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师实践技能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资料汇总

医师实践技能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资料汇总

举报
开通vip

医师实践技能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资料汇总2010年口腔药理学辅导:口腔愈液方治疗复发性口疮 2010年中医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内容与方式 1、考试内容   第一站考试:辨证论治   提供一个病例资料,要求考生依据所提供的中医四诊等临床资料,进行中医辨证分析(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等),类证鉴别(仅限中医执业考生),完成中医诊断、治法、方剂名称、具体的药物处方(药物,剂量、煎服法等),针对病情,提出中医预防、调护方面的措施与注意事项;中西医结合考生还要完成西医诊断依据、西医疾病诊断、鉴别诊断及西医诊疗计划等测试内容。 辨证论治考试评分项目的设置,根据每年命...

医师实践技能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资料汇总
2010年口腔药理学辅导:口腔愈液方治疗复发性口疮 2010年中医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内容与方式 1、考试内容   第一站考试:辨证论治   提供一个病例资料,要求考生依据所提供的中医四诊等临床资料,进行中医辨证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等),类证鉴别(仅限中医执业考生),完成中医诊断、治法、方剂名称、具体的药物处方(药物,剂量、煎服法等),针对病情,提出中医预防、调护方面的措施与注意事项;中西医结合考生还要完成西医诊断依据、西医疾病诊断、鉴别诊断及西医诊疗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等测试内容。 辨证论治考试评分项目的设置,根据每年命题情况合理调整。   第二站考试:基本操作   (1)中医临床技术操作   (2)西医内科体格检查(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不测试此项目) (3)西医临床技术操作(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不测试此项目)   第三站考试:临床答辩   (1)中医临床问题答辩   测试中医问诊技术有关问题   测试其他中医临床问题   (2)西医临床问题答辩   测试西医临床问题(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不测试此项目) (3)辅助检查结果临床判读(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不测试此项目)   2、考试方式   考生在指定考试地点分别随机抽取题号后完成各站考试。   第一站考试:辨证论治 在统一的答题卡上完成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面辨证论治。   第二站考试:基本操作   (1)中医临床技术操作   针灸穴位体表定位:同性别考生相互操作;   针灸、拔罐、推拿等临床技术操作:叙述并现场实际操作;   中医望、闻、切诊技术的操作:叙述或现场实际操作。   (2)西医内科体格检查:由同性别考生相互操作; (3)西医基本操作:叙述并现场实际操作。   第三站考试:临床答辩来源:   依据考生随机抽取的 试题 中考模拟试题doc幼小衔接 数学试题 下载云南高中历年会考数学试题下载N4真题下载党史题库下载 ,现场问答所测试的问题。   中医临床问题答辩:现场口试   西医临床问题答辩:现场口试 辅助检查结果临床判读:现场口试   3、 考试题 教师业务能力考试题中学音乐幼儿园保育员考试题目免费下载工程测量项目竞赛理论考试题库院感知识考试题及答案公司二级安全考试题答案 量   辨证论治:1道试题   基本操作:4道试题(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3道试题) 临床答辩:4道试题   4、考试分数   总计100分。其中:   第一站考试:40分   第二站考试:30分(中西医结合人员25分) 第三站考试:30分(中西医结合人员35分)   5、考试时间   总计90分钟。其中:   第一站考试:60分钟   第二站考试:15分钟 第三站考试:15分钟   6、合格标准   每考生必须完成1~3站考试; 考试总分为100分,达到60分为考试合格。 2010年中医医师实践技能:触诊分类 触诊是医生用于对病人肌肤、四肢、胸腹等病变部位进行触摸按压,分辨其温、凉、润、燥、软、硬、肿胀、包块及病人对按压的反应,如疼痛、喜按、柜按等,以推断疾病的部位和性质。   1.皮肤触诊:辨别温凉润燥及肿胀等。 皮肤的温凉,一般可以反映体温的高低,但需注意热邪内闭时胸腹灼热而四肢额部不甚热,甚至皮肤欠温,皮肤的润燥,可以反映有汗、无汁和津液是否耗伤,如皮肤湿润,多属津液未伤,皮肤干燥而皱缩,是伤津脱液,气阴大伤,久病皮肤十分干燥,触之刺手,称为肌肤甲错,为阴血不足瘀血内结。皮肤按之凹陷成坑,不能即起的是水肿,皮肤臃肿,按之应手而起者,为气肿,虚胖。 2.四肢触诊:四肢欠温是阳虚的一种表现,四肢厥冷,是亡阳或热邪内闭,身发热而指尖独冷,可能是亡阳虚脱或热闭痉厥的先兆,手足心热是阴虚发热的一种表现,此外,四肢触诊还应注意检查四肢的瘫痪或强直。   3.胸部触诊:诊虚里,可辨疾病的轻重。虚里的跳动(即心尖搏动),在胸部左乳下第四、五肋间,内藏心脏,为诸脉之本。凡按之应手,动而不紧,不缓不急,是宗气积于胸中,为无病之征。其动微而不显的,为宗气内虚。若动而应衣,为宗气外泄之象。若动甚仅是一时性的,不久即复原,则多见于惊恐或大醉后。正常情况下胖人跳动较弱,瘦人跳动较强,不表示病态。 按心下,即按胸骨以下的部分的软硬压痛与否,心下按之硬而痛的,是结胸,属实;按之濡软而不痛的,多是痞证,属虚。   4.腹部触诊:辨病变的部位、腹痛及症瘕积聚的性质。   病变在脘腹(中上腹)属胃、在两胁下(左右侧腹)属肝胆,在脐周围属胃或大小肠,在小腹属肝、膀胱或肾。   按压后疼痛减轻的(喜按),多属虚痛,按压后疼痛加剧的(拒按),多属实痛、热痛。 腹部有块物,按之软,甚至能散的,称之为瘕或聚,多属气滞,部位固定,按之较坚,不能消失的称为瘕积,多属瘀血、痰、水等实邪结聚而成。 5.按俞穴:脏腑病变可以在相应的体表穴位出现反应,通过在经络俞穴上进行触诊,发现结节、条索状物、痛点或反应过敏点,可以作为某些疾病的辅助诊断。