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明清文学复习提纲

明清文学复习提纲

举报
开通vip

明清文学复习提纲复习提纲 第七编 明代文学 (1368—1644) 绪论 一、明代文学发展的分期 (一)、二分法: 明代文学发展的走势,是一个先抑后扬态势。以嘉靖年间(1522 ——1566年)为界,可分前后两期。前期为准备期;后期为文学突变期。 (二)、三分法: 明代前期文学——停滞期。 明代中期文学——全面复苏与迅速发展期。 明代后期文学——繁荣期。 二、前期:准备期 (一)、前期沉寂的原因 1、明初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1)​ 大量杀戮开国功臣。 2)​ 废除了实行上千年的丞相制度和三省制度将军政大权独揽于一身。 3)​ ...

明清文学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 第七编 明代文学 (1368—1644) 绪论 一、明代文学发展的分期 (一)、二分法: 明代文学发展的走势,是一个先抑后扬态势。以嘉靖年间(1522 ——1566年)为界,可分前后两期。前期为准备期;后期为文学突变期。 (二)、三分法: 明代前期文学——停滞期。 明代中期文学——全面复苏与迅速发展期。 明代后期文学——繁荣期。 二、前期:准备期 (一)、前期沉寂的原因 1、明初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1)​ 大量杀戮开国功臣。 2)​ 废除了实行上千年的丞相制度和三省制度将军政大权独揽于一身。 3)​ 建立内阁制度,削弱诸王的权利。 4)​ 设立锦衣卫东厂西厂实行特务统治 2、思想文化上实行严格控制,对文人采取拉拢和高压双重手段。 1)​ 八股取士 2)​ 文人失去了“隐”的权利 3)​ 大兴文字狱 (二)前期文学概况 1、 诗歌 诗歌26首倪柝声诗歌智慧书红色经典诗歌朗诵稿诗歌鉴赏术语怎样读懂古代诗歌 方面:“台阁体”、 “茶陵派” “吴中四才子”、“前七子” 2、戏曲方面:四大声腔:海盐腔、余姚腔、昆山腔、弋阳腔 3、小说方面:《三国演义》、《水浒传》 三、后期:突变期 (一)后期繁荣的原因 1、明代中叶后统治集团逐渐放松了政治思想的控制。 2、经济上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3、哲学思想上心学的发展创造着一种新的文化氛围, (二)后期文学概况 1、诗歌方面:“后七子”、“唐宋派”、 “公安派” 、“竟陵派” 2、戏曲方面:徐渭,“四声猿” 三大传奇: 《宝剑记》、《浣沙记》、《鸣凤记》 3、小说方面:《金瓶梅》 、《西游记》 历史传奇 、英雄传奇、神魔传奇 “三言二拍” 三、明代文学的特征 1、俗文学的兴盛与雅俗文学的交融。 李梦阳将《西厢记》与《离骚》并称。王慎中、唐顺之把《水浒传》与《史记》并称。 袁宏道将词、曲、小说与《庄》、《骚》、《史记》、《汉书》并提,称《水浒传》、《金瓶梅》为逸典。 2、戏曲小说的兴盛,促进了人们对于文学特性认识的深化。 ①高度重视文学的情感特征。 ② 清晰认识文学的虚实关系。 ③关注人物性格的刻画。 ④更加重视语言的通俗易懂。 3、明代文学集团林立,流派纷呈,标新立异,争讼不息。 四、章回小说 章回小说的地位: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体裁。 章回小说的发展:在宋元讲史话本基础上形成,口头讲述的方式,宋元平话已分卷分目,但字数参差不齐。至明代,目录文字比较精致,崇祯本《金瓶梅》回目已十分完美。 章回小说的特点:分章叙事、分回标目、每回故事相对独立,段落整齐,但又前后勾连,首尾相接,将全书构成统一的整体。保存了宋元话本中开头引开场诗,结尾用散体诗的体制。正文常以“话说”两字起首,往往在情节开展的紧要关头煞尾,用一句“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套语,中间又多引诗词曲赋来作场景描写或人物评赞等。 历史演义:用通俗的语言将战争兴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成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思想。 第一章《三国演义》与历史演义小说 第一节《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作者与版本 第二节 《三国演义》的思想内容 一、《三国演义》的主旨、主题 主旨:作者以儒家的政治道德观念为核心,同时也糅合着千百年来广大民众的心理,表现对于导致天下大乱的昏君贼臣的痛恨,对于创造清明世界的明君良臣的渴慕。 主题: 1、无主题说 2、主题模糊说:⑴有人认为意图不明确 ⑵有人认为作品内容太丰富 ⑶读者角度不同,关注点不同。 3、主题明确说:⑴为蜀汉争正统说 ⑵描绘三国时代各封建集团之间的斗争说 ⑶反分裂求统一说 ⑷歌颂理想英雄或讴歌封建贤才说 ⑸人才学说 ⑹悲剧说 ⑺总结争夺政权经验说 ⑻反映民族心理意识说 ⑼仁政说 二、《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及其局限性 (一)思想倾向:“拥刘反曹” (二)“拥刘反曹”的具体表现 1、帝蜀寇魏的历史正统观: ①皇帝继承上的合法性 ②刘备具有仁君道德风范 ③民族情绪的影响 2、追求仁政反对暴政的社会政治观。 仁政:刘备一生“仁德及人”,所到之处,“与民秋毫无犯”,百姓“丰足”,所以“远得人心,近得民望”,受到人们的普遍爱戴。 暴政:曹操心灵深处所信奉的人生哲学是;“宁使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3、尚忠义,恶奸诈的人格价值观 ①诸葛亮的忠:诸葛亮的一生,连他的敌人都佩服他“竭尽忠诚,至死方休。” ②黄盖的忠:为报吴侯三世厚恩,不顾自己年迈,亲自献上苦肉计,以成功地向曹操诈降。 ③关羽的“义”:关羽死守下沛,决心为义而死。在华容道上,为他曹操昔日之恩,不顾一切地放走曹操,也被称作“义重如山”。 4、礼贤下士,礼才、重才、用才观 ①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 ②曹操礼遇关羽。 ③在用才上,诸葛亮有将将之才,使张飞,依其勇;安关羽,溢其美;留魏延,用其猛。 (三)“拥刘反曹”的局限性 所谓“拥刘反曹”是对道德行为和人格价值所作出的拥护和反即用道德的评价代替了历史的评价,这一伦理主义的价值取向和观照立场,自然会造成与客观的发展相矛盾的态势,从而能引发出失落的忧患感和悲剧感 三、《三国演义》的人物形象分析 (一)、诸葛亮——“智绝” 历史上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贤相 小说中 贤相 多谋善变 智绝 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 : 1、初出茅庐,为刘备提出了据蜀、联吴、抗魏的战略思想。 