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摩托车电喷标准(草案071127)(修订版)

摩托车电喷标准(草案071127)(修订版)

举报
开通vip

摩托车电喷标准(草案071127)(修订版) ICS XXXXX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QC/T ××××—×××× 摩托车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技术条件 Specifications of Motorcycle Electronic Control Fuel-injection System (草案稿 Draft standard) ××××-××-××发布 ××××-××-××实施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 GB/T ××××—×××× I 前 言 本标准规定了摩托车和轻便摩托...

摩托车电喷标准(草案071127)(修订版)
ICS XXXXX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QC/T ××××—×××× 摩托车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技术条件 Specifications of Motorcycle Electronic Control Fuel-injection System (草案稿 Draft standard) ××××-××-××发布 ××××-××-××实施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 GB/T ××××—×××× I 前 言 本标准规定了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产品采用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及主要部件、元器件的技术要 求、考核评价及试验方法。 符合本标准的摩托车及摩托车发动机产品应符合国家强制安全、环保标准的要求;本标准技术要 求、故障诊断系统基本要求为强制性的,考核评价及试验方法为推荐性。 本标准的附录 A、附录 B 均为标准的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摩托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上海摩托车质量监督检验所、中国嘉陵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五羊本田摩托 车有限公司、隆鑫(集团)有限公司、洛阳北方易初摩托车有限公司、洛阳北方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广 州天恒机车工业有限公司、上海(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GB/T ××××—×××× 1 摩托车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技术条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摩托车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及其部件的分类及标识编制、技术参数和基本性能要 求、电子控制单元、与整车的匹配要求、装车性能要求、检验规则、标志、使用说明等。 本标准适用于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 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2423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私盐规程 GB/T 10125-1997 人造气氛腐蚀试验 盐雾试验 GB/T 1690 硫化橡胶耐液体试验方法 GB 14621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怠速法) GB 14622 摩托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工况法) GB 18176 轻便摩托车排气污染物限值及测量方法(工况法) GB 19758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排气烟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GB 20098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燃油蒸发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GB 4569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定置噪声限值及测试方法 