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音乐第01册教案(人教版)

小学音乐第01册教案(人教版)

举报
开通vip

小学音乐第01册教案(人教版)本学期教学计划 大纲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春天;放牧;手拉手;长鼻子;跳起舞;咯咯哒;大海的歌;幸福生活;巧巧手;汪汪与咪咪;游戏宫。 本学期继续运用新教材,增加了许多学生唱的歌曲以及欣赏内容,更不同的是,大大增加了学生创作、表演等活动,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创造了一个丰富的资源环境。学生是刚从幼儿园跨入小学的儿童,他们的生活还是以游戏为主,因此,这样的转变是学生喜欢的,动是儿童的天性,创造是人类的希望,从小让学生有这样的良好的创造环境,使学生爱音乐的同时,发挥了学生的潜能及创作欲望。 学生情况分析...

小学音乐第01册教案(人教版)
本学期教学计划 大纲和教材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春天;放牧;手拉手;长鼻子;跳起舞;咯咯哒;大海的歌;幸福生活;巧巧手;汪汪与咪咪;游戏宫。 本学期继续运用新教材,增加了许多学生唱的歌曲以及欣赏内容,更不同的是,大大增加了学生创作、表演等活动,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创造了一个丰富的资源环境。学生是刚从幼儿园跨入小学的儿童,他们的生活还是以游戏为主,因此,这样的转变是学生喜欢的,动是儿童的天性,创造是人类的希望,从小让学生有这样的良好的创造环境,使学生爱音乐的同时,发挥了学生的潜能及创作欲望。 学生情况分析:略。 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 学习以音乐的方式与教师和学生交往,喜欢并乐于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2、 能够和大家一齐整齐地演唱并背唱每课的歌曲。 3、 认识课本中的几种音乐学习标志。 4、 认真聆听欣赏曲,尝试以动作和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 5、 初步了解简单的音乐知识。 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 以“以学生发展为本”来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教学过程。 2、 面向全体学生,同时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 3、 加强实践与创造。 4、 加强综合与渗透。即融入其它学科知识。 5、 把激发学生学习韵的兴趣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第一课 春天 一、教学内容: 1、 聆听《杜鹃圆舞曲》 2、 聆听《小燕子》 3、 表演《布谷》 4、 表演《小雨沙沙》 二、教学总目标: 1、 通过聆听歌(乐)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2、 通过演唱《小雨沙沙》,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事物,启迪学生热爱大自然。 3、 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布谷》,并和《杜鹃圆舞曲》相比较,说出旋律相似的地方。 4、 能编创动作表现歌(乐)曲。准确地唱歌。 三、教材分析: 1. 手风琴独奏曲《杜鹃圆舞曲》 杜鹃圆舞曲是根据挪威作曲家约纳森创作的一首同名钢琴曲移植的手风琴曲。本曲在曲调和节奏上,具有挪威民间舞曲的风格。乐曲采用三折子圆舞曲体裁,C大调,中板。由三个小圆舞曲组成。 《杜鹃圆舞曲》由于曲调优美,音乐形象生动鲜明,深受人们的喜爱。 2. 歌曲《小燕子》 《小燕子》是故事影片《护士日记》中的插曲。自影片播出后,这支歌便飞入了千家万户,成为孩子们喜爱的歌曲,多年传唱不衰。 歌曲以小女孩为主人公,动情地唱出了祖国的新面貌,歌颂了社会主义建设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一方面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美好感情。 3. 歌曲《布谷》 《布谷》是一首德国儿童歌曲,3/4拍,大调式。歌曲以模仿布谷鸟叫声的音调开始。歌词以孩子般的童心,歌唱了勇敢报春的布谷鸟,抒发了孩子们对春天到来充满欢乐的喜悦之情。 4. 歌曲《小雨沙沙》 《小雨沙沙》是一首由五声音阶构成的一段体儿童歌曲,2/4拍,宫调式。旋律采用了级进、同间反复及变化重复等手法,在有规律的节奏紧密配合下,生动地描绘了小雨沙沙的声音。拟人化的歌词天真而又稚气,充满了儿童情趣,歌曲既向孩子们介绍了种子生长离不开雨露的科学道理,又提示孩子们学会细心观察事物,启迪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四、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1、 欣赏乐曲《杜鹃圆舞曲》 2、 学唱歌曲《布谷》 3、 律动《布谷》 教学目标: 1、 通过聆听歌曲《杜鹃圆舞曲》,学习用简单的节奏乐器为歌曲伴奏;并通过图形谱感受乐曲,通过画旋律线的游戏,让学生初步学习旋律线。 