermeasures[J ] . Sino2Global Energy ,2010 ,1 :3 - 13. ] Environmental Thinking on Low2carbon Use of China’s High2carbon Resources ZHOU Xue2shuang1  TONG Li1  ZHAO Qiu2yue2  ZHENG Shao2qing1 (1. Appraisal Center for Environment & Engineering , Ministr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 Beijing 100012 , China ; 2. Jiangsu Provincial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Nanjing Jiangsu 210036 , China) Abstract  Unreasonable use of coal and disordered development of coal chemical industry has triggered many environmental issues , such as climate change , acid rain , mercury pollution and haze.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of China’s coal use and coal chemical industry , and put forward relative countermeasures. There were the problems such as single mode , low efficiency of resource use , obvious contradiction with the reverse distribution of water resources and consumer markets , and high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 the use of coal , and large proportion of backward production capacity , high energy consumption and heavy pollution in existing coal chemical industry. This article presented a new model of coal chemical industry , which is an effective way to achieve low2carbon use of high2carbon resources. It could replace energy and petrochemical products ,reduce pollution sources from electric power , petrochemical , building materials , smelting industry , domestic and automotives , effectively use low2quality resources and recycle a large number of resources to achieve circular economy. Based on circular economy and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from the strategic level of promoting alternative energy , We should plan proactively , promote practical technologies of low2carbon use of high2carbon resources , construct super2large , circular economy type , and multi2generation integrated new model coal chemical industry groups , develop economic policies of resources , trade and environment to guide the rational utilization of coal and associated resources ,and optimize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the philosoph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  coal chemical industry ; low2carbon use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environmental thinking ·61·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年 第 5 期
本文档为【低碳化环保思索】,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44524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230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5
分类:生产制造
上传时间:2011-06-29
浏览量: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