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营造法式》中的翼角构造初探

《营造法式》中的翼角构造初探

举报
开通vip

《营造法式》中的翼角构造初探 《营造法式》中的翼角构造初探 侯马市建设局 李 灿 宋 《营造法式》中的翼角部分叙述简 略,在众多建筑著作中,也很少涉及到这部 分的论述。至今古建界尚不清楚它的准确构 造 。 在 《营造法式》一书中,对翼角构造的 叙述,分散在梁、檐、阳马诸条之内;而对 翼角的主要构件 “阳马”的描述,廖廖 260 余字如同天书,一般人读后均难得其要领。 梁思成先生在 《营造法式注释》中翼角 的构件及做法,注释本都存疑或从略了。如 “阳马”条注解写道: “在 《大木作制度》 中,造角梁之制说得最不清...

《营造法式》中的翼角构造初探
《营造法式》中的翼角构造初探 侯马市建设局 李 灿 宋 《营造法式》中的翼角部分叙述简 略,在众多建筑著作中,也很少涉及到这部 分的论述。至今古建界尚不清楚它的准确构 造 。 在 《营造法式》一书中,对翼角构造的 叙述,分散在梁、檐、阳马诸条之内;而对 翼角的主要构件 “阳马”的描述,廖廖 260 余字如同天书,一般人读后均难得其要领。 梁思成先生在 《营造法式注释》中翼角 的构件及做法,注释本都存疑或从略了。如 “阳马”条注解写道: “在 《大木作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 中,造角梁之制说得最不清楚,为制图带来 许多困难,⋯⋯我们列举了若干唐宋时期的 实例作为佐证和补充, (大木作图 95、96、 9r7、98、99、100)。”大木作图95—100计八 幅图,前六幅是屋内翼角后部仰视图 (或照 片),无法看懂其结构;在后两幅图中,有 角梁的立面图,但经仔细辨认与书中文字叙 述不符。 陈明达先生在其 《营造法式大木作制度 研究》一书中也有一段话:“原文本是叙述 很明白、很具体的.只是由于我们缺乏感性 认识,缺乏实践知识而看不懂。” 中国古建筑的结构与风格,同人们的语 言一样,在历史上形成了浓郁的地方色彩。 宋虽颁行了 《营造法式》,但从全国现存的 宋、辽、金遗构看,还是存在着不同地区的 结构和手法。能与 《营造法式》相符的建 筑,应该是北宋的京城汴梁,即现在的开封 地区。但开封地处中原,历史上战乱频仍, 宋代建筑大部已荡然无存。我们只能借助其 周围地区的宋、辽、金遗构,与 《营造法 式》的文字相印证了。 在探讨正文前,我们首先应当了解当时 翼角的不同结构,及 《营造法式》所叙述的 是那一种结构,以便切中要点。 目前我们看到的宋、辽、金遗构,按大 角梁的放置位置,可大约分为两大类。 一 类是大角梁斜置,即大角梁随搭交榇 图 1 下檐转角铺作45o方向剖面 基角梁、仔角梁、续角粱、斜批相搭宝瓶、内昂 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 (国家文物局文保所供稿) 图2 山西大同善化寺贤问转角结构剖面示意 (金) ’承椽方 至角即抱角粱 图3 太原晋祠寺圣母殿翼角 ·49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檐方 (或榇风棒 )和搭交下平椿的坡势,斜置其上, 大角梁后尾在下平棒上 (见图 1、图 2)。 另一类是大角梁平置,即大角梁在翼角方向上, 平置在搭交檫檐方 (或檫风棒)之上,大角梁后尾在 搭交下平棒下方。这类结构增加了隐角梁这个构件 (见图3、图4)。细读 《营造法式》的有关条目,发 现其描述的翼角结构,不同于大角梁斜置结构,而是 属大角梁平置一类。书中有两处可证: 1.