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物评价考纲

人物评价考纲

举报
开通vip

人物评价考纲注:凡加粗体字均是补充的内容 考点35.马克思、 基本要求:了解马克思的革命活动:创立“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改组正义者同盟、发表《共产党宣言》、参加1848年欧洲革命、创建和领导第一国际等。知道马克思的主要理论贡献: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会马克思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和创新精神,坚定为人类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知道恩格斯与马克思的共同革命活动,知道恩格斯领导创建第二国际等。了解恩格斯的主要理论贡献。感受恩格斯甘当“第二提琴手”的崇高品格及理论...

人物评价考纲
注:凡加粗体字均是补充的内容 考点35.马克思、 基本要求:了解马克思的革命活动:创立“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改组正义者同盟、发表《共产党宣言》、参加1848年欧洲革命、创建和领导第一国际等。知道马克思的主要理论贡献: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会马克思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和创新精神,坚定为人类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知道恩格斯与马克思的共同革命活动,知道恩格斯领导创建第二国际等。了解恩格斯的主要理论贡献。感受恩格斯甘当“第二提琴手”的崇高品格及理论创新精神,坚定为人类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 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 一、为人类工作 1、​ 崇高理想的产生:“为人类工作” (1)​ 原因:良好的早期教育、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 (2)​ 思想准则:立志献身于人类大多数的幸福事业,准备做出一切牺牲 (3)​ 青年黑格尔派核心、加入“博士俱乐部”成功运用和吸收黑格尔辩证法、奠定马克思哲学基础。 2、​ 思想的伟大转变: (1)由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 原因:崇高的理想、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一书的影响 表现: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发表《神圣家族》 (2)由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 原因:崇高理想、对费尔巴哈思想的研究和批判 表现:主编《德法年鉴》提出犹太人的政治解放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 3、​ 马克思主义的三大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二、伟大合作 1、友谊开始:1844年在巴黎第二次见面后,马克思和恩格斯便开始了伟大的友谊。 2、合作创建理论: (1)1844年《神圣家族》:批判青年黑格尔派唯心主义,高度评价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2)1845年《德意志意识形态》:发展黑格尔的辩证法、使他的辩证法成为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普遍规律的科学。 (3)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系统阐明唯物主义历史观。(马克思两个伟大发现:剩余价值和唯物史观) 3、主要实践活动: (1)1846年创立“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在工人中传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1847年改组“正义者同盟”为“共产主义者同盟” (3)1848年发表《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4)积极参加1848年革命,创办民主派机关报《新莱茵报》,参加德国革命 (《新莱茵报》是当时民主运动中唯一代表无产阶级观点的报纸) 三、第一国际的灵魂 1、​ 创建和领导第一国际 (1)​ 背景:19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欧洲的民族民主运动和工人运动出现了新高潮 (2)​ 主要贡献:起草《成立宣言》《临时章程》制定斗争策略和组织原则,是协会的领袖和灵魂 2、​ 关心巴黎公社革命: (1)支持和帮助巴黎公社革命 (2)公社失败后,总结公社革命教训:《法兰西内战》这是马克思所写的最辉煌的文件之一。也是马克思为第一国际起草的重要文件。在这部巨作中,深刻揭露了法国梯也尔政府的反革命实质,高度赞扬了巴黎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系统总结了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有力回击了阶级敌人对公社事业的造谣诽谤。 五、《资本论》 1、《资本论》的问世 (1)、概况:1861年,马克思开始写作;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1885、1894年恩格斯整理出版《资本论》二、三两卷。 (2)、内容: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揭示了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的秘密在于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科学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3)、意义: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政治经济学中的一次革命。把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学说置于科学基础之上。 2、马克思的逝世:1883年3月14日 。恩格斯称“人类失去了一个头脑,而且它在当代所拥有的最重要的一个头脑”。 3、对马克思的评价: 伟大的一生,是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主义学说是指引人民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 。 马克思和恩格斯 理论研究 革命活动 1)马恩合写《神圣家族》,是一部批判青年黑格尔派 唯心主义著作; 2)《德意志意识形态》发展黑格尔的辩证法,系统地 阐明了唯物主义历史观 3)1848年发表《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 4)1871年马写了《法兰西内战》赞扬巴黎无产阶级的 革命精神,总结了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这个被认为马 克思所写的最辉煌的文件 5)晚年编写的《资本论》是政治经济学中的一次革命。 