如肝炎病人在期门和肝俞穴有压痛;胆囊疾病的患者在胆俞穴有压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在足三里穴有压痛,急性阑尾炎的患者在阑尾穴(足三里下一寸)有明显压痛等等。 2010年中医医师实践技能:触诊内容  触诊内容主要检查腹壁紧张度、有无压痛和反跳痛、腹部包块、液波感及肝脾等腹内脏器情况。   (一)腹壁紧张度   正常人腹壁柔软无抵抗。在某些病理情况可使全腹或局部紧张度增加、减弱或消失。 1.腹壁紧张度增加按压腹壁时,阻力较大,有明显抵抗感。多为腹腔内有急性炎症,刺激腹膜引起反射性腹肌痉挛,使腹壁变硬称腹肌紧张。腹肌紧张可分弥漫性或局限性。弥漫性腹肌紧张多见于胃肠道穿孔或实质脏器破裂所致的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此时腹壁常强直,硬如木板,称板状腹。局限性腹肌紧张多系局限性腹膜炎所致,如右下腹壁紧张多见于急性阑尾炎。腹膜慢性炎症,使腹膜增厚,全腹紧张,触诊有时如揉面团一样,称揉面感,常见于结核性腹膜炎、癌肿的腹膜转移。腹腔容量增大时,不引起腹痛,而炎症所致者由引起腹痛。腹肌紧张虽然是诊断腹膜炎的重要体征,但小儿腹部触诊是,因恐惧可使腹壁反应敏感;而年老体弱、腹肌发育不良者,当腹腔内有炎症时,可使腹壁反应迟钝,故在判断时应注意。 2.腹壁紧张度减低或消失按压腹壁时,感到腹壁松软无力,多为腹肌张力降低或消失所致。全腹紧张度减低,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或刚放出大量腹水者,也可见于身体瘦弱的老年人和经产妇。全腹紧张度消失,见于脊髓损伤所致腹肌瘫痪和重症肌无力等。   (二)压痛及反跳痛 正常腹部在触诊时一般不引起疼痛,如由浅入深按压发生疼痛,称为压痛。出现压痛的部位多表示所在内脏器官或腹膜有病变存在,如炎症、结核、结石、肿瘤等病变引起。压痛可分为广泛性和局限性。广泛性压痛见于弥漫性腹膜炎;局限性压痛见于局限性腹膜炎或局部脏器的病变。若压痛局限于一点时,称为压痛点。明确而固定的压痛点,是诊断某些疾病的重要依据。如麦氏(McBurney)点(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中外1/3交界处)压痛多考虑阑尾炎;胆囊区(右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交界处)压痛考虑胆囊病变。 用一、二个手指(多用母指)逐渐用力压迫腹部某一局限部位后,手指可于原处稍停片刻,给病人有短暂的适应时间,然后迅速将手抬起,如此时病人感觉腹痛加重,并有痛苦表情,称为反跳痛,表示炎症己波及腹膜壁层。临床上把腹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统称为腹膜刺激症,是急性腹膜炎的可靠体征。   (三)腹部包块 腹腔内脏器的肿大、异位、肿瘤囊肿或脓肿、炎性组织粘连或肿大的淋巴结等,均可形成包块。如触到包块要鉴别其来源于何种及器;是炎症性还是非炎症性;是实质性还是囊性;是良性还是恶性;在腹腔内还是在腹壁上,左下腹包块要注意与粪块鉴别。因此,触诊腹部包块时必须注意下列各点: 1.位置包块的位置可根据腹部分区推测包块可能来源于那个脏器,如右腰部触及包块,考虑为右肾下极或升结肠肿块,但也可能为转移性肿瘤,其原发病灶在远处。带蒂的包块或肠系膜、大网膜的包块位置多变。肠管分布区的较大包块,若不伴有肠梗阻现象,多来源于肠系膜、大钢膜、腹膜或腹膜后的脏器。 2.大小凡触及包块均要用尺测量其上下(纵长)、左右(横径),其大小以厘米记载。明确体积便于动态观察。也可用实物比拟其大小,如鸡蛋、拳头、核桃、黄豆等。如包块大小变异不定,甚至消失,则可能是痉挛的肠曲引起。 3.深浅腹膜前包块,一般较易触及,腹膜后包块,由于部位较深,若非明显肿大,不易触及,浅部包块要区别腹壁肿块,可用抬头试验来鉴别。 4.形态要摸清包块的形状如何,轮廓是否清楚,表面是否光滑,有无结节,边缘是否规则,有否切迹等。如触及表面光滑的园形包块,多提示为膨胀的空腔脏器或良性肿物;触及形态不规则,且表面呈结节形状或凸凹不平,多考虑恶性肿瘤,炎性肿物或结核包块;条索状或管状肿物,且形态多变者,多为蛔虫团或肠套叠;肿大的脾脏内侧可有明显的切迹。 5.硬度、质地可区别肿块是囊性的或实质性的。若为囊性包块、其质地柔软,见于囊肿、脓肿,职卵囊肿、多囊肾等。实质性包块,其质地柔软、中等硬或坚硬,见于肿瘤、炎性或结核浸润块,坚硬包块多为癌肿,如肝癌、胃癌。 6.压痛炎症性包块及部分肿瘤有明显压痛,无压痛的包块多系囊肿。 7.活动度如包块随着呼吸上下移动,多为肝、脾、肾、胆等,如包块随体位移动或用手推动者,可能来自胃、肠或肠系膜,移动范围较广且距离较大,见于带蒂的肿物、游走脾、游走肾等。腹腔后肿瘤及炎症性肿块一般无移动性。   (四)其他   肿块:触到肿块时,应注意其部位、大小、形态、硬度、压痛和移动性。 液波(波动感):受检查者仰卧,检查者一手掌放在腹部的一侧,以另一手之手指快速轻打对侧腹部。如对侧手感到波动,则提示腹腔内有大量液体存在。在操作过程中应有一助手以一手的尺侧在受检查腹部正中线加压,以防止腹壁本身为介质传导波动。 2010年中医医师实践技能:毫针刺法之进针法  用右手持针操作,主要是以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其状如持毛笔,故右手称为“刺手”。左手爪切按压所刺部位或辅助针身,故称左手为“押手”。刺手的作用,是掌握针具,施行手法操作;进针时,运指力于针尖,而使针刺入皮肤,行针时便于左右捻转,上下提插和弹震刮搓以及出针时的手法操作等。押手的作用,主要是固定腧穴位置,夹持针身协助刺手进针,使针身有所依附,保持针垂直,力达针尖,以利于进针,减少刺痛和协助调节、控制针感。 具体的进针方法,临床常用有以下几种:   ①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腧穴位置的旁边,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腧穴。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 ②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持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腧穴的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此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临床上也有采用插刺进针的,即单用右手拇、食二指夹持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使针尖露出2~3分,对准腧穴位置,将针迅速刺入腧穴,然后将针捻转刺入一定深度,并根据需要选用适当押手配合行针。 ③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部位的腧穴。 医学教 育网搜集整理   ④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针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如印堂穴等。以上各种进针方法在临床上应根据腧穴所在部位的解剖特点,针刺深浅和手法的要求灵活选用,以便于进针和减少病人的疼痛。此外,也有采用针管进针的,即备好玻璃或金属制成的针管,针管长度约比毫针短2~3分,以便露出针柄,针管的直径,以能顺利通过针尾为宜。进针时左手持针管,将针装入管内,针尖与针管下端平齐,置于应刺的腧穴上,针管上端露出针柄2~3分,用右手食指叩打针尾或用中指弹击针尾,即可使针刺入,然后退出针管,再运用行针手法。 2010年中医医师实践技能:毫针刺法之针刺的角度和深度 ①角度 针刺的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所形成的夹角。它是根据腧穴所在位置和医者针刺时所要达到的目的结合而定。一般分下列三种角度: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角左右垂直刺入。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角左右倾斜刺入。此法适用于肌肉较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于直刺、深刺的腧穴。平刺:即横刺、沿皮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角左右沿皮刺入。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的腧穴等。 ②深度 针刺的深度是指针身刺入人体内的深浅度数,每个腧穴的针刺深度,在腧穴各论中已有详述,在此仅根据下列情况,作原则的介绍。体质:身体瘦弱,宜浅刺;身强体肥者,宜深刺。年龄:年老体弱及小儿娇嫩之体,宜浅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宜深刺。病情: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部位:头面和胸背及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刺;四肢、臀、腹及肌肉丰满处的腧穴,宜深刺。总的来说,针刺深度是以既有针感,同时又不伤及脏器归宜。针刺的角度深度关系极为密切,一般来讲,深刺多用直刺,浅刺多用斜刺或平刺。对天突、哑门、风府等穴以及眼区,胸背和重要脏器如心、肝、肺等部位的腧穴,尤其要注意掌握好针刺的角度和深度。至于不同季节,对针刺深浅也有影响,也应予以重视。 2010年中医医师实践技能辅导:神经系统的检查 一、生理反射   1.浅反射:刺激皮肤或粘膜引起反应称为浅反射。临床常用下几种: (1)角膜反射检查方法:嘱被检查者向内上方注视,医师用细棉签毛由角膜外轻触病人的角膜。正常时可见被检查者眼睑迅速闭合,称为直接角膜反射。如刺激一侧角膜,对侧也出现眼睑闭合反应,称为间接角膜反射。直接角膜反射消失见于患侧面瘫,直接及间接反射皆消失,见于患侧三叉神经(眼支)病变及深昏迷病人。 (2)腹壁反射检查方法:嘱病人仰卧,两下肢稍屈以使腹壁放松,然后用火柴杆或钝头竹签按上、中、下三个部位轻划腹壁皮肤。正常人在受刺激的部位可见腹壁肌收缩。 (3)提睾反射检查方法:用火柴杆或钝头竹签由下向上轻划股内侧上方皮肤,在正常人可引起同侧提睾肌收缩,使睾丸上提。 (4)跖反射检查时:嘱病人仰卧,髋及膝关节伸直,医师以手持病人踝部,用钝头竹签由后向前划足底外侧至小趾掌关节处再转向趾侧,正常表现为足跖向足跖面屈曲,反射中枢在骶髓1~2节。 (5) 肛门反射、咽反射等。 2.深反射:刺激骨膜、肌腱引起的反应是通过深部感觉器完成的,故称深部反射。临床常用的深反射的检查如下: (1)肱二头肌反射:病人前臂曲肘90度,手掌朝下,检查者以左手托住该臂肘部,左拇提置于肱二头肌肌腱上,右手持叩诊锤叩击左手拇指,正常反应为肱二头肌收缩,前臂快速屈曲。反射中枢在颈髓5~6节。 (2)肱三头肌反射:病人上臂外展,前臂半屈,检查者左手托住病人肘关节,然后叩诊锤直接叩击鹰嘴上方的肱三头肌肌腱,反应为肱三头肌收缩,前臂稍伸展。反射中枢在颈髓6~7节。 (3)桡骨膜反射:病人的前臂半屈半旋前位,检查者用叩诊锤轻叩其桡骨茎突。正常反应为屈肘、前臂的旋前。反射中枢在颈髓5~6节。 (4)膝反射:病人取坐位时,小腿完全松弛下垂与大腿成直角。仰卧位时检查用左手托起两则膝关节使小腿屈成120度,然后用右手持叩诊锤叩击股四头肌肌腱。正常反应为小腿伸展。若患者精神过于紧张,反射不出时,可嘱病人两手扣起,用力拉紧再试即可引出。反射中枢在腰髓2~4节。 (5)踝反射:病人取仰卧位时,髋及膝关节稍屈曲,下肢取外旋外展位,检查者用左手轻托病人足底,使足呈过伸位,右手持叩诊锤叩击跟腱。正常反庆为腓肠肌收缩,足向跖面屈曲。如卧位不能测出时,可嘱病人跪于椅面上,双足空悬椅边,然后轻叩跟腱,反应同前。反射中枢在骶髓1~2节。   二、病理反射 只有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时才出现的异常反射称为病理反射。病理反射的出现是锥体束损害的确证,说明锥体束失去了对脑干和脊髓的抑制功能。1岁半以内的婴幼儿因锥体束尚未发育完善,可以出现上述反射现象,且多侧对称。成年人若出现上述反射现象则为病理反射。 临床常用的病理征有:1.巴彬斯基征:检查方法同跖反射。阳性表现为拇趾背屈,其余四趾呈扇形散开。2.奥本汉姆征:检查者用拇、示两指沿病人胫骨前缘由下向下加压推移,阳性表现同巴彬斯基征。3.戈登征:用拇指和其他四指分置于腓肠肌部位,然后以适度的力量捏压,阳性表现同巴彬斯基征。4.查多克征:用钝头竹签在外踝下方向后向前划至趾跖关节处炎上。阳性表现同巴彬斯征。 以上4种测试方法不同,但阳性结果表现及临床意义相同,一般情况下,在锥体束疾患时较易引出巴彬斯基征,但在表现可疑时应测试其余几种以协助诊断。 5.霍夫曼征:检查者用左手托住病人腕部上方,以右手中指和示指夹持病人中指,稍向上提,使腕部处于轻度过伸位,然手用拇指迅速弹刮患者中指的指甲,此征为上肢锥体束征,但一般较多见于颈髓病变。   三、脑膜刺激征 为脑脊及神经根受刺激惹的表现。重要的脑膜刺激征有下列几种:   1.颈项强直:指被动屈颈时有明显抵抗感。 (1)检查方法:病人仰卧,检查者一手抵其胸部在固定其上身,另一手把病人头抬起,先向两侧轻轻转动,然后再将头部向前屈曲。正常时,颈部柔软,活动自如,并可使下颏抵达胸部,而且下肢不动。若低头时,病人颈项僵硬并有抵抗感,下颏不能触及胸部,即为颈项强直。 (2)临床意义:见于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也见于颈椎病、颈椎关节炎、颈椎结核、骨折、脱位、肌肉损伤、咽后脓肿等。   2.