2、通晓天时地理,在把握事物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火烧博望坡,草船借箭,借东风,克敌如神。 3、在深切掌握敌方心理特点的情况下,大胆运用心理战术,如空城计、反间计、疑兵计、等。 (二)、曹操——“奸绝” 奸雄的典型。奸是从伦理角度,就其德行而言;雄是从政治角度,就其智力而言。奸与雄在其身上是对立统一的,从而构成一个既是治国的能臣,又是乱世的奸贼的复合式形象。他的奸掩盖不住其雄的光辉,即使在使奸的行为中折射出的仍然是雄的胆略和才识;同时在其雄的行为中又浸透着奸的恶德,在他身上达到了“美丑泯灭,善恶浑一”的地步。 奸是道德评价,奸的表现有:①杀吕伯奢一家。②对部下阴险残酷。③梦中杀人。 雄是政治评价,雄的表现有:①曹操煮酒论英雄 ②曹操对关羽的敬仰 ③横槊赋诗的豪气 。 (三)、关羽 ——“义绝” 忠义的范本,神勇的典型。 忠义的表现:①身在曹营心在汉。 ②华容道义释曹操。 神勇的表现:①温酒斩华雄。 ②过五关斩六将。 缺点:傲慢,刚而自矜(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不听王甫苦谏,最终身首异处。 ) 第三节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一、艺术构思宏伟严整 1、“七分事实、三分虚构” 七分事实指作品的主要框架、人物和事件是按照史书记载的真实情况来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和组织安排。三分虚构指在人物和事件的细节描写上尽量采取民间传说,附之作者本人的虚构,增强人物和故事的魅力。 2、“陈叙百年,该括万事”以时间为先后为顺序,以蜀汉为中心,以三国矛盾为主线,以大小事件作为联系的线索,构成作品结构。兼用顺叙、倒叙、插叙、插叙、补叙等不同笔法,详略得当。叙事方式上以全知全能为主。 二、战争描写——“全景式的军事文学” 1、战争多。全书共写40多场战争,包括了这个时期所有的重大战役且绝少雷同。 ①以寡敌众②江上水战③陆上车工④火攻⑤水淹 2、突出智斗,将政治斗争、外交斗争交织在一起,写统帅部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3、有张有弛,富有节奏感 三、人物塑造——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舍弃次要方面,创造了一批具有特征化性格的。 1、出场定型。 2、反复皴染。围绕人物主要性格,多层次、多角度强化,使其性格在单一中呈现出丰富性、复杂性。 3、用传奇故事和生动细节突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4、善用对比、烘托等手法。 四、语言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浅近语言,形成适用于雅俗共赏的语体风格。典雅而不生涩,通俗而不鄙俚 1、叙述语言以粗笔勾勒见长,简洁、明快、生动有力。 2、人物语言已开始注意个性化。 第四节 《三国演义》的影响 一、《三国演义》刺激了历史演义小说的创作、出版。 二、《三国演义》是大众文化的百科全书,集历史知识、斗争智慧、做人道理、处世经验、领导科学、商战技术、人才学为一体的一部大百科全书。 三、名播四海,明代时已传到朝鲜、英国;清代又到了日本、现在在英、法、俄、日、朝、印尼、越南均有译本。 第二章 《水浒传》与英雄传奇小说 第一节 《水浒传》的成书过程与作者 一、成书过程 (一) 正史 (二)、野史 (三)、民间流传 (四)、元明出现了大量水浒戏。 (五)、作者加工 经过长期民间的广泛流传和艺人们不断的整理加工,最后经作者的在创作,终于产生了一部杰出的长篇小说《水浒传》。 二、作者 三、版本 第二节 《水浒传》的思想内容 主题:广泛反映了黑暗社会的现实,深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罪恶,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痛苦,揭示了封建社会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必然性。《水浒传》是一首忠义的悲歌。 1、​ 反映社会黑暗,揭露官逼民反,乱自上作这一历史史实。 起义的大背景。 作者深刻地揭露了上自朝廷,下至地方的一批贪官污吏、恶霸豪绅不忠义的恶行。 上层:高俅、蔡京、童贯、杨戬 中层 :梁中书 、高衙内 、高廉 下层 :西门庆,蒋门神、郑屠、毛太公 二、歌颂起义英雄救危扶困,报仇雪恨的正义行动。 歌颂了英雄,歌颂了正义,歌颂了真诚。 英雄:鲁智深 、武松、阮氏兄弟、顾大嫂等 三、描写这支起义队伍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 发生:开始是单个英雄对恶势力的斗争。 发展:由个人反抗进而小规模地联合起来反抗 。 壮大:清风寨报仇后,更多的好汉纷纷上了梁山。 失败:接受招安的悲惨结局。 四、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原因 接受招安的原因是复杂的: 1、起义领袖宋江至始至终所奉行的是忠义之理。 2、梁山英雄里的大部分,上山的目的 ¡°只是暂在山寨安身,等候日后招安 ¡±。 3、起义军中只有个别人反对招安,转不了大局。 作者对招安的态度是矛盾的 :从理智上,他对起义军被招安是持肯定、颂扬态度的。从情感上,他对招安的结局是非常痛心的。 第三节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一、《水浒传》作为一部英雄传奇的典范,成功地塑造了一批超伦绝群而又神态各异的英雄形象。 1、官逼民反的形象。林冲、武松 2、主动斗争的形象 鲁智深 3、投降者的形象 宋江 二、塑造人物的艺术技巧 1、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明代批评家叶昼说:“《水浒传》文字妙绝千古,全在同而不同处有辨”。作者常常故意创造类型相同的人物,描写冲突相似的情节,以犯中求避,相互映衬 2、人物随着环境变化而变化。 三、艺术结构:链式结构,一环套一环。 情节结构以单线纵向进行。上半部以人物为单元,下半部以时间为顺序,连环勾锁,层层推进。前七十一回,往往集中几回写一个或一组主要人物,然后引出另一个或一组主要人物,而上一组人物则退居次要的地位。环环相扣 。七十一回后,以时间为顺序,以报效朝廷为主干,将故事贯穿始终。 四、语言纯熟的古代白话 《水浒传》的语言是纯熟的古代白话,是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学语言,具有洗练、明快、朴素、优美的特点,富于民间色彩和口头话的特点。