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验动物学概论

实验动物学概论

举报
开通vip

实验动物学概论实验动物学概论 华中科技大学 孔利佳 Email: konglijia@126.com 2008年6月 *​ 一、实验动物的概念 *​ 二、实验动物科学发展概况 *​ 三、实验动物质量国家标准 *​ 四、实验动物管理条例 *​ 五、实验动物福利 一、实验动物学的基本概念 *​ 实验动物 (laboratory animal) *​ 实验用动物 (experimental animal) *​ 实验动物学 (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LAS) 实验动物 *​ 实验动物(laboratory ...

实验动物学概论
实验动物学概论 华中科技大学 孔利佳 Email: konglijia@126.com 2008年6月 *​ 一、实验动物的概念 *​ 二、实验动物科学发展概况 *​ 三、实验动物质量国家标准 *​ 四、实验动物管理条例 *​ 五、实验动物福利 一、实验动物学的基本概念 *​ 实验动物 (laboratory animal) *​ 实验用动物 (experimental animal) *​ 实验动物学 (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LAS) 实验动物 *​ 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是指经人工饲育,对其携带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实验动物必须具备三个特点: *​ 1、从遗传控制角度 实验动物必须是来源清楚、人工培育、遗传背景明确的动物。 *​ 2、从微生物控制角度 所有实验动物携带的微生物、寄生虫都是在人工严格控制之下的。 *​ 3、从应用角度 培育所有实验动物的最终目的都是用于科学实验。 实验动物的应用领域广泛 *​ 1、医学生物学 *​ 2、制药工业 *​ 3、生物制品 *​ 4、中医药 *​ 5、轻工业和食品工业 *​ 6、农业 *​ 7、宇航、国防和军事科学 *​ 在生命科学实验研究中实验动物总是被作为前沿哨兵和人类的替身,用来验证一个又一个的生命科学真理。由于生命现象的复杂性,目前还没有其他方法能够完全替代实验动物进行实验研究。 *​ 从某种意义上说,实验动物是经人类用现代科技手段创造的用于为人类科学实验服务的,并具有新的生物学特性的动物物种。 实验用动物: (Animal for research) *​ 泛指一切用于实验的动物。 实验动物学 *​ 实验动物学:(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是研究实验动物和动物试验的科学。它涉及到两方面的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 *​ 1、实验动物; *​ 2、动物试验。 实验动物学 *​ 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是以实验动物本身为研究对象,专门研究它的生物学特性,遗传育种,保种,培育新的品种品系,疾病控制,营养需要等方面的问题,以达到提供标准化的实验动物的目的。 *​ 动物试验:(animal experiment)是以实验动物为材料,采用各种方法在实验动物身上做试验,研究动物在实验过程中的反应、表现及发生、发展规律和有关技术问题。也就是实验动物的应用问题。 *​ 实验动物学诞生于上世纪50年代,由于近交系动物、免疫缺陷性动物、悉生动物等特殊动物的培育成功,使其从普通动物学中脱颖而出。 *​ 目前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综合性的基础学科。它融生物学、动物学、遗传学、微生物学、医学、药学、兽医学等为一体并引用其他自然科学的成功发展起来。 实验动物学的基本内容: *​ 1、实验动物遗传育种学 *​ 2、实验动物微生物与寄生虫学 *​ 3、实验动物环境生态学 *​ 4、实验动物营养学 *​ 5、实验动物医学 *​ 6、比较医学 *​ 7、动物试验 实验动物学的任务 *​ 研究怎样以优质的实验动物和精确的实验方法,使动物经实验处理后,能获得良好的反应重复性。 *​ 实验动物科学作为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和条件,直接影响着许多领域研究成果的确立和水平高低,同时它的发展和提高又会把许多领域的研究引入新的境地,推动生命科学的发展。 *​ 实验动物科学既是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生命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实验动物在保障人类健康和优化生存环境中的作用是无可置疑的。 实验动物标准化: *​ 实验动物生产条件标准化; *​ 实验动物质量标准化; *​ 动物实验应用条件标准化。 *​ 实验动物质量的标准化包括微生物学质量及遗传学质量的标准化。 实验动物标准化的四大控制 *​ 1、实验动物遗传质量控制 *​ 2、实验动物微生物和寄生虫质量控制 *​ 3、实验动物营养质量控制 *​ 4、实验动物环境质量控制 *​ 实验动物的标准化直接关系到生命科学研究的质量、生物制品的产品质量、以及药品、食品等的安全性有效性的正确评价,因而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 二、发展概况 *​ 1、国际概况: *​ 人类使用动物做实验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 木乃伊的制作---古埃及 *​ 动物脏器解剖---古希腊 *​ 血液循环现象的证实,心脏的作用—英国学者(1578—1657) *​ 病原微生物引起传染病—法国学者(1822—1895) *​ 无菌豚鼠的培育—1885年 *​ DBA小鼠的培育—1909年 *​ 发现裸小鼠— 1962年 *​ 人类肿瘤移植裸小鼠成功—1969年 *​ 遗传工程小鼠的创立—20世纪末 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 *​ 两名美国科学家卡佩奇、史密斯以及与英国科学家埃文斯分享殊荣。 *​ 表示了国际社会对他们利用小鼠胚胎干细胞进行基因打靶技术领域研究的认可。 *​ 20世纪50年代后,伴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实验科学的兴起,极大地促进了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 *​ 195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医疗科学国际组织和国际生命科学会联合成立了国际实验动物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ICLAS) 国际实验动物科学委员会(ICLAS) *​ 全球性实验动物学术机构,负责国际实验动物科学事业发展的指导协调与管理工作,每三年召开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交流信息,加强合作,对促进实验动物的标准化、商品化、社会化,推动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起了良好作用。 *​ 该委员会有40余个成员国,中国1987年正式被接纳为该委员会的成员国。 国外发展趋势 *​  1、使用动物的数量不断下降 ,质量不断提高。 *​ 使用动物的种类也发生明显变化 。 *​  2、动物实验模型走向商品化,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大量发展。 *​ 许多国家的实验动物生产厂商已可出售多种经过遗传修饰的动物模型。 *​  3、动物替代物和替代方法不断推广应用。 *​  实验动物的福利和动物保护运动呈现全球化趋势,发达国家有关实验动物的法律和法规逐步完善,普遍开展了以 *​ 替代(replacement)、 *​ 减少(reduction) *​ 优化(refinement)为核心的“3R”运动。 *​ 综上所述,目前实验动物水平较高的国家都相继颁发了实验动物管理条例、法规或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已实现了实验动物生产的标准化、商品化和社会化,并且形成了完整的实验动物教育、科研、生产管理与应用体系。 *​ 实验动物生产的标准化、商品化及社会化程度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2、国内发展近况与趋势 *​ 我国实验动物科学起步较晚,1949年前就有饲养繁殖动物作实验的记录。1949年在全国六大生物制品所和大的科研机构和高等医学院校陆续建立了一定规模的实验动物繁殖场,培训了干部和工作人员,成为我国实验动物事业发展的基础。 *​ 我国的实验动物科学在1978年第一次全国科技大会以后才真正发展起来。 *​ 为了适应我国科学技术与国民经济发展 的需要,1981年全国人大提案国务院责成国家科学技术部进行实验动物情况调查,科学技术部于1982年11月在云南召开第一届全国实验动物工作会议,把发展实验动物科学纳入国家计划,从而促进和推动了我国实验动物科学事业的发展。 *​  1987年中国实验动物学会成立,同年加入国际实验动物科学委员会,成为ICLAS的成员国。 *​ 1988年“实验动物管理条例”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科委以第二号令发布施行。卫生部颁布了“医学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 1994年国家技术监督局正式发布了“实验动物微生物和寄生虫监测”等7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表明我国实验动物的法规体系已经形成。 *​ 1997年全国的实验动物工作归口国家科学技术部主管。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实验动物工作归各自科技厅(局)和科委主管。 *​ 2001年12月七部委联合签署了关于实行实验动物生产和使用许可证的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了对实验动物工作的管理力度。 *​ 北京市人大1996年率先通过了对实验动物工作管理的法规。 *​ 湖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于2005年7月29日通过了《湖北省实验动物管理条例》,自2005年10月1日起实施。 *​ 云南省2007年也通过了对实验动物工作的管理法规,开始了对实验动物工作的立法管理。 三、实验动物质量国家标准 *​ 实验动物的标准是对以实验动物为对象或应用材料这一重复性事物或有关概念所做出的统—规定;是以实验动物这一领域的科学技术,实践经验的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的协商一致.由国家主管机关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是实验动物科技人员需要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 *​ 2002年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实施新的《实验动物质量国家标准》包括12项强制性标准(GB)和71项非强制性标准(GB/T)。 强制性标准(GB12项) *​ 哺乳类实验动物的遗传质量控制 *​ 微生物学等级及检测 *​ 寄生虫学等级及检测 *​ 环境及设施 *​ 配合饲料通用质量标准 *​ 配合饲料卫生标准 *​ 大小鼠、豚鼠、家兔、地鼠、犬和猴配合饲料 推荐性标准(GB/T71项) *​ 主要是涉及实验动物质量的各种检测方法。 哺乳类实验动物的遗传质量控制(GB) *​ 规定了哺乳类实验动物的遗传分类及命名原则、繁殖交配方法和近交系动物的遗传质量标准。 *​ 适用于哺乳类实验动物的遗传分类、命名、繁殖及近交系小鼠、大鼠的遗传纯度检测。 微生物学等级及检测GB *​ 规定了实验动物微生物等级及监测。包括:实验动物微生物学的等级分类、检测要求、检测程序、检测规则、结果判定和报告。 *​ 适用于豚鼠、地鼠、兔、犬和猴;清洁级及以上小鼠、大鼠。 环境及设施GB *​ 规定了实验动物繁育、生产及实验环境条件和设施的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同时规定了实验动物垫料、饮水和笼具的要求。 *​ 适用于一切实验动物繁育、生产、实验场所的环境条件及设施设计、施工、工程验收及经常性监督管理。 微生物学等级 *​ 是新GB与1994年GB变化最大的部分。也是对实验动物工作影响最大的一个部分。 实验动物微生物等级的设定(1994GB) *​ 小鼠 普通级 清洁级 SPF级 无菌级 *​ 大鼠 普通级 清洁级 SPF级 无菌级 *​ 地鼠 普通级 清洁级 SPF级 无菌级 *​ 豚鼠 普通级 清洁级 SPF级 无菌级 *​ 家兔 普通级 清洁级 SPF级 无菌级 *​ 犬 普通级 SPF级 *​ 猴 普通级 SPF级 实验动物微生物等级的设定(2002) *​ 小鼠 清洁级 SPF级 无菌级 *​ 大鼠 清洁级 SPF级 无菌级 *​ 地鼠 普通级 清洁级 SPF级 无菌级 *​ 豚鼠 普通级 清洁级 SPF级 无菌级 *​ 家兔 普通级 清洁级 SPF级 无菌级 *​ 犬 普通级 SPF级 *​ 猴 普通级 SPF级 *​ 实验动物质量国家标准是实验动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验动物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的基础,是提高实验动物质量水平的基本保障。