克尼格征 (1)检查及判定方法:病人仰卧,检查者先将其一侧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成直角,然后用手抬高小腿,正常人可将膝关节伸达135度以上。阳性表现为伸膝受限,并伴有疼痛与屈肌痉挛。 (2)临床意义:该征阳性提示腰骶神经根有刺激现象。①见于各种脑膜炎、脑膜脑炎、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后窝有肿块伴有枕骨大也疝等。此时该征为两则同等强度的反应,疼痛位于胸背部不限局于腰部及下肢。②见于坐骨神经痛时。此时该征仅出现于病侧,疼痛限于腰部及病肢。   3.布鲁登斯基征 (1)检查及判定方法:病人仰卧,双下肢自然伸直,检查者前屈其颈部时发生双侧膝关节和髋关节一过性屈曲,压迫其双侧颊部引起双臂外展和肘部屈曲,叩击其耻骨联合时出现双下肢屈曲均为布鲁斯基阳性。 (2)临床意义:该征多见于急性(化脓性)软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 2010年中医医师实践技能辅导:中医实践技能触诊  触诊是医生用于对病人肌肤、四肢、胸腹等病变部位进行触摸按压,分辨其温、凉、润、燥、软、硬、肿胀、包块及病人对按压的反应,如疼痛、喜按、柜按等,以推断疾病的部位和性质。   1.皮肤触诊:辨别温凉润燥及肿胀等。 皮肤的温凉,一般可以反映体温的高低,但需注意热邪内闭时胸腹灼热而四肢额部不甚热,甚至皮肤欠温,皮肤的润燥,可以反映有汗、无汁和津液是否耗伤,如皮肤湿润,多属津液未伤,皮肤干燥而皱缩,是伤津脱液,气阴大伤,久病皮肤十分干燥,触之刺手,称为肌肤甲错,为阴血不足瘀血内结。皮肤按之凹陷成坑,不能即起的是水肿,皮肤臃肿,按之应手而起者,为气肿,虚胖。 2.四肢触诊:四肢欠温是阳虚的一种表现,四肢厥冷,是亡阳或热邪内闭,身发热而指尖独冷,可能是亡阳虚脱或热闭痉厥的先兆,手足心热是阴虚发热的一种表现,此外,四肢触诊还应注意检查四肢的瘫痪或强直。 3.胸部触诊:诊虚里,可辨疾病的轻重。虚里的跳动(即心尖搏动),在胸部左乳下第四、五肋间,内藏心脏,为诸脉之本。凡按之应手,动而不紧,不缓不急,是宗气积于胸中,为无病之征。其动微而不显的,为宗气内虚。若动而应衣,为宗气外泄之象。若动甚仅是一时性的,不久即复原,则多见于惊恐或大醉后。正常情况下胖人跳动较弱,瘦人跳动较强,不表示病态。 按心下,即按胸骨以下的部分的软硬压痛与否,心下按之硬而痛的,是结胸,属实;按之濡软而不痛的,多是痞证,属虚。   4.腹部触诊:辨病变的部位、腹痛及症瘕积聚的性质。   病变在脘腹(中上腹)属胃、在两胁下(左右侧腹)属肝胆,在脐周围属胃或大小肠,在小腹属肝、膀胱或肾。   按压后疼痛减轻的(喜按),多属虚痛,按压后疼痛加剧的(拒按),多属实痛、热痛。 腹部有块物,按之软,甚至能散的,称之为瘕或聚,多属气滞,部位固定,按之较坚,不能消失的称为瘕积,多属瘀血、痰、水等实邪结聚而成。 5.按俞穴:脏腑病变可以在相应的体表穴位出现反应,通过在经络俞穴上进行触诊,发现结节、条索状物、痛点或反应过敏点,可以作为某些疾病的辅助诊断。如肝炎病人在期门和肝俞穴有压痛;胆囊疾病的患者在胆俞穴有压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在足三里穴有压痛,急性阑尾炎的患者在阑尾穴(足三里下一寸)有明显压痛等等。 2010年中医医师实践技能辅导:中医实践技能西医操作部分内容  1、请演示锁骨上淋巴结的触诊? 答:检查锁骨上淋巴结时,让被检者取坐位或卧位,头部稍向前屈,用双手进行触诊,左手触诊右侧,右手触诊左侧,由浅部逐渐触摸至锁骨后深部。   2、请演示墨菲征(Murphy)的检查方法,并指出阳性的临床意义? 答:医师以人手掌平放于患者右肋下部,以拇指腹勾压于右肋下胆囊点处,然后嘱患者缓慢深吸气。在吸气过程中发炎的胆囊下移时碰到用力按压的拇指,即可引起疼痛,此为胆囊触痛,如因剧烈疼痛而致吸气终止(不敢继续吸气)称Murphy征阳性。   3、请检查触觉语颤的检查? 答:检查者将左右手掌的尺侧缘轻放于两侧胸壁的对称部位,然后嘱被检查者用同等的强度重复发“yi”长音,自上至下,从内到外比较两侧相应部位语音震颤的异常,注意有无增强或减弱。   4、请演示对光反射检查? 答:A、直接对光反射:右手持手电筒,光源自外侧迅速移向瞳孔,同时观察同侧瞳孔有无立即缩小,移开光源后瞳孔有无迅速复原。先检查左侧,然后以同样方法检查右侧。B、间接对光反射:右手持手电筒,左手隔开两眼,光源自外侧移向瞳孔,同时观察对侧瞳孔受检者有无立即缩小,移开光源瞳孔有无迅速复原。先检查左侧,然后以同样方法检查右侧。   5、请演示肺部的间接叩诊?   答:间接叩诊-手指动作、方法、顺序正确。   ①以左中指的第一、二节作为叩诊板指,平紧贴于叩击部位表面,右手中指以右腕关节和指掌关节活动叩击左手中指第二指骨的前端或第一、第二之间的指关节。 ②顺序正确:首先检查前胸,由锁骨上窝开始,自第一肋间隙从上至下逐一肋间隙进行叩诊,其次检查侧胸壁,嘱被检查者举起上臂置于头部,自腋窝开始向下叩诊至肋缘。最后叩诊背部,嘱被检查者向前稍低头,双手交叉抱肘,自上至下进行叩诊,叩诊时应左右、上下、内外对比叩音的变化。   6、请演示肺部的直接叩诊? 答:检查者用中指掌侧或将手指并拢以其指尖对被检查者胸壁进行叩击。   7、请演示肺部听诊并说出听诊肺部的内容? ①听诊方法:嘱受检者微张口,稍做深呼吸,注意每个部位听诊1~2个呼吸周期。②听诊顺序:一般由肺尖开始,自上而下,从外向内,从左向右,由前胸到侧胸及背部(部位同叩诊,前胸、侧胸在每个肋间,至少应听诊3个部位,后胸每个肋间至少2个部位),左右对称部位进行对比听诊。③呼吸音:A.支气管呼吸音:正常人在喉部、胸骨上窝和背部第6、7颈椎及第1、2胸椎附近可听到此种呼吸音。如在其他部位听到支气管呼吸音,则为异常。B.肺泡呼吸音:正常人除了支气管呼吸音及支气管肺泡音分布部位外,其余肺部均为肺泡呼吸音。肺泡呼吸音增强,、减弱或消失,呼气音延长,呼吸音增粗均为异常。C.支气管肺泡呼吸音:此种呼吸音为支气管呼吸音与肺泡呼吸音的混合呼吸音。正常人在胸骨两侧第1、2肋间隙,肩胛间区第3、4胸椎水平以及肺尖前后部可听到此种呼吸音。如在其他部位听到支气管肺泡呼吸音则为异常。④啰音:是呼吸音以外的附加音。可分为干啰音和湿啰音。正常人听不到啰音。⑤语音共振:嘱受检者用一般的声音强度重复发“Yi”长音。正常可听到柔和、模糊的声音。检查时要在两侧胸部对称部位比较听诊,如发现增强、减弱则为异常。⑥胸膜摩擦音:听诊胸膜摩擦音通常部位是腋中线胸部的下部,正常人无胸膜摩擦音。   8、请演示肝脏上界的叩诊? 答:沿右锁骨中线,由肺区向下叩至腹部。当由清音转为浊音时即为肝上界。   9、请演示汞柱血压计测量上肢血压的方法?   1、血压(间接测量法)   (1)检查血压计;关键:先检查水银柱是否在“0”点。   (2)肘部置位正确;肘部置于心脏同一水平。   (3)血压计气袖绑扎部位正确、松紧度适宜;气袖均匀紧贴皮肤缠于上臂,其下缘在肘窝以上约2~3cm,肱动脉表面。   (4)胸件置于肱动脉搏动处(不能塞在气袖下)。 (5)向气袖内充气,边充气边听诊,肱动脉搏动声消失,水银柱再升高20~30mmHg后,缓慢放气,双眼观察汞柱,根据听诊和汞柱位置读出血压值。   