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农村产业结构高度化_存在问题及对策思路

农村产业结构高度化_存在问题及对策思路

举报
开通vip

农村产业结构高度化_存在问题及对策思路 农村产业结构高度化:存在 问题及对策思路� 徐志明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 南京 � 210013) 内容提要 �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农村产业结构高度化不断推进,表现为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 三次产业 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并由此推动了农村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农民收入的稳步提高, 但江苏农村产业结构高度 化过程中也出现了第三产业发展不足、劳动力结构调整滞后、产业关联度不高、产业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文章 最后从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等角度提出了农村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若干对策思路。 关 键 词 � 农村产业结...

农村产业结构高度化_存在问题及对策思路
农村产业结构高度化:存在 问题及对策思路� 徐志明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 南京 � 210013) 内容提要 �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农村产业结构高度化不断推进,表现为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 三次产业 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并由此推动了农村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农民收入的稳步提高, 但江苏农村产业结构高度 化过程中也出现了第三产业发展不足、劳动力结构调整滞后、产业关联度不高、产业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文章 最后从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等角度提出了农村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若干对策思路。 关 键 词 � 农村产业结构 � 高度化问题 � 对策 � � 产业结构高度化是指非农产业比重不断上 升、产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以及产业加工程度、技 术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农村产业结构高度化是 目前提高农民收入和解决� 三农 问题的一条重要 途径,其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党和国家近期政策中 得到特别的强调,如 2000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与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都提出了产业结构高度化 的思路和具体部署。自 20世纪 80年代中后期提 出产业结构调整以来, 江苏农村产业结构高度化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出现的问题也很多。 认识农村产业结构高度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 于找出一套有利于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的新思路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成效 江苏农村产业结构的高度化首先表现为农村 非农产业比重的迅速上升。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 农业指令性计划的取消和多种农副产品价格的放 开, 江苏农村经济开始有了新的活力, 农民发展商 品生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在江苏起步较早的以 农村工业为代表的非农产业迅猛发展,逐步成为 农村经济的主体,开辟了农业剩余劳动力就地转 移的途径, 加快了农村工业化步伐。1981年, 江 苏农村非农产业产值比重为 50�9% ,首次超过农 业产值比重; 1986年农村工业产值比重首次超过 50%,成为农村经济的主体; 2001 年, 农业产值比 重只占 12� 7%, 而非农业产值比重已达 87� 3%。 (见表 1)与此同时,江苏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城 乡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政策, 允许农民进城兴办 非农产业,鼓励城市工业向农村转移、扩散, 打破 了长期以来存在的城乡分割的格局,形成了新型 的社会主义城乡关系。 66 � 本文为省�十五 社科规划工程课题� 江苏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研究 的阶段性成果。 表 1� 历年农村产值结构表 单位: % 年份 农村社会总产值 (亿元) 农林牧渔 业比重 农村工业 比重 农村建筑 业比重 农村运输 业比重 农村批零贸 餐饮业比重 年农村产业 结构变动率 1978 183�97 57� 5 33� 9 3�2 1�4 4�0 1980 274�13 50� 5 39� 9 5�3 1�1 3�2 18�4 1985 775�71 37� 2 49� 7 7�8 2�5 2�8 17�4 1990 2072�69 28� 0 60� 4 6�5 2�3 2�8 2�0 1991 2312�06 25� 1 63� 5 6�5 2�2 2�7 6�2 1992 3516�37 19� 2 70� 0 5�8 2�0 3�0 13�2 1993 5679�22 15� 5 74� 3 5�3 1�8 3�1 8�8 1994 8276�51 16� 1 73� 7 4�6 1�9 3�7 2�6 1995 10567�60 16� 0 72� 9 4�7 2�2 4�2 1�8 1996 10283�46 16� 5 69� 9 5�4 2�7 5�6 6�2 1997 11174�08 16� 3 70� 3 5�0 2�6 5�8 1�4 1998 11888�17 15� 6 71� 0 4�8 2�6 6�0 1�8 1999 12932�62 14� 3 72� 6 4�8 2�7 5�6 3�4 2000 14196�75 13� 2 73� 5 4�7 2�6 6�0 2�6 2001 15430�92 12� 7 73� 8 4�7 2�7 6�1 1�0 � � � � 资料来源:根据 2002年!