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贾鑫博-P070310668_历史学_《苏联对华经济援助与东北工业格局》

贾鑫博-P070310668_历史学_《苏联对华经济援助与东北工业格局》

举报
开通vip

贾鑫博-P070310668_历史学_《苏联对华经济援助与东北工业格局》建国初期苏联对华经济援助对东北工业格局的影响 苏联对华经济援助与东北工业格局 专业:历史学 姓名:贾鑫博 指导教师:刘英 摘 要 新中国建立初期,苏联出于政治需要通过提供低息贷款、援建重点项目、开办合股公司、派遣苏联专家、培养中国专家等方式对华开展经济援助,以帮助中国建立新的工业体系。其中针对东北地区的援助项目对东北工业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促进了东北工业格局的形成,并对东北工业生产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成为后来东北工业基地兴衰的根本原因。 关键字 建国初期,苏联,经济援助,东北 ABSTRACT Th...

贾鑫博-P070310668_历史学_《苏联对华经济援助与东北工业格局》
建国初期苏联对华经济援助对东北工业格局的影响 苏联对华经济援助与东北工业格局 专业:历史学 姓名:贾鑫博 指导教师:刘英 摘 要 新中国建立初期,苏联出于政治需要通过提供低息贷款、援建重点项目、开办合股公司、派遣苏联专家、培养中国专家等方式对华开展经济援助,以帮助中国建立新的工业体系。其中针对东北地区的援助项目对东北工业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促进了东北工业格局的形成,并对东北工业生产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成为后来东北工业基地兴衰的根本原因。 关键字 建国初期,苏联,经济援助,东北 ABSTRACT The early establishment of new China, the Soviet Union out of political needs by providing low-interest loans, which helped build major projects to run joint stock company, the Soviet Union to send experts to China training Chinese experts, etc. to carry out economic aid to help China establish a new industrial system. In which aid projects for the Northeast region of the northeast industrial recovery and development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formation of the northeast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he northeast industrial production model had a profound impact, but also became the northeast industrial base of the root causes of the rise and fall . Key Words: Early years of the Soviet Union,;economic assistance,;Northeast 目 录 绪 论 ……………………………………………………………(3) 一、经济援助的背景…………………………………………………(4) 二、经济援助的内容…………………………………………………(5) 三、东北工业格局的形成……………………………………………(9) 四、苏联经济援助对东北工业格局的影响…………………………(10) 1借助苏联的技术东北地区完成了自身工业格局的形成,建立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11) 2. 2.东北工业对地区经济发展发挥主导作用,区域产业结构比例失调……………………………………………………………………(11) 3.资源、技术起点高,新时期面临资源枯竭、技术创新能力弱的挑战……………………………………………………………………(13) 结 论……………………………………………………………(14) 参考文献……………………………………………………………(16) 答 谢……………………………………………………………(17) 绪 论 关于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由于1960年中苏关系的破裂,导致许多援助最后没有完成,故在时间上本文章主要阐述1949年——1960年这一段时间里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内容。在对华经济援助的方式划分上,本文参考沈志华对新中国建立初期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方式的划分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将经济援助划分为:提供低息贷款、援建重点项目、发展双边贸易、开办合股公司、提供技术资料、派遣苏联专家、培养中国专家和协助编制经济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八个方面。考虑到发展双边贸易与东北工业建设的关系较小,以及在提供技术资料涉及东北工业建设部分档案解密不足,本文未对着两面进行阐述。 新中国建立不久,出于对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和中国出兵朝鲜的回应,苏联决定中国进行大规模经济援助。其中东北地区成为这一时期经济援助的重点地区。特别是在重点援建项目上,有三分之一的项目落户在东北。