2、 视听结全学习歌曲《布谷》。通过直观感受旋律的高低、长短;培养学生的初步的视唱能力。 3、 通过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 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较有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 音乐课堂小常识:坐姿、歌唱的常规等。 3. 复习课本小知识:小图标的表示作用。 二、新课学习: 1. 小练习:随音乐拍手:(节拍练习)歌曲《布谷》旋律熟悉。 2. 歌曲学习:(出示投影片)(从布谷鸟的认识导入:布谷鸟在我地区俗称为“宝宝看花”) 1) 教师范唱歌曲,边唱边指投影歌片,引导学生视谱; 2) 学生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指谱,要有明显的高低、长短的动作表示; 3) 通过分句唱熟练歌曲的演唱。(也可用变队走的形式熟练歌曲) 3. 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布谷》要求自创运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4. 欣赏乐曲《杜鹃圆舞曲》 1) 初听,(完整听全曲)。 2) 谈谈感受,同时与《布谷》比较旋律相同的地方。 3) 复听:自由活动:随《杜鹃圆舞曲》自由地进行选择活动,(画图、动作、用节奏乐器伴奏)都可。教师加以指点。但在最大的程度内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的感受。 三、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1、 欣赏乐曲《小燕子》 2、 学唱歌曲《小雨沙沙》 3、 歌表演《小雨沙沙》 教学目标: 1、 通过聆听《小燕子》与创编动作,引导学生主动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2、 用听唱法学唱歌曲《小雨沙沙》,指导学生用活泼亲切的情绪演唱歌曲。懂得种子发芽生长离不开雨露的科学道理,启发学生学会细心地观察事物。 3、 通过教师范唱,让学生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自编动作表达歌曲的意境。 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 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较有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 音乐课堂小常识:坐姿、歌唱的常规等。 3. 复习课本小知识:小图标的表示作用。 4. 复习表演《杜鹃圆舞曲》,录音伴奏。 二、 新课学习 1. 欣赏歌曲《小燕子》 1) 初听,(完整听全曲)。 2) 谈谈感想:歌曲唱了哪些内容、小燕子在什么季节来到,你想对小燕子说点什么? 3) 复听:自由活动:随歌曲《小燕子》自由地进行选择表演活动。(时间充许的话,也可让学生分组创编、教师加以指点后。再分组表演。)但在最大的程度内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的创编能力。 2. 小练习:随歌曲《小雨沙沙》拍手:(节拍练习与旋律熟悉) 3. 歌曲学习:(出示投影片) 1) 猜迷导入,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水里看不见,打一个自然现象……生视谱; 2) 模仿下雨练习:教师:滴答滴答,学生接:沙沙沙 3) 谈话:种子与发芽的关系……点出“春天” 4) 教师范唱歌曲,边唱边指投影歌片。 5) 引导学学生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指谱,注意沙沙沙处的唱法要轻些) 6) 通过分句唱熟练歌曲的演唱。(也可用变队走的形式熟练歌曲) 4、 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小雨沙沙》要求自创运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三、 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第二课 放牧 一、教学内容: 1、 聆听《牧童》 2、 聆听《牧童到哪里去了》 3、 表演《牧童》 4、 表演《放牛歌》 二、教学总目标: 1、 通过听《牧童到哪里去了》、《牧童》、唱《牧童》、《放牛歌》,感受牧童的生活,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理解牧童生活的变化。 2、 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认识三角铁,探索三角铁的敲击方法,掌握其演奏姿势。 