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畢良史:一個宋代骨董商傳奇的一生

畢良史:一個宋代骨董商傳奇的一生

举报
开通vip

畢良史:一個宋代骨董商傳奇的一生 1 畢良史 一個宋代骨董商傳奇的一生 張臨生 震旦藝術館館長 我要講的是一個宋代極有本領的骨董商,講他如何利用當時的情勢和流行 風尚,廣通人脈,結交權勢與皇室內廷,把握有利機會,相當成功的為他自己營 造一個歷史地位的故事。 一、畢良史的繙經圖 南宋《館閣續錄》裡記載了一幅題為〈勘書圖〉的畫。1國立故宮博物院有 一張齊照巖先生捐贈的齊耀珊先生遺藏北齊楊子華款《勘書圖》長卷。楊子華在 南北朝北齊有畫聖的美稱。2北齊文宣帝稽古右文,天保年間命樊遜借大藏書家 魏收等收藏,與各州郡選出的十一位秀才、孝廉...

畢良史:一個宋代骨董商傳奇的一生
1 畢良史 一個宋代骨董商傳奇的一生 張臨生 震旦藝術館館長 我要講的是一個宋代極有本領的骨董商,講他如何利用當時的情勢和流行 風尚,廣通人脈,結交權勢與皇室內廷,把握有利機會,相當成功的為他自己營 造一個歷史地位的故事。 一、畢良史的繙經圖 南宋《館閣續錄》裡記載了一幅題為〈勘書圖〉的畫。1國立故宮博物院有 一張齊照巖先生捐贈的齊耀珊先生遺藏北齊楊子華款《勘書圖》長卷。楊子華在 南北朝北齊有畫聖的美稱。2北齊文宣帝稽古右文,天保年間命樊遜借大藏書家 魏收等收藏,與各州郡選出的十一位秀才、孝廉校定群書。勘書就是校書校讎, 古來書籍靠傳抄流傳,時間長久,一再傳寫,常有手民之誤,甚至妄加竄改刪補, 因此,整理古書,必須校對。北齊的勘書大事因為唐宋以來流傳著〈北齊勘書圖〉 而受到重視。這幅畫人物有文士十一,前段四人坐胡床上,二人或展卷閱讀或持 筆書寫,另兩人,其一坐床邊著靴,以手搭對方,似欲離去,對方則伸手挽其腰 帶。床上有果、酒、筆、硯,僕人手拿懶几、隱囊(靠墊)、酒壺、酒杯。後段 兩床相對,共坐七人,有人展讀,有人休息,有人沉思。據林柏亭研究,從畫風 上判斷,這件作品當然不是六世紀的,該是十七世紀後的仿本。歷代對於〈勘書 圖〉這個主題出現許都多大同小異的本子,如故宮還有傳五代丘文播〈文會圖〉, 3波士頓美術館〈北齊校書圖〉等。4 1《館閣續錄》卷 3,頁 11,王德毅,《叢書集成續編》,冊 53,頁 636,台北,新文豐出版公 司,??? 2 林柏亭,〈北齊勘書圖〉,《故宮文物月刊》170 期(1997,5),頁 32-39,台北,國立故宮 博物院。 3 《故宮書畫圖錄》(一),頁 125,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9 4 吳同,《波士頓博物館藏 中國古畫精品圖錄 唐至元代》,上冊,圖版 6;下冊,頁 18-20, 東京,大塚巧藝社,1999 2 大家知道故宮的長卷是仿本,但是人物形貌佈局必有所本。另外,中國繪畫 史還有所謂〈繙經圗〉,繙經就是翻閱經典之意。從南宋的名家筆記中看到,當 時有〈繙經圗卷〉,〈繙經圗卷〉的主角就是本文的主題人物畢良史。此畫在當時 似很受重視,兩位南宋著名朝臣儒士又是大詩人范成大(1126-1193)和楊萬里 (1127-1206)都曾為〈繙經圗卷〉寫過題跋。二人人品極高,因此想來這位畢 良史先生也必是一個為當世所推重的人。 波士頓美術館收藏的名畫〈北齊校書圖〉是一直以來書畫專家們公認的一卷 宋畫,而我們把畫卷展開,中段人物四人坐胡床,與故宮《勘書圖》本一模一樣, 應是本出一源。而前段的人物穿著與佈局似乎與中段不相稱,倒是令人聯想到楊 萬里對〈繙經圗卷〉中的人物描述。後段則有馬伕牽著兩匹大馬。畫卷拖尾有范 成大、陸游、韓元吉等人於淳熙年間的題跋,都是以北齊校書為題。然以故宮《勘 書圖》長卷做比較,則此軸尚缺兩床相對的七人,故范成大跋有「當是逸去其半」 之語。然而若是逸去其半,何以還有馬伕牽著兩匹馬的後段?過去學者對此名畫 皆以北宋畫視之,專家的認定當可信據。但其他尚待解釋的問題則甚多,需要請 專家更進一步研究。如果波士頓美術館這幅〈北齊校書圖〉畫的就是北齊校書, 那麼前段的人物應當就是主其事的樊遜。然而,有趣的是,這段畫的場景卻與楊 萬里對〈繙經圗卷〉的描述極為相似。大家不要誤會我有這樣大的學問,以為這 是我的發現。事實上我是在 1973 年華盛頓佛瑞爾博物館的人物畫討論會上,聽 到何惠鑑先生點出「畢良史校書」這個看法。事隔四十年,似乎何先生那次發言 沒有引起任何別人注意,因此我不揣冒昧,以此為指引試作探討,發現有關畢良 史其人其事,除早年(1946)劉銘恕(1911-2000)發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宋代陷北之美術考古 家畢少董〉一文之外,尚有不少宋代原始資料未經用過。5這個人物頗有傳奇色 彩,值得一寫。在此提醒大家,值得研討而未被發掘的題目還是很多。 波士頓美術館的〈北齊校書圖〉前段的人物是否即畢良史其人,可能性似乎 不大,倒是這一段的人物和布局跟楊萬里有關繙經圖的描述極為接近,二者必有 某種關連,絕非巧合。 楊萬里說:畢敷文少董,名良史,紹興初,陷虜境居汴閉户著春秋正辭、論 語探古書,有宋哲夫、李願良軰執經師之,好事者冩為〈繙經圖〉。宋執一巻書, 背立,且讀且指;李執一卷書向其師,若有問者。而少董坐一榻上,後有二女奴, 各有所執,而阿冬者坐其間,少董之季子也,女奴之髽者曰孫壽,冠者曰馬惠真, 哲夫名城,願良名師魏云。 5劉銘恕,〈宋代陷北之美術考古家畢少董〉,《美術叢書》六集,第三輯(冊 27)頁 183-223, 嚴一萍輯,臺北,藝文印書館,1975。 3 宋生把巻讀且指,李生把巻問奇字,榻上坐著一老子,右手秉筆袒左臂。春秋論 語訓傳成未成,胸中有話頗欲告兩生:欲呼小白拉重耳,同討犬戎尊帝京。蠶妾 不解事,兩生未可語,冬郎政兒癡,誰能復憐許?繙經未了報歸期,攜書歸來献 玉墀。胡沙滿面無人識,回首兩生斗南北。6 范成大題畢少董〈繙經圗〉:綘帳胡沙暗,靑編古意深,誰知洛下詠,中有 越人吟。7 楊萬里謂繙經圖中畢少董坐一榻上,右手秉筆左臂袒露,與波士頓美術館〈北 齊校書圖〉前段主人翁著常服坐一椅上稍有不同。除此以外,其他地方如人物, 裝束,及位置經營幾乎完全一致。合理的推測應是畢良史〈繙經圖〉是以當時一 幅〈北齊校書圖〉為範本的,大概當時南宋畫人不諳北方習俗,故必須參考一幅 現成的寫實圖畫作為依仿根據。 