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古代钱币的作伪与辨别方法

中国古代钱币的作伪与辨别方法

举报
开通vip

中国古代钱币的作伪与辨别方法中国古代钱币的作伪与辨别方法 中国古代钱币的作伪与辨别方法 中国从有货币算起,已经有几千年的时间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钱币的品种不下有数干种,其中有珍稀品,也有普通品。人称“物以稀为贵”。大凡收藏钱币的人总想得到存世不多的珍贵钱币,这种心理恰恰被那些古董商所利用,鱼目混珠,伪品便出现了。因此,无论是收藏、还是研究钱币,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如何去伪存真的问题。本文想就几种钱币作伪和鉴定的方法,以及鉴定钱币所应具备的一些知识等方面作一比较系统的介绍。 (1)翻砂法。 翻砂法是我国古代铸币的主要工艺法。隋以前铸钱多采用钱范铸...

中国古代钱币的作伪与辨别方法
中国古代钱币的作伪与辨别方法 中国古代钱币的作伪与辨别方法 中国从有货币算起,已经有几千年的时间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钱币的品种不下有数干种,其中有珍稀品,也有普通品。人称“物以稀为贵”。大凡收藏钱币的人总想得到存世不多的珍贵钱币,这种心理恰恰被那些古董商所利用,鱼目混珠,伪品便出现了。因此,无论是收藏、还是研究钱币,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如何去伪存真的问题。本文想就几种钱币作伪和鉴定的方法,以及鉴定钱币所应具备的一些知识等方面作一比较系统的介绍。 (1)翻砂法。 翻砂法是我国古代铸币的主要工艺法。隋以前铸钱多采用钱范铸造,自唐代开始,则采取母钱翻砂的技术,不管是哪一种铸造方法,除了某些历史时期外,总体上说都比较讲究铸币的工艺质量,钱币的质地一般都比较紧密细致,流传至今,表面自然产生一层色呈深褐色的包浆,让人感觉火气尽退,色泽柔和。而伪品的铸造工艺一般比较马虎,致使钱质疏松,让人感到火气很重,钱面砂眼和气孔虽经打磨,但总不及自然磨损而显得光滑。 制造伪钱一般采用母钱翻铸的方法,极少有用钱范作伪的。古代铸钱,放入砂箱中的母钱不止一枚,而是整箱,由于是整箱翻砂模,砂模压力均匀,铸造出来的钱币厚薄一致。而作伪者一般仅雕刻一枚母钱,不是整箱翻砂模,因此,同样是母钱翻铸,由于母钱的数量和铸造工艺不一样,翻铸出来的钱币厚薄因变形而不同。 古代铸钱从砂模中取出的钱币毛坯往往成树形,需要加工打磨,由于古钱形制是方孔圆形,所以翻铸出来的钱币毛坯被串在同一根方棒上,同时旋转打光,钱币边上留下的锉痕并不成直线状,而成弧线形,与钱边平行,从清代咸丰钱中的一些大钱还可以隐约地观察到,即使如此,由于年代的久远,钱边的锉痕或者消失了,或者已不很清晰了。相反,作伪者锉毛坯时只知道反复锉磨,使钱边光滑就行了,形成钱边的锉痕杂乱无章,或者呈直线状,使人有一种全新的印象。但是,值得一提的是,王莽布币的加工方法与众不同,它们被加工时尽管也可能数十枚地串在一起,由于形制上并不是圆的,所以锉磨的痕迹或与钱面垂直,或与钱面成一定的斜交,成直线状。而赝品一般并不注意这些,大多留有合模范线。 鉴定钱币,钱穿即钱币的方孔也是应注意的地方,这是作伪者往往忽略的地方,古代的钱币加入商品流通领域之后,人们使用时是用绳索之类的工具将钱币串在一起的,所以,随着钱币流通时间的增加,钱穿经自然磨损已不再像新出炉的钱币那样棱角分明了,有的甚至会造成钱穿变形。伪钱却不同,钱穿方整有棱,留有新锉痕迹。 由于作伪者使用真钱翻制砂模时用力不匀,不但使钱币厚薄不同,而且容易造成钱币文字的高低也会不同,这种情况在真正的古钱中不多见。 由于用翻砂法作伪会带来如此多的麻烦,容易被识别,因此,作伪者常常会加上一些铜锈来加以迷惑,这就需要我们具备多方面的鉴定知识,而不单单从翻砂这一点来推敲是否作伪。 (2)改刻法。 这种作伪的方法比较重要,就是将一枚普通钱币经过加工改刻之后,变成一枚珍贵的钱币。改刻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种是利用流铜进行改刻。古代铸钱,由于技术上的原因,铜钱表面会留下浇铸时遗留的铜液结晶,钱币界称这种结晶为流铜。流铜的存在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可是,在作伪者眼里却成了可以利用的对象。这些流铜往往被刻成星纹或月纹,也有的则被刻成文字,这些被刻成的星月纹或文字一般位置都不正。 一种是直接在钱币表面阴刻文字。出现阴刻文字的钱币大多是半两和五株钱两种。作伪者常常会在钱币表面刻上一些吉语或意义隐晦的符号、数字和文字,也有的在钱币边上或肉上刻上一些花纹图案,这些附加在钱币上的文字、符号、数字和花纹,由于是后刻上去的,往往与整个钱币不相协调,给人有一种多余感。 一种是对原有钱文进行改刻。这种改刻又可分为两种:一是对钱币面文的改刻;一是对钱币背文的改刻。 战国时期齐国铸行的“齐大化”三字刀发现较多,算不上什么珍贵,而“齐返邦张大化”六字刀却不然,发现较少,于是,作伪者利用六字刀不易得而收藏者又急想得到的心理,将三字刀改刻成六字刀,混水摸鱼。乍看起来,这些假的六字刀形制规整,符合先秦齐刀特征,文字有的也一样,但若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文字排列拥挤和改刻时留下的刀痕。