在语言运用上最大的成就就是人物语言个性化,包括一些次要人物的语言也表现的很出色,像阎婆惜的刁钻泼辣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四节 《水浒传》的地位与影响 一、第一篇白话长篇小说,英雄传奇小说的典型代表。 二、小说对农民起义有积极影响。 万历十四年山东发生农民起义,就用了“替天行道”的起义口号。明末农民起义,《水浒传》口号广泛写在义旗上,义军首领袭用了《水浒传》的人名和绰号。清代义军,太平天国、天地会、小刀会、义和团等。无不受到《水浒传》的影响。 三、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 目前有数十个译本。日本1757年有《忠义水浒传》全译本。西方:1933年美国作家赛珍珠 翻译 阿房宫赋翻译下载德汉翻译pdf阿房宫赋翻译下载阿房宫赋翻译下载翻译理论.doc 出版了《四海之内兄弟》的七十回本。 第三章 明前期诗文 第一节 明初诗歌与散文 一、​ 明初诗文的代表作家是宋濂、刘基、高启。 他们都经历过元末社会的动乱,作品较有现实内容。以后在相当长时期内,由于理学、科举对文人思想的严重桎梏,以及历次“文字狱”的影响,诗人创作陷于毫无生气的局面,“台阁体”诗风统治着文坛,只有于谦是一个例外。 二、吴中四杰 :高启、杨基、张羽、徐贲 (一)、高启,字季迪,号青丘子,晚号槎轩。明代成就最高的诗人。代表作:《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写景抒情融为一体,结构跌宕有致,于雄豪奔放的气势中透露出几分苍凉的意味。《青丘子歌》写自己放达孤傲,不随时俗,甘愿当一位无拘无束的苦呤诗人,流露出较强烈的个人主体意识。 (二)、袁凯,以《白燕》诗得名,人称“袁白燕”。 (三)、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浙江人。提倡“文以明道”,目的是要“文”贯穿一个“圣贤之道”的内核。所以他的文学观念洋溢着卫道气息, 同时创作注重生活基础和艺术技巧。 有《宋学士文集》,代表作有《送东阳马生序》。古文特点: 1、抓住人物富有特征性的细节简单数语就概括出一个栩栩如生的形象。 2、描写人物时用人物自己的言谈举止来表现。 3、有时通过一系列的事件来突出人物的性格。 4、用对比的手法刻画人物性格。 (四)、刘基,字伯温,青田(今属浙江)人。有《诚意伯文集》,散文集《郁离子》文采显著 ,代表作有《卖柑者言》 ,揭露了元代那些官僚”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腐朽本质。 第二节 台阁体和茶陵诗派 一、​ 台阁体 永乐、弘治前后,诗坛上出现以“三杨”为代表的“台阁体”诗派。 台阁体:台阁体流行的时间是明永乐年间至成化年间。代表人物有:杨士奇、杨荣、杨溥。所作诗歌都是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作品。他们以太平宰相的地位,大量写应制、颂圣或应酬、题赠的诗歌。号称词气安闲,雍容典雅,其实陈陈相因,极度平庸乏味。当时追随者极多,这种诗风先后流行了一百年左右。 李东阳是从台阁体到前后七子的过渡人物 。 茶陵派:这是一个以诗为主文学流派。代表人物是李东阳,因不满台阁体卑冗委琐的风气,提出“诗学汉唐”的复古主张,要求在复古中反映现实。在如何学古方面,强调对法度声调的掌握,从文学本身立场去探讨文学的艺术审美特征,这在当时的文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虽然他们的文学作品保留着台阁体的痕迹,但体现了台阁体到前后七子的过渡。 李东阳,字宾之,湖南茶陵人,天顺八年进士,官至少师、大学士。在成化、弘治年间,他以台阁大臣地位,主持诗坛,颇有声望。有《怀麓堂集》。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永乐十九年进士,历任山西、河南各地巡抚,为官清正,不畏强暴,深得民心。他还是一个民族英雄,也是关怀人民的政治家,写诗只是他的馀事。但是他爱国忧民的心怀,却在诗中有鲜明的表现。《石灰吟》、《咏煤炭》 第四章 明代中期的文学复古 一、李梦阳与前七子的文学复古 (一)、前七子代表人物:李梦阳、何景明、王九思、康海、边贡、徐祯卿、王廷相。 (二)、主张通过复古手段,而达到变革的目的。贬斥明初以来“尚理而不尚辞”的文学理学化的现象。提出文学应重视真情表现,即主情论调。将民间创作与文人士子作品对比,以为“真诗乃在民间。 (三)、评价与不足:过于重视法度、格调,有“守古而尺尺寸寸之”的毛病。 (四)、李梦阳 1、李梦阳,字献吉,号空同子,庆阳(今属甘肃)人, 有《空同集》。倡言:“真诗在民间”。 2、以李梦阳为主导的文学复古运动,其意义:一是要隔断同宋代文化主流——特别是理学的联系。二是为了追求所谓“高格” 。其他代表何景明、马中锡、王守仁。 二、王世贞与后七子的文学复古 (一)、后七子代表人物李攀龙、王世贞、宗臣、谢榛、吴国伦、徐中行、梁有誉。 (二)、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三)、评价不足:对法度格调的讲究更趋于强化和具体化。如王世贞对篇法、句法、字法都有一板一眼的 规定 关于下班后关闭电源的规定党章中关于入党时间的规定公务员考核规定下载规定办法文件下载宁波关于闷顶的规定 。 (四)、王世贞 1、王世贞,字元美,号凤洲、弇州山人,太仓(今属江苏)人。后七子中王世贞才学最富有《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2、其他代表作家李攀龙、宗臣。 三、归有光与唐宋派 (一)、唐宋派代表人物: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等,出现于明代嘉靖年间的一个散文流派。 (二)、主张作文应学习唐宋古文的法度,因而被称为“唐宋派。在创作主张上,唐宋派作家注重文以明道,但他们创作中较为成功的作品倒不是那些注重发明“圣贤之道”的文字,而是富有文学意味的篇章。唐宋派文人中成就较高的首推归有光,他在提倡道的同时,还特别重视文学的抒情作用。 (三)、归有光 1、归有光,字熙甫,人称震川先生,昆山(江苏)人,有《震川集》。 2、归有光的文章开拓了散文题材、深化了表现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用清淡的笔墨点燃真情,风神悠远,境界高深。 代表作《项脊轩志》、《先妣事略》。 第五章 明代杂剧的流变 明杂剧与元杂剧有明显的不同: 1、从结构上看,明杂剧突破了元杂剧四折一楔子的体制,结构比元杂剧自由一些,明杂剧有只有一折的单折戏,也有五折、八折等的戏。 2、演唱的乐调,元杂剧用的全是北曲,明杂剧有时用北曲,有时用南曲,而且还出现专门用南曲的戏。 