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厦大经济学院林致远老师宏观课件

厦大经济学院林致远老师宏观课件

举报
开通vip

厦大经济学院林致远老师宏观课件null 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林致远 微观经济学复习 微观经济学复习请用图形表示—— 供求均衡 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需求无限弹性 供给无弹性 供求均衡 供求均衡 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需求无限弹性 需求无限弹性 供给无弹性 供给无弹性第1章 宏观经济学的科学第1章 宏观...

厦大经济学院林致远老师宏观课件
null 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林致远 微观经济学复习 微观经济学复习请用图形表示—— 供求均衡 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需求无限弹性 供给无弹性 供求均衡 供求均衡 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需求无限弹性 需求无限弹性 供给无弹性 供给无弹性第1章 宏观经济学的科学第1章 宏观经济学的科学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的科学 宏观经济事件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国内生产总值、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第1章 宏观经济学的科学第1章 宏观经济学的科学模型是简化的理论,它表示经济变量之间的关键关系 模型有两种变量: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 当运用模型来处理问题时,必须牢记其基本假设 宏观经济模型的关键特征,是它假设价格是有伸缩性的,还是粘性的第2章 宏观经济学的数据第2章 宏观经济学的数据GDP、CPI和UR是三种最常用的经济统计数据 第2章 宏观经济学的数据第2章 宏观经济学的数据社会经济循环 流程 快递问题件怎么处理流程河南自建厂房流程下载关于规范招聘需求审批流程制作流程表下载邮件下载流程设计 ——第2章 宏观经济学的数据第2章 宏观经济学的数据从循环流程中得出的结论是:总收入 = 总支出 在国民收入核算中应该注意: 1.用市场价格计算总价值 2.不计算二手货 3.将存货视为投资 4.剔除重复计算的价值 5.对有些项目采用估算值 6.忽略地下经济第2章 宏观经济学的数据第2章 宏观经济学的数据实际GDP不同于名义GDP GDP平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第2章 宏观经济学的数据第2章 宏观经济学的数据GDP的四大广义支出项目—— 消费、投资、政府采购、净出口 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Y = C + I + G + NX第2章 宏观经济学的数据第2章 宏观经济学的数据CPI和GDP平减指数的差别表现在: 1.计算内容不同,CPI只包含消费者购买的商品或劳务 2.计算范围不同,GDP不反映从国外进口商品的价值 3.计算方法不同,CPI用固定权数;GDP用可变权数 CPI是拉氏指数,GDP是帕氏指数第2章 宏观经济学的数据第2章 宏观经济学的数据失业率 = (失业者人数/劳动力)×100% 奥肯定律: 失业率每上升1个百分点,实际GDP一般减 少2个百分点。第2章 宏观经济学的数据第2章 宏观经济学的数据作业: 1.解释教材第34页的全部“关键概念” 2.