10、请演示甲状腺触诊检查。 答:①甲状腺峡部触诊:检查者站于受检查者前面,用拇指(或站于受检者后面用示指)从胸骨上切迹向上触摸,可触到气管前软组织,判断有无增厚,此时请受检者作吞咽动作,可感到此软组织在手指下滑动,判断有无增大和肿块。②甲状腺侧叶触诊:一手拇指施压于一叶甲状软骨,将气管推向对侧,另一手示、中指在对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向前推挤甲状腺侧叶,拇指在胸锁乳突肌前缘触诊,受检者配合吞咽动作,重复检查,可触及被推挤的甲状腺。用同样方法检查另一叶甲状腺。注意在前位检查时,检查者拇指应交叉检查对侧,即右拇指查左侧,左拇指检查右侧。 ③后面触诊:被检者取坐位,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后面,一手示、中指施压于一叶甲状软骨,将气管推向对侧,另一手拇指在对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向前推挤甲状腺,示、中指在其前缘触诊甲状腺。再配合吞咽动作,重复检查。用同样方法检查另一侧甲状腺。 2010年中医医师实践技能辅导:中医医师实践技能——触诊内容  触诊内容主要检查腹壁紧张度、有无压痛和反跳痛、腹部包块、液波感及肝脾等腹内脏器情况。   (一)腹壁紧张度   正常人腹壁柔软无抵抗。在某些病理情况可使全腹或局部紧张度增加、减弱或消失。 1.腹壁紧张度增加按压腹壁时,阻力较大,有明显抵抗感。多为腹腔内有急性炎症,刺激腹膜引起反射性腹肌痉挛,使腹壁变硬称腹肌紧张。腹肌紧张可分弥漫性或局限性。弥漫性腹肌紧张多见于胃肠道穿孔或实质脏器破裂所致的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此时腹壁常强直,硬如木板,称板状腹。局限性腹肌紧张多系局限性腹膜炎所致,如右下腹壁紧张多见于急性阑尾炎。腹膜慢性炎症,使腹膜增厚,全腹紧张,触诊有时如揉面团一样,称揉面感,常见于结核性腹膜炎、癌肿的腹膜转移。腹腔容量增大时,不引起腹痛,而炎症所致者由引起腹痛。腹肌紧张虽然是诊断腹膜炎的重要体征,但小儿腹部触诊是,因恐惧可使腹壁反应敏感;而年老体弱、腹肌发育不良者,当腹腔内有炎症时,可使腹壁反应迟钝,故在判断时应注意。 2.腹壁紧张度减低或消失按压腹壁时,感到腹壁松软无力,多为腹肌张力降低或消失所致。全腹紧张度减低,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或刚放出大量腹水者,也可见于身体瘦弱的老年人和经产妇。全腹紧张度消失,见于脊髓损伤所致腹肌瘫痪和重症肌无力等。   (二)压痛及反跳痛 正常腹部在触诊时一般不引起疼痛,如由浅入深按压发生疼痛,称为压痛。出现压痛的部位多表示所在内脏器官或腹膜有病变存在,如炎症、结核、结石、肿瘤等病变引起。压痛可分为广泛性和局限性。广泛性压痛见于弥漫性腹膜炎;局限性压痛见于局限性腹膜炎或局部脏器的病变。若压痛局限于一点时,称为压痛点。明确而固定的压痛点,是诊断某些疾病的重要依据。如麦氏(McBurney)点(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中外1/3交界处)压痛多考虑阑尾炎;胆囊区(右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交界处)压痛考虑胆囊病变。 用一、二个手指(多用母指)逐渐用力压迫腹部某一局限部位后,手指可于原处稍停片刻,给病人有短暂的适应时间,然后迅速将手抬起,如此时病人感觉腹痛加重,并有痛苦表情,称为反跳痛,表示炎症己波及腹膜壁层。临床上把腹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统称为腹膜刺激症,是急性腹膜炎的可靠体征。   (三)腹部包块 腹腔内脏器的肿大、异位、肿瘤囊肿或脓肿、炎性组织粘连或肿大的淋巴结等,均可形成包块。如触到包块要鉴别其来源于何种及器;是炎症性还是非炎症性;是实质性还是囊性;是良性还是恶性;在腹腔内还是在腹壁上,左下腹包块要注意与粪块鉴别。因此,触诊腹部包块时必须注意下列各点: 1.位置包块的位置可根据腹部分区推测包块可能来源于那个脏器,如右腰部触及包块,考虑为右肾下极或升结肠肿块,但也可能为转移性肿瘤,其原发病灶在远处。带蒂的包块或肠系膜、大网膜的包块位置多变。肠管分布区的较大包块,若不伴有肠梗阻现象,多来源于肠系膜、大钢膜、腹膜或腹膜后的脏器。 2.大小凡触及包块均要用尺测量其上下(纵长)、左右(横径),其大小以厘米记载。明确体积便于动态观察。也可用实物比拟其大小,如鸡蛋、拳头、核桃、黄豆等。如包块大小变异不定,甚至消失,则可能是痉挛的肠曲引起。 3.深浅腹膜前包块,一般较易触及,腹膜后包块,由于部位较深,若非明显肿大,不易触及,浅部包块要区别腹壁肿块,可用抬头试验来鉴别。 4.形态要摸清包块的形状如何,轮廓是否清楚,表面是否光滑,有无结节,边缘是否规则,有否切迹等。如触及表面光滑的园形包块,多提示为膨胀的空腔脏器或良性肿物;触及形态不规则,且表面呈结节形状或凸凹不平,多考虑恶性肿瘤,炎性肿物或结核包块;条索状或管状肿物,且形态多变者,多为蛔虫团或肠套叠;肿大的脾脏内侧可有明显的切迹。 5.硬度、质地可区别肿块是囊性的或实质性的。若为囊性包块、其质地柔软,见于囊肿、脓肿,职卵囊肿、多囊肾等。实质性包块,其质地柔软、中等硬或坚硬,见于肿瘤、炎性或结核浸润块,坚硬包块多为癌肿,如肝癌、胃癌。 6.压痛炎症性包块及部分肿瘤有明显压痛,无压痛的包块多系囊肿。 7.活动度如包块随着呼吸上下移动,多为肝、脾、肾、胆等,如包块随体位移动或用手推动者,可能来自胃、肠或肠系膜,移动范围较广且距离较大,见于带蒂的肿物、游走脾、游走肾等。腹腔后肿瘤及炎症性肿块一般无移动性。   (四)其他 肿块:触到肿块时,应注意其部位、大小、形态、硬度、压痛和移动性。 液波(波动感):受检查者仰卧,检查者一手掌放在腹部的一侧,以另一手之手指快速轻打对侧腹部。如对侧手感到波动,则提示腹腔内有大量液体存在。在操作过程中应有一助手以一手的尺侧在受检查腹部正中线加压,以防止腹壁本身为介质传导波动。 2010年中医医师实践技能辅导:中医医师实践技能——心脏的触诊  心脏的触诊:应与视诊密切联系,互相印证。检查者常用右手,以全手掌、手掌尺侧(小鱼际)或示指、中指和环指并拢以指腹触诊。检查震颤常用手掌尺侧,检查心尖搏动常用2~4指指腹。   (一)心尖搏动及心前区搏动 用触诊法确定心尖搏动的位置、强弱和范围,较视诊更准确,尤其在视诊时看不清心尖搏动的情况下,必须进行触诊方能确定。当左室肥大时、用手指触诊,被强有力的心尖搏动抬起,这种较大范围增强的外向运动,称为抬举性搏动,这是左室肥大的可靠体征。由于心尖搏动外向运动标志着心室收缩期,内向运动为舒张期。故可以此来帮助确定震颤、心音和杂音的时期。除心尖搏动外,还可用触诊来确定心前区其他部位的搏动。   (二)震颤的定义 震颤是指用于触诊时感觉到的一种细小振动,此振动与猫在安逸时产生的呼吸震颤相似。故又称猫喘,是器质件心血管病的特征性体征之一。