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自然灾害报道:媒体的实践与反思——以2008年中国南方雪灾报道为例

自然灾害报道:媒体的实践与反思——以2008年中国南方雪灾报道为例

举报
开通vip

自然灾害报道:媒体的实践与反思——以2008年中国南方雪灾报道为例 与外教一对一练口语,免费试听,途优教育 www.2uedu.cn 免费与外教一对一练口语?!立即搜索“途优教育,口语陪练” 新闻传播学论文-自然灾害报道:媒体的实践与反思——以 2008 年中国南方雪灾报道为例 关键词: 自然灾害 南方雪灾 灾害报道 新闻媒体 [摘要]: 本文以 2008 年中国南方特大雪灾报道为例,从自然灾害的产生过程出发,认为 自然灾害报道应当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及时做好预警报道;其次, 重点做好救灾抗灾报道;再次,适时做好反思报道。这是灾害报道的三个基...

自然灾害报道:媒体的实践与反思——以2008年中国南方雪灾报道为例
与外教一对一练口语,免费试听,途优教育 www.2uedu.cn 免费与外教一对一练口语?!立即搜索“途优教育,口语陪练” 新闻传播学论文-自然灾害报道:媒体的实践与反思——以 2008 年中国南方雪灾报道为例 关键词: 自然灾害 南方雪灾 灾害报道 新闻媒体 [摘要]: 本文以 2008 年中国南方特大雪灾报道为例,从自然灾害的产生过程出发,认为 自然灾害报道应当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及时做好预警报道;其次, 重点做好救灾抗灾报道;再次,适时做好反思报道。这是灾害报道的三个基本要 求或基本原则。 2008 年 1 月中旬,我国中东部地区下起了中到大雪,豫、鄂、苏、皖等地受到 影响。1月下旬,雨雪天气继续恶化并向南方扩散,湖北、湖南多数供电线路中 断,京广铁路大动脉受阻,京珠高速公路北段被冰雪封闭……1月底,这场恶劣 的雨雪天气被定性为“南方五十年不遇的雪灾”。时值春运,这场雪灾所造成的 影响极其广泛,损失相当严重。党和国家领导人、各级党政部门以及社会各界对 此高度重视,纷纷展开紧张有序的救援工作,努力将冰雪灾害造成的影响减小到 最低限度。 对于这场冰雪灾害与抗灾救灾工作,新闻媒体作了大量报道,谱写了许多动人的 篇章。现在冰雪灾害已经过去,新闻媒体应当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思想认识, 防患于未然,努力提升灾害报道的水平,更好地服务社会。为此,本文结合媒体 对这场冰雪灾害以及抗灾救灾的报道,谈谈媒体如何应当面对自然灾害的问题。 与外教一对一练口语,免费试听,途优教育 www.2uedu.cn 免费与外教一对一练口语?!立即搜索“途优教育,口语陪练” 一般地说,凡是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条件的各类事件,都称为灾害。大体上, 灾害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自然变异为主因的灾害,即自然灾害,如地震、 海啸、风暴、冰雪;一种是以人为影响为主因的灾害,即人为灾害,如人为引起 的火灾、交通事故、房屋倒塌、矿难。诚然,我们应当努力减少人为灾害,积极 预防自然灾害。不过,就自然灾害而言,我们只能加强预防与救治,并不能加以 消除。在这种情况下,媒体应当如何面对自然灾害,就成为无法回避的问题。当 然,从媒体的基本使命出发,这个问题也可表述为:媒体应当如何报道自然灾害? 有研究表明,面对自然灾害,媒体大致有三种基本的报道模式:一是“灾”情型, 以自然灾害本身作为新闻报道的主体;二是“人”情型,以在自然灾害面前人们 的所作所为与精神面貌作为新闻报道的主体;三是“综合”型,以客观的“灾” 情报道和充分的“人”情报道相结合的报道方式。[1] 一般认为,西方新闻界基 本上采用“灾”情型的报道模式。在我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灾害报道经历了历 史性的变化。80 年代以前,基本上是“人”情型的报道模式,王中教授在 50 年 代提出“灾害不是新闻,抗灾救灾才是新闻”[2] ,可以说是对这种报道模式的 典型概括。从 80 年代开始,媒体开始既报道灾害本身,又报道抗灾救灾,“综 合”型的灾害报道模式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这次雪灾报道,既客观地报道了冰雪 灾害的种种情况,也充分报道了灾害救助的方方面面,自然是“综合”型的灾害 报道。 应当说,灾害报道的模式化归纳很有理论意义,对于研究灾害报道方式的转变来 说,是一种很有价值的分析工具。但是,假如进一步追问:在普遍采用“综合” 与外教一对一练口语,免费试听,途优教育 www.2uedu.cn 免费与外教一对一练口语?!立即搜索“途优教育,口语陪练” 型的灾害报道之后,媒体又应当如何报道自然灾害呢?对这个问题,灾害报道的 模式化分析难以提供有效的答案,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 自然灾害往往突如其来,具有明显的突发性。