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仲淹知庆州与宋夏战争

范仲淹知庆州与宋夏战争

举报
开通vip

范仲淹知庆州与宋夏战争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麓) 中冒民族学类棱心期刊 J.Na啊矗W墨玎UI眦rVimmTY■傀N●删●I玎璐(确幽唧hy一洲S妇) 2006年第3期No.3.艄 范仲淹知庆州与宋夏战争 卢晓河 (陇东学院中文系,甘肃庆阳745000) ●—、—’●—、严●—、r_’--●—、一-—、,_·—^一,^●—o●—、r.o●—、,.‘●—、,.^-严●—、,一。●—、,‘●—、r.‘●—’,|、严-—、,.‘●—、,—●。o__、-,11—--_●_’—’—’●—、r.‘●—、,.’一 【摘要】宋夏战...

范仲淹知庆州与宋夏战争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麓) 中冒民族学类棱心期刊 J.Na啊矗W墨玎UI眦rVimmTY■傀N●删●I玎璐(确幽唧hy一洲S妇) 2006年第3期No.3.艄 范仲淹知庆州与宋夏战争 卢晓河 (陇东学院中文系,甘肃庆阳745000) ●—、—’●—、严●—、r_’--●—、一-—、,_·—^一,^●—o●—、r.o●—、,.‘●—、,.^-严●—、,一。●—、,‘●—、r.‘●—’,|、严-—、,.‘●—、,—●。o__、-,11—--_●_’—’—’●—、r.‘●—、,.’一 【摘要】宋夏战争始初。多数战役都以宋的失败而告终。范仲淹临危受命,奔赴西北边疆,采用清野困守政策。增 强了宋军的战斗力.扭转了被动局面。对这一问题,历来论者的注意力多集中于公元1040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剐使基 知延州时的作用。很少有论者关注庆历元年(1041年)范仲淹知庆州4年对抗击西夏的作用。范仲淹由延州迁知庆州 (今甘肃庆阳)、迁左司郎中、为环庆路经略安抚、沿边招讨使的4年中,择良将、练甲兵以治军旅;筑城修堡以强防御;军 民屯田以实边郡;安汉、抚羌共御强敌。这些安边之策的实施极大地增强了宋军的战斗力和环、庆边境的整体防御能力, 扭转了战局。庆历四年(1044年),宋、夏重订和约。以后20多年,宋夏和睦相处。极少边事。 【关■调】宋夏战争;范仲淹;庆州 【中囝分类号】K8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140(2006)03—0097—05 党项与宋的关系,在李继迁为酋长时就时叛时降、时和时战。1004年,继迁死,子德明为了向西发 展,与宋议和。1032年,德明死,子元吴即位,建立西夏国,党项的势力空前强大,领域已“东尽黄河,西 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地方万余里,倚贺兰山以为固”(吴书成<西夏书事>卷一二)。元吴称帝,向 宋廷提出“许以西郊之地,册为南面之君”【l】的要求后,宋夏关系又趋破裂,关闭榷场,禁止互市,矛盾激 化。从1040年开始,元吴不断发动对宋战争。 党项是以游牧狩猎为主的民族,能骑善射,又好掳掠,而游牧民族的战斗力又明显优于农耕民族。 因此,宋夏战争一开始,宋就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 一、宋在战争始初的失利与北宋政治 宋政权是在晚唐五代的大动乱之后建立起来的。宋太祖适应大乱之后统一全国和稳定政局的需 要,执政尚趋黄老之治。这对促进当时社会的安定,政权的巩固,经济的恢复、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而此策也同样影响着宋对边疆的经略思想。“上(宋太祖)欲敦信保境”拉J,“国家自祖宗以来。不急于边 疆之功。以爱民安人为上急而已。昔太祖但以半财练兵保境为事”bJ。