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锻造压铸冲压区别

锻造压铸冲压区别

举报
开通vip

锻造压铸冲压区别铸造,锻造,冲压,铸造的区别   铸造,锻造,冲压,铸造的区别 1.锻造和铸造的区别 (1)铸造:是把没有形状的金属液变成有形状的固体。 锻造:是把一种形状固体变成另一种形状的固体。 铸造好比是你玩蜡,你买了蜡(废钢,或生铁)然后将这个蜡化为液体, 放入一个什么模子, 这样你就得到不同形状的东西。(固体-液体-固体) 锻造, 好比是做面饼的过程, 你把小的面团揉, 放到模子里面, 做成不同形状的产品。差不多是固体在高温下,形状可变成别的形状(固体到固体)。   所谓铸造,是将熔融的金属浇铸到模型中获得铸件的过程。铸...

锻造压铸冲压区别
铸造,锻造,冲压,铸造的区别   铸造,锻造,冲压,铸造的区别 1.锻造和铸造的区别 (1)铸造:是把没有形状的金属液变成有形状的固体。 锻造:是把一种形状固体变成另一种形状的固体。 铸造好比是你玩蜡,你买了蜡(废钢,或生铁)然后将这个蜡化为液体, 放入一个什么模子, 这样你就得到不同形状的东西。(固体-液体-固体) 锻造, 好比是做面饼的过程, 你把小的面团揉, 放到模子里面, 做成不同形状的产品。差不多是固体在高温下,形状可变成别的形状(固体到固体)。   所谓铸造,是将熔融的金属浇铸到模型中获得铸件的过程。铸造专业侧重的是金属熔炼过程,以及浇铸过程中工艺的控制。   锻造是固态下的塑性成型,有热加工,冷加工之分,像挤压、拉拔、墩粗,冲孔等都属于锻造。 (2)锻造是慢慢成型,铸造是一次成型 铸造:熔融的液态金属填满型腔冷却。制件中间易产生气孔。 锻造:主要是在高温下用挤压的方法成型。可以细化制件中的晶粒。 2.自由锻和模锻的区别 自由锻是将加热好的金属坯料放在锻造设备的上,下砥铁之间,施加冲击力或压力,直接使坯料产生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锻件的一种加工方法. 自由锻由于锻件形状简单,操作灵活,适用于单件,小批量及重型锻件的生产.自由锻分手工自由锻和机器自由锻.手工自由锻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仅用于修配或简单,小型,小批锻件的生产,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机器自由锻已成为锻造生产的主要方法,在重型机械制造中,它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模锻全称为模型锻造,将加热后的坯料放置在固定于模锻设备上的锻模内锻造成形的。 模锻可以在多种设备上进行。在工业生产中,锤上模锻大都采用蒸汽-空气锤,吨位在5KN~300KN(0.5~30t)。压力机上的模锻常用热模锻压力机,吨位在25000KN~63000KN。 模锻的锻模结构有单模堂锻模和多模膛锻模。如图3-13所示为单模堂锻模,它用燕尾槽和斜楔配合使锻模固定,防止脱出和左右移动;用键和键槽的配合使锻模定位准确,并防止前后移动。单模膛一般为终锻模膛,锻造时常需空气锤制坯,再经终锻模膛的多次锤击一次成形,最后取出锻件切除飞边。 3.铸钢和锻钢在性能上有什么区别?   一般铸钢在性能上较脆,而且不能进行热处理;锻钢的组织较细腻,韧性和强度都很好,并且能进行各种热处理。   相对来说,同样的化学成分,锻钢更致密,韧性和强度都更好。 锻造时,金属经过塑性变形,有细化晶粒的做用,切纤维连续,因此常用于重要零件的毛丕制造,例如轴、齿论等。 铸造对被加工才料有要求,一般铸铁、铝等的铸造性能较好。铸造不具备锻造的诸多优点,但它能制造形状复杂的零,因此常用于力学性能要求不高的支称件的毛丕制造。例如机床外壳等。 4. 铸造,锻造,冲压,铸造的区别 (1)铸造是将原材料融化让其在成型模具中自然成型 ,锻造是将原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使用工具锻打成型 ,冲压是将原材料用合适的冲压模具冲压成型 压铸是在铸造的基础上采用压力将融化后的原料注入模具使其得到更高的密度或更精密的形状铸造:熔融的液态金属填满型腔冷却。制件中间易产生气孔。 (2)锻造:主要是在高温下用挤压的方法成型。可以细化制件中的晶粒。 零件厚度基本相当的适于用板材成型的用冲压。 零件厚度悬殊,形状复杂的,不受热的,用压铸。 1铸造分为两种:高压铸造和低压铸造.简单的说,就将金属融化后,压如模型的压力不一样,加热金属的温度和用来铸造的机器都不一样. 