大木作制二·阳马:“隐角梁,上下广十四分 至十六分,厚同大角梁或减二分。”隐角梁是大角梁 平置的必备构件。 2.大木作制度二·栋: “凡下昂作,第 一 跳心之上用棒承椽,以代承椽方,谓之牛 脊棒 ;安於草袱之上,至角即抱角梁,下用 矮柱敦掭”。由于大角梁平置,在屋角处占 据了牛脊棒 (或承椽枋)的位置。从结构上 只能把正、侧面的牛脊棒 (或承椽枋)在大 角梁处锯断,贴在大角梁两侧,即 “至角即 抱角梁”(见图3)。大角梁斜置则不会发生 这种现象 (如图 1)。 还有一个很直观的间接证明,是宋徽宗 御画 “瑞鹤图”(辽宁省博物馆藏)。宋徽宗 绘画以观察人微写实著称,崇尚 “画写物外 形,要物形不改”的风尚。据北宋邓椿 《画 继》卷十载,一次宣和殿前所植荔枝结实, 徽宗甚为高兴,特来观看,发现孔雀 立于其下,便召画工描绘。但画到孔 雀飞往藤墩时,都画右脚先举。徽宗 观后说 : “画的不对。”众画工 皆愕 然,不知所以。几天后,徽宗复召画 工询问,仍不知所 以。这时徽宗才 说,孔雀升墩,必先举左足。验之, 果然如此。 又如龙行宫建成,徽宗召画工在 屏壁上作画,画幅都是一时妙品,徽 宗独在一幅斜枝月季花画前徘徊不 已。众人莫测其故,徽宗说,很少有 人能准确地画月季花,因为该花四时 朝暮蕊叶均不相同,这幅画画的是春 天正午时分的月季,没有丝毫差错。 “瑞鹤图”上部画的是 20只翔集 于端门 (宣德门)上的仙鹤,下部画 的是端门正面屋顶.鸱尾、垂兽、蹲 兽、套兽以及瓦条脊清晰可见;檐下 虽云气漫漶.但从右首角柱还可辨认 · 50 · 出是六铺作斗棋,大角梁底面向外微微上翘,子角梁 则明显呈弧形上折 (见摹画图 5)。这幅写实画应是 站在端门前下方,用散点透视画的正面图。清 “官 式”建筑的老角梁与水平夹角约 l3。左右。在北京故 宫,你站在各大殿前如论怎样仰视或拍照,老角梁也 不会看成平置或上折。从 “瑞鹤图”我们可以旁证大 角梁平置,子角梁上折的做法,这也有助于对叙述简 略的原文的理解 本着上述认识,为了更有利于理解原著,我们采 用逐件逐段解析原文的方法。探讨李诫所描述的翼角 图 6 1.孢衬角伏 2.伏项柱 3.抹角伏山西芮城永乐宫(元) 图4 朔州崇福寺弥陀殿翼角 图5 (宋)赴佶(瑞鹤图)中的汴梁宣德门屋顶(考本)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结构。 (隐衬角袱) 大木作制度二·梁:“凡角梁之下又施隐衬角袱, 在明梁之上,外至榇檐方,内至角后棒项;长以两椽 材料长加之。” 此处明梁即是转角处的乳袱,也叫递角袱、明 梁。有平蓁时用此构件。隐衬角袱类似于清 “官式” 无斗棋建筑的递角梁 (清式有斗棋建筑无递角梁)。 不同之处是清式递角梁在檩下,梁头外露;而隐衬角 袱按原文看梁头不外露,在转角斗棋的斜衬方头位 置,外端顶着搭交榇檐方,内端开榫插入内转角柱。 (此处 “内至角后袱项”一句疑有疏漏,在建筑的四 角,按习惯应叫角内、角外,叫角后似有语病)。此 处的构造,角梁后尾是转过一椽到下平棒下,隐衬角 袱是转过两椽交转角柱。显然隐衬角袱后尾在大角梁 后尾之后,而大角梁则习惯称角梁前,角梁后,“内 至角后袱项”疑是内至角 (梁)后袱项。但从方位 看,隐衬角袱后尾无 “袱项”可至。结合图4可以看 出隐衬角袱后尾是交于内转角柱。 “袱项”可能是 “袱项柱”。 “袱项柱”在 《营造法式》卷十九·大木作功限三 有其名,但在大木作制度内没有相应的描述,这就无 从知道袱项柱为何物。 比较直观的标注出袱项柱这个构件的,是清华大 学 《建筑史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集》第六辑 “宋 《营造法式》术语汇 释”一文。