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语文第05册教案(人教版New)

小学语文第05册教案(人教版New)

举报
开通vip

小学语文第05册教案(人教版New)1、师生情 1、师生情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看图、初读课文。   2.学习生字词。 教学过程:   1.仔细看图,说说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图上还有什么?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2.总结看图的方法。    (1)你是按什么顺序看这幅图的?   (可从主要画面到次要画图,也可从次要画面到主要画面。主要画面是三位女同学,次要画面是雨伞、斗笠、书包、鸡蛋、吊瓶。)    (2)除了按顺序观察图画外,还要注意什么?   (还要根据画面合理地去想象画面以外的事物,扩充画面内容。)   3.打开书,找出与图相关的内容...

小学语文第05册教案(人教版New)
1、师生情 1、师生情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看图、初读课文。   2.学习生字词。 教学过程:   1.仔细看图,说说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图上还有什么?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2.总结看图的方法。    (1)你是按什么顺序看这幅图的?   (可从主要画面到次要画图,也可从次要画面到主要画面。主要画面是三位女同学,次要画面是雨伞、斗笠、书包、鸡蛋、吊瓶。)    (2)除了按顺序观察图画外,还要注意什么?   (还要根据画面合理地去想象画面以外的事物,扩充画面内容。)   3.打开书,找出与图相关的内容自己读读。   4.读全文,读准字音。   5.检查学生预习自学情况,学习生字、新词。   6.自由读课文,巩固生字、新词。   7.学生质疑:通过初读课文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还有什么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体会老师工作的辛苦,养成尊敬老师的美德。   2、能结合图画理解课文内容,通过阅读课文学习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事物的方法。   3、练习用"首先……然后……最后"说一段话。 教学过程:   1.看图回答问题:    (1)图上画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天气怎样?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下午放学后,在病房门口,天下着蒙蒙细雨。)     (从同学们背着书包,病房门旁立着雨伞看出的。)    (2)图上的三位同学在干什么?她们的心情怎样?   (三位同学挤在一起,踮着脚,扒在玻璃窗上向里看的情景。)(她们迫切地希望早点看到老师。)    (3)同学们为什么都非常尊敬和爱戴王老师?   (因为王老师和蔼可亲,为了同学们健康成长,日夜操劳。所以,同学们尊敬、爱戴王老师。)   2.读课文,深入理解。    (1)读第2自然段"心意"是什么意思?   (对人的情意。)    全班同学的心意是什么?   (对老师的爱戴、尊敬、祝愿之情。)   谁能把这种语气读出来。(朗读练习)    (2)读第3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说说她们为什么想早点儿看到王老师?   (因为王老师为她们日夜操劳,累病了,她们要带去同学们的祝福,祝老师早日康复。)   你还从哪个词、句中体会出什么?    (3)读第4自然段:    ①你从"顺从"一词中体会到了什么?     (遵守纪律,懂礼貌……)    ②三个"也许"是什么意思?     (根据图,谁也不知道她们看见了什么,只能是联想看到了什么。)    师:看图作文,只有丰富的想象,才能丰富画面。    ③她们还是深情地看着,等着,心里默默地祝愿着。"深情"在这里什么意思?     (感情深厚。)   她们在祝愿着什么?    (老师早日康复,重返讲台,重返到她们的身边。)    (4)有语气地读这一自然段。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领悟同学们尊敬老师、爱戴老师的一片深情。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   读一段话,说说讲了几个意思,然后用带点的词说一段话。   出示书中句子:见到老师,首先要告诉她,班里一切都好,请她安心养病;然后向她转达全班同学的问候;最后把同学们一个一个凑起来的鸡蛋送给她,要她补养身体。"   (句子中用了"首先"、"然后"、"最后"这样的词语,把她们商量的几件连续要做的事情有序地叙述出来,增强了表达的条理性,这三件事是按先后顺序排列的,一般不宜前后相换。练习用这三个词说一句话时,要注意这个特点。)   例1、开学的第一天,新接班的老师首先做了自我介绍,然后给大家提了些要求,最后把新书发给大家。   例2、要想写好看图作文,首先要仔细观察图画,然后按顺序说说,最后把说的内容写下来。 板书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30 新年礼物 教学要求 1借助拼音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阅读理解能力。 3学习“弟弟”用实际行动改正缺点的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自读课文,能说出弟弟送给老师的是什么礼物。 课前准备 学习提纲的投影片或小黑板。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新年快到了,你会送什么礼物给老师吗?送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借肋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 示自学提纲,指导自学 1这是一篇阅读课文,以自学为主。同学们可以默读自学。不明白的问题可以互相讨论 2出示自学提纲 (1)“弟弟”他们小队商量要送给老师怎么样礼物? (2)“弟弟”原来有什么缺点?小苇不小心撕坏了“弟弟”的作业本,“弟弟”为什么生那么大的气? (3)“弟弟”送给老师是什么礼物? 4、​ 交流自学,指导朗读 1找同学回答一下思考题。 2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五小结 1学了这编课文,你学到了什么?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弟弟”用改正缺点的做法表达自己对老师的真诚的心。 6、​ 作业布置 1完成练习册第三十课。 2你认为自己有什么缺点,你准备怎么样改正。 板书设计 不能用钱买 缺点:作业毛毛草草 新年礼物 克服:又工整又清秀 最好的礼物—真诚的心 2、亲人 第一课时 目的:   1.指导看图,初知图意。   2.查字典自学生字、词。 过程: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吗?(56个)除了汉族以外,其他民族都称为少数民族。各民族有各自的风俗习惯,有的少数民族还有自己独立的语言和文字。虽然我们是多民族国家,但各民族人民团结友爱,亲如一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看看不同民族的人民是怎样一起生活的,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什么? 2.理解课题:   齐读课题,说说什么叫"亲人",谁是你的亲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3.