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品要求条文理解

产品要求条文理解

举报
开通vip

产品要求条文理解产品要求条文理解: 产品要求条文理解: 1、与产品有关的要求包括对产品固有质量特性的要求 、对产品的交付要求、交付后的要求等。 2、组织应从以下方面来确定与产品有关的要求: 1)顾客规定的要求应予以确定。通常顾客的规定要求是经明示的要求,包括了对产品、对交付及交付后的要求。 2)顾客未明示,但这种隐含要求对规定用途或已知的预期用途是必要的或不言而喻的,也应予确定。 3)还应确定组织的附加要求,可以是内控标准等,但必须是在满足上述要求前题下的附加要求。 3、识别顾客要求的过程,可能是投标、报价、合同洽谈等活动;其他情...

产品要求条文理解
产品要求条文理解: 产品要求条文理解: 1、与产品有关的要求包括对产品固有质量特性的要求 、对产品的交付要求、交付后的要求等。 2、组织应从以下方面来确定与产品有关的要求: 1)顾客规定的要求应予以确定。通常顾客的规定要求是经明示的要求,包括了对产品、对交付及交付后的要求。 2)顾客未明示,但这种隐含要求对规定用途或已知的预期用途是必要的或不言而喻的,也应予确定。 3)还应确定组织的附加要求,可以是内控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等,但必须是在满足上述要求前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下的附加要求。 3、识别顾客要求的过程,可能是投标、报价、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洽谈等活动;其他情况下,可能是市场调查、竞争对手分析、水平对比等过程;同时应随时获悉法律法规的规定。 7.2.2 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评审 组织应评审与产品有关的要求。评审应在组织向顾客作出提供产品承诺之前进行(如:提交标书、接受合同或订单及接受合同或订单的更改),并应确保: a) 产品要求得到规定; b) 与以前表述不一致的合同或订单的要求已予解决; c) 组织有能力满足规定的要求。 评审结果及评审所引起的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见4.2.1)。 若顾客提供的要求没有形成文件,组织在接受顾客要求前应对顾客要求进行确认。 若产品要求发生变更,组织应确保相关文件得到修改,并确保相关人员知道已变更的要求。 注:在某些情况下,如网上销售,对每一个订单进行正式的评审可能是不实际的。而代之对有关的产品信息,如产品目录、产品广告内容等进行评审。 条文理解: 1、组织应对与产品有关的要求进行评审,通过评审达到以下目的: 1)确保准确理解了顾客要求,包括顾客明示及隐含要求和法律法规要求,特别是供需双方对合同或订单理解不一致的要求已得到解决; 2)在前述基础上对产品要求做出明确规定,通常这些规定形成文件,如合同、订单、标书、开发计划任务书等等。 3)组织内部确信通过初步的策划,包括采取必要的、可实现的技术上和资源上的措施,有能力满足产品的使用、交付和服务各方面的要求。 2、评审应当在组织向顾客做出提供产品的承诺前进行,例如在投标前、接受每项合同或订单前、在接受每一次合同或订单修改前进行评审。在某些情况下,如网上销售、在向市场推出一项产品前,亦应进行评审。 3、评审的结果及评审引起的措施应予以记录并保存。这通常涉及到招标项目、合同或订单是否接受,是否需要进一步就产品要求与顾客沟通,以及为完成该项产品、项目或合同应立即采取措施等。 4、评审的方式应适于组织运作,以达到评审目的为原则。通常,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对标书、合同草案、询价单、口头订单等按本组织规定做出评审。在接受顾客口头表达的产品要求时,在接受前对顾客要求加以确认,也是一种适当的合同评审方式,如电话订货、市场零售等情况。某些情况,如网上销售,评审的方式可用对产品目录的内容、产品广告的内容进行评审,以达到前述的评审目的。 5、若产品要求发生变更,除在接受合同或订单前做评审外,还应将变更的信息及时传达到有关部门,确保相关文件(如质量文件、设计文件、过程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等)得到相应的更改,确保相关人员获悉已变更的要求。 7.2.3 顾客沟通 组织应对以下有关方面确定并实施与顾客沟通的有效安排: a) 产品信息; b) 问询、合同或订单的处理,包括对其修改; c) 顾客反馈,包括顾客抱怨。 