6) 马克思《资本论》的第二卷和第三卷在恩格斯整理 下分别于1885年和1894年出版 。 1)1846年马恩在比利时创立“共产主义通讯委 员会”在工人中传播科学社会主义。 2)1847年参加并改组“正义者同盟”为“共产主 义同盟”并为其起草纲领《共产党宣言》 3)1848年欧洲革命爆发,马在物质援助法国革命,并回国参加德国的三月革命,在《新莱因报》上宣 传无产阶级观点。 4)1864年创立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马始终 是协会的领袖和灵魂 5)1871年法国巴黎公社革命爆发,马克思满腔热 情地给予支持和帮助。 6)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领导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工作 考点56.列宁 基本要求:简述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基本史实。体会列宁领导十月革命的伟大壮举和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创新精神 发展要求:认识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贡献。 ★ 创建布尔什维克党: 1. 建党准备工作: (1)组织准备:将马克思主义小组联合成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是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雏形。 (2)理论准备:创办《火星报》,是第一份全俄马克思主义报纸,为建党做了理论宣传。 2.布尔什维克党建立: (1)标志: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 (2)内容:①通过党纲,明确提出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革命纲领。②选举党的中央领导机关时,布尔什维克党诞生。 (3)意义:①在俄国建立了主张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②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 ★ 领导十月革命: 1.理论指导:(1)一战爆发之后:①指出一战的性质是帝国主义战争,提出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②指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2)二月革命后:提出《四月提纲》 ①背景: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②内容:a.指出俄国革命必须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过渡。 b.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③评价:a.是列宁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俄国革命问题的典型。b.为布尔什维克党夺取政权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根据。 (3)1917年七月事件后:作《国家与革命》一书,系统论述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2.实践指导: (1)七月事件后,敦促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委员会立即组织武装起义。 (2)领导了十月革命,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 巩固新生政权: 1)背景:一战结束,帝国主义列强武装干涉;俄国地主、资本家叛乱;为打退国内外反动势力,维护新政权,工作重心重新转移到军事方面 2)政策:A、外交上:议和,退出一战。 B、经济: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军事上:实行义务兵役制,组建红军 3)影响:1920年,战争取得胜利——巩固政权 ★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实施新经济政策 1.新经济政策 ⑴背景:①四年帝国主义战争,三年国内战争,使俄国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②继续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经济危机激化了国内矛盾,农民不满、水兵叛乱,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 ⑵内容:①农业方面:用固定的实物税取代余粮征集制②工业方面:改变国企高度集中管理的办法,部分国企采取租让制和租借制的形式实行国家资本主义③商业方面:允许自由贸易,让多种经济成分并存④分配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上:废除平均主义的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⑶影响:①调动了人民的劳动积极性,使国家经济明显好转,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2.其他探索 (1)重视现代化大生产的发展,提出“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 (2)阐述共产党执政条件下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原则。 (3)对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改善国家机关工作作风,反对官僚主义等的研究。 【考点释疑】 列宁的主要贡献: 时间 理论或著作 指导实践 作用 启示 一战期间 一国胜利理论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的理论指导 创新,实事求 是,理论和实际 相结合 二月革命后 和平过渡理论,《四月提纲》 七月事变 为夺权和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七月事件后 武装夺权理论《国家与革命》 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胜利,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考点96.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基本要求 :(1)了解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历史贡献: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开创中国革命的新路、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建立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等。