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语言问题的哲学思考

语言问题的哲学思考

举报
开通vip

语言问题的哲学思考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1期语言问题的哲学思考郑骞逖��在哲学界,有人说,世界存在于语言之中,语言之外乃是无,这该如何理解?在心理学界,现在多数人都说,离开语言也可以思维,这样说有没有问题?在语言学界,有的说语言与言语是工具与工具运用的关系,有的说语言与言语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这两种说法是否存在对与错的分别?要回答上述问题,首先要明确你所说的语言指什么,即首先必须对其含义作出必要的界定。对语言至少可以从三种角度来理解。一是作为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沟通的行为和方式来理解。从这一角度来理解的语言,其范围...

语言问题的哲学思考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1期语言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的哲学思考郑骞逖��在哲学界,有人说,世界存在于语言之中,语言之外乃是无,这该如何理解?在心理学界,现在多数人都说,离开语言也可以思维,这样说有没有问题?在语言学界,有的说语言与言语是工具与工具运用的关系,有的说语言与言语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这两种说法是否存在对与错的分别?要回答上述问题,首先要明确你所说的语言指什么,即首先必须对其含义作出必要的界定。对语言至少可以从三种角度来理解。一是作为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沟通的行为和方式来理解。从这一角度来理解的语言,其范围除了包括进行中的讲说活动和书写活动以外,还包括已经说出的话语和写成的文本。也就是说,它实际涵盖了通常人们所说的言语行为和言语作品两个方面。二是作为一个符号系统来理解。从这一角度出发,所谓语言是与言语行为、言语成品相对而言的一个概念。前者是从后者中归纳出来的(准确地说是从�言语成品中归纳出来的)。归纳的根据主要有两条:共同性和恒常性。理由是,语言作为符号系统为全社会所运用,这样它就必须以人们普遍认同的东西作基础;而能够成为大家熟悉并掌握的东西则必须保持相对稳定。三是作为能够规约认知生成世界的文化形态来理解。搞哲学的人研究认识论问题,一般严格区分�非存在、�存在者和�存在诸概念。�非存在按时下流行说法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存在者指已经为人们认知的事物之和,即已经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世界。�存在指被领悟、被判别、被呼唤、被命名,即把�存在者从�非存在中分离出来的认知及称谓活动。�存在是沟通�非存在与�存在者的桥梁。�存在者以�存在为前提,而�存在即认知及称谓活动受制并依存于语言。根据逻辑推导,语言为最终前提。因为是最终前提,故把它作为能够规约认知生成世界的文化形态来看待。在对语言的含义加以界定以后,现来回过头来讨论前面的问题。对于前面三个问题,我们的理解是!!!在�世界存在于语言之中,语言之外乃是无的命题里,所谓�语言指的是第三种意义的语言,而所谓�无等于�非存在。该命题实际是说,世界之所以成为世界,乃是以语言为基础、为条件。因为没有语言就没有认知活动,没有称谓活动,而离开上述二者,存在者将永远处于遮蔽状态和淹没于非存在之中,而不能被敞开,被澄明。倘若拿掉语言,人类将和动物一样,面对的只是混沌浩然的杂多之流,不可能形成�世界之概念。哲学界研讨问题有�逻辑在先�时间在先�目标在先三种立场,这里取的是第一种立场。以上命题不少人感到难以接受,其实它道出的是真理。站在�逻辑在先的立场上来思辨语言、意识、世界相互关系,只能得出上述结论。这是一个正确的命题。说离开语言也可以思维,这话可以讲没问题,也可以讲有问题。假使其中所谓语言是就第二种意义而言,这话没问题。因为第二种意义的语言仅仅是一个符号系统,在由静态(备用状态)转入动态(使用状态)以前并没有什么现实的使用价值。既然它不能独立发挥作用,不能帮助思维,思维也就不依靠它,可以离开它。如果其中所谓离开指的是暂时性离开,这话也没问题,因为形象思维、技术思维每每可以撇开语言。譬如建筑师在浮想某幢楼房的外观时,又譬如物理学家在冥思引力场或电磁场内部相互作用关系时,意识中往往有一度并无任何语言出现。但倘若该命题是说形象思维、技术思维本身并不依赖语言,那就有问题了。原因在于:你搞建筑平面设计,脑子里少不了上、下、左、右方位;你思考引力场或者电磁场内部相互作用关系,心目中得有个三维坐标;你的形象思维、技术思维的推进是先后有序的,具体过程离不开时间轨道。概言之,形象思维、技术思维要以时空框架为前提。时空框架哪里来的?它不是天生的,是通过第一、第三种意义语言的习得和运用建构起来的。离开上述两种语言建构不了时空框架,而没有时空框架即等于失去思维条件,无论是形象思维还是技术思维根本无法进行。关于语言与言语关系问题涉及两个命题,其中所谓语言均指第二种意义上的语言。一个命题认为�语言与言语是工具与工具运用的关系。将语言比作工具,将言语比作工具运用,这一思想最早是由德国语言学家威廉∀洪堡特提出来的,他认为言语的力量在于对有限的工具作无限的运用。