条文理解: 1、与顾客进行有效的沟通,是为了充分与准确地掌握顾客对组织的产品/服务满意程度有关信息,以此作为实施持续改进(8.5)的输入。 2、确保在产品提供之前、提供之中以及提供之后,与顾客进行沟通。 3、确定与顾客沟通所需进行的活动,做出与顾客沟通的有效安排并予以实施。 4、针对以下方面,识别需进行的活动: 1)顾客关于产品要求的信息; 2)问询、合同或订单的处理,包括对其修改; 3)在产品实现过程中以及向顾客提供产品后顾客的反馈信息,包括顾客的抱怨(含投诉和意见)。 7.3 设计和开发 7.3.1 设计和开发策划 组织应对产品的设计和开发进行策划和控制。 在进行设计和开发策划时,组织应确定: a) 设计和开发阶段; b) 适合于每个设计和开发阶段的评审、验证和确认活动; c) 设计和开发的职责和权限。 组织应对参与设计和开发的不同小组之间的接口进行管理,以确保有效的沟通,并明确职责分工。随设计和开发的进展,在适当时,策划的输出应予更新。 条文理解: 1、应对产品设计和开发进行策划,策划的重点是对设计和开发过程的控制,因此在设计开发策划中: 1)应根据产品特点、组织的能力和以往的经验等因素,明确划分设计开发过程的阶段,规定每一阶段的工作内容和要求; 2)应明确规定有在每设计开发阶段需开展的适当的评审、验证和确认活动,包括活动的时机、参与人员和活动要求; 3)应明确各有关部门和人员在参加设计开发活动中的职责和权限; 4)对参与设计开发活动的不同部门或小组之间的接口关系要做出规定,确保既各负其责,又能保持工作有效衔接与信息正确交流。 2、策划的输出可以采用文件的形式(如设计开发计划),也可采用其他方式。随设计开发的进展,可能发生设计要求的变更或情况的变化,因此必须适时修改或更新策划的输出。 7.3.2 设计和开发输入 应确定与产品要求有关的输入,并保持记录(见4.2.4)。这些输入应包括: a) 功能和性能要求; b) 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 c) 适用时,以前类似设计提供的信息; d) 设计和开发所必需的其他要求。 应对这些输入进行评审,以确保输入是充分与适宜的。要求应完整、清楚,并且不能自相矛盾。 条文理解: 1、设计和开发输入基于产品要求。产品要求着重于描述预期的使用要求,而设计和开发输入则进一步将其转化为对产品特性的要求。设计开发输入应包括: 1)产品功能和性能方面的要求; 2)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如健康、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 3)过去类似设计中证明是有效的和必要的要求,往往是对合同中顾客未明示要求的必要补充; 4)其他所必需的要求。 2、组织必须评审所有与产品要求有关的输入。评审中应特别注意那些不完整的、含糊或矛盾的要求,应与提出者一起澄清和解决,以保证输入信息的充分性和适宜性。评审应根据产品特点、复杂性、成熟程度选择组织适用的方式,可能是有关职能的集体评价(会议评审,也可能是责任人的审查批准或其他方式。 3、设计和开发输入确定后应予以记录,通常形成设计输入文件(如设计任务书等)。 7.3.3 设计和开发输出 设计和开发的输出应以能够针对设计和开发的输入进行验证的方式提出,并应在放行前得到批准。 设计和开发输出应: a) 满足设计和开发输入的要求; b) 给出采购、生产和服务提供的适当信息; c) 包含或引用产品接收准则; d) 规定对产品的安全和正常使用所必需的产品特性。 条文理解: 1、不同类型产品的(如硬件、服务、软件等)设计和开发输出可以有不同的形式,但应能对照输入进行验证,且内容应满足设计和开发输入的要求。 2、不同类型的设计以及在不同的设计阶段可能有不同形式的输出,但应对形成哪些输出做出规定。这些输出应为采购、生产和服务提供给出适当的信息,主要是产品或服务的特性信息,以保证通过采购、生产和服务过程提供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或服务。 3、输出还应包含或引用产品接收的准则,用以判断后续的各产品实现过程的输出是否符合设计开发要求,这些准则包括在采购、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中所依据的检验和试验要求。 4、输出所规定的产品特性中,应确定哪些是对产品正常使用至关重要的特性和对产品安全性有影响的安全特性,以保证在后续的产品实现过程、产品验收、交付乃至使用中,对这些“关键的少数”实施重点控制。 