体会毛泽东的革命探索精神和求实品质 (2)知道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概述毛泽东在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方面的主要思想。(3)体会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族解放、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不断探索、不懈奋斗的丰功伟绩。 发展要求 :(1)认识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与建设实际相结合的创新精神。 (2) 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一、毛泽东在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主要活动: (一)投身中国革命(1913——1921年)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 1)长沙求学,初步接触社会2)确立理想:救国救民、改造中国3)思想变化:从信仰改良主义到信仰马克思主义转变4)投身革命:1920年转为共产主义者;1921年参加中共一大,从此走上革命道路。 (二)大革命时期(1921——1927年):领导工农运动。从事农民问题研究,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 1.一大后回到湖南从事建党和开展工人运动。 2.参加了中共三大和国民党一大。 3.从事农民问题研究:《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指出农民问题是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 4.举办农民运动讲习所 (三)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年):开创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领导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1.在八七会议上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2.1927年领导秋收起义,秋收起义后开辟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新路。 3.巩固扩大革命根据地形成与新道路适应的战略战术和理论实践: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撰写了(《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三篇文章,从理论上对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作了阐述,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指明正确方向。 4.领导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1)王明“左”倾错误打击,被排挤出中共领导队伍,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战略转移。 (2)1935年在遵义会议上重新走上中共领导队伍,领导红军胜利到达陕北,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四)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和国民党再度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形成了新民主主义理论,标志者毛泽东思想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1.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抗战胜利。 2.形成完备的新民主主主义理论:《<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1945年,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写进党章,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3.1942年领导开展整风运动,结束教条主义等主观主义错误,奠定了革命胜利的思想。 (五)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赴重庆谈判,签订了《双十协定》;领导解放区军民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六)过渡时期(1949——1956):领导人民恢复国民经济;创造性地提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开展一五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经济建设,实行三大改造;确立了新中国的外交原则。 (七)探索时期(1956——1966):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丰富了社会主义发展理论,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错误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八)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错误发动了文化大革命;70年代提出三个世界的划分,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开启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大门。 二、毛泽东的主要功过 1.领导党和人民找到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新道路; 2.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3.领导党和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4.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5.领导党和人民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6.为探索一条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苦努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1)主要成就①经济上:1956年春发表《论十大关系》:提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方针。