对钱币面文改刻,有的采用将文字铲去,如将太平天国背圣宝小平钱的“天国”两字铲掉,使之成为出谱的横读“太平”背“圣宝”。又如将康熙通宝之“熈”字铲去第一笔撇划成简体字“熙”形,等等。在改刻的钱币中,有一种利用旧有光背铜钱磨去面文进行改刻,比如有一枚直读半两钱,粗看上去,制作、锈色、包浆等都相当的好,但看文字却让人生疑,“半两”二字与钱面一样平,这在秦汉半两钱中基本上是不存在的,细细品味,“半两”二字系人工琢刻而成,文字笔锋处留有刀痕。 据说,改刻钱币还有一些离奇的方法,例如利用古铜镜刻成钱币等。 以上这些改刻的方法,都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即作伪者为了使改刻的地方不露痕迹,经常会施以假锈,这种假锈正因为是假的,所以与钱币自然生成的真锈不一样,容易剥落,给人一种矫揉造作之感,与整个钱币极其的不相协调。然而,特别要注意的是一些仿清代雕母的赝品。由于清代距今不远,雕母大多没有锈迹,这样便给了作伪者可趁之机,不再需要像改刻其他钱币那样做假锈。如何区别雕母真伪呢?凡是真品雕母都用精铜雕琢而成,色泽温润、金黄,刀痕尽化而光滑,文字自然生动,浑成一体,而伪品却不然,不仅所选择的铜料不及真品,而且刻工粗糙,又由于是模仿之作,钱面文字总显得有些呆滞,缺乏精神,尤其是满文,特别要当心的是那些出自清代钱局雕模工匠之手的雕母仿制品。作伪的雕母中有些是用翻砂铸成的,则比较容易识破。 (3)嵌补法。 嵌补法是钱币作伪的又一重要方法。传统所说作伪的挖补法、拼合法、打制拼合法等,可以嵌补法一言以蔽之。 古代钱币常常会因错范或移范而形成一些比较特殊的版别,例如合背,这种因铸造工匠疏忽而形成的版别,一般都要比普通的钱币为少见,对于收藏者来说,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品种。作伪者利用这点,或者将两枚钱币磨得很薄之后粘合在一起,或者各取钱币的一半粘合在一起,使之成为少见的合背或面文。用这种方法造假的钱币,无论从文字、还是从锈色等方面观察,似乎都无懈可击,但轻轻地扔在台面上或地上,发出的声音与真正的合背等钱币相比较,真所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有些厚肉赝品的制作方法也类同于此。 挖补作伪是嵌补法中一种较为常见的方法,这种方法大有偷梁换柱的感觉,即挖出钱文中的一个字或两个字,然后用其他钱币上的钱文代替补上,使之成为珍稀钱币。如北宋“圣宋通宝”小平钱是罕见珍品,作伪者将普通的圣宋元宝钱之“元”字剂去,然后取下与宋钱文字风格接近的其他钱文中的“通”字粘在“元”字的位置上,就成了一枚“圣宋通宝”。再如将“庆元通宝”的“通”字剜去,以“洪武通宝”的“武”字嵌入,就成了“庆武元宝”,变成了一种臆造品。挖补作伪的方法容易留下以下的痕迹:一是,嵌入的文字与其它钱币文字风格不一致;一是嵌补文字的地方所留下的蛛丝马迹,或用假锈遮盖。前者只要熟悉一个时代一种钱币文字的书法风格,还是比较容易辨识的,后者除了用传统方法辨别外,还可以用现代科技的探伤仪器进行识别。 钱币作伪除了翻砂、改刻、嵌补三种主要方法外,还有其他一些方法,比如使用腐蚀法,在一块铜片上用油漆或蜡勾勒出所需要的钱币轮廓、穿孔、文字,再放入腐蚀剂中,待一段时间后取出。用这种方法作伪的钱币比较少见。现代人作伪不仅运用传统工艺,而且还会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例如运用电脑,尽管这种方法在古钱作伪中还不曾见到,据说在银铜币膀品中已有发现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关于古币年代的常识 秦朝:(前221~206)   秦半两,径一寸二分,重十二铢   西汉:(前221~23)   帝王:高祖(刘邦)年号:无 发行钱币及备注:三铢半两·榆荚半两   帝王:少帝恭(刘恭)年号:无 发行钱币及备注:八铢半两   帝王:少帝弘(刘弘)年号:无 发行钱币及备注:五分钱   帝王:文帝(刘恒)年号:无 发行钱币及备注:四铢半两   帝王:武帝(刘彻)年号: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 发行钱币及备注:三铢钱 郡国五铢   赤仄五铢 上林三官五铢   帝王:昭帝(刘弗陵)年号:始元、元凤、元平 发行钱币及备注:昭帝五铢   帝王:宣帝(刘询)年号:本始、地节、元康、神爵、五凤、甘露、黄龙 发行钱币及备注:宣帝五铢、小五铢   帝王:元帝年号:初元、永光、建昭、竟宁 发行钱币及备注:四出五铢   新(8~23)   帝王:王莽(莽 巨君)年号:始建国、天凤、地皇 发行钱币及备注:契刀五百·货布·布泉·货泉· 国宝金匮直万 一刀平五千 六泉·十布   帝王:更始帝(刘玄)年号:更始 发行钱币及备注:更始五铢、铁半两五铢(公孙述)   东汉:(25~220)   帝王:光武帝(刘秀) 年号:建武、建武中元 发行钱币及备注:建武五铢   帝王:灵帝(刘宏) 年号:建宁、熹平、光和、中平 发行钱币及备注:四出五铢   帝王:废帝(刘弁)年号: 发行钱币及备注:减边五铢、延环五铢   帝王:献帝(刘协)年号:初平、兴平、建安、延康 发行钱币及备注:董卓五铢(无文小钱)   三国   魏(220~265)   帝王:文帝(曹丕) 年号:黄初 发行钱币及备注:沿用汉五铢   帝王:明帝(曹睿) 年号:太和、青龙、景初 发行钱币及备注:压五压金五铢   