此畫及二詩顯示畢良史曾經有經學家的經歷。遍查宋代文獻並無畢良史這號 經學家,為什麼楊萬里、范成大都給這張畫背書?根據我們的研究,畢良史其實 是當時一個大骨董商。他少時進考四次落榜,沒有任何學歷。8宋代文風鼎盛, 經學昌明,宋室南渡,南宋學問家多如過江之鯽,以他的出身又怎麼能夠以一個 經學家的身分出現在畫裡呢?原來這個有膽識有眼光的商人,在他赴任北都這段 期間,抓住機會,大肆蒐羅骨董圖籍,預備做文物回歸的大業;還在當時異族統 治的這塊文化沙漠講授春秋尊王之義,以為繼絕存亡之計。楊萬里、范成大等人 該都是佩服此點。 二、宋代對古器物的重視 切入正題之前,首先做一點背景介紹。文物所具有的文化象徵意義,有時是 可以與政治權力結合。例如漢武帝得到古代銅鼎,因此改元,於是歷史上有了「元 鼎」的年號。時序走到宋代,歷經唐末五代的紛擾與殘破,百廢待興。宋代講究 文治,太宗曾詔天下郡縣搜訪前哲墨蹟圖畫。9翰林學士宋白和內侍裴愈的江東 6 楊萬里,《誠齋集》,卷 23,頁 17,《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 1160,頁 251。台北,台 灣商務印書館,1983。 7 范成大,《石湖詩集》卷 31,頁 5,《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 1159,頁 825。 8(元)陸友仁,《吳中舊事》:畢良史字少董,一字伯瑞,東平人,丞相文簡公五世孫,風度 凝逺,少游京師,四舉禮部不中。 9 郭若虛:《圖畫見聞誌》,卷 1,頁 9-15,敘國朝求訪。楊家駱主編:《藝術叢編》,第 1 集, 4 之行,是奉諭收購古物,集藏了王羲之、王獻之、唐太宗、顏真卿、歐陽詢、柳 公權、懷素、顧愷之、韓幹及東丹王李贊華等人的書畫墨蹟,秘閣書畫粗備。10 流風所及,真宗、仁宗時,社會朝野人士,包括文武官員、士人、富商、內侍競 相收集古文物、書畫;並對於古文字、古器物也開始用心研究,人才輩出。 哲宗親政後,貶逐「元祐黨人」,頓時菁英份子從宰輔以下撤職流竄,不知 凡幾,連同家屬、子孫都被逐出汴京。好古尊古、研究古器的文化根苗被這樣的 大環境扼殺,於是發生了宗室趙仲忽進獻古銅器,無人識貨,反遭罰俸處份的怪 事。元符二年(1099),仲忽獻文王方鼎給哲宗皇帝,原是宗室近親間的善意互 動。元符當下的館閣諸士學養不精,朝臣疏漏,不但認為文王方鼎是偽器,同時 還認為仲忽犯了欺君之罪,作了罰俸一個月的懲處,「惡其以怪奇惑主也」,當時 雖然認為〈文王方鼎〉是贗鼎,器卻仍留在秘閣,沒有退還。11這真叫做「秀才 遇到兵,有理說不清」。自嘉祐到元祐間累積的鑑古經驗與知識,在朝中沒有傳 承,黃伯思、翟汝文、董逌等年輕一輩此時尚未進入政府。 徽宗大觀年間,朝中重新面對文化傳承的重要。在古禮的探索與恢復的課題 下,認識古器是第一步,黃伯思等在二十年後,努力有成,編篹《宣和重修博古 圖錄》,按器形分類,再以時序分早晚前後。〈文王方鼎〉列為西周方鼎類的首器, 雖未明說,識者當知是對趙仲忽事件的平反。 三、靖康國恥,文物浩劫 金人攻陷汴京,北宋兩百年積蓄,為金人畢取,宮廷禮樂器物、珍寶、書畫 裝了二千零五十車北運,宋朝皇室的文物重器經此浩劫,完全星散。12欽宗靖康 二年(1127)四月,徽、欽二帝及皇后、皇太子隨金國粘罕軍,由鄭州路遠去。 儀仗法駕、鹵簿,冠服、禮器、法物、大樂、祭器、寶鼎圭璧、刻漏、景靈宮供 器,太清樓、秘閣三館書、天下州府圖,府庫蓄積,為之一空。13汴京城初破時, 金人搶劫金帛、子女,泥土中金帛尤多,踐之如糞壤,婦女以灰墨塗面,百計求 冊 10,台北,世界書局,1962。 10 《宋會要輯稿》,第 70 冊,職官 18,頁 2778,秘閣.崇文院三館,總頁 2778-2780,台北, 世界書局,1964;楊家駱主編:《新校本宋史並附編三種》,〈太宗實錄〉,卷 76,頁 8,總 頁 375:江東之行,購得名畫四十五軸,王羲之、懷素等墨蹟八本,台北,世界書局,1978。 11《新校本宋史并附編三種》,冊 2,卷 18,〈哲宗本紀〉,頁 353;趙明誠,《金石錄》,卷 11,頁 4-5,〈文王尊彝銘〉,《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 681,頁 238。 12《靖康稗史》之六,呻吟語,頁 2,趙詒琛輯:《己卯叢編》,台北,藝文印書館,1972。 13《新校本宋史并附編三種》,〈欽宗本紀〉,卷 23,冊 2,頁 436。 5 生。14除了皇室,金人席捲古器並具一技之長的人才,銅古器就有二萬五千件, 其他瑠璃、玉器無算。強索教坊樂工數百人、畫工百人,玉匠百人,金銀匠八十 人,醫官二百人,木匠,竹瓦泥匠、石匠、鞍作、後苑作,司天臺官吏,太醫局 官吏,……連帽子裁縫、鞋匠、染作、木工、鐵工、銀作、算命的、唱戲的也不 放過,悲慘之狀不可言喻。15 金國在靖康之難中俘虜了宋宗室四百多人,金人並冊立張邦昌為帝。徽宗第 九子、欽宗之弟-康王趙構於五月,從今天的河北南下到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 丘)即位為高宗(1127-1162),改元建炎。建炎三年(1129)初,金人陷徐、泗 諸州,遂過淮水而南逼揚州。二月高宗倉卒渡長江,到鎮江,復走杭州。金兵打 過長江,這是遊牧民族第一次渡江,是從前苻堅無法做到的。目的在於追襲高宗 和隆裕孟太后,以斷南宋承繼的根據。三年二月壬子,金人攻陷離揚州不遠,鄰 近長江岸邊的天長地方,高宗立即介胄走馬出門,只有五六騎跟隨,與揚州街上 行人並轡而馳,軍民爭門而出,死者不可勝數,諸衛禁軍無一人從行,金人入城, 高宗已經渡江了。高宗到了鎮江,宿于府治,沒有寢具,隨身帶著的貂皮將就著 卧覆各半。事出倉卒,朝廷儀仗,惟一兵卒執黄扇而已,狼狽如此。16 三月,外患內憂接踵而來,御營統制官苗傅、劉正彥伸張大義,播告天下庶 民官吏軍兵等,大金侵擾淮甸,都是因為姦臣誤國,内侍弄權,閹宦用事恣橫所 致,乃手殺樞密王淵、太監康履以下百餘人,流放內侍藍珪、高邈、張去為、張 旦、曾擇、陳永錫于嶺南諸州。並逼高宗退位,讓隆裕太后聽政。苗傅之亂,像 是一場鬧劇,四月初高宗復位。17四月至八月間,高宗在江寧府南京。