看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她们各是哪个民族的,各有多大年纪,她们在干什么,联系图上的景物,想想她们会说什么?她们为什么那么亲热? 4.同桌交流观察的情况,说明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 5.班上交流,请2--5人发言。 6.总结观察方法:   (先看图上有谁,在干什么;看旁边有哪些景物,说明了什么,也就是按从人到物的观察顺序进行观察。) 7.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8.查字典,自学生字、词。  9.读文,巩固字词。质疑。   汉族、硬朗、县城、经济、毕竟、灵便、及时、替换、干净、笑眯眯、出来进去。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看懂图意,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认识敬老助老是人的美好品德。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汉族与少数民族人民之间的真挚感情。   3、学习作者细致观察人物的方法,培养观察与想象相结合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5、6自然段   1、快速读文,思考: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图上的内容?(5、6自然段)   2、请1人读5、6自然段,大家用"-"画出老奶奶发现了"我"悄悄地帮她洗、晾衣服后,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然后看投影填空: 老奶奶( )从屋里走出来,把拐棍立在一旁,( )捧着我的头,把( )脸紧贴着我的脸,( )说:"你真是个好孩子!你们这样帮助我,照顾我,真比我的女儿还亲啊!我该怎么谢你们呢!"   3、指名说说,括号里应该填哪些词语,老师把词语填在括号里。   4、请同学们出声读一读,你从中体会出几点意思?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一是老奶奶对"我"的行为表示感激;二是表达了老奶奶对"我"的喜爱之情;三是老奶奶把"我"当成了亲人。)   (从老奶奶的语言中体会出:自己的女儿都没能这样照顾她,而我们母女俩却主动、热心地照顾她,超过了自己的女儿。)   5、有语气地练读,请1或2人 汇报 关于vocs治理的情况汇报每日工作汇报下载教师国培汇报文档下载思想汇报Word下载qcc成果汇报ppt免费下载 。 二、学习第1--3自然段   1、妈妈和"我"为什么像亲人一样照顾老奶奶?分小组围绕课文1--3自然段讨论,希望同学们能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小组汇报,归纳如下:   (1)老奶奶年纪大了,手脚不灵便,女儿又在县城工作,需要有人照顾;   (2)尊重老人,照顾老人是一种美德,人人都应该做到;   (3)各民族之间应团结,相互帮助,友好相处;   (4)邻居之间也应互相照顾,互相关心。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请1人读,大家思考:"我们"帮老奶奶做了哪些事?而这些内容画面上没有,那么作者根据什么写出来的?    2、小结:我们看图不仅要会看画面上的内容,还要会联想,推想,只有这样才能丰富画面,变静为动。 四、理解课题   1、老奶奶为什么说你们"真比我女儿还亲"?从这里体会出什么?   (1)母女俩长期主动、热情、周到帮助,使老人深爱感动;   (2)就连亲生女儿也难以做到;体现了各族人民友好相处,亲如一家。   2、小结:她们并不是一家人,但胜似亲人,因此课题为《亲人》。 五、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谈谈自己的理解。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长期坚持。而小姑娘决心坚持把好事做下去。精神多么可嘉呀!) 六、有语气朗读课文。 附:板书设计 灰 雀 (第二课时) 执教者:将乐实小 杨淑萍 这篇课文记叙了列宁在莫斯科郊外养病期间爱护灰雀的故事。从这个故事里,可以看出列宁爱鸟、更爱诚实的孩子。 学习目标: A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理解“自言自语、可惜、坚定”等词语,读懂课文。 B教育学生做诚实的孩子,知错就改,并注意保护鸟类。 学习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难点:感悟列宁是如何用爱心启发,感染男孩放鸟归园的。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展示课件,师导入新课 1、生读2—9自然段,划出列宁所说的话体会列宁的心情。 2、检查自读情况。 3、分角色朗读,体会列宁的爱。 二、展示课件(质疑)学习10—12自然段 1、质疑解答 2、朗读10—12段。 三、总结全文。 4三个儿子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读懂故事,理解老爷爷的话,并从中得到启示。 教学重难点:   理解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教学过程: 一、质疑引题:   明明是三个儿子,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到了一个儿子呢?出示课题,学生读课题,导入新课"三个儿子"。 二、检查预习情况(根据预习题目):   读课文,通过预习你认识、学会了哪些生字词(小组展示汇报),结合课文说说词义。 三、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读后小组讨论。   1、找出课文中三个妈妈讨论自己儿子的部分和三个儿子的不同表现及老爷爷的话。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2、通过讨论汇报理清课文的脉络,并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课文先写了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一位老爷爷在旁边休息;接着写了三个妈妈议论自己的儿子;最后写了三个儿子的不同表现让老爷爷感到自己只看见了一个儿子。   3、默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想到了什么?(或讨论你是妈妈的儿子吗?说说你的理由)   (1)读后思考,小组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   (2)汇报发言。 四、理解句子"三个儿子?"老爷爷说,"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老爷爷的话是根据迎面跑过来的三个儿子的表现说的。两个被妈妈引以为豪的儿子都只是表现自己的才能,对妈妈手中沉甸甸的水桶视而不见。而只有那位认为自己的儿子没有什么特别地方的妈妈的孩子懂得爱妈妈,他接过妈妈手中的水桶跟着走了。老爷爷认为,心中有妈妈,知道怎样爱妈妈的儿子才是妈妈的儿子。 五、读完课文后同学们想到了些什么,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通过讨论让大家懂得只有关心妈妈、懂事明理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并要懂得关心父母、关心他人。 六、朗读课文 七、积累好词佳句 附:板书: 5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古诗《江畔独步寻花》了解古诗中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会诗中生字,理解词句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古诗《江畔独步寻花》,这是我们本学期学习的第一首古诗,还记得怎么学习古诗吗? 