吴(222~280)   帝王:大帝(孙权) 年号:黄武、黄龙、嘉禾、赤乌、太元、神凤 发行钱币及备注:大泉五百,大泉当千,大泉二千,大泉五千   蜀(汉)(221~363)   帝王:昭烈帝(刘备) 年号: 发行钱币及备注:蜀五铢 直百五铢 直百 直一· 太平百钱·世平百钱·太平百金·定平一百   西晋、东晋、十六国   西晋(265~316)   帝王:武帝(司马炎)年号:泰始、咸宁、太康、太熙、 发行钱币及备注:沿用旧钱   帝王:惠帝(司马衷) 年号:永熙、永平、元康、永康、永宁、太安、永安、建武、永兴、光熙 发行钱币及备注:一类小型私铸泉泉、货货、货泉、布泉、货布可能为当时豪强铸造   东晋(317~420)   帝王:元帝(司马睿)年号:建武、大兴、永昌 发行钱币及备注:赵王石勒造“丰货”   帝王:明帝(司马绍) 年号:永昌、太宁 发行钱币及备注:沈充造“沈郎五铢”   帝王:成帝(司马衍) 年号:太宁、咸和、咸康 发行钱币及备注:成汉李寿造“汉兴”钱   帝王:安帝(司马德宗)年号:隆安、元兴、义熙 发行钱币及备注:北凉造“凉造新泉”   帝王:恭帝(司马德文) 年号:元熙 发行钱币及备注:夏造“大夏真兴”   南北朝 (420~581)   南朝:宋(420~479)   帝王:文帝(刘义隆) 年号:元嘉 发行钱币及备注:四铢   帝王:孝武帝(刘骏)年号:孝建、大明 发行钱币及备注:孝建四铢、大明四铢   帝王:前废帝(刘子业) 年号:永光、景和 发行钱币及备注:两铢、永光、景和、孝建(二铢)   南朝:齐(479~502)   帝王:武帝(萧赜) 年号:永明 发行钱币及备注:四川蒙山铸南齐五铢   南朝:梁(502~557)   帝王:武帝(萧衍) 在位时间:502~549 年号:天监、普通、大通、中大通、大同、中大同、太清 发行钱币及备注:天监五铢、 公式 小学单位换算公式大全免费下载公式下载行测公式大全下载excel公式下载逻辑回归公式下载 女钱、背四决铁五铢、太清丰乐   帝王:敬帝(萧方智) 在位时间:555~557 年号:绍泰、太平 发行钱币及备注:四柱五铢、两柱五铢   南朝:陈(557~589)   帝王:文帝(陈倩) 在位时间:560~566 年号:天嘉、天康 发行钱币及备注:天嘉五铢   帝王:宣帝(陈顼) 在位时间:569~582 年号:太建 发行钱币及备注:太货六铢   北朝:北魏(386~534)   帝王:太武帝(拓跋寿) 在位时间:423~452 年号:始光、神迦、延和、太延、太平真君、正平 发行钱币及备注:太和五铢   (北魏)495年   帝王:宣武帝(元恪) 在位时间:500~515 年号:景明、正始、永平、延昌 发行钱币及备注:永平五铢   帝王:孝庄帝(元子攸) 在位时间:527~530 年号:建义、永安 发行钱币及备注: 永安五铢(北魏)529年   北朝:东魏(534~550)   帝王:孝静帝(元善见) 在位时间:534~550 年号:天平、元象 发行钱币及备注:小样永安五铢   北朝:西魏(535~557)   北朝:北齐(550~577)   帝王:文宣帝(高洋) 在位时间:549~559 年号:天保 发行钱币及备注:常平五铢(齐)553年   北朝:北周(557~581)   帝王:孝闵帝(宇文觉) 在位时间:557 年号: 发行钱币及备注:五行大布(北周)547年   帝王:武帝(宇文邕) 在位时间:560~578 年号:保定、天和、建德、宣政 发行钱币及备注:布泉(北周)561年   帝王:静帝(宇文衍) 在位时间:579~581 年号:大象、大定 发行钱币及备注:永通万国(北周)579年   隋:(581~618)   帝王:文帝(杨坚) 在位时间:581~604 年号:开皇、仁寿 发行钱币及备注:置样五铢、五铢白钱   唐(618~907)   帝王:高祖(李渊) 在位时间:618~626 年号:武德 发行钱币及备注:开元通宝   帝王:高宗(李治) 在位时间:649~683 年号:永徽、显庆、龙朔、麟德、乾封、总章、咸亨、上元、仪凤、调露、永隆、开耀、永淳、弘道 发行钱币及备注:乾封泉宝   帝王:肃宗(李亨) 在位时间:756~762 年号:至德、乾元、上元 发行钱币及备注:乾元重宝·(史思明)得一元宝 顺天元宝   帝王:代宗(李豫) 在位时间:762~779 年号:宝应、广德、永泰、大历 发行钱币及备注:大历通宝   帝王:德宗(李适) 在位时间:779~805 年号:建中、兴元、贞元 发行钱币及备注:建中通宝(新疆铸)   帝王:顺宗(李诵) 在位时间:805 年号:永贞 发行钱币及备注:有“大”、“中”、“元”字钱   帝王:武宗(李炎) 在位时间:840~846 年号:会昌 发行钱币及备注:会昌开元有背:昌、京、洛、益、蓝;荆、襄、越、宣、兖;洪、润、潭、鄂、平;兴、梁、广、梓、福;永、丹、桂共23局   五代 十国 后梁(907~923)   帝王:太祖(朱全忠) 在位时间:907~910 年号:开平、乾化 发行钱币及备注:开平元宝 附刘仁恭铸: 永安一十、一百、五百、一千·顺天元宝当千·应天元宝·应圣元宝·铁货布·铁五铢(仿隋式样)   帝王:末帝(朱友贞) 在位时间:911~923 年号:乾化、贞明、龙德 发行钱币及备注:附徐知诰铸: 大齐通宝   后唐(923~936)   帝王:庄宗(李存勗) 在位时间:923~926 年号:同光 发行钱币及备注:附前蜀铸:永平元宝·通正元宝·天汉元宝·光天元宝·咸康元宝·乾德元宝   帝王:明宗(李嗣源) 在位时间:926~934 年号:天成、长兴 发行钱币及备注:天成元宝   