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一章 人格的科学研究

第一章 人格的科学研究

举报
开通vip

第一章 人格的科学研究null人 格 心 理 学 personality psychology人 格 心 理 学 personality psychology主讲:张继平 单位:上饶师院教科院第一章 人格的科学研究第一章 人格的科学研究一、人格探索的历程一、人格探索的历程思考问题 什么东西使你与身边的人不同? 为什么有人交朋友不费吹灰之力,有人却形单影只? 我们能否测出什么人会升至公司高职,什么人又将难成事业? 人格是怎样形成的?它来自何方? 为什么有的人性格内向,有的人却性格外向? 为什么人格有时会出现问题? 如何重新塑造一个人的人格...

第一章 人格的科学研究
null人 格 心 理 学 personality psychology人 格 心 理 学 personality psychology主讲:张继平 单位:上饶师院教科院第一章 人格的科学研究第一章 人格的科学研究一、人格探索的历程一、人格探索的历程思考问题 什么东西使你与身边的人不同? 为什么有人交朋友不费吹灰之力,有人却形单影只? 我们能否测出什么人会升至公司高职,什么人又将难成事业? 人格是怎样形成的?它来自何方? 为什么有的人性格内向,有的人却性格外向? 为什么人格有时会出现问题? 如何重新塑造一个人的人格? 你如何看待心理学研究的人格现象?(附录一)null人格奥秘的探索历程 占星术:认为一个人出生时行星所处的位置会影响他的性格及其未来的命运。 面相学:“面相乃心灵的图像”(附录五)。 颅相学:高度发达的大脑器官会挤压头骨并产生突起,通过测量与各个器官有关突起的大小即可判断一个人的特点。 体液说:体内粘液过多的人冷静镇定,黄胆汁过多的人性情急躁,黑胆汁过多的人沉湎于忧郁,血液过旺的人乐观自信。 null人格奥秘的科学探索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之路。 华生和斯金纳的行为主义与强化理论。 奥尔波特和奥德伯特的词汇假设与特质理论。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与人本主义理论。二、人格的界定二、人格的界定西方学者论人格(附录二) 关于“人格”的词源分析(persona)。 Jung(1921):一是指人格的表层,即“人格面具”,二是指人格的深层,即“真实的自我”。 Allport(1937):人格指“一个人真正是什么”,它是“个体内在的心理物理系统中的动力组织,决定了人对环境适应的独特性”。 Pervin(1995):人格是个体认知、情感及行为过程的复杂组织,它赋予个人生活的倾向性和一致性,反映着天性与教养的作用;人格中包含了过去的影响及对现在和未来的建构。 Burger(1997):人格是稳定的行为方式和发生在个体身上的人际过程。null中国学者论人格 “人格”、“品格”、“性格”、“人性”(附录三)、“个性” 陈仲庚(1986):人格是“个体内在的行为上的倾向性,它表现为一个人在不断变化中的全体和综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持久的自我,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予人一定特色的身心组织”。 郑雪(2001):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黄希庭(2002):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null我们的结论 人格并非一个单一的概念,它是一类概念的综合体。 人格是一种具有动力性的组织。 人格具有稳定性和一致性。 人格具有独特性。 德莱加博士认为,“人格是个体持久的、内在的特征系统,该系统促进了个体行为的一致性”(Derlega,1999)。三、人格的理论解释三、人格的理论解释稳定的行为模式来自哪里? 精神分析论:个体的无意识而不是意识对其行为方式的差异起决定作用 。 特质论:特质是人格的基本单元,行为的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人格的特质(trait)。 遗传决定论:遗传素质和生理过程决定了人格差异。 行为主义与学习理论:人格是行为的习惯系统,稳定的行为方式是条件反射和心理预期的结果。 社会文化决定论:人格是众多社会角色的复合物,家庭环境、人际关系、宗教信仰等有决定性影响。 人本-存在主义:关注人的自由、选择和价值,人的责任感和自我认同感是造成人格差异的主要原因。 认知论: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及个人的经验、思想观念是影响人格形成发展乃至导致变态的主要因素。null思考与讨论: 关于人格的个体差异或稳定的行为模式的来源,你持何种观点或更赞成(反对)哪种观点? 如何用上述不同的观点或主张解释人类的攻击行为(或抑郁表现)? 人格理论中的两难选择: 遗传还是环境? 稳定还是变化? 过去、现在还是将来? 意识还是无意识? 自由还是被决定?null人格心理学家面临的问题 行为的目的 无意识机制 早期经验的重要性 人格信息的来源 个性与共性 人格的整合四、人格的研究方法四、人格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研究的程序 确定问题并提出假设 选择研究的对象 界定概念及其测试工具 选择研究的方法 解释结果并做出推论 例子:为什么一些人经常被孤独感困扰,另一些人则很少感到孤独? 假设:孤独者缺乏社会技能,不能保持和发展令他满意的人际关系。null临床研究(clinical research) 定义:对单个人或单个群体进行深层考察。 适用对象: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 优点: 许多重要概念不易用实验检验(如无意识); 适合考察一些罕见的个案(如多重人格); 考察的对象在所考察的维度上与正常人没有本质差异时(如裂脑人); 适用于心理治疗过程。 