5、设计和开发输出通常采用图样、产品规范、服务规范等文件形式表达。无论采用何种形式,在发布前均应按规定由有关部门或责任人审查批准。 7.3.4 设计和开发评审 在适宜的阶段,应依据所策划的安排(见7.3.1)对设计和开发进行系统的评审,以便: a) 评价设计和开发的结果满足要求的能力; b) 识别任何问题并提出必要的措施。 评审的参加者应包括与所评审的设计和开发阶段有关的职能的代表。评审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见4.2.4)。 条文理解: 1、组织应规定在适宜阶段开展系统的设计开发评审。对不同产品、不同的设计类型(新设计、改进设计、设计修改等)和不同的设计开发阶段,评审的范围、内容要求、方式可能有所不同,如对简单产品或服务,一次评审可能就足够了,但对大型复杂项目可能要进行多次分级分阶段的评审。 2、在设计开发策划是时,应对适宜阶段的评审活动做出安排。通常要考虑评审点的选择、评审方式、评审人员、评审准备、评审的要求和主要内容、评审结果的形成及评审意见的处理等。可以在每个特定产品、合同或项目的策划输出(见7.3.1)中,根据特点具体规定;也可以在策划输出时将 手册 华为质量管理手册 下载焊接手册下载团建手册下载团建手册下载ld手册下载 或程序文件(若存在时)中相应的通用规定转化为对特定产品或合同的具体要求。 3、设计开发评审应: 1)对本阶段的设计成果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做出评价; 2)识别和发现设计中任何问题和不足,并提出必要措施,以期有效解决。 4、评审结果和评审决定采取的措施应予以记录并保持。 7.3.5 设计和开发验证 为确保设计和开发输出满足输入的要求,应依据所策划的安排(见7.3.1)对设计和开发进行验证。验证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见4.2.4)。 条文理解: 1、验证应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进行,对此应在设计和开发策划中对验证点、验证内容和验证方式做出安排。 2、验证设计开发输出是否满足输入时,其方式可以是: 1)变换方法进行计算; 2)与已证实的类似设计比较; 3)试验和演示; 4)设计文件发布前的评审。 3、当验证结果表明设计开发输出未能或部分未能满足输入要求时,应决定采取有效的措施(包括更改设计)以满足要求。验证结果和决定采取的措施应予以记录并保持。 7.3.6 设计和开发确认 为确保产品能够满足规定的使用要求或已知的预期用途的要求,应依据所策划的安排(见7.3.1)对设计和开发进行确认。只要可行,确认应在产品交付或实施之前完成。确认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见4.2.4)。 条文理解: 1、为确保产品能够满足规定的使用要求或已知的预期用途的要求,组织应进行设计和开发确认。确认通常在预定的使用条件下进行,使用条件既可以是实际的,也可以是应用各种技术手段模拟的。对确认的内容、方式、条件和确认点,应设计和开发策划中予以确定。 2、确认一般应在设计开发完成后、批产品正式生产或服务正式提供之前进行,对于单件产品则应在正式交付前进行。但如果在产品交付或实施前全部确认不可能做到(例如控制软件、建筑设计等),则必须在此前最大限度地完成可能进行的部分确认(常常可在模拟的使用条件下进行)。 3、当确认结果表明设计开发的产品不能或不能全部满足预期使用的要求时,应决定采取有效的措施(包括变更或重新设计)以满足要求。确认结果和决定的措施必须予以记录并保持。 7.3.7 设计和开发更改的控制 应识别设计和开发的更改,并保持记录。适当时,应对设计和开发的更改进行评审、验证和确认,并在实施前得到批准。设计和开发更改的评审应包括评价更改对产品组成部分和已交付产品的影响。 更改的评审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见4.2.4)。 条文理解: 1、设计和开发的更改主要指对已经评审、验证或确认的设计结果(包括各阶段成果)的更改。这些更改均应加以记录并保持,记录的方式应有明确规定。 2、一般地说,发生更改时应对更改做评审、验证和确认。但应根据更改范围的大小、重要性的不同,决定是否采取评审、验证或确认及其适当的做法。 对更改评审除适当考虑7.3.4条设计评审的要求外,还应评价更改部分对产品其他部分及整体功能、性能、结构等方面的影响,评价对已交付产品的影响,以便确定更改的适宜性。必要时,应对更改的局部或更改后的产品整体进行验证和确认,以证实更改后的产品仍满足要求。 