计算并解答第36页的第6、7题 第3章 国民收入:从哪里来和到哪里去第3章 国民收入:从哪里来和到哪里去本章说明决定总需求和总供给如何相等 建立起最基本的古典模型第3章 国民收入:从哪里来和到哪里去第3章 国民收入:从哪里来和到哪里去第3章 国民收入:从哪里来和到哪里去第3章 国民收入:从哪里来和到哪里去GDP的增长取决于要素投入量和要素使用效率 假定生产要素就是资本和劳动,并且数量固定,即: 生产函数可以写为 技术变革改变了生产函数 当假定资本和劳动供给不变,技术也不变时 第3章 国民收入:从哪里来和到哪里去第3章 国民收入:从哪里来和到哪里去国民收入的分配取决于要素的价格,而要素的价格又由该要素的供求决定 第3章 国民收入:从哪里来和到哪里去第3章 国民收入:从哪里来和到哪里去竞争性企业的利润=收益-劳动成本-资本成本 = PY - WL - RK 或者,用生产函数代替Y,得到 = PF( K , L )- WL - RK 企业对劳动的需求取决于劳动的边际产量和实际工资 MPL = W/P 企业对资本的需求取决于资本的边际产量和实际租金 MPK = R/P 如果规模报酬不变,企业的经济利润为零第3章 国民收入:从哪里来和到哪里去第3章 国民收入:从哪里来和到哪里去在封闭经济中,国民收入核算的恒等式是 Y = C + I + G 消费水平取决于可支配收入,但消费倾向(MPC)在0和1之间,即:C = C(Y - T ),0 < MPC < 1 投资是实际利息率的函数,利率衡量为投资筹措资金的成本,即:I = I( r ) 政府购买受到财政政策的影响,一方面看税收T,另一方面看支出G;在平衡预算时,G = T第3章 国民收入:从哪里来和到哪里去第3章 国民收入:从哪里来和到哪里去整个模型的基本公式组如下: Y = C + I + G C = C(Y-T) I = I(r) G = G T = T 国民收入恒等式因而变为: Y= C(Y-T)+ I(r)+ G 第3章 国民收入:从哪里来和到哪里去第3章 国民收入:从哪里来和到哪里去通过改变国民收入恒等式,可以发现储蓄等与投资 Y = C + I + G Y-C-G = I 还可以将储蓄分为私人储蓄和公共储蓄 (Y-T-C)+(T-G )= I 将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带入国民收入恒等式 Y- C( Y - T )- G = I(r) 在G 、T和Y都固定的时候 S= I(r)第3章 国民收入:从哪里来和到哪里去第3章 国民收入:从哪里来和到哪里去第3章 国民收入:从哪里来和到哪里去第3章 国民收入:从哪里来和到哪里去政府购买增加或税收减少可以挤出投资 第3章 国民收入:从哪里来和到哪里去第3章 国民收入:从哪里来和到哪里去投资需求增加在储蓄固定时使利率上升 第3章 国民收入:从哪里来和到哪里去第3章 国民收入:从哪里来和到哪里去如果储蓄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投资需求增加既提高利率又增加投资量第3章 国民收入:从哪里来和到哪里去第3章 国民收入:从哪里来和到哪里去作业: 1.解释教材第65页的全部“关键概念” 2.计算并解答第66页的第4题和第67页的第6题 第4章 经济增长Ⅰ第4章 经济增长Ⅰ资本、劳动和技术的差别可以解释各国GDP的差别 索洛模型表明储蓄、人口增长以及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第4章 经济增长Ⅰ第4章 经济增长Ⅰ1. 经济增长首先取决于资本积累第4章 经济增长Ⅰ第4章 经济增长Ⅰ假定规模收益不变,有以下生产函数 Y=F(K,L) 如果写成人均形式,则有 y=f(k) 生产函数的斜率是资本的边际产量 MPK=f(k+1)-f(k)第4章 经济增长Ⅰ第4章 经济增长Ⅰ第4章 经济增长Ⅰ第4章 经济增长Ⅰ人均产出y用于消费c和投资i,即 y=c+i 储蓄s是产出中未用于消费的部分,即s=y-c, c=y-s 因此, y =(1 – s)y+i 均衡增长的条件是:i=sy第4章 经济增长Ⅰ第4章 经济增长Ⅰ第4章 经济增长Ⅰ第4章 经济增长Ⅰ折旧和投资影响资本存量 就投资而言,i=sf(k) 假定折旧为δ,折旧率每年不变,那么 Δk=i –δk,或者,Δk= sf(k)–δk 第4章 经济增长Ⅰ第4章 经济增长Ⅰ第4章 经济增长Ⅰ第4章 经济增长Ⅰ如果投资等于折旧,资本存量就保持不变 第4章 经济增长Ⅰ第4章 经济增长Ⅰ如果储蓄率提高,资本存量会增大,产出也会提高 第4章 经济增长Ⅰ第4章 经济增长Ⅰ2.经济增长的目标是实现人均消费最大化第4章 经济增长Ⅰ第4章 经济增长Ⅰ消费数量是产出用于投资以外的部分,即 c = y - i,或者, c* = f(k*)- δ k* 第4章 经济增长Ⅰ第4章 经济增长Ⅰ稳定状态的消费是产出与折旧的差额 黄金规则水平是是消费最大化的资本存量水平 第4章 经济增长Ⅰ第4章 经济增长Ⅰ在资本的黄金规则水平时,MPK=δ,生产函数与δ k*斜率相同 第4章 经济增长Ⅰ第4章 经济增长Ⅰ向黄金规则状态过渡,有一个调整过程 第4章 经济增长Ⅰ第4章 经济增长Ⅰ3.