是全国范围内实验动物工作统一的技术要求。 *​ 是科技人员需要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 四、实验动物管理条例 *​ 《湖北省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分为八章三十九条。 *​ 第一条 为了规范对实验动物工作的管理,保证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质量,维护公共卫生安全,适应科学研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立法目的) *​ 第三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与实验动物有关的科学研究、生产、应用等活动及其管理与监督,适用本条例。 *​ (管理范围) *​ 第四条 省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负责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实验动物管理工作。市、州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协助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实验动物工作。 (管理部门) *​ 第六条 实验动物管理实行许可证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 从事实验动物保种、繁育、生产、供应、运输、商业性经营以及实验动物相关产品生产、供应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取得省科学技术行政部门颁发的《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使用实验动物及相关产品进行科研、检定、检验和以实验动物为原料或者载体生产产品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取得省科学技术行政部门颁发的《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 *​ (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 证明所用动物来源的可靠性 证明做动物实验设施的合格 *​ 第八条 实验动物的保种、繁育应当采用国内、国际认可的品种、品系,并持有有效的合格证书。实验动物种子应当来源于国家实验动物种子中心或国家认可的种源单位。 *​ 第十五条 使用实验动物及相关产品进行科研、检定、检验和以实验动物为原料或载体生产产品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使用许可证许可范围。使用合格的实验动物。 *​ 第十七条 从事动物实验应当根据应用目的,选用相应等级要求的实验动物。同一间实验室内不得同时进行不同品种、不同等级或者互有干扰的动物实验。 *​ 第十八条 申报科研课题、鉴定科研成果、进行检定检验和以实验动物为原料或载体生产产品,应当把应用合格实验动物和使用相应等级的动物实验环境作为基本条件。 *​ 应用不合格的实验动物或者在不合格的实验环境设施内取得的动物实验结果无效,科研项目不得鉴定、评奖,生产的产品不得出售。 *​ 《条例》还对质量检测与防疫、生物安全与动物福利、管理与监督,对不遵守条例所应当承当的法律责任等做出了相应的规定。 五、动物福利 动物福利 *​ 动物福利(animal welfare)指为了保证动物在健康舒适的状态下生存,而人为给动物提供的相应物质条件和采用的行为方式,以保证动物处于生理和心理愉快的感受状态。 1、 “善待活着的动物,减少死亡的痛苦”。 动物应享有5大自由: 《实验动物管理条例》第29条规定:"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人员对实验动物必须爱护,不得戏弄或虐待。"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令 第 11 号 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中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试行) 2006年11月7日 *​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科研不端行为,是指违反科学共同体公认的科研行为准则的行为,包括: *​ (一)在有关人员职称、简历以及研究基础等方面提供虚假信息;   (二)抄袭、剽窃他人科研成果;   (三)捏造或篡改科研数据;   (四)在涉及人体的研究中,违反知情同意、保护隐私等规定;   (五)违反实验动物保护规范;   (六)其他科研不端行为。 关于善待实验动物的指导性意见 科学技术部办公厅 2006年10月8日印发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饲养管理过程中善待实验动物的指导性意见 第三章 应用过程中善待实验动物的指导性意见 第四章 动物运输过程中善待实验动物的指导性意见 第五章 善待实验动物的相关措施 第六章 附则 *​ 主张动物福利是一个严肃的道德议题、科学议题、法律议题和政治议题。 3R原则(减少、替代、优化)原则 *​ 减少(Reduction):是指如果某一研究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中必须使用实验动物,同时又没有可行的替代方法,则应把使用动物的数量降低到实现科研目的最需的最小量。 *​ 替代(Replacement):是指使用低等级动物代替高等级动物,或不使用活的脊椎动物进行实验,而采用其它方法达到与动物实验相同的目的。 *​ 优化(Refinement):是指通过改善动物设施、饲养管理和实验条件,精选实验动物、技术路线和实验手段,优化实验操作技术,尽量减少实验过程对动物机体的损伤,减轻动物遭受的痛苦和应激反应,使动物实验得出科学的结果。 *​ 安死术:是指用公众认可的、以人道的方法处死动物的技术。其含义是使动物在没有惊恐和痛苦的状态下安静地、无痛苦地死亡。 *​ 目前“3R”已成为国际实验动物学发展的主要趋势。 表达人们对实验动物的怀念和敬意 请听一段实验大鼠的对话: *​ 提醒大家关爱实验动物,重视实验动物的生命,提高科学研究实验结果的质量,让实验动物牺牲的值得! 第二章 实验动物遗传质量控制 *​ 第一节 实验动物的遗传学分类 *​ 第二节 近交系 *​ 第三节 同源导入、同源突变和分离近交系 *​ 第四节 重组近交系和系统杂交动物 *​ 第五节 封闭群动物 *​ 第六节 实验动物的遗传监测 第一节 实验动物的遗传学分类 一、分类 同源突变近交系 近交系 同源导入近交系 相同基因类型 分离近交系 品系 重组近交系 杂交F1代 远交种 不同基因类型 封闭群 突变种 品种 二、实验动物品种( strain )与品系( stock ) *​ 概念: 指具有相似的外貌特征,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以及稳定的遗传性能,共同遗传来源和一定遗传结构的动物群体。 *​ 品系与品种差异: 1、品系比品种的群体特点更加突出。 2、品系的性状及适应性必须相同。 3、品系的基因型相同。 第二节 近交系 一、概念 *​ 近交系( inbred strain ): 指至少经连续20代以上全同胞交配或亲子交配培育而成,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近交系数达98.6%以上的遗传群体。 *​ 命名: C3H(F130) *​ 近交系数: 指群体中某个个体通过遗传携带两个同源等位基因的概率。 Fn=〔1-(1-△F)n 〕×100% 全同胞 △F=19.1% 同父异母 △F=11.0% 堂兄妹 △F=8% 亲子交配 △F=19.1% *​ 近交衰退 ( inbred inflation ): 指在近交过程中动物群体由于基因分离和纯合而产生的不利于个体和群体发育的现象。 *​ 近交衰退包括: 1.由于有害隐性基因的纯合,出现遗传缺陷或 某种疾病发生率的提高。 2.影响繁育如产子数下降、母性不良。 3.个体发育不良,对环境的适应性差。 *​ 亚系 ( substrain ): 指育成的近交系在繁育过程中,由于残余杂合基因的分离、基因突变的产生和抽样误差导致部分遗传组成改变而形成遗传差异的近交系动物群体。 *​ 命名: DBA/2 ;CBA/J ;C57BL/6J *​ 常用小鼠近交系名称缩写 B=C57BL; B6=C57BL/6; C=BALB/c; CB=CBA; C3=C3H; D=DBA; D2=DBA/2 *​ 亚系分化: 1. 全同胞交配达40代之前形成分支,很可能由于残余杂合基因分离导致。 2. 一个分支与其他分支分开繁殖超过100代,可能由突变形成。 3. 已发现一个分支与其他分支存在遗传差异。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残留杂合、突变或遗传污染(genetic contamination) *​ 支系( subline): 由于饲养环境的改变,或对动物进行人为的技术处理,对某些动物特征产生影响,形成不同的支系。 如: 引种、 精卵或胚胎移植(egg or embryo transfer,e)、 代乳(foster nursing,f)、 人工喂养(hand-rearing,h)、 冷冻保存(freeze preservation,p)。 *​ 命名: C3fB6:由C57BL/6代乳的C3H品系。 C57BL/6peCBA/H: C57BL/6的受精卵经冷冻保存移植 到CBA/H妊娠、代乳获得。 二、近交系的特征 *​ 基因纯合性( homozygosity ) *​ 遗传稳定性( stability ) *​ 遗传同源性( isogenicity ) *​ 表型一致性( uniformity ) *​ 个体性( individuality ) *​ 可分辨性( identification ) *​ 分布的广泛性 *​ 资料可查性 三、常用近交系品系 *​ BALB/cAnN 遗传背景: 1923年Mac Dowell近交26代引到Snell(加/c)1935年引到Andervont(An:美国国立肿瘤研究所Andervont 博士)1951年72代引到NIH。单倍型为H-2d *​ C57BL/6J//Ola 遗传背景: 1921年Little获得C57BL,1937年分成两个亚系C57BL/6和C57BL/10,1974年从JAX引种到LAC,1983年引种到 OLAC(英国牛津实验动物场)。单倍型为H-2b。 *​ DBA/2N 遗传背景: 1909年Little培育,1951年由JAX引到NIH。淡棕色。单倍型为H-2d *​ C3H/He//Ola 遗传背景: 1920年Strong用Bagg白化雌鼠与DBA雄鼠交配后,选择高乳腺肿瘤发病率动物培育,1930年引到Andervont近交35代后,于1941年引到Heston,1978年引到OLAC。野鼠色。单倍型为H-2k *​ CBA/J//Ola 遗传背景: 1920年Strong用Bagg白化雌鼠与DBA雄鼠交配后,选择低乳腺肿瘤发病率动物培育培育,1947年引到Andervont近交35代后,于1948年引到JAX,1983年引到OLAC。野鼠色。单倍型为H-2k 第三节 同源导入、同源突变和分离近交系 一、同源性(homologous) 指基因的来源相同,即控制同类性状的基因。 二、同源突变近交系和同源导入近交系 *​ 同源突变近交系(coisogenic inbred strain): 两个近交系,除一个指明位点等位基因不同外,其他遗传基因相同。 *​ 命名: C57BL/6J-bg/bg 原品系 突变基因以纯合状态保存 *​ 同源导入近交系(congenic inbred strain): 通过杂交-互交或回交等方式将一个基因导入到近交系中,由此形成的一个新近交系与原近交系只在一个小染色体片段上的基因不同。 *​ 命名: B10.129-H-12b 配系C57BL/10 供系129 目的基因符号 三、分离近交系 *​ 分离近交系( segregating inbred strain ): 培育近交系的同时,采取一定的交配方法使个别位点的基因处于杂合状态,从而分离出该基因位点上带有不同等位基因的两个近交亚系。 *​ 命名: DW-dw/+ 品系 杂合基因符号 第四节 重组近交系和系统杂交动物 一、重组近交系( recombinant inbred strain RI) *​ 概念: 由两个无血缘关系的近交系杂交后得到F2代,分组分别连续20代以上全同胞交配而育成的一组近交系。 *​ RI特点: 1、 RI的遗传成分虽然限于两个祖系,但不均 等。 2、与普通近交系一样,具有极高的纯合性。 3、品系分布模式的形成,由基因自由组合与 互换导致。 *​ 应用: 1、分离分析 2、连锁分析 3、功能分析 二、系统杂交动物 ( hybrids ) *​ 概念: 由不同品系或种群之间杂交产生的后代。 *​ 杂交一代动物: 由两个无关的近交品系杂交而繁殖的第一代动物,其遗传组成均等地来自两个近交品系,属遗传均一并具有表现型相同的动物。 *​ 应用: 1、干细胞研究。 2、移植免疫研究。 3、细胞动力学研究。 4、单抗研究 第五节 封闭群动物 一、群体的遗传结构 *​ 基因频率( alleles frequency ): 在一个二倍体群体中某一基因对其等位基因的相对比率(p、q)。 *​ 基因型频率(genotype frequency ): 一个 群体中某一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间的比率(D、H、R)。 *​ 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关系 P=D+1/2H q=R+1/2H *​ 随机交配( random mating ): 在一个有性繁殖的生物群体中,任何一个雌性或雄性的个体与任何一个相反性别的个体交配的概率都相等。 *​ Hardy-Weinberg定律: 1、在随机交配的大群体中,如果没有突变、选择和迁移,则群体每一世代的基因频率保持不变。 2、任何一个大群体,无论其基因频率如何,只要经一代随机交配,基因型频率达到平衡。 3、平衡状态下 D=p2 H=2pq R=q2 二、封闭群动物(closed colony) *​ 定义: 以非近亲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在不从外部引入新的血缘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的种群。 *​ 特点: 1、一定的杂合性:不引入新的基因,又不使 群体内基因丢失。 2、相对的稳定性:群体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 对稳定的遗传特征。 3、个体差异取决于祖代动物。 4、较强的繁殖力、抗病力。 5、群体易保存有模型价值的突变基因。 *​ 命名: N:NIH 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保存的NIH小鼠。 *​ 应用: 1、类似人群体遗传的异质性组成,在药物筛 选、毒性试验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可大量供应,用于预试验、教学。 3、用于携带突变基因。 一、近交系的遗传监测 *​ 免疫学方法 1、皮肤移植:背部、耳部、尾部,但雌性对 雄性的Y抗原产生排斥。 2、血凝试验 3、细胞毒试验 4、免疫双扩散试验 *​ 生化电泳法 1、生化标记:同工酶、同种异构蛋白。 2、支持物:纸电泳、凝胶电泳、薄膜电泳。 *​ 形态学方法 1、毛色基因检测法 2、下颌骨测量 *​ 分子生物学技术 1、限制性片段长多态 2、简单序列长多态 3、DNA指纹 二、封闭群动物的遗传监测 *​ 群体的形态学:毛色、体型、体重、下 颌骨 *​ 繁殖性能:离乳率、产仔率 *​ 血液常数: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 *​ 一些质量性状的基因与基因型频率:生化标记、免疫遗传标记 第三章 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和寄生虫质量控制 《湖北省实验动物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2005年7月经第十届省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并于同年10月1日施行的地方性法规,《条例》明确规定实验动物管理实行许可证制度,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国家规定领取实验动物许可证,依法规范地生产和使用合格实验动物。 根据《条例》和《湖北省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省科技厅决定从2008年开始,在科技计划和成果管理活动中进一步加强对实验动物工作的监督和执法力度。 一、对涉及实验动物的科技项目立项、项目验收、成果鉴定、科技奖励申报等科技活动依法进行审查。对于应用不合格的实验动物或者在不合格的实验环境设施内取得的动物实验结果,一律视为无效,其科技项目不予项目验收和成果鉴定,不予评奖。 二、凡涉及实验动物的科技项目立项、项目验收、成果鉴定、科技奖励申报等,应按照下列要求提供材料。 (一)申报科技项目须附实验动物使用承诺书。 (二)申请科技项目验收、成果鉴定、科技奖励须提供以下材料: 1.科技项目验收、成果鉴定、科技奖励申请材料; 2.动物实验实施情况 3.实验动物来源单位开具的《实验动物质量合格证》; 4.动物实验设施单位开具的《实验动物设施使用证明》; 5.相关实验人员的《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培训合格证书》; 6.根据专家审核意见,提供有关动物实验的原始记录。 三、对涉及实验动物的各类科技项目工作的审查程序如下: (一)科技项目立项。由省科技厅主管业务处审查已立项的科技项目的实验动物使用承诺书。 (二)科技项目验收、成果鉴定。 由各项目承担单位向省科技厅条件财务处(以下简称条件财务处)报送与实验动物有关的材料,条件财务处进行实验动物的合法性合规性审查并提出审查意见,省科技厅各业务主管处只受理实验动物审查合格的验收、鉴定申报项目。 (三)科技奖励申报。 由项目申报单位(人)向条件财务处报送与实验动物有关的材料,条件财务处进行实验动物的合法性合规性审查并提出审查意见,省科技厅基础研究与科技成果处只受理实验动物审查合格的科技奖励申报项目。获奖项目初评公示后,条件财务处将对有异议的获奖项目依法进行复查。 什么是合格的实验动物呢? 什么是标准化的实验动物? 我们拿什么样的动物做实验,才能立项、才能鉴定成果、才能获奖? 实验动物标准化研究的内容是: 1、遗传学控制 2、微生物学控制 3、环境控制 4、营养控制 为什么要进行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学控制? 1、威胁人的健康和生命(人兽共患病) 流行性出血热、爱滋病、狂犬病、沙门氏菌、结核分枝杆菌、巴氏杆菌 、丝虫病、弓形虫、跳蚤、禽流感等等。 3、烈性传染病对生产、实验造成严重危害: 种子群死亡——不能生产; 正在进行的实验死亡——实验被迫中断。 鼠痘、禽流感、 兔流行性出血热、犬瘟热 4、获得免疫或隐性感染的动物,会给人假像 这部分动物外观似正常,但用于实验往往造成错误的结果,使得科研结果的不真实可靠,没 有重复性 。 强调: 为什么要进行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学控制? 威胁人的健康和生命 对动物生产有影响 实验的准确性、重复性有质疑 使实验被迫中断 目录 第一节 实验动物分级 第二节 普通动物 第三节 清洁级动物与无特定病原体动物 第四节 无菌动物 第五节 悉生动物 第六节 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监测 第一节 实验动物分级 一、病毒对实验动物的影响 二、细菌与动物机体的关系 三、寄生虫与宿主的关系 四、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学分级 各种细菌在动物体内的存在都会对动物体产生一定的作用,即使是正常菌,也会影响其生理数据和实验的重复性,包括组织病理学的变化,免疫功能的改变和体内分子水平的变化。 为了提高实验的质量,实验动物必须进行标准化,必须对实验动物微生物和寄生虫控制,也必须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学等级划分。 国际上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学分级划分 一级:清洁动物 二级:SPF动物 三级:悉生动物 三级:无菌动物 第二节 普通动物(CV) 普通动物(Conventional animals,CV) 一、基本概念 要求不携带人兽共患病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饲养在开放系统中,动物体内外所携带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很难控制。 