缺点: 结论难以推广; 无法确定因果关系; 缺乏客观性,研究者难免会做主观判断。null相关研究(correlational research) 定义:在相同条件下考察一组被试的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 适用对象:特质理论和生物学流派。 优点: 易操作,省时间; 比较客观,生态效度高; 可以研究法律或伦理上无法操纵的变量间的关系; 对一些相互作用互为因果关系的变量无需用实验考察。 缺点:相关研究无法揭示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相关的两组变量有时很可能是一种共变关系。研究中涉及测量的信度和效度问题。null实验研究(experimental research) 定义:在控制条件下系统地操纵变量的变化,以考察这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 实验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 实验设计:被试内设计、被试间设计以及混合设计 (附录四)。 适用对象:行为主义与学习论、认知理论。 特点:可操作性、可验证性、可重复性。 缺点: 实验情境下人格研究的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非常有限; 研究的推广性与生态效度问题; 不能把握众多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人格因素; 难以彻底排除实验对象的主观认识和态度对实验过程的污染。null研究方法的比较(如右表) 多种研究方法并用举例 电视暴力片与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研究 人格特征与心脏疾病关系的研究 关于“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的研究多种研究方法并用五、人格的研究历史五、人格的研究历史人格心理学的理性经历 个人主义的信念:文艺复兴使人类逐渐认识到自己的“个体性”。 浪漫主义[1]运动:承认无意识和非理性的作用。 测量学运动:心理测量不仅使个体差异研究成为可能,而且使人格领域的研究由定性转向定量。 欧洲临床精神病学的影响 精神病治疗的生物学模式与心理学模式之争。 躯体派:以德国精神病学家格里辛格尔和法国学者沙可为代表,主张以脑器官的器质性病变来解释精神异常和行为异常。 精神派:以麦斯麦和伯恩海姆等人为代表,主张从精神与心理方面寻找精神病的原因。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技术。 1.人格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1.人格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西方人格心理学思想的发展 古希腊文明成为整个西方现代科学的源头 人格心理学的建立 两个来源:心理测量运动以及欧洲临床精神病学的发展 1937年奥尔波特《人格:心理学的解释》 科学人格心理学的发展 20世纪30-60年代:主要人格理论体系建立时期 20世纪70年代以来:综合化的趋势 null2.人格心理学大事年表 1883年,高尔顿发表了《人类才能及其发展的研究》,此书标志个体差异心理学及心理测量运动的开始。 1895年,弗洛伊德与布洛伊尔用“谈话疗法”合作治疗安娜·欧的个案,并发表《关于歇斯底里的研究》一书,由此逐渐确立了精神分析在精神病学领域的地位。 1900年,弗洛伊德发表第一本科学解梦的著作——《释梦》。 1912年,德国心理学家韦特海默创立格式塔心理学,主张用整体的观点研究心理现象。 1913年,华生在《心理学评论》杂志上发表《行为主义者眼光中的心理学》一文,由此标志行为主义产生。 1921年,奥尔波特在文章中首次对“人格与性格”做了区分,提倡用“人格”而不是用“性格”一词,而在此之前,“人格”主要用于变态心理学领域。 1922~1923年,奥尔波特在德国攻读博士后时受以下思潮的影响:韦特海默的格式塔心理学;斯普兰格的直觉法以及斯腾关于人格独特性和人格单元思想的影响。 1924年,奥尔波特在哈佛大学开设了美国最早的人格心理学课程:《人格与社会改良》。 1937年,奥尔波特出版《人格:心理学的解释》一书,标志人格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学科正式形成。 1938年,默里出版《人格的探索》一书,该书与奥尔波特的《人格:心理学的解释》一同被视为人格心理学形成的标志。 1962年,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会成立。1971年,美国心理学会设立人本主义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心理学第三势力形成。六、人格心理学的任务与主题六、人格心理学的任务与主题人格心理学的双重任务 关于个体差异的研究。 作为独特的、整合的、整体的单个人的研究。 人格心理学的四大主题 人格与特质。 人格与动机。 人格与认知。 人格与社会背景。 人格研究的两大传统 应用性研究的传统:体液说歇斯底里精神分析依恋理论固定角色疗法 学术性研究的传统:早期的类型理论体型说内外倾学说近代的类型论特质论五因素理论附录一:人格与常识附录一:人格与常识与智力一般的人相比,天才倾向于是古怪和难以适应环境的。 无论是家庭中的头生儿、中间儿还是末生儿,出生顺序与他(她)的人格有关。 大多数为社会做出显著贡献的人,如科学家、作家、作曲家等,他们在年老时所做的贡献最大。 攻击性的人倾向于有低自尊心。 30岁以后人格变化很小。 乐观的人比悲观的人倾向于更健康。 