这种休兵息民、无为而治的道家 思想,对于消弭边境民族冲突,稳定边区后方,发展农业,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同时,遭家清静无为、柔雌 守静的思想反映到政治上,就表现为墨守成规、因循守旧,力求“恪守祖宗成法”。这种保守的政风,直接 影响着宋对西北边防的经略方针,“守内虚外”。这就直接导致了在外族侵略之时宋的被动,全国性的武 备废驰和边防空虚。“边患”遂成为宋王朝一个贯穿始终的隐息,而最终也没有逃脱被异族灭亡的命运。 对此,欧阳修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国家自数十年来,士君子务以恭谨静重为贤。及其弊也,循默苟 且,颓堕宽驰,习成习俗,不以为非,至于百职不修,纪纲废坏。时万无事,固未觉其害也。一旦黠寇犯 [收稿日期】2006—03—20 【作者简介】卢晓河(1966一),女,甘肃西蜂入,副教授,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97--—- 万方数据 边,兵出无动,而财用空虚,公私因弊,盗贼并起,天下骚乱。”【4J早在天圣三年(1025年),范仲淹在<奏上 时务书)中就提出:“圣人之有天下也,文经之武纬之,此二道者天下之大柄也。⋯⋯善安国者,当太平之 时不谓终无危乱,于是有教化经略之备焉。我国家文经武纬,天下大定⋯⋯休兵今二十载,昔之战者今 已老矣,今之少者未知战事。人不知战,国不虑危,岂圣人之意哉?而况守在四夷,不可不虑。”【5】后来, 范仲淹在给宰相吕夷简的信中分析道:“⋯⋯皇朝罢节侯,署文吏⋯⋯既而四夷咸宾,忘战日久,内外武 帅无复以方略方言⋯⋯不复有四方之志。一旦戎狄叛常,爰及征讨,朝廷渴用,将帅大愚乏人,此文之弊 也”【6J。欧阳修、范仲淹的精辟论述,揭示了宋初社会繁荣、安定表象中潜伏着的严重危机和民族矛盾; 揭露了宋初社会因循守旧、冗兵、冗政、冗官造成的国力的积贫积弱。 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正月,夏兵十万围延州。战争一开始,宋西北边防就暴露了许多弊端:边防 空虚、城寨边堡失修废坏;将不知兵,兵不知战;整体防御能力极度疲弱。仁宗宝元元年,元吴称帝,遂发 动了三川口、好水川、定JlI寨三次大战,宋军丧师败绩,仅好水川之战,宋师“将校士卒死者万三百人,关 右震动⋯⋯仁宗为之旰食⋯⋯【7】’’致使“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8】。范仲淹临危受 命,奔赴西北边疆。康定元年(1040年),范仲淹被召为天章阁待制,知永兴军,5月改为陕西都转运使,7 月与韩琦并为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兼知延州(今延安)。范仲淹固寨修堡以解除西夏对延州的直接 喊胁,整顿军队以提高战斗力,通过改制复振宋军的士气,又重任种世衡筑青涧城以切断夏兵南下的通 道,同时招抚流亡,据要害之地营兵屯田以御强敌,从而赢得了抗西夏战争的初步胜利。 二、范仲淹知庆州的备边之策 庆历元年(1041年)4月,范仲淹改知耀州,5月迁知庆州(甘肃庆阳),迁左司郎中,为环庆路经略安 抚、缘边招讨使。庆历四年(1044年),元吴请和,范仲淹召拜枢密副使。从庆历元年5月至庆历四年正 月,范仲淹知庆州共4年。 范仲淹一到任,立即着手对环、庆边务进行整顿,实行清野固守、增强防御的政策,很快使环、庆防线 渐挡稳固。 (一)择良将、练甲兵以治边军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9]‘‘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 也。”【loJ孙子这一理论非常形象地揭示了将领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范仲淹曾在<上执政书>中力陈“天 。}?久平则倚伏可畏,兵久不用则武备不坚。⋯⋯武备不坚,则戎狄或乘其有隙矣;贤材不充,则名器或假 -】:人矣⋯⋯”进而提出“备戎狄者,在乎育将才,实边郡,使夷不乱华也”【11】。 