②政治上:1957年3月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 2)失误探索 ①经济上:1958年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②政治上:发动文革,使左的错误达到顶峰。 A、原因:毛泽东错误判断;个人威望、个人崇拜;政治生活民主化、法制化遭破坏;被反革命集团所利用。 B、影响:使左的错误达到顶峰 三、评价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功绩: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领导党和人民取得了革命胜利,建立了新中国;领导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错误:晚年错误发动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 四、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一)毛泽东思想的诞生(井冈山时期) 1、历史条件:⑴现实需要: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不断受挫,需要新的科学理论。 ⑵阶级基础:随着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发展. ⑶理论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⑷实践基础:中共领导的人民革命实践。 ⑸主观因素:毛泽东长期革命实践和对国情的正确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 ⑹国际条件:十月革命开辟了国际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2、思想诞生: ⑴萌芽——中共创建和大革命时期(1921--1927) 重要活动:①1921年7月参加中共“一大”。②1925年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提出农民是最广大最忠实的同盟军。③1927年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强调进行农村革命的伟大意义。 萌芽标志:开始关注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问题。 ⑵形成——井冈山时期(1927年—30年代初) 重要活动:①实践:27年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 ②理论:《中国的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形成标志: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提出。 (二)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延安时期) 1、成熟条件:⑴中国革命的长期斗争实践及其成功与挫折的经历,抗战时延安作为大后方的相对稳定的环境。⑵毛泽东总结革命斗争经验和新的理论探索,先后撰写《中国革命战争中的战略问题》,《<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 2、主要思想: ⑴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⑵革命性质:两步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 ⑶革命动力: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组成广泛的统一战线,孤立和打击最主要敌人。 ⑷革命前途: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并向社会主义过渡 3、成熟标志: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4、历史意义:它为中共领导人民争取新民主主义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和思想基础。 (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解放战争和建国时期) 1. 七届二中全会报告《论人民民主专政》--确定新中国基本政策和总任务,提出人民民主专政学说 从理论上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新中国重大问题,为新中国作政治理论准备。 2. 1949新中国成立后:《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阐述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思想, 探索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之路。 【考点释疑】1.比较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 旧民主革命 新民主革命 异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指导思想 旧三民主义 马克思主义 目的前途 资产阶级共和国 先民主革命,后社会主义革命 群众基础 不敢发动群众 有广泛群众基础 同 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斗争对象 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革命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革命任务 反帝反封建 2.毛泽东思想 1)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⑴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⑵统一战线思想; ⑶政权建设思想; ⑷党建思想; ⑸军事思想; 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思想; ⑺民族关系思想; ⑻外交思想。 2)毛泽东思想的特点 : ⑴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⑵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是否等于毛泽东的思想?) ⑶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3)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 ⑴毛泽东思想是马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共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⑵毛泽东思想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渊源和理论先导。 ⑶毛泽东思想将继续对中共和中华民族发挥巨大和长远的指导作用。 考点97.