二、检查预习情况,介绍作者,学习生字词。   1、师生共同介绍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诗人。祖籍湖北襄阳,后来迁居河南巩县。自幼好学,很有政治抱负。年轻时饱读诗书,之后又南北漫游。四十四岁时,他才求得一个小官位。不久,“安史之乱”爆发,他携带家眷避难(在今陕西省),后又辗转入蜀,定居成都草堂。杜甫一生所经历的正是唐朝由盛到衰、政治腐败的历史时期。他在后半生的颠沛流离之中不但目睹了人民的疾苦,而且亲尝了漂泊的艰辛。残酷的现实生活,使他的感情发生了变化,他不满于黑暗的社会,同情惨遭蹂躏的人民。于是创作了许多大胆揭露社会矛盾,批判统治者的罪恶,对穷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深刻反映社会问题的诗歌。反映了唐代由盛到衰的历史,被称为“诗史”。他成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   杜甫的诗歌,流传下来的有一千四百余首。内容丰富多彩,形象鲜明,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著有《杜少陵集》   2、小组讨论字词预习的情况后汇报。汇报时要读准字音,分析字形,组成本课词语,解释词义。   三、学习古诗(看视频,屏幕出示《江畔独步寻花》全文字幕)   (1)自由读诗并思考: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根据课后注释,自己试看,小声说说诗句的意思。根据预习和课后注释,掌握每字的意思,再把意思连起来说一说;最后观察图片联系诗句,想象情景,诗意就会理解清楚了。   (2)互助学习:同学在小组里说说诗句的意思,不懂的地方请同学帮助。   (3)各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四、再读古诗,体会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同学之间互相读。  2、互相交流,谈谈诗中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作者的简介,了解作者所处的战乱年代)   诗人描写了自己漫步讲畔看到花枝繁茂,蝶舞莺歌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和久经离乱得以安居时的喜悦心情(或表达了诗人对春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可以)。 五、指导朗读   这是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表达诗人兴致勃勃的心情,朗读时,语调要轻快,跳跃。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六、背诵古诗   1、自己读一读,试着背一背。   2、同学之间互相背一背。 附:板书: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菊花》,了解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学习诗中生字,理解词句意思,有感情地背诵并默写。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爱菊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观赏过菊花吗?你是什么时间观赏的?揭题《菊花》。 二、检查预习情况,介绍作者,学习生字词。   1、师生共同介绍作者:元稹(779—831),字微之,唐代诗人。河南府(今河南省洛阳市)人。九岁能诗,十五岁明经及第。他与白居易共同开创浅切的新诗风,世评“元轻白俗”。他两人均曾企图以诗为救世之工具,共同致力于讽谕诗。其诗朴质深切,反映了广泛的现实生活。与此同时,他还遗有许多感伤性质的杰作。有许多歌咏元、白两人深厚友情的酬答诗。有《元白长庆集》。   2、小组讨论预习生字词的情况并汇报。  三、学习古诗(看视频,屏幕出示《菊花》全文字幕)   (1)自由读:结合课后注释,试着小声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互助学习:在小组里每位同学说说诗句的意思,不懂的地方请同学、老师帮助。   (3)各小组推举一位同学汇报学习情况。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这句诗的意思是:一丛丛的菊花围着院墙屋舍开放,仿佛到了陶渊明的家。诗人围绕着开满菊花的篱笆流连观赏,以至不觉中太阳已西斜。这两句诗是写景,写菊花之多,使观赏者留连忘返,不知时间流逝。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不是人们偏爱菊花,是因为这种花开完后,就没有别的花再比的上它。(菊花是百花中最后凋谢的)这两句写了作者偏爱菊花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热爱菊花的深情,也赞美了菊花傲霜斗寒的高贵品质。 四、再读古诗,体会意境及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同学之间互相读。   2、互相交流,谈谈诗中表达的意境和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菊花》一诗,诗人描写了菊花的多、美以及自己偏爱菊花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热爱菊花的深情,也赞美了菊花傲霜斗寒的高贵品质。 五、指导朗读   秋菊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前两句赏花,用缓慢轻松的语调读出诗人清高自豪的情感。后两句诗人直白内心想法,朗读的语气肯定,干净利落,表达对菊花的情有独钟。 六、背诵古诗   1、自己读一读,试着背一背。   2、同学之间互相背一背。 附:板书: 一、教学目标 1、 教育学生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他们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2、练习运用边读边想的读书方法,理解词语,读懂句子,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3、学会生字。掌握暑假、似乎、犹豫、终于 、纪念、鼓舞、决心、居然、手脚并用、白发苍苍等词语。练习用“……比……”、“一会儿……一会儿……”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弄清“我”登天都峰前后的思想变化。 2、读懂课文结尾的一句话。 三、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指导学生读准字音,结合初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画出生字和 不懂的词,通过查字典自行解决字义。在熟读的基础上了解全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围绕课后思考题, 引导学生读课文,从“登峰前”、“登峰时”、 “登上山峰”三方面理解课文,通过重点词语、句子突破重、难点。 第三课时:通过指导朗读理解课文表达的内容,体会课文用词遣句的特点,学习 写作方法,总结学法。解决课后习题。 四、课前准备 相关投影片或图片 (一、三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谁来告诉老师,课文写了哪些人爬天都峰?爬上去了吗? 2、他们是不是很轻松地爬上了天都峰?是怎么爬的?谁来说一说?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齐读,思考:第一自然段交代了什么?