2锻造也是一种铸造的方式,区别在于锻造时的温度更低一些,有些可以在半熔化状态下将金属做成成品的方式. 3冲压就是在常温下,用冲床等机器将半成品做成成品的过程. 4压铸也是高温铸造的一种方式,当遇到结构比较复杂,难度比较大的铸件时,可以使用压铸机,将金属加热成液态,压入模具内,冷却后打开模具取出产品的一种铸造方式.   模具工必读1 基础知识 一、基本分类 1.钢材种类极杂且多,其中模具用钢材分三类: A. 塑料模具钢:高抛光度 B. 热作工具钢:高强度、耐高温 C. 冷作工具钢:耐高压、耐磨损——‘高速工具钢’为其一分支 2. 常见牌号标志: A.JIS——日本工业规格 B.ASTM——美国材料试验协会规格 C. AISI——美国钢铁协会规格 D.DIN——德国国家规格 二、使用惯例 1.P20,最常用的塑料钢 2.PDS5,类似P20,但比P20难加工,缺点是温度较高易硬化 3.PDS1,不等于S45C,不是型腔用,使用在模架,以降低成本 4.若要求耐用性,则模架材料S50C或S55C,国内常见克难办法为S45C锻打,硬度更高,耐磨性比S50C更好注:曾有人表示S45C锻打优于S50C的耐磨性,事实上,该S50C恐有伪劣产品之嫌 5.型腔钢材对硬度要求高于P20时,可选用NAK80,利于耐用 6.选择倾向: A.塑胶钢:即用在塑胶射出成模,再区分镜面抛光、耐蚀性等要求 B.冷作钢:用在导柱套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零件,也用在精密五金模或耐磨的塑胶模或冷冲模 C. 热作钢:铝或锌合金压铸模 7.塑料钢许多都是预硬型,以免热处理变形 8.各类钢材成份倾向:中碳:含C量0.3—0.8% A.塑料钢:中碳或低碳少量镍铬系(1—10%)或中量接近SUS420不锈钢铬系(>10%)耐腐蚀 B.热作钢:中C,少量Cr C.冷作钢:高C注:高速钢:高C,少量钨钼钒系(甚至加钴)。加少量铬可增加强度。 9.大类区分解说: A. 冷作钢:此类钢种在常温下使用,由于硬度高与耐磨要求,含碳量属于高碳钢(C>0.8%),甚至加入少量多钨钼钒元素,表助于提高耐磨性,另外,高硬度须防范发脆,故添加铬(约4—12%)以提高韧性和强度,也常辅之以锰元素 B. 热作钢:此类钢种主要要求在于500—850℃左右较高温度的使用环境,故而耐高温的钨钼钒系元素与冷作钢相当,因其耐磨性非主要要求,是以含碳量仅属于中碳钢(0.3—0.8%),且其进而对韧性的影响减少,故含铬量略下降(约3—5.2%) C. 塑料钢:模腔表面的耐磨蚀为其主要要求,故属于低碳钢(C<0.3%)以减少其氧化倾向,并添加中量铬或少量镍铬元素以提高其耐腐蚀性能 三 .模具钢的选择 1.成形方法:可从两种基本材料类型中选择: A.热加工工具钢,它能承受模铸、锻造和挤压时的相对高的温度。 B.冷加工工具钢,它用于下料和剪切、冷成形、冷挤压、冷锻和粉末加压成形。 一些塑料会产生腐蚀性副产品,例如PVC塑料。长时间的停工引起的冷凝、腐蚀性气体、酸、冷却/加热、水或储存条件等因素也会产生腐蚀。在这些情况下,推荐使用不锈钢材料的模具钢。 2.模具尺寸:大尺寸模具常常使用预硬钢,整体淬硬钢常常用于小尺寸模具。 3.模具使用次数: 长期使用(>1000000次)的模具应使用高硬度钢,其硬度为48—65HRC。 中等长时间使用(100000—1 000000次)的模具应使用预硬钢,其硬度为30一45HRC。 短时间使用(<1 00000次)的模具应使用软钢,其硬度为160—2 50 HRC。 4.表面粗糙度: 许多塑料模具制造商对好的表面粗糙度感兴趣;当添加硫改善金属切削性能时,表面质量会因此下降,硫含量高的钢也变得更脆。 模具工必读2 1. 压铸模具和H13   国内有色金属压铸模具普遍采用H13热作模具钢。所谓热作模具是指对加热至再结晶温度以上的金属或合金进行塑性变形的和对液态的有色金属压制成型制造零部件的模具。   作为有色金属的压铸模具用钢一般应具有下述条件:(1)具有较高的淬透性,热处理时可采用冷却强度较小的介质和具有较小的热处理变形;(2)具有高的抗热裂性和耐热疲劳抗力,使模具经受激冷激热不易形成裂纹以及形成的裂纹不易扩展,避免模具失效;(3)具有高的抗热软化能力和抗高温磨损能力,使模具保持一定的高温强度和尺寸稳定性;(4)具有高的抗液态金属的粘焊    (soldering)和化学冲蚀损伤,国内以熔化液态金属的熔损来表征。要达到这些兼具高温强度和高韧度要求,又有较高的高温硬度和抗磨损能力,主要由钢的化学成分决定,一般采用中碳含量(0.35~0.45%)和含Cr、W、M0和V等合金元素,合金元素总量在6~25%范围。   