其产生机制与杂音相同,系由于血流经狭窄的瓣膜口或关闭不全或异常通道流至较宽广的部位产生漩涡,使瓣膜、心壁或血管壁产生振动传至胸壁所致。一般情况下,震颤的强弱与病变狭窄程度、血流速度和压力阶差呈正比。狭窄越重,震颤越强,但过度狭窄则无震颤。 震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如触及震颤则可肯定心脏有器质性病,常见于某些先天性心脏病及心脏瓣膜狭窄时(如二尖瓣狭窄)。瓣膜关闭不全时,震颤较少见。不同类型的病变,震颤出现的时期亦不同。按出现的时期可分为收缩期震颤、舒张期震颤和连续性震颤三种。震颤与杂音既一致又有不同。由于震颤产生机制与杂音相同,故有震颤一定可听到杂音。且在一定条件下,杂音越响。震颤越强;但听到杂音不一定能触到震颤。这是因为人体对声波振动频率感知方式不同所致。触觉对低频振动较敏感,听觉对高频振动较敏感。如声波频率处于既可触知又可听到的范围,则既可触及震颤,又可听到杂音;如声波振动频率超过可触知的上限,则可闻杂音而触不到震颤。   (三)心包摩擦感   这是一种与胸膜摩擦感相似的心前区摩擦振动感。产生机制是心包膜发生炎症时,渗出纤维蛋白,使其表面粗糙,心脏搏动时,壁层和脏层心包摩擦产生振动,胸壁触诊可感知。 触诊特点:触诊部位在心前区,以胸骨左缘第4肋间明显,收缩期和舒张期皆可触知,收缩期更易触及,坐位前倾或呼气末明显,如心包渗液增多,则摩擦感消失。 2010年中医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内容与方式 1、考试内容   第一站考试:辨证论治   提供一个病例资料,要求考生依据所提供的中医四诊等临床资料,进行中医辨证分析(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等),类证鉴别(仅限中医执业考生),完成中医诊断、治法、方剂名称、具体的药物处方(药物,剂量、煎服法等),针对病情,提出中医预防、调护方面的措施与注意事项;中西医结合考生还要完成西医诊断依据、西医疾病诊断、鉴别诊断及西医诊疗计划等测试内容。 辨证论治考试评分项目的设置,根据每年命题情况合理调整。   第二站考试:基本操作   (1)中医临床技术操作   (2)西医内科体格检查(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不测试此项目) (3)西医临床技术操作(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不测试此项目)   第三站考试:临床答辩   (1)中医临床问题答辩   测试中医问诊技术有关问题   测试其他中医临床问题   (2)西医临床问题答辩   测试西医临床问题(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不测试此项目)   (3)辅助检查结果临床判读(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不测试此项目)    2、考试方式 考生在指定考试地点分别随机抽取题号后完成各站考试。   第一站考试:辨证论治 在统一的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第二站考试:基本操作   (1)中医临床技术操作   针灸穴位体表定位:同性别考生相互操作;   针灸、拔罐、推拿等临床技术操作:叙述并现场实际操作;   中医望、闻、切诊技术的操作:叙述或现场实际操作。   (2)西医内科体格检查:由同性别考生相互操作; (3)西医基本操作:叙述并现场实际操作。   第三站考试:临床答辩   依据考生随机抽取的试题,现场问答所测试的问题。   中医临床问题答辩:现场口试   西医临床问题答辩:现场口试   辅助检查结果临床判读:现场口试    3、考试题量   辨证论治:1道试题   基本操作:4道试题(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3道试题)   临床答辩:4道试题    4、考试分数   总计100分。其中:   第一站考试:40分   第二站考试:30分(中西医结合人员25分)   第三站考试:30分(中西医结合人员35分)    5、考试时间   总计90分钟。其中:   第一站考试:60分钟   第二站考试:15分钟   第三站考试:15分钟    6、合格标准   每考生必须完成1~3站考试;   考试总分为100分,达到60分为考试合格。 2011中医师实践技能高频考点:哮喘辨证论治 (一)发作期    1.冷哮证   主症:喉中哮鸣如水鸡声,呼吸急促,喘憋气逆,胸膈满闷如塞,咳不甚,痰少咯吐不爽,色白而多泡沫,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形寒怕冷,天冷或受寒易发,面色青晦,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病机概要:寒痰伏肺,遇感触发,痰升气阻,肺失宣畅。   治法:宣肺散寒,化痰平喘。   代表方剂: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加减。   常用药物:麻黄、射干、干姜、细辛、半夏、紫菀、款冬、五味子、大枣、甘草等。    2.热哮证   主症:喉中痰鸣如吼,喘而气粗息涌,胸高胁胀,咳呛阵作,咯痰色黄或白,黏浊稠厚,排吐不利,口苦,口渴喜饮,汗出,面赤,或有身热,甚至有好发于夏季者,舌苔黄腻,质红,脉滑数或弦滑。   病机概要:痰热蕴肺,壅阻气道,肺失清肃。   治法: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代表方剂: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加减。   常用药物:麻黄、黄芩、桑白皮、杏仁、半夏、款冬、苏子、白果、甘草等。    3.寒包热哮证   主症:喉中哮鸣有声,胸膈烦闷,呼吸急促,喘咳气逆,咯痰不爽,痰黏色黄,或黄白相兼,烦躁,发热,恶寒,无汗,身痛,口干欲饮,大便偏干,舌苔白腻罩黄,舌尖边红,脉弦紧。   病机概要:痰热壅肺,复感风寒,客寒包火,肺失宣降。   治法;解表散寒,清化痰热。   代表方剂: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加减。   常用药物:麻黄、石膏、厚朴、杏仁、生姜、半夏、甘草,大枣等。    4.风痰哮证   主症:喉中痰涎壅盛,声如拽锯,或鸣声如吹哨笛,喘急胸满,但坐不得卧,咯痰黏腻难出,或为白色泡沫痰液,无明显寒热倾向,面色青暗,起病多急,常倏忽来去,发前自觉鼻、咽、眼、耳发痒,喷嚏,鼻塞,流涕,胸部憋塞,随之迅即发作,舌苔厚浊,脉滑实。   病机概要:痰浊伏肺,风邪引触,肺气郁闭,升降失司。   治法:祛风涤痰,降气平喘。   代表方剂:三子养亲汤加味。   常用药物:白芥子、苏子、莱菔子、麻黄、杏仁、僵蚕、厚朴、半夏、陈皮、茯苓等。    5.