(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读,思考:天都峰有什么特点? 2、看投影或图片: 刚才我们读了课文,下面请看:这就是天都峰,它是黄山最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海拔1840米,坡度在70度以上,最险处接近90度。请大家仔细看图,看能不能用一两个字总结一下天都峰的特点(给你的印象)?(板书:高、陡) 3、下面请大家轻声自由读课文,找出哪些词语和句子最能说明天都峰的高、陡,把它画出来? 4、学生发言,教师引导从以下两点理解: ①、“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 A 我是怎么观察天都峰的?(抬头望)为什么要“抬头望”?(高、陡) B 这句话中有两个语气词?谁能找出来?(啊 、哩) “啊 和哩”这两个词表达了“我”的惊叹,那么“我”在惊叹什么? C 峰顶这么高,高得仿佛怎么样?学生用课文中的话回答。(在云彩上面呢!) ②、面对险峻的天都峰,“我”这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呢?谁来读一读。 (板书:能爬上吗?) ③、教师引读:是啊!“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上面的铁链,似乎是——”学 生接读“从天上挂下来的,”教师引读:“真叫人——”生:“发颤!” (板书:挂下来 发颤) A “笔陡”是什么意思?(教师以简笔画演示:笔直陡峭,仿佛从天上挂下来) B “发颤”说明了什么?“我”为什么“发颤”? 四、学习三、四、五自然段(略) 1、总结过渡: ①、天都峰如此险峻,所以“我”心里有点害怕“发颤”,也难怪“我”有的怀疑:自己能爬上天都峰吗? ②、下面听老师读课文(三、四、五段),想一想:面对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为什么不再犹豫了?(板书:不再犹豫) A 犹豫是什么意思,谁来告诉大家?(拿不定主意) B“我” 面对险峻的天都峰,不知道能不能爬上去,所以拿不定主意。想一想,面对困难,你犹豫过吗?谁来用“犹豫”造个句子?(☆提前造好) 2、这时,“我”和一位不认识的老爷爷相遇了。 3、当老爷爷碰到我时,他是怎么说的,谁来读一读。 4、“我”又是怎么问老爷爷的? 5、 这两句话中都有“也来”这个词,两个“也来”说明“我”老爷爷都是怎么 想的呢: 6、学生自由发言,归纳到:老爷爷和“我”互相佩服,都很惊讶。 7、指名再读“我”和老爷爷的话。 五、讲读六、七自然段 1、默读,思考:“我”和老爷爷是怎么爬天都峰的,结果怎么样? 2、 引导:“我”奋力向上爬着,老爷爷肯定也是在奋力攀登,“奋力”是什么 意思?(充分鼓起劲儿来。课文中指努力向上攀登) 3、请你画出能够说明“我”奋力攀登的词。 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一会儿…… 手脚并用 爬呀爬 终于 4、奋力攀登的结果是什么呢?谁来读一读有关课文?(第七节) 六、学习八、九自然段 1、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经过奋力的攀登,我们(板书):终于到了天都峰的最险处鲫鱼背这个地方,下面我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8、9自然断, 思考:我和老爷爷为什么要互相道谢? 2、分角色朗读 3、看投影片(或小黑板,用不同颜色笔分开):老爷爷和“我”互相道谢的话。 4、读老爷爷的话,“居然”是什么意思?可以换成果然吗?能换成什么词? (居然:白发苍苍的老人也能爬上险峻的天都峰,表示出乎意料,可换成“竟然”) 5、老爷爷为什么要谢谢“我”? 6、读“我”的话,我为什么要谢谢老爷爷? 七、学习最后一节 1、这时,爸爸部怎么说的呢?指名朗读最后一节。 2、“汲取”是什么意思?(吸取)(板书:汲取力量) 3、这一老一素不相识,他们是怎样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的? 4、学生自由发言。 八、复习,看板书,简单小结 九、发言: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 (只要有决心, 有信心,有勇气,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在 与人相处中,同 学之间要互相鼓励,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相机板书。 板书: 9、爬天都峰 在云彩上面 奋力 天都峰 能爬上吗 不再犹豫 一会儿…… 相互鼓舞 (高 陡) 挂下来 手脚并用 汲取力量 发颤 爬呀爬 终于 设计:张崔杰 2001/10 7、动手做做看 一、激趣导入,出示课题。      一只杯子里装满了水,我在上面放上一张纸,杯子倒过来,水不会撒出来。遇到这样的问题你会怎么做?出示课题《动手做做看》。 二、自由读课文质疑。 1、对别人提出的问题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你动脑筋了吗?动手做了吗?读读课文,看看伊琳娜是怎样做的。 2、提出不懂的生字词或课文中不理解的句子。  (2)理解难句:   “我不是哄你们。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是科学家朗志万的话,意思是朗志万不是真的哄骗孩子;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教育学生不要轻易地相信权威,凡事要亲自动手做一做。 三、再读课文,小组讨论: 1、默读思考   (1)课文中哪部分写了科学家朗志万向小朋友提出了一个奇怪的问题,小朋友是怎样回答的。   (2)伊琳娜是怎么做的。   (3)伊琳娜是怎么说的。   (4)你赞成“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吗? 2、汇报:   课文(第1—3自然段)科学家提出为什么往装满水的杯子里放一条金鱼,水不会漫出来的问题。   (第4—5自然段)写了伊琳娜亲自动手做实验,发现科学家的话是错的。   (第6—7自然段)写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明白了他这样做的目的。 3、学了“动手做做看”你明白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启发?   本文通过写伊琳娜自己动手做实验,明白了一个道理,教育我们不要轻信权威,对别人提出的问题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要多动脑筋想,多动手做。 附:板书:    8一次成功的实验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借助字典理解本课生字新词。   2、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从中得到启示。 教学重难点:   了解实验(游戏)的经过,弄懂实验成功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1、让三组孩子做同样的实验,老师记时,看实验是否成功。   2、出示课题,看课文《一次成功的实验》。 二、检查预习生字词的情况。   1、小组学习。   2、汇报学习,出示:   三、指名读课文,分段。   1、画出课文中写游戏经过的部分。   2、请一名同学读一读游戏经过(2-6自然段) 板书:      3、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指名读。   4、谁来读教育家弄清了实验成功的原因非常激动这一部分?   5、理解重点句:   “这位教育家激动地抱着女孩,好久才放下。”   以前多次实验没有成功,这次实验的成功使教育家十分激动。所以抱起女孩好久才放下。也是对女孩无私精神的赞扬。   “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女孩脱口而出,在遇到危险的饿时候,根本没有做过多的考虑,首先想到的是让别人先脱险,女孩的这种精神十分可贵。 附: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读题,交流提前查找的相关资料。 二、初读全文,了解课文内容。   (本文主要写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三、自学生字词   1.按照自学生字词的方法步骤学习:一读,二画,三查,四找。   2.读词语,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词,纠正读音。教师可采用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的方式,让学生巩固练习。例:     (2)指导学生记忆字形     3.理解词义。   抽出:就是长出的意思。   浸:一般指沉浸在液体里。课文中小兴安岭的雾很浓,范围跟森林一样广,整个森林都沉浸在雾里,所以作者把浓雾比作液体,用“浸”来形容雾中的森林。   葱葱茏茏:指树木枝繁叶茂,长得非常茂盛。 四、练习朗读课文。 五、作业:1、写生字词 2、读书。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准确理解课文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词句,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2.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特点的观察方法,从而体会四季景物的相同美和不同美。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学习目标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学习了生字,理解了部分词义。这节课要学习作者抓住景物季节变化特点,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且学习作者用词的准确与生动。 二、读全文,读后谈谈小兴安岭给你总的印象是什么?   1.自己出声读全文。   2.班上交流读后感受。   (①小兴安岭非常美丽,动人;②小兴安岭像绿色的海洋;③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④小兴安岭像一座美丽的大花园;⑤小兴安岭像一座巨大的宝库……) 三、细读课文,品词品句。 (一)默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1.“绿色的海洋”指的是什么?    2.指导朗读:小兴安岭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繁茂的树木,几百里连成一片,像绿色的海洋,这该是一幅多么壮观的景色,一望无际,一碧千里。要让学生带着对美丽的小兴安岭的赞美之情,朗读这一段。   3.小结读懂重点句的方法:读句找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解句义,反复朗读体会情感。 (二)学习课文2—5自然段,体会四季美。   1.总体感知   (1)作者都描写了小兴安岭四季中的哪些景物,请用“____”画在书上。   (2)班上交流。   (3)出示投影,填写表格。 季节 描写的景物 春 树木、积雪、小溪、小鹿 夏 树木、雾、太阳、草地、野花 秋 白桦、栎树、松柏、落叶、山葡萄、榛子 冬 雪花、树木、西北风、紫貂、黑熊、松鼠 2.自读课文,领悟兴安岭树木的特点。 (1)从刚才填写的表格中不难看出,作者对每个季节的树木都有所描写,那么,小兴安岭的树木一年四季各有什么特点呢?小组讨论。  (2)班上交流。   3.深入读文,品词品句。    4.朗读课文,借读抒情。   简单提示:本文词语生动、形象,适合有感情地朗读,抓住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色,采用不同语气指导朗读。春天,语调要轻而缓,读出“春天”给小兴安岭带来的勃勃生机,读出作者对小兴安岭美丽春天的赞美之情。夏天,描写树木部分要读得热烈;描写晨雾部分要读得深沉有力;后两句要读出美的快感。秋天是收获季节,对小兴安岭的“献出”更应该读出赞赏的激情。冬天应该注意作者句中拟人化的描写,因此应读得生动,富有情趣。     (三)齐读最后一段,谈谈你是怎么理解这段话的意思的。   (小兴安岭不仅景美,而且物美,有价值,有贡献,美得实在而不空洞。) 四、总结全文,学习写法。   (重点总结课文是抓特点进行描写,用词准确、生动,层次清楚,按总——分——总顺序描写。) 附:板书设计    10一个村庄的故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理解新词。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看到这个题目,你会产生哪些疑问?   (这个小村庄什么样?村庄里住着什么样的人?村庄里有什么样的事情发生?……) 二、教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检查自学生字、字词情况。 四、自由读文,把你不明白的句子画下来。 五、作业   1.写生字、字词。   2.读书。   3.查找与环保有关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着的道理。   2.利用文中的空白处,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交流资料,谈感受。 教学过程: 一、自由读文,了解故事内容。   班内汇报:   (这个故事讲了一个小村庄的人们利用手中的斧头乱砍乱伐,结果为自己家园创造的一切被洪水无情地夺走了。)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通过填补空白发展思维,培养想象,锻炼口头表达。   1.请一人读第一自然段,大家想象一下,这个小村庄以前是如何的美丽?   2.班上交流,归纳如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恬静的小村庄,那里绿树成荫,树木成林。绿茵茵的草坪上雪白的羊群撒欢地玩耍、嬉戏;牧羊人吹着笛子,悠扬的乐曲声在碧蓝的空中回荡。不远处有所 小学 小学生如何制作手抄报课件柳垭小学关于三违自查自纠报告小学英语获奖优质说课课件小学足球课教案全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校,从校园里传出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大人们都在辛勤地建造着自己的家园。整个山村充满了祥和的气氛和勃勃的生机。) 三、学习课文2—6自然段,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1.过渡:是呀!多么美丽可爱的一个小村庄,为什么最后会消失呢?   请同学们默读2—6自然段,把你读懂的词、句用“﹏”画下来并作简单批注。不懂的词句用“—”画下来,可在小组学习中解决,如果小组解决不了,提到班上解决。   2.小组讨论,班上交流,归纳如下:   根据村庄里的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人们用锋利的斧头把一棵棵树砍下来,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而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然而人们忽略了树能防风、固沙,不让水土流失的作用。由于村民的无知与自私,造成了山坡上的植被被破坏,环境在不断地恶化,最终受到了大自然严厉的惩罚——小村庄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一切都没有了。   3.拓展练习: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洪水来临时小村庄什么样?