3、 准确有感情地演唱《牧童》,并试着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铁伴奏,能在歌曲《放牛歌》的间奏处加入锣、鼓、镲的伴奏,感受为歌曲伴奏的愉快。 三、教材分析: 1. 歌曲《牧童到哪里去了》 《牧童到哪里去了》是近年来创作的一首具有浓郁民歌风的儿童歌曲,2/4、3/4变换拍子,七声商调式。全曲由两部分组成。这首歌以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为大背景,表现了在祖国飞速发展的时代,“上学的孩子一个也不能少”的本意,使生活在祖国怀抱里的孩子都能实现上学的理想。 2. 合唱曲《牧童》 《牧童》是一首斯洛伐克民歌。采用2/4拍、C大调、四乐句的一段体结构。本曲像一幅田园风景画,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生活的热爱,这种发自内心的情感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成为人们喜爱的外国歌曲之一。 3. 歌曲《牧童》 《牧童》是一首山歌风的江苏民歌。4/4拍。歌曲的节奏舒展,旋律优美抒情。歌词以童心描绘出蓝天、白云、绿水、青草,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田野风光,抒发了小牧童悠闲放牧的愉快心情。歌曲的第三段至结束全以小牧童的吆喝声衬词为歌词,巧妙地补充了短小而意犹未尽的情境,使得歌曲的情感得以充分地抒发,给人一种完满的审美感受。 4. 歌曲《放牛歌》 《放牛歌》是一首民歌风的创作歌曲。2/4拍,一段体结构。 歌曲欢快活泼,很有朝气。有趣的是聪明的作曲家采用模仿笛声的小过门作为乐句的加花补充,使得歌曲演唱难度小,听起来还很丰满。在歌唱中,我们仿佛看到小牧童吹着小笛、骑着牛儿兴致勃勃把家回的情景,活生生地出现在人们的面前。 四、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1、 欣赏歌曲《牧童哪里去了》 2、 学唱少儿歌曲《牧童》 3、 律动少儿歌曲《牧童》 4、 节奏乐器三角铁的认识与演奏 教学目标: 1、 通过聆听歌曲《牧童哪里去了》,感受牧童的放牧生活,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 2、 视听结全学习歌曲《牧童》。通过图形谱直观感受旋律的高低、长短;培养学生的初步的视唱能力。 3、 通过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4、 通过为歌曲伴奏的过程中学习认识三角铁,学习其演奏方法,掌握其演奏姿势。 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 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 音乐课堂小常识:坐姿、歌唱的常规等。 3. 复习前课内容。(唱游为主) 二、新课学习: 1. 小练习:三角铁认识。教师介绍三角铁的演奏方法与姿势,练一练。(也可与学生共同探讨其演奏方法与姿势) 2. 歌曲学习:(出示投影片) 1) 边随歌曲《牧童》录音边拍手边看插图,熟悉歌曲(教师可用三角铁)介绍或探讨“牧童”是做什么的? 2) 教师范唱歌曲,边唱边指投影歌片 3) 引导学学生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指谱,注意第三段歌词与结束句的位置。) 4) 通过分句唱熟练歌曲的演唱。 5) 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牧童》要求自创编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在表演时,选几名学生用三角铁随乐曲进行伴奏) 3、 欣赏歌曲《牧童哪里去了》 1) 初听前,与学生交流“牧童”到底到“哪里去了?”后(完整听全曲)。 2) 谈谈感想:牧童到哪里去了?为什么?教育学生珍惜学习时光。 3) 复听:自由活动:随歌曲《牧童哪里去了》自由地进行选择表演活动。(时间充许的话,也可让学生分组创编、教师加以指点后。再分组表演。但在最大的程度内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的创编能力。) 三、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1、 欣赏童声合唱歌曲《牧童》 2、 学唱歌曲《放牛歌》 3、 歌表演《放牛歌》 4、 认识双响筒 教学目标: 1、 通过聆听《牧童》,并学习用双响筒与三角铁为歌曲伴奏,引导学生主动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2、 用听唱法学唱歌曲《放牛歌》,指导学生用活泼亲切的情绪演唱歌曲。 3、 通过教师范唱,让学生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自编动作表达歌曲的意境。 4、 通过为歌曲伴奏的过程中学习认识双响筒,学习其演奏方法,掌握其演奏姿势。 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 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 音乐课堂小常识:坐姿、歌唱的常规等。 