人口增长往往会降低产出增长水平第4章 经济增长Ⅰ第4章 经济增长Ⅰ第4章 经济增长Ⅰ第4章 经济增长Ⅰ第4章 经济增长Ⅰ第4章 经济增长Ⅰ作业: 解释教材第94页的全部“关键概念” 第5章 经济增长Ⅱ第5章 经济增长Ⅱ在技术进步条件下,经济可以持续增长第5章 经济增长Ⅱ第5章 经济增长Ⅱ如果技术进步表现为劳动效率提高,那么,生产函数可以写成 Y = F ( K , L×E ) 如果劳动效率以不变的比率 g 增长,加上劳动力按 n 增长,那么,资本存量变化变为 Δk= s f (k) — (δ+ n + g)k 为使每个效率工人消费最大化,资本的黄金规则水平 c* = f ( k* ) — (δ+ n + g)k* MPK= δ+ n + g 或 MPK — δ= n + g 第5章 经济增长Ⅱ第5章 经济增长Ⅱ第5章 经济增长Ⅱ第5章 经济增长Ⅱ通过比较资本的边际产量减折旧( MPK —δ )与总产出增长率( n + g ),可以帮助人们确定需要增加还是减少储蓄率 如果MPK — δ> n + g ,则应提高储蓄率 如果MPK — δ < n + g,则应降低储蓄率 其他鼓励技术进步的政策包括增加公共储蓄和通过税收鼓励私人储蓄第5章 经济增长Ⅱ第5章 经济增长Ⅱ一些经济学家以内生增长理论解释技术进步 比如,将生产函数写成:Y=AK。在这里,无论资本量是多少,额外一单位资本总是生产A单位额外产出,因此,不存在资本收益递减。这时,资本存量变动表现为:Δk = sy —δk。由于ΔY/Y= ΔK/K=sA —δ,由此,只要sA >δ,经济就可以持续增长。 另一些经济学家把资本定义为包括知识的广义资本第6章 失业第6章 失业就业乃民生之本 完全没有失业是不可能的 自然失业率是经济处于稳定状态或长期均衡水平的失业率第6章 失业第6章 失业首先,劳动力等于就业者与失业者之和 因此,失业率是 离职率和就职率共同决定了失业率 第6章 失业第6章 失业失业有两个基本原因:寻找工作和工资刚性 由于各人偏好、能力,工作性质,信息和空间差异,改换工作需要时间,由此引起的失业成为摩擦性失业 公共政策可以通过传播信息、提供 培训 焊锡培训资料ppt免费下载焊接培训教程 ppt 下载特设培训下载班长管理培训下载培训时间表下载 和失业保障等方式减少摩擦性失业第6章 失业第6章 失业工资刚性是指工资不能调整到劳动供给等与劳动需求时 工资刚性降低了就职率,提高了失业水平并引起等待性失业 第6章 失业第6章 失业工资刚性有三个原因: 1.最低工资法; 2.工会的垄断力量; 3.效率工资 最低工资对青少年失业影响最大 工会垄断造成了工人当中局内人与局外人之间的冲突 效率工资提高了劳动积极性、减少了工人流动性,有利于克服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第6章 失业第6章 失业短期失业是摩擦性的,长期失业是等待性的 失业部分与人口构成有关 造成长期失业趋势的因素有:出生率、产业结构调整、人们对找到工作的信心…… 失业代表资源的浪费 但是,零失业率并不是合理的政策目标第6章 失业第6章 失业作业: 1.解释教材第137页的全部“关键概念” 2.解答复习题的1、2、3、4小题第7章 货币与通货膨胀第7章 货币与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即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本章考察通货膨胀的原因、影响和社会成本 古典理论假定价格是具有伸缩性的,因此,通货膨胀被认为与货币发行量有关 政府和公众对通货膨胀的看法不一 第7章 货币与通货膨胀第7章 货币与通货膨胀货币是具有良好流动性的资产 货币的职能: 价值储藏 计价单位 交换媒介 货币的类型: 法定货币 商品货币 金属货币 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一种社会习俗第7章 货币与通货膨胀第7章 货币与通货膨胀现在,货币一般由一国中央银行发行,因此,中央银行发行货币的举措体现该国的货币政策 公开市场操作:中央银行对政府债券的买卖 准备金率: 要求 对教师党员的评价套管和固井爆破片与爆破装置仓库管理基本要求三甲医院都需要复审吗 商业银行留下部分存款以备日常支付 再贴现率:商业银行将票据拿到中央银行贴现被扣利息 第7章 货币与通货膨胀第7章 货币与通货膨胀研究货币对经济影响时最常用的衡量指标是M1和M2 第7章 货币与通货膨胀第7章 货币与通货膨胀货币数量与物价的关系可以通过货币数量方程式来看 在假定交易总量和货币流通速度不变时,物价取决于货币数量 第7章 货币与通货膨胀第7章 货币与通货膨胀货币数量中扣除用于购买物品的部分,留下的即货币余额 实际货币余额可以用M/P表示,它表明了货币的购买力 实际余额需求量与实际收入成比例 如果货币供给M/P,那么,货币供求相等时 或 假定货币流通速度不变时,货币量决定产出的货币价值 第7章 货币与通货膨胀第7章 货币与通货膨胀产出、货币、价格和通货膨胀的关系: 1.