范仲淹非常重视将才的培养和选拔。他推荐、培养的狄青、种世衡等名将屡建奇功,为抵御西夏做 }{{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他大胆改革军制,操练兵将。把州兵分隶六将,根据战时敌兵多少分兵抵御,改 变了“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积弊,提高了边军的战斗力。范仲淹积极组织边兵的裁汰,上书精减年老 病患的冗弱将士,并杜绝“小弱怯懦之人”发往边上,从而提高了军队的整体素质。 戍边将士离乡弃家,寄身于边关苦寒之地,驰骋于镞锋兵刃之间,没有优厚的待遇、丰厚的赏赐何以 安抚?所以。当监察御史梁坚奏庆州帅滕宗谅、渭州帅张亢使用“公使钱”过度,将他们下狱之时,范仲淹 义愤上书,竭力为他们辩雪。范仲淹也深知军无威不肃、令无威不行之理,赏罚分明,恩罚并树,使将士 “畏法而爱已”,建立起严明的军纪,使之成为提高边军战斗力的重要保障。故(宋史·范仲淹列传)有言: “范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0【12】史记“自古将帅与士旅同其安乐,则可共其忧患,而为国家之用。 故士未饮而不敢言渴,士未食而不敢言饥。”It3】他于军中“所得赐赉,皆以上意分赐诸将,使自为谢”【I4|。 正因为范仲淹治军有方,才极大地提高了环庆边军的战斗力,有效抵御了夏兵的来犯。 (二)筑城修堡.以强防御 <易>日:“王公设险,以守其国。”又日:“重门击柝,以待暴客”。“庆阳域接羌胡,黠酋窥伺不常,苟城 池弗严,曷以御之?”【15】所以,处在宋夏交界处的庆州,城寨的建设、坚固则是其防御的重要举措。 一98— 万方数据 范仲淹初到庆州,就发现该地地形复杂,城寨不足,仅有的也因年久失修难以自持,何谈御敌。于 是。他就着手组织军民在重要的关隘修筑城寨以阻敌、御敌。<宋史·范仲淹列传)记述:“庆之西北马铺 砦,当后桥jiI口,在贼腹中,仲淹欲城之,度贼必争,密遣子纯祜与蕃将赵明先据其地,引兵随之。诸将不 知所向,行至柔远(今庆阳华池县)始号令之,版筑皆具,旬日而城成,即大顺城是也。贼觉,以骑三万来 战,佯北,仲淹戒勿追,已而果有伏。大顺既城,而白豹、金汤皆不敢犯,环庆自此寇益少。”【l6J大顺城建 成后。仁宗扶案赞叹并赐号“大顺”。由此,边犯越来越少了,范仲淹有一首<送河东提刑张太博>即形象 地描述了他组织修筑大顺城、扼据要塞的情形。“作城大顺JI【,扼胡来路津,汉军始屯集,虏骑俄纷纶 ⋯⋯昼夜战且役,城成未逾旬。虏乃急攻我,万众生烟尘⋯⋯”当时紧张又充满危险的战斗生活跃然纸 上。他还有一首<城大顺回道中作>,“三月二十七,羌山始见花。将军了边事,春老未还家。”真切地表现 了边地戍军久役于外的思乡情怀。 随后。范仲淹又组织军民在庆州、环州境内修筑了白豹砦、金汤砦、风川砦、业乐城、肃远城、细腰城 等28座城砦。今<庆阳地区志>卷五中还收录有当年范仲淹的奏文<请城细腰葫芦峡奏>,“北取细腰葫 芦泉为保障,以断贼路,则二族自安;而环州、镇戎等处径路通彻,可无忧矣!”他还先后在庆阳境内修筑 44个烽火墩,联络环县以西、镇戎以东的明珠、灭藏、康奴三族两万多人及环州内侧干余帐,从而形成 城、堡、寨、墩相呼应的战略防御体系,成为拱卫环、庆的重要屏障,有效抵御了夏兵的侵扰。今天,大顺 城、柔远城等许多城、寨旧址尚存,公路两旁的山巅上当年烟雾滚滚的烽墩依稀可见。 (三)军民屯田。以实边郡 范仲淹知庆州之际,先后向朝廷上<攻守议><再议攻守>。其中,有感于前线供给“春秋之衣银鞋馈 输满道,千里不绝。国用民力,日以屈乏,军情愁怨,须务姑息”之弊,借鉴汉赵充国屯田、魏武屯田、唐天 宝八载屯田之策,范仲淹决定“欲于本处渐兴田利”,“据亩定课,兵获余羡,中粜于官定。人乐其勒,公收 其利,则转输之息,久而自息矣。”即所谓“假士兵弓手之力,以置屯田为守之利也。”【17j在这一思想支配 下.他和好友滕子京在庆州实行军屯,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真正达到了防边、省费和百姓安居乐业的目 的。同时,也对庆州边防起到了极大的充实作用。 