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9生殖

19生殖

举报
开通vip

19生殖null第十二章 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 Diseases of Reproductive System and the Breast第十二章 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 Diseases of Reproductive System and the Breast第一节 子宫颈疾病第一节 子宫颈疾病一、慢性子宫颈炎(chronic cervicitis) 原因: 1.细菌感染:链球菌、肠球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 2.分娩、机械性损伤 null病理变化: 肉眼:1.子宫颈糜烂;2.子宫颈息肉 慢性宫颈炎宫颈息肉n...

19生殖
null第十二章 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 Diseases of Reproductive System and the Breast第十二章 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 Diseases of Reproductive System and the Breast第一节 子宫颈疾病第一节 子宫颈疾病一、慢性子宫颈炎(chronic cervicitis) 原因: 1.细菌感染:链球菌、肠球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 2.分娩、机械性损伤 null病理变化: 肉眼:1.子宫颈糜烂;2.子宫颈息肉 慢性宫颈炎宫颈息肉null镜下:粘膜充血水肿、间质内淋巴细胞、浆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浸润;宫颈腺上皮可增生并鳞化;纳博特囊肿。宫颈炎鳞化纳博特囊肿null二、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与原位癌 (cervical epithelial dysplasia and carcinoma in situ) 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属于癌前病变,上皮细胞呈现不同程度异型性。I级II级III级null子宫颈原位癌:异型增生的细胞累及子宫颈粘膜上皮全层,局限于上皮层内,未突破基底膜。 正常子宫颈上皮正常上皮与原位癌交界处原位癌null原位癌的癌细胞沿基膜通过宫颈腺口蔓延至子宫颈腺体内,取代部分或全部腺体,但未突破腺体的基膜,称为原位癌累及腺体,仍属于原位癌。原位癌累及腺体null子宫颈上皮内肿瘤(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CIN-ICIN-IICIN-IIInull三、子宫颈癌 cervical carcinoma 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好发年龄40~60岁。 组织来源: 子宫颈管外口的移行带。 病因: 与HPV感染(16 18型)、早婚、多产、宫颈裂伤、包皮垢。 宫颈癌发生部位null病理变化: 肉眼: 糜烂型 外生菜花型 内生浸润型 溃疡型 null镜下: 多为鳞癌、少数是腺癌。 1. 鳞癌: 早期浸润癌(微小浸润性鳞癌)—癌细胞浸润深度不超过基膜下5mm,不伴脉管转移者。 浸润癌—癌组织向间质内浸润生长,浸润深度超过基膜下5mm。分为高、中、低分化。 低分化鳞癌null2. 腺癌: 肉眼与鳞癌无明显区别。 镜下也分为高、中、低分化。 腺癌腺鳞癌null扩散途径: 1.直接蔓延:向上整个子宫颈、向下阴道穹隆和阴道壁,向两侧侵及宫旁及盆壁组织,向前侵犯膀胱,向后侵犯直肠。 2.淋巴道转移:最常见。子宫旁、闭孔、髂内、髂外、髂总、腹股沟、骶前和锁骨上等。 3.血道转移:肺、肝、骨。 