洪水过后又是什么样? 班上交流,归纳如下:   万马奔腾般的洪水把仅剩下的几棵树连根拔掉。当人们听到可怕的响声正准备逃命时,汹涌奔腾的洪水已冲垮了他们的房屋,冲走了他们辛辛苦苦换来的一切。不等呼救,他们已告别了人世,告别了美好的未来。洪水过后,原本美丽而恬静的小村庄已成为一片废墟。经过这里的人和听过这个故事的人都为此叹息道:目光短浅也!罪有应得也!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   可以谈体会,也可以说说手中的资料。 五、作业   1.读课文。 2.写一写你读此文之后的感受。  板书: 11路边的橡树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教育,培养爱护花草树木、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认识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平坦、灌木、延伸、楔子”等词语。   3、读懂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所要赞扬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板书:路旁的橡树   1、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些什么?(这棵橡树什么样?它与我们有什么关系?人们是怎样对待它的?作者写这棵橡树的目的是什么?作者是谁?他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等等。)   2、听老师简单介绍作者的情况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四十多年来在国内外享有盛名而且影响极大的一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十七岁初中毕业后就当农村小学教师,二十五岁起担任一个农村中学的校长,直到五十二岁逝世,始终没有脱离学校的实际工作。在并不算长的一生中,这位有心人立志改革教育,潜心科学研究,写出了四十多本书和六百多篇论文,理论上自成体系。   过渡:这样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写了《路旁的橡树》,内容是什么呢? 二、打开书,自由读文,读准字音,不理解的字、词义查字典。 三、默读课文,思考:   1、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2、人们赞叹筑路工人有一颗高尚的心说明了什么?把不明白的句子用“--”画下来。 四、小组学习,交流上述两个问题,同学间互相解决不明白的问题。 五、班上交流,归纳如下:   1、因为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看到了路旁那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都产生了怜爱之心,他们认为这棵橡树非同一般,应该受到保护。于是他们修改了筑路计划,既要修路,又要保住这棵可爱的橡树,因此本应该是一条笔直阔阔的大路,中间却出现了一个马蹄形。从这点可以看出工程师和筑路工人具有强烈的环保意识。   2、坐车过往这里的人根据弯曲的路及路边的树,都能判断出筑路人为了保护这棵树而使道路弯曲,他们体会到了筑路人为树让路的一颗高尚的心。 六、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说说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附:板书 12在南极的日子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独立阅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们”和考察队员之间的感情,培养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板书:《在南极的日子》   1.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谁在南极的日子?到南极去干什么?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2.读课文,了解文中内容。 二、出声读文,读准字音,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 三、默读课文,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四、小组合作学习。 五、班上交流。   哪篇日记给你印象最深?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重点体会以下几处内容:   (1)长城站的叔叔们都跑出来迎接,见到我们像见到自己的孩子一样,个个激动万分,有的眼圈都红了。   (从这句话中体会出:长城站的叔叔们长期在南极工作,为我国的科考事业作贡献,心中始终装着祖国,现在看到祖国的孩子们来到这里,当然感到很亲切,所以个个激动万分。)   (2)今天,是我们南极之行最难忘的一天。   (因为我国赴南极考察队战胜重重困难和艰险,胜利地来到南极洲的乔治岛,在那里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长城站。1986年1月,我国的这两位小朋友,代表全国少先队员和小朋友们,亲手把少年纪念标插在南极洲,因此说这是南极之行最难忘的一天。)   (3)再见了,雄伟的长城站;再见了,小企鹅,大海豹;再见了,敬爱的考察队的叔叔们,等我们长大了,一定来接你们的班。   (这句话表达了“我们”长大后来长城站接班的心愿。三个“再见”是“我们”与长城站,南极的动物和考察站的叔叔们的一一道别;而“我们”长大接班是长城站叔叔们的最大欣慰。) 六、了解日记格式。    13  寓言两则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学习《揠苗助长》一文,通过读懂词句,理解寓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什么是寓言?你读过寓言故事吗?你能举例说说吗?   寓言中的寓是寄托的意思,言,讲道理。寓言就是用比喻的手法讲一个有趣的小故事,用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启发。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寓言二则》,二则就是两篇的意思,现在我们学习第一篇《揠苗助长》。板书:揠苗助长 二、学生自读课文,标画出文中生字新词。   1.学生按要求查字典自学生字词。    2.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3.分析结构,识记字形,   4.理解词语。 巴望  焦急  白费  一大截  筋疲力尽 三、细读课文,领悟寓意。   1.课文写的是谁?干什么?结果怎样?   (课文写的是古时候一个种田人,为了使田里的禾苗长高些,长快些,他就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结果禾苗全都枯死了。)   2.这个种田人为什么要这样做?你是从那些词语中看出来的?   (这个种田人急切地想让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于是天天去看。由于心情急,感到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于是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想办法。从“巴望”、“焦急”两词语可以看出。)   3.这个种田人使用的办法好不好呀?为什么?   (这个人使用的办法不好。他不但累得筋疲力尽、气喘吁吁,而且禾苗都被枯死了。