苏联经济援助对东北工业的恢复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完善了东北的工业体系,帮助东北建立起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通过技术和管理方式的输出也是东北工业继承了苏联经济生产模式。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东北工业成为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但随着重轻工业比例失调状况进一步发展,单一经济体制弊端也逐渐显露。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东北地区企业失去市场活力出现经济衰退的现象。在新世纪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和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背景下,东北工业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工业基础成为泛东北亚经济圈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工业支柱。 一、经济援助的背景 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在“九一八”事变到解放战争结束的19年时间里,战争使国家工业遭到严重破坏。与历史最高年产量相比,1949年全国钢产量只有15.8万吨,下降83%;生铁产量25.2万吨,下降86.4%;煤产量3090多万吨,下降49.9%;电力只有43亿度,发电量下降27.7%;棉布3000万匹,下降32.9%;全国铁路破坏一半,只有101万公里能通车。1到1950年初,这种破坏在电力工业仅达 50%,钢铁工业达90%,而工业集中的东北地区一般则在50至70%之间。并且中国工业发展史畸形的,缺乏完整的工业体系,特别是重工业方面,解放前中国工业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食品工业,毛泽东对此有清醒的认识,他指出:“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水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2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国迫切需要苏联在经济上的援助,已恢复和发展本国的工业。 之后苏联的经济援助是面向全中国的,如提供低息贷款、提供技术资料、培养中国国专家和派遣苏联专家。东北地区这一时期成为援建的重点地区,援建的“156项工程“中有56个落户在东北,围绕这些项目又建设了上千个配套项目,另外还有数十家企业”南厂北迁“由此奠定了东北地区作为中国重要工业基地的地位。3而东北地区能成为重点援建地区与其特殊的战略地位是分不开的:第一,东北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锰铁储量分别占全国的25%和10%、煤炭储量占全国9%、草原面积和森林覆盖率占全国30%以上;第二,东北地区拥有良好的工业基础,东北地区经过俄国和日伪近30年的统治,东北工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1949年已拥有了一定重工业基础。4第三,东北地区交通便利,解放前,东北地区铁路总长度占全国的43%,铁路密度每平方公里34.4公里,居全国第一位。5便利的交通为东北工业原料和制成品的运输提供了有利条件。这些优越的条件和国家从全局出发考虑紧急布局的因素,东北成为这一时期建设的重点地区,在“156项援建项目”的106个民用企业中,部署在东北地区的达到了50个6 二、经济援助内容 1949年6月27日,刘少奇访问莫斯科时,斯大林在当天的会谈中就告诉刘少奇,联共(布)中央决定以设备、机器和各种材料的商品形式向中共提供3亿美元贷款,利息1%,为期5年。7950年初毛泽东访苏时,双方以政府名义再次签订了贷款协定。8苏联最初打算利用贷款中的部分向中国提供50个大型工程项目,帮助中国恢复和发展经济,但由于巩固国防和解放台湾的需要,特别是后来应付朝鲜战争的需要,中国只得将本来就不多的贷款中相当一部分用于进口军事物资和装备,而此期真正在经济建设方面使用的苏联贷款则是有限的。例如,贷款协定尚未签字,中国已经把1950年度6000万美元贷款中的4000万用于购买飞机(340架)、汽车、降落伞、钢轨(43089吨)、高射炮、炮弹、汽油及空军器材等军事目的了。9这些用于朝鲜战争的军事物资和装备,虽然没有直接用于东北工业的建设,但保障了朝鲜战争的胜利,也间接的保证了东北工业基地的顺利建设,为东北工业基地的形成提供了一个安全稳定国际环境。 在开办合股公司方面,中国长春铁路公司也属于股份公司,但由于历史原因,签订协定时只说是中苏共同管理,称为合办公司。10在派遣苏联专家方面根据中国档案材料,自1950年至1953年先后到中国帮助经济建设工作的苏联专家共计1093人,11据铁道部1953年的工作报告,仅1950年5月长春铁路公司正式成立以来,就先后聘请苏联专家1500人。朝鲜战争爆发后,为了建设东北地区工业基地,中国政府又聘请了第二批3个苏联设计组。1953年仅设计专家苏联就派来了42个小组,其中30个安排在东北地区。12在培养中国专家方面,苏联帮助培养中国专家主要是通过接受中国留学上学习和技术干部实习两种途径,1951年8月毛泽东根据周恩来的建议向斯大林要求,为了适应今后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希望苏联为中国培养技术人才,并提出准备派遣375名学生和88名实习干部赴苏联学习和实习131952年由中央和东北计委抽调在职干部273人,派往苏联学习。同年到苏联实习的技术干部734人中,东北工业部所属各公司达到560名。 苏联经济援助中,对东北工业建设影响最大的就是援建重点项目,援建项目始于1950年,第一批50个项目主要涉及煤炭、电力、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国防工业等。按国家统计局1953年3月11日的统计报告,1950-1953年中苏共签订技术成套设备进口合同68394万卢布,3年累计实际进口46974万卢布,完成合同68.7%。