宫颈癌累及膀胱直肠瘘null临床病理联系: (1)出血; (2)脓性白带; (3)疼痛; (4)局部浸润表现; (5)恶病质。 null临床上子宫颈癌的分期: 0期:原位癌 I期:局限于宫颈内 II期:超出宫颈,但未及盆壁;侵及阴 道,但未及阴道的下1/3。 III期:扩展至盆腔壁及阴道的下1/3。 IV期:癌超越骨盆;或累膀胱或直肠; 或已转移 预后取决于临床分期和组织学分级。null第二节 子宫体疾病 一、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 指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出现于子宫内膜以外的部位。80%发生于卵巢,其次依次为:子宫阔韧带、直肠阴道陷窝、盆壁腹膜、腹部手术疤痕、脐部、阴道、外阴、阑尾。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异位于子宫肌层中(至少距子宫内膜基底层2-3mm以上)。 巧克力囊肿 卵巢异位正常子宫内膜null病理变化: 子宫内膜异位症巧克力囊肿null二、子宫内膜增生症 (endometrial hyperplasia) 主要与雌激素分泌过多而孕激素缺乏有关或外源性雌激素过多。 临床表现为不 规则 编码规则下载淘宝规则下载天猫规则下载麻将竞赛规则pdf麻将竞赛规则pdf 阴道出血和月经量过多。常见于青春期或绝经期妇女。 病理变化: 肉眼: 子宫内膜弥漫性增厚,可达1cm以上。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异位症镜下null镜下: 1.单纯性增生 2.复杂性增生 3.非典型增生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非典型增生 null三、子宫肿瘤 (一)子宫体癌: 又称子宫内膜腺癌(endometrial adenocarcinoma)是子宫内膜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可能与雌激素的长期刺激有关,多见于50岁以上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50-59岁为高峰,临床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出血。 病因:未明。 病理变化: 肉眼: 1.弥漫型null2.局限型 镜下: 1.腺癌 2.腺鳞癌 3.腺棘癌腺癌腺鳞癌null扩散: 1.直接蔓延:向上达子宫角、输卵管、卵巢和其他盆腔器官;向下至宫颈管和阴道;向外侵透肌层达浆膜,蔓延至输卵管和卵巢,累及腹膜、大网膜。 2.淋巴道转移:宫底部癌多转移至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子宫角部癌多转移至腹股沟淋巴结;累及宫颈管的癌多转移至宫旁、髂内外、髂总淋巴结。 3.血道转移:肺、肝、骨。 临床病理联系: 主要为阴道不规则出血,诊断性刮宫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 预后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预后较好。 null(二)子宫平滑肌瘤 (leiomyoma of the uterus) 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肿瘤,30岁以上妇女发病率高达70%。绝经后可萎缩。 病理变化:子宫平滑肌瘤null第三节 滋养层细胞疾病 (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diseases, GTD) 其共同特征为滋养层异常。患者血清和尿液中人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 HCG)含量高于正常妊娠,可作为临床诊断、随访观察和评价疗效的辅助指标。 一、葡萄胎(hydatidiform mole) 又称水泡状胎块,我国多见,好发于20岁以下和40岁以上的妇女,我国发病率为1/150。