九月逃到 平江蘇州、十月到杭州、十二月初到明州寧波、此刻,金人已陷杭州。十二月十 九高宗往定海縣,建炎四年,正月初三,金大將兀朮攻陷明州。高宗又往章安鎮、 再溫州永嘉、四月到越州紹興、這是中國歷史上君主被敵兵追趕,以致落荒航海 的罕見經歷。高宗自道:兩膳,物至則食,未嘗問也。向自相州渡河,野中寒甚, 燒柴温飯用瓢酌水,與汪伯彦於茅舍下同食,今不敢忘。18宋廷舊制,皇帝御膳 食前方丈,一日百品,靖康初損其七十,渡江後,高宗每天只有一道羊煎肉,炊 14 《靖康要錄》卷 14,《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 329,頁 669-677。 15 徐夢莘編,《三朝北盟會編》卷 78,於正月三十日記云。《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 350, 頁 618-619。(按金人所索頗多,《三朝北盟會編》卷 77、卷 78、丁特起《靖康紀聞》、李心 傳《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卷 2、卷 4,所載略有不同而已。) 16 《建炎以來繫年要錄》,(以下稱《要錄》),卷 20,建炎三年二月。《叢書集成新編》, 冊 115,頁 662-663,新文風出版社,1986。 17 《新校本宋史並附編三種》,〈高宗本紀〉,卷 25,冊 2,頁 462-465,建炎三年;《要錄》, 卷 21-22。 18 《要錄》,卷 18,建炎二年冬十月甲子。《叢書集成新編》,冊 115,頁 655。 6 餅而已。19高宗黑夜倉皇渡江,據說驚駭因此得了隱疾,從此缺嗣。20金人搜山 檢海,從南京附近直撲浙江,從浙西趕到浙東。另一支金兵,追趕逃向江西虔州 府的太后,從江寧府南京打進江西。此時遣散百官,任便居住,或降或走的知州 等級的官員,就有十四人之多。21 建炎四年三月,金軍在北撤途中遭遇宋軍,韓世忠夫婦率領兵將不再望風奔 潰,而是頑強抗擊,韓世忠在黃天蕩困金兵 48 天,殺金兵銳氣,讓金兵望江喪 膽。張俊、陳思恭、牛皐、岳飛等均能奏捷,金人知道消滅南宋政權並不容易。 22金國乃扶植宋朝降臣劉豫為皇帝,國號「大齊」。九月初九,劉豫正式即帝位。 劉豫原是濟南知府,投降金國後,知東平府。23金人意圖通過新的傀儡政權,在 宋金對峙中建立一個緩衝地帶,既可作金朝的軍事屏障,保證其對廣大北方地區 的佔領,又可以漢制漢,聯合大齊南下滅宋。 四、南宋求和,對金稱臣 紹興八年(1138)高宗正式定都臨安(杭州),名為「行在」,陪都之意,實 為首都。24高宗在兵火後,偏安臨安。早在紹興二年四月,劉豫從河北大名府遷 都汴京,等於宣告齊政權是北宋合法繼承者。25金人把陝西諸路與北宋時的京 東、京西二路和一部份的淮南路歸給齊國管轄。礙於情勢,當時南宋對於在北方 偽齊或金國任偽官的,不但不斥罰,還要特別安慰他們留在南方的家屬。這叫「以 安反側」,希望他們回頭歸正。 回顧紹興二至四年(1132-1134),為了維護南宋的合法地位,鞏固自己的政治 地位,宰相呂頤浩嘗試北伐,與金、偽齊對抗。偽齊沒有討到便宜,金則消極參 與。紹興四年十月,金、齊合兵入宋,韓世忠於揚州北面的大儀鎮奏捷,(江蘇 19 《要錄》,卷 20,建炎三年二月壬戍。《叢書集成新編》,冊 115,頁 665 20 丁傳靖,《宋人軼事彙編》,卷 3,引《朝野遺記》。 21《要錄》,卷 29,王仲山、王仲薿就在其中,《叢書集成新編》,冊 115,頁 709 ;劉子健,〈秦檜的親友〉,《兩宋史研究彙編》,頁 146-151,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7。 22《要錄》,卷 32,《叢書集成新編》,冊 115,頁 722。引中興大事記 23 《要錄》,卷 35 建炎四年七月丁卯、卷 37 建炎四年九月戊申,《叢書集成新編》,冊 115, 頁 735、741。 24《朱子語類》卷 127,趙鼎丞相紹興七年時忽然發回蹕臨安之議。續通鑑 南宋紀 卷 119:時 趙鼎、秦檜已協議回蹕臨安,李綱聞知,上疏,三省乃檢會綱累乞宮觀奏章行下。時未有代者, 綱懲靖康之謗,乃具以本司積蓄財穀之數聞於朝廷,自是不復出矣。《中興小紀》卷 24,紹 興八年。春正月。 25 《要錄》,卷 53,《叢書集成新編》,冊 116,頁 12。 7 儀徵東北),論者以此舉為宋中興武功第一。26除了楚州的韓世忠,合肥的劉光 世、盱眙的張俊、襄陽的岳飛都擁有重兵。宋高宗在趙鼎、張浚等大臣的勸說下, 被迫「親征」,保住了江浙地區。27 紹興六年,偽齊再侵宋,被楊沂中打敗,從此不振。金太宗也早在紹興五年 過世,熙宗(1119-1150)繼位。兀术在建炎三年,南下吃了韓世忠敗仗,未再 渡江,這樣就使南宋有機會部署對金的防禦。紹興七年(1137),金熙宗因偽齊失 去功能,下詔廢除劉豫,於是宋金之間的和議才真正順利地展開。金國由於十幾 年的戰爭,軍事上優勢不再,加上皇室內部自相鬥爭,削弱了國力。 紹興八年,高宗派王倫到金迎接去年過世的徽宗梓棺回來,順便求和,宋願 為屬國。金熙宗決定把偽齊管轄地區劃歸南宋,換得南宋的臣屬。六月,金國使 臣張通古入宋境後,傲慢狂妄,用「詔諭」不用國書,稱南宋為「江南」,宋對 金稱臣,歲幣銀絹不在話下。宋高宗一意求和,但這樣屈辱的條件使群情洶洶, 宰相趙鼎建議高宗向大家解釋,求和是為了孝道,讓父親徽宗的棺木回來,並且 得以迎接生母韋太后。28十月,高宗換掉趙鼎的相權,由秦檜(1090-1155)來主 持議和。 紹興九年三月,宗弼(兀朮,金太祖的四子)和東京留守王倫完成交割,南 宋也分別對新收回疆域的各級官員作任命。孟庾、富文辟、畢良史都是此時奉派 赴北的。沒過多久,七月間,金國內部發生政爭,主和派的將領宗磐、宗雋、撻 懶都被處死,由主戰派的宗弼掌權。金國毀了和議,重新佔領河南、陝西,宗弼 率東路金兵從河南浚縣南下,河南各地迅速投降,還好有劉錡在順昌大敗金人, 擋住了金人渡淮水,吳璘也在陝西渭河,抵制金人侵蜀。 紹興十年至十一年間(1140-1141),金人再度南侵,由於南方潮濕、河道縱 橫,加上軍民的抗戰,宋、金已勢均力敵,岳飛的岳家軍乘勝追擊,一直打到距 開封僅四十五里的朱仙鎮;十月主帥宗弼攻和尚原,吳玠及弟吳璘力戰,大敗之, 宗弼僅以身免。