二、实验动物常见人兽共患病 1、狂犬病 2、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在野鼠中 流行,隐性感染为主。 是一种对实验人员危害较大 的人畜共患传染病。 实验性大、小鼠、豚鼠、家兔均可感染。多数成年啮齿类动物感染后无症状。 人感染后以发热、出血、休克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特征,死亡率较高。 鼠流行性出血热的特点是 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 在野鼠中流行 多数成年啮齿类动物隐形感染 人感染预后不良 3、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lymphocytic choriomeningitis LCM) 野鼠是LCM病毒的天然宿主。动物多呈隐性感染,少数发病,出现急性症状,死亡率甚低。 实验小鼠、大鼠、地鼠、豚鼠、家兔、犬、猪、猴等均可感染。 LCM病毒可引起人的无菌性脑膜炎或流感样症状,偶有严重的脑膜炎或脑膜脑脊髓炎,人感染后大多呈预后良好,仅有极少数病例死亡。 4、猴疱疹病毒(Simian herpesvirus)感染 又称B病毒病(B virus disease),是由与人的单纯性疱疹病毒相近的B病毒引起的猴良性疱疹性口炎,可自愈。但人感染B病毒后则产生致死性脑炎或脑脊髓炎。 5、沙门氏菌(salmonella) 沙门氏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是较常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引起消化系统的疾病。主要是由鼠伤寒沙门氏菌 (S.typhimurium)和肠炎 沙门氏菌(S.enterititis)引 起 。 7、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8、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病 为人兽共患体内寄生虫,由袭地弓形虫引起。 中间宿主和终宿主 正常人感染弓形虫绝大多数没有症状/症状很轻。少数人初次感染(或称原发性感染)时有发热、淋巴结肿大、头痛、肌肉关节痛和腹痛。感染弓形虫后人体可以产生免疫力。 孕妇感染弓形虫可传染给胎儿,对胎儿非常危险。如果怀孕头3个月发生感染,大约40%的胎儿可能有严重损害,出现流产、死胎或新生儿疾病,或者出生后有眼、脑或肝脏的病变或畸形。 普通动物 要求不携带人兽共患病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 强调 对实验人员有威胁的人兽共患病的病毒有 狂犬病 鼠流行性出血热 LCM病毒 猴疱疹病毒 三、动物间烈性传染病 1、鼠痘(mouse pox) 又称脱脚病(ectromelia),是危害实验小鼠最为严重的病毒之一。 2、兔出血症(rabbit epidermic hemorrhagic fever) 是家兔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具有传播快、病程短,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特点。分为急性和慢性,但多呈急性发病。 主要感染青壮年兔,且病情严重,多呈急性经过。 急性发病开始时多无症状,常突然倒地,抽搐,尖叫后死亡。 病程稍慢的,体温可升高到41℃以上。死亡前常呈兴奋状。 慢性发病时,体温升高,精神不振,最终衰竭死亡。 四、普通动物的管理与用途 普通级实验动物的用途 教学示教之用; 某些科学研究为探索方法而从事的预试验之用; 没有培养出高级别的动物,不得以用之; 为了保持普通级动物的健康必须 到有具有动物生产许可证的单位去购买动物 在具有动物实验许可证的环境下实验 犬、猴、兔可以接种一些指定的疫苗 第三节 清洁级动物与无特定病原体动物 —、基本概念 1、 清洁级动物(Clean animals,CL) 特点 (1)是根据我国国情而设立的等级动物。 (2)来源于SPF动物或剖腹产动物。 (3)饲养在屏障系统中。 (4)目前我们国家使用广泛的实验动物。 2、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ecific pathogen free animals,SPF) 是指动物体内无特定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存在,但带有非特定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动物。 目前国际上公认SPF动物适用于所有科研实验,是国际标准级别的实验动物。 特点: (1)国际通用 (2)除一、二级动物应排除的病原体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研究实验干扰大的病原 (3)SPF动物来源于无菌动物 (4)饲养在屏障系统中 (5)目前我们国家使用广泛的实验动物 美国国立癌研究所1972年报道:该所保存的细胞系中有353株白血病病毒已被污染,总的污染率占所保存总数的69%. 1.鼠肝炎病毒(mouse hepatitis virus MHV) 冠状病毒科 只感染小鼠,人不感染 消化道、呼吸道、垂直传播 可引起小鼠致死性肝炎、脑炎和肠炎 感染的裸小鼠常呈暴发性发病 改变小鼠机体的各种免疫应答参数 2.仙台病毒(Sendai Virus) 副粘病毒科 感染大小鼠,偶尔可引起人的呼吸道感染 空气传播不易控制 急性爆发,造成呼吸道疾病的流行 三、条件致病菌 1.支气管败血性波氏杆菌(B.brochiseptica) ○ 家兔和豚鼠尤为敏感,侵害部位是呼吸器官(鼻腔炎、支气管肺炎)。 ○本菌对环境抵抗力较强,可在异种动物间互相传染,传播性强。 ○隐性感染,在不良情况下可使动物发病。 2.巴氏杆菌(Pasteurella) △多杀巴斯德菌(P.multocida) 对兔和小鼠有较强的致病作用,主要侵袭部位呼吸系统 。 △嗜肺巴斯德菌(P.pneumotropica)在动物的呼吸道、生殖道带菌率较高,但致病性不强。 (清洁级大鼠) 3、绿脓杆菌(P.aeruginosa)  绿脓杆菌属假单孢菌属(Pseudomonas)。革兰阴性小杆菌,端生单鞭毛,运动活泼,偏嗜氧菌。很多菌株能产生黄绿色荧光色素,因而称之为绿脓杆菌。 本菌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并可正常寄居在动物皮肤、口腔、鼻腔及胃肠道。 易感动物:小鼠、大鼠、豚、兔 感染方式:隐形感染。 实验刺激:如放射性照射、实验烧伤、外科处理、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抗生素时,可诱发动物致命的绿脓杆菌菌血症,引起内脏器官广泛的灶性坏死。 