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未明。90%以上完全性葡萄胎染色体核型为46XX。10%为46XY。部分性葡萄胎核型多为69XXX或69XXY。null病理变化:肉眼:灰白色透明或半透明串状葡萄样物。镜下:(1)绒毛因间质高度水肿而增大;(2)绒毛内血管消失,或见少量无功能毛细血管,内无红细胞;(3)滋养层细胞不同程度增生、轻度异型。葡萄胎正常绒毛null临床病理联系: (1)子宫反复不规则出血 (2)子宫明显增大 (3)HCG升高 预后: 彻底清宫后,多能痊愈。10%可转变为侵蚀性葡萄胎,2.5%左右可恶变为绒毛膜癌。部分性葡萄胎极少演变为绒毛膜癌。 葡萄胎null二、侵蚀性葡萄胎(invasive mole) 病变特点为水泡状绒毛浸润到子宫壁肌层,形成紫蓝色出血坏死结节。镜下:滋养层细胞增生程度和异型性比良性葡萄胎显著。常见出血坏死,可查见水泡状绒毛、坏死绒毛。侵蚀性葡萄胎null三、绒毛膜癌(choriocarcinoma) 是滋养层细胞发生的高度恶性肿瘤。 大约有50%发生于葡萄胎后;25%发生于流产后;20%发生于正常分娩后;5%发生于早产和异位妊娠。30岁左右女性多见。临床病理联系: (1)具有葡萄胎的表现;(2)彻底清宫后阴道仍出血;(3)可发生肺、阴道和脑的转移;(4)转移灶可自行消失。 null病理变化 肉眼: 癌结节质软、色暗红或紫蓝色。 镜下: 无血管、无间质,由细胞滋养层细胞和合体滋养层细胞构成。癌细胞不形成绒毛和水泡状结构。绒毛膜癌null扩散 1.直接蔓延:子宫颈、阴道壁、输卵管、阔韧带等。 2.转移:常血道转移到肺、其次为阴道、脑、肝、肾等。 临床病理联系: (1)阴道持续不规则流血 (2)血或尿中HCG持续升高 (3)不同部位转移灶引起的不同症状 预后:化疗后,死亡率在20%以下。 绒癌肝转移null四、胎盘部位滋养层细胞肿瘤 (placental site trophoblastic tumor, PSTT) 与闭经、妊娠有关,很少见。 肿瘤由界于细胞滋养层细胞与合体细胞滋养层细胞组成。 无绒毛存在,HCG低,HPL高 多为局部浸润,可发生脑、肺转移第四节 卵巢肿瘤第四节 卵巢肿瘤一、卵巢上皮性肿瘤 占卵巢肿瘤90%,分良、恶、交界性。多源于卵巢表面上皮,依上皮类型分为浆液性、粘液性和子宫内膜样。null(一)浆液性肿瘤 浆液性囊腺瘤是卵巢最常见的肿瘤,良性和交界性多见于20-40岁,囊腺癌年龄较大。 病理变化:肉眼:单个或多个囊腔。大量实体和乳头出现应疑为癌。浆液性囊腺瘤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null镜下: 良性:囊腔上皮为单层立方或矮柱状,有较宽乳头形成,细胞无异型性。 交界性:细胞层次增加不超过3层、异型,无间质破坏、浸润。 恶性:细胞层次超过3层,间质浸润。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null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null(二)粘液性肿瘤 较少见。85%为良性和交界性,余为恶性。 病理变化:肉眼:多个囊腔。若有较多乳头和实性区域、出血、坏死及包膜浸润,可能为恶性。卵巢粘液性囊腺瘤null镜下:良性:囊腔被覆单层高柱状上皮。交界性:含较多乳头结构,细胞层次多,但不超过3层。恶性:细胞异型性明显,复杂的腺体和乳头,有出芽、搭桥及实性巢区,间质浸润。 粘液性囊腺瘤 null卵巢粘液性囊腺癌null第五节 前列腺疾病 一、前列腺增生症(prostatic hyperplasia) 又称结节状前列腺增生、前列腺肥大。多发生于前列腺的内区、移行区、尿道周围区。 病理变化:肉眼:结节状。腺体增生为主,淡黄色、质软、切面见蜂窝状腔隙,挤压有前列腺液流出。纤维平滑肌为主,质硬、灰白,与周围正常组织界限不清。null镜下:主要成分为纤维、平滑肌、腺体。腺上皮有2层细胞,内层呈柱状,外层为立方或扁平,完整基膜包绕。细胞向腔内呈乳头状或形成皱折。腔内淀粉样小体。极少恶变。前列腺增生null二、前列腺癌(prostatic cancer) 源自前列腺上皮,多发于50岁后。