这次冰雪灾害就出人意料,人们都 没有思想准备。不过,冰雪灾害并不像地震、海啸、火山爆发那样突然降临,其 形成有一个持续的过程。从自然灾害的产生过程出发,我们认为自然灾害报道应 当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及时做好预警报道。美国著名报人普利策说过:“倘若一个国家是一艘航 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 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现警报。”这就意味着,记者要善 于观察社会,观察现实,善于发现问题,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而且毫不保留地如 实报道。面对自然灾害,新闻媒体必须充分发挥社会“观风使”与人类生活“消 息树”的作用,及时而全面地作出预警报道。所谓“及时”,就是一旦发现灾害 即将降临或正在降临,就要立即跟踪报道,一刻也不能拖延;所谓“全面”,就 是要站得高,看得远,预见到灾害可能在某种范围内会造成的种种困难或危害。 只有这样,才能让人们对灾害的降临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从而迅速行 动起来,采取各种 措施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软件质量保证措施下载工地伤害及预防措施下载关于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 把抗灾救灾。 其次,重点做好救灾抗灾报道。自然灾害的降临,最终是由人类承受其灾难性后 果。因此,自然灾害一旦发生,救灾抗灾就是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媒体做好救 灾抗灾报道,是灾害报道的重中之重。具体分析,救灾抗灾报道具有两个方面、 多个层面的工作。如实报道灾情与充分报道救灾,构成了救灾抗灾报道必不可少 的两个方面。无论是灾情,还是救灾抗灾工作,本身又可分为多个层面。譬如, 与外教一对一练口语,免费试听,途优教育 www.2uedu.cn 免费与外教一对一练口语?!立即搜索“途优教育,口语陪练” 灾情可分为直接灾情与间接灾情,像这次雪灾让电线断裂、公路受阻,就是直接 灾情,而由此造成的铁路不畅、春运困难,可谓间接灾情;至于救灾抗灾,更包 括多方面的工作,譬如:自然灾害发生后的救灾抗灾举措,党和国家领导人与各 级党政领导的组织指挥,实施各种救灾抗灾举措后的效果,社会各界对受灾群众 的关爱与义举,救灾抗灾过程中涌现出来的感人事迹,等等。全方位、立体化地 做好这方方面面的报道,是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 再次,适时做好反思报道。一般地说,“反思”就是指回过头来对过去的事件进 行思考,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在某种意义上,人类社会就是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的过程中进步的。所以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认为,反思是认识真理的比较高级的 方式。为了更好地防治自然灾害,我们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因此,面对自然 灾害,媒体适时开展反思性报道,也是灾害报道的应有之义。当然,什么才叫“适 时”,却是一个颇费思量的问题。按传统观念,人们往往是在灾害过后才痛定思 痛。面对这次雪灾,有论者 1月 30 日撰文说,“共同抵御雪灾优先于一切反思” [3] ,就是这种观念的典型反映。毫无疑问,只要灾害尚未结束,救灾抗灾就是 主旋律。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在救灾抗灾的过程中就不能进行反思。正如有评论 所指出的那样:“迅速的反思、即刻的批评、马上的总结,本身就是抗灾的内涵 之一;检讨、反省、问责,是对抗灾松弛、救灾不力的重要督促手段。”因此, 根据实际情况,“该反思时就反思”[4] ,才是“适时”的要义。 及时做好预警报道、重点做好救灾抗灾报道、适时做好反思报道,构成了灾害报 道的三个基本要求或基本原则。以此相衡,不难发现媒体在这次雪灾报道上的成 功、进步与不足。 与外教一对一练口语,免费试听,途优教育 www.2uedu.cn 免费与外教一对一练口语?!立即搜索“途优教育,口语陪练” 媒体的救灾抗灾报道做得好,是这次雪灾报道最成功的地方。大量的专题报道, 共同谱写了许多动人的篇章。譬如温家宝总理多次南下救灾的感人场面,《广州 日报》《南方都市报》等多家媒体都在导读版以总理视察广州火车站的大图片配 特大标题进行报道,并着重突出了总理给滞留人员温情拜年以及让大家回家过年 的承诺。又如交通部门奋战冰雪保春运的努力,新浪网等媒体以图文方式报道了 广东交通部门连日来 24 小时在京珠公路上除冰,湖南交警徒步 16 公里解救天然 气储运车,武警战士用血肉之躯在广州火车站筑起人墙维持秩序等多方面的新 闻。