受到南宋軍隊的重挫,宗弼決定撤兵。29宋、金兩國折衝數年, 26 《要錄》,卷 81,《叢書集成新編》,冊 116,頁 110。 27 熊克,《中興小紀》卷 19,紹興五年九月壬午條。紹興五年高宗結束「親征」返回臨安後, 與 宰相趙鼎、張浚等人回顧去年戰事時說:「向使朱勝非尚為相,必勸朕退避,今已無江浙矣。」 並見朱勝非確是南宋大臣中最早主張與金人和議、偏安江南的。 28 《要錄》,卷 120,紹興八年六月,趙鼎奏言:「陛下與金人有不共戴天之仇,今乃屈體請和, 誠非美事。然陛下不憚為之者,凡以為梓宮及母、兄耳。群臣憤懣之辭,出於愛君,非有他意, 不必以為深罪。群臣以陛下孝誠如此,必能相諒。」高宗以為然,群議遂息,《叢書集成新編》, 冊 116,頁 264。 29《三朝北盟會編》,卷 141,《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 351,頁 298-300。 8 在雙方都不能支援長久戰爭的情況下,議和停戰。金人於失利之後,放棄進攻, 而高宗十多年來飽受流離逃難戰爭之苦,也致力於統治,無意再戰,乃收回三大 將韓世忠、張俊、岳飛的兵權,鞏固他的半壁江山,和議從此定局。 紹興十一年冬,宋與金達成〈紹興和議〉,兩國以淮水—大散關為界。宋奉 表稱臣,金冊封高宗為帝,割唐、鄧(在今河南省),並商州(在今陝西省)、秦 州(在今甘肅省)兩州約一半土地給金。宋每年向金進貢銀廿五萬兩,絹廿五萬 匹,春天到泗州交錢,買到了此後二十年的和平。和議居首功的是秦檜,他完全 秉承高宗的旨意辦事。30 紹興十二年四月,金人許還徽宗皇帝、寧德皇后梓宫,及高宗生母韋太后, 高宗遣孟忠厚,王次翁奉迎皇太后。31〈紹興和議〉成,彼此表達善意,按金人 元帥第六書,提及「…汴梁留守孟庾,陳州太守李正民,及有畢良史者,比審議 使蕭毅等回具言,江南嘗詢訪此人,今并委沿邉官司發遣前去,所貴南北之人, 無不均被徳澤,仰副皇上聖人,使無一夫不獲其所之意,諒惟洞察此懐,悉為施 行,幸甚。」32紹興十二年六月十一,孟庾、李正民、畢良史父子乃自汴京放還。 五、畢良史的出身 金人派到南方的審議使蕭毅等人回報說,江南,也就是南宋朝廷,特別詢訪 畢良史這個人,要求和汴梁東京留守孟庾,陳州太守李正民一起送歸。觀文殿學 士孟庾在派任東京汴梁留守前,曾做過相當副宰相的參知政事,臨安行宫留守。 33李正民《宋史》無傳,曾爲中書舍人,海上逃難時是高宗的從官親信,34也曾 30《要錄》,巻 172,紹興二十有六年三月,高宗宣詔說:「朕惟偃兵息民,帝王之盛德。講信 修睦,古今之大利。是以斷自朕志,決媾和之策。故相秦檜,但能贊朕而已。」,《叢書集成 新編》,冊 116,頁 484。 31《三朝北盟會編》,卷 208,頁 8,《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 351,頁 175。 32《三朝北盟會編》,卷 208,頁 12,《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 352,頁 177-178;《金史》 卷 79:皇統二年(紹興 12 年,1142),宋人請和,其誓表曰:「自來流移在南之人,經官陳 說,願自歸者,更不禁止。上國之於弊邑,亦乞並用此約。」於是,詔尚書省移文宋國,理索 張中孚、張中彥、鄭億年、杜充、張孝純、宇文虛中、王進家屬,發遣李正民、畢良史還宋, 惟孟庾去留,聽其所欲。時虛中子師瑗仕宋,至轉運判官,攜家北來。四年,轉承旨,加特進。 遷禮部尚書,承旨如故。 33 《要録》,卷 84,《叢書集成新編》,冊 116,頁 122-123;卷 145,《叢書集成新編》,冊 116,頁 361。 34《要録》,卷 29-30,建炎三年十一月至十二月間,中書舍人李正民議移蹕平江,並扈從高宗 泛海。時留者有兵火之虞,去者有風濤之患,皆面無人色。,《叢書集成新編》,冊 115,頁 707-713。 9 奉使通問隆祐太后,嘗為給事中,禮部吏部侍郎,在外嘗知吉州、筠州、洪州、 温州、婺州、淮寜府,曾作《已酉航海記》、《大隱集》。35畢良史是何許人?重 要到與孟庾、李正民在第一時間遣還。 畢良史(-1150),字少董,一字伯瑞,河南上蔡人。知書傳,喜字學,粗得晉 人筆法,少遊京師(汴京),四次考試不中,榜上無名,腳下有路,遂以買賣古 器、書畫之類的骨董營生,常出入富貴人家,小有名氣,當時外號叫做之畢償賣。 36他也能畫,與江參、朱敦儒齊名,擅長畫山水窠石,雲龍。曾作〈古木寒鴉圖〉 37、〈溪橋策杖〉等畫作。38其小令亦頗佳,《全宋詞》收入二首傳世。 靖康亂後,良史僑寓江西興國軍,遇到蔣璨(1085-1159),於是機會來了。 江西漕將蔣燦是北宋大臣蔣之奇的姪子。39他看上畢良史的過人之處,喜其辯慧 才智,有鑑識的慧眼,於是引介他到杭州行在。良史由此得以混入內廷,以古器 書畫的鑑賞力與其聰明通達遊走於太監閹人圈中,深受歡迎。他的氣質或許與一 般穿門過戶的牙郎不同,而其於文物搜求,亦有過人能力。何薳記當時蘇東坡的 法書價值不菲,紹興之初,太監任源家所藏,即有近三百軸之多。40可見當時內 侍文物收藏風氣之盛。而良史在內廷中如魚得水,亦可想見。 蔣璨其人擅長書法,大者徑尺,小者如蠅頭,怪奇瑋麗,獨步一時。41徽宗 崇寧中為蘭溪主簿。42北宋末還做過大太監梁師成的門客,為他收購文物,應當 頗具眼力與品味,與內侍打交道,當也頗知個中三昧。43在行為上,蔣璨是一位 常受非議的人物,紹興二年,以直祕閣知台州落職,因為臣僚認為他的仕進不以 35《欽定四庫全書》集部四 提要 大隠集十巻提要 36 《要錄》,巻 88,《叢書集成新編》,冊 116,頁 145-146;北宋中,長安有寶貨行,汴京有 大相國寺買賣古文物,還有流動的常買牙人,因此古物流通不乏管道。南宋時,臨安杭州專門 買賣古文物、七寶的商市「骨董行」盛行,當時有人已經能夠因經營骨董買賣致富。 37 李日華,《六研齋二筆》;元湯垕,《畫鑒》,畢少董能畫山水,不在朱希真之下。僕〔湯 垕〕嘗見之故,表異以語後人。 38 《清高宗御制詩集》:畢良史〈溪橋策杖〉。石溪那畔草亭空,森森緑竹佳蔭籠,過橋尋亭者 兩翁,橋頭小立顧語衷,聲不可聞神可通,濠梁之上莊恵逢,鯈魚出遊意從容,魚知樂否相諮 中,炙轂博辨不可窮。今藏故宮。此畫是後仿。 