邓小平和邓小平理论 基本要求(1)简述邓小平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历史贡献:制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发表南方谈话、提出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等。感受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伟大气魄;体会邓小平不懈追求真理和求实的品质。(2)了解邓小平理论的逐步形成和发展;认识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感受邓小平的创造性智慧和胆识;学习伟人百折不挠、锐意进取的奋斗精神。 发展要求:认识邓小平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的巨大理沦贡献和实践创新精神。 邓小平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贡献,更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 一、邓小平在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历史贡献 (一)·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 1、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①领导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开辟左、右江革命根据地。②30年代初,在中央革命根据地任重要职务,并因执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而遭批判。(第一次政治磨难)③长征途中,参加了著名的遵义会议,会议后第一次复出。 2、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政委,与师长刘伯承指挥并参加了包括百团大战在内的几十次大小战役。 3、解放战争时期:开辟中原战场,领导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 (二)·社会主义建设前期的主要活动 1、新中国成立前后:率军解放西南,为和平解放西藏做了大量工作。 2、八大以后: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成为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3、“文革”期间:①“文革”初期:遭错误批判,被停止一切职务,下放劳动。(第二次政治磨难)②1975年:主持中央日常工作,进行了全面整顿,代替周恩来第二次复出。 。③1975年底:全国掀起“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④四五运动时: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第三次政治磨难) 4、“文革“结束后:77年第三次复出,恢复职务,支持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1)旗帜鲜明地反对“两个凡是”,推动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1978年5月,积极支持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3)1978年11月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成为中国开辟改革开放新道路的宣言书。 (4)1978年12月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实际成为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5)1981年,主持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制订《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既科学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又维护了毛泽东思想, (6)1992年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 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邓小平理论,影响深远: (7)为了实现祖国统一,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目的:为了解决台湾、香港和澳门问题。 含义: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意义:是实现中国统一的最佳方式;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运用和发展;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例。 中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优秀品质: 1、胸怀宽广、志向高远,以国家民族甚至全人类的解放和进步事业为己任 2、勤奋好学、积极探索,以丰富的知识和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 3、勇于实践、实事求是,结合实践不断检验、完善和更新已有的思想理论体系,不盲从迷信权威和经验。 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发展 (一)邓小平理论形成发展过程 1、开始产生: 1)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确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 唯一标准。 2)十一届三中全会:( 内容、意义) 2、逐步发展:(1)1982年中共十二大:“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 (2)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3)提出“一国两制”的理论 (4)中共十三大:系统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3、成熟和形成:1992年南巡谈话: (1)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2)提出“两个不等于”思想 4、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1992中共十四大 5、党的指导思想:1997中共十五大 (二)意义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实践经验与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邓小平理论成为指引中国共产党继续前进的旗帜。 考点100. 杰出的科学家李四光 基本要求:了解李四光的主要事迹:留学归来报效祖国、创建地质力学、推动中国石油和其他矿产资源的开采。