生产要素和生产函数决定产出水平Y 2.货币供给决定产出量的名义价值PY 3.物价水平是产出的名义价值PY与产出水平Y的比率 4.物价水平与货币供给同比例变动 5.货币量变动的百分比由中央银行控制 6.货币流通速度的百分比反映货币需求变动 7.物价水平变动的百分比即通货膨胀率 8.产出变动的百分比取决于生产要素增加和技术进步 货币供给增长决定了通货膨胀率第7章 货币与通货膨胀第7章 货币与通货膨胀政府通过发行货币筹集收入等于征税——通货膨胀税第7章 货币与通货膨胀第7章 货币与通货膨胀实际利率是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差额 费雪方程式说明通货膨胀率对应于名义利率 实际利率可以区分为事前实际利率和事后实际利率,因此,费雪效应可以更准确地表示为 第7章 货币与通货膨胀第7章 货币与通货膨胀名义利率是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 在考虑持币成本时,是实际货币余额需求既取决于收入水平,又取决于名义利率 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共同决定均衡的物价水平 一系列传递关系:通货膨胀率通过费雪效应影响名义利率;名义利率影响货币需求;实际货币余额取决于预期的通货膨胀率;预期通货膨胀率又取决于货币供给增长 物价水平取决于取决于现期货币供给与未来货币供给的加权平均值第7章 货币与通货膨胀第7章 货币与通货膨胀预期通货膨胀的成本: 皮鞋成本;菜单成本; 扭曲成本;模糊成本 未预期通货膨胀成本: 变化的财富分配效应 超速通货膨胀的成本: 一切都乱了套 导致超速通货膨胀的原因: 通过发行货币来为支出筹资第7章 货币与通货膨胀第7章 货币与通货膨胀古典二分法:实际变量不同于名义变量 货币中性:仅仅是流通手段第7章 货币与通货膨胀第7章 货币与通货膨胀作业: 1.解释教材第170页的全部“关键概念” 2.解答教材第170-171页的1、2、3小题 第8章 开放经济第8章 开放经济要将前面的模型推广到国际经济,需要重新表述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 在开放经济中,一国贸易的差额可以通过资本流动来平衡第8章 开放经济第8章 开放经济如果一国经济不能影响世界经济,那么,在开放条件下利率将由世界储蓄与世界投资的均衡来决定 此时,贸易余额由储蓄和投资之间的差额决定第8章 开放经济第8章 开放经济第8章 开放经济第8章 开放经济从贸易平衡出发时,减少国民储蓄的财政政策变动引起贸易赤字第8章 开放经济第8章 开放经济国外储蓄减少引起国内的贸易盈余第8章 开放经济第8章 开放经济投资曲线向外移动引起贸易赤字 第8章 开放经济第8章 开放经济汇率是两个国家间相互贸易的价格 名义汇率是两个国家通货的相对价格 实际汇率是两个国家间物品的相对价格 实际汇率=名义汇率×国内物品价格/国外物品价格 实际汇率=名义汇率×物价水平比率第8章 开放经济第8章 开放经济净出口是实际汇率的函数 第8章 开放经济第8章 开放经济实际汇率由储蓄减投资与净出口共同决定第8章 开放经济第8章 开放经济政策影响实际汇率的情况: 1.国内储蓄减少引起实际利率上升 2.国外储蓄减少引起实际利率下降 3.投资需求增加引起实际利率上升并减少净出口 4.保护主义政策既减少进口量又减少出口量第8章 开放经济第8章 开放经济名义汇率变动的百分比是实际汇率变动的百分比与两国通货膨胀率差额之和 e变动的百分比 =ε变动的百分比+P*变动的百分比-P变动的百分比 名义汇率变动的百分比 =实际汇率变动的百分比+通货膨胀率差别 第8章 开放经济第8章 开放经济完全竞争或国际套利的存在,可保证“一价定律” 尽管货币不同,但是,当商品在各国都以同样价格出售时,货币的购买力也是一样的,这就是所谓购买力平价 购买力平价说明净出口曲线弹性极大 否则,实际汇率与购买力平价的差距越大,套利越盛第8章 开放经济第8章 开放经济作业: 解释教材第202页的全部“关键概念” 解答教材第202-201页的第2小题第9章 经济波动导言第9章 经济波动导言与长期中的经济行为不同的是,短期内产出和就业量是逐年变动的 产出和就业的短期波动被称作经济周期 本章将围绕实际GDP构建模型第9章 经济波动导言第9章 经济波动导言在微观经济学厂商理论中,长期和短期是以要素投入是否可以调整来区分的 在宏观经济学中,短期与长期的关键差别是价格行为,即价格是否能够及时地对供给或需求的变动作出反应。 