在这篇汇释中, “大角梁”的插图 27, “隐衬角袱”的插图 125,分别标注出袱项柱 (见本 文图6)。从图中可以看出袱项柱是下平樟与隐衬角 袱之间的一根短柱。 大木作功限三·殿堂梁、柱等事件功限·造作功: “柱,一条长一丈五尺,径一尺一寸,一功。如径增 一 寸,加一分二厘功。”又仓廒,库屋功限·造作功 (以三等材计):“八椽袱项柱一条长一丈五尺,径一 尺二寸,一功三分,如转角柱,每功加一分。下檐 柱,每一条,八分功。蜀柱,每一枚⋯⋯,右各一分 功。”从上两例看,殿阁柱无袱项柱之称,库屋则有 袱项柱和下檐柱。这里一条 “袱项柱”的功大于一条 “下檐柱”的功,等于十三个 “蜀柱”的功。 又大木作制度一·飞昂:“如用平綦,自棒安蜀柱 以叉昂尾 (见图7)。”《营造法式》·总释上·侏儒柱: “杨雄 《甘泉赋》:‘抗浮柱之飞榱’。浮柱即梁上短柱 也,今俗谓之蜀柱。”浮:高远貌。李善注引服虔日: “浮,高远貌”;又,飘在空中。又 《文选》:“司马相 如《长f-1赋》:‘罗丰茸之游树兮。’游树,屋上之浮 柱。”游:飘浮。[广韵]:“游,浮也。”从字义和功 图7 自搏安蜀柱以叉昂尾,浙江宁波保国寺大殿(宋) 图9 “T本”《营造法式》角梁头样 u 一 网 , LI J 』 图l0 大角梁、头下斜杀长三分之二,子角梁、 头杀四分,上折七分示意图 限判断,图6中这个短柱应属 “浮柱 (蜀柱)”。 大木作制度二·梁:“⋯⋯其项入斗处,厚十分。 斗口外两肩各以四瓣卷杀。”梁头加工成拱形或榫状, 叫袱项。笔者推测,从工匠的工艺角度看,在柱身开 卯,以梁头榫入卯穿柱相 (绞)结的柱子,形象地叫 袱项柱;而通过斗棋支承梁的柱子则不在此范畴 (见 图8)。 大木作功限三、·荐拔 ·抽换柱、袱等功限·殿宇、 ‘ · 51 · 品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楼阁:“平柱,有副阶者以长二丈五尺为率,一十功, 每增减一尺,各减八分功,其厅堂、--I'-I、亭台袱项 柱减功三分之一。” 无副阶者,以长一丈七尺为率,六功,每增减一 尺,各减五分功,其厅堂、三门、亭台下檐柱减功三 分之一。 到此可以证明,袱项柱显然指的是厅堂以下建筑 的内柱。 宋代建筑的梢间宽,一般等于前后坡的两椽长 (水平投影)。这样,建筑梢间正、侧面正好组成了一 个正方形,隐衬角袱 “以两椽材料长加之”,以袱项 的形式交于内转角柱,即 “袱项柱”。 “内至角后袱 项”是否是 “内至角 (梁)后袱项 (柱)” (见图4)。 《营造法式》未给出隐衬角袱的高和厚,从结构看, ’ _ - ●t囊三曩■'~Sl-'. ⋯ H 川 ^t- .. ,Y , , I 一 鼍 ¨ ’ 薹o 己 、 \、 .. .4.·.|.I-珥 ∥ 一一 一 ⋯ . . 1 嘲 一 一一 |l丘:匕曩鼍■Ilt ■’ - I I ) 丰■片令蠢一 ■ C I ^ - - - - 一 1 ⋯。 r一7 r 一 再 |口} _ 盔 霹 LT眦 .LH曩 jl茸●.1一曩■采缸_l尺1I太小■ 用料毒-l夸一|I下 .1定■H ' l·慑t奉■t●■I=■乞 一 t‘7曩■ t·■叠I●七一■三耳 之t■£● .c _ _ 一 ■ 蛀. 一岜一 3·■簋‘■14.'^ 且 tt一^ o 4·●尘一■量t●4^ ∞ 尺 - ,·ist纛■之●坶擅蠢矗●五■t - 一一 兽 . · I 麓曩,l最之一一一一. _1. 一曩置|lt●材一疆一一一 P l童 e·一,}..t■■啊■●,一景.中·中^ .一 ●2o -0·O0^. 皇 J L I e Bo天I .to o^ f 2^。。^ I 。z.。