范仲淹在庆州做过一首(劝农>诗,就是当年引导军民屯田生产的写照。“烹葵剥枣占年丰,太守劝 农农勉听。莫管时殊俗自同,从今再愿调豳风。”诗中豳地乃是庆阳旧称。“庆阳乃古唐虞雍州之域,周 之先后稷子不密所居,号北豳”[18】。经过几年的苦,D-经营,庆州已成为粮丰草茂、兵强马壮的边防要镇。 (四)安汉抚羌,共御强敌 庆州处在宋夏战争的前沿,人民长期承受着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边患之苦。范仲淹体谅边民的苦 处.知庆州不久便着手安置灾民,招抚流亡归业。并减免差科徭役,使百姓稍得生息。现置于庆阳的范 公祠堂碑阴记中有记:“庆州以贼羌臣属日久,忽于储备,一旦重兵宿野,亡所取济。风翔府天兴令持监 司符檄来摄州事,以刍粮数百万计暴加于民,促图己功,沸若羹鼎。至有力不堪弊,群窜他邦,甚者断吭 绝腥死,以期免。公是时方经略四路⋯⋯即El走符檄,放天兴令者还任,凡百苛敛,一切罢去。未几,公 即受命专本路之师,窜者还,危者安,里巷相保,率如平时之乐。”不仅如此,范仲淹也非常体恤边民的劳 役之苦,多次奏清朝廷“赈恤被战灾民,存养阵亡之家”,“稍减得百姓劳弊辛苦”。处处体观了范仲淹仁 民爱物的思想。 宋夏战争是一场民族战争,而庆州正处于汉羌民族杂居地带,是战争的前沿,获得羌民的支持是御 敌的重要方面。因此,范仲淹一到庆州,即慰问、安抚熟蕃,给流离失所者拨得土地,给欠缺种子、农具 者,官为贷借,对于曾与元吴暗中勾结的酋长600余人,范仲淹“以诏书摘赏诸羌,阅其人马,为立条约: ‘若仇已和断,辄私报之及伤人者,罚羊百、马二,已杀者斩。负债争讼,听告官为理,辄质缚平人者,罚羊 五十、马一。贼马入界,追集不赴随本族,每户罚羊二,质其首领。贼大入,老幼入保本砦,官为给食;即 不入砦,本家罚羊二;全族不至,质其首领。’诸羌皆受命,自是始为汉用矣”。【19】范仲淹通过犒劳、安抚, 妥善处理了各族间的关系,瓦解了西夏与之结通的阴谋,使之成为汉军的同盟。 在安抚诸羌的过程中,范仲淹也非常重视羌兵的训练,承继并完善了北宋前期备防西北名将曹玮的 一99— 万方数据 蕃官蕃兵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上奏朝廷选用有威信的蕃将抚驭蕃部,他推荐羌族中享有威望的名将种世衡知环州,切 实体现了他对诸羌的诚意和信心,使羌、汉人民更加紧密地并肩站在了宋夏战场的前沿。<宋史、范仲淹 列传>载:“及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201 三、挫敌之威,扭转战局 经过范仲淹几年的善心经营,环、庆的防御力量大大增强。庆历二年9月,元昊大举入侵泾原,葛怀 敏身亡军败。范仲淹率庆州汉羌军队6000人援泾,令镇戎军截击夏军,断其归路。还派军追击百余 单.,深入西夏腹地,大获全胜。边地军民唱道:“军中有一韩(韩琦),西夏闻之心胆寒;军中有一范,西夏 闻之惊破胆。”连西夏人也相互告诫,“无以延庆为意,今小范老子腹中有数万甲兵。” 随着延、庆整体防御体系的完善,延、庆边军整体战斗力的增强,宋夏战争的被动局面终于扭转。在 以后的战斗中,西夏虽也取得了一些胜利,但伤亡惨重,致使国困民怨。“元吴虽数胜,然死亡创痍者相 半⋯⋯财力不给,国中为‘十不如’之谣以怨之。”[zl】由于战争连年的破坏,严重的自然灾害,又失去了宋 每年给予的岁币,西夏困弊不堪,终于在庆历四年(1044年)重新乞和,宋、夏重订和约。在以后的20多 年垦,宋夏交往渐趋正常,百姓和睦相处,极少边事。 范仲淹知庆州4年的统领、经营,强固了环、庆防务,这是宋夏战局发生根本性转折的关键。正如明 都御使马文升所言:“⋯⋯战守皆得兵宜。与夫险要之处,悉筑城堡,举名士以守之,势相连属,综理周 密。夏贼知不能进敌,遂敛兵不敢近边⋯⋯而宋室无西顾之忧者,皆公与忠献公之力也0"[22】 为此,庆硝入民对范仲淹的纪念代代不已。由于他“所至有恩,邰、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 祠事之。”【23J宋嘉袜五年(1060年),庆州百姓为缅怀他的边陲功勋,在府城敬立“范文正祠堂”以纪念。 