一般说来,短期中存在价格粘性,即价格无法迅速而全面地调整。 价格粘性的结果,往往是产出和就业的调整,因此,古典的二分法不成立。第9章 经济波动导言第9章 经济波动导言由于价格粘性迫使产出和就业作出调整,而货币与财政政策对产出和就业有直接影响,因此,货币与财政政策有可能修正价格粘性的作用 说明短期变动的模型是总供给与总需求模型第9章 经济波动导言第9章 经济波动导言总需求曲线:任何既定物价水平时人们想购买的物品与劳务量 根据货币数量方程,在货币流通速度或货币持有量不变时,物价水平与产出负相关第9章 经济波动导言第9章 经济波动导言第9章 经济波动导言第9章 经济波动导言总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的原因: 1. 如果名义GDP 的值PY是既定的,那么一者上升时只有另一者下降,其值才能保持不变 2.如果货币流通速度是固定的,物价高时既定货币量的转手次数就会减少,实现的交易额也会减少 3.如果物价水平低,人们手头只要保留较少的现金就足以应付流通需要,如果物价水平高,实际货币余额低,可以实现的产出就少第9章 经济波动导言第9章 经济波动导言货币供给量的增加或减少,会引起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注意:总需求曲线也会因为别的原因而移动,但在这里暂不予以考察第9章 经济波动导言第9章 经济波动导言总供给曲线:任何物价水平时社会所提供的物品和劳务量 总供给关系取决于时间跨度,也就是说,长期总供给曲线LRAS不同于短期总供给曲线SRAS: 长期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 短期总供给曲线是水平的! 第9章 经济波动导言第9章 经济波动导言第9章 经济波动导言第9章 经济波动导言总供给和总需求曲线的交点决定物价和产出水平 如果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总需求的移动只影响物价 如果总供给曲线是水平的,总需求的移动只影响产出第9章 经济波动导言第9章 经济波动导言当经济处于长期均衡时,AD、LRAS和SRAS交于一点 第9章 经济波动导言第9章 经济波动导言第9章 经济波动导言第9章 经济波动导言第10章 总需求Ⅰ第10章 总需求Ⅰ计划支出是家庭、企业和政府想要支出于物品和劳务的数量,在封闭经济条件下 在这里, 所以,第10章 总需求Ⅰ第10章 总需求Ⅰ第10章 总需求Ⅰ第10章 总需求Ⅰ当实际支出等于计划支出时,经济处于均衡 当经济不处于均衡时,企业通过存货的非计划变动来改变产出水平 由于产出的变动又影响总收入和支出,因此经济向均衡点运动第10章 总需求Ⅰ第10章 总需求Ⅰ如果政府购买增加了 那么,计划支出曲线向上移动 在这里,政府购买乘数为 政府购买之所以具有乘数效应,是因为收入和消费之间的相互促进 政府购买乘数一般地表示为第10章 总需求Ⅰ第10章 总需求Ⅰ如果计划投资是利率的函数,更确切地说,计划投资与利率负相关,那么,利率上升就会引起计划投资减少 计划投资减少,会引起收入的减少,因此,利率上升最终引起收入减少 IS曲线结合了投资函数所表达的r和I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凯恩斯主义交叉图表示的I和Y之间的相互关系第10章 总需求Ⅰ第10章 总需求Ⅰ第10章 总需求Ⅰ第10章 总需求Ⅰ当财政政策变动时,IS曲线也会发生变动: 增加需求的财政政策使IS曲线向右移动 减少需求的财政政策使IS曲线向左移动 参看第243页的图—10-8第10章 总需求Ⅰ第10章 总需求Ⅰ也可以用可贷资金的供求来说明IS曲线 在这里, 第10章 总需求Ⅰ第10章 总需求Ⅰ注意:IS曲线仅仅说明物品与劳务市场上Y与r的关系,并不决定Y和r第10章 总需求Ⅰ第10章 总需求Ⅰ如果以M代表货币供给,P代表物价水平,那么,M/P就是实际货币余额的供给 在货币供给是由中央银行选择的外生变量,并且短期内物价水平也不变时,货币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线 第10章 总需求Ⅰ第10章 总需求Ⅰ凯恩斯流动偏好理论假设,人们选择多少货币留在手边,取决于利率,因此,实际货币余额需求是利率的函数 