帝王:闵帝(李从厚) 在位时间:934~935 年号:应顺 发行钱币及备注:附南汉铸:铅开元通宝·乾亨重宝·乾亨通宝   后晋(936~946)   帝王:高祖(石敬塘) 在位时间:936~944 年号:天福 发行钱币及备注:天福元宝   帝王:出帝(石重贵) 在位时间:944~947 年号:天福、开运 发行钱币及备注:附闽铸:开元通宝背闽、福·永隆通宝·天德重宝   后汉(947~950)   帝王:高祖(刘知远) 在位时间:947~948 年号:天福、乾佑 发行钱币及备注:汉元通宝   帝王:隐帝(刘承佑 在位时间:948~951 年号:乾佑 发行钱币及备注:附楚铸:开元通宝小铅钱·乾封泉宝大铁钱·天策府宝   帝王:太祖(郭威) 在位时间:951~954 年号:显德 发行钱币及备注:周元通宝   北宋(960~1127)   帝王:太祖(赵匡胤) 在位时间:960~976 年号:建隆、乾德、开宝 发行钱币及备注:宋元通宝   帝王:太宗(赵光义) 在位时间:976-997 年号: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 发行钱币及备注:太平通宝·淳化元宝·至道元宝 (李顺)应运元宝   帝王:真宗(赵恒) 在位时间:998~1022 年号:咸平、景德、大中祥符、天僖、乾兴 发行钱币及备注:咸平元宝·景德元宝·祥符元宝·天僖通宝   帝王:仁宗(赵祯) 在位时间:1022~1063 年号:天圣、明道、景佑、宝元、康定、庆历、皇佑、至和、嘉佑 发行钱币及备注:天圣元宝·明道元宝·景佑元宝·皇宋通宝·康定元宝·庆历重宝·皇佑通宝·至和元宝·至和重宝、至和通宝·嘉佑元宝·嘉佑通宝   帝王:神宗(赵顼) 在位时间:1068~1085 年号:熙宁、元丰 发行钱币及备注:熙宁元宝·熙宁通宝·熙宁重宝·元丰通宝·元丰重宝   帝王:哲宗(赵煦) 在位时间:1086~1101 年号:元佑、绍圣、元符 发行钱币及备注:元佑通宝·绍圣元宝·绍圣通宝·绍圣重宝·元符通宝·元符重宝   帝王:徽宗(赵佶) 在位时间:1101~1125 年号:建中靖国、崇宁、大观、政和、重和、宣和 发行钱币及备注:建国通宝·圣宋元宝·圣宋通宝·崇宁通宝·崇宁重宝·崇宁元宝·大观通宝·大观元宝·政和通宝·政和重宝·重和同胞·宣和元宝·宣和通宝   帝王:钦宗(赵桓) 在位时间:1126~· 年号:靖康 发行钱币及备注:靖康元宝·靖康通宝   南宋(1127~1279)   帝王:高宗(赵构) 在位时间:1127~1162 年号:建炎、绍兴 发行钱币及备注:建炎通宝·建炎重宝·建炎元宝·绍兴元宝·绍兴通宝   帝王:孝宗(赵shen) 在位时间:1163~1190 年号:隆兴、乾道、淳熙 发行钱币及备注:隆兴元宝·乾道元宝·淳熙元宝·淳熙通宝   帝王:光宗(赵敦) 在位时间:1190~1194 年号:绍熙 发行钱币及备注:绍熙元宝·绍熙通宝   帝王:宁宗(赵扩) 在位时间:1195~1224 年号:庆元、嘉泰、开僖、嘉定 发行钱币及备注:庆元通宝·庆元通宝·嘉泰通宝·嘉泰元宝·开僖通宝·开僖元宝·嘉定通宝·嘉定元宝·嘉定杂宝   帝王:理宗(赵昀) 在位时间:1225~1264 年号:宝庆、绍定、端平、嘉熙、淳佑、宝佑、开庆、景定 发行钱币及备注:大宋元宝·大宋通宝·圣宋重宝·宝庆元宝·绍定元宝·绍定通宝 端平元宝·端平通宝·端平重宝·嘉熙通宝·嘉熙重宝 淳佑元宝·淳佑通宝·皇宋通宝·开庆通宝·景定元宝   帝王:度宗 在位时间:1265~1274 年号:咸淳 发行钱币及备注:咸淳元宝·临安府钱牌--南宋后期   帝王:恭宗(赵显) 在位时间:1275 年号:德佑 发行钱币及备注:   帝王:端宗 在位时间:1276~1278 年号:景炎 发行钱币及备注:   帝王:帝丙(赵丙) 在位时间:1278~1279 年号:祥兴 发行钱币及备注:   辽(907~1125)   帝王:太祖(耶律阿保机) 在位时间:907~926 年号:神册、天赞、天显、 发行钱币及备注:通行泉货·天显通宝   帝王:太宗(耶律徳光) 在位时间:926~947 年号:天显、会同、大同 发行钱币及备注:会同通宝   帝王:世宗(耶律阮) 在位时间:947~951 年号:天禄 发行钱币及备注:天禄通宝   帝王:穆宗(耶律璟) 在位时间:951~969 年号:应历 发行钱币及备注:应历通宝   帝王:景宗(耶律贤) 在位时间:969~982 年号:宝宁、乾亨 发行钱币及备注:宝宁通宝   帝王:圣宗(耶律隆绪) 在位时间:982~1031 年号:乾亨、统和、开泰、太平 发行钱币及备注:统和通宝   帝王:兴宗(耶律宗真) 在位时间:1031~1054 年号:景福、重熙 发行钱币及备注:景福通宝·重熙通宝   帝王:道宗(耶律洪基) 在位时间:1054~1101 年号:清宁、咸雍、大(太)康、大安、寿昌 发行钱币及备注:清宁通宝·咸雍通宝·大康通宝·大康元宝·大安元宝·寿昌元宝   帝王:天祚帝(耶律延禧) 在位时间:1101~1125 年号:乾统、天庆、保大 发行钱币及备注:乾统元宝·天庆元宝   西夏(1038~1227)   帝王:毅宗(李谅祚) 在位时间:1048~1067 年号:延嗣宁国、天佑垂圣、福圣承道、拱化 发行钱币及备注:西夏文福圣宝钱·   帝王:惠宗(李秉常) 在位时间:1067~1086 年号:乾道、天赐礼盛国庆、大安、天安礼定 发行钱币及备注:西夏文大安宝钱·大安通宝   帝王:崇宗(李乾顺) 在位时间:1086~1139 年号:天仪治平、天佑民安、永安、贞观、雍宁、元德、正德、大德 