江苏统计年鉴∀计算。 � � 工业结构的高度化, 是整个产业结构高度化 的核心特征。江苏农村工业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 值的比重已由 1978 年的 33�9% , 上升到 2001年 的73� 8%。工业结构水平的高度化, 首先表现为 轻工业为中心的发展向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发展推 进。进入 20世纪 90年代, 江苏农村工业的霍夫 曼系数接近 1且相对稳定,表明江苏农村工业已 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其次, 在重工业化的 过程中,工业结构又表现为以原材料工业为中心 的发展,向以加工、组装工业为中心的发展推进。 江苏农村工业 1985 年的高加工度系数为 3� 22, 2001年上升到 3�89, 表明江苏农村工业经过 80、 90年代的发展,加工工业的附加价值不断提高, 农村工业结构呈高度化趋势。再次, 江苏农村工 业发展的过程,也体现了资本密集型工业和技术 密集型工业比重不断提高的过程。 农村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不仅优化了资源的配 置状况,而且推动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农民收入 的大幅提高。一是产业结构高度化推动了农村经 济的高速增长。1978- 2001年, 农村工业产值年 均增长 25� 4%, 农村社会总产值年均增长 21� 24%。二是产业结构高度化推动了农村劳动 力的大量转移。1985- 2001年, 江苏省乡村劳动 力由 2599�20万, 增加到 2638�14万, 其中非农业 劳动力由 895� 11万增加到 1185�84万,年均增长 1�77% ,占乡村总劳力的比重也由 34� 35%增加到 44�95%。三是产业结构高度化推动了农民收入 的稳步提高。到 2001年底,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 达到 3785元,比 1978年增长 24�42倍,年均增长 14�90%。据回归分析, 结构变动率每增加 1个百 分点, 农民人均纯收入将会平均增加 23�96 元, 1985- 2001年,农村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对收入增 长的贡献率为 41� 2%。 二、农村产业结构高度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非农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促进农村经济的 迅猛发展,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促进农村 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总的来 说, 江苏省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仍然存在, 这不仅表现为产业比例关系失衡,更表现为产业 关联度低,产业竞争力不足。 1.三次产业结构失衡,第三产业比重过低。 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是, 随着经济的发 展, 服务业将在现代社会经济中迅速膨胀。江苏 已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 但相对于工业化水平而 言, 江苏农村第三产业水平较低。江苏的农村非 67 学海 � 2003. 3 农产业一直以第二产业为主, 2001年, 农村第二 产业在农村非农产业中的比重仍达 89�93% ,农村 第三产业的发展过于滞后。一些地方把乡镇企业 与乡镇工业混同起来。事实证明, 把乡镇企业长 期局限在乡镇工业的范围内, 势必影响江苏农村 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同时,目前江苏农村第三产 业尚限于发展商业、运输业、修理业、餐饮业等传 统的服务行业, 而金融、保险、旅游、信息、咨询、仓 储、科技服务等新兴行业发展不足。 2.劳动力就业结构失衡, 城镇化水平滞后于 工业化水平。 劳动力就业结构是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变化 而变化的。但相对于农村社会总产值结构的非农 化而言, 江苏农村就业结构的非农化却明显滞后。 2001年, 农村非农产业产值已占农村社会总产值 的 87�3% ,农村非农产业劳动力却只占农村总劳 动力的 44�9% ;农业产值只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 12�7% , 其劳动力却占农村总劳动力的 55� 1%。 (见表 2) 表 2 � 2001年农村社会总产值结构与劳动力结构表 单位: % 农林牧渔业 农村工业 农村建筑业 农村运输业 农村批发零售贸易业及餐饮业 其它行业 产值比重 12�7 73�8 4� 7 2�7 6�1 � 劳动力比重 55�1 16�7 9� 9 3�4 6�6 8�3 � � � � 资料来源: 2002年!江苏统计年鉴∀。 � � 3. 产业链短,产业关联度不高。 一种产业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效应被称 为产业关联效应。显然, 产业链越长,产业关联效 应越高。江苏农村产业结构高度化过程中的一个 问题是产业关联度不高。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例, 江苏是农业大省,但江苏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却 不尽人意。江苏省农产品的工业加工比例只有 30%左在, 而美国农产品的工业加工比例高达 90%以上,欧洲各国和日本也在 60%- 80% ,其产 值是农业产值的 3- 5 倍。食品工业是农产品加 工业中的一个重要部门, 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为 重要的位置。江苏的食品工业产值曾一度居全国 第一, 但由于投入下降等原因, 目前已退居广东、 山东之后。江苏农村食品工业产值占农村工业总 产值的比重, 1978年只有 2� 60%, 2000年也只有 3�63%。 4. 技术创新能力弱,产业竞争力不强。 技术创新是导致结构变化和推动经济增长的 基本动因,是决定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经过 10多年的努力, 江苏农村在技术创新上取得了一 定的进展, 但同时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主要表现 在: ( 1)科技型产业比重低。