在美国,热作模具钢分为三种:铬热作模具钢、钨热作模具钢和钼热作模具钢,全部以H命名。分别为H10~H19,H21~H26,和H42、H43[1]。用于Al合金压铸模的钢种,目前很普遍采用H13钢,它属于第一种。国内钢号为4Cr5M0SiVl。以前国内采用较多的3Cr2W8V钢的热疲劳性和韧度显得不足。   H13钢的含碳量在0.5%以下。美国AISI H13,UNS T20813, ASTMA681(最新版)的H13钢和FED QQ-T-570的H13的含碳量都规定为(0.32~0.45)%, 是所有H13钢中含碳量范围最宽的。我国GB/T1299和YB/T094中4Cr5M0SiV1和SM4Cr5M0SiV1钢号的含碳量为(0.32~0.42)%和(0.32~0.45)%。德国DIN17350 X40CrM0V5-1和WNr1. 2344钢的含碳量为(0.37~0.43)%,含碳范围较窄[2]。北美压铸协会标准NADCA 207-90中对中高级H13钢的含碳量规定为(0.37~0.42)%。   铬和其他碳化物形成元素一起提供给钢具有较高的淬透性和好的抗软化能力,所以该钢在空冷条件下能够淬硬。在6 barN2气体真空处理条件下可淬透直径为160mm[3]。但铬的加入会增加碳化物的不均匀程度,致使钢中会出现亚稳定的共晶碳化物,这种碳化物现在国内一般可用高碳铬轴承钢相关标准予以评定[4]。铬含量的提高有利于增加材料的热强度,但对韧度不利。材料中增加钼和钨,有人提出[5],(1/2W+M0)的量至1%以上时,会使材料500℃以上进行回火时仍获得较高硬度,并具有二次硬化能力。H13钢的二次硬化能力不很明显,可参见资料[1]。提高V的含量,如V的量由0.4%(SKD6,相当于H11)提高至1%,使H13钢(SKD61)的热强度和热稳定性提高了,同时V也增加水冲洗抗力,实际上是提高水浸侵蚀磨损抗力(erosive wear)[1]。   另外,钢中加入W、M0、V、Nb等形成M6C和MC型碳化物的元素,能对奥氏体晶粒细化,也使溶入奥氏体后在回火过程中产生二次硬化效果。对Cr的加入形成的碳化物为M23C?6型,其在1100℃奥氏体化时基本上溶解完了,(全部溶入奥氏体的温度是1160℃),这将决定H13钢的最佳奥氏体化温度处于1020~1080℃范围内[6]。   含Cr热作模具钢的含Si量都在0.80~1.20%,只有H19钢含Si量为0.20~0.50%。钢中增加Si的量除了固溶强化影响外,它能改进钢的高温抗氧化能力,直至800℃(1475℉)。但Si有损于韧度提高。现在H13钢的发展正在向低Si高M?0的第二阶段进行,(发展第一阶段是提高H13钢的材质和热处理水平)。人们已逐渐认识到低Si的效果主要有:减轻材料的偏析,改善宏观组织均匀程度;减少凝固时液/固界面上成分过冷,改善结晶的微观组织和奥氏体晶粒细化;提高钢的韧度以及抗热裂能力和减低高温疲劳裂纹扩展速度以及高温蠕变裂纹扩展速率;延缓钢的贝氏体转变。同时增加M0的量至3%左右,日本低Si高M0的SKD61的成分范围为:C(0.30~0.40%)、Si(0.05~0.30)、Cr(4.9~5.5%)、M0(2.0~3.5%)和V(0.50~1.20%)。相应低Si高M0的德国钢号为1.2367,其成分为C 0.40%, Si 0.40%,Cr 4.95%, M03.0%和V0.9%。 M0的量提高至3.0%,则使钢的淬透性提高,防止奥氏体晶界碳化物的析出和延缓贝氏体转变;提高回火抗力和韧度;提高高温强度和高温蠕变强度;提高抗热裂能力。关于延缓贝氏体转变,有资料报导:对610×203×500mm的H13模块经3 bar(约3atm)气淬后心部和表面的贝氏体量达70%和40%, 而对低Si高M0SKD61钢相应仅有2%和1%[7]。这对模具使用寿命提高十分有利。我国的一种新型热作模具钢3Cr3M03VNb的M0量也为3%(范围为2.70~3.20%),Si的量为≤0.60%, 其性能优良的一个原因也应归咎于低的Si高M0的。 压铸机,注塑机,加工中主销售热线:133-568-77225(宋奎)  模具制作流程 一、接受任务书    成型塑料制件的任务书通常由制件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者提出,其内容如下:      1. 经过审签的正规制制件图纸,并注明采用塑料的牌号、透明度等。      2. 塑料制件 说明书 房屋状态说明书下载罗氏说明书下载焊机说明书下载罗氏说明书下载GGD说明书下载 或技术要求。      3. 生产产量。      4. 塑料制件样品。    