3、演唱的方式,明杂剧打破了元杂剧一人唱到底的模式,有对唱、轮唱、合唱。 第一节 明代前期杂剧 一、​ 朱权 (一)、朱权,自号大明奇士,后来号臞仙、涵虚子、丹丘先生。撰有《通鉴博论》、《汉唐秘史》、《神隐志》、《文谱》、《诗谱》 、《太和正音谱》等数十种著作 。杂剧作品有十二种,现在只保留下来两部,《卓文君私奔相如》、《冲漠子独步大罗天》 。 (二)、《太和正音谱》是现存明初最著名的戏曲研究专著。全书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戏曲,也包括散曲,是戏曲和散曲的文学和戏曲音乐理论及有关的史料;第二部分是北曲曲谱,是按十二宫调依次罗列了三百三十五支北曲曲牌的句格、谱式。 (三)、戏曲理论观点 : 1、杂剧者,太平之胜事,非太平则无以出。 2、文词上他重雅轻俗。 3、强调审音定律的重要。 二、朱有燉 朱有燉,号诚斋,别署全阳子、全阳翁、全阳道人、梁园客、老狂生、锦窠老人等。博学多能,以仁孝著称,其一生日以翰墨、声伎为伴,在戏曲上创获颇多。 朱有燉有大量散曲、杂剧传世,其中,较有意义的是妓女剧与水浒戏。 三,其他剧作家及代表 贾仲明 :《萧淑兰情寄菩萨蛮》 、《吕洞宾桃柳升仙梦》 杨讷 :《西游记》 刘东升:《娇红记》 王子一 :《刘晨阮肇误入天台 》 谷子敬 :《吕洞宾三度城南柳》 第二节 明代中后期杂剧 一、王九思 王九思,字敬夫,号渼陂,是陕西鄠县人。《杜甫游春》也名《沽酒游春》写杜甫春游长安城郊,见村郭萧条,宫室荒芜,痛骂李林甫等权奸误国,又于酒肆质典朝服买醉,决心隐身避世。 二、康海 康海(1475—1540)字德涵,号对山、沜东渔父,弘治十五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杂剧《中山狼》取材于老师马中锡的《中山狼传》,作品结构完整,情节紧凑,且曲白生动,字字本色,在当时典雅、骈俪的剧坛上显得难能可贵。 三、其他代表 讽刺杂剧:徐复祚的《一文钱》、王衡的《郁轮袍》、《真傀儡》 爱国主题:陈与郊《昭君出塞》、《文姬入塞》 爱情杂剧:冯惟敏《僧尼共犯》 、孟称舜《桃花人面》 四、徐渭 (一)、徐渭,初字文清,更字文长,号天池、青藤,别署田水月、柿叶翁、苍箕中人、翁洲道士等等。徐渭著有《徐文长集》、《青藤山人路史》、《南词叙录》及杂剧《四声猿》等等。 (二)、《南词叙录》是我国最早的、也是宋元明清四代唯一的一部关于南戏的概论性的专著。书中对南戏的源流发展、风格特色、文词音律以及南戏的代表作家、作品,都有所阐述和评论。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见解和具有史料意义的记述。 (三)、《四声猿》为明代杂剧之首,包括《狂鼓史渔阳三弄》 、《玉禅师翠乡一梦》 、《雌木兰替父从军》 、《女状元辞凰得凤》。 (四)、《四声猿》的思想内涵,无论就它的深度与广度来说,在明代杂剧中都是无与伦比的,它触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批评权奸的黑暗政治,揭露欺世的佛门内幕,攻击科举之弊,挞伐吏治腐败,感叹世态炎凉,同情僧侣无望的人生,光大被压迫者的反抗斗争,赞美从征救国的尚武精神,歌颂妇女的聪明才智,抒写对清明政治的向往,表现当时还处于朦胧状态的尊重人性、要求平等、自由的民主思想。 (五)、徐渭杂剧打破了传统杂剧的限制,有以下特点: 1、所取故事题材多种多样,不似其前人的剧本注重教化。 2、折数不定,可长可短,或多或少。 3、所用曲调有时为北曲大调,有时为南北兼用,随意融洽。 4、语言平白如话,字字本色,热情奔放,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徐渭的杂剧呈现出陈规尽扫,独备一格的气度。 他的作品不避人间烟火与市井气息,带有浓厚的民间文学色彩要。对所谓巍巍正统和赫赫权威勇于揭露,善于讥刺,开辟了讽刺杂剧的新路。 第六章 明代传奇 第一节 明初传奇概述 明初传奇指在南戏基础上形成的戏剧形式,有以下特点: 1、在篇幅上没有限制,可长可短。明传奇动辄四、五十出,长的达到100出。 2、明传奇不受宫调限制。传奇主干音乐是南曲,也可用北曲。 3、传奇有多种演唱形式,生旦净末丑等。 4、传奇的角色更加丰富,表现的生活面更大。 第二节 明代中期的三大传奇 一、李开先《宝剑记》 (一)、李开先,字伯华,号中麓。作品也丰富多样,在文学创作方面他崇尚真情、独创,反对摹仿。有诗文集《闲居集 》,院本《一笑散》,杂剧有《皮匠参禅》,传奇有《宝剑记》等。还有杂著《词谑》等。 (二)、《宝剑记》写林冲被逼上梁山,后又被招安的故事,反映了朝廷斗争的黑暗和作者诛奸佞,表忠良的愿望。作品通过林冲被逼上梁山的事实,证明了,“奸佞盈朝,豺狼当道”的黑暗统治是造成豪杰反叛的根本原因。《宝剑记》的文词朴素自然,雅驯而不雕琢,只求描尽意态,畅抒情怀而已。 (三)、四大声腔: 海盐腔:起于浙江海盐,流行于嘉兴、湖州、台州、温州一带。 余姚腔:起于浙江余姚,流行于江苏、安徽等地。 弋阳腔:起于江西弋阳,在明代前期广为流传,是四大声腔中影响最大的一种。 昆山腔:起于江苏昆山一带。明初只是地方型小戏,到明中期经魏良辅的改革逐渐传播开来。 二、梁辰鱼《浣纱记》 (一)、梁辰鱼,字伯龙,号少白。代表作《浣纱记》取材于吴越争战。全剧以范蠡与西施的爱情故事为中心,通过越国君臣上下一心灭吴复国的情节,歌颂了发愤图强的爱国精神,批判了吴王夫差的昏庸、腐朽,表现了作者驱除奸邪、报国安民的思想。 (二)、《浣纱记》特点: 1、“以儿女之情,写兴亡之感” 2、打破了传奇作品相沿成习的大团圆结局 3、第一部运用经过魏良辅改造后的昆腔进行写作的传奇剧本 ,曲辞典雅工丽 。 三、王世贞 《鸣凤记》 《鸣凤记》写嘉靖年间,忠臣夏言、杨继盛、邹应龙等人与严嵩父子作斗争的故事。作者大胆的把当时的时政摆上舞台。突出了夏言的刚直不阿,杨继盛的坚贞不屈,严氏父子的奸诈阴险。但剧本封建纲常味浓厚。 第三节 明代中后期戏剧 一、戏剧派别及作家代表 骈俪派:张凤翼(《红拂记》)、屠龙 吴江派:沈璟() 临川派:汤显祖 无派别传奇作家:高濂(《玉簪记》)、周朝俊(《红梅记》)、孙钟龄(《东郭记》) “骈俪派”传奇作家 无派别传奇作家 二、沈璟 (一)、沈璟,字伯英,晚字聃和,号宁庵,自号词隐生。江苏吴江人。主要成就在词曲音律研究上。有散曲选集《南词韵选》十九卷 、曲学著作《南九宫十三调曲谱》二十一卷 、传奇创作《属玉堂传奇》。 (二)、沈璟戏剧主张 1、重视音律。强调协律依腔,反对不协律的恶音俗调,主张在用韵上严格遵守周德清的《中原音韵》和明代的《洪武正韵》。 2、崇尚本色。采用民间俗语,反对堆砌辞藻。具有古拙、质朴、俚俗的特色。 三、吴江派其他作家作品 (一)、顾大典——《青衫记》 (二)、王骥德——《题红记》,《曲律》是我国戏曲史上第一部比较全面、系统的戏曲理论 (三)、吕天成——《曲品》戏曲理论著作。主张1、先音律而后词华。2、当行与本色兼收 。3、关风教,合世情 。 四、临川派作家 (一)、吴炳著有传奇《绿牡丹》《疗妒羹》《西园记》《画中人》《情邮记》五种,这五种合称《粲花斋五种曲》。 (二)、孟称舜传奇作品有《娇红记》、《贞文记》、《二胥记》。杂剧《桃花人面》 《眼儿媚》等。编有《古今名剧合选》 第七章 汤显祖 第一节 汤显祖生平思想和创作 一、生平 汤显祖,字义仍,号海若,自署清远道人,晚号茧翁,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生于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卒于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 二、汤显祖思想 1.在哲学上,师承泰州学派的罗汝芳,又与李贽和佛学大师达观禅师交往密切,形成了反对程朱理学、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 2.在政治上,显祖反对专政统治,关心民生疾苦,主张宽简仁厚。 3.在文学思想上,汤显祖崇尚真性情,反对假道学,认为¡°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把情与理放在对立地位上而尊情抑理。 4.汤显祖至情论,内容有三: ① 世界是有情世界, 人生是有情人生 。 ② 有情人生的极境是¡°至情¡±。 ③ 至情¡±的感悟方式是借戏剧来演绎 。 三、汤显祖作品 传奇五种:《紫箫记》、《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 “玉茗堂四梦”(“临川四梦”): 《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 诗文集《红泉逸草》、《问棘邮草》以及《玉茗堂文集》。 传奇作品《紫钗记》是《紫箫记》的改编本,二者都是叙述李益和霍小玉的悲欢离合故事,而前者意义更为深刻。《紫箫记》是汤显祖的第一部传奇作品,剧本取材于唐人小说蒋防的《霍小玉传》 。 《南柯记》与《邯郸记》的主要特点是: 1、借梦境反映现实。剧本托笔梦幻,不仅利于避免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迫害,还因为荒诞无稽的梦境更能够真实表现明代腐败官场中的种种奇形怪状和宦海中变化莫测的险风恶浪。 2、两部剧作语言趋于简炼、锐利。嬉笑中酣畅淋漓地嘲讽了腐败的封建科举的内幕。同时,剧中语言也能够符合、突出人物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 。 3、两部剧作结构纯净,针线细密。 第二节《牡丹亭》 一、《牡丹亭》取材 二、故事情节 三、思想内容 (一)深刻揭露了封建贵族家庭的环境,揭示了封建社会末期礼教对人性的扼杀。 1、丽娘周围的人 。 A杜宝 B甄氏 C陈最良 D石道姑 E春香 2、丽娘的处境和生活。年方二八,对生活充满了渴望,却整日被禁闭在闺房和书塾之中,不仅与社会隔绝而且和自然隔绝。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被完全剥夺,处境十分可悲。 (二)作品准确地合乎逻辑地刻画了杜丽娘的思想性格,表明了人性人情终将冲破礼教的束缚。1、性格矛盾 2、性格觉醒 3、性格升华(游园和惊梦;死后;重回人间) 四、《牡丹亭》的艺术成就表现在 : (一)、情节结构的特色 (二)、虚实结合的写法 剧中以表现理想的梦幻形式与对现实的描写经纬交错,构成全部情节,造成了一种虚虚实实、真幻莫辨的意境。既反映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又展示了理想境界的令人神往,从而激励人们为理想的实现而进行不妥协的斗争。 (三)、人物塑造的特色 1、细腻的心理刻画。 2、在矛盾发展的过程中揭示人物性格,情节变化促进人物性格发展,而人物性格又促成新的情节的产生。 3、文词的婉转妩媚.。曲词优美动人,具有抒情诗的韵味。宾白富于个性化,贴合人物的身份、教养、性格。 五、“玉茗堂四梦”(《紫钗记》、《牡丹亭》 《南柯记》、《邯郸记》)的异同比较 (一)、相同处 1、是均系改编前人旧作而赋予新的内容; 2、是均以梦为关键情节而现出浪漫特色。 (二)、不同处 首先, 从题材内容看, 前两剧属儿女风情戏,女性为主;后两剧属政治问题剧, 男性为主 。 其次, 从哲学主张, 理想皈依看, 风情戏标举真情, 至情可歌可泣;政治戏揭示矫情, 无情可鄙可憎 。 最后, 从曲词风格看, 风情戏艳丽多姿;政治戏尖锐深刻 。 第八章 《西游记》与其他神魔小说 第一节 《西游记》的题材演化及作者 一、题材来源 1.玄奘的事迹被其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 2.《大唐慈恩三藏法师传》作者是其门徒慧立、彦悰,较详细的记录了取经的过程,其中夹杂着一些宣扬佛法的神话。 3、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分上、中、下三卷,记叙唐僧一行六人往西天时遭遇各种妖魔的折磨,情节离奇但不曲折,有些情节、人物刻画的不够细致。 4.元末明初,出现一部《西游记平话》,西游故事已基本定型,现只能见片段。 5.戏曲材料 二、吴承恩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居士,淮安山阳人。屡试不第,30多岁补为岁贡生。生性耿直,晚年放浪诗酒。有《射阳先生存稿》4卷 。 第三节《西游记》的艺术成就 一、人格化(真)与非人格化(幻)的结合——神性、物性、人性的结合。 艺术形象多是神话人物,他们程度不同的具有超人的法力,具有神性。同时他们的原型又取自社会中的人的情态和自然界中物的特征,作者将这些妖魔神佛人性化或物性化了,使之具有一定的人性或物性。 塑造最成功、最丰满的是孙悟空和猪八戒。 (一)、孙悟空 1、猴子的一系列生物属性真实的反映在他身上。 2、他又是人,具有人的喜怒哀乐这些心理状态,还有斗争反抗这类社会特征以及乐观诙谐的性格特征,甚至还具有人的缺点 。 3、战胜困难,做出杀妖除怪、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 (二)、猪八戒——猪、人、神的结合。 1、外形:长嘴大耳、模样怕人。 2、较之孙悟空,他的人性远远多于神性,有人的优点更有不少人的缺点。 优点: a吃苦耐劳 b作战时有时还相当勇敢,在扫除妖魔的战斗中视孙悟空的得力助手。 c具有一定的战斗经验 d性格憨厚单纯。 缺点主要是基于人性的本能欲望,主要是食、色二欲无法泯灭。 a对取经事业缺乏坚定性。 b贪吃 。 c禅心不定,好色成性。 d自私自利,好贪小便宜。 e心胸狭隘,好向唐僧进谗言 。 (三)、沙和尚 能以大局为重,任劳任怨。有多少能耐,出多少力量。实在纯良,也富侠义心肠。在西天取经途中起着调和矛盾、巩固队伍的作用。 二、奇幻与真、实结合。以现实为基础的神化世界。 (一)、奇幻主要表现在作品的形态上,作品中充满了奇异的事物、环境、故事情节,具有浓郁的非现实色彩。 (二)、内在联系上:具有深厚的现实基础,遵循着社会、自然地客观逻辑。 三、幽默诙谐的艺术风格 《西游记》主旨在于歌颂光明战胜黑暗,正义战胜邪恶,选取神幻的内容形式,便于作家旁敲侧击,涉笔成趣,作品形成幽默诙谐的特色,表现有三: 1.将幽默诙谐作为孙悟空的性格特点。 2.猪八戒性格的喜剧性。 3.利用某些情节对社会现实及世态人情进行诙谐的讽刺,神话这种文学样式为作者提供了讽刺的条件讽刺高高在上的统治者,讽刺世态人情。 四、结构特点 取经故事是全书主干,包括41个小故事,每个故事都具有相对独立性,《西游记》是许多短篇小说的连缀与组合,属“短篇加短篇”的线性结构。作品是个有机整体,取经故事虽显零碎,但是由克服困难的共同主题来统一,由主要人物来贯穿,显示整体性特点。 第九章《金瓶梅》与世情小说的勃兴 一、作者 嘉靖间大名士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 兰陵笑笑生 词话本欣欣子序 冯梦龙等50余种说法 2、​ 潘金莲的人物形象 封建婚姻的不合理制度,对理想婚姻的强烈追求是她由丑变美的原因,以及她令人震惊的美貌被毁灭的过程,用变态的心理去追求原本应该属于自己的婚姻。 三、《金瓶梅》的价值 (一)、从反映古老的历史题材转变为直接反应当前的现实生活,具有强烈的现实性,明确的时代性。 (二)、从才子佳人转变为以社会上的普通人物为小说的主人公。一改先前帝王将相,英雄豪杰,神魔鬼怪的情况。 (三)、追求离奇曲折的故事转变为着力展现普通的日常生活,变传奇故事为普通生活。 (四)、有夸张粗俗的描写转变为细腻逼真的甚至不避琐屑的细节描写。 (五)、由线性结构够开始过渡为网状结构,为《红楼梦》提供了范例。 (六)、从相沿加工说话艺人的集体创作转变为作家个人的独立创作。 第十章 “三言”与“二拍”明代短篇小说 第一节 概述 一、​ 话本 宋代兴起的白话小说,用通俗的文字写成,多以历史故事和当时社会生活为题材,是宋元民间艺人说唱的底本。 二、拟话本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首次提到,本指受宋元话本影响的作品,现在指明以后文人模拟话本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的专称。 三、创作情况 (一)、总集《清平山堂话本》 (二)、专集《石点头》 (三)、选集《今古奇观》 将短篇小说由书场带到案头的功臣是冯梦龙,将短篇小说由积累型集体创作转变为作家个人创作的功臣是凌溕初。 第二节 冯梦龙与“三言” 一、作者 江苏长洲人,字犹存,室名墨憨斋主人。初三言外,民歌《挂枝儿》,小说《新列国志》、《平妖传》 二、作者观点 (一)、文学上主张“情真”。 (二)、强调文学作品的通俗性,作品通俗易懂才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三)、主张文学有教化作用,而且主张把社会教化的内容和通俗易懂的姓氏结合起来。 三、修订之功 (一)、对旧有文学作品一律进行文字修订润饰,对有的文学作品改动或增加情节,使之更丰富、合理。有的整篇重做,改变了原来的格调。 (二)、包含了冯梦龙的作品《老门生三世报恩》。 (三)、重新编订各篇的标题,三言中题目是两两相对,每两篇是一对偶句,题目整饬。 (四)、删去了说话人的叙述,使之便于成文章。 (五)、增补了一些小故事作为“头回”加强了正文和头回的有机联系。 (六)、选取当时轰动一时的故事和社会事件根据当时人所写的传记改编而成话本小说。 四、思想内容 (一)、反映了明中叶以后市民生活,歌颂了友谊,斥责背信弃义的行为。 (二)、发展了爱情主题,表现了反封建道德和禁欲主义,反映了追求爱情自由和平等思想。 (三)、描写了封建社会阶级斗争,表现了人民对于封建统治者罪恶的愤怒谴责。 (四)、描写知识分子的生活与科举制度的罪恶。 五、艺术特色 (一)、人物塑造和性格刻画上。之前的话本在讲故事,疏忽人物,而三言通过语言、行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有时还能和环境气氛相结合。 (二)、在题材的扩展和生活素材的丰富上。整理前人的话本,在加工这些材料中又加入了大量生活素材和艺术描写。 (三)、结构体制上。因袭宋元话本的结构,使作品有了明确的主题思想。 (四)、语言方面。保持了口语化的特点,掺杂了一些较浅的文言,有些优秀作品接近今天的口语。 第三节 凌溕初与二拍 1、​ 作者 凌溕初,字玄房,号初成,别号即空观主人,杂剧《红拂三传》 2、​ 二拍的思想内容 (一)、色情描写多,与当时的社会有关。 (二)、浓厚的宗教迷信,甚至构成了某些作品的骨架,形成了阴森凄厉的鬼气。 (三)、明代以后社会更加腐败,所以与三言相比,二拍对明代的揭露更为大胆,并成为最重要的一方面。 1、描写社会中敲诈拐骗的不良现象。 2、有关爱情主题的片目中肯定了“情”对于人生的至高价值,同事更多地把情与欲联系在一起对妇女的权利作出了肯定。 3、曲折离奇的公案作品较好地揭露了封建制度的黑暗,表现了官即是盗的思想。 4、直接表现市民商业活动和有关思想意识的作品,但作品中有更多倾向商人的意识,肯定商人追求金钱。 第十一章 晚明诗文 一、​ 公安派 公安派是明代重要的文学流派,“三袁”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为他们是湖北公安人,所以称公安派,其中宏道成就最为突出,公安派的核心口号就是他提出的。 二、公安派主张 以“性灵说”作为文章主张的内核,袁宏道认为文学的最高境界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在创作上,其诗文“变板重为轻巧,变粉饰为本色,致天下耳目于一新”,他们的诗歌脱离“理”的束缚能够自由的抒发个人真实性情和表现个人生活欲望,并具有诗人的艺术独创特征,但有些作品过于率直浅俗。 (一)、袁宗道,字伯修,号玉蟠,又号石浦。公安派反对拟古的文学观,最初是由他提出的。有《白苏斋集》。提倡独创,短小精悍,《极乐寺纪游》情景结合,爽朗清新。 (二)、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荆州公安人,有《袁中郎全集》。 (三)、袁中郎赋予“性灵”新的含义: 1、首先,袁中郎的“性灵说”和社会既存的行为准则、思维习惯处于对立的地位。 2、其次,袁中郎在强调“性灵”时,明确地肯定了人的生活欲望的流露与表现。 3、再有,袁中郎所说的“性灵”,还意味着独特的个性表现。 (四)、袁中道,字小修,一作少修。万历四十四年(1616)中进士,他较两兄晚殁,目睹模仿公安派的文人的流弊,晚年又形成以性灵为中心兼重格调的思想。他的作品以散文为优。游记文能直抒胸臆,文笔明畅;日记多有精粹文笔,对后世日记体散文有一定影响。著有《珂雪斋集》20卷、《袁小修日记》20卷。 三、竟陵派 晚明时期以钟惺和谭元春为代表的文学流派,因其二人均为湖北竟陵人,因名为竟陵派。 