虚哮证   主症:喉中哮鸣如鼾,声低,气短息促,动则喘甚,发作频繁,甚则持续喘哮,口唇、爪甲青紫,咯痰无力,痰涎清稀或质黏起沫,面色苍白或颧红唇紫,口不渴或咽干口渴,形寒肢冷或烦热,舌质淡或偏红,或紫暗,脉沉细或细数。   病机概要:哮病久发,痰气瘀阻,肺肾两虚,摄纳失常。   治法:补肺纳肾,降气化痰。   代表方剂:平喘固本汤加减。   常用药物:党参、黄芪、胡桃肉、沉香、脐带、冬虫夏草、五味子、苏子、半夏、款冬、橘皮等。    附:喘脱危证   主症:哮病反复久发,喘息鼻扇,张口抬肩,气短息促,烦躁,昏蒙,面青,四肢厥冷,汗出如油,脉细数不清,或浮大无根,舌质青暗,苔腻或滑。   病机概要:痰浊壅盛,上蒙清窍,肺肾两亏,气阴耗伤,心肾阳衰。   治法:补肺纳肾,扶正固脱。   代表方剂:回阳急救汤合生脉饮加减。   常用药物:人参、附子、甘草、山萸肉、五味子、麦冬、龙骨、牡蛎、冬虫夏草、蛤蚧等。    (二)缓解期    1.肺脾气虚证   主症:气短声低,喉中时有轻度哮鸣,痰多质稀,色白,自汗,怕风,常易感冒,倦怠无力,食少便溏,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病机概要:哮病日久,肺虚不能主气,脾虚健运无权,气不化津,痰饮蕴肺,肺气上逆。   治法:健脾益气,补土生金。   代表方剂:六君子汤加减。   常用药物:党参、白术、山药、苡仁、茯苓、法半夏、橘皮、五味子、甘草等。    2.肺肾两虚证   主症:短气息促,动则为甚,吸气不利,略痰质黏起沫,脑转耳鸣,腰酸腿软,心慌,不耐劳累。或五心烦热,颧红,口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或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苔淡白,质胖,脉沉细。   病机概要:哮病久发,精气亏乏,肺肾摄纳失常,气不归原,津凝为痰。   治法:补肺益肾。   代表方剂: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加减。   常用药物:熟地、山萸肉、胡桃肉、人参、麦冬、五味子、茯苓、甘草、半夏、陈皮等。 2011中医师实践技能高频考点:哮喘病机 哮喘病机病理因素以痰为主 病理因素以痰为主。痰的产生主要由于人体津液不归正化,凝聚而成,如伏藏于肺,则成为发病的潜在“夙根”,因各种诱因如气候、饮食、情志、劳累等诱发,这些诱因每多错杂相关,其中尤以气候变化为主。哮喘“夙根”论的实质,主要在于脏腑阴阳失调,素体偏盛偏虚,对津液的运化失常,肺不能布散津液,脾不能输化水精,肾不能蒸化水液,而致凝聚成痰,若痰伏于肺则成为潜在的病理因素。 发作时的基本病理变化为“伏痰”遇感引触,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结,壅塞气道,肺管狭窄,通畅不利,肺气宣降失常,引动停积之痰,而致痰鸣如吼,气息喘促。发作时的病理环节为痰阻气闭,以邪实为主。若病因于寒,素体阳虚,痰从寒化,属寒痰为患,则发为冷哮;病因于热,素体阳盛,痰从热化,属痰热为患,则发为热哮;如痰热内郁,风寒外束引起发作者,可以表现为外寒内热的寒包热哮;痰浊伏肺,肺气壅实,风邪触发者则表现为风痰哮;反复发作,正气耗伤或素体肺肾不足者,可表现为虚哮。 若长期反复发作,寒痰伤及脾肾之阳,痰热耗灼肺肾之阴,则可从实转虚,在平时表现肺、脾、肾等脏气虚弱之候。肺虚不能主气,气不化津,则痰浊内蕴,肃降无权,并因卫外不固,而更易受外邪的侵袭诱发;脾虚不能化水谷为精微,上输养肺,反而积湿生痰,上贮于肺,则影响肺气的升降;肾虚精气亏乏,摄纳失常,则阳虚水泛为痰,或阴虚虚火灼津成痰,上干于肺,加重肺气之升降失常。由于三脏之间的相互影响,可致同病,表现肺脾气虚或肺肾两虚之象。肺肾两虚而痰浊又复壅盛,严重者肺不能治理调节心血的运行,肾虚命门之火不能上济于心,则心阳亦同时受累,甚至发生喘脱危候。 2011中医师实践技能高频考点:哮喘病因 哮病是中医医师实践技能考试中历年常见考点,本讲将为大家汇总哮喘相关知识,希望有助于考生做好2011年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复习,祝大家顺利通过中医医师实践技能考试。   哮病是中医医师实践技能考试中历年常见考点,本讲将为大家汇总哮喘相关知识,希望有助于考生做好2011年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复习,祝大家顺利通过中医医师实践技能考试。 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发时喉中有哮鸣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   1.病因 (1)外邪侵袭:外感风寒或风热之邪,未能及时表散,邪蕴于肺,壅阻肺气,气不布津,聚液生痰。或因吸入烟尘、花粉、动物毛屑、异味气体等,影响肺气的宣降,津液凝聚,痰浊内生而致哮。 (2)饮食不当:过食生冷,寒饮内停,或嗜食酸成甘肥,积痰蒸热,或进食海膻发物,以致脾失健运,痰浊内生,上干于肺,壅塞气道,而致诱发。 (3)体虚病后:素质不强,则易受邪侵。如幼儿哮病往往由于禀赋不足所致。若病后体弱,如幼年患麻疹、顿咳,或反复感冒、咳嗽日久等导致肺虚。肺气不足,阳虚阴盛,气不化津,痰饮内生,或阴虚阳盛,热蒸液聚,痰热胶固,均可致哮。一般而言,素质不强者多以肾为主,而病后所致者多以肺为主。 2011中医师实践技能高频考点:哮喘类证鉴别 哮病和喘证都有呼吸急促、困难的表现,哮必兼喘,但喘未必兼哮。    【哮喘类证鉴别】   1.哮病与喘证   哮病和喘证都有呼吸急促、困难的表现,哮必兼喘,但喘未必兼哮。 哮指声响言,喉中哮鸣有声,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喘指气息言,为呼吸气促困难,是多种肺系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   2.哮病与支饮   支饮亦可表现痰鸣气喘的症状,大多由于慢性咳嗽经久不愈,逐渐加重而成咳喘,病情时轻时重,发作与间歇的界限不清,以咳嗽和气喘为主,与哮病之间歇发作,突然起病,迅速缓解,喉中哮鸣有声,轻度咳嗽或不咳有明显的差别。 2011中医师实践技能高频考点:哮喘预防调护 讲述哮喘预防调护   1.注意保暖,防止感冒,避免因寒冷空气的刺激而诱发。   2.根据身体情况,作适当的体育锻炼,以逐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3.饮食宜清淡,忌肥甘油腻,辛辣甘甜,防止生痰生火,避免海膻发物;避免烟尘异味;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不良情绪的影响;劳逸适当,防止过度疲劳。   4.平时可常服玉屏风散、肾气丸等药物,以调护正气,提高抗病能力。 2011中医师实践技能高频考点:哮喘诊断要点 讲述哮喘诊断要点   【哮喘诊断要点】   1.多与先天禀赋有关,家族中可有哮病史。