通常模具设计任务书由塑料制件工艺员根据成型塑料制件的任务书提出,模具设计人员以成型塑料制件任务书、模具设计任务书为依据来设计模具。  二、 收集、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消化原始资料    收集整理有关制件设计、成型工艺、成型设备、机械加工及特殊加工资料,以备设计模具时使用。    1. 消化塑料制件图,了解制件的用途,分析塑料制件的工艺性,尺寸精度等技术要求。例如塑料制件在外表形状、颜色透明度、使用性能方面的要求是什么,塑件的几何结构、斜度、嵌件等情况是否合理,熔接痕、缩孔等成型缺陷的允许程度,有无涂装、电镀、胶接、钻孔等后加工。选择塑料制件尺寸精度最高的尺寸进行分析,看看估计成型公差是否低于塑料制件的公差,能否成型出合乎要求的塑料制件来。此外,还要了解塑料的塑化及成型工艺参数。    2. 消化工艺资料,分析工艺任务书所提出的成型方法、设备型号、材料规格、模具结构类型等要求是否恰当,能否落实。  成型材料应当满足塑料制件的强度要求,具有好的流动性、均匀性和各向同性、热稳定性。根据塑料制件的用途,成型材料应满足染色、镀金属的条件、装饰性能、必要的弹性和塑性、透明性或者相反的反射性能、胶接性或者焊接性等要求。    3. 确定成型方法      采用直压法、铸压法还是注射法。    4、选择成型设备      根据成型设备的种类来进行模具,因此必须熟知各种成型设备的性能、规格、特点。例如对于注射机来说,在规格方面应当了解以下内容:注射容量、锁模压力、注射压力、模具安装尺寸、顶出装置及尺寸、喷嘴孔直径及喷嘴球面半径、浇口套定位圈尺寸、模具最大厚度和最小厚度、模板行程等,具体见相关参数。  要初步估计模具外形尺寸,判断模具能否在所选的注射机上安装和使用。    5. 具体结构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一)确定模具类型      如压制模(敞开式、半闭合式、闭合式)、铸压模、注射模等。    (二)确定模具类型的主要结构      选择理想的模具结构在于确定必需的成型设备,理想的型腔数,在绝对可靠的条件下能使模具本身的工作满足该塑料制件的工艺技术和生产经济的要求。对塑料制件的工艺技术要求是要保证塑料制件的几何形状,表面光洁度和尺寸精度。生产经济要求是要使塑料制件的成本低,生产效率高,模具能连续地工作,使用寿命长,节省劳动力。  三、影响模具结构及模具个别系统的因素很多,很复杂:    1. 型腔布置。根据塑件的几何结构特点、尺寸精度要求、批量大小、模具制造难易、模具成本等确定型腔数量及其排列方式。    对于注射模来说,塑料制件精度为3级和3a级,重量为5克,采用硬化浇注系统,型腔数取4-6个;塑料制件为一般精度(4-5级),成型材料为局部结晶材料,型腔数可取16-20个;塑料制件重量为12-16克,型腔数取8-12个;而重量为50-100克的塑料制件,型腔数取4-8个。对于无定型的塑料制件建议型腔数为24-48个,16-32个和6-10个。当再继续增加塑料制件重量时,就很少采用多腔模具。7-9级精度的塑料制件,最多型腔数较之指出的4-5级精度的塑料增多至50%。    2. 确定分型面。分型面的位置要有利于模具加工,排气、脱模及成型操作,塑料制件的表面质量等。    3. 确定浇注系统(主浇道、分浇道及浇口的形状、位置、大小)和排气系统(排气的方法、排气槽位置、大小)。    4. 选择顶出方式(顶杆、顶管、推板、组合式顶出),决定侧凹处理方法、抽芯方式。    5. 决定冷却、加热方式及加热冷却沟槽的形状、位置、加热元件的安装部位。    6. 根据模具材料、强度计算或者经验数据,确定模具零件厚度及外形尺寸,外形结构及所有连接、定位、导向件位置。    7. 确定主要成型零件,结构件的结构形式。    8. 考虑模具各部分的强度,计算成型零件工作尺寸。      以上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了,模具的结构形式自然就解决了。这时,就应该着手绘制模具结构草图,为正式绘图作好准备。  四、绘制模具图    要求按照国家制图标准绘制,但是也要求结合本厂标准和国家未规定的工厂习惯画法。    在画模具总装图之前,应绘制工序图,并要符合制件图和工艺资料的要求。由下道工序保证的尺寸,应在图上标写注明"工艺尺寸"字样。如果成型后除了修理毛刺之外,再不进行其他机械加工,那么工序图就与制件图完全相同。  在工序图下面最好标出制件编号、名称、材料、材料收缩率、绘图比例等。通常就把工序图画在模具总装图上。    1. 