易感动物:对多种动物(沙鼠和地鼠易感性最高)在大鼠小鼠微生物检测时亦发现 感染方式:隐形感染 实验刺激:肿瘤接种、使用免疫抑制剂或其它实验处理、过密饲养,均可引起动物发病。特征主要是出血性肠炎和弥漫性肝灶性坏死。 3.支原体(Mycoplasma) 危害实验动物的支原体,主要有肺支原体(M.pulmonis)、溶神经支原体(M.neurolyticum)和关节炎支原体(M.arthrilidis)。 肺支原体对大、小鼠危害最大。在某些诱因作用下,尤其是环境中氨浓度过高时,可引起鼠呼吸道支原体病和鼠生殖器支原体病 。 四、对实验干扰大的寄生虫 1、球虫(Coccidiosis) 2、短膜壳绦虫(Hvmenolepis nana) ◇常寄生于大、小鼠、仓鼠和猴的小肠内。 ◇感染人,且致病性较强。 ◇短膜壳绦虫不需要中间宿主。 三、应用与饲养管理 1.应用 (1)清洁级动物:是根据我国国情而设立的等级动物。 (2)SPF动物:是国际标准级别的实验动物,适用于所有科研实验。 2.饲养管理 SPF动物和清洁级动物,饲养在屏障系统中,饮水、饲料、垫料、空气都要除菌后才可以使用。 一、概念 用现有的检验技术在动物体内外的任何部位均检不出任何活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动物。 无菌动物的“菌”主要是指细菌,而严格来说,还包括真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和病毒等微生物及各种寄生虫。 而所谓“无”却不是绝对的,不过是根据现有的科学知识和检查方法在一定时期内不能检出已知的微生物和寄生虫而已。 从微生物学的观点看,通常实验动物的体内和体外带有寄生虫,体内还常带有细菌和病毒,而且还都难于排除某些潜在的传染病。此外,普通实验动物的血清中含有抗体。实验结果往往不确切。 因为这种无菌状态往往是一过性的,某些残存的细菌在适当的条件下又会在体内增殖;即使能把体内细菌全部杀死,它们给动物造成的影响却是无法消除的,例如:特异性抗体的存在、某些组织或器官的病理变化等。 无菌动物在自然界并不存在,必须人为的建成。无菌动物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在于胎盘屏障和屏障观念。 1895年有了这个设想开始,到1969年,已经育成了小鼠、家兔、豚鼠、鸡、猫、羊、狗、猫、猴、猪等无菌动物 。 二、特征 外观和普通动物相同,但是其机能、形态结构与普通动物有很大不同。无菌动物除查不到微生物以外,还有许多特征区别于其它动物。 消化系统:肠道肌层薄。盲肠肥大。肝脏重量相对下降。 血液循环系统 :心脏相对缩小,白细胞数值恒定。 免疫系统:不发达。胸腺、淋巴结、脾脏小。产生丙种球蛋白的能力很弱,血中无抗体,对微生物感染异常敏感。 代谢:代谢周期长,无菌动物血液中含氮量少,肠管对水的吸收率低。 营养:无菌动物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B和K。 抗辐射能力:强。 寿命:长。 无菌动物在消化与代谢方面中有以下特征: 肠道肌层薄,盲肠肥大 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B和K 代谢周期长 无菌动物在因为有以下特征,所以对微生物感染敏感: 免疫器官相对小 血液中无抗体 产生丙种球蛋白的能力很弱 三、无菌动物的培育 四、无菌动物的饲养管理 老年学 微生物学 肿瘤学 免疫学 药理学 生化学 生理学 营养生理学 遗传学 病理学 器官移植 实验外科学 第五节 悉生动物 —、概念 悉生动物(Gnotobiotic animals,GN)也称已知菌动物或已知菌丛动物(Animal with known bacterialuflora)。 人工感染用的肠道细菌各国使用的不尽一致,它也受营养条件的制约。 如日本:大肠埃希氏杆菌、表皮葡萄球菌、粪链球菌、脆弱似杆菌、乳杆菌.5种。 二、特性和应用 悉生动物来自无菌动物,它弥补了无菌动物的某些缺点。悉生动物体内带有某种细菌后,其抵抗力明显增强,且较无菌动物生命力旺盛,并可代替无菌动物使用。 (1)微生物的研究 无菌动物可用于建立具有人正常菌丛或致病菌丛的动物模型,变成悉生动物,用来研究某些疾病的病原、微生物之间的拮抗、病毒、真菌。 (2)、衰老机理研究 无菌动物的寿命比同种普通动物的寿命长,对2—3年龄无菌大鼠的研究证明,其心、肾、肺、脑等部位没有检出与年龄相关的病变,而作为对照组的普通大鼠则有这种变化。 提示微生物的存在与机体衰老有关。而过去都认为与内因和饮食有关。 (3)、免疫学研究 无菌动物血液中无特异性抗体,很适合做各种免疫现象的研究。研究免疫系统功能和机体受感染后感受性改变的关系。 丙种球蛋白和特异性抗体的研究:球蛋白来自与消化道菌的刺激。给无菌动物喂无抗原的饲料时,动物(小鼠、猪)血清完全没有丙种球蛋白和特异性抗体存在。 应用无菌动物和悉生动物,可研究正常菌群在维持机体适当特异性免疫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反应所具有的刺激作用,以探讨自然抵抗力的机制以及有关抗原作用后免疫力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4)、临床上的研究 人们很早就认为,龋齿的形成与乳酸杆菌有关。但是没有实验证实。 无菌动物的出现才使人类研究龋齿变成了可能。无菌动物不发生龋齿。 结果是:没有细菌的参与龋齿不可能形成,细菌是此病的元凶。但是,引起龋齿的细菌——链球菌。 (5)、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小鼠肿瘤常由病毒引起,有些病毒还可以通过胎盘传播,用无菌小鼠有研究肿瘤的价值。 无菌大鼠口服苏铁素时,没有致癌性,但给普通大鼠口服时,却有致癌性。这是因为普通动物体内带有细菌,可以降解苏铁素,而其降解物具有致癌性。 比较正确地描述悉生动物的基本概念应该是 已知菌动物或已知菌丛动物; 饲养在隔离系统; 生命力比无菌动物强; 可以排除动物体内带有的各种不明确的微生物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更不会带有传染性疾患; 第六节 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监测 1、监测的意义: 实施微生物和寄生虫监测是保证实验动物质量及标准化的必要手段。 2、监测标准: GB 14922.2-2001 3.检测规则 1) 检测频率 普通动物 清洁动物 SPF动物 3)取样、送检 应在每一生产繁殖单元的不同方位(例如:四角和中央)选取动物。 动物送检容器级别要求编号和标志,包装好,安全送达实验室,并附送检单,写名动物品种品系、级别、数量和检测项目。 4. 检测项目分类 必须检测项目:是指在进行实验动物质量评价时必须检测的项目。 必要时检测项目:是指从国外引进实验动物时;怀疑有本病流行时;申请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和实验动物质量合格证时必须检测的项目。 