3、在认定合理可行的基础上,更改在实施之前应得到批准。 4、更改评审的结果和由于更改而应采取的必要措施(如相关的更改等)应予以记录并保持。 7.4 采购 7.4.1 采购过程 组织应确保采购的产品符合规定的采购要求。对供方及采购的产品控制的类型和程度应取决于采购的产品对随后的产品实现或最终产品的影响。 组织应根据供方按组织的要求提供产品的能力评价和选择供方。应指定选择、评价和重新评价的准则。评价结果及评价所引起的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见4.2.4)。 条文理解: 1、采购产品指任何影响本组织产品质量的采购品及过程的外包项目。 2、在确定采购产品对本组织产品影响时,应考虑: 1)对本组织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影响; 2)对本组织产品加工过程或服务提供过程等产品实现后续过程的影响; 3)直接影响(如材料、零部件)或间接影响(如模具、焊条); 4)影响的重要程度(如是否影响到产品正常使用的关键特性或安全性)。 3、对采购产品及其供方的控制程度取决于上述影响。一般可按规定的分等原则划分其影响的重要度级别,对不同级别的采购产品及其供方实施不同的控制。 4、根据供方按照组织要求提供产品能力评价和选择供方是组织对采购控制的内容之一。一般需要评价供方产品的符合性、供方提供产品的质量保证能力(包括生产过程、交货期和交付后的服务等),以及认为必要的其他方面(如价格等)。 例如,对新开发的供方主要评价: 1)供方产品质量状况或来自有关方面的信息(已向其他组织提供同类产品的质量情况); 2)供方质量管理体系对按要求如期提供稳定质量的产品的保证能力; 3)供方的顾客满意程度; 4)产品交付后由供方提供相关的服务和技术支持能力(如零配件供应、维修服务等); 5)其他方面(如与履约能力有关的财务状况、价格和交付情况等)。 5、对现有供方仍需定期(或不定期)重新评价其按要求提供产品的持续保证能力。当已被选为合格的供方在提供产品或服务中出现问题时,组织应有相应措施以保证采购产品持续符合要求,这些措施包括与供方沟通、加严采购的验证或检验、限制或停止供方供货。 6、选择、评价和重新评价供方的准则应做出规定。一般考虑评价的内容(如产品质量信息、样品检验、质量管理体系或质量管理状况等)、供方信息调查方式(如现场调查、同行信息、提供证实材料等)、评价方式(指组织内部评价程序)、接受为合格供方的条件(可以分等级接受)、重新评价的时机、内容方式和接受条件等。 7、评价结果及评价引进的必要的控制措施应予以记录并保持。 7.4.2 采购信息 采购信息应表述拟采购的产品,适当时包括: a) 产品、程序、过程和设备的批准要求; b) 人员资格的要求; c) 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在与供方沟通前,组织应确保所规定的采购要求是充分与适宜的。 条文理解: 1、采购信息应清楚准确地表达拟采购产品的要求,即采购要求。适当时包括: 1)有关产品的质量要求或外包服务要求; 2)有关产品提供的程序性要求,如: ——供方提供产品的程序(如样品/试生产/批生产批准程序、见证点设置、放行方式、让步申请等); ——供方生产或服务提供的过程要求(如工艺要求等); ——供方设备方面的要求(如旅行社要求旅店安排房间、机加工要求数控机床等); 3)有关供方人员资格的要求; 4)有关供方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2、在就采购信息与供方沟通前,组织应采取必要的控制手段确保采购要求是充分和适宜的。制定采购要求的信息形式可以是合同、订单、技术协议(含技术文件、图样等)、询价单及采购计划等。在与供方洽谈合同、询价或招标以至发出订单(包括口头订单)前,一般采用评审或由相应责任人员审批的方式,审查认定采购信息中采购要求的充分与适宜性。 7.4.3 采购产品的验证 组织应确定并实施检验或其他必要的活动,以确保采购的产品满足规定的采购要求。 当组织或其顾客拟在供方的现场实施验证时,组织应在采购信息中对拟验证的安排和产品放行的方法做出规定。 条文理解: 1、对采购产品的验证可能有多种方式,如在供方现场检验、进货检验、查验供方提供的合格证据等。组织应根据采购产品的重要程度及验收的必要性来规定其验证活动的方式和要求,并严格按规定执行验证活动。 2、如果这项验证活动由组织或组织的顾客在供方现场实施,则应在采购信息中规定验证活动的安排,并规定产品放行的方法。 7.5 生产和服务提供 7.5.1 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组织应策划并在受控条件下进行生产和服务提供。