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都御使马文升重修,增祀韩琦,改称“韩范祠”。马文升在碑记中日:“生而为名 将相,殁而载在信史,使人仰慕于无穷,或血食于干百年之后而不已者,其必有大功德于生民祀稷也。 ⋯⋯登斯堂,拜二公之像者,忠君爱国之心,岂有不油然而兴耶?”【24】 “范公旧宅”在府治东,其治文楣仰文俱在。后之代公而司政者,或匾其堂日“景范”,或名其治日“二 范旧治”,又日“遗爱堂”,皆为仰慕、纪念范公之所。明通判吴士英为诗曰:“宋室南迁将业殚,转留空宅 后人看,义尊中国精灵在,气逼西戎心胆寒。世变故山烟漠漠,夜深旧垒月团团,人生今古能如此,景慕 如何发浩叹。”明李梦阳(今庆阳人)有<韩范祠>一首,“范公人物当三代,韩相元勋定两朝。延庆曾连唐 节度,生平不敦汉嫖姚。一封攻宁安边策,干岁威名破胆谣。郡府城南双庙貌,异时追慕此情遥。”明环 庆兵备副使秦昂在<庆阳行台>一诗中赞日:“秦关有路通西夏,突出荒台半依云。范老当年曾著绩,孑Lf-] 何地不明襁。”清庆阳知府杨赞绪有<郡署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日:“镇朔楼高锁北门,名臣经略此山村; 云横故垒秋风起,鸦噪荒柯落照昏。忧乐俱关天下计,甲兵直夺夏人魂;文经武纬传青史,景范堂中好细 论。”诗中之“镇朔楼”即为范仲淹所建。正如元好问在<范文正公真赞>中称颂范仲淹的,“在布衣为名 士,在州县为能吏,在边境为名将。”神宗时,范仲淹第二子纯仁又知庆州。“岁饥,擅发常平粟赈贷。僚 属请奏而须报,纯仁日:‘报至无及矣。吾当独任其责’。或谤其所全活不实,诏遣使按视。会秋大稔,民 欢日:‘公实活我,忍累公邪?’昼夜争输还之。”[25】范纯仁这种惜民如子的高风亮节,被地方史志“祟祀名 宦”,流传至今。苏轼有(送范纯仁知庆州>:“⋯⋯知经几成败,得见正贤愚。羽旄照城关,谈笑安边隅。” 范仲淹第四子纯粹,字德孺,元丰中为陕西转运判官。后代兄纯仁知庆州。承继父兄之业,为宋夏 边境的安宁做出了贡献。黄庭坚有(送范德孺知庆州>一诗,“⋯⋯妙年出补父兄处。公自才力应时须。 ⋯⋯智名勇功不入眼,可用折棰笞羌胡”。庆州地方史志对范仲淹四子的边塞功勋均有记述,范氏在庆 州民间有“将门虎子”的赞誉流传。 总之,范仲淹知庆州4年,由于他苦心经营,经略得宜,大大提高了宋边军的战斗力,增强了环、庆整 体防御能力,扭转了宋军在宋夏战争中的被动局面。边患始少,百姓安居,庆州人民如何不世世代代纪 念他呢。 一】00— 万方数据 参考文献: [1儿7][21]宋史·夏国传[z]. [2]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z]. [3]张方平.乐全集(卷一八)·对诏策[Z]. [4]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八九)[Z]. [5]范文正公集·奏上时务书(卷七)[Z]. [6]范文正公集·上吕相公书(卷九)[z]. [8][12][16][19][20][23]宋史·范仲淹列传【z]. 【9]孙子兵法·作战【z]. [101孙子兵法·谋攻【z]. [11]范文正公集·上执政书【z]. 【13]范文正公集·让观察使第一表(卷十六)【z]. 【14]欧阳侈.居士集·范文正公神道碑馅(卷二十)【Z]. 【15]【明]傅学礼.庆阳府志(卷二)【Z]. 【17]【明]傅学礼.庆阳府志(卷十九)【z]. 【18]【明]傅学礼庆阳府志(卷一)【z]. 【22]【24儿明]傅学礼.庆阳府志(卷九)·韩范二公祠堂碑记【z]. 【25]宋史·范纯仁列传【z]. (责任编辑洮石 责任校对肇英杰) (上接第51页) [6]贝尔纳.科学的社会功能[M].上海:商务印书馆,1982.122. [7]蔡克勇.21世纪中国教育的走向[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4,96,97. [8]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1.144,147. 