第10章 总需求Ⅰ第10章 总需求Ⅰ实际货币余额的均衡决定利率 第10章 总需求Ⅰ第10章 总需求Ⅰ货币供给减少引起利率上升,货币供给增加引起利率下降第10章 总需求Ⅰ第10章 总需求Ⅰ实际货币余额需求量与利率负相关,与收入正相关 第10章 总需求Ⅰ第10章 总需求ⅠLM曲线:更高的收入引起了更高的利率 第10章 总需求Ⅰ第10章 总需求Ⅰ当货币政策发生变动时,LM曲线也会发生变动 减少货币供给的政策使LM曲线向上移动 增加货币供给的政策使LM曲线向下移动 参看第249页的图10-15第10章 总需求Ⅰ第10章 总需求Ⅰ也可以用货币数量方程式来说明LM曲线 在这里,较高的利率减少了货币需求,迫使货币流通速度提高 这样,在物价既定时,引起了收入水平的提高第10章 总需求Ⅰ第10章 总需求Ⅰ注意:LM曲线仅仅说明货币市场上Y和r的关系,并不决定Y和r第10章 总需求Ⅰ第10章 总需求ⅠIS曲线和LM曲线共同决定了经济的均衡 第10章 总需求Ⅰ第10章 总需求ⅠIS-LM模型: IS曲线给出了满足代表物品市场相等的r与Y的结合 LM曲线给出了满足代表货币市场相等的r与Y的结合 两条曲线的交点:此时,实际支出等于计划支出 实际货币余额需求等于供给第10章 总需求Ⅰ第10章 总需求Ⅰ作业: 1.解释教材第253页的关键概念 2.解答“问题与应用”的第1-5题第11章 总需求Ⅱ第11章 总需求Ⅱ本章用IS-LM模型说明三个问题—— 第一,国民收入潜在波动的原因 第二,IS-LM模型与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的关系 第三,用IS-LM模型解释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第11章 总需求Ⅱ第11章 总需求Ⅱ第一节 用IS-LM模型解释波动 IS-LM的交点决定了国民收入水平,因此,若其中一条曲线发生移动,就会引起国民收入的短期波动 先考虑财政政策——第11章 总需求Ⅱ第11章 总需求Ⅱ政府购买增加 将使收入增加 IS曲线向右移动,结果既增加了收入又提高了利率第11章 总需求Ⅱ第11章 总需求Ⅱ现在考虑货币政策—— 货币供给增加使LM曲线向下移动,收入增加,利率下降第11章 总需求Ⅱ第11章 总需求Ⅱ现在,可以来看货币与财政政策的相互作用—— 可见,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可以组合搭配,相辅相成第11章 总需求Ⅱ第11章 总需求Ⅱ可以用IS-LM模型推导总需求曲线—— 第11章 总需求Ⅱ第11章 总需求Ⅱ物价水平既定时,IS和LM的曲线移动引起AD曲线移动—— 参看教材第266页的图11-6第11章 总需求Ⅱ第11章 总需求Ⅱ一般地说:在物价水平既定时,IS-LM模型中收入的变动表示为总需求曲线的移动;而物价水平变动引起的IS-LM模型中的收入变动表示为沿着总需求曲线的移动第11章 总需求Ⅱ第11章 总需求Ⅱ如果在长期中物价水平的调整可以保证经济按自然增长率增长,那么,在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线时 第11章 总需求Ⅱ第11章 总需求Ⅱ凯恩斯方法和古典方法的区别—— 凯恩斯方法假定 所以通过r和Y来加以调整 古典方法假定 所以通过r和P来加以调整 凯恩斯理论适合短期,古典理论适合长期第11章 总需求Ⅱ第11章 总需求Ⅱ对大萧条的解释—— 支出假说:IS曲线的紧缩性移动 货币假说:LM曲线的紧缩性移动第11章 总需求Ⅱ第11章 总需求Ⅱ作业: 1.解释教材第275页的关键概念 2.解答“问题与应用”的第1,3题 第12章 开放经济中的总需求第12章 开放经济中的总需求本章主要介绍小型开放经济的IS-LM模型,又称为芒德尔—弗莱明模型第12章 开放经济中的总需求第12章 开放经济中的总需求回忆一下:小型开放经济的典型特征是—— 其含义是:国际资本迅速流动使得国内利率等于世界利率 第12章 开放经济中的总需求第12章 开放经济中的总需求在IS曲线中先加入净出口,物品市场的均衡—— 在这里,消费与可支配收入正相关,投资与世界利率负相关,净出口与汇率负相关 于是,通过汇率上升,净出口下降,计划支出下降,国民收入下降的联系,可以推导出汇率与国民收入也是负相关的,这也就是小型开放经济的IS曲线,记为 第12章 开放经济中的总需求第12章 开放经济中的总需求第12章 开放经济中的总需求第12章 开放经济中的总需求小型开放经济中的LM曲线,是用r*代替r—— 由于利率是固定的,货币供给也是外生变量,因此,短期内LM*曲线是垂直的—— 