适用时,受控条件应包括: a) 获得表述产品特性的信息; b) 必要时,获得作业指导书; c) 使用适宜的设备; d) 获得和使用监视和测量装置; e) 实施监视和测量; f) 放行、交付和交付后活动的实施。 条文理解: 1、不同组织在提供不同产品时应考虑采用适合自身特点的控制手段,以确保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得到有效控制。 2、生产和服务提供部门或人员应得到产品特性的信息,可通过产品规范、图样、服务规范等获得。当这些信息中包含有对产品正常使用至关重要的特性和安全特性时,在生产和服务提供中,应对这些特性予以重点的关注和控制。 3、必要时,应能得到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作业指导文件。不是每种作业活动都必须有这些指导文件,这与作业的复杂性、所形成产品特性的重要性及人员的技能有关。但当缺少这些指导文件就可能影响产品生产或服务提供过程的有效运作和有效控制时,则应编制并使用这些文件。 4、应使用适当设备,实现过程策划中应考虑并保证提供。在使用过程中及使用间隔期间,应有计划地维护设备,以使它们保持规定的运行能力。 5、应配置并使用合适的测量和监视设备,以便在运作过程中能够不断监视测量产品特性及过程特性的变化,进而通过调整和修正等措施将这些特性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6、特别应对那些至关重要的产品特性形成的过程实施监视和测量。这些活动可以包括对特性的测量监视,对作业人员、作业过程及工作环境的监视或测量等各个方面。某些特殊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见7.5.2)亦应采用过程监视、测量手段以保证过程输出满足要求。 7、应按策划中对产品放行和交付的规定实施控制。未经检验合格或验证满足要求的产品不得放行或交付,向顾客提交产品时应按规定的交付方式并确保交货期。应根据不同产品和服务的特点,策划并实施适当的交付后活动。这些活动包括交付后的服务,如零配件的供应、专门的修理、软件的维护和升级、商品售后服务等。 7.5.2 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 当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输出不能由后续的监视或测量加以验证时,组织应对任何这样的过程实施确认。这包括仅在产品使用或服务已交付之后问题才显现的过程。 确认应证实这些过程实现所策划的结果的能力。 组织应对这些过程做出安排,适用时包括: a) 为过程的评审和批准所规定的准则; b) 设备的认可和人员资格的鉴定; c) 使用特定的方法和程序; d) 记录的要求(见4.2.4); e) 再确认。 条文理解: 1、有一些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所形成的产品或服务的特性不能由过程结束时的测量、检验来验证是否达到了输出要求,其问题可能在后续的生产和服务过程乃至在产品使用或服务交付后才显露出来。组织应识别并确定本组织是否存在这样的过程。 2、为确保这些过程的输出能持续满足要求,除进行过程的监视与测量(见7.5.1e))之外,还应采用过程确认的手段,证实这些过程有能力达到策划中预期实现的结果。 3、组织应根据这些过程及其所形成的产品特性的特点,明确地规定过程确认的内容和方式,可能适用的手段有以下几种: 1) 过程能力合格水平的评价要求; 2) 过程设备认可方法及过程人员资格水平的考核; 3) 确认时应采用的方法和程序步骤; 4) 必要的记录; 5) 是否需要再次确认(如定期确认)。 7.5.3 标识和可追溯性 适当时,组织应在产品实现的全过程中使用适宜的方法识别产品。 组织应针对监视和测量要求识别产品的状态。 在有可追溯性要求的场合,组织应控制并记录产品的唯一性标识(见4.2.4)。 注:在某些行业,技术状态管理是保持标识和可追溯性的一种方法。 条文理解: 1、产品标识是指通过标志、标记或记录来识别产品特定特性或状态,这里提到的产品不仅是最终产品,而是泛指生产和服务提供全过程的采购产品、中间产品和成品。 2、在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中,当需要对不同种产品加以区分时,就应规定采用适宜的方法标识产品。当产品自然状态本身即可清楚地区分其种类时,则无需做出标识。 3、当测量和监控对识别产品状态有要求时,应对每一种状态给予同一标志或标记。 