低自尊导致了人们的心理问题。 一个人能够被轻易地归为某种类别或类型。 人们受广告、流行音乐和自助录音带中潜藏的、无意识信息的影响并不大。 多数人对他人如何看待自己都有一个极好的观念。 附录二:西方学者眼光中的“人格”附录二:西方学者眼光中的“人格”人格是对个体在特定情境中的行为预测(Cattell,1950)。 人格是某科学家一次能给出的关于个人行为细节的最适当的理论解释(McClelland,1951)。 人格是对个体环境的实际方面或感知方面的体验、分辨或操纵的相对持久的倾向系统(Bronfenbrenner,1951)。 人格是个体特质的独特模式(Guilford,1959)。 人格是一个由各个部分或元素组成的有机的整体,因其内部活动以某种方式进行而从环境中分离开来(Sanford,1963)。 人格是个体性格、气质、智力和体格的相对稳定而持久的组织,它决定着个人适应环境的独特性(Eysenck,1970)。 人格是能够进行测量的个体差异的所有相对持久的维度的总和(Byrne,1974)。 人格是个人心理特征的统一,这些特征决定人们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它们与别人的行为有稳定的差异(Mischel,1986)。 人格是指一个人区别于另一个人的并保持恒定的具有特征性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模式(Phares,1991)。 附录三:古今中外“人性论”附录三:古今中外“人性论”中国古代的人性观:“人之初,性本善”(孔子);“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礼记·礼运篇》);“生之谓性”,“食色,性也”(告子);人生来具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种善端(孟子);“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 亚里斯多德:人在本性上是“政治动物”。 中世纪:人性即神性,基督教认为,人是按上帝的形象创造的,并使之管理其他所有受造物。因为他具有某种自我意识和能力来自由地爱,而这正是上帝自己的特征。 文艺复兴以来:将人性看成是人类的善良天性或人类的理性。 弗洛伊德:意识根本就不是自由的和理性的,人性就是人的非理性。 萨特:人的存在先于他的本质,我们既不是被上帝也不是被进化或其他任何东西为任何目的创造的,我们只是发现了自己的存在,然后确定把我们自己造就成什么样子。 洛伦茨:我们的行为方式与动物的行为方式有着根本的相似之处,即有着一种对自己同类采取攻击行为的天生动力。这是对整个人类历史上的冲突和战争、对本属理性的人而不断做出非理性行为的唯一可能的解释。 马克思:“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故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与弗洛伊德强调个人的和精神的原因相对,马克思强调社会的和经济的原因。根本不存在单个人的人性这个东西,对某一社会或某一时期的人来说是正确的东西,对另一地域或另一时代的人来说则不一定正确。“人的存在决定人的意识” 。 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人格的看法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人格的看法(一)人格形成思想 1、染积说:“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 2、阶段说:孔子:“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淮南子》写道:“凡人之性。少则猖狂,壮则是强暴,老则好利。一人之身既数变矣。” 3、差异说:荀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nullnull附录四:实验设计的方法附录四:实验设计的方法被试内设计(within-subjects design):指一组被试中的每一个被试都接受整个实验的各种实验处理的设计,目的在于控制被试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如果各实验处理的效应之间有差异,由于同一被试接受不同的实验处理,就不存在被试的个别差异与实验变量效果混淆的问题,因此可以说这些差异是由实验处理不同引起的。 被试间设计(between-subjects design):指每一组被试只在一种实验条件下做实验,如随机组设计或随机分层设计的各个被试组即是如此。 混合设计(mixed design):指综合上述两种基本设计而制定的实验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一个混合设计的安排至少包含两个自变量的处理,一个自变量被一种设计所处理,而第二个自变量则为另一种实验设计所处理。附录五:颅相学图解附录五:颅相学图解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本章复习与思考题本章复习与思考题什么是人格? 人格的六个理论流派主要有哪些? 怎样理解人格与文化的关系? 人格理论的研究主要侧重在哪几个方面? 试思考和讨论人格心理学的应用前景何在?
本文档为【第一章 人格的科学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02738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6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6-21
浏览量: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