GB 16169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加速行驶噪声限值及测试方法 GB 14023 车辆、船和由内燃机驱动的装置 无线电骚扰特性限值和测量方法 GB/T 5378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道路试验总则 GB/T 5381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起动性能试验方法 GB/T 5385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加速性能试验方法 GB/T 5384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最高车速试验方法 GB/T 15744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燃油消耗量限值 GB/T 16486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燃油消耗试验方法 GB/T 5363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发动机台架性能试验方法 GB/T 5374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可靠性试验方法 GB/T 4570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耐久性试验方法 GB/T ××××—×××× 2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摩托车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Motorcycle Electronic Control Fuel-injection System,MFI) 是指根据检测的进气量、转速、温度以及各种工况参数等信号,由电子控制单元(ECU)进行分析、 计算后,提供喷油脉冲信号,将加有一定压力的燃油通过喷油器喷射,保证发动机正常运行的系统。 3.2 电子控制单元(Electronic Control Unit) 是指根据其内存储程序对传感器输入的各种瞬态工况信号进行运算、处理,然后输出指令,控制执 行器动作,自动控制发动机工作的一种综合控制装置。 3.3 传感器 是测量系统的一种前置部件,它将输入变量转换成可供测量的信号。 3.4 燃油喷射量 根据发动机运转工况及影响因素,输出控制信号,通过控制燃油喷油器的喷射时间,达到符合需要 空燃比的混合气。 3.5 喷油器 根据电子控制单元的指令,向进气道或燃烧室内执行燃油喷射,向发动机提供燃油并使其雾化。 3.6 压力调节器 安装在燃油泵和喷油器之间的压力调节装置,确保喷油压力恒定。 3.7 燃油分配管 分配、储存燃油,调节喷油器的进油压力,保持喷油器进口的压力差恒定不变。 3.8 电动燃油泵 向发动机输送充足的燃油并维持额定的压力,以保证在所有工况下有效地喷射。 3.9 压力传感器 安装在进气(歧)管上,监控发动机进气压力负荷信息,输出电频信号给电子控制单元。作为计算 喷油量和时间的参数之一。 3.10 转速传感器 监测发动机的曲轴转速和位置信息,输出电压-频率信号给电子控制单元。作为计算点火提前角的 参数之一。 3.11 进气温度传感器 安装在进气(歧)管上,提供发动机进气温度信息。输出电频信号给电子控制单元。 3.12 机体/机油/冷却液温度传感器 GB/T ××××—×××× 3 监测发动机机体/机油/冷却液的温度,输出电频信号给电子控制单元。 3.13 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监测测定节气门转角,输出电频信号给电子控制单元。 3.14 氧传感器 用于电子控制燃油喷射装置的反馈系统中,实现闭环控制,提高ECU对空燃比的控制精度。 3.15 车载故障诊断系统(OBD) 在车辆的使用期内确保系统能识别系统部件的故障和损坏的类型以及故障可能存在的位置。并以故 障代码的方式将该信息储存在电控单元的存储器内。 4 分类及标识编制 4.1 分类原则 4.1.1 按喷射系统执行机构:多点喷射、单点喷射 4.1.1.1 多点喷射:对于多缸发动机而言,对应每个汽缸安装一个喷油器,直接将燃料喷入汽缸或进气 歧管内,(喷油器位置位于节气阀体总成之后),用代码 Mpi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示。 4.1.1.2 单点喷射:用一个喷油器向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汽缸供油,喷油器安装在节气门前的区段中,燃 料喷入后随空气流进入进气歧管内,向各缸供油,(喷油器位置位于节气阀体总成之前),用代码 Spi 表示。 4.1.2 按燃油喷射位置分为:进气道喷射;缸内喷射 4.1.2.1 进气道喷射:直接将燃油喷入进气管或进气歧管的喷射方式,用代码 I 表示。 4.1.2.2 缸内喷射:直接将燃油喷入汽缸内的喷射方式,用代码 C 表示。 