3. 复习前课内容。(唱游为主) 二、新课学习: 1. 小练习:双响筒认识。教师介绍双响筒的演奏方法与姿势,练一练。(也可与学生共同探讨其演奏方法与姿势) 2. 欣赏童声合唱《牧童》 1) 初听,(完整听全曲)。 2) 谈谈所听内容; 3) 复听:自由活动:随《杜鹃圆舞曲》自由地进行选择活动,可用双响筒与三角铁为歌曲作伴奏。 3. 歌曲学习:(出示投影片)(由牧童生活入歌曲《放牛歌》) 1) 教师范唱歌曲,边唱边指投影歌片,引导学生视图形谱; 2) 学生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指谱,要有明显的高低、长短的动作表示;) 3) 通过分句唱熟练歌曲的演唱。(可加上锣鼓的伴奏学习与运用) 4. 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放牛歌》要求自创运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三、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第三课 手拉手 一、教学内容: 1、 聆听《让我们手拉手》 2、 聆听《鸭子拌嘴》 3、 表演《一对好朋友》 4、 表演《数鸭子》 二、教学总目标: 1、 通过听《让我们手拉手》、《鸭子拌嘴》,唱《一对好朋友》、《数鸭子》,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2、 能完整、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本课歌曲。 3、 能结合聆听歌(乐)曲,创造性地运用打击乐器表现小鸭的生活。 4、 能准确地读出两声部带词的节奏。 三、教材分析: 1. 童声独唱《让我们手拉手》 《让我们手拉手》是一首朝气蓬勃的创作歌曲。歌曲以昂扬的音调,欢快的旋律,富有特点的节奏构成。 2. 民间打击乐《鸭子拌嘴》 本曲是由作曲家安志顺编创的打击乐曲。乐曲一开始,用小钹的独奏来模拟鸭子冲破黎明时的宁静引颈鸣叫,顿时听众带入可爱的鸭群之中。人们仿佛看见一只调皮的小鸭,拍着翅膀飞出鸭棚,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下。 该曲作于1982年,用在《仿唐乐舞》中。该曲于1983年被第六届亚洲音乐论坛评为优秀音乐作品,并荣获1984年全国民族器乐作品创作比赛二等奖。 3. 歌曲《一对好朋友》 《一对好朋友》是一首采用民间音调写成的创作歌曲。歌曲的旋律活泼,节奏紧凑,描述了小伢伢和小妞妞一块去放鸭和牛,一块唱着歌回家的情景。歌颂了小朋友间真挚朴素的友谊。 4. 歌曲《数鸭子》 《数鸭子》是一首具有说唱风格的创作歌曲。歌曲说唱结合,旋律的音调主要以级进为主,接近语言的韵律,极富童趣。歌词描写了小朋友看到鸭群游过大桥,兴奋地数鸭子的情景,反映了富裕了的农民的幸福生活。 四、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1、 欣赏歌曲《让我们手拉手》 2、 学唱歌曲《一对好朋友》 3、 表演歌曲《一对好朋友》 4、 编创与活动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歌曲《让我们手拉手》,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2、 听唱法学唱歌曲《一对好朋友》,引导学生探索歌曲应以赞美的情感完整地演唱,声音要亲切自然,并用动作表达自己对歌曲的理解。 3、 通过自编动作与活动,引导学生自创动作和在歌曲的空拍处加上小动物的叫声,使歌曲的演唱更为生动有趣。 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 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 音乐课堂小常识:坐姿、歌唱的常规等。 3. 复习前课内容。(唱游为主) 二、新课学习: 1. 听歌曲录音《让我们手拉手》;(规范要求同学们聆听时能创造性地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1) 完整地聆听全曲,要求听出歌曲所唱内容、心情怎样? 2) 复听时可自编动作表演。 2. 听歌曲录音《一对好朋友》;第二遍教师范唱,引导学生边拍边听。听后谈歌曲内容 3. 歌词学习:提示式学习歌词,(边听录音边读歌词)活跃课堂气氛。 4. 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5. 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一对好朋友》要求自创动作(引导学生在乐句结束处加上牛或鸭的叫声),从学生的自创运用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三、小结:鼓励与表扬,指出不足之处。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1、 欣赏乐曲《鸭子伴嘴》 2、 学唱歌曲《数鸭子》 3、 表演歌曲《数鸭子》 4、 节奏编创活动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乐曲《鸭子伴嘴》,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强弱所带来的变化,以及感受音乐作品中鸭子的生动形象。 