癌上皮也 有雄激素受体,激素与受体结合,促进肿瘤生长。 病理变化: 肉眼:多发于周围区,后叶多见。切面结节状、韧硬、界限不清。 镜下:多为高分化腺癌。腺泡较规则、拥挤,腺上皮为单层立方或柱状,基底细胞常缺。核大、空泡状,核仁大、单个或多个。高分化腺癌可靠证据:包膜、淋巴管、血管、周围神经浸润。 血道转移主要至骨。null大腺泡腺癌小腺泡腺癌实体状腺癌髓样癌null前列腺筛状腺癌null第二节 乳腺疾病 乳腺解剖结构和各部位主要病变: null正常乳腺组织结构(静止期)一、乳腺增生性病变一、乳腺增生性病变(一)乳腺纤维囊性变 (fibrocystic change of the breast) 是最常见的乳腺疾患,25~45岁妇女为高发年龄,绝经前达发病高峰,临床表现为乳腺肿块。 病因: 与卵巢功能失调,雌激素水平升高,刺激乳腺组织增生有关。 null病理变化: 1.非增生型纤维囊性变 肉眼:常为双侧,多灶性小结节性分布,边界不清,囊肿大小不一、多少不等。大的囊肿含有半透明的浑浊液体,表面呈蓝色,称作蓝顶囊肿。null镜下:囊肿被覆上皮多为扁平上皮,也可为柱状或立方上皮,也可完全缺如,仅见纤维性囊壁。腔内偶见钙化。若囊肿破裂,内容物进入间质,可导致炎症反应和间质纤维组织增生、玻璃样变。囊肿上皮可见大汗腺化生。乳腺非增生性纤维囊性变null2.增生性纤维囊性变 病变:囊肿形成、间质纤维增生、末梢导管和腺泡上皮增生。上皮层次增多、形成乳头突入囊内,乳头顶部互相吻合,构成筛状结构。囊肿上皮异型增生,应视为癌前病变。乳腺增生性纤维囊性变依上皮增生程度不同,分为:轻度增生、旺炽性增生、非典型增生、原位癌。null(二)硬化性腺病(sclerosing adenosis) 是增生性纤维囊性变的一少见类型。主要特征为小叶末梢导管上皮、肌上皮和间质纤维组织增生。 病理变化: 肉眼:灰白质硬,与周围乳腺界限不清。 镜下:终末导管的腺泡书目增加,小叶体积增大,轮廓尚存。病灶中央部位纤维组织不同程度增生,腺泡受压扭曲,病灶周围腺泡扩张。腺泡外层的肌上皮细胞明显可见。偶然可见腺泡明显受挤压,管腔消失,成为细胞条索,组织图像与浸润性小叶癌相似,应注意。null硬化性腺病null二、乳腺纤维腺瘤(fibroadenoma) 是乳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20-30岁之间。单个或多个,单侧或双侧发生。 病理变化: 主要由增生的纤维间质和腺体构成。乳腺纤维腺瘤null三、乳腺癌 (carcinoma of the breast) 概念 乳腺终末导管小叶单元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 居女性恶性肿瘤第一位。发生年龄在40~60岁之间,35岁以前少见。 病因及发病机制: 1.雌激素水平增高 可刺激乳腺导管上皮增生。 2.遗传因素 发病高2~3倍。 3.长时间大剂量接触放射线。 4.病毒感染 在人类尚未证实。 null临床表现:早期为单发的无痛性肿块;以后表面不光滑,质硬,与皮肤粘连不活动。多位于乳腺外上象限,其次是乳腺中央区和内上象限。 null病理变化: 1.非浸润性癌 (1)导管内原位癌 (intra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发生于乳腺小叶的终末导管,导管明显扩张,癌细胞局限于扩张的导管内,导管基膜完整。导管内原位癌不经任何治疗,20年后,30%可发展为浸润癌。根据组织学改变分为粉刺癌和非粉刺型原位癌。粉刺癌发展为浸润癌的几率高于非粉刺型导管内癌。null(1)粉刺癌(comedocarcinoma) 病理变化: 肉眼:一半以上位于乳腺中央部位。肿块明显、质地硬。切面可见扩张的导管内含灰黄色软膏样坏死物质,挤压时可溢出,状如皮肤粉刺,称粉刺癌。镜下:癌细胞体积大,胞质嗜酸,分化不等,大小不一,核仁明显,核分裂像多见。癌细胞呈实性排列,中央可见坏死,为其特征性改变。坏死区可钙化。导管周围见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和慢性炎细胞浸润。 