【9]德拉高尔朱布·纳伊曼.世界高等教育的探讨【M].令华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 (责任编辑洮石 责任校对戴正) ·-——101·-—— 万方数据 范仲淹知庆州与宋夏战争 作者: 卢晓河 作者单位: 陇东学院,中文系,甘肃,庆阳,745000 刊名: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 JOURNAL OF NOR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年,卷(期): 2006,""(3) 被引用次数: 0次 参考文献(17条) 1.宋史·夏国传 2.李焘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 3.张方平 乐全集(卷一八)·对诏策 4.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八九) 5.范文正公集·奏上时务书(卷七) 6.范文正公集·上吕相公书(卷九) 7.宋史·范仲淹列传 8.孙子兵法·作战 9.孙子兵法·谋攻 10.范文正公集·上执政书 11.范文正公集·让观察使第一表(卷十六) 12.欧阳修 居士集·范文正公神道碑铭(卷二十) 13.傅学礼.庆阳府志(卷二) 14.傅学礼 庆阳府志(卷十九) 15.傅学礼庆阳府志(卷一) 16.傅学礼 庆阳府志(卷九)·韩范二公祠堂碑记 17.宋史·范纯仁列传 相似文献(8条) 1.期刊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郭艳华.GUO Yanhua 由范仲淹的诗词创作看其历经宋夏战争前后的心态转变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09,30(4) 从元昊称帝到西夏灭亡的一百多年中,宋夏战争从未停止过.宋代许多文人都亲历了这场战争,范仲淹就是其中一位.三年御夏的戍边生活为他通往政 治生涯的最高峰奠定了基础,然而此后庆历新政的失败又使他跌入仕途的最低谷.在经历战争与改革的数年间,范仲淹的人格心态也发生了潜在的变化.通 过考察其诗词创作,揭示范仲淹在宋夏战争前后由积极御战到力图归隐的心态转变,从中可以进一步认识宋夏战争对当时文人心态及社会的影响. 2.期刊论文 颜丙震.Yan Bingzhen 范仲淹在宋夏战争中的民族政策 -绥化学院学报2010,""(2) 范仲淹曾在北宋庆历年间担任庆州知州,主持西北军务.此地多民族杂居的状况,使得能否正确处理各民族关系成为关乎宋夏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范 仲淹上任后认真分析了这种错综复杂的民族关系,并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民族政策.他时待诸羌恩威并施、安抚笼络,并对其中的熟户、生户 ,采取不同对策以争取民心.这些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使当地民族关系逐渐走向缓和,羌民为宋所用,巩固了宋代边防,扭转了宋夏战争态势. 3.学位论文 张尧均 韩琦与北宋中期政治 2000 韩琦早年治边,重在治军,严令纪律,赏罚分明,善于训练奇兵、精兵,加强军队间的配合作战能力,而其弊则在疏于守御,对防御设施与后备供 应的建设不够重视,庆历元年的好水川之败,后人多归咎于他的主战之策。但其实这次战役的失利不应完全由韩琦来负责。朝廷方面的战守不决和范仲 淹中元昊计坚不发兵等都是直接导致好水川惨败的重要因素。韩琦经此役后改变“主战”之策,提倡有攻有守、“浅入大掠”之法,加强军队防御体系 的建设,最终闻名边唾。在与西夏和议的过程中,韩琦持强硬态度,使宋方的许多要求被坚持下来,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利益。