绘制总装结构图    绘制总装图尽量采用1:1的比例,先由型腔开始绘制,主视图与其它视图同时画出。  五、模具总装图应包括以下内容:    1. 模具成型部分结构    2. 浇注系统、排气系统的结构形式。    3. 分型面及分模取件方式。    4. 外形结构及所有连接件,定位、导向件的位置。    5. 标注型腔高度尺寸(不强求,根据需要)及模具总体尺寸。    6. 辅助工具(取件卸模工具,校正工具等)。    7. 按顺序将全部零件序号编出,并且填写明细表。    8. 标注技术要求和使用说明。  六、模具总装图的技术要求内容:    1. 对于模具某些系统的性能要求。例如对顶出系统、滑块抽芯结构的装配要求。    2. 对模具装配工艺的要求。例如模具装配后分型面的贴合面的贴合间隙应不大于0.05mm模具上、下面的平行度要求,并指出由装配决定的尺寸和对该尺寸的要求。    3. 模具使用,装拆方法。    4. 防氧化处理、模具编号、刻字、标记、油封、保管等要求。    5. 有关试模及检验方面的要求。  七、绘制全部零件图    由模具总装图拆画零件图的顺序应为:先内后外,先复杂后简单,先成型零件,后结构零件。    1. 图形要求:一定要按比例画,允许放大或缩小。视图选择合理,投影正确,布置得当。为了使加工专利号易看懂、便于装配,图形尽可能与总装图一致,图形要清晰。    2. 标注尺寸要求统一、集中、有序、完整。标注尺寸的顺序为:先标主要零件尺寸和出模斜度,再标注配合尺寸,然后标注全部尺寸。在非主要零件图上先标注配合尺寸,后标注全部尺寸。    3. 表面粗糙度。把应用最多的一种粗糙度标于图纸右上角,如标注"其余3.2。"其它粗糙度符号在零件各表面分别标出。    4. 其它内容,例如零件名称、模具图号、材料牌号、热处理和硬度要求,表面处理、图形比例、自由尺寸的加工精度、技术说明等都要正确填写。  八、.校对、审图、描图、送晒   A.自我校对的内容是:    1. 模具及其零件与塑件图纸的关系     模具及模具零件的材质、硬度、尺寸精度,结构等是否符合塑件图纸的要求。    2. 塑料制件方面    塑料料流的流动、缩孔、熔接痕、裂口,脱模斜度等是否影响塑料制件的使用性能、尺寸精度、表面质量等方面的要求。图案设计有无不足,加工是否简单,成型材料的收缩率选用是否正确。    3. 成型设备方面    注射量、注射压力、锁模力够不够,模具的安装、塑料制件的南芯、脱模有无问题,注射机的喷嘴与哓口套是否正确地接触。    4. 模具结构方面     1). 分型面位置及精加工精度是否满足需要,会不会发生溢料,开模后是否能保证塑料制件留在有顶出装置的模具一边。     2). 脱模方式是否正确,推广杆、推管的大小、位置、数量是否合适,推板会不会被型芯卡住,会不会造成擦伤成型零件。     3). 模具温度调节方面。加热器的功率、数量;冷却介质的流动线路位置、大小、数量是否合适。     4). 处理塑料制件制侧凹的方法,脱侧凹的机构是否恰当,例如斜导柱抽芯机构中的滑块与推杆是否相互干扰。     5). 浇注、排气系统的位置,大小是否恰当。     5. 设计图纸      1). 装配图上各模具零件安置部位是否恰当,表示得是否清楚,有无遗漏      2). 零件图上的零件编号、名称,制作数量、零件内制还是外购的,是标准件还是非标准件,零件配合处理精度、成型塑料制件高精度尺寸处的修正加工及余量,模具零件的材料、热处理、表面处理、表面精加工程度是否标记、叙述清楚。      3). 零件主要零件、成型零件工作尺寸及配合尺寸。尺寸数字应正确无误,不要使生产者换算。      4). 检查全部零件图及总装图的视图位置,投影是否正确,画法是否符合制图国标,有无遗漏尺寸。    6. 校核加工性能  (所有零件的几何结构、视图画法、尺寸标'等是否有利于加工)    7. 复算辅助工具的主要工作尺寸   B.专业校对原则上按设计者自我校对项目进行;但是要侧重于结构原理、工艺性能及操作安全方面。    描图时要先消化图形,按国标要求描绘,填写全部尺寸及技术要求。描后自校并且签字。   C.把描好的底图交设计者校对签字,习惯做法是由工具制造单位有关技术人员审查,会签、检查制造工艺性,然后才可送晒。   D..编写制造工艺卡片    由工具制造单位技术人员编写制造工艺卡片,并且为加工制造做好准备。  在模具零件的制造过程中要加强检验,把检验的重点放在尺寸精度上。模具组装完成后,由检验员根据模具检验表进行检验,主要的是检验模具零件的性能情况是否良好,只有这样才能俚语模具的制造质量。  