发行钱币及备注:西夏文贞观宝钱·元德通宝、重宝·大德通宝   帝王:仁宗(李仁孝) 在位时间:1139~1193 年号:大庆、人庆、天盛、乾佑 发行钱币及备注:西夏文乾佑宝钱·天盛、乾佑元宝   帝王:桓宗(李纯佑) 在位时间:1193~1206 年号:天庆 发行钱币及备注:西夏文天庆宝钱·天庆元宝   帝王:襄宗(李安全) 在位时间:1206~1211 年号:应天、皇建 发行钱币及备注:皇建元宝   帝王:神宗(李顺顼) 在位时间:1211~1223 年号:光定 发行钱币及备注:光定元宝   金(1115~1234)   帝王:太宗(完颜晟) 在位时间:1123~1135 年号:天会 发行钱币及备注:伪齐刘豫:阜昌元宝、通宝、重宝   帝王:海陵王(完颜亮) 在位时间:1149~1161 年号:天德、贞元、正隆 发行钱币及备注:天眷通宝、元宝·皇统元宝   帝王:世宗(完颜雍) 在位时间:1161~1189 年号:大定 发行钱币及备注:大定通宝   帝王:章宗(完颜景) 在位时间:1189~1208 年号:明昌、承安、泰和 发行钱币及备注:承安宝货银铤·泰和通宝、重宝   帝王:卫绍王(完颜永济) 在位时间:1208~1213 年号:大安、崇庆、至宁 发行钱币及备注:崇庆元宝·崇庆通宝·至宁元宝   帝王:宣宗 在位时间:1213~1223 年号:贞佑、兴定、元光 发行钱币及备注:贞佑元宝、通宝   元(1279~1368)   帝王:世祖(忽必烈) 在位时间:1260~1294 年号:中统、至元 发行钱币及备注:大朝通宝·中统元宝·至元通宝   帝王:成宗(铁穆耳) 在位时间:1294~1307 年号:元贞、大德 发行钱币及备注:元贞元宝、通宝·大德元宝、通宝   帝王:武宗(海山) 在位时间:1308~1311 年号:至大 发行钱币及备注:至大通宝、元宝·大元通宝、国宝   帝王:仁宗 在位时间:1311~1320 年号:皇庆 发行钱币及备注:皇庆元宝   帝王:英宗(硕德八剌) 在位时间:1321~1323 年号:延佑 发行钱币及备注:延佑元宝、通宝   帝王:泰定帝(也孙贴木儿) 在位时间:1323~1328 年号:至治 发行钱币及备注: 至治元宝、通宝·大元至治   帝王:天顺帝(阿速吉八) 在位时间:1328 年号:泰定 发行钱币及备注:泰定通宝、元宝   帝王:顺帝(妥欢贴睦尔) 在位时间:1333~1368 年号:至顺、元统、至元、至正 发行钱币及备注:至顺元宝、通宝、至元元宝、通宝·至正通宝、之宝   明(1368~1644)   帝王:太祖(朱元璋) 在位时间:1368~1398 年号:洪武 发行钱币及备注:洪武通宝   帝王:成祖(朱棣) 在位时间:1403~1424 年号:永乐 发行钱币及备注:永乐通宝   帝王:仁宗(朱高炽) 在位时间:1425 年号:洪熙 发行钱币及备注:洪熙通宝   帝王:宣宗(朱瞻基) 在位时间:1426~1435 年号:宣德 发行钱币及备注:宣德通宝   帝王:考宗 在位时间:1488~1505 年号:弘治 发行钱币及备注:弘治通宝   帝王:世宗(朱厚璁) 在位时间:1522~1567 年号:嘉靖 发行钱币及备注:嘉靖通宝   帝王:穆宗(朱载厚) 在位时间:1567~1572 年号:隆庆 发行钱币及备注:隆庆通宝   帝王:神宗(朱翊钧) 在位时间:1573~1620 年号:万历 发行钱币及备注:万历通宝   帝王:光宗(朱常洛) 在位时间:1620 年号:泰昌 发行钱币及备注:泰昌通宝   帝王:熹宗(朱由校) 在位时间:1621~1627 年号:天启 发行钱币及备注:天启通宝   帝王:毅宗(朱由检) 在位时间:1628~1644 年号:崇祯 发行钱币及备注:崇祯通宝   帝王:李自成、张献忠起义 发行钱币及备注:永昌通宝·大顺通宝·西王赏功   帝王:南明 在位时间:1644~1662 发行钱币及备注:弘光通宝·隆武通宝·大明通宝·永历通宝·兴朝通宝   帝王:三藩 在位时间:1673~1680 发行钱币及备注:利用通宝·昭武通宝·洪化通宝·裕民通宝   清(1616~1911)   帝王:太祖(努尔哈赤) 在位时间:1616~1626 年号:天命 发行钱币及备注:天命汉钱、天命通宝   帝王:太宗(皇太极) 在位时间:1626~1643 年号:天聪、崇德 发行钱币及备注:天聪汉钱   帝王:世祖(福临) 在位时间:1644~1661 年号:顺治 发行钱币及备注:顺治通宝   帝王:圣祖(玄烨) 在位时间:1661~1722 年号:康熙 发行钱币及备注:康熙通宝   帝王:世宗(胤禛) 在位时间:1723~1735 年号:雍正 发行钱币及备注:雍正通宝   帝王:高宗(弘历) 在位时间:1736~1795 年号:乾隆 发行钱币及备注:乾隆通宝   帝王:仁宗(顒琰) 在位时间:1796~1820 年号:嘉庆 发行钱币及备注:嘉庆通宝   帝王:宣宗(旻宁) 在位时间:1821~1850 年号:道光 发行钱币及备注:道光通宝   帝王:文宗 在位时间:1851~1861 年号:咸丰 发行钱币及备注:咸丰通宝·重宝·元宝   帝王:穆宗(载淳) 在位时间:1862~1874 年号:同治 发行钱币及备注:祺祥通宝、祺祥重宝、同治通宝·重宝   帝王:德宗(载湉) 在位时间:1875~1908 年号:光绪 发行钱币及备注:光绪通宝·重宝   帝王:(溥仪) 在位时间:1909~1911 年号:宣统 发行钱币及备注:宣统通宝   太平天国 帝王:洪秀全 发行钱币及备注:天国通宝·天国圣宝·太平天国·太平圣宝。(中国收藏网) 鉴定古钱币的基本知识 一、鉴定古钱币有什么基本依据?   