第12章 开放经济中的总需求第12章 开放经济中的总需求第12章 开放经济中的总需求第12章 开放经济中的总需求IS*和LM*共同决定小型开放经济中的汇率和收入 第12章 开放经济中的总需求第12章 开放经济中的总需求在浮动汇率下,财政扩张提高汇率,不影响收入 第12章 开放经济中的总需求第12章 开放经济中的总需求在浮动汇率下,货币扩张降低汇率,增加了收入 第12章 开放经济中的总需求第12章 开放经济中的总需求在浮动汇率下,限制进口的贸易政策,使IS*曲线向右移动,结果,使汇率上升,但收入不变 参看图12-6第12章 开放经济中的总需求第12章 开放经济中的总需求在固定汇率下,中央银行随时交易本币和外币,这样,如果均衡汇率高于固定汇率,套利行为将增加货币供给;如果均衡汇率低于固定汇率,套利行为将减少货币供给。结果,LM*曲线会移动,汇率会因此降低或提高 参看图12-7第12章 开放经济中的总需求第12章 开放经济中的总需求在固定汇率下,财政扩张增加总收入 第12章 开放经济中的总需求第12章 开放经济中的总需求在固定汇率下,货币扩张没有效果 第12章 开放经济中的总需求第12章 开放经济中的总需求在固定汇率下,限制进口的贸易政策所起的作用,与固定汇率下财政扩张所起的作用类似 参看图12-10第12章 开放经济中的总需求第12章 开放经济中的总需求芒德尔—弗莱明模型中的政策效应 第12章 开放经济中的总需求第12章 开放经济中的总需求争论:究竟实行浮动汇率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还是固定汇率制度第12章 开放经济中的总需求第12章 开放经济中的总需求作业: 1.解释教材第306页的关键概念 2.解答“问题与应用”的第1—4题 第13章 总供给第13章 总供给回忆: 1.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线;总需求曲线的移动不影响产出水平,但改变物价水平 2.短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总需求曲线的移动不改变物价水平,但引起产出的波动第13章 总供给第13章 总供给经济学家对如何最好地解释总供给并不一致第13章 总供给第13章 总供给本章介绍一种中间情况: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倾斜 向右上倾斜的短期总供给曲线意味着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交替关系第13章 总供给第13章 总供给短期总供给方程式—— 关键:解释物价水平波动与产出波动之间的关系第13章 总供给第13章 总供给粘性工资模型: 1.当名义工资不变时,物价水平上升减少了实际工资,使劳动变得便宜;2.较低的实际工资使企业雇佣更多的劳动; 3.雇用的额外的劳动生产出更多的产出。 劳动需求: 劳动供给: 生产函数: 实际工资: 总供给曲线:第13章 总供给第13章 总供给第13章 总供给第13章 总供给工人错觉模型: 1.工人暂时混淆了实际工资与名义工资;2.物价已经上涨,工人还以为实际工资较高,因而自愿提供更多劳动;3.在更低实际工资水平上,企业雇佣更多的劳动,从而生产更多的产出。 劳动供给曲线:第13章 总供给第13章 总供给第13章 总供给第13章 总供给不完全信息模型: 1.生产者混淆了物价总水平的变动与相对价格的变动; 2.在相对价格上升时,生产者提供更多的产出 3.价格预期的偏差导致供给增加第13章 总供给第13章 总供给粘性价格模型 1.物价水平高意味着生产成本高并导致较高卖价 2.较高的收入水平意味着较高的有效需求并导致较高卖价 3.合意的价格水平取决于物价总水平及总产出水平 4.物价总水平是价格伸缩性不同两类企业定价的加权平均数——第13章 总供给第13章 总供给总之,如果物价水平高于预期,产出大于其自然率—— 第13章 总供给第13章 总供给注意:未预期到的总需求扩张短期内可能引起经济繁荣 注意:长期中的货币中性与短期中的货币非中性相容第13章 总供给第13章 总供给第13章 总供给第13章 总供给菲利普斯曲线反映了短期内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交替关系 第13章 总供给第13章 总供给菲利普斯曲线方程式与短期总供给方程式相似—— 菲利普斯曲线:失业与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率相关 短期总供给曲线:产出与未预期到的物价水平变动相关第13章 总供给第13章 总供给适应性预期使通货膨胀据有惯性第13章 总供给第13章 总供给通货膨胀可分需求拉上型和成本推动型第13章 总供给第13章 总供给更高的通货膨胀预期使菲利普斯曲线向外移动—— 第13章 总供给第13章 总供给反通货膨胀会牺牲增长率—— 通货膨胀降低1个百分点要求周期性失业提高2.5个百分点第13章 总供给第13章 总供给理性预期可以降低反通货膨胀的代价第13章 总供给第13章 总供给滞后性会使短期影响长期化,以致无法恢复自然水平第13章 总供给第13章 总供给作业: 1.