4、标志的方式可根据所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的特点而定。 5、产品可追溯性是指通过记载的标识,追溯产品历史、应用情况或所外场所的能力。实施可追溯性管理可以有效防止同种产品不同个体(批次)之间的混淆。在有可追溯性要求时,组织需要明确规定需追溯的产品、追溯的范围和标识及记录的方式。应采用唯一性标识来识别产品的个体或批次,并对需追溯的情况做出相应记录。 6、在某些行业,特别是大型复杂系统的生产企业或重大项目承担单位,采用技术状态管理的方式进行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 7.5.4 顾客财产 组织应爱护在组织控制下或组织使用的顾客财产。组织应识别、验证、保护和维护供其使用或构成产品一部分的顾客财产。若顾客财产发生丢失、损坏或发现不适用的情况时,应报告顾客,并保持记录(见4.2.4)。 注:顾客财产可包括知识产权。 条文理解: 1、顾客财产是指顾客所拥有的、为满足合同要求交由组织控制的或提供给组织使用的财产。顾客财产可包括: 1)顾客提供的构成产品的零部件、组件或原材料; 2)顾客提供的用于修理、维护或升级的产品; 3)顾客直接提供的包装材料; 4)服务作业涉及的顾客的财物,如仓储业所贮存的顾客物资; 5)代表顾客提供的服务,如将顾客的财产运到第三方; 6)顾客知识产权,包括提供的规范、图样; 7)顾客提供的设备、工具。 2、当顾客财产在组织控制之下或由组织使用时,组织应对其做出专门的标识,接收时进行验证,贮存或使用时给予保护和维护,并得到正确的使用。 3、当发生丢失、损坏或发现不适用的情况,应加以记录,并报告顾客。 7.5.5 产品防护 在内部处理和交付到预定的地点期间,组织应针对产品的符合性提供防护,这种防护应包括标识、搬运、包装、贮存和保护。防护也应适用于产品的组成部分。 条文理解: 1、这里“产品”指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中组织需向顾客提供的产品及其组成部分,包括采购产品、中间产品和成品及包装。 2、应针对顾客要求的产品特性提供有效的防护措施,以防止在交付至顾客前丧失、破坏或降低这些特性。 3、防护包括: 1) 建立并保持适当的防护标识,如包装标识; 2) 提供适当的搬运方式和设备,防止在生产和服务提供及交付的搬运时损坏产品; 3) 根据产品特点和顾客要求包装产品,重点在于有利于产品搬运和贮存时的防护; 4) 采购产品、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在贮存期间应提供必要的环境和设施条件,采取有效的管理控制措施,防止产品损坏、变质或误用。 7.6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 组织应确定需实施的监视和测量以及所需的监视和测量装置,为产品符合确定的要求(见7.2.1)提供证据。 组织应建立过程,以确保监视和测量活动可行并以与监视和测量的要求相一致的方式实施。 为确保结果有效,必要时,测量设备应: a) 对照能溯源到国际或国家标准的测量标准,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或在使用前进行校准或检定。当不存在上述标准时,应记录校准或检定的依据; b) 进行调整或必要时再调整; c) 得到识别,以确定其校准状态; d) 防止可能使测量结果失效的调整; e) 在搬运、维护和贮存期间防止损坏或失效; 此外,当发现设备不符合要求时,组织应对以往测量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和记录。组织应对该设备和任何受影响的产品采取适当的措施。校准和验证结果的记录应予保持(见4.2.4)。 当计算机软件用于规定要求的监视和测量时,应确认其满足预期用途的能力。确认应在初次使用前进行,必要时再确认。 注:作为指南,参见GB/T19022.1 和GB/T19022.2.
本文档为【产品要求条文理解】,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5012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75KB
软件:Word
页数:13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1-06-04
浏览量: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