其中上述企业中已经全部完成进口合同的8个项目中有5个位于东北:抚顺电站(一期)、阜新电站(一期)、丰满水电站(一、二期)、沈阳风动工具厂。 第二批项目是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一五计划的制定开始的,中苏双方1953年签署了《苏联政府援助中国政府发展中国国民经济协定》,苏方承诺在1953——1959年内援助中国新建和改造91个大型工程项目。第三批项目确定是在1954年10月赫鲁晓夫访华期间,包括军事、造船、原料工业等16个项目,1955年又通过口头 协议 离婚协议模板下载合伙人协议 下载渠道分销协议免费下载敬业协议下载授课协议下载 增加2项,前后确定174项。经过核查后确定为154项,因计划公布156项在先,故援建重点项目又称为“156项工程”其中在东北地区建设项目有56项, 苏联帮助中国兴建的156项工程辽宁有24项。包括:1.鞍山钢铁公司 2.本溪钢铁公司的扩建 3.抚顺发电厂 4.阜新发电厂 5.大连第二发电厂的增容 6.阜新新丘竖井 7.阜新平安竖井 8.阜新海州露天煤矿 9.抚顺东露天矿 10.抚顺老虎台煤矿 11.抚顺西露天矿 12.抚顺胜利矿刘山竖井 13.抚顺龙凤矿竖井的新建扩建 14.抚顺石油二厂 15.抚顺铝厂 16.沈阳第一机床厂 17.沈阳第二机床厂(中捷友谊厂) 18.沈阳风动工具厂 19.沈阳电缆厂 20.大连造船厂改建扩建以及 21.杨家杖子钼矿22、沈阳黎明发动机制造公司23、沈阳飞机工业集团 24.渤海造船厂的新建和扩建改建工程。 吉林10项:1.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2. 吉林电石厂3.吉林染料厂4.吉林电极厂(现吉林炭素厂)5.吉林化肥厂 6.吉林铁合金厂钨铁生产部分7.通化湾沟工井8.丰满发电厂9吉林热电站10吉林电缆厂。. 黑龙江省有22项:1.哈尔滨电机厂 2.哈尔滨汽轮机厂3.哈尔滨锅炉厂4.哈尔滨轴承厂 5.哈尔滨伟建机器厂6.哈尔滨东安机械厂 7.哈尔滨东北轻合金厂(原哈尔滨101厂)8.哈尔滨量具刃具厂 9.哈尔滨电碳厂 10.哈尔滨电表仪器厂 11.阿城继电器厂 12.佳木斯造纸厂13.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14鹤岗兴安台10号立井 15.鹤岗东山1号立井 16.鹤岗兴安台洗煤厂 17.鸡西城子河洗煤厂 18.鸡西城子河9号立井 19.鹤岗兴安台2号立井 20.双鸭山洗煤厂 21. 友谊农场22.齐齐哈尔钢(北满特钢)。 这些工程主要以重工业为主,在短时间内使东北地区迅速恢复了工业生产,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基础工业,成为中国工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建设过程中国家对不同地区的针对性投资使东北三省形成了不同的优势产业,三省在生产上互相补充,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三、东北工业格局的形成 随着苏联经济援助特别是重点援建项目的落实,东北地区工业逐渐恢复和开始生产,工业产值迅速超过解放前水平。1953年,中央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明确提出: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发挥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作用;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14这表明国家将工业建设摆在了首位。东北局充分利用东北工业基础和技术力量以及政策优势和其他有利条件,优先发展重工业,将东北地区建设成为新中国首个重工业基地。形成以大连,沈阳,哈尔滨,长春为轴线,辐射有齐齐哈尔,大庆,吉林(市),鞍山,本溪工业城市的工业布局。涉及能源工业、电力工业、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工业、机械制造业和化学工业。而东北三省也在建设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优势产业和工业中心:辽宁主要以钢铁和机械重工业为支柱;吉林则是以汽车和新兴的化学工业为主,而黑龙江重在石油和煤炭工业; 汽车制造工业中心长春,化学工业中心吉林(市),发电设备和精密仪器制造中心哈尔滨,冶金设备工业制造中心齐齐哈尔,造纸工业中心佳木斯,钢铁工业中心鞍山,飞机制造中心沈阳。这些工业制造中心之间形成紧密的产业联系,共同组成了我国第一个具有相对完整工业体系的工业基地。 东北工业格局的形成对新中国工业发展重要意义。东北工业基地的建立为全国工业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同时支援了全国各地工业建设,并且东北三省成为改革开放前拉动全国工业总产值增长的主要力量。(见图表1) 从图表1可知,1949——1979年期间,东北地区工业总产值的增长水平,不仅仅是东北三省工业总产值的平均水平高于全国工业总产值增长的平均水平,而是东北三省各自工业总产值增长水平均高于全国工业总产值增长的平均水平。15 四、经济援助对东北工业格局的影响 苏联的经济援助直接促成了东北工业格局的形成,在发展上东北也遇到了与苏联工业同样的挑战:在恢复阶段经济高速发展和之后出现的经济增长疲劳。在当时的国际背景和国内环境下,苏联经济援助东北工业格局的影响更趋于积极。苏联经济援助对东北工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借助苏联的技术东北地区完成了自身工业格局的形成,建立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通过对苏联贷款和设备、技术的引进,东北工业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并仿照苏联建立起以重工业为中心的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建成了冶金、煤炭、木材、化工、电力和机械制造企业群。