一是第二产业中高新 技术产业比重低。农村工业中传统行业居多,需 要较高技术水平的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的产值 2000年为 291�67 亿元, 仅占农村工业总产值的 2�50%。二是第三产业内部智力型、科技型行业 比较薄弱。2001 年, 农村第三产业中传统行业 (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运输邮电仓储业)劳动力 占三产劳动力的 74�96% ,房地产业、信息服务业 等新兴三产的比重过小。( 2)企业生产技术装备 水平低。2002年我们对苏南 52家典型企业的调 查, 现有生产设备中达到国际、国内同行先进水平 的仅占9�61 %、3�85%。( 3)职工素质不高。2000 年乡镇集体企业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职 工只占职工总数的 3� 40%, 具有初级以上技术职 称的职工占职工总数的 7� 85% , 具有高级以上技 术职称的职工仅占 0�53%。( 4)企业技术创新水 平有待提高。农村企业中代表高新技术发展方向 的企业寥寥无几, 高新技术以引进为主。 5.产业集中度低,产业规模过小。 大公司或大企业不但是产业结构变动过程中 工业集中的直接产物, 而且也是推动产业结构高 度化的有力杠杆。总体而言,江苏农村重点工业 企业和大公司、大集团的发展速度不快。农村企 业中,中小企业占 99%以上。问题还在于, 在大、 中、小型企业之间以及城乡企业之间缺乏专业化 分工和协作, 低水平的重复建设、重复布点现象比 较突出, 造成农村企业之间、农村企业与城市企业 之间的工业结构趋同,影响规模经济效益。 6.结构刚性强, 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 68 农村产业结构高度化 :存在问题及对策思路 目前, 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正处在加速变动的 阶段, 人们不仅要求商品数量充足,更要求质量、 档次的提高,品种、花色的增加,以及商品、服务消 费领域的扩大。然而,江苏农村产业结构、产品结 构的升级, 却落后于市场需求的变化,供给和需求 衔接得不好,甚至出现严重的脱节。一方面, 由于 不合理的重复建设和低水平的数量扩张, 使得不 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供过于求, 生产能力大量闲 置;另一方面,一些关键的技术和设备还需要大量 进口。 三、推进农村产业结构高度化的主要思路 由于中国加入WTO 以及知识经济带来的机 遇,未来 10年江苏农村产业结构将出现剧烈而深 刻的变化。江苏已跨入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工 业和其它非农产业的增长会远远快于农业, 农村 第二、第三产业的结构份额还会上升,而农业的结 构份额还会下降。江苏今后要在稳定农业基础地 位的同时, 提高农村工业发展水平, 重点加快农村 第三产业发展。在农村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的同 时,三次产业内部结构也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 高度化不仅表现为产业比例的此消彼长, 更表现 为产业关联度的增强以及产业竞争力的提高。所 以说,农村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农 村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的过程, 也就是在国家 产业政策指导下,利用市场机制对社会资源进行 再配置的过程。 1.加快城镇化过程, 以城镇化推进农村产业 结构高度化。 城镇化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大战 略,有利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更快发展;有 利于农村工业相对集中, 推动规模经济的发展;有 利于农村服务业的发展, 提升农村产业结构水平; 有利于更大规模的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 提高农 民素质。因此, 城镇化是从总体上促进农村经济 发展,推动农村产业结构高度化的一项重要 措施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软件质量保证措施下载工地伤害及预防措施下载关于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 。 江苏城镇化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 但远滞后 于工业化进程。近几年,江苏省逐步放松了对没 有城市户口的农民进城的限制, 但由于相应的就 业制度、住房制度、教育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劳动 保护制度等改革没有跟上,农民很难在城市长期 稳定居住, 更谈不上与城市劳动者在就业上处于 平等竞争地位。因此, 只有改革城乡分割的二元 户籍制度,消除粘附在户口管理上的各种社会经 济差别, 建立城乡统一流动的户籍制度,才能真正 做到城乡居民在就业和其它发展机遇面前的平等 竞争。要按照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国际通行的 惯例,建立城乡一元化的流动户口制度,即任何一 个人,只要他在一地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就有资格 办理暂住或常住证,并依法享有当地城市居民应 当享有权利和承担相应的义务。当然, 要实行城 乡统一的户籍制度,使城乡居民获得统一的社会 身份,还得进一步改革目前城市的就业制度和社 会福利保障制度, 逐渐实现就业市场化、生产资料 供给商品化和福利保障社会化。可以预见, 这需 要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 2.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以工业化推进农村产 业结构高度化。 农村产业结构高度化首先表现为工业比重的 不断上升。江苏乡镇工业发展的历史表明, 工业 化是推动农村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最为有效的途 径。江苏已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 但工业化并 没有完成。在当前形势下, 农村工业化的有效手 段就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把民营经济的发展作 为地方经济发展和投资增长的一项重要工作来 抓。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转制后的 江苏私营企业的优势会进一步显现出来, 政府要 指导和帮助其加快发展。