常由气候突变,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累等诱发。   2.呈反复发作性。   3.发时常多突然,可见鼻痒、喷嚏、咳嗽、胸闷等先兆。喉中有明显哮鸣声,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甚至面色苍白,唇甲青紫,约数分钟、数小时后缓解。 4.平时可一如常人,或稍感疲劳、纳差。但病程日久,反复发作,导致正气亏虚,可常有轻度哮鸣,甚至在大发作时持续难平,出现喘脱。  实践技能第二站之中医操作   1、请演示指切进针法操作? 答案: ⑴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左输穴的旁边;⑵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快速刺入腧穴;⑶此法适用于短针的进针。   2、请演示常用的闪火拔罐方法? 答案:⑴暴露应拔罐的部位;⑵准备好相应物品;镊子、酒精棉球、火柴、玻璃罐等;⑶用镊子夹住酒精棉球一个,将火点燃,使火球在罐内绕1~3圈后,将火退出,迅速将罐扣在相应拔罐的部位;⑷根据不同要求确定具体拔罐时间。   3、如何按虚里? 答案:脉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为里证,脉虚(举之无力,按之空虚)为虚证。   4、请演示艾条雀啄灸的操作? 答案:⑴根据病症选择施灸部位;⑵将艾条点燃,对准施灸部位;⑶象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施灸;⑷灸至皮肤潮红为度。   5、请演示夹持进针法操作? 答案:⑴用左手拇食二指持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腧穴的皮肤表面;⑵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快速刺入腧穴;⑶此法适用于长针进针。   6、请演示寸口脉诊的操作? 答案:⑴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手臂放平,和心脏近同一水平,直腕,手心向上,并在腕关节面垫上脉枕;⑵用左手按病人右手,用右手按病人左手;⑶首先用中指按在掌后高骨内侧定关脉,接着以食指取寸脉,无名指取尺脉;⑷三指应取弓形,指头齐平,以指腹按触脉体;⑸分轻、中、重三种力量切脉。   7、请演示艾条温和灸的操作? 答案:⑴将艾条一端点燃,对准施灸部位,约距皮肤2cm~3cm左右进行熏烤;⑵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感,一般每处约灸5分钟~7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⑶对于昏厥、局部知觉减退的患者和小儿,医者可将食、中指,置于施灸部两侧,以感知患者局部受热程度,随时调节施灸距离,防止烫伤。   8、舌苔的望诊包括什么内容?黄腻苔主何证? 答案:舌苔的望诊包括苔质与苔色两个方面;黄腻苔主湿热蕴结、痰饮化热、食积热腐等证。   9、如何望舌下脉络? 答案:正常:脉络不粗,也无分枝和瘀点。若舌下有许多青紫或紫黑色小疱,多属肝郁失疏,瘀血阻络。若络脉青紫曲张且粗张为痰热内阻或寒凝血瘀。   10、如何望舌体? 答案:⑴病人采用坐位或仰卧位;⑵光线充足,必须使舌面光线明亮,便于观察;⑶伸舌姿势:自然地伸舌于口外,舌体放松,舌面平展,舌尖略向下,尽量张口;⑷望舌质部位顺序:先舌尖、舌侧、舌根;⑸望舌形、老嫩、胖大、瘦小、裂纹、齿痕、芒刺。   11、舌体的形质望诊包括什么内容?舌胖大有齿痕主何证? 答案:⑴舌体形质望诊主要包括荣枯、老嫩、胖瘦、芒刺、裂纹等方面特征;⑵舌胖大有齿痕主气虚、阳虚湿盛等证。   12、请演示揉法的操作? 答案:⑴用中指或拇指指端、手掌大鱼际或掌根附着于一定部位;⑵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做轻柔缓和的摆动;⑶动作连贯并能持续一定时间。   13、如何按手足?其内容有那些?   答案:⑴按手足:①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医生居病人之对面或右侧;②充分暴露病人的手足;③触摸冷热,查寒热虚实及表里顺逆;④比较诊法:手足心与手足背,手心与上额等;⑤有无水肿与气肿或按小儿手指:指尖、中指。 ⑵内容:①主要探明寒热。一般手足俱冷的是阳虚阴盛,属寒;手足俱热多为阳盛或阴虚,属热。②辨别外感病或内伤病。手足的背部较热,为外感发热;手足心较热,为内伤发热。③分别里热还是表热:额上热甚于手心热的,为表热;手心热甚于额上热的,为里热。④儿科方面,小儿指尖冷主惊厥。中指独热主外感风寒。中指尖独冷,为麻痘将发之象。   14、按肌肤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案:探明全身肌表的寒热(阳气盛衰。若除按热甚,久按热反轻,热在表;若久按热反甚,热自内向外蒸发,为热在里)、润燥以及肿胀(按之凹陷,不能即起为水肿,按之凹陷,举手即起为气肿)。 实践技能考试病例分析--痹证  男,35岁,警察,关节肿痛半年。 患者半年前出现四肢大小关节疼痛,曾有双手近端指关节及腕、踝关节肿胀疼痛,于当地医院服中西药物治疗后病情未见好转,遂来就诊。现四肢大小关节疼痛,痛有定处,得温而痛减,遇寒则加剧,关节不可屈伸。双手小关节晨僵2小时。查体:T:36.5℃,P:85次/分,R:20次/分,BP:110/85mmHg.双手第二、三近端指关节梭形肿,左腕关节肿胀,关节局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紧。ESR:35mm/h,RF:58 IU/ML.   参考答案:   辨病辨证依据:   患者因风寒湿邪闭阻经络,而以寒邪偏盛,寒为阴邪,其性凝滞,故疼痛较剧,痛有定处;得温则气血较为流畅,故其痛减,遇寒则血液凝滞,故痛更剧;寒属阴邪,故局部不红,触之不热;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亦为属痛属寒之象。   西医诊断依据:   1.四肢大小关节疼痛,痛有定处,得温而痛减,遇寒则加剧。
本文档为【医师实践技能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资料汇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1374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65KB
软件:Word
页数:94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6-22
浏览量: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