最终没有达到他想要的结果,如果用一个成语来概括的话,就叫作“欲速则不达”。理解:过于性急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4.好心、费力为什么会得到这样的结果?小组讨论、汇报。   (禾苗只能按照自己的成长规律慢慢地、一点一点地生长。如果把禾苗往高里拔,它的根就离开了哺育它的土壤,它就失去了水份与营养,就如同婴儿离开了母乳一样无法生存下去。)   5.这个人的问题出在哪儿了呢?   四、小结   1.归纳、明确寓意。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事情要遵循规律,不能违背规律,急于求成的道理。   2.让学生联系实际,谈体会。   (1)你在实际生活中,有没有做过违背规律,急于求成的事情?   (2)小组讨论,班上交流。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附: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亡羊补牢》,学习生字新词。   2.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并体会其中的道理,懂得一个人有了错,只要认真改,就不算晚。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理解题意。   1.读题,谁知道“亡”、“牢”分别是什么意思?   (“亡”的意思是失去。“牢”畜的圈。)   2.谁能连起来把题目解释一下?   (羊丢失以后修补羊圈。) 二、学生自读课文,标画出文中生字新词。   1.学生按要求查字典自学生字词。   2.指名读文,纠正读音。    3.分析结构,识记字形。     4.理解词语。  三、学习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1.默读课文,思考:《亡羊补牢》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不听街坊的劝告,第二天又丢了羊。他后悔没有听街坊劝告,赶紧把羊圈修好,从此,再也没有丢羊。)   2.养羊人对街坊的劝告开始是怎么想的?后来又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1)读书,小组讨论。   (2)班上交流。   开始想:羊丢了,修圈已晚,没用。   后来想:如果现在不补羊圈,就不是丢一只、两只的事,而会丢得更多。因此现在修还不晚。做:动手,堵上,修得结结实实。   结果: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 四、小结   1.明确寓意。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有了错,只要认真改,就不算晚。   2.联系实际,谈感想。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附: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第五册 26、会摇尾巴的狼 执教:桂平市桂平镇城西小学 杨燕华 一、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懂得,对待狼一样狡猾的人要警惕;学习老山羊遇事机敏。 2、知识目标 ①理解老山羊是怎样一步步识破狼的真面目的。 ②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毫不犹豫”“的的确确“造句。 3、技能目标 1​ 能分角色有感情朗读好课文。 2​ 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 3​ 培养学生间合作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狼的狡猾, 理解老山羊是怎样一步步识破狼的真面目的。 三、教具准备:幻灯片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1、​ 通读全文,借助《新华字典》等工具书学会生字新词。 2、读熟课文,知道全文写了狼与老山羊的五次对话;狼三次骗老山羊说自己是狗。 3、​ 学习狼与老山羊的第一次对话(即课文的1、2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描述 学生活动描述 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下载北师大版¥1.2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教案关于坚持的教案初中数学教案下载电子教案下载 自评点 一、谈话引入 借助课文插图引入新课 二、学习狼和老山羊第二次对话。(3、4自然段) 1、​ 布置学生自由读3、4段,按表格提示自学。 2、​ 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3、鼓励生学会质疑:从狼所说的4句话中你能提出什么新问题? (结合理解重点词:“毫不犹豫”) 4、指导学生朗读第二次对话。 1、生自学:找出狼第二次说话怎样说?怎样做?老山羊又怎样做? 2、学生汇报自学结果 3、​ 生质疑。 4、​ 学生练习读好对话 此环节有“两体现”:1、体现在片段阅读中教给学生阅读方法:2、体现“高创造型教育”,即教育中引导孩子去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 四、学习第三 、四次对话。(5-9自然段) 1、让学生按前面学第二次对话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第三、四次对话。 2、检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情况。(检查内容: (1)学生是否掌握狼第三、四次怎样向老山羊说自己是狗,老山羊又怎样说。 (2)检查学生对文中重点词或句的品析情况。(注: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 1、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狼与老山羊第三、四次对话。 生汇报学习情况。 1、注重学习方法的迁移,教会学生阅读。 2、学习形式重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之间交流能力。 五、学习第五次对话。(10-11自然段) 1、布置生读,体会狼的凶恶。 1、生读,划出体现狼凶恶的词。 2、师生齐读,体会。 六课堂总结 学生完成小结性练习题 七、分角色朗读训练。 布置学生参与分角色朗读。 生同桌分角色朗读。 1、给学生人人参与的机会。 2、深化学生对狼的狡猾凶恶,羊的机警的认识。 15  群鸟学艺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思考问题。   1.同学们一定很喜欢童话故事,说一说你读过哪些童话故事。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童话,板书:《群鸟学艺》。   3.下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读文。    (1)课文讲了哪些鸟向凤凰学搭窝?   (2)猫头鹰、老鹰、乌鸦、麻雀是怎样学的?它们为什么没有学会搭窝的本领?   (3)小燕子是怎样学的?为什么它搭的窝不仅漂亮,而且又结实又暖和?   4.在读书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字词查查字典。 (二)细读课文,填表格。   1.许多鸟都向凤凰学过搭窝,可是有的仍旧不会搭,有的搭的窝很粗糙,然而,只有小燕子搭的窝,不仅漂亮,而且结实、暖和。这是为什么呢?默读课文。   2.填写表格,理清思路。   3.同学交流,纠正错误,加深理解。 (三)再次读文,谈体会(班上交流),悟道理。   师:同样是向凤凰学搭窝,五种鸟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呢?   