四、竟陵派主张 在文学观念上,竟陵派提出重“真诗”重“性灵”,受公安派影响;在复古问题上,提倡学古要学古人之精神,以开导今人心窍,积蓄文学底蕴。在创作上,他们追求一种“幽深齐僻,孤往独来”的文学审美情趣,同公安派浅率轻真的风格相对立,但是他们将创作引向了奇僻险怪、孤峭幽寒之路,缩小了文学表现的视野。 五、竟陵派具体主张与公安派有区别: 1、公安派反对仿古蹈袭,重视作家自己创造,而竟陵派则看重向古人学习。 2、竟陵派追求“幽深孤峭”的艺术风格。信奉幽情单绪的文学审美情趣。 六、徐霞客 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伟大的地理学家和旅行家和探险家。《徐霞客游记》语言朴实,生动流畅,在地理学上价值颇高,是一部兼有文学性与科学性的著作。 七、张岱 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行文挥洒自如,疏宕无拘,情韵生动,独具魅力。其成就不仅在明末诸家之上,整个中国散文史上,也只有少数人能够与他相比。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作品。 八、张岱的小品文主要特色 : (一)、记风物,不单纯写景述事,而讲究情趣、神韵与诗意,具有特殊神韵和情趣。 (二)、造意境,以独特的美学眼光和独特的文字渲染独特的审美心态。 (三)、写人,不分贵贱,突出性格,善于抓住最典型的言行,简单几笔就能勾勒得跃然纸上。 (四)、讲琐事,细腻入微,活泼多姿,其中滋味很值得咀嚼寻味。 第八编 清代文学 (1644—1839) 绪论 第一节 社会概况 清王朝从1644年定都北京至1911年辛亥革命,共有国267年。不过从1840年鸦片战争始,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中国历史进入近代。清代文学,指清前期至清中叶的文学。清前期清入关雍正末,包括顺至、康熙、雍正几朝。清中叶(1736¡ª1839)乾隆初道光19年,包括乾隆、嘉庆、道光20年前。清后期/近代(1840¡ª1911)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宣统三年辛亥革命。 第二节 文化文学概况 一、清代社会文化特征 1、提倡儒学,以之为正统,力争获得汉族士大夫的支持。 2、大兴文字狱,案件之繁多,株连之广,惩治之残酷,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 3. 朴学大兴。 二、清代文学概况 (一)学术思想的主要内容: 1.反对封建君主专制,指斥封建帝王。 2.提倡经世致用,反对空疏学风。清初学者深感心学的空疏误国,因而在学术风气上,都能反对明心见性的空疏危害,力倡崇实致用的务实新风。 (二)文学:处于中国文学集大成时期,举凡以往各代曾经盛行过、辉煌过的文学样式,大都在清代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出现了诗、文、词、赋、戏曲、小说等全面振兴的局面。 1.诗歌 ⑴遗民诗人:关注国运民生,伤时忧世,继承缘事而发,有美刺之功传统精神,悲思故国。(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吴嘉纪、屈大均等) ⑵仕清诗人:诗文中有对清王朝的歌颂,也曲折的表达了他们觍颜事故,追悔的苦衷。成就最大的是吴伟业(梅村体) ⑶清统治渐稳定后、社会日趋繁荣后,出现了一批诗人在诗艺方面有所开拓、创造 。 2.词 陈维崧 阳羡派 朱彝尊 浙西派 纳兰性德 张惠言 常州词派 3.文 散文 : 两类作家:一类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为代表,主张“明道载道” 。 一类是侯方域、魏禧、汪琬为代表的流派,学唐宋古文、以传记散文见长。 纵贯清代文坛的“桐城派” :代表人物方苞(提出“义法”主张) 、刘大櫆 、姚鼐(提倡“义理、考据、词章”三者不可偏废。学习方法上提出古文八要神、理、气 、味、格、律、声、色。 ) 骈文 代表人物:阮元、洪亮吉、汪中 要求:恢复文章艺术美 4.戏曲 清代戏剧的三种流派: 一是以李玉为代表的苏州派 “一人永占” 二是以吴伟业,尤侗等人为代表的文人派。 三是以李渔为代表的形式派。 “笠翁十种曲” 继三派之后 ,代表清代戏剧最高成就的是《长生殿》、《桃花扇》 中期杂剧创作衰落,其中较好的作家有杨潮观《吟风阁杂剧》、蒋士铨《藏园九种曲》 。 戏曲创作值得注意的是地方戏的兴起 。 5.小说 短篇小说:蒲松龄《聊斋志异》、纪昀《阅微草堂笔记》、袁枚的《子不语》 (《新齐谐》 )长篇小说: 一是英雄传奇小说,如陈忱的《水浒后传》 一是世情小说,如《醒世姻缘传》,《儒林外史》和《红楼梦》则是沿着这一方向继续拓展的伟大现实主义作品 。 第二章 清初戏曲与《长生殿》、《桃花扇》 第一节 《长生殿》 一、洪昇生平与创作 洪昇 字昉思,号稗畦,浙江钱塘人。 二、历来主题思想倾向有三类: 1.着重于历史事实,把杨贵妃看成祸患的根源。 2.在批评李、杨在对社会造成危害的同时还对他们的遭遇表示同情。 3.既写李杨的爱情,又写杨玉环和安禄山的私情,写成一场肮脏的情场角逐 。 三、《长生殿》的主题 一方面着力描写李、杨二人缠绵悱恻,生死不渝的爱情生活,给予肯定 。另一方面,揭示出正是唐明皇耽于玩乐,杨家才干扰乱政,才造成安史之乱,对此进行严厉批评。以太平安乐为始端,以招致乱离为转折,以团圆为结局。 四、批评者认为主题不统一,原因: 1.创作时间长 2、题材本身所包含的复杂性 五、主题:传情 1.描写刻画李、杨二人的爱情发展经历,爱情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 2.写爱情的同时,深刻的揭示出统治者的奢侈生活、人民的苦难、国家覆亡的因果关系, 副主题:表现了民族意识。“疑谶”:下层军官郭子仪之口表现统治阶级穷奢极欲。“骂贼” 雷海青冒死骂安禄山及那些降官。 3.《长生殿》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实现了充分的个性化,剧中出现了各种类型的人物形象都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方法:①语言技巧,高超。 ②选择具有性格特征的戏曲冲突、情节、环境来塑造人物, 4.结构宏伟,场面壮丽,安排紧凑,组织严密。剧本以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为主线,以朝政军国之事为副线,两条线索互相穿插。 第二节 《桃花扇》 一、 孔尚任的生平和创作 孔尚任,曲阜人孔子第64代孙。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岸堂,别署云亭山人。 二、思想内容 《桃花扇》是根据历史记载,杂糅民间传说,结合作者虚构写成。写了阉党余孽和复社人物之间的斗争及南明王朝这一段时间的一些事件。 