本文讨论韩琦与北宋中期 政治,主要从三个方面,即韩琦与仁宗朝时的宋夏战争、韩琦与两次变革、韩琦与仁宗后期、英宗朝时的宫廷政治等来研究韩琦与北宋中期政治的关系 ,通过对韩琦一生重大政治事件及其在北宋中期政治史上的地位、作用和影响的论述来展现北宋中期政坛上风云变幻的局面。 4.期刊论文 郭艳华.GUO Yan-hua 论宋夏战争对范仲淹文学创作的影响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5)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其文学创作深受宋夏战争的影响,并呈现出两大特点:其一是以诗文记史,再现战争场面;其二是以边塞 生活入词,首创豪放词风,扩大了词体的表现范围.其作品使我们进一步认识了文学与历史之间的互动关系. 5.学位论文 董亚亚 韩琦与宋夏战争三题述论 2006 本文主要就韩琦与宋夏战争的三个方面问题,即谏官韩琦论西北边防、韩琦与好水川之战、韩琦与宋对横山的谋夺等来探讨韩琦在好水川之战前的 成为良将的潜在素质,试图廓清韩琦对好水川之战的实际影响,并发掘他在宋谋夺横山过程中的贡献和地位,来展现韩琦人生中与宋夏战争相关的部分 侧面,以及宋夏战争前与宋夏战争过程中的部分场景。 谏官韩琦论西北边防,通过对韩琦相关论奏的详尽搜集、综合分析和有效推理以及对比研究,具体分析了在宋夏关系转变的关键时期,朝廷讳言边 事的政治氛围下,韩琦表现出关心边事、重视边防、了解军情并勇于提出备边建议的形象,由此得出韩琦是一位对北宋朝廷负责任的有识之臣得结论。 韩琦与好水川战诸问题辨析,主要对三个问题进行了辨析或商榷。首先通过对人们常常引用的《东轩笔录》中一则与好水川之战有关的史料的考订 和相关分析,对其真实性提出质疑,‘判断其不适合于作为好水川之战中韩琦“贸然出击”的材料之用,并对该材料可能的性质作出推断。又从正面论 证了韩琦没有“贸然出击”的事实。其次,通过对韩、范分歧的具体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的认定,分析韩、范分歧对宋夏战争局势产生的实际影响,得出韩、范分歧是 宋夏好水川之战爆发的外部条件的结论,所以并不是宋军败于好水川的因素。最后,依据史实,对韩琦无谋而致好水川之败与不重视后勤供应而对好水 川之战产生了不利的影响的观点进行了商榷,又通过史料分析,得出韩琦在好水川之战中的失策在于他不能亲临行阵和用人不当的认识。 韩琦与宋对横山的谋夺,通过对韩琦相关史料的搜集和分析,具体探讨韩琦与范仲淹共同谋划的横山策略提出过程中韩琦所做出的具体贡献。最后 对韩琦在宋夺取横山历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过渡角色,进行了事实叙述和简要评价。 6.期刊论文 武香兰.WU Xiang-lan 范仲淹的"育将观" -贵州文史丛刊2007,""(3) 北宋康定元年(1040),宋夏战争爆发,范仲淹挺身纾难,出任延州边帅.面对宋廷"右文抑武"国策所致军事人才匮乏之弊,范仲淹选将以智勇、育将以仁 爱,成功地提拔、培养了一批勇猛善战的军事干将.而其中所体现的正是范仲淹独特的"育将观". 7.期刊论文 高锦花 论范仲淹的边防思想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 范仲淹是宋夏战争中重要的边防将领之一,他在陕西的军旅生涯中逐渐形成了以守备为主.和攻为权宜的边防思想.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他在经略陕 西、兼知延州期间采取了以下 措施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软件质量保证措施下载工地伤害及预防措施下载关于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 :一是,改革兵制.严明军纪;二是.修城筑砦,层层设防;三是,招徕流亡,招募土兵,淘汰赢弱;四是,推行屯田,减免赋税 ,让民互市.以通有无.此举加强了北宋西北边防.改善了陕北兵民的生活状况. 