感受李四光的科学精神和爱国情操,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发展要求:认识李四光的科学成就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 一、李四光生平年表 1889年出生湖北黄冈 1902年考入武昌高等小学1904年 破格选送日本留学1905年加入同盟会1907年入大阪高等工业学校学习造船机械 1910年毕业回国1911年参加留学生廷试,被赐“工科进士” 1913年入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采矿,后改学地质1920年回国,北大地质系执教1926年发表《地球表面现象变迁的主因》(是地质力学萌芽时期的代表作) 1928年 担任中央地质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 1945年 发表《地质力学的基础与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1948年 在伦敦第18届国际地质科学大会上作《新华夏海的起源》的报告 1950年回国,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60年代初完成《地质力学概论》一书(是地质力学的代表作,也是地质力学研究中的一个里程碑) 1971年卒于北京 二、科学贡献 1、创立 “地质力学”,研究我国地形结构 (1)理论创立经过: A萌芽:1926年,发表《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因》 B 正式提出:1945年,《地质力学的基础和方法》(正式提出“地质力学”名词) C 载入史册:1948年,在伦敦国际地质科学大会作《新华夏海的起源》报告。(成为公认的地质力学奠基人) D系统总结:60年代初,《地质力学概论》,成为地质力学的代表作和里程碑 (2) 成功运用: A 寻找石油资源:推翻中国“贫油”论,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李四光根据地质力学的原理,分析我国东部地区地质构造特点,认为整个新华夏体系就是"多字型构造体系",它的三个沉降带既生油又储油,具有广阔的找油远景。从理论上否定了"中国贫油"论。1956年,他亲自主持石油普查勘探工作,在很短时间里,先后发现了大庆、胜利、大港、华北、江汉等油田,完全证实了他的科学预见。为中国石油工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B 寻找铀矿,发展核能事业预测地震 2、其他领域的成就: (1)冰川学方面:研究冰川打破洋神话,确立中国第四纪冰川。并运用此研究成果为成昆铁路选线、攀枝花钢厂选址等重大工程服务。 (2)古生物学方面:创立蜓科化石鉴定的10条标准,被国内外古生物学普遍采用。 【考点释疑】第四纪冰川 科学家们称距今最近的(距今约200万年)一次冰川期为第四纪冰川。冰川的发生是极地或高山地区沿地面运动的巨大冰体。由降落在雪线以上的大量积雪,在重力和巨大压力下形成,冰川从源头处得到大量的冰补给,而这些冰融化得很慢,冰川本身就发育得又宽又深,往下流到高温处,冰补给少了,冰川也愈来愈小,直到冰的融化量和上游的补给量互相抵消。一般冰川为舌状,冰川面往往高低不平,有的地方有深的裂口,即冰隙。中国第四纪冰川的研究,始于李四光。李四光在20年代即已在山西大同及河北太行山东麓发现了冰川漂砾,识别出冰川流动形成的擦痕。30年代,他又在江西庐山发现冰川沉积物,在鄱阳湖边发现具冰川擦痕的羊背石;并在安徽黄山发现U形谷削壁上的擦痕,在该山后海发现具擦痕的漂砾。推翻了国际上许多冰川学权威断言中国无第四纪冰川的错误结论。并最终得到国际学术界的认可。 中国第四纪冰川的确立是我国第四纪地层学和气候学研究上的一个里程碑,它对寻找地下水资源、砂金矿床、选定工程建设场址,都有重要指导作用。 三、对李四光的评价 学术地位:我国杰出的地质学家、地质力学的创建者,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奠基人 人格特征:他把一生都献给了科学事业,献给祖国和人民。他早年立下报国之志,以国家强大、开发祖国地下宝藏为己任,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总体评价:以杰出的成就为中国科学者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在中国科学发展史上有不可替代的位置 考点38.牛顿和经典力学 基本要求:了解牛顿的成长历程,简述他的主要科学成就:建立经典物理学理论体系、发明反射望远镜等。感受牛顿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勤奋的探索精神。知道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和伽利略、牛顿对经典力学建立的主要贡献;认识经典力学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发展要求:认识牛顿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感悟其成长的人生启迪。 (一)了解牛顿的成长历程: 1、1642年牛顿出生于英国北部的一个小村庄,从小爱思考,善于观察生活,根据人们的需要进行一些发明和创造。 2、中学时代已开始进行科学研究与实验,学习成绩优秀,考入剑桥大学。 3、进入大学后,牛顿开始接触到大量的自然科学著作。 4、在剑桥大学工作,绝大多数时间花在实验室里进行科学研究。 (二)主要科学成就及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主要成就:1、在光学方面,制作了一架折射望远镜,证明白色日光由七色光组成,《关于光和色的新理论》还进一步说明了物体颜色的形成原理;提出了光的本性是“微粒”的见解。 2、在力学领域,发表著作《自然哲学中的数学原理》,他用数学解释了哥白尼的日心说和天体运动的现象,建立了三条运动基本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从而建立了经典力学的理论体系,经典力学的特点(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是人类认识史上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概括和总结,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三)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 1、时代背景:⑴中世纪亚里士多德的学说长期被教会奉为教条。 ⑵近代科学诞生后,亚里士多德的力学不断受到质疑。 2、经典力学的奠基者──伽利略 ⑴突出成就是创立自由落体定律,推翻亚里士多德的学说。 ⑵制造的望远镜证明了哥白尼的“日心说”(属于天文学成就) 3、经典力学的建立者 ⑴牛顿经典力学体系: ①牛顿力学三定律:惯性定律和加速度定律(伽利略研究为基础)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笛卡尔研究为基础)②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开普勒研究,自己创立的微积分做计算工具) ⑵建立标志:1687年,《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⑶历史地位:①牛顿力学三定律构成了近代力学体系的基础,成为近代物理学的重要支柱。 ②牛顿力学体系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第一次理论大综合。 ③使力学和天文学在理论上达到完备的程度,并得到应用和验证。