39 孫覿,《鴻慶居士集》,卷 37《蔣公墓誌銘》:紹興初,蔣璨知撫州,因「江西漕計空乏, 軍士廩食不繼,一日聚而謀於轉運使之庭,排門闥,擊胥吏,出不遜語。」 40 何薳,《春渚紀聞》卷六,東坡事實。 41 蔣璨,紹興十四年〈書詩帖〉,宋人法書冊 29.6×69.3 公分,故書 000246-2《故宮歷代法書全 集》第 13 冊,頁 72-75,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79;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彙考》,卷 14〈蔣宣卿詩貼〉 42 鄒浩《道鄉集》,巻 36,〈墓銘〉,〈李季侔墓誌銘〉,李季侔大觀二年逝,次女嫁給登仕 郎婺州蘭谿縣主簿蔣璨。 43 《要錄》,巻 60:璨交結梁師成,師成所蓄古今書畫最為富有,常置璨於門下,為辨其真偽, 《叢書集成新編》,冊 116,頁 35。;湯垕,《畫鑑》。 10 正途。44紹興十年九月,蔣璨調升為江南西路轉運副使、權戶部侍郎,言官辛次 膺又駁斥蔣璨不守正途,交結希進,升遷案退還。蔣璨後來調到知平江(蘇州)。 史書這兩次的記載,隱約讓我們嗅出蔣璨可能是個好走後門,逢迎討好、巴結內 侍宦官和權臣,得以親近皇帝,得以獲得肥缺的角色。45「交結希進」與內侍往 來也需有門路,南宋初內侍的來源還多是北宋遺留下的宦官,藉由與徽宗朝權侍 梁師成的關係,蔣必定結交認識不少圈內人,也一定有些仍在高宗跟前伺候。46 那麼,蔣璨有管道把畢良史引介給內侍,順理成章。 蔣、畢之遇當在紹興五年(1135)或略早,南宋也就在這個時候,局面稍微 安定,高宗皇帝開始搜訪古器。古器物反映古代禮法制度,並可藉以考求古代文 字、制度或帝王之謚系;古書畫則反映過去的文化,不只是供人主賞心悅目之具, 作玩物喪志之資。宋代崇古,北宋末,隨著金石學的勃興,好古之風愈烈,三代 古物,六朝以來的書畫成為朝野收藏的目標。宋高宗深知文化延續的重要,依循 宋立國的傳統,積極的搜求北宋內府流失的文物,回收家業,恢復舊觀。 當時不是沒有認識古器的菁英。南宋初有博古、工書、善畫又妙於雕塑的翟 汝文(1098-1141)在朝,但敵不過秦檜,罷去以卒。翟汝文謀國忠誠,紹興元年, 高宗召為翰林學士兼侍讀,汝文進趨雍容,議論英特,精篆隸和行楷,47文筆優, 外制典雅,頗有名聲。48紹興二年,秦檜上奏,增設修政局,自為提舉,為的是 擺脫宰相呂頤浩的勢力,想專政。49高宗要參知政事翟汝文作副手,同領之。然 44《新校本宋史並附編三種》,卷 381,〈趙逵列傳〉,冊 15,頁 11752;卷 383,〈辛次膺列 傳〉,頁 11803。 45 蔣璨做過的官職有《要録》,卷 95:紹興五年 11 月,右朝散大夫新知袁州蔣璨提舉淮南鹽事; 《要録》,卷 102:紹興六年六月詔提舉淮南鹽事蔣璨提督措置控扼海道事務;《要録》,卷 106:紹興六年十月,右朝散大夫提舉淮南東西路茶鹽公事,蔣璨直秘閣,上召璨入對;《要 録》,卷 119:紹興八年五月,直徽猷閣淮南東路轉運副使蔣璨,陞直寶文閣知揚州;《要録》, 卷 137:紹興十年九月,直徽猷閣兩浙轉運副使蔣璨為江南西路轉運副使;宋周淙,《乾道臨 安志》,卷 3:紹興十年六月,以右中奉大夫直龍圖閣兩浙轉運副使蔣璨知臨安府。 46《要録》,卷 6:帝至揚州,駐蹕州治。詔:「內侍不許與統兵官相見,如違,停官送遠惡州 編管。」時入內,內侍省押班康履,以籓邸舊恩頗用事,諸將多奉之,台諫無敢言者。内侍石 如岡素凶悍,淵聖斥之,上嘗召如岡,李綱諌而止,《叢書集成新編》,冊 115,頁 607;吴 敏《内禪記》云:上皇厚蓄如岡,以自衛。《新校本宋史並附編三種》,〈趙鼎列傳〉,卷 360,冊 14,頁 11293:初車駕還臨安,内侍移竹栽入内,鼎見責之,曰:艮嶽花石之擾皆出 汝曹,今欲蹈前轍耶?因奏其事,上改容謝之。《新校本宋史並附編三種》,〈列傳宦者四〉, 卷 469,冊 17,頁 13667:邵成章,欽宗朝内侍。 47〈翟汝文致李綱書〉,36.4×43.3 公分,宋人法書(四),《故宮歷代法書全集》,第 13 冊, 頁 70-71 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79。 48 翟汝文,《忠惠集》,附錄〈孫繁重刋翟氏公巽埋銘〉,《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 1129, 頁 304-318。 49秦檜在靖康年間曾主張抗金,後被金人掠去。《要録》,卷 38,《叢書集成新編》,冊 115, 頁 744,建炎四年(1130 年)十月,秦檜南返,走和議政策,深得高宗心意。秦檜迫害與自己 意見不同的官員。 11 兩人不合,秦檜當面彈劾他專擅,汝文性剛烈,二人對案相詬,汝文視秦檜為「濁 氣」,於是辭官。50 翟汝文在政和間,更制樂章,勒銘彝器,凡大制作皆出其手。51《忠惠集》 記錄了他作的政和禮器,《積古齋鐘鼎款識著錄》、《筠清館金石錄》著錄了〈欽 崇豆〉、〈甲午簋〉等器銘,相較故宮收藏的紹興十六年〈秦檜家廟豆〉,銘文書 體風格一致。52可見直到紹興中葉,翟汝文雖已辭官,篆隸還延續其影響,沒有 能開出新格局。 收藏骨董的風氣興起,導致偽器氾濫,真贗夾雜,高宗頗感朝中沒有掌眼之 人,不能幫他辨別真偽,於今經由內侍介紹來了一個行家畢良史,甚歡喜。53月 付畢良史俸給五萬,仍令内侍延請為門客,又得束修不少,良史月收入近二十萬, 已是豐厚,54但更重要的是為他帶來了改變他個人歷史的機會。 畢良史此時年紀或不甚大,但已經是一個精通門道,八面玲瓏,長袖善舞的 老江湖了。他出手大方,廣結善緣,建立起人脈與口碑,食客滿門,錢財隨得隨 花,當時號為窮孟嘗。正當此時,消息靈通的畢良史得知他有一個同宗廸功郎權 婺州司户漕事畢鄰為國捐軀,按例,一子可以蔭補,惜子已為金人所殺。既然畢 家無後人承此蔭缺,畢良史眼明手快,立刻表示願意把自己過繼給畢家而成為畢 妻的養子。此事自然花費不少銀子,而其事因涉及蔭職須得到皇上的同意,還必 須打通外廷內宮許多關節。但他居然把這事弄成功了。上許之,畢良史特補「上 州文學」。這樣他便有了出身了。55畢良史沒考上功名,不得已而淪為商販,商 人社會地位在四民之末,按理是與宦途無緣的,但是他就能從縫隙中看到一線曙 光,得到這個從九品的小職官,攀上了宦途的邊緣。