九、试模及修模    虽然是在选定成型材料、成型设备时,在预想的工艺条件下进行模具设计,但是人们的认识往往是不完善的,因此必须在模具加工完成以后,进行试模试验,看成型的制件质量如何。发现总是以后,进行排除错误性的修模。    塑件出现不良现象的种类居多,原因也很复杂,有模具方面的原因,也有工艺条件方面的原因,二者往往交只在一起。在修模前,应当根据塑件出现的不良现象的实际情况,进行细致地分析研究,找出造成塑件缺陷的原因后提出补救方法。因为成型条件容易改变,所以一般的做法是先变更成型条件,当变更成型条件不能解决问题时,才考虑修理模具。    修理模具更应慎重,没有十分把握不可轻举妄动。其原因是一旦变更了模具条件,就不能再作大的改造和恢复原状。  十、整理资料进行归档    模具经试验后,若暂不使用,则应该完全擦除脱模渣滓、灰尘、油污等,涂上黄油或其他防锈油或防锈剂,关到保管场所保管。    把设计模具开始到模具加工成功,检验合格为止,在此期间所产生的技术资料,例如任务书、制件图、技术说明书、模具总装图、模具零件图、底图、模具设计说明书、检验记录表、试模修模记录等,按规定加以系统整理、装订、编号进行归档。这样做似乎很麻烦,但是对以后修理模具,设计新的模具都是很有用处的。 模具的维护要领 一.    模具的维护要领 连续模的维护,须做到细心、耐心、按部就班,切忌盲目从事。因故障修模时需附有料带,以便问题的查询。打开模具,对照料带,检查模具状况,确认故障原因,找出问题所在,再进行模具清理,方可进行拆模。拆模时受力要均匀,针对卸料弹簧在固定板与卸料板之间和卸料弹簧直接顶在内导柱上的模具结构,其卸料板的拆卸要保证卸料板平衡弹出,卸料板的傾斜有可能导致模具内凸模的断裂。 1.    凸凹模的维护 凸凹模拆卸时应留意模具原有的状况,以便后续装模时方便复原,有加垫或者移位的要在零件上刻好垫片的厚度并做好记录。更换凸模要试插卸料块、凹模是否顺畅,并试插与凹模间隙是否均匀,更换凹模也要试插与冲头间隙是否均匀。针对修磨凸模后凸模变短需要加垫垫片达到所需要的长度 应检查凸模有效长度是否足够。更换已断凸模要查明原因,同时要检查相对应的凹模是否有崩刃,是否需要研磨刃口。组装凸模要检查凸模与固定块或固定板之间是否间隙足够,有压块的要检查是否留有活动余量。组装凹模应水平置入,再用平铁块置如凹模面上用铜棒将其轻敲到位,切不可斜置强力敲入,凹模底部要倒角。装好后要检查凹模面是否与模面相平。凸模凹模以及模芯组装完毕后要对照料带做必要检查,各部位是否装错或装反,检查凹模和凹模垫块是否装反,落料孔是否堵塞,新换零件是否需要偷料,需要偷料的是否足够,模具需要锁紧部位是否锁紧。注意做脱料板螺丝的锁紧确认,锁紧时应从内至外,平衡用力交叉锁紧,不可先锁紧某一个螺丝再锁紧另一个螺丝,以免造成脱料板傾斜导致凸模断裂或模具精度降低。 2.    卸料板的维护 3.    导向部位检查 导柱、导套配合间隙如何,是否有烧伤或磨损痕迹,模具导向的给油状态是否正常,应作检查。导向件的磨损及精度的破坏,使模具的精度降低,模具的各个部位就会出现问题,故必须作适当保养以及定期的更換。检查导料件的精度,若导正钉磨损,已失去应有的料带导正精度及功能,必须进行更换。检查弹簧狀況(卸料弹簧和顶料弹簧等),看其是否断裂,或长时间使用虽未断裂,但已疲劳失去原有的力度,必须作定期的维护、更換,否则会对模具造成伤害或生产不顺畅 4.    模具间隙的调整 模芯定位孔因对模芯频繁、多次的組合而产生磨损,造成组装后间隙偏大(组装后产生松动)或间隙不均(产生定位偏差),均会造成冲切后断面形状变差,凸模易断,产生毛刺等,可透过对冲切后断面状况检查,作适当的间隙调整。间隙小时,断面较少,间隙大时,断面较多且毛边较大,以移位的方式来获得合理的间隙,调整好后,应作适当记录,也可在凹模边作记号等,以便后续维护作业。*常生产应注意收集保存原始的模具较佳状况时的料带,如后续生产不顺畅或模具产生变异时,可作为模具检修的参考。另外,辅助系统如顶料销是否磨损,是否能顶料,导正钉及衬套是否已磨损,应注意检查并维护 二.    模具常见故障产生的原因.处理对策 在级进模的冲压生产中,针对冲压不良现象必须做到具体分析,采取行之有效的处理对策,从根本上解决所发生之问题,如此才能降低生产成本,达到生产顺畅。以下就生产中常见的冲压不良现象其产生的原因及处理对策分析如下,供模具维修人员参考。 1.冲件毛边. (1)原因:a、刀口磨损; b、间隙过大研修刀口后效果不明显;c、刀口崩角; d、间隙不合理上下偏移或松动; e、模具上下错位。 (2)对策:a、研修刀口;b、控制凸凹模加工精度或修改设计间隙;c、研修刀口;d、调整冲裁间隙确认模板穴孔磨损或成型件加工精度等问题;e、更换导向件或重新组模。 2.