广义的实验动物的微生物检测的内容是 病原菌、病毒、寄生虫 通过对实验动物进行微生物和寄生虫至少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掌握实验动物群体中微生物和寄生虫的感染状况; 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有效控制; 保证实验动物的的微生物等级质量; 对实验动物进行检测频率是 清洁级、SPF级动物必须每3个月检测一次。 悉生动物、无菌动物每年检测动物一次,每4周检查一次动物的生活环境标本和粪便标本。 为了保证动物试验顺利进行必须到有生产许可证的单位去购买清洁级以上的实验大鼠、小鼠,普通级的猴、狗、家兔,还必须开具动物合格证,否则不可以进行动物试验,试验结果不能够通过省科技厅成果鉴定。 第四章 实验动物的环境控制 第一节 实验动物与环境 第二节 气候因素 第三节 物理化学因素 第四节 生物因素 第五节 实验动物设施 第六节 实验动物设施的管理 一、实验动物的环境 基因型 R表示实验动物的总反应; A表示动物种的共同反应; B表示品种及品系特有的反应; C表示个体反应(个体差异); D表示环境影响; E表示实验误差。 二、环境因素的分类 第二节 气候因素 一、温、湿度 (一)温度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哺乳类动物可以保持相对稳定的生理调节机能。温度变化过大过急时,动物机体就不能适应。在生物学特点方面有诸多改变,影响实验结果,甚至造成动物死亡。 2、 生殖机能: 当环境温度过低时,哺乳类实验动物性周期推迟; 温度过高超过30C时,雄性动物睾丸萎缩,产生精子能力下降;雌性动物性周期紊乱,泌乳能力下降或拒绝哺乳,妊娠率降低,胎儿的初生重下降,增重缓慢,生长发育受阻,离乳率和成活率降低。 3、环境温度与动物脏器重量有显著的负相关。 小鼠在低温环境条件下饲养,其心脏、肝脏和肾脏较大,而在高温条件下则较小。 (欧洲人 东南亚人) 4、温度对动物实验的影响 不适宜的温度下的动物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各种酶活性的有亢进或抑制的反应。 可使实验动物处于应激状态,从而出现对化学物质的急性毒性反应改变。 两种不同温度对药物LD50的影响 药物 15.5℃ 26.7℃ 苯异丙氨 90 187.0 盐酸脱氧麻黄碱 111.0 33.2 麻黄碱 56.5 477.1 摘自:钟品仁《哺乳类实验动物》 国标规定的温度℃ 生产: 18 -29 20—26 实验: 19 -26 20 -25 (二)、湿度(40-70%) ◎过低容易导致: ①易致粉尘飞扬,引起动物和人的呼吸道疾病 ②大鼠易发生环尾症27℃环境温度下湿度达20%时大鼠几乎均可发生环尾病(ring tail)。Wistar为78%,SD为82%。 ◎ 湿度过高 ① 微生物易于繁殖和传播,垫料、饲料也易发生霉变。 ② 兔易长脚癣。 二、气流与风速 实验动物单位体重的体表面积比人大,气流对实验动物体温的影响也较大 合理的气流组织和风速能调节温度和湿度,有效降低室内粉尘和有害气体,控制传染病的流行,有利于实验动物的健康。 温度为15℃,25℃及35℃,湿度均为40%的环境下,固定了的小鼠给与0.2、1以及2m/s的风速。结果体温在低温环境下随风速的增加而明显地下降。 为了保证动物的健康和实验进行,防止病原微生物可随空气流动而四处传播。动物设施内各区域必须有一定的压力,规定实验动物设施内压力梯度为20~50Pa。 国标要求 气流速度控制在0.1~0.2m/s, 换气次数10~20次/小时 风速还是除了温度、湿度以外与体热的发散有关的环境因素。 第三节 物理化学因素 一、光照 二、噪声、振动 三、空气洁净状况 一、光照 作为环境因素的光照,其照度(illaminance)、光线波长(wave leagh)与光照时间(lighting time)或明暗交替时间等三个次级因素,都对实验动物有影响。 光照能控制垂体中促性腺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 啮齿类实验动物大小鼠适应黑暗,易受强光损害。使动物烦燥不安,亢奋,导致雌鼠吃仔。 光照对动物的生殖系统是一个强烈浓度刺激因素,控制光照就控制了整个生殖过程。 国标规定照度 大鼠、小鼠、豚鼠、地鼠照度:15-20 兔、猫、狗、猴照度:100-200 工作照度:150-300 (明暗交替) 光照能控制垂体中促性腺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 光照明暗周期对动物的生殖影响很大。 二、噪声、振动(小于等于60db) 噪声会引起动物心跳、呼吸次数及血压增加,血糖值出现明显不同,白细胞数、免疫机能变化,大鼠出现高血压,心脏肥大。 振动 过度振动的影响会引起与噪音影响相类似的反应。 在药理学领域中,振荡应激作为疲劳的病态模型而被应用。由振荡应激负荷可引起小鼠的消化吸收障碍,大鼠的摄食及消化器官分泌机能的障碍。 三、空气洁净状况 动物饲养室中的空气含有大量的粉尘,它们悬浮在空气中,这种浮游的粉尘微粒与空气的组合称之为气溶胶,不仅刺激动物机体产生不良反应,也是各种病原微生物的载体,人类变态反应的变应元。 以洁净度来表示,国家标准对于普通环境没有做要求,屏障系统是1万级,隔离系统是100级 空气中粉尘的来源: ⊙室外空气未经过滤处理直接带入。 ⊙动物体表被毛、皮屑、饲料和垫料等材料的碎屑往往可以被气流携带或动物活动扬起在空气中悬浮,形成颗粒物污染。 动物饲养室中的空气含有大量的粉尘,它们悬浮在空气中,这种浮游的粉尘微粒与空气的组合称之为气溶胶,不仅刺激动物机体产生不良反应,也是各种病原微生物的载体,人类变态反应的变应元。 国家标准 开放环境 屏障系统 隔离系统 洁净度 — 1万 100级 氨浓度 14mg/m3 落下菌 30 3 无 第四节 生物因素 一、动物社会因素和收容密度 二、微生物 三、物种间的关系 四、实验人员 一、动物社会因素和收容密度 两只以上的动物放置在一起就构成了动物的社会。动物个体的 优劣等因素,决定了 个体在这种社会中的 地位。 动物的社会地位大致分直线型与专制型。 动物的社会地位有直线型。第1位的为首领,可统治第2位以下的,第2位统治第3位以下,第3位统治比它地位还要低的。 专制型是首领处于比其它所有动物都优先的地位,一般在首领以下的动物之间不发生什么争斗现象。在这类社会地位形成的过程中,要发生激烈的争斗。 动物的争斗和社会地位也影响到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例如: 小鼠、大鼠中也有处于劣势地位或者在争斗中受了伤的个体的肾上腺比优势地位的要大的现象。其原因可以认为,越是处于劣势地位
本文档为【实验动物学概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7924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78KB
软件:Word
页数:96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6-14
浏览量: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