o凡 ‘ e.oo‘ I I圣式tt墟窆l -6 o凡 I · 52 · 图8 厅堂等八架椽间缝内用梁柱侧样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高是从耍头上皮到榇檐方上皮,约二十五分至两材 高。厚从实物看略大于大角梁的厚二十分。 (大角梁) “造角梁之制:大角梁,其广二十八分至加材一 倍;厚十八分至二十分。头下斜杀长三分之二。或于 斜面上留二分,外余直卷为三瓣。⋯⋯凡角梁之长。 大角梁自下平棒至下架檐头;子角梁随飞檐头外至小 连檐下。” 大角梁是叠置在隐衬角袱之上。这里我们把大角 梁后端与前端分开叙述,从图 3、图 4可以看出大角 梁后尾长至下平棒。由于是平置,下平棒与大角梁之 间的空间,依次由替木、令棋或攀间,交互斗连接。 图 ll 实际柱子、嵩头袱·角梁转过一椽 图 l2 太原晋祠圣母殿 (上檐翼角转过一椽,副阶转过二椽) · 53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大角梁的梁头 “至下架檐头”一句语焉不详,这 里牵涉到翼角的生出。大木作制度二·檐:“其檐 自次 角补间铺作心,椽头皆生出向外,渐至角梁:若一间 生四寸;三间生五寸;五间生七寸。五间以上。约度 随宜加减。”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以上这两段话。笔者推测大角梁头 前出是:檐椽平出加正生出再加斜;子角梁头前出是 飞子正出加斜。即生出加在大角梁前出上。从以上两 例验证 : 太原晋祠圣母殿,宋崇宁元年 (公元 1l02年) 九月十八 日奉勒重修。它的上檐椽 自榇风棒平出 1lOOmm,飞子平出 550ram。翼角正生出 260ram;大 角梁自榇风棒斜平出1916mm,子角梁斜平出800mm。 (椽平出+生出)×√2=(1100+26O)×√2 — 1923(mm) 飞子平出×√2=550×√2 -~ 778(mm) 此例与上述推测相符。 朔州崇福寺弥陀殿,金皇统三年(公元 1143年) 建。它的椽自榇风棒平出1650mm,飞子平出655mm, 翼角正生出500mm;大角梁自榇风棒斜平出3000mm, 子角梁斜平出 l02omln。 (椽平出+生出)×√2=(1650+55o)×√2 — 3111(mm) 飞子平出)×√2=655×√2~-926(mm) 图 l3 河北正定县隆兴寺摩尼殿纵剖面图 · 54 · 图 l4 朔州崇福寺弥陀殿 :li_|.; ”; ; ● , 一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此处误差近 lOOmm,弥陀殿七间用二等材(!),椽 径 160mm。生出应在 9寸左右 (280mm),实际生出 500ram约合宋 1.6尺,属 “随宜加减”例。也不排除 有多种做法。从工艺上讲,子角梁加长给翼角飞子制 作增加了工艺难度,有经验的匠工不会用此作法。笔 者还是认为原文大角梁前出,是椽平出加生出再加 斜;子角梁头长是飞子平出加斜。 大角梁头的形状,文字叙述费解。旁证如大木作 制度二·阑额:“⋯⋯檐额下绰幕方,广减檐额三分之 一 , 出柱长至补间;相对作桔头或三瓣头。如角梁。” 可旁证大角梁头可做成桔头或三瓣头。“头下斜杀长 三分之二”,从实例看是大角梁高的三分之二,三瓣 头做法见图3、图 9、图 10。 (子角梁) “子角梁广十八分至二十分,厚减大角梁三分, 头杀四分,上折七分。凡角梁之长,子角梁随飞檐头 外至小连檐下,斜至柱心。安于大角梁内。” 子角梁头长,在大角梁条内已推测是飞子平出加 斜 。 子角梁尾长至角柱中心。“斜至柱心,安於于大 角梁内”。