总之,猫头鹰、老鹰、乌鸦、麻雀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应有的虚心和耐心。因此,窝都没有搭成功。而小燕子学习态度端正,在学习中认真、虚心、耐心,因此与它们的结果不同。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读熟课文,预习16课。 16.七色花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谁见过七色花?(没见过),那么,看到这个题目,你会产生哪些疑问呢?  二、自由读文,了解大意。   请同学说一说,你读了一遍课文知道了什么,用简练的语言回答。   三、快速默读,自学生字词。  四、引导探究性学习   1.同学们读了两遍课文后,一定会有许多疑问或感兴趣的话题,请你再快速读浏览一遍课文,把你感兴趣的内容用“﹏”画下来;有疑惑的句子用“—”画下来。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感受,解决问题。   以下句子要重点理解:   (1)她想:六片花瓣都浪费了,这最后一片,要它做什么事,得好好想一想。   (2)珍妮想买巧克力糖,买蛋卷……可是吃过就没有了;买三轮小车,买电影票……不,等一等,让我再想想看。   五、指导朗读   课文中有一句话“飞吧,飞吧!我要……”出现的次数较多,但是每次出现情况都不相同。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根据每次出现的具体情况,联系上下文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情。前几次七色花满足了珍妮的愿望,她感到很开心,要用轻松的语气读。用最后一片最珍贵的花瓣为小男孩做了一件好事的时候,她的心里是多么快乐啊!在朗读时,先要读出小珍妮心情沉重,认真思考的语气,最后要表现出小珍妮帮助了别人后那种愉快的心情。 六、讨论   1.如果你有一朵七色花,你会怎样用?   2.我们周围有什么人需要什么样的帮助,举出具体实例,说说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附:板书设计 17小摄影师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交流收集的材料,了解高尔基这个人物。   2.自学生字,理解新词。   3.初读课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通过查找资料,你们了解高尔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吗?   同学们交流资料,最后明确:   (高尔基是世界闻名的文学家,原苏联文学的创始人。他发表了《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母亲》等小说以及著名的散文诗《海燕》等。他的作品在我国广为流传,得到人们的喜爱。他还非常关心、爱护少年儿童。) 二、初读课文,围绕课题质疑。   1.板书课题:《小摄影师》 看到这个题目你会产生哪些疑问?  2.初读课文,看看哪些问题能够在读文中解决,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在第二课时的学习中解决。 三、检查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1.按照读课文,画生字、查字典、选字义的步骤自学生字。可按要求填写表格。表格略去。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并纠正重点字的读音。  3.分析字形结构。  4.比较法识记字形。 四、理解词语:   1.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2.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五、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想一想,课文讲了谁和谁之间发生的一件什么事?   六、作业:  生字、词、读书。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联系上下文读懂句子,解决疑难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2.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点词句,领悟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一、默读课文,提出问题。   老师做简单的板书。板书顺序按同学发言的前后顺序。   附板书                                  注:   为什么扔纸团?                          在出示附板书时,   为什么同意进?                          不标序号,顺序可以   为什么听吩咐?                          是乱的。   为什么跑?   为什么喊?   为什么态度不同 二、细读课文,释疑解难。   师: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有质量,下面我们按照课文的顺序把问题条理一下,可标上序号,然后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攻破。  1.请一名同学读1—5自然段,解决质疑中的第一、二个问题。   (1)先小组讨论,然后班上交流。 (2)汇报交流     (3)有感情地朗读1—5自然段。   2.自由读6—11自然段,解决质疑中的第三、四、五个问题。   (1)三人一组讨论,一个人说一个问题,说的不对,不全,其他同学补充纠正。   (2)按小组在班上交流汇报,可以说可以读。   (3)练习分角色朗读,也可加动作。  3.读12—15节,男生读高尔基,女生读秘书。解决质疑中的最后一个问题。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作业:朗读课文三遍;练习复述课文内容。 板书设计 18  可贵的沉默 教学目标:  1.思想教育:要有意识地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护,学习如何去关心和爱护别人。  2.知识要点:认识本课的3个生字。  3.能力训练: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根据“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4.教学重、难点:领会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 教学过程: 一.板书《可贵的沉默》  1.谁说说什么叫“沉默”?(不说话)  2.看到题目你有哪些问题?   (为什么说沉默可贵的呢?谁沉默?在什么情况下沉默?他们沉默时的神态怎样?沉默之后是一种什么情景呢?……) 二.自由读文,解决疑惑。  1.读准字音。 2.理解词义。   三.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1.你从哪些句中读出了(或体会出)什么,在边上可做记录。   2.你哪个词、句不懂可用“~”做上记号。 四.小组合作学习。 五.班上交流。重点体会交流以
本文档为【小学语文第05册教案(人教版New)】,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1818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82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6-05
浏览量: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