時在紹興五年四月。 紹興五年對畢良史而言,是人生的轉折點。由一介老百姓、沒有社經地位的 常買而能混跡宮廷,羼入仕途。靖康之變,畢良史逃難,僑寓江西時,想必隨身 攜帶了骨董家當,包括蘇東坡的書法名蹟和足以顯耀他家世的〈睢陽五老圖卷〉 50 《新校本宋史並附編三種》,列傳卷 131,冊 14,總頁 11543-11545;翟存世書法有《宣撫帖》 等,嫵媚剛勁,兼而有之;一生著作頗豐,曾改正《三禮圖》,以示後世。並有《忠惠集》三 十卷傳世。紹興二年(1132 年)退職,攜子定居臨海,寓巾子山景德寺(今茅庵)。 51《忠惠集》,卷 10;翟汝文傳;嚴一萍〈宋古文字古器物學者翟汝文及其所作器〉,《中國 文字》,第八冊。 52〈秦檜家廟豆〉紹興十六年作,口徑 14.5 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典藏號:中銅 101。 53 《要錄》,巻 84,紹興五年正月通州守臣蔣理(璨)進一官,為右朝奉大夫。按蔣先曾為江 西提舉,又知撫州,入為尚書郎,或者良史先已隨蔣入都爾。《叢書集成新編》,冊 116,頁 123。 54 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卷 208,《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 352,頁 177。 55 《要錄》,巻 88 12 等。畢良史家世不錯,但家道中落:他是北宋仁宗朝名臣文簡公畢士安的五世孫, 司農卿畢世長的四世孫。畢世長與杜衍、朱貫、王渙、馮平退休後,歸老睢陽, 常在一起賦詩行樂,頤養天年,人稱之為「睢陽五老」,當地畫家為寫〈睢陽五 老圖卷〉。56蔣璨在〈睢陽五老圖卷〉後題跋:「大夫七十而致仕,見於禮經,修 己安人,既得謝矣,徜徉州里,以逸吾老,使後來者有所矜式,近世那復見耶。 攬觀以還,重有慨歎,閥閱之光,畢氏有之。紹興乙卯十月望蔣璨題。」57乙卯 是紹興五年,此題跋也印證了兩人此時已經交往。 紹興八年秦檜當國,當權派多是親友,以內親王家的關係為主。秦妻王氏出 身顯貴,祖父王珪(1019-1085)是有名的宰執。王珪兩個兒子,王仲山和王仲 薿,在秦檜主張向金人求和之前,早就公然降敵。王仲山尤無恥,他就是王氏的 父親,秦檜的岳父。王家還有任偽官的表親鄭億年在偽齊劉豫朝廷任職,親友團 還有秦檜岳父兄弟,妻子王氏的弟兄,結為乾親的御醫王繼先,和另一位王姓友 人王次翁。58 鄭億年自開封帶來他個人收藏的宋皇室「祖宗御容五十餘軸」,作為表達他 對高宗耿耿忠心的見面禮。59曾任偽齊政府高官的叛臣,有什麼理由站在朝廷 上?高宗竟給了億年資政殿學士的名銜。60他之所以能居高位,一定是有所憑 藉,頗值得玩索。61高宗賜億年的御書,在故宮典藏中。62 56 王連起,〈宋人睢陽五老圖考〉,北京《故宮博物院院刊》2003.1.7-21,〈睢陽五老圖卷〉近 代被藏家分割,分別收為紐約大都會博物館(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華盛頓佛瑞 爾美術館(Freer Gallery of Art)、耶魯大學博物館(Yale University museum)等處。北宋〈睢 陽五老圖〉冊中畢世長的畫像(成於 1056 以前)及南宋〈無準師範像〉(1238 年),似乎是宋代比 較接近肖像概念的作品,前圖見 Wen C. Fong,Beyond Representation (New York: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1992),pp.45 57上海博物館藏〈睢陽五老圖卷題跋〉,字跡不清者可以《趙氏鐵網珊瑚》所記補全;按《式古 堂書畫彙考》,卷 45,亦有王銍題跋;趙琦美,《趙氏鐵網珊瑚》,卷 13,頁 8「紹興以來 諸跋」:大夫七十而致仕,見於禮經。修己安人,既得謝矣!徜徉州里,以逸吾老,使後來者 有所矜式,近世那復見邪!□觀以還,重有慨歎,閥閱之光,畢氏有之。紹興乙卯十月望蔣璨 題。此處脫一「攬」字。 58 劉子健,〈秦檜的親友〉,頁 146-169。 59 《要錄》,巻 132:紹興九年九月,壬午左朝奉郎鄭億年言,有收到祖宗諸后御容五十餘軸, 今被召,入覲見,在舟次,乞令臨安府差人奉迎入内,從之。《叢書集成新編》,冊 116,頁 307。 60 《要錄》,巻 134,顯謨閣直學士提舉醴泉觀鄭億年復資政殿學士,仍舊宫觀奉朝請。有御史 言,億年身為從官,委質叛臣,今而歸國,赦其戮,不殺已是大幸,乃寵以秘殿雄職,不足為 訓。陳淵亦言:億年故相居中之子,雖嘗為從官,而有從敵之醜,况資政隆名,乃賊豫所竊, 以與億年,固不可以言復矣。必以復為言,以著其從賊之罪,彼粗有知,必不敢受,强而授之, 則如凌唐佐李亘之徒。卷 170,張修言:資政殿大學士鄭億年以宰相子,身為近臣,不能捐軀 報國,乃甘事逆臣劉豫,既還朝,大臣力為之地髙爵重禄,坐享累年…。《叢書集成新編》, 冊 116,頁 315 61 劉子健,前引文。 62《故宮歷代法書全集》第 14 冊,頁 8-9,〈宋元寶翰冊頁〉,27.1×48.7 公分,故書 000249-1。 13 高宗承自家學,頗好翰墨,也有相當造詣。身邊的人,多是能動筆墨、較有 文化修養的。在這種情況下,王繼先很合適做他的近習幸臣。63精明的秦檜令夫 人王氏與繼先結拜為乾兄妹,表裏引援。風行草偃,高宗積極收藏,他周圍的必 都受到感染,前文提到太監收書畫,大臣們也各顯神通,四出搜尋。王繼先曾以 黄金三百兩從趙明誠家買銅器。64秦檜買〈楚公逆鐘〉就是一個例子。 復齋王厚之(1131-1204)《鐘鼎款式》裡收錄了〈楚公逆鐘〉,東平榮芑跋 曰:「紹興十四五年間,茂世先兄自成都運判除倉部外郎,總領淮東軍餉,邵澤 民見,屬云:我有雷鐘,藏之久矣,兩得秦會之書見取,度不可留,為我達之。 會之償以三千緡。鐘高二尺…」此跋文透露秦檜強收古器,也得付出三千緡。65 榮芑,號次新,也是名家之後,東平榮家收名家書畫與古銅器,見於考古圖與 續考古圖。虞世南〈孔子廟堂碑〉搨本也在榮家藏品之列。66邵澤民,就是邵溥, 進士出身,邵雍之孫,伯溫之長子。67王厚之字順伯,是南宋著名金石學家、收 藏家。