2、 听唱法学习歌曲《数鸭子》,引导学生能以歌声、动作来表现自己热爱生活,喜爱小动物的情趣。感受不同音乐要素的表现的不同动物的形象及场景。 3、 通过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4、 通过节奏读拍编创活动,进行简单的二声部练习。 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 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 复习前课内容。(唱游为主) 3. 二声部节奏编创活动:先分别学习吹口哨“du”和鸭子叫“g a ”;后全起来。 二、新课学习: 1. 欣赏乐曲《鸭子伴嘴》 1) 初听,(完整听全曲)。并提示小鸭与老鸭叫的地方。 2) 谈谈所听内容;故事描述(集体)并谈谈每个情景所用的打击乐器是怎能样配合的。 3) 复听:自由活动:随《鸭子伴嘴》,引导学生自由地进行编创活动,以走路、鸭叫等。 2. 歌曲学习:(出示投影片)(由乐曲《鸭子伴嘴》入歌曲《数鸭子》) 1) 教师范唱歌曲,边唱边指投影歌片。 2) 学生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指谱,要有明显的高低、长短的动作表示;) 3) 通过分句唱熟练歌曲的演唱。 3. 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数鸭子》要求自创运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三、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第四课 长鼻子 一、教学内容: 1、 聆听《小象》 2、 聆听《大象》 3、 表演《小象》 4、 表演《两只小象》 二、教学总目标: 1、 通过听、唱、说、演,感受表现大象的音乐,从而懂得爱护动物。 2、 能够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歌曲。 3、 能够准确地拍击二、三声部的节奏,培养合作意识。 三、教材分析: 1. 管弦乐《小象》 《小象》是美国亨利·曼仙尼乐队演奏的爵士风格的乐曲。乐曲轻松活泼,形象地表现了小象们玩耍嬉戏的情景。 2. 管弦乐《大象》 《大象》是法国作曲家圣-桑所作的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中的第五首。这是一部形象生动、充满幽默谐趣的管弦乐组曲。 3. 歌曲《小象》 《小象》是一首日本儿童歌曲。采用由一个问答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歌曲的旋律抒情而优美,节奏配合歌词的语气重音,词曲结合紧密,唱起来流畅上口。歌曲以拟人的手法描述了两个小动物之间的友好交谈,一问一答之间表露了小象以长得酷似自己的妈妈而引为自豪,歌唱了小象爱妈妈的真挚情感。 4. 歌曲《两只小象》 《两只小象》是一首三拍子的创作歌曲。亲切的旋律可以使人感受到幼象玩耍的姿态,生动而形象。歌词用儿童的语言描述了一对好朋友用长鼻子互相问好,一同在河边嬉戏的友好情景。好像在告诉同学们要团结友爱,做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 四、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1、 欣赏乐曲《小象》 2、 学唱歌曲《小象》 3、 表演歌曲《小象》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乐曲《小象》,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聆听音乐,能准确地选择乐曲所表达的情绪。 2、 听唱法学唱歌曲《小象》,要求学生用柔和、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编创动作,以表达对小动物的爱护之情。 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 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 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 进行简单的二声部练习。 二、新课学习: 1. 听歌曲录音《小象》(规范要求同学们聆听时能创造性地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1) 谈谈“象”的有关知识; 2) 完整地聆听全曲,要求听出歌曲所唱内容,并能从“欢快”与“优美抒情”中选择出乐曲的情绪。回答小象叫了几次? 3) 复听时可自编动作表演。 2. 听歌曲录音《小象》;第二遍教师范唱,引导学生边拍边按图示划旋律线,体会旋律的起伏。 3. 歌词学习:提示式学习歌词,(边听录音边读歌词)活跃课堂气氛。. 4. 