鉴定钱币的基本依据是古钱的时代特征和个别特征。各个时代的古钱,都有自己的 特征。   先秦时期货币主要有三大体系,即:布币、刀币和环钱。有些空首布特别粗大,身 长连首有五寸,身宽三寸以上的,而且纳柄的空心一直通到布身的腹部,肩圆底平,两 面都没有文字,同农具的铲最接近。这种古币不会是西周以后的东西。战国时期布币在 形制上发生了变革,由空首变为平首,由大变小;布币的浇口在首端,浇口边缘因有浇 铸时挤出范外的多铜,呈自然状态,伪造者却将伪币浇口打磨而暴露其币之伪造。大部 分得刀币、布币无论在形制方面或文字方面,都是自由奔放。当时铸钱是用泥范,每范 只铸一次,所以就是同一地方的钱币,上面的文字没有两枚是同样的。这种钱币上的文 字书法流畅,其笔划是一刀而成,绝不改动,伪造者伪造这些钱币时字划都显得呆滞, 全没有战国钱币文字的特点。   西汉的铜钱有八种。汉初半两,身小肉厚,文字极不规则,有时甚至高挺;八铢半 两比较大样而肉薄,文字也扁平;三铢钱只用了四、五年,数量不多;五铢钱种类多。 目前所见的伪品几乎都是半两、五铢中的特殊品。伪造者一般采用真币改刻的办法,也 有用翻砂手段伪造的。三铢钱则由五铢钱改刻而成,应小心辨认。   莽钱中金错刀制作精美,大泉币直径一寸二分,重二十铢。锲刀和错刀币都是两寸 长,错刀有“一刀平五千”五个字。其中“一刀”是用黄金错成的,所以成为金错刀。 当时币上钱文是垂针篆为主,文字的书法也属上乘,伪品有的粗糙,有的虽精细,但文 字缺乏生动感,显得呆板,细辨终能识别。   魏晋时钱币种类多,但伪品也多。这是钱币以铜钱为主,铁钱也曾普遍通行。出现 了国号钱、年号钱及吉语钱,如“丰货钱”,改钱径约三厘米,篆书,为后赵石勤所造 。“汉兴”有两种,上汉下兴,隶书,称为“直汉书”;另一种是右汉左兴,篆书,称 为“横汉书”,“横汉书”少见。“汉兴”、“永光”、“景和”的直径在1.5厘米和1 .7厘米之间,“凉造新泉”、“天清丰乐”的直径在2.0至2.2厘米之间,“太夏真兴”的 直径在2.2至2.3厘米之间,与此不符者基本上是伪钱。因此我们一定要仔细了解个时期 铸币历史,掌握各代钱币特征才能进行有效的鉴别。 二、什么是古钱的钱文与形制?   钱文即铸在钱面上的文字。钱文自上、右、下、左而读的,叫做回读或旋读,钱文 自上而下,自右而左来读,叫直读或顺读。钱文的书体有篆、隶、真、草、行、瘦金和 宋体等,即使是同一字体,手法也是变化多端的。    形制即是古钱的铸造工艺、币材、造型结构。各个时代的钱币,都有其特征,出于 需要也要规定出同前朝钱币的差异。比如方孔圆钱有的有廓,有的就没有廓;有的穿孔 大,有的穿孔小;钱文有的直读,有的旋读。因而各个时代的钱币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 风格,在鉴定古钱真伪时这种方法也是很科学的。象齐的刀布为了使钱文不易磨损,就 把币的轮廓铸得较高,背中间有一高点,如果没有这些特征,那么就应判断是伪品。即 使是同一币制的刀币,由于时间的先后关系也有变化。这就需要钱币爱好者熟记常在钱 文中出现的字及时代特征,以免上伪币之当。 三、什么是雕母?怎样判断其真伪?   雕母又叫祖钱。用铜块或锡、铅块直接雕刻成钱模,铸钱时用祖钱做模,翻铸母钱 。这些母钱颁发到各地,各地则用母钱制范铸币。   祖钱的雕制是很精良的,目前所见雕母都是金黄色的铜质,是质地优良的铜材。铜 雕母的钱文很精美,字口深峻。雕母钱不见刀痕迹象,,比同版流通的钱稍大些、厚重 些。   雕母钱被制成钱模后取走,工匠用融化了的铜液浇铸在钱模上,待铸币冷却后开模 ,取出铸币加工打磨光洁即成。   宋、元、明、清时期,冶金技术和采矿技术的发展,带动了铸币业的发展。明清时 期黄铜铸币盛行起来。黄铜是铜锌合金。以前鉴定钱币含铜量的多少,就将币掷于地上 ,听声断其成色,成色高的铜币,掷于地上有金声。除黄铜外,还有白铜钱,这是铜锡 合金中锡的比例大的缘故,也有一种白铜钱是镍铜。   雕母钱体积比母钱和流通钱大,母钱又比流通钱稍大,铜质也较好。只是因为母钱 是由祖钱翻砂铸成的,所以钱的外缘轮廓、字口都没有雕母深峻,各方面都比雕母逊些 。   母钱除了铜质的外,也还有铁质的.铁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翻砂制的铁母钱比同级的铜钱要大些、厚 重些。   古钱币爱好者应当把铁母和铁范铜钱区别开来,铁母钱是为铸造铁钱翻砂制成的母 钱,再由母钱铸成流通钱,它和铜币实际上只是铸币材料的不同。而铁范铜钱,是在大 批铸铁钱之前,现将融化的铜液注入,以检查钱模的效果,因而这些铜钱称为试铸品, 这是与铁钱形制完全相同的铜钱。这种钱流传极少。   不论是打造铸币还是范畴,都是一种手工业的生产方式,由此造成钱币品质的良莠 不齐和铸造费的高昂。中国历代的铜钱,在形式上常有错范和流铜等现象,使钱币不整 齐美观,在重量和成色上也是千差万别的,就是同一炉所铸的钱,重量也不一定相同, 在成色上更是难以辨别。中国铸币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清时采用了机器铸币,新铸铜元 制币整齐精巧,大受人民欢迎,而政府也获大利。 四、什么是生坑品、熟坑品?它们如何鉴别?   古钱带有出土锈色称生坑,所以出土不久称新生坑;出土时间较久,尚带锈片残迹 称老生坑,或称熟坑。   生坑品也有伪品,那时后代人伪造前代的古钱,我们鉴别生坑钱的真伪主要是观察 钱币的文字、锈色。