形成了一批门类齐全,国内工业化急需的现代基础工业。特别是其中一批新型的、现代化设备项目的建成,使中国工业生产技术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例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引进的解放牌CA10型载货汽车16,不仅填补了中国汽车制造的空白,同时通过对该型汽车制造技术的消化吸收,还为中国自行研发同类产品提供了重要依据。 东北工业照搬苏联模式在一定时期内工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从长远来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导致东北工业长期缺乏市场竞争,在发展上逐渐失去活力,企业生产积极性普遍不高,国家在制定政策的同时,没有能够有效兼顾地方的利益,特别是像东北老工业基地这样的地区。如黑龙江省林业1949年至1985年,共完成国家统配木材供货4.66亿立方米。当时国家规定的先货后款和垫付运费制度,给林业企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后果,到1985年,用户拖欠全省林业企业的货款累计达10亿元之多,其中一部分已成为呆账,全省林业连年承付数千万元的巨额利息,蒙受巨大损失17。 2.东北工业对地区经济发展发挥主导作用,区域产业结构比例失调。东北工业体系建立之后,第二产业迅速发展,1952——1978年第一产业比重由42%下降到22.2%,;第二产业由50%提高到6008%;第三产业则由8%提高到17%。18工业生产在东北地区经济增长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在全国范围内,东北工业也处于领先地位,见图表2 在1978年之前,除个别年份外,东北地区经济基本呈正增长趋势,参考图表1我们可知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长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始终带动着全国经济的发展。经过苏联的经济援助和建设,东北地区成为全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城市化水平和工人素质页高于全国水平,为全国工业建设提供了大量的能源、技术、设备上的支持。成为全国木材、煤炭、钢铁等资源的重要供应地。特别是国内大力发展三的建设中,据不完全统计,1958——1985年,东北地区供应全国钢材达50648万吨;1958——1979年供应全国焦炭368.8万吨;动力机车98万台。19这一时期东北的技术装备、能源和人才对全国工业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东北地区过于注重发展第二产业的直接后果就是产业结构比例逐渐失调。1952——1978年,工业生产总值增长了11倍多,而农业生产总值仅仅增长了1倍多。工业内部也出现了结构失调的现象,主要体现是轻重工业比例不协调。在苏联援建的第一批50项工程中,除一项属于轻工业外,其余都是重工业;1952——1978年,重工业产值增长了近17倍,二轻工业产值仅增长了6.38倍。这种产业结构比例严重失调,最严重的后果就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滞后发展和不断膨胀的第二产业无法形成产业上的互补,进而成为阻碍第二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枷锁。 3.资源、技术起点高,新时期面临资源枯竭、技术创新能力弱的挑战。苏联紧急援助的工程项目中,存在着一大批依托或利用自然资源的项目,如丰满水电站、鸡西煤矿等。项目落成之初,东北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些资源为东北工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随着多年的开采和使用,和长期实行“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传统工业经济发展模式,使东北工业基地部分重点地区的资源如煤炭、森林(可采森林资源)等已经面临枯竭,部分地区矿产资源的开采成本也大幅度上升,失去了原有的经济优势。如占全国石油年产量50%的大庆油田,可采储量只剩下30%,到2020年年产量只能维持在2000万吨左右,开采成本也将大大提高:伊春森林工业基地中的16个林业局中已有13个无林可采。这些资源型产业的后续发展陷入了严重的资源短缺的瓶颈。 东北的自然资源大量减少,甚至一些资源面临枯竭。这将导致一些产业将进入衰退期,而解决与资源枯竭产业相关的失业或“将失业”人员的就业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和为资源枯竭专业寻求新出路成为目前函待解决的难题。 技术方面,中国在接受苏联经济援助的过程中,从苏联方面得到许多相对先进的科技与生产技术,这些技术在当时基本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但东北地区的制造业在消化吸收苏联技术的过程中,由于政治等其他原因,与外界结束交流中断了数十年,东北地区的技术一直徘徊在苏联援建重点项目时的水平,导致对外开放后东北地区工业技术处于劣势地位。而改革开放以后“市场换技术”的方法虽然引进了技术,却忽略了自主创新环节,以至于东北地区工业生产在市场竞争中一直处于劣势。 结论 虽然存在着许多消极影响,但总的来说建国初期苏联对华经济援助对东北工业格局的影响是积极的。东北地区是建国初期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主要地区,苏联的经济援助,特别是“156项工程”中援建东北的项目,不仅促成了东北工业格局的形成,也成为东北工业此后发展的基础;东北工业格局的形成完善了东北的工业体系,加速了东北经济的回复于发展,也间接支援了全国工业的发展,改革开放前30年,东北工业占全国工业的比重大体保持在17% 以上,最高年份1960年达到26%,即全国工业生产者总值的1/4来自东北地区。