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5. 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小象》要求自创动作(引导学生用打击乐器为同学作伴奏),从学生的自创运用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三、小结:鼓励与表扬,指出不足之处。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1、 欣赏乐曲《大象》 2、 学唱歌曲《两只小象》 3、 表演歌曲《两只小象》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乐曲《大象》,感受音乐的表现与事物的形象动态有直接的关系。 2、 听唱法学唱歌曲《两只小象》,通过教师范唱感染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 通过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 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 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 进行简单的二声部练习。 二、新课学习: 1. 欣赏乐曲《大象》(提示学生大象的音乐应该是:缓慢沉重的、还是轻快活泼的?并能回答为什么是缓慢沉重的?) 1) 初听,(完整听全曲)。 2) 谈谈所听内容;并讨论大象有些什么习性、怎样走路、与小象有什么区别等) 3) 复听:自由活动:《大象》乐曲,引导学生自由地进行编创活动,以走路、甩鼻等动作为主; 2. 歌曲学习:(出示投影片)(由乐曲《小象》入歌曲《两只小象》) 1) 教师范唱歌曲,边唱边指投影歌片。 2) 学生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指谱,要有明显的强弱与优美感) 3) 通过分句唱熟练歌曲的演唱。 3. 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小象》要求自创运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三、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第五课 跳起舞 一、教学内容: 1、 聆听《我是人民小骑兵》 2、 聆听《挤奶舞》 3、 表演《草原就是我的家》 4、 表演《小松树》 二、教学总目标: 1、 通过歌曲的演唱,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特点,并能自编动作表演。 2、 在聆听《我是人民小骑兵》中能听辨出音乐力度的变化,简述音乐表现给自己的感受。 3、 初步了解音的高低,并能结合生活中的声音听辨、感受。 三、教材分析: 1. 木琴独奏曲《我是人民小骑兵》 《我是人民小骑兵》是一首木琴独奏曲,由手风琴伴奏。由力度变化模仿马蹄声,描绘一队小骑兵由远而近奔驰而来的形象。 2. 器乐曲《挤奶舞》 《挤奶舞》是采用一首欢快的蒙古族民歌写成,乐曲描绘了孩子们学做小小挤奶员,愉快地忙碌着挤奶的情景。学生边听边学挤奶舞。 3. 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草原就是我的家》是一首原汁原味的内蒙古短调民歌。这首旋律流传已久,填词很多。歌曲的旋律明朗豪放,有着进行曲雄壮有力的特点,节奏较为整齐,使得歌曲简单、易唱,表现了小小年纪的蒙古族儿童对草原、家乡深深的热爱之情。 4. 歌曲《小松树》 《小松树》是一首动听的内蒙古民歌,这首歌曲以赞美小松树为题,从拟人的角度,赞美小松树“绿茵茵”,“真漂亮”,“像小兄弟一样”,“幸福的在微笑”,比喻小朋友像小松树一样茁壮成长,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喜爱小松树挺拔、顽强的品格,勇敢地与风沙搏斗的精神。 四、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1、 欣赏乐曲《我是人民小骑兵》 2、 学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3、 表演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乐曲《我是人民小骑兵》,引导学生听辩出音乐力度的变化,并能简单音乐表现给自己的感受。 2、 听唱法学习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通过教师范唱,学生轻声随唱的过程,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特点。并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 通过学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学习用动作表现自己感受到的意境与情感,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设计表演歌曲的方式方法。 