“内”是相对于子角梁头与子角梁尾的分界 线而言,子角梁头在大角梁头外,尾安于大角梁头以 内。子角梁头做法 “头杀四分,上折七分”,根据飞 子头制作和参阅 “瑞鹤图”,理解为图 10。按宋画, 殿阁有套兽,此处漏叙套兽榫,仅供参考。 <隐角梁) “隐角梁上下广十四分至十六分,厚同大角梁或 减二分。上两面隐广各三分,深各一椽分。余随逐架 接续,隐法皆准此。隐角梁随架之广,自下平樽至子 角梁尾。安于大角梁中。皆以斜长加之。” 隐角梁是在大角梁尾置於下平樽下以后,用以承 接翼角椽后尾的一个构件。隐角梁上端。做成斜批相 搭形式,置于搭交下平樽上。下端 “安於大角梁中”, 理解为下端安在大角梁中点,即从下平樽到大角梁头 之间的中点处,搭在子角梁后尾上,实际做法见图 3、图 4。 (角梁转过两椽) 大木作制度二·阳马:“凡厅堂若厦两头造。则两 捎间用角梁转过两椽。 (亭榭之类转一椽。今亦用此 制为殿阁者,俗谓之曹殿,又日汉殿,亦日九脊殿。 按唐 《六典》及 《营缮令》云:王公以下居第并厅厦 两头者,此制也)”。 从上文看,角梁转过两椽的作法,唐代已有此 制,是用于厅堂作法,到宋亦用於殿阁。这反映了唐 宋人对歇山建筑的审美观,也反映了当时歇山建筑的 图 17 太原晋祠寺圣母殿翼角(屋内) ① 按陈明达先生著<营造法式大木作制度研究>·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32—2载,弥 陀殿用材。25X 16"(cm),属三等材;柴泽俊老师著 <朔州崇福寺> ·弥 陀殿 (表六)用材 。2I5∞ X 18cm”。合二等材强。今按二等材说。 · 55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结构手法。殿阁收山有两种作法,大木作制度二·栋: “凡出际之制:樽至两梢问,两际各出柱头 (又谓之 屋废)。如四椽屋出三尺至三尺五寸;六椽屋出三尺 五寸至四尺;八椽至十椽屋出四尺五寸至五尺。若殿 阁转角造,出际长随架。(于丁袱上随架立夹际柱子, 以柱樽梢;或更于丁袱背上添阂头袱。” (见图 l1)。 这里说 出 “出际”应该是 “不厦两头造 (悬出造)” 的出际,厦两头造出际多少没有讲。 “出际长随架”,即樽梢伸过阑头袱。阑头袱类同 于清式建筑的 “踩步梁”,既承山面檐步椽尾,又支 承出际樽梢,是殿阁收山的另一种做法,即转过一椽 的做法。 转过一椽的作法及夹际柱子、阂头袱见图 l1、 图 12,转过二椽的作法见图 13、图 14。 (图 13中, 屋废处有清代的踏脚木、雷公柱、穿、博脊等构件, 应是清代维修时添置)。 从上文看,殿阁收山与厅堂收山做法原来是不同 的,一个是转过一椽,一个是转过两椽,从以上四例 可以看出宋时殿阁与厅堂转角造已无明显界线。厦两 头造的出际受审美观与结构制约。卷十三·瓦作制度· 用鸱尾:“殿阁八椽,九间以上,其下有副阶者,鸱 尾高九尺至一丈。”宋一丈约合今 3.12米。现北京故 宫太和殿正吻高 3.36米,重七千三百斤,所以按当 时结构,出际太长樽梢不堪负重。从 “瑞鹤图”和 《营造法式注释》中的 《汉苑图》、《焚香祝圣图》等 宋画看,厦两头造的屋废都画在山柱上,收山远小于 实物,从审美观上看,这大概是后世歇山只用 “转过 一 椽”的做法,收山日渐变小的滥觞。 (抹角袱) ;kS作制度二·梁:“凡屋内若施平蓁,(平阎亦 同)在大梁之上,平蓁之上,又施草袱;乳袱之上亦 施草袱,并在压槽方之上 (压槽方在柱头方之上)。 其草袱长同下梁,直到榇檐方止。若在两面,则安丁 袱。丁袱之上,别安抹角袱,与草袱相交。” 抹角袱,从宋、辽、金遗构看大约有两个位置: 如捎间单铺作,一个在梢问正、侧补间铺作的连线 上,长约0.7捎间宽;另一个在捎间正侧的柱头铺作 的连线上,长约 1.4梢问宽,高约一材至一足材,如 图 15、图 16。