8.学位论文 钱志豪 宋徽宗时期的对外政策 2009 根据北宋对外政策的演变特点,可以将宋徽宗以前的对外政策分为三个基本时期,即宋太祖至宋太宗前期、宋太宗朝后期至宋英宗朝、宋神宗和宋 哲宗时期。其对待周边国家的态度和政策上有一个逐渐演变过程。 宋太祖时期的主要目标是制定包括收复燕云和交趾等故土在内的统一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希望使北宋能恢复汉唐的规模以及对外的影响。因此,尽管有宋太祖对 待大理“宋挥玉斧”之说,但从总体上说,宋太祖和宋太宗前期的外交政策的仍然可以概括为积极有为,尤其体现在对待幽云和交趾等的态度上。 到太宗朝后期,两次北伐失败之后,尤以“雍熙北伐”后,宋朝奉行“欲理外,先理内”的方针,奉行以内政为主导、收缩退让的对外政策,并且 一直延续到整个真宗、仁宗和英宗朝。“守内虚外”成了这一时期的基本对外方针,元昊称帝虽然对宋朝对外政策产生了一定影响,庆历年间以范仲淹 、欧阳修、富弼为代表,提出对元昊采取强硬政策,利用辽朝,实施“以夷制夷”的外交策略。但未从总体上改变太宗后期确定的政策方针。 宋神宗时期,再次采取积极有为的对外政策。哲宗登基后,高太后垂帘时期对外政策回归保守,历史上称为“元祐更化”。九年后,哲宗亲政,历 史进入了“绍圣绍述”时期。宋朝尤以对西夏采取强硬措施,一定使宋朝扭转了在宋夏战争的被动地位。 宋徽宗崇宁后实行“绍述政策”。宋徽宗时期的外交基本政策是秉持宋神宗时期的政策倾向。宋徽宗希望能够完成神宗的“熙河开边”等未竟事业 和祖宗对于收复“幽云一带”的夙愿。宋徽宗时期的对外政策,都是围绕这个出发点而进行的。宋徽宗的“绍述政治”在外交上主要表现为开边活动 ,开边的地域主要包括西北开边和幽云开边。宋朝开边的目的就是要征服边外部族地区,进一步扩大直接统治的范围,扭转长期以来被动防守、边事烦 扰的局面。宋徽宗乘西北开边的大好形势,逐渐准备收复幽云地区,以完成自己的“绍述之志”,建立不世之功。宋徽宗先联合高丽,后“联金抗辽 ”,最后还是招来亡国之祸。 宋徽宗对外政策的形成共有五方面的原因:一是宋徽宗政治上的绍述是形成宋徽宗时期对外政策的基础;二是开边计划;三是大臣固位;四是徽宗 好大的因素;五是对国际形势的判断是宋徽宗实施其对外政策的直接原因。面对国际局势的风云突变,宋徽宗采取了积极应对国际局势的措施。但是 ,没有能做出真正判断,加速了北宋灭亡。 宋徽宗时期对外政策所造成的影响大致可以从三方面来看:一是宋夏关系,既增添了北宋的经济负担,又使得宋夏间的关系紧张;二是宋辽关系 ,辽的最终灭亡与其自身腐败有着很大关系,但是,宋徽宗的对外政策改变,为收复幽云,联金抗辽,直接导致了宋辽传统友好关系的消亡和辽的灭亡 ;三是北宋自身的灭亡,同样也是宋徽宗时期对外政策改变的最终影响。 宋徽宗虽能察觉国际局势的风云巨变,调整了对南方政策,从政治交往转向以经济交往为主,但最终在对东北亚政策仍然判断错误,导致出现了明 显的错误,产生了上述三个方面的影响。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xbmzxyxb-zxshkxbw200603021.aspx 授权使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sdek),授权号:9976097d-acf0-4039-936d-9ded010c1a4c 下载时间:2010年9月10日
本文档为【范仲淹知庆州与宋夏战争】,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75055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469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7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6-05
浏览量: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