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 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 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 小练习: 1) 蒙古骑马式练习(后十六节奏练习X XX X XX || ) 2) 音的高低练习: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声音组合进行练习; 二、新课学习: 1. 欣赏乐曲《我是人民小骑兵》(提示:乐曲主要用木琴演奏,表示骑马奔驰的音乐形象。) 1) 谈谈“草原、骑马”等有关知识; 2) 完整地聆听全曲,要求听出歌曲所唱内容,提示学生小骑兵由远及近采用民什么方法?全曲节奏的特点是什么? 3) 复听时可自编动作表演。 2. 听歌曲录音《草原就是我的家》;引导学生边拍边轻声随唱,体会旋律的起伏与蒙古民歌的风格。 3. 歌词学习:提示式学习歌词,(边听录音边读歌词)活跃课堂气氛。 4. 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5. 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要求自创动作(引导学生用打击乐器为同学作伴奏),从学生的自创运用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三、小结:鼓励与表扬,指出不足之处。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1、 学唱歌曲《小松树》 2、 表演歌曲《小松树》 3、 学习简单的蒙古舞蹈动作组合 教学目标: 1、 听唱法学唱歌曲《小松树》,学习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引导学生完整地感受歌曲的风格、旋律、节奏; 2、 用欢快的动作表演歌曲《小松树》,体验欢快的情绪,增强身体动作的协调性。结合生活中的经验,探索感知、体验音乐的节奏。 3、 通过学习蒙古族人民的挤奶舞的动作,了解蒙古族的生活习惯与音乐特点。 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 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 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 小练习: 1) 蒙古骑马式练习(后十六节奏练习X XX X XX || ) 2) 结合蒙古族运动项目,进行三声部节奏练习。 二、新课学习: 1. 歌曲学习:听歌曲录音《小松树》; 2. 第二遍教师范唱,引导学生完整感受歌曲的风格、旋律、节奏。(第二遍可随着轻唱) 3. 歌词学习:提示式学习歌词。 4. 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5. 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小松树》,要求自创动作(引导学生用打击乐器为同学作伴奏),从学生的自创运用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6. 舞蹈动作练习:挤奶舞动作组合:站、蹲等。 7. 自编动作复习欣赏:《我是人民小骑兵》。 三、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第三课时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挤奶舞》练习并表演 教学目标: 1、 组织聆听《挤奶舞》的音乐及录像,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模仿挤奶舞的动作,合着音乐跳一跳。 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 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 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二、新课学习 1. 欣赏乐曲《挤奶舞》 1) 谈谈挤奶的有关知识,组织学生观看挤奶片断; 2) 完整地聆听全曲,要求听时想象挤奶的场景。 3) 复听时可自编动作表演。 2. 复习挤奶舞的基本动作。(硬肩与笑肩。) 3. 跟着音乐跳一跳。 4. 挑选跳得棒的小朋友上来领舞。 5. 四人一小组进行配合练习。 6. 自编动作复习欣赏:《挤奶舞》。 三、小结:鼓励与表扬,指出不足之处。
本文档为【小学音乐第01册教案(人教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1818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85KB
软件:Word
页数:14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6-05
浏览量: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