4.1.3 按喷射方式:间歇喷射;连续喷射 4.1.3.1 间歇喷射:也称做脉冲喷射,喷射是在循环中的一段时间内进行的,喷射持续时间决定喷油量, 用代码 P 表示。 4.1.3.2 连续喷射:也称做稳定喷射,是将燃油喷射在进气道内,喷射的时间占有全循环的时间,用代 码 S 表示。 4.1.4 按喷射压力:低压喷射、高压喷射[注1] 4.1.4.1 低压喷射:指喷油压力在600kPa 以下,用代码 L 表示。 4.1.4.2 高压喷射:指喷油压力在3.8~10Mpa,用代码 H 表示。 4.1.5 按负荷测量方式:速度密度法;直接流量法 4.1.5.1速度密度法: 测量进气管绝对压力和发动机转速间接确定发动机负荷,代码为 D。 GB/T ××××—×××× 4 4.1.5.2直接流量法:直接测量发动机进气空气流量,用代码 M 表示。 4.1.6 按信息流方式:开环控制;闭环控制 4.1.6.1 开环控制:就是车内的电脑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来调整喷油量、进气量等相关参数,不涉及自 身对尾气的检测,用代码 O 表示。 4.1.6.2 闭环控制:是指在车的排气管的三元催化器之前安装氧传感器,检测尾气中氧的浓度,调整喷 油量等,用代码 1 表示。 4.2 标识编制 4.2.1 标识顺序 按照4.1条的顺序依次分别用各种类别的代码表示,代码之间无分割符。 4.2.2 标识编制示例: MFI SpiIPLD1 表示某机型采用单点进气道间歇低压速度密度法闭环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 [注 1]:现阶段高压喷射尚未用于摩托车产品,仅用于技术储备目的予以列举。 5 技术要求 5.1 系统要求 5.1.1 系统基本配置要求 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应由供油系统、进气系统、电子控制系统三部分组成。 5.1.2 供油系统主要部件技术条件 供油系统组成应由燃油箱、电动燃油泵、燃油滤清器、燃油压力调节器、喷油器和油管等组成 5.1.2.1 喷油器 5.1.2.1.1 技术参数 燃油供给方式:径向或者轴向 允许工作电压范围:6 V—16V 允许工作温度范围:-30 ℃~+100 ℃。 允许燃油温度:持续运行小于 70℃,短时间(不少于 3 min )内允许达到 100ºC。 允许额定压差:300kPa±50kPa(或允许额定压力差波动范围:±50kPa)。 允许瞬间最大压力:1100kPa。 5.1.2.1.2 性能要求 GB/T ××××—×××× 5 在室温环境,采用规定电压12V~14V,燃油压力250kPa~350kPa试验时,喷油器性能 要求应满足下列条款要求。如制造商有明确的规定试验电压和燃油压力参数,也可作为试验依据。 a) 流量特性:静态流量误差不超过额定值的±5%,动态流量误差不超过额定值的±5%。 b) 泄漏量:喷油器喷孔处的泄漏量不大于 2mm3/s(DENSO)。(200kPa,7x10-11 m3/s BOSCH)。 5.1.2.1.3 可靠性要求 在室温环境,采用规定电压12V~14V,燃油压力250kPa~350kPa试验时,喷油器可靠 性应满足下列条款要求。如制造商有明确的规定试验电压和燃油压力参数,也可作为试验依据。 a) 极限温度循环 喷油器无负荷情况下,经540次-30 ℃~+120 ℃温度循环试验后,应满足5.1.2.1.2 要求。温度 循环试验方法见附录B.2.1.1。 b) 疲劳强度 喷油器经过 9×107 (DENSO)(5×108 BOSCH)次开关试验后,应满足 5.1.2.1.2 要求。疲劳试验 方法见附录 B.2.1.2。 C) 抗振动性 在 50-150Hz,振幅 2a=0.66mm,150-200 Hz 扫频状态下 30G,各方向 67h 试验后,应满足 5.1.2.1.2 要求。 5.1.2.2 电动燃油泵 5.1.2.2.1 技术参数 允许工作温度范围:-30℃~+80℃,短时间(不少于 15min)最高不超过 120℃。 允许最大燃油压力:对于喷射压力 110 kPa 低压喷射系统,不低于 170kPa;对于喷射压力 300kPa 的喷射系统,不低于 470kPa。 允许燃油温度:-30℃~+80℃ 工作电压范围:+8 V~+16V 5.1.2.2.2 性能和可靠性要求 a) 在试验温度23 ℃±3℃条件下采用规定燃油(或95#无铅汽油)试验时,电动燃油泵的输油性 能见表 1。 表 1 电压 系统压力 流量误差 12±0.1 规定值 0 -10 小于 10 9±0.1 规定值 0 -10 小于 10 GB/T ××××—×××× 6 b) 运行噪音 输入电压12V,压力为250kPa时,运行噪音不大于34dB(A)。 c) 极限温度循环 经 20 次 120h 的-30 ℃~+80 ℃温度循环试验后,电动燃油泵流量不低于规定值的 80%。 d) 抗振动性 在 50-500Hz 扫频状态下 5g,各方向 20h 试验后,电动燃油泵流量不低于规定值的 80%。 e) 运行寿命 经过1000 h正常运行后,电动燃油泵流量不低于额定值的80%。 5.1.2.3 压力调节器[注2] 5.1.2.3.1 技术参数 允许工作温度:-30 ℃~+80 ℃,短时间(不少于 15 min,发动机关闭状态)最高至 120 ℃。 