还有电力部门冒着冰雪抢修电网的事迹,餐饮企业、食品企业、通讯企业、 卫生部门等等社会各界对受灾群众的关爱,都在中央电视台及全国各地的媒体上 得到了及时充分而且感人至深的呈现。 在这次雪灾的预警报道和反思报道方面,媒体既有很大的进步,又存在着某些不 足。先说进步。一方面,部分媒体的预警报道相当及时。1月 18 日普降大雪之 后,19 日初见雪灾端倪。20 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直播间》《全国新闻 联播》等重点栏目启动了对雪灾的高强度聚集式报道,全面关注陕西、河南、湖 北、贵州等地因雨雪灾害滞留在路上的群众。有人认为,“中央台广播节目此次 应对紧急突发事件,反映速度之快,播出时间之长,在中国广播史上都是第一次。” [5] 另一方面,部分媒体不再拘泥于灾后反思的传统思维,在灾害发生与救灾过 程中就发表了反思性的评论。1月 29 日,在春运前夕的紧急关头,抗灾救灾工 作如火如荼。这一天,《新京报》发表社论《突破雨雪困局 信息公开尤为重要》, 指出 1月 25 日京珠公路严重堵车的重要原因是“通车信息发布混乱”;对于贵 州断电,也明确提出“铁路动脉中断……理应主动向媒体通报,一些相关单位守 口如瓶的做法必须纠正。”此后,陆续有主流媒体对雪灾进行及时的反思:1月 与外教一对一练口语,免费试听,途优教育 www.2uedu.cn 免费与外教一对一练口语?!立即搜索“途优教育,口语陪练” 30 日,《南方都市报》提出《学学国外怎样应对雪灾》;1月 31 日,《南方周 末》认为《雪灾暴露公共治理软肋》;2月 1 日,《法制日报》呼吁《让信息公 开成为抗灾救灾的引擎》,等等。随即,新华网、新浪网、新安网等网络媒体纷 纷转载。应当说,这些反思性的报道对于推进接下来的救灾工作,是有一定警醒 作用的。 再看不足。灾害报道的首要关卡——预警报道在总体上还不够及时,应当说是一 个重要的不足。古训有云,未雨绸缪;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警预报系统是 应对灾害的先行手段,新闻媒体应该在灾害初现端倪之际就警觉起来,及时报道 异常气象现象。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司长矫梅燕称,1月 10 日第一次雨雪天 气出现以前,他们就向国务院上报了有关情况;雨雪天气出现后,国务院根据气 象局的预报发布了紧急通知。第二次雨雪天气出现时,气象局又与交通部联合发 布了紧急通知。然而,全国绝大多数的媒体都没有把这两次紧急通知作为预警讯 号报道出来,让民众产生应有的防灾警觉。除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外,直至 1 月 25 日以后,地方媒体才陆续报道气象异常情况及其影响,如《南方都市报》 26 日报道《千人滞留白云机场因全国大范围雨雪 广州出发的南航航班共有 15 班延误》;安徽中安在线 26 日报道《安徽大雪成灾 部分民工步行数十公里回家》。 另外,尽管有些媒体意识到同步反思的重要性,并且发表一些言论,但大多数媒 体都在消极等待,似乎要等雪灾过后才来反思,鲜有及时的反思报道。倒是网络 论坛、个人博客等新媒体,在冰雪灾害过程中发表了不少很有现实针对性的反思 性评论。譬如:王冉的新浪博客在 1月 30 日写出言论《雪灾不仅仅是灾区的事》, 中华网论坛 2月 4日上载帖子《透过特大雪灾看中国国家战略的必要调整!》, 与外教一对一练口语,免费试听,途优教育 www.2uedu.cn 免费与外教一对一练口语?!立即搜索“途优教育,口语陪练” 凯迪网络 2月 4日上载原创评论《反思雪灾:灾前防范比灾后抗击重要》,都提 出了富有思考价值与启迪意义的意见。如果传统媒体更加思想解放一些,选择性 地报道网络媒体这一公共平台表达出来的民众意见,必能提高灾害反思报道的公 共参与性和整体影响力。 [注释] [1] 古开法、徐斐:《自然灾害的电视报道》,《浙江社会科学》1994 年第 6 期。 [2] 王益民主编:《中国当代精彩新闻评说》,武汉大学出版社 1987 年第一版, 第 51 页。 [3] 刘洪波:《共同抵御雪灾优先于一切反思》,《羊城晚报》2008 年 1 月 30 日。 [4] 徐迅雷:《该反思时就反思》,《中国石油报》网络版 2月 1日, http://dzb.zgsyb.com.cn/syb/html/2008-02/01/content_28194.htm [5] 姚志峰:《迎战暴风雪 我们与您携手同行》,《中华新闻报》2008 年 2 月 1 日。
本文档为【自然灾害报道:媒体的实践与反思——以2008年中国南方雪灾报道为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26585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245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7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1-06-21
浏览量: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