如果是彻上明造,抹角袱承接挑杆或 大角梁,其高下位置视挑杆或大角梁定。如果有平 莱,按本条描述,丁袱在耍头位置,抹角袱在衬方头 位置,或按斗棋抹角袱应在算程方之上,也在衬方头 位置;如此则与隐衬角袱处在同一高度,二者不能同 时使用 (草袱做法除外)。笔者理解,隐衬角袱多用 · 56 · 于厅堂和殿阁副阶翼角,抹角袱多用于殿阁翼角。当 然还有其它的结构形式。 由于角梁前端的荷载远大于角梁后的荷载,笔者 在考察中发现,有的建筑角梁后尾虽承有下平樽的荷 载,反而是悬挑在抹角袱之上,抹角袱则形同虚设。 实际施工中有的匠人视抹角袱为蛇足而不用。直接由 挑杆承接大角梁后尾 (见图 17)。 通过上述探讨,可以看出宋时翼角结构有大角梁 平置和斜置两种,而 《营造法式》中记述的主要是大 角梁平置这一种。从图4和图 1可以看出对于薄弱的 转角铺作其受力状况,大角梁平置要优于大角梁斜 置。李诫在 “进新修 《营造法式》序”中说:“非有 治三宫之精识,岂能新一代之成规。”这大概是李诫 记述这种结构的原因吧。 人对事物的认识,往往囿于传统观念和先人为主 的束缚。如果不能跳出角梁斜置的窠臼,对于和角梁 平置有关的记述,将因熟视无睹而失之交臂。 中国传统建筑是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不断的创 新、不断的遭变。面同一时代,不同地区师承不同, 或见仁见智,古代的哲匠营造出了丰富多彩的不拘一 格的建筑。孙子日:“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 敌变化而取胜者,可谓之视。”晋祠圣母殿的上檐翼 角及与其类似结构的建筑,即跳出了旧的束缚,而更 趋于整饬简练。这种开拓创新的做法,在今天仍有现 实意义。 《营造法式》一书,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由于我们对当时成书的人文环境知之甚少,这对领会 书中的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增加了一定的困难,尚有待于继续深入的 研究。本文谨是笔者的肤浅之见,管窥蠡测,难免有 所局限和疏漏。不妥之处,尚请方家与读者指正。 注 : 图1、7、9、8、11、14、17引自梁思成先生著 《营造法式注释》卷上。 图3、12引自柴泽俊老师等著 《太原晋祠圣母殿 修缮工程报告》。 图4、14引自柴泽俊老师著 《朔州崇福寺》。 图2、16引自 《古建园林技术》总37期张十庆 先生 《略论山西地区角翘之做法及其特点》。 图5引自 《付熹年先生建筑史论文集》。 图6、15引自清华大学 《建筑史论文集》第六 辑,宋 “《营造法式》汇释”一文。 图13引自刘敦桢先生主编 《中国古代建筑技术 史》。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本文档为【《营造法式》中的翼角构造初探】,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87803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394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8
分类:金融/投资/证券
上传时间:2011-05-18
浏览量: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