粉刺癌null2)非粉刺型导管内癌(noncomedointraductal carcinoma) 病变:癌细胞异型性不如粉刺癌明显,体积较小,形态较不规则,无坏死或仅有轻微坏死。癌细胞在导管内,可呈实体、乳头状、筛状和小管状排列。间质纤维组织增生也不如粉刺癌明显。非粉刺型导管内癌null(2)小叶原位癌(lobular carcinoma in situ) 小叶原位癌发生于乳腺小叶的末梢导管和腺泡。其内充满实体排列的癌细胞,癌细胞较导管内癌的癌细胞小,大小形状较一致,核圆形或卵圆形,核分裂像罕见。癌细胞未突破基膜。一般无癌细胞坏死,也无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和炎症反应。约30%累及双侧乳腺,常为多中心性,肿块小,不易扪及。 小叶原位癌null(3)佩吉特病(paget disease) 伴有或不伴有间质浸润的导管内癌的癌细胞沿乳腺导管向上扩散,累及乳头和乳晕,在表皮内可见大而异型、胞质透明的肿瘤细胞。乳头乳晕出现渗出和浅表溃疡,皮肤增厚粗糙,呈湿疹样改变,又名湿疹样癌。佩吉特病null2.浸润性癌 (1)浸润性导管癌 (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由导管内癌发展而来,癌细胞突破导管基膜向间质浸润,是最常见的乳腺癌类型,占乳腺癌的70%左右。 病理变化: 肉眼:灰白色、质硬,切面沙砾感,无包膜,活动度差。可见乳头下陷,橘皮样外观,卫星结节、溃疡。null镜下: 形态多种多样,癌细胞排列成巢状、团索状,或伴少量腺样结构。可保留原有导管内原位癌结构或完全缺如。癌细胞异型性明显。间质有致密纤维组织增生,癌细胞在间质内浸润生长。根据癌实质和纤维组织间质比例不同分为:单纯癌、硬癌、和髓样癌。浸润性导管癌 null(2)浸润性小叶癌(invasive lobular carcinoma) 由小叶原位癌突破基膜向间质浸润所致,约占乳腺癌的5%-10%左右。约20%累及双侧乳腺,在乳腺中呈弥漫性多灶性分布,不易被临床和影像学检查发现。病变:肉眼:切面呈橡皮样,灰白质韧,与周围组织无明确界限。 镜下:癌细胞小、大小一致,核分裂像少见。癌细胞呈单行串珠状或细条索状浸润于纤维间质之间,或环行排列在正常导管周围。null乳腺浸润性小叶癌null扩散: 1.直接蔓延 癌细胞沿导管直接蔓延,可累及相应的乳腺小叶腺泡,或沿导管周围组织间隙向扩散到周围脂肪组织,甚至累及胸大肌和胸壁。 2.淋巴结转移 最常见。向腋窝、锁骨上下、乳内动脉旁和纵隔淋巴结转移。 3.血道转移 晚期,经 淋巴途径入静脉,依次转移到肺、肝、骨骼等。null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 在正常乳腺上皮细胞的胞核内均含有雌二醇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R)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 PR),激素在细胞核内与受体形成二聚体的激素-受体复合物,促使DNA复制,启动细胞分裂周期。阻断ER、PR的作用环节可抑制乳腺癌的生长。 ER、PR均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效果显著,存活时间长,二者均阴性者疗效差存活时间短。 nullC-erbB-2癌基因蛋白和ER 表达有一定相关性,前者阳性表达时,后者多为阴性,细胞增殖活性高,预后差。应用抗c-erbB-2单克隆抗体对c-erbB-2过度表达并有转移的乳腺癌采用靶向治疗已试用于临床。目前检测乳腺癌组织中ER、PR、c-erbB-2已经成为指导临床治疗乳腺癌和判断预后的常规手段。
本文档为【19生殖】,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00519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10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6-19
浏览量: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