虽然照搬苏联的生产和管理模式,资源枯竭、人才流失等因素导致东北工业出现了衰退,但在新时期国家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和建立泛东北亚经济圈的政策下,东北地区也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国家政策扶持和现阶段国家扩大内需,出口转内销政策的实施,无疑给东北工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广大的市场。而在泛东北亚经济圈的建设中,东北工业区同样是不可或缺的一环,由于日韩经济发达,国内劳动力成本较高;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稀少,劳动力紧缺,具备良好的工业基础和独特的自然、人力优势的东北无疑成为泛东北亚经济圈中生产加工的重要环节,加之东北处于日本、韩国、朝鲜、俄罗斯之间,交通便利,等一系列的优越条件奠定了东北在泛东北亚地区工业中心的地位。只要东北地区抓住机遇,必将实现东北工业的再次复苏。 参考书目: 1栾井河《中俄关系的历史与现实》,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2沈志华《新中国剪辑出奇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基本情况(上) ——来自中国和俄国的档案资料》,《俄罗斯研究》,2001.1.28 3.《中国经济发展四十年》,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4.陈夕《156项工程与中国工业的现代化》,《党的文献》,1995.5 5.张柏春、要房。张久春、蒋龙《苏联技术向中国的转移》,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 6.陈耀《我国东北工业发展60年:回顾与展望》,《学习与探索》,2009年第5期 7.董志凯《新中国工业的奠基石——156项建设研究》,广州:经济出版社,2004 8.石建国《东北工业化研究综述》,《党的研究与教学》,2005(5) 9.于秋华、王询《中国近代经济史》,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答 谢 为期一个月的毕业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写作终于接近尾声了,本文在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承蒙杨老师的亲切关怀和精心指导,虽然由于我自身原因主动找老师指导论文的次数很少,但老师在处理繁忙的工作的同时,仍主动关心我的论文进度并抽出时间给予我论文上的指导和帮助。刘老师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严谨的治学方法、勤勉的工作作风我永远学习的榜样。在此,谨向刘老师致以深深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谢。 还要感谢我的同学,他们在论文资料的查找和参考书目的借阅上,为我提供了无私的帮助。 最后,感谢所有关心我、支持我和帮助过我的同学、朋友、老师。谢谢你们的帮助和指导。 1 中国经济发展史【Z】.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2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 董志凯.《新中国工业的奠基石——156项建设研究》.【M】.广州:经济出版社,2004. 4 1945年苏联出兵中国东北,苏联占领东北后,拆走了一半以上的东北工业设备 5 李丽.《毛泽东东北重工业基地建设战略思想评析》.《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6年12月第七卷第四期 6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297页 7 1949年6月27日斯大林与中共代表团会谈纪要 8 协定文本见中国社科学院,中央档案馆编:《1949——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基本建设投资和建筑业卷.中国城市经济社会出版社.1989年版,第87——88页。 9 《周恩来传》下卷,第996页。 10 有关协定见《1949——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选编》交通通讯卷,中国物资出版社1996年版,第26——32页 11 《1953——1957年》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卷,第386——388页。 12 《当代中国的基本建设》(上),第14——15页。 13 《周恩来年谱》上卷,165页。 14 中共吉林省委党史研究室编:《“一五”期间吉林省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2页。 15 个别年份外黑龙江省工业总产值增长水平低于全国工业总产值增长的平均水品。 16 解放牌CA10型载货汽车只是对苏联吉斯150型汽车略做改进的一种产品,而吉斯150型的原型是苏联引进的美国道奇牌载货汽车 17 《黑龙江省志·林业志》,第758页。 18 陈耀《我国东北工业发展60年:回顾与展望》《学习与探索》,2009年第5期第43页 19 陈耀《我国东北工业发展60年:回顾与展望》《学习与探索》,2009年第5期第43页
本文档为【贾鑫博-P070310668_历史学_《苏联对华经济援助与东北工业格局》】,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1607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59KB
软件:Word
页数:18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1-05-20
浏览量: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