他也是世家子弟,曾高祖為王安禮,王安石的弟弟,祖父王榕知諸暨縣, 父王咸,知通州,厚之聰穎好學,深通籀篆。博覽群書,喜金石之學。對三代彝 器及漢唐石刻拓本,更是刻意搜求,校勘整理,考訂簽題。68 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79, 63《新校本宋史並附編三種》,卷 470,佞幸列傳,冊 17,葉紹翁,四朝聞見録,卷 2 乙集:臺 臣有論列秦檜王繼先二人者,上曰檜國之司命,繼先朕之司命,自此言者遂沮。 64 《要錄》,巻 27,建炎三年閏八月。《叢書集成新編》,冊 115,頁 702。 65 王復齋《鐘鼎款式》頁 12 下-13 上,〈周楚公鐘〉,許東方,《金石叢刊》初編(一)臺北, 信誼書局;一千錢稱緡,同貫。 66張臨生,〈李公麟以畫易古銅器‧榮咨道的里貫仕履〉,淡江大學中文系.漢語文化暨文獻資 源研究所,《昌彼得教授八秩晉五壽慶論文集》,台北,學生書局,2005。 67《新校本宋史並附編三種》,卷 433,儒林列傳,冊 16,總頁 12863-12870,冊 18,《宋史翼》 卷 10,總頁翼 128。 68 《康熙諸暨縣誌》稱其「所積書籍,甲於海內」。《宋會要輯稿》職官五二之一七:高宗紹 興二十六年(1156)以鄉薦入太學。孝宗乾道二年(1166)進士。淳熙十二年(1185),監都 進奏院。十五年,為秘書郎兼權倉部郎官。《南宋館閣續錄》卷 8,淳熙十六年,除淮南路轉 運判官。移兩浙路轉運判官。收藏印章,有〈臨川王厚之順伯復齋集古金石刻永保〉 14 六、奉遣汴梁,繙經講學 四年以後,畢良史機會又來了。紹興九年春,如前文所提,第一次宋金和議, 既得河南三京地,畢良史受差遣為東京(汴梁)留守屬官,就祿於新復之地,作 東明縣的代理縣長。東明是開封府所轄 16 縣之一。69良史河南上蔡人,上蔡離 汴京不遠,他四次赴京考試,對開封一地諒必熟悉,而且他做骨董生意出身,亦 必對京城一帶哪一大戶家中有些什麼寶貝瞭若指掌。良史到縣,乃搜求京城亂後 遺棄的古器書畫,買而藏之。良史對文物獨具慧眼,這可能是畢良史獲派此職務 的原因,當然,具有獵犬般敏銳嗅覺的他也不會不極力爭取這個職務。作為骨董 商人,這真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同年夏季,金人敗盟,撕毀宋金和議,東京汴梁再次淪陷,畢良史等人也就 被困在敵方。因此把搜求得來的文物圖籍帶回南宋立大功的計畫暫時實現無望。 但是聰明的畢良史並不寂寞,腦筋一轉,他又找到一條提高自己身分的發展途 徑。除了繼續搜求古器書畫外,行有餘力,乃執鞭講學,有宋城(哲夫)、李師 魏(願良)兩個學生執經師之,跟隨學習。70留置北境的三年間,官品從九品的 右廸功郎畢良史著書立說,寫了《春秋正辭》、《論語探古》、《繙經堂集》等著作, 儼然成為一經學家。71畢良史治春秋,春秋學是宋代的顯學,治春秋學者碩學名 儒輩出,與畢良史同時的胡安國(1074-1138,卒於紹興八年),就是最負盛名 的春秋學者。如果他那時候是在臨安行在,畢良史想在學術地盤插上一腳,連門 兒也沒有。但他卻是在淪陷區中講學,而當時的汴京正處於一個文化真空狀態, 正是他搖身一變成為一個經學家的最佳環境。他在異族統治下講春秋學,春秋尊 王攘夷,伸張民族大義,激勵民族氣節,適時適地,也是最佳的講學主題。 七、畢良史和當時的文物收藏 畢良史身陷汴京。從紹興二年夏四月,偽齊劉豫移都汴京,施行了掏挖古墳 的荒謬 措施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软件质量保证措施下载工地伤害及预防措施下载关于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 。有一次,一個西京奉先卒,就是洛陽地區監管皇室陵寢的小兵卒李 英賣注椀(酒壺與溫碗一套)與敵人,劉豫犯疑,此注椀非人間物,應是墓葬出 69 《新校本宋史並附編三種》,卷 85,地理志京畿路,冊 3,總頁 2106-2107:開封府轄縣十六: 開封、祥符、尉氏、陳留、雍丘、封丘、中牟、陽武、延津、長垣、東明 、扶溝、 陵、考 城、太康,咸平。 70《吳中舊事》。 71王應麟,《玉海》卷 40;楊萬里,《誠齋集》卷 23,題畢少董〈繙經圖說〉;陳振孫,《直 齋書錄解題》下;《新校本宋史並附編三種》,卷 202,藝文,冊 6,總頁 5063。 15 土。驗治得實,隨即開起了一道發財途徑:命其臣劉從善為河南(洛陽)沙淘官, 谷浚為汴京沙淘官,於是「兩京民間窖藏及冡墓破伐殆遍矣。」72世家大族在傾 覆後,經濟告急時,家傳的骨董也逐步流散出來。地下出土物加上傳世文物,汴 京文物豐盛,畢良史應是如魚得水。別人稱他的住處曰死軒,因為住的、用的、 戴的多是墓葬所出;他曾在相國寺賣舊書的攤子,發現熙豐日曆殘帙數葉,南歸 後,出以相示,於是輯出可以傳信者八條,存錄編之,補充國史。73畢良史等到 被釋回,遂盡載所有骨董書籍而至行在,高宗大喜,自此得到「畢骨董」的尊號。 74此刻謎底揭曉,金使蕭毅等報告金主,江南嘗詢訪此人,原來此一畢良史是高 宗御用的骨董掮客!所以要求在第一時間釋回。 另外一位自北歸來的朱弁就沒有好運氣了。朱弁(1085-1144),字少章,徽 州婺源人,見聞廣博,曾入太學,是晁說之的姪女婿。建炎初,自告奮勇以修武 郎、吉州團練使身份,充作通問副使,赴金國向兩宮問安,後來被金人扣留,金 人曾脅迫朱弁仕劉豫,不肯,金朝大怒,以斷其飲食相威脅,朱弁誓不為屈,並 隨時準備以死抗爭。朱弁曰:「吾已得近郊某寺地,一旦畢命報國,諸公幸瘞我 其處,題其上曰「有宋通問副使朱公之墓」,於我幸矣。」紹興八年,金使烏陵 思謀、石慶充南來,稱朱弁忠節,高宗詔附黃金三十兩以賜。十三年,宋金和議 成,朱弁終得南歸。一說,皇統三年(宋紹興十三年 1143),夏六月,國主生子, 大赦中外。」,始許宋使洪皓等南歸。中興奉使幾三十人,生還者惟皓及張邵、 朱弁三人而已。75朱弁以金國所得六朝御容及宣和御書畫為獻。但他不為秦檜所 喜,秦檜討厭他報告真實的敵情,雖有司校其考績十七年,應遷數官,秦檜沮之, 僅轉奉議郎,次年卒。76 紹興十三年正月畢良史獻上他的《春秋正辭》二十卷、《通例》十五卷。奏 本入朝,行禮如儀,詔右諫議大夫兼侍講羅汝檝、國子司業高閌看詳來上,審查 72 《要錄》,巻 53,《叢書集成新編》,冊 115,頁 12。 