解释教材第337页的“关键概念” 2.解答“问题与应用”的第3题 第14章 稳定政策第14章 稳定政策当宏观经济出现波动时,人们应该如何行动? 仁慈的政府岂能坐视不管?第14章 稳定政策第14章 稳定政策政策应该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这取决于什么? 如果政策立竿见影,政府应该积极行动。 如果政策实施有时滞效应,则应该更谨慎从事。第14章 稳定政策第14章 稳定政策时滞的分类: 1.内在时滞——测度政府对经济冲击的反应快慢 2.外在时滞——测度经济对政府政策反应的快慢 注意: 1.财政政策有较长的内在时滞 2.货币政策有较长的外部时滞第14章 稳定政策第14章 稳定政策自动稳定器: 当必要时不用采取任何有意识的政策变动就 可以刺激或抑制经济的制度安排第14章 稳定政策第14章 稳定政策仁慈政府干预经济的难题——经济预测 预测方法:主导指标和计量模型 问题:预测不准确第14章 稳定政策第14章 稳定政策卢卡斯批评—— 传统的政策评论方法没有充分考虑到政策对预期的影响,也就是说,没有意识到政策影响公众预期之后,已经使得适用该政策的原有的环境发生了变化第14章 稳定政策第14章 稳定政策如果政府行动,应该相机抉择还是以不变应万变? 撇开政府无能不说,政府的机会主义会导致政治性经济周期——为选举利益而调节经济所引起的产出与就业的波动第14章 稳定政策第14章 稳定政策如果政府不可靠,又无法抛开政治过程,就让政府实行可信的固定规则 然而,不变的货币政策需要假定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不变的财政政策削弱了自动稳定器的力量第14章 稳定政策第14章 稳定政策在不确定的世界中制定政策,至今仍然充满困惑第14章 稳定政策第14章 稳定政策作业: 解释教材第359页的“关键概念” 第15章 政府债务与预算赤字第15章 政府债务与预算赤字无论如何,政府已经插手宏观经济第15章 政府债务与预算赤字第15章 政府债务与预算赤字政府干预宏观经济的结果之一,是债务积累和预算赤字 预算赤字是政府支出减政府收入时所得的负数,它常常是政府需要发行的债务增量第15章 政府债务与预算赤字第15章 政府债务与预算赤字对政府债务数量的衡量—— 1.用通货膨胀率加以调整: 2.资本预算化:从政府债务中减去政府资产 3.加上未计算的负债 4.按经济周期加以调整第15章 政府债务与预算赤字第15章 政府债务与预算赤字减税以后,公众一定会增加支出吗? 回忆:《微观经济学》里讲到,由于存在需求的收入弹性不足的情况,先收税再返还的等额货币,并不能在征税及返还前后导致同样的消费开支第15章 政府债务与预算赤字第15章 政府债务与预算赤字李嘉图等价:由于政府现时债务相当于未来税赋,从而政府现在为筹资减税与未来为偿债增税无差异,因此,理智的公众的行为不会受政府财政政策的影响,特别是不会因减税而扩大消费 换句话说,反正要征税,何时开征无差异 关键是:政府债务最终要通过税收来偿还第15章 政府债务与预算赤字第15章 政府债务与预算赤字对李嘉图等价的修正: 1.公众往往是盲目的 2.人们有不同的时间偏好 3.取决于信贷制度安排 4.受家庭代际观念的影响第15章 政府债务与预算赤字第15章 政府债务与预算赤字其他观点—— 1.铸币税导致通货膨胀 2.预算修正提案导致游说与寻租 3.引起资本外逃与国际信誉受损
本文档为【厦大经济学院林致远老师宏观课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59120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799K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6-26
浏览量: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