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准确算出了地球的平均密度和扁平率;解释潮汐的成因;发现海王星) ④使科学摆脱神学束缚,19世纪进入全面繁荣时期,各自然科学理论体系纷纷建立.成为近代科学形成标志。 【考点释疑】1.牛顿取得成就的条件和背景 (1)背景:政治: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进行中 。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解放了思想 。自然科学:出现伽利略等近代自然科学家 (2)主观条件:具有虚怀若谷、谦虚好学精神;尊重他人的科研成果有勇于探索精神;甘于寂寞,献身科学的精神等;科学的研究方法….. (3)客观条件:西欧思想解放运动提供思想基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洗礼;前人的研究成果为牛顿提供很好的条件;…. 【考点释疑】 试比较分析相同时期近代科技在中国和欧洲出现不同结局的原因。 经济基础不同: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和狭隘性;欧洲资本主义产生发展。 政治政策不同:封建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也阻碍了和工商业有关的科技的发展;欧洲先进国家进行保护科学发展的政策并推行重商主义。 思想条件不同:明清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主义;西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政治制度的差异:中国是日趋腐朽的封建制度,欧洲向资产阶级代议制过渡。 考点75.爱因斯坦和相对论 基本要求:了解爱因斯坦的成长历程,简述他的主要科学成就:提出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光量子假说等。知道相对论的主要内容,了解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的史实;认识相对论提出的意义。感受爱因斯坦脚踏实地进行科学研究和勇于科学创新的精神。 发展要求:认识爱因斯坦对科学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感悟其成长的人生启迪。 一、了解爱因斯坦的成长历程: 1、1879年,出生于德国南部小城的犹太血统家庭中。 2、儿时很少说话,却十分善于思考,对自然界的许多现象,总要探询原因。 3、爱因斯坦坚持自学,后进入瑞士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师范系,主修数学和物理。在大学里,他利用一切时间学习各种知识,迷上了物理学,攻读物理大师们的著作,为他打下了从事理论物理学研究的基础。 二、爱因斯坦主要科学成就及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一)提出了相对论: 1.狭义相对论 (1)提出:1905年6月,发表了《论物体的电动力学》,标志狭义相对论的提出。 (2)内容:一是相对性;二是光速不变原理。 (3)意义:①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发展了牛顿力学,把牛顿力学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中。②揭露了物质和能量的相当性。③为原子能的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是近代物理学的一次伟大革命。 2.广义相对论 (1)标志:1916年发表论文《广义相对论的基础》。 (2)基本原理:①等效原理:在一个加速运动的系统里,物体会自动改变运动状态,改变这种运动状态的力,就是惯性力。②广义相对性:在加速运动系统里的,可以运用到时空中的各种物体运动上。 (3)意义:广义相对论建立了完善的引力理论,使宇宙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二)推动量子力学的发展 光电效应研究及意义: 1905年,提出光量子假说。1921年,因光电效应研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意义:光电效应研究推动了量子力学的发展。 三.爱因斯坦为人类和平进步而斗争: ①一战期间:爱因斯坦在一份仅有4人参加的反战宣言上签字 ②一战后,积极致力于恢复各国人民的相互谅解 ③30年代,反对法西斯,呼吁各国人民为和平而斗争 ④二战期间,上书罗斯福,建议抢在德国之前研制原子弹 ⑤致力于防止核战争,领导组织“原子科学家非常委员会”,出刊《原子科学家公报》…… 四、爱因斯坦的地位与作用: 爱因斯坦是历史上继牛顿之后最伟大的科学家,他创立的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标志着物理学的重大突破,是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矗立起的一座新的里程碑。狭义相对论的创立,改变了牛顿力学的时空观,揭露了物质和能量的相当性,为原子能的利用奠定了基础,是近代物理学领域的一次伟大革命;广义相对论改变了人们对宇宙的认识,在这一理论指引下,天体和宇宙演化的观测研究及理论探讨前所未有地蓬勃开展起来。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还是一位具有正义感的社会活动家,时刻关心人类的进步与和平。 (成就:物理学--相对论,光量子假说;其他领域—宇宙学,统一场论) 【考点释疑】1. 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 广义相对论 创立 1905年《论动体的电动力学》 1916年 内容 ①时间和空间都与物质运动有关。 ②时间和空间随着物质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①物质存在的现实空间是弯曲的,②空间结构取决于物质的质量和分布,③空间弯曲的程度体现为引力场强度。 意义 打破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但不是牛顿力学对全盘否定,而是继承和发展。 第一次阐述了四维时空和物质的分布相联系的重要思想 2.牛顿力学体系、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的关系 项 目 区 别 关系(地位) 牛顿力学体系与 狭义相对论 牛顿 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 狭义相对论打破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牛顿力学是相对论的一种特例。但不是牛顿力学对全盘否定,而是继承和发展。 狭义 宏观物体高速运动的客观规律 广义 适用于高速运动中的加速运动体系 3.古今中外几位科学家的共性品质:既尊重已有成就又不迷信权威、勇于创新;勤奋刻苦、意志坚定;对科学的执著、科学的研究方法;事实求是,追求真理等。
本文档为【人物评价考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0105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35KB
软件:Word
页数:11
分类:高中思想政治
上传时间:2011-05-25
浏览量: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