73 王明清,《玉照新志》卷 1,《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 1038,頁 619。八條,存之。其中 有呂大防奏:保校書郎張載,令召還書館,依舊供職。又,知江寧府陳繹曾貪污,不但將公使 庫所造檀木觀音,以鬆木觀音掉包,檀木觀音歸己;並將公使錢糴糧餵飼自已的白鷳等,並將 官乳香於神寺獨自焚燒,令準例追毀出身以來誥敕文字,除名勒停…;李清照晚年所寫《金石 錄.後序》回憶當時,每到初一、十五,他們夫婦就去當舖典當衣物,換來五六百錢,然後去 大相國寺逛文物市場。 74《要錄》,巻 148,紹興十三年正月癸亥,引趙甡之《遺史》所說。 75 《大金國志校證》,卷 11;王德朋,〈靖康建炎前後宋朝赴金使節述論〉,《遼寧大學學報(哲 學社會科學版)》,卷 31,6 期,39-43(2003,11)建炎元年(1127) 七月,以傅方為大金通問使, 前往西京大同府,同年十月,王倫和朱弁使金,通問使多擇有出身、才望、學問的人。金朝不 顧外交往來的禮儀,長時間、多次地扣留宋朝使節,力圖以為己用。 76《新校本宋史并附編三種》,卷 373《朱弁傳》,冊 14,總頁 11551-11553。 16 通過,特改畢良史從八品右承務郎。77改秩陞朝,這才成為正式京官。 畢良史藏品中最難得的還是李公麟自繪他所收藏的古器,極其精妙,應當是 就是呂大臨《考古圖》裡所提的《李氏錄》的內容。王銍曾應良史請求,跋識於 後:「……本朝自歐陽子、劉邍父,始輯三代鼎彞,張而明之曰,自古聖賢所以 不朽者,未必有託於物,然固有託於聖賢,而取重於人者,歐陽子肇此論而龍眠 賡續,然後渙然大備,所謂三代邈矣,萬一不存,左右採獲,幾見全古,惟龍眠 可以當之也,此圖既物之難致者,而得之,又少董以聞道知經為朝廷識拔,則陳 聖人之大法,指陳根源,貫萬古惟一理,其將以春秋侍帝傍矣。」78王銍娶了曾 布孫女,曾紆是他岳父。王銍的伯父王得臣,寫《麈史》、王銍寫《默記》、兒子 王明清寫《揮麈錄》。王銍性聰敏,博及群書,記問該洽,尤長於國朝故事,極 受陸游推崇。官至右宣義郎,與朱敦儒、徐度、畢良史來往。他與良史交往時間 是在良史得京官後至王卒前,即紹興十三至十四年間(1143─1144)。王除為畢 良史跋〈古器圖〉,〈五老圖〉等外,亦有繙經圖詩。則〈繙經圖〉應成於此二年 間。79 畢少董家還藏有古印「雍未央」,姓名見於急就章。80南宋初,蘇東坡的法 書很受尊崇,畢良史獨鍾東坡,額曰「醉蘇堂」,蔣璨為其作銘:「畢子飄零,放 浪南國,家無儋石,聚書佩玉,惟東坡老,百行一德,發為文章,散作翰墨,筆 端翻瀾,泉石竹栢,容我沈酣,無有醒日,四海一家,天地枕席,何以解醒,視 此掛壁。」81藏品中的〈責吕恵卿詞〉,堪稱絕妙,〈牛酒帖〉醉墨瀾翻,而語特 有味,是其中極品。82畢良史曾過眼的或是收藏的書畫,都是重寶,見諸各家筆 記,例如顧德謙〈蕭翼賺蘭亭圖〉。83豢龍董氏〈淳化本蘭亭修禊序〉,84种明逸 77《要錄》,巻 148,紹興十三年:右迪功郎監潭州南嶽廟畢良史獻《春秋正辭》 二十卷,是書良史在汴都所著也,奏入詔右諫議大夫兼侍講羅汝檝、國子司業高閌看詳來上,遂 特改京官;《東窗集》: 制勑具官,某朕惟麟經之作,垂法萬世言,微而指逺,文約而義詳, 由漢以來,諸儒紛紛各開户牖,横生戈矛,其失聖人之意多矣,唐文宗謂穿鑿之學,徒為異同, 豈不信哉。今觀爾所上正辭通例之書,議論精深,發明過半,有嘉好古,宜被異恩,俾從更秩 之榮式,示右文之勸;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 18;《玉海》卷 40:紹興春秋總鑑。 78王明清,《揮麈錄餘話》卷 2:李公麟自繪的古器圖,少董死迺歸秦伯陽熺,其後流轉於伯陽 壻林子長桷,又為王順伯厚之所得。題跋是王順伯寫錄以贈予王明清的。《揮麈錄前錄》卷 3, 頁 23。 79陸心源輯,《宋史翼》,卷 27 文苑傳,頁 222-23,《新校本宋史并附編三種》,冊 18,總頁 翼 315-316;張劍,〈王銍及其家族事蹟考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所刊》,北京, 中國社科院,2008 80王明清,《揮麈錄前録》卷 3。 81 《研北雜志》,卷上。 82何薳《春渚紀聞》卷 6,東坡事實:牛酒帖,先生在東坡,每有勝集,酒後戲書,以娛坐客, 見於傳錄者多矣。獨畢少董所藏一帖,醉墨瀾翻,而語特有味。 83這張畫經王耀庭點出,就是我們故宮藏品中設色紙本的〈蕭翼賺蘭亭圖卷〉;湯垕,《畫鑒》。 記顧德謙〈蕭翼賺蘭亭圖〉:在宜興岳氏。作老僧自負所藏之意,口目可見,後有米元暉、畢 17 手書〈自作詩〉等等。85 八、效力盱眙軍 自紹興通和後設置榷埸,榷場就像邊境貿易特區的性質。白居易的〈長相 思〉:「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頭,吳山點點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 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泗水接連汴水,泗州的盱眙有直河,引淮水至黃土 崗,以通揚州。86紹興十二年初(1142,金熙宗皇統二年)把天長縣升格為軍, 把盱眙、招信兩縣劃割給天長,盱眙縣置榷場。87盱眙設榷埸,因為盱眙是宋金 兩國的界首,南北市易都集中在此,而且交通便利。紹興十二年夏,以軍
本文档为【畢良史:一個宋代骨董商傳奇的一生】,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85523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521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20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6-08
浏览量: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