该观点后来得!52!到了瑞士语言学家德∀索绪尔的肯定,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他明确提出:语言是言语的工具。上述命题的正确性无可怀疑。当然其正确性只能是建立在该命题本来内涵的基础上。因为在似同点不甚明确的情况下比喻具有多义性,上述比喻,如果不是从�有限向�无限转换之点上来理解,而是给予其他解释,则很可能出现多走出一步而使真理变成谬误的结果。另一个命题认为�语言与言语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对此有不少人持有异议。反对的理由是,个别与一般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分不开的,说语言反映一般、言语反映个别,等于说存在着纯粹的一般和纯粹的个别,这不符合唯物辩证法。但事情不那么简单,实际上,以上命题是有其理论和经验上的根据的。从理论上讲,个别与一般相互依赖,共存一体,但二者毕竟不是一回事。其区别至少有两点:(1)个别性作用于人的感官,一般性作用于人的思维。(2)个别性是具体的、丰满的、易变的,而一般性是抽象的、单调的、稳定的。就经验来讲,对于外界事物,人们有时只是直观到它的个别性,而对其一般性方面几乎毫无所知;有时比较多地是注意、思考它的一般性方面,而对其个别性则忽略不计。譬如有个中国人,他想收听新闻广播,打开收音机,听到的是叽里呱啦的外语,他不懂外语,此时能意识到什么呢?仅仅知道这是外语而已,其认识基本停留在对象外部即个别性方面。与此相反,一个中国语言学工作者,面对乔姆斯基的短语结构规则A、推导式B和树形图C!!!A:��(1)S�!�NP+VP(2)NP!�T+N(3)VP!�V+NPB:��SNP+VP�����[运用规则(1)]T+N+VP[运用规则(2)]T+N+V+NP[运用规则(3)]T+N+V+T+N[运用规则(2)]C:S/��\NP���VP/\���/\T�N��V�NP����/��\����T��N此时此刻,在他脑子里出现的是什么呢?不用说,主要是事物的一般性方面而非个别性方面。其实,一般性与个别性相互依存的说法只是表明一个客观事实,而在人的主观意识中二者常常是分离的。所谓�百姓日用而不知(#周易∃)�熟悉并非真知(黑格尔),都是告诉我们,客观存在的东西并不等于人们业已掌握的东西。有的哲学家把认识过程概括为:�一��多��一。开头的�一是说未对事物加以研究前,人们只是发现�有这么一个东西,只是注意到个别性方面(所谓�具体的个别);接着的�多是说在对事物进行思考分析以后,人们察觉到它内部各种规定性,看到了一般性方面(所谓�抽象的一般);末了的�一是说因为事物内部各种规定性是对立统一地存在于�这么一个东西之中的,人们最后须对各种规定性作整合处理,即将个别性与一般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所谓�具体的一般)。由此可见,尽管个别性与一般性客观上并存于事物内部,但对它的把握取决于你在认识过程中所处的阶段,而你把自己置于一个什么阶段则又是由实践需要决定的。由于是实践需要起决定作用,对于同一事物,根据需要,人们可以立足于上述第一阶段着重从个别性方面来观察它把握它,也可以立足于上述第二阶段着重从一般性方面来分析它说明它。为有利学术研究、理论阐释和便于教学,将言语行为及言语成品作为个别性的方面看待,而将从言语中抽象出来的符号系统视为一般性表现,这不仅符合逻辑,也符合科学研究的常规惯例。关于语言与言语关系的第二个命题!!!即认为二者为一般与个别关系!!!应当说也正确的,在理论上它并不存在任何问题。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语言的一般性直接同�固定的、长住的、自身规定的、统摄特殊的普遍原则%%事物的本质和真理(黑格尔语)相联系,属于严格的哲学意义的一般性,但它只反映了事物一个侧面,我们不能将这种一般性的意义扩大化,而误认为它可以代表本质全貌。(责任编辑�木�子)主要参考文献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商务印书馆,1982年。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商务印书馆,1979年。孙周兴选编:#海德格尔选集∃,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谢遐龄:#康德对本体论的扬弃∃,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张世英#黑格尔哲学概论∃,吉林省哲学学会,1983年。附记:本文写作蒙多位先生指点,同时也得到学友们的帮助,在此谨向有关师友表示衷心感谢。!53!
本文档为【语言问题的哲学思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29424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81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2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6-24
浏览量: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