1.无情揭露了南明小朝廷昏聩腐朽的 2.描写反映了进步知识分子的生活态度和精神面貌,集中在侯方域身上。 3.最重要、最成功之处是塑造了李香君这一光彩夺目的妇女形象。 三、艺术成就 1、在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结合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历史真实感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历史面貌的总体把握,二是描写了大量真实的历史人物和事件。 2、塑造了众多成功的人物形象。 (1)总体设置。作品设置了一个完整的人物体系。 (2)以高度的现实主义精神、多侧面多角度地、如实写出人物的性格面貌。 (3)善于写出同类人物的不同。 (4)善于把人物放在特定的矛盾斗争中来展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面貌。 3、结构安排上独具匠心。 首先,全剧两条线索:爱情线索、政治线索。 其次,以桃花扇贯穿全剧组织情节。 再次,爱情结局打破以往才子佳人故事大团圆结局的俗套,而以国家兴亡、爱情幻灭作结。 4、语言特色 首先,词曲与说白巧妙配合。 其次,风格优美温柔与悲凉慷慨兼备。 再次,剧本语言和人物的性格密切结合。 四、比较《桃花扇》《长生殿》异同点: 1.两部剧作都有如何处理儿女之情与兴亡之感的关系。 2.这两部剧作都有处理历史真实和艺术虚构的关系问题。 3.两部剧作的结局都颇具匠心但彼此不同。 第三章 清初白话小说 第一节 李玉的戏曲创作 苏州派在题材上贴近世俗人生,关注时事政治;在思想上揭露黑暗现实较为有力;在人物塑造上,富于平民色彩;在艺术上,戏剧冲突紧张、集中,结构周密、紧凑。 一、​ 李玉 字玄玉,又以其书斋名称“一笠庵主人”。所编订《北词广正谱》,是研究北曲曲律的重要著作。传奇三十多种 ,前期作品以描写人情世态为主要内容,最负盛名的是《一笠庵四种曲》,即《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合称“一人永占”。后期作品较多的是描写历史上的政治斗争事件或直接从明末苏州的现实生活中取材,代表作有《千钟禄》、《清忠谱》。 “一人永占”有两个形象体系,一类是肯定型人物,主要有莫诚、雪艳等,第二类是否定型人物,这一类甚至比肯定型人物更加成功,主要有汤勤、桂薪夫妇等。 《清忠谱》是李玉代表作。第一次让新兴的市民形象出现在舞台上,第一次在舞台上出现了群众斗争的场面,其身份和作品具有较强的市民色彩。 二、李玉剧作特色: 1.创作了真正的戏曲语言,或整套用北曲,或整套用南曲,或南北合套,总是与剧情、人物感情协调, 是真正的“戏中之曲,场上之白”。 2.高度重视戏剧结构。采取双线并行的结构故事,以围绕中心人物而展开的中心情节为主线,而比较次要的人物的行为过程作为副线。 3.重视反面人物的刻画 三、苏州派其他作家 朱佐朝,代表作《渔家乐》。朱素臣,代表作《十五贯》。张大复 ,代表作《如是观》、《快活三》。 第二节 李渔和他的戏曲理论 李渔(1611-1680),初名仙侣,后改名渔,字谪凡,号笠翁。别署笠道人、觉世稗官 。 著有诗文集《李笠翁一家言》,风情喜剧《笠翁十种曲》,短篇集《无声戏》 、《十二楼》,杂著《闲情偶寄》。 《闲情偶寄》根本观点:戏曲丛观众出发,注重戏曲的舞台演出。 1.强调戏曲创作情节的新颖和独创性,结构最主要就是“立主脑”“减头绪”“密针线” 。 “立主脑”:以一人一事为主线,贯穿全局始终。 “减头绪”,删去无关情节,使戏中主线清楚明白。 “密针线”,紧密情节结构,故事安排紧凑前后照应,使全剧成为浑然一体。 2.选题要“脱窠臼”“戒荒唐” “脱窠臼”,题材内容应摆脱陈套,追求新奇,重视创意 “戒荒唐”,创新也不能新的离谱 3.语言 “重宾白”“贵显浅”、“重机趣”、 “戒浮泛” 戏剧是街谈巷议,直说明言,“贵显浅” ,另一方面反对粗俗不堪,要“戒浮泛” 。 第四章 《聊斋志异》 第一节 《聊斋志异》成书 一、《聊斋志异》取材 取材之一:採自社会传闻或直接抄自友人笔记。 取材之二:不同程度地改写前人作品。 取材之三:蒲松龄的虚构。 二、《聊斋志异》版本 1.稿本。 半部手稿本,存203篇。 2.抄本。较早的有康熙抄本(250篇)、铸雪斋抄本 (乾隆十六年张希杰 ,474篇) 、黄炎熙抄本 。 3.刻本。现在最早的刻本,是乾隆三十一年赵起杲青柯亭本(425篇),还有王金范本、步云阁本等。 4.译注本。吕湛恩、何垠等注本。 5.评本。冯镇峦、何守奇、但明伦等评注本,  四家合评本(何、但、冯、王士禛) 。最权威的是上海中华书局出版的张友鹤辑校的“三会(会校会注会评)”本(1962),收入490余篇。 第二节 《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 一、社会问题小说 1.政治问题 揭露社会政治的黑暗腐朽,控诉贪官污吏、土豪劣绅欺压剥削人民的罪行。 重要作品有:借阴间影射阳世的,如《席方平》;借历史针砭现实的,如《促织》;借梦境揭露官吏的,如《梦狼》主要是通过一位老翁的梦,深刻揭露现实中的贪官蠹役都是吃人血肉的虎狼。《席方平》以阴阳互映的幻想形式,把吏治腐败、官场黑暗的丑恶现实,借阴间淋漓尽致地演绎出来。《促织》是以明代宣德皇帝喜爱斗蟋蟀为背景,反映统治者的享乐是建立在劳动人民的痛苦乃至生命之上。 2.暴露封建制度下一切庸俗丑陋的现象,包括守财奴、贪婪者、骗子、好色等。主要作品:《崂山道士》 、《丑狐》 、《雨钱》 3.家庭问题 庭伦理的矛盾纠葛,揭示各种病态社会现象的世情小说,在《聊斋志异》中包罗最广泛、思想倾向也最复杂。一些作品写日常家庭生活的情态,展现了世风的浇薄,也可看出作者回归传统道德的良苦用心,如《曾友于》、《江城》 。 4.歌颂了被压迫者勇敢侠义的性格和反抗精神,赞扬了为民伸冤的清官廉吏。如《席方平》《向杲》。 二、广泛揭露科举制度的弊端 1、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个集中批评科举问题的作家。 2、对科举制度的态度有矛盾,一方面有怨愤,一方面有求,这种矛盾决定了他作品中在怨愤之外对科举的企慕。比重不是很大,描写也不是很充分。 3、揭露科场黑暗,讽刺考官的昏庸。考场黑暗,贿赂公行:如《考弊司》;考官昏聩,贤愚不辨:如《司文郎》;考试荒唐,黜佳进庸:如
本文档为【明清文学复习提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4239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65KB
软件:Word
页数:21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1-06-09
浏览量: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