允许燃油最高温度:不大于+85℃ 允许入口最大压力脉动:不小于100 kPa 允许最大压力:不小于1500 kPa 5.1.2.3.2 性能要求 a) 额定压力:由制造商技术规范明确提出。 b) 在设计流量范围内额定压力波动范围:不大于 5 %,设计流量范围由由制造商提供。 c) 阀泄漏量 采用空气泄漏测试方式:在室温环境,气体压力 420±5 kPa 条件下,不大于 1×10-7 m3/s。 采用燃油泄漏测试方式:在室温环境,燃油压力 150±5 kPa 条件下,额定压力下降幅度不大 于 5 kPa /min。泄漏量试验方法见附录 B2.3。 5.1.2.3.3 可靠性要求 a) 极限温度循环 经20次120 h的-30 ℃~+80 ℃温度循环试验后,压力下降幅度不大于额定压力值2%。 b) 抗振动性 在50-500Hz扫频状态下5g,各方向20h试验后,压力下降幅度不大于额定压力值的2%。 c) 运行耐久性 在室温环境,经1×104次燃油压力循环(0kpa(2.5s)⇔规定值(2.5s),如图1所示试验后,压力下 降幅度不大于额定压力值的2%。 GB/T ××××—×××× 7 图1 燃油压力循环模型 5.1.2.4 燃油分配管 5.1.2.4.1 技术参数 允许工作温度:-30℃~+100ºC,在停机状态下,短时间 (不少于 15min)温度允许达到 120℃。 允许燃油温度:-30℃~+90ºC,在停机状态下,短时间 (不少于 15min)温度允许达到 100℃。 允许最大承载压力:1500kPa 5.1.2.4.2 性能及其它要求 a) 清洁度:内表面污染物限值不大于 0.27 mg。 b) 密封性:在工作压力条件下无燃油泄漏。 5.1.5.5.3 可靠性要求 a) 极限温度循环 经 540 次 300 h 的-30 ℃~+120 ℃的温度循环试验后,性能满足 5.1.5.4.2 b)要求。 b) 抗振动性 在50-150Hz,振幅2a=0.66mm,150-200Hz扫频状态下30G,各方向67h, 性能满足5.1.5.4.2 b)要求。 或采用正弦振动方式,经 3 个方向各 22h,共 66 h 正弦振动试验后满足 5.1.5.4.2 b)要求。 c) 盐雾试验 经 144 h 盐雾试验后产品满足 5.1.5.4.2 b)要求。 5.1.2.5 燃油滤清器 5.1.2.5.1 技术参数 允许工作温度:-30℃~+80℃ 允许最小溢流圧力:不小于 500kPa。(适用于电动燃油泵-燃油喷嘴间设置过滤器时) 5.1.2.5.2 性能及其它要求 a) 允许通过的杂质最大直径:不大于0.03mm。 b) 极限温度循环 经20次-30 ℃~+80 ℃温度循环试验后,不产生破裂、变形。 燃油压力 燃料箱内装载型 燃油压力调节器 燃油压力 燃料箱内装载型 燃油压力调节器 时间 燃油压力 规定值 0 2.5s 2.5s 2.5s 2.5s 1次循环 GB/T ××××—×××× 8 c) 抗振动性 在50-500Hz扫频状态下5g,各方向20h试验后,不产生破裂、变形。 5.1.2.6 耐压油管及连接 5.1.2.6.1 技术参数 允许工作温度条件:-40℃~+120ºC 允许承受最大压力:不小于 1000kPa 5.1.2.6.2 性能及其它要求 燃油管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应防油、防腐蚀,具有防止机械损坏功能。如果采用塑料、橡胶材料,其性能需满足: 耐腐蚀应满足 GB/T10125《人造气氛腐蚀试验 盐雾试验》规定达到的等级要求; 耐油性应按照 GB/T1690《硫化橡胶耐液体试验方法》要求进行; 抗老化性应满足在常温 1600kPa 油压下持续 20h 无肉眼可见裂纹或龟裂现象; 密封性应满足允许最大泄漏在气压 420kPa 条件下不大于 3×10-7 m3/s 5.1.3 进气系统主要部件技术条件 进气系统组成应由空气滤清器、节气阀体总成、进气总管、进气歧管及连接管等组成。 5.1.3.1 空气滤清器 应满足 QC/T 230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空气滤清器技术条件>要求。 5.1.3.2 节气阀体总成 节气阀体总成由阀体、阀门、油门控制机构或者电动油门控制机构构成,允许搭载节气门位置传感 器和怠速控制阀等。 5.1.3.2.1 技术参数 工作温度范围:-30 ℃~+100 ℃ 空气流量波动率:节气门全开最大空气流量波动率应不大于±1.0g/s:节气门关闭时的最小空气流 量波动率应不大于±0.1 g/s。 5.1.3.2.2 节气阀体总成性能及其它要求 a) 极限温度循环 经 500 次-30 ℃~+100 ℃温度循环试验后,性能不下降,阀体总成不产生破裂、破损。 b) 抗振动性 在50Hz-500Hz扫频状态下5g,3个方向各20h,共60h试验后,性能不下降,阀体总成不产生破裂、 破损。 c) 防尘性能 GB/T ××××—×××× 9 在粉尘密度不小于 3g/m3,空气流动速度不低于 45m/s 沙尘环境,静置 1h 后,阀门运转正常。 d) 盐雾性能 在5%盐水(NaCl)35℃专用槽内进行喷雾,搁置 48 个小时后,阀门回转力变化与设定值相 比应小于 20%。 e) 运行耐久性 应能承受不低于 5×105次由怠速到节气门位置全开试验后,空气流量波动率指标下降小于 10%;阀 体总成不产生破裂、破损。 