因为钱币上的字多为著名书法家所写,而伪造者学些的字有其形而 无其神,有时文字与钱币形制也不同,虽然铜锈是真的,钱币也是假的。   铜也是一种比较稳定的金属,在常温、常湿的情况下也不容易生锈。入土后的钱币 经过几十百把年甚至上千年,钱币的表面便起了化学变化,生成了铜锈,这种铜锈是不 会脱落的。一些伪品的锈是经过特殊处理过装饰而成的,虽很逼真,但在沸水中浸泡后 ,,锈就回脱落。 五、什么是古钱的面、背、幕、穿、廓、肉?   古钱的正面称为面,一般铸有文字,叫做面文或者钱文。面有竖线称竖文,横线称 横文。钱的背面简称背,背有文字称背文,如果既没有文字又没有纹饰的,就叫光背, 一般钱背称幕。   钱的方孔或者圆孔叫做穿,也可叫做好、函。穿孔大的叫做广穿,小的称为狭穿,又 有花穿。穿外的钱体叫做肉。肉的外缘叫做边,或者叫做廓;内缘形成边框的叫做内廓 ,或称做好廓、函廓;内廓细的叫细廓,非常细的就叫做瘦廓。汉代以前圆钱背无内外 廓,我们称它平背,从汉武帝铸五铢钱开始,钱币就有了内外廓。外廓双重叫做重轮或 重廓;内廓双重就叫做重孔或重穿。内廓比外廓低些,我们就成为阴廓。 六、什么是记号钱、蚁鼻钱与鬼脸钱?   记号钱,就是面、背部有特殊记号的钱币。比如钱面钱背有星纹、月纹等等。象乾 元重宝,有瑞雀纹的价值990元。宋咸淳元宝,有小平和折二两种,背文从元字到八字, 这表示铸币的年代,八年的咸淳钱是宋最后一次铸币,九年、十年大概都没有铸币,以 后的前幼帝、端宗和后幼帝也没有铸币。   朱元璋早期铸造多种大中通宝钱,即小平、折二、折三、折五、当五、当十, 并在 各省分设宝泉局鼓铸,这次铸的钱,背面有各省的局名,计有北平、豫、济、京、浙、福、 鄂、广、桂等,小钱背面多只有局名。凡发现当三以上的大钱背文有北平、鄂、京、桂 等字样的古币,就要留神鉴别,真币每枚价值千元以上,皆属珍品。   世俗所称的蚁鼻钱,是铜贝的高级形态。 钱币学家认为蚁鼻钱是楚国的货币,因为 大多出土于南方,而且文字是阴文,和中原的货币不同。蚁鼻钱的形状是正面凸起,背 面平。按照钱上的文字可以分为许多种。最普通的是所谓鬼脸钱,因为钱身为椭圆形, 而且上面有的阴文,看起来的确象人的脸。其次是各六朱,因为上面的文字好像是各六 朱三字的连写,同时又象一只蚂蚁,加上鬼脸上的高鼻子,于是就有了蚁鼻钱这个名称 。这两种钱最多见。其余几种蚁鼻钱,即铜贝铭文作“全”字者,均很少见。解放后在 湖北、湖南、安徽、江苏、鲁南都不断发现蚁鼻钱。普通鼻钱传世较多,几乎没有伪品 ,但出土少的“全”字币,就应留神有否做伪痕迹。 七、通宝、元宝、重宝的区别?   通宝是中国自唐至清末铜币的一种名称,唐高祖武德四年,铸造开元通宝。开元意 思为开创新纪元,以后历代沿用,并常在“通宝”二字前冠以年号、朝代或国名。从唐 朝起,钱就不再以重量为名称了,而改称宝。如“大唐通宝",“唐国通宝”、“太平通 宝”、“永乐通宝”、“康熙通宝”等等。货币称宝是有其社会意义的,这就是货币的 威力增大了。   专家总结了历代钱币中钱文称为通宝的有“宋元、太平、天禧、皇宋、至和、嘉佑 、治平、熙宁、元丰、元佑、元符、建国、圣宋、崇宁、大观、政和、重和、宣和、靖 康”等等。   “元宝”这一名称最早是用于唐肃宗时史思明在洛阳铸的"得壹元宝"和“顺天元宝 ”。顺天元宝是由得壹元宝改制的。这两种钱可以说是一种占领货币。   大历年间曾铸有大历元宝,制作不精。当时钱价很低,铜价却很高。因此官铸也不 精良。以后还有天福元宝、淳化元宝、圣宋元宝、宣和元宝、靖康元宝等。   “重宝” 也是铜币的一种名称,这一名称最早是用于唐乾元元年铸的“乾元重宝” 。乾元钱法定有两种:一种是乾元重宝当十钱;另一种是当五十的乾元重宝,这种钱的 背面的外廓是双圈,所以称为重轮乾元钱。乾元重宝流传下来的很多,特别是小平钱, 仅次于开元钱。朝鲜曾铸造乾元重宝,背面有“东国”二字,这是朝鲜最早的钱币。乾 元钱有光背,有背面穿下俯或飞鸟或云朵,也有云朵在穿上的。以后有南汉“钱亨重宝 ”,北宋“庆历重宝”,“崇宁重宝”,清“咸丰重宝”、“光绪重宝”等等。 新见咸丰合背大钱 古代铸钱系手工操作,时而会发生错范的现象,错将两个钱的面范合拢浇铸,则成为两面都有文字的合背钱,反之,则成为合面钱。合背钱存世数量较为稀少,受到泉家的重视。今借贵刊一角,介绍新得一枚宝苏局咸丰重宝当五十合背钱,径5.23厘米,穿径0.85厘米,厚0.39厘米,重56.4克,铜质金黄(见彩图)。两面字体类同一脉。纵观钱体,经过锉磨加工,锉痕遗存清晰可见。查咸丰泉谱,宝苏局所铸的重宝当五十大钱版别较多,主要有缶宝、尔宝;宽缘、窄缘;钩咸等。此枚合背钱为宽缘,宝为“尔”宝,贝为“开口具”。遍观诸多资料,未找到类似版别,今特撰文附图展示,供泉友同赏。   咸丰时期各省设铸钱局,铸行各制钱版多如星,而在咸丰大钱版别中,合背者发现极少。咸丰时期是我国历史上货币铸行最为混乱时期之一,时值列强入侵,内受太平天国起义的重创,清政府国库空虚,危机四伏,通货膨胀,为解决燃眉之急,铸行各制大值虚钱。《咸丰大钱考》曰:“咸丰之世,蹈历朝覆辙之不足,变本加厉,流毒遍海内,遗祸至今日,当时计利,求剂一时之争。不顾百年之害,鼓铸纷纭,……币制之坏,至此极矣”。由于清政府滥铸货币,导致银贵钱贱,物价飞涨的局面。铸行大钱有利可图,因而盗铸风起,造成钱制大小错出,轻重倒置,钱法更加混乱,使钱币的重量增长比例完全脱节,引起信用危机,这是大钱政策失败的根本。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下,增加“错范”的机率,出现合背钱也在情理之中。同时,错范钱的出现,说明其政治腐败,吏治不整,纲纪松驰,钱法混乱无章,加上铸钱量剧增,手工操作时,在忙乱中出现误范制钱,混流市场。