要放宽业主落户权、人 才引进权。实行开放式的行业投资准入政策。对 公路、桥梁、电站、供水、教育、煤气、电信等部门和 行业,应对私营企业开放;鼓励私营企业参与投资 高新技术产业, 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项目。 凡是已经或准备向国外开放的领域,都应取消对 国内私营单位投资的限制。在项目审批、税收征 收、土地使用、项目的选择上为私营企业提供良好 条件。 站在经济市场化、一体化、全球化的高度, 从 WTO的规则和要求出发, 确定江苏私营企业的发 展方向, 不断调整农村工业内部结构。立足于� 小 而专 、� 小而精 、� 小而特 , 重在提高专业生产水 平, 在小商品生产、零部件加工上下功夫,不求大, 但求精,不仅在本地、本行业具有专业优势, 还要 参与全球分工。重新调整私营企业产品的市场定 位, 在产品、生产工艺等方面积极为大企业提供配 69 学海 � 2003. 3 套服务,努力建立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 特别是相 同产业、相似产品的私营企业, 要共同加强新产 品、新技术和新市场的开发, 处于产业上、下游的 企业要加强配套,形成合作的群体。 3.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以信息化推 进农村产业结构高度化。 信息化就是社会经济的发展从以物质与能量 为经济结构的重心, 向以信息与知识为经济结构 的重心转变的过程。许多学者认为, 城市才适合 信息化。事实上, 农村信息化对农村经济的发展 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农民要想了解市场动态, 按照市场需要选择生产产品的品种或采用新技术 生产新品种来获取较高的效益, 必须有新的知识 来源和灵敏的市场信息, 这些恰恰都是信息化能 够解决的问题。农村信息化还提高了农业劳动生 产率, 从而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使得城市化 也相应发展。 信息化还能积极推动农村工业的技术改造。 目前江苏农村企业整体上属于低技术企业, 大多 数企业的技术水平相当低, 耗能、耗原材料高,环 境污染严重急需改造。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企业 和新建技术水平较高的企业相比, 所需要的技术 并不复杂, 所需资金相对较少; 相反, 大面积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则面临着技术、资金、人才方面的 制约。比如,通过网上营销可以大大扩大营销范 围,降低营销成本;以信息化方式管理企业可以大 幅度减少管理人员, 大大提高管理的效率。有鉴 于此, 一些专家学者指出,利用信息技术带动传统 产业的发展与升级仍将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江 苏农村产业发展的侧重点。 4.加快市场化进程, 以市场化推进农村产业 结构高度化。 市场化程度包括生产要素、产品以至企业产 权的商品化、市场化。不同的产业结构状态实质 上代表着不同的资源配置状态。生产要素合理流 动是有效配置资源的前提,而市场的价格机制和 竞争机制则对合理配置资源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 用。在这个过程中, 稀缺资源不断地由旧产品移 向新产品, 由低效益企业移向高效益企业,使资源 配置不断优化,由此带来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 升级。同时,农村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也意味 着服务业的不断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 因此,要推进产业结构的高度化, 就必须加快农村 的市场化进程。 江苏的商品专业市场产生不算迟, 但是发展 相对滞后。浙江已经形成遍布城乡的小商品专业 市场,而江苏有影响的专业市场还不多。江苏应 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大城乡专业市场的建设, 尤其 是要扩大传统小商品市场规模,提升档次; 要鼓励 民营企业兴办现代化专业市场, 提高专业市场水 平;要把要素市场的培育作为整个市场体系的重 点, 加大建设力度,使要素市场建设滞后于商品市 场建设的局面得到明显改观。一是推动土地流转 市场的发育。允许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 可以 有效解决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供需 矛盾,大大降低农民进入小城镇和工业小区所支 付的成本,从而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二 是推动农村资本市场的发育。要以资产为纽带, 以重点企业为核心,以重点产业为龙头,以名特优 产品为依托, 通过兼并、收购、参股、控股等多种形 式, 实行产业的聚合裂变扩张。三是推动农村劳 动力市场的发育。要发展各类中介组织推动农村 剩余劳动力有序的向农村二、三产业流动, 还要采 取各种措施鼓励农村劳动力进城从事各类劳务活 动。� 参考文献 � 1.刘志彪著:!产业经济学∀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6年版。 � 2.严英龙、徐志明等著:!区际农村产业结构协调机制研究∀ ,中 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1998年版。 � 3.许经勇:!我国农村经济结构演变与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 , 载!浙江社会科学∀1999年第 3期。 � 4.江苏省农村经济调查局农经处: !加快结构调整 � 促进农民 增收 # # # 江苏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民收入增长的 影响和贡献份额∀ ,载!江苏农村调查∀2001年第 42期。 作者简介:徐志明,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 展研究所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毕素华% 70 农村产业结构高度化 :存在问题及对策思路
本文档为【农村产业结构高度化_存在问题及对策思路】,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54077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89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5
分类:农业
上传时间:2011-06-14
浏览量: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