跳屑压伤 (1)原因:a、间隙偏大; b、送料不当;c、冲压油滴太快,油粘;d、模具未退磁;e、凸模磨损,屑料压附于凸模上;f、凸模太短,插入凹模长度不足;g、材质较硬,冲切形状简单;h、应急措施。 (2)对策:a、控制凸凹模加工精度或修改设计间隙;b、送至适当位置时修剪料带并及时清理模具;c、控制冲压油滴油量,或更换油种降低粘度;d、研修后必须退磁(冲铁料更须注意);e、研修凸模刀口; f、调整凸模刃入凹模长度;g、更换材料,修改设计。凸模刃入端面装顶出或修出斜面或弧性(注意方向)。减少凸模刃部端面与屑料之贴合面积;h、减小凹模刃口的锋利度,减小凹模刃口的研修量,增加凹模直刃部表面的粗糙度(被覆),采用吸尘器吸废料。降低冲速,减缓跳屑。 3.屑料阻塞 (1)原因:a、漏料孔偏小;b、漏料孔偏大,屑料翻滚;c、刀口磨损,毛边较大;d、冲压油滴太快,油粘;e、凹模直刃部表面粗糙,粉屑烧结附着于刃部;f、材质较软;g、应急措施。 (2)对策:a、修改漏料孔;b、修改漏料孔;c、刃修刀口;d、控制滴油量,更换油种;e、表面处理,抛光,加工时注意降低表面粗糙度;更改材料,f、修改冲裁间隙;g、凸模刃部端面修出斜度或弧形(注意方向),使用吸尘器,在垫板落料孔处加吹气。 4.下料偏位尺寸变异 (1)原因:a、.凸凹模刀口磨损,产生毛边(外形偏大,内孔偏小);b、设计尺寸及间隙不当,加工精度差;c、下料位凸模及凹模镶块等偏位,间隙不均;d、导正销磨损,销径不足;e、导向件磨损;f、送料机送距、压料、放松调整不当;g、模具闭模高度调整不当;h、卸料镶块压料位磨损,无压料(强压)功能(材料牵引翻料引发冲孔小);i、卸料镶块强压太深,冲孔偏大;j、冲压材料机械性能变异(强度延伸率不稳定);k、冲切时,冲切力对材料牵引,引发尺寸变异。 (2)对策:a、研修刀口; b、修改设计,控制加工精度;c、调整其位置精度,冲裁间隙;d、更换导正销;e、更换导柱、导套;f、重新调整送料机;g、重新调整闭模高度;h、研磨或更换卸料镶块,增加强压功能,调整压料;i、减小强压深度;j、更换材料,控制进料质量;k、凸模刃部端面修出斜度或弧形(注意方向),以改善冲切时受力状况。许可时下料部位于卸料镶块上加设导位功能。 5.卡料 (1)原因:a、送料机送距、压料、放松调整不当;b、生产中送距产生变异;c、送料机故障;d、材料弧形,宽度超差,毛边较大;e、模具冲压异常,镰刀弯引发;f、导料孔径不足,上模拉料;g、折弯或撕切位上下脱料不顺;h、导料板之脱料功能设置不当,料带上带;i、材料薄,送进中翘曲;j、模具架设不当,与送料机垂直度偏差较大。 (2)对策:a、重新调整;b、重新调整;c、调整及维修;d、更换材料,控制进料质量;e、消除料带镰刀弯;f、研修冲导正孔凸、凹模;g、调整脱料弹簧力量等;h、修改导料板,防料带上带;i、送料机与模具间加设上下压料,加设上下挤料安全开关;j、重新架设模具。 6.料带镰刀弯 (1)原因:a、冲压毛边( 特别是载体上);b、材料毛边,模具无切边;c、冲床深度不当(太深或太浅);d、冲件压伤,模内有屑料;e、局部压料太深或压到部局部损伤;f、模具设计。 (2)对策:a、研修下料刀口; b、更换材料,模具加设切边装置;c、重调冲床深度;d、清理模具,解决跳屑和压伤问题;e、检查并调整各位卸料及凹模镶块高度尺寸正确,损伤位研修;f、采用整弯机构调整。 7.凸模断裂崩刃 (1)原因:a、跳屑、屑料阻塞、卡模等导致;b、 送料不当,切半料;c、凸模强度不足;d、大小凸模相距太近,冲切时材料牵引,引发小凸模断;e、凸模及凹模局部过于尖角;f、冲裁间隙偏小;g、无冲压油或使用的冲压油挥发性较强;h、冲裁间隙不均、偏移,凸、凹模发生干涉;i、卸料镶块精度差或磨损,失去精密导向功能;j、模具导向不准、磨损;k、凸、凹模材质选用不当,硬度不当;i、导料件(销)磨损; m、垫片加设不当。 (2)对策:a、.解决跳屑、屑料阻塞、卡模等问题; b、注意送料,及时修剪料带,及时清理模具;c、修改设计,增加凸模整体强度,减短凹模直刃部尺寸,注意凸模刃部端面修出斜度或弧形,细小部后切;d、小凸模长度磨短相对大凸模一个料厚以上;e、修改设计;f、控制凸凹模加工精度或修改设计间隙,细小部冲切间隙适当加大;g、调整冲压油滴油量或更换油种;h、检查各成形件精度,并施以调整或更换,控制加工精度;i、研修或更换;j、更换导柱、导套,注意*常保养;k、更换使用材质,使用合适硬度;i、更换导料件; m、修正,垫片数尽可少,且使用钢垫,凹模下垫片需垫在垫块下面。 8.折弯变形尺寸变异 (1)原因:a、导正销磨损,销径不足;b、折弯导位部分精度差、磨损;c、折弯凸、凹模磨损( 压损);d、模具让位不足;e、材料滑移,折弯凸、凹模无导位功能,折弯时未施以预压;f、模具结构及设计尺寸不良;g、冲件毛边,引发折弯不良;h、折弯部位凸模、凹模加设垫片较多,造成尺寸不稳定;i、材料厚度尺寸变异;j、材料机械形能变异。 (2)对策:a、更换导正销;b、重新研磨或更换;c、重新研磨或更换;d、检查,修正;e、修改设计,增设导位及预压功能;f、修改设计尺寸,分解折弯,增加折弯整形等;g、研修下料位刀口; h、调整,采用整体钢垫;i、更换材料,控制进料质量;j、更换材料,控制进料质量。 9.冲件高低(一模多件时) (1)原因:a、冲件毛边;b、冲件有压伤,模内有屑料;c、凸、凹模(折弯位)压损或损伤;d、冲剪时翻料;e、相关压料部位磨损、压损;f、相关撕切位撕切尺寸不一致,刀口磨损; g、相关易断位预切深度不一致,凸凹模有磨损或崩刃; h、相关打凸部位凸凹模有崩刃或磨损较为严重; i、模具设计缺陷。 (2)对策:a、研修下料位刀口; b、清理模具,解决屑料上浮问题;c、重新研修或更换新件;d、研修冲切刀口,调整或增设强压功能;e、检查,实施维护或更换;f、维修或更换,保证撕切状况一致; g、检查预切凸、凹模状况,实施维护或更换;h、检查凸、凹模状况,实施维护或更换;i、修改设计,加设高低调整或增设整形工位。 10.维护不当 (1)原因:a、模具无防呆功能,组模时疏忽导致装反方向、错位(指不同工位)等;b、已经偏移过间隙之镶件未按原状复原。 (2)对策:a、修改模具,增防呆功能;b、采模具上做记号等方式,并在组模后对照料带做必要的检查、确认,并做出书面记录,以便查询。 在冲压生产中,模具的*常维护作业至关重要,即*常注意检查冲压机及模具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如冲压油的供给导向部的加油。模具上机前的检查,刃部的检查,各部位锁紧的确认等,如此可避免许多突发性事故的产生。修模时一定要先想而后行,并认真做好记录积累经验. 铝合金压铸模的模具寿命   合金压铸模承受巨大交变工作应力,必须从模材,设计,加工,热处理及操作各方面加以注意才能得到长的模具寿命,以下是为使模具能达长寿命的22点要诀: 1、高品质模材 2、合理设计模壁厚及其它模具尺寸 3、尽量采用镶件 4、在可能条件下选用尽量大的转角R 5、冷却水道与型面及转角的间距必须足够大 6、粗加工后应去应力回火 7、正确有热处理,淬火冷却须足够快 8、彻底打磨去除EDM娈质层 9、型面不可高度抛光 10、模具型面应经氧化处理 11、如选氮化,渗层不能太深 12、以正确的方法预热模具至推荐的温度 13、开始压铸5~10件应使用慢的锤头速度 14、在得到合格产品的前提下尽量降低铝液温度 15、不使用过高的铝液注射速度 16、确保模具得到适当冷却,冷却水的温度应保持在40~50℃ 17、临时停机,应尽量合模并减小冷却水量,避免再开机时模具承受热冲击 18、当模型面在最高温度时应关冷却液 19、不过多的喷脱模剂 20、在一定数量后的压铸后去应力回火 压铸小知识介绍 为什么,铝压铸的孔内加工,不能够超过0.25mm?    为了适合压铸,人类在压铸用的铝合金内加了很多矽(si)。在模具内凝结时,这些矽,会浮到表面上,形成一层薄薄的矽膜。这层矽膜,硬度非常硬,非常耐磨。有些OEM的设计师,就利用这个特性。将压铸件的孔内表面直接计为轴承面。这个矽表面层,一般只有0.2到0.9mm的厚度。加工太多,这个轴承面的寿命就会缩短.    为什么我的铝压铸件,在磨光时候,会有黑斑 ?    这个原因,有几种。有可能是氧化矽,或氧化铝的形成。解决的方法很简单,使用新鲜的铝锭。但是,最大的可能性是来自於脱模剂。可能是,我们喷太多脱模剂。也有可能是,脱模剂的有机物含量过高。这些有机物在热熔铝的温度下,有些被还原成碳元素,有些变成有机大分子聚合物。这些碳分子和聚合物的混合,在铝铸件形成时,被包含在表层,成为我们看到的黑斑。我们可以从,减少喷涂剂的浓度,改用另外一种喷涂剂,或者,加长喷涂之後的吹风时间。以减少碳元素的行成,和防大分子聚合物的堆积。另外一个通常的作法是。用 degaser 去洗
本文档为【锻造压铸冲压区别】,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7538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4KB
软件:Word
页数:18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6-13
浏览量: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