而今所见的咸丰大钱,无论是官铸、私造都足以证明当时大清帝国已经衰落。新见合背大钱,私铸风貌明显,钱体粗劣,地章不整,钱文笔划中留铜可见,为典型的实物例证。   咸丰年间所铸大钱,其复杂和混乱程度,远远超过王莽时期的钱币,遗留下来五花八门的实物,却是钱币学家研究和收藏的重点对象。此钱在宝苏局当五十中,有其出众的一面和数量甚少的特点,不失为一枚咸丰创见之品,同时也为咸丰版别增添靓丽之版式,又可为谱录补缺。 收藏铜元有学问 铜元诞生在清末政治腐败、经济衰竭的历史阶段,从光绪二十六年起(1900年),经历了晚清、民国时期的短短30多年,但其版别众多、种类庞杂、存世量大,错配模具、错签局名时有发生,造成“奇品”、“趣品”,丰富了收藏研究的情趣。 铜元多以红铜为材质,大小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制作精美,颇具收藏和欣赏价值。目前研究铜元的人还不是很多,铜元中的一些稀有版别鲜为人知,如果仔细鉴别,会发现不少珍稀品种。另外由于价格低廉,普通铜元的伪品也很少,也减少了买入赝品的风险。我在收藏铜元时特别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注意品相外观。品相是藏品的生命,铜元也一样。由于铜元是机器压制的,图案细微精致,但线条比较浅,很容易磨损,特别是凸出的部分更是容易磨损,很难找到完美无损的。因此铜元品相的好坏,首先要看文字花纹是否清晰、表面平整光洁、边缘无明显磨损等。其次铜元最忌有锈,因为铜元的历史并不是很长,与古铜钱有铜绿的值钱是不同的,铜元有锈会遮盖铜元的细微部分,收藏价值大打折扣,也影响观赏。品相好的铜元值得收藏,即使是普通品种,收藏价值也较高。 二是看面值。清代铜元里各种面值甚多,铜元中当十铜元最常见,其余面值一文、二文、五文、二十文、五十文、一百文、五百文铜元都值得收藏。宣统年间铸“大清铜币”二十文、四川省造“光绪元宝”当三十、“开国纪念币”小写二十文等都是难得一见的珍品。河南省造中华民国双旗五百文大铜元为铜元面值最大者,亦相当稀罕。但也有一些例外的,如民国时四川军政府铸造的“四川铜币”当二十、当五十、当百者却属常见品种。 三是注意版别。铜元的版别众多,清代末期,整个民国期间,除了国民党政府发行的各类铜元外,日伪政权也发行过部分铜元。在中国GCD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则流通着根据地自行铸造的铜币。每个种类都可细分出许多种版别,其中有些版别非常稀少,市场上很难见到,铜元中还有许多错版,如英文倒置、满文错写、面背错配、阴阳币等,虽然数量不多,但还是可以碰上,因此收藏时应特别留意,说不定一枚看似平常的铜元,就是难得的错版品。 机制方孔钱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车同轨、书同文等一系列措施,同时也统一了全国的货币,把外圆内方的半两钱推行到全国,从而奠定了我国铜铸币形制的基础,直到清朝晚期,“孔方兄”才被铜元所取代。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福建省首先试制了用机器压制的方孔圆钱,正面钱文为直读“光绪通宝”。其为光背平钱。1889年,广东省也试制了机制方孔平钱,钱文正面为“光绪通宝”,背穿上有“库平”2字,穿下有“一钱”2字,背文为满汉文“广”字,后背文又改为满文“宝广局”。此后,宝津、宝武、宝苏、宝宁、宝奉、宝泉、宝源等局也都先后制造了机制方孔圆钱,这些机制方孔钱,除宝广局制量较大投入流通外,其余各局仅为试制品,存世稀少。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广东省正式制造出无孔铜元,随后各省竞相仿效,铜元遂成为主要的流通辅币。从机制方孔钱到无孔铜元经历了长达15年的过渡时期,机制方孔钱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笔者集藏一枚奉天局造机制当十方孔铜币。钱文正面为直读“光绪通宝”,背文为逆时针环读:“奉天机器局造紫铜当十钱重二钱四分”。外径33.5毫米、穿径9毫米、厚1.4毫米、重8克,钱文楷体秀丽清逸,钱体圆润光洁,包浆深褐色熟归,制作精致,品相上美。此钱约制于1895年前后,有大字和小字两种版别,此为小字版,皆为试铸品。 此钱的主要特征是外径特大,接近后来的铜元五十文,并标明重量为二钱四分,形制与原来的铸钱大不相同,紫铜质更含有铜元的韵味,而当时其他钱局的机制方孔钱基本仍沿袭原来的小平铸钱形制及铜质,因而更显得此钱别开生面,先声夺人。 最近由董大勇、徐信平先生编著 《珍稀钱币鉴赏与辨伪》一书,将此钱(大字版)的市场参考价定为8000元,认为此钱是方孔圆钱向铜元过渡时期的典型代表货币,但所定价格与其他众多泉书相差悬殊,是否恰当,请读者思量。
本文档为【中国古代钱币的作伪与辨别方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1702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05KB
软件:Word
页数:14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6-13
浏览量: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