5.1.4 电子控制系统主要部件技术条件 电子控制系统应包括进气(歧)管压力传感器、转速或曲轴位置传感器、进气温度传感器、机体/ 机油/冷却液温度传感器、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大气压力传感器、氧传感器等。 5.1.4.1 进气(歧)管压力传感器 装载在节气阀体总成上时,要符合节气阀体的温度、振动要求。 5.1.4.1.1 技术参数 压力传感器取气体压力两点检验压力性能,输出端电压由制造商依据受试产品技术标准提供。 允许工作压力范围:15 kPa~115 kPa 承受的最大负荷压力:不小于 400 kPa 压力变化响应时间:在室温环境,压力变化范围 10%-90%时,不大于 5 ms 压力精度范围:在室温环境,不大于 2% 工作温度范围:-30 ℃~+120 ℃ 5.1.4.1.2 性能及可靠性要求 a) 极限温度循环 按 GB/T 2423.22的规定经1000次-30 ℃~+120 ℃温度循环试验后、电压初始值偏差不大于 1.333kPa或压力精度范围内。 b) 抗振动性 按 GB/T 2423.10 的规定在 50Hz-~500 Hz 扫频状态下 30g,3 个方向各 20h,共 60h 试验后,电压 初始值偏差不大于 1.333kPa 或压力精度范围内。 c) 运行耐久性 加载额定电压(由制造商提供),运行300h试验后、电压初始值偏差不大于1.333kPa或压力精度范 围内。 5.1.4.2 电磁式转速(或曲轴位置)传感器 5.1.4.2.1 技术参数 GB/T ××××—×××× 10 允许工作温度范围:-30 ℃~+150 ℃ 输出端电压由制造商依据受试产品技术标准提供。 5.1.4.2.2 性能及可靠性要求 a) 极限温度循环 按 GB/T 2423.22 的规定经200次-30 ℃~+120 ℃温度循环试验后 输、 出端电压要达到初始值的 90%以上。 b) 耐高温试验 按 GB/T 2423.2 的规定经 100℃(130)环境 400(1000)h 高温试验后,输出端电压要达到初始值的 90%以上。 c) 耐低温试验 按 GB/T 2423.1 的规定经-20℃环境 200h 低温试验后,输出端电压要达到初始值的 90%以上。 d) 抗振动性 按 GB/T 2423.10 的规定在 50Hz- 500 Hz 扫频状态下 30g,3 个方向各 24h,共 72h 试验后,输出 端电压要达到初始值的 90%以上。 e) 盐雾试验 按 GB/T2423.17 的规定进行持续时间为 144 h 的盐雾试验后,输出端电压要达到初始值的 90%以 上。 f) 运行耐久性 加载额定电压(由制造商提供),在 130℃环境条件经 1000 h 的耐久性试验后, 输出端电压要达到 初始值的 90%以上。 5.1.4.3 进气温度传感器 5.1.4.3.1 技术参数 传感器电阻由制造商依据受试产品技术标准提供。 允许工作温度范围:-30℃~+120℃ 装载在节气阀体上时,要符合节气阀体允许工作温度、振动性能要求。 5.1.4.3.2 性能及可靠性要求 a) 进气温度传感器的性能应满足表2所列电阻允差的要求。 GB/T ××××—×××× 11 表 2 进气温度 电阻允差 20 10% 温度响应时间: 不大于5s b) 极限温度循环 按 GB/T 2423.22 的规定经100次-30 ℃~+120 ℃温度循环试验后,电阻值应在初始值的±5% 范围内,并不得损坏。试验方法见附录B.1.4。 c) 抗振动性 按 GB/T 2423.10 的规定在20Hz~400Hz扫频状态下, 3个方向测试时间各24h, 共72h试验后, 电阻值应在初始值±5%范围内,并不得损坏。试验方法见附录B.1.4。 d) 运行耐久性 在20℃环境,以额定电压连续通电1000h,负荷抵抗2.7kΩ试验后,电阻值应在初始值的±5%范 围内,并不得损坏。试验方法见附录B.1.4。 5.1.4.4 机体/机油温度传感器 5.1.4.4.1 技术参数 传感器电阻由制造商依据受试产品技术标准提供。 允许工作温度范围:-30℃~+140℃ 允许极限工作温度: 在 160℃装机温度下可持续工作 1h 以上。 5.1.4.4.2 性能及可靠性要求 a)在温度-10 ℃、20 ℃和80 ℃三点检验性能,电阻值允差应符合表 3的规定。 表 3 温度 ℃ 电阻值允差 Ω -20 15% 30 10% 机体/机油温度传感器 120 10% 温度响应时间: 不大于15s b) 极限温度循环 按 GB/T 2423.22 的规定经200次-30 ℃~+140 ℃温度循环试验后,电阻值应在初始值±5%范 围内,并不得损坏。试验方法见附录B.1.3。 GB/T ××××—×××× 12 c) 抗振动性 按 GB/T 2423.10 的规定在20Hz~400 Hz扫频状态下,3个方向测试时间各24h, 共72h试验后, 电阻值应在初始值±5%范围内,并不得损坏。试验方法见附录B.1.3。 d) 运行耐久性 在140℃环境,以额定电压连续通电1000h,负荷抵抗2.7kΩ试验后,电阻值应在初始值的±5% 范围内,并不得损坏。试验方法见附录B.1.3。 5.1.4.5 冷却液温度传感器 5.1.4.5.1 技术参数 允许工作温度范围:-30℃~+140℃ 允许极限工作温度:在 160℃装机温度下可持续工作 1h 以上。 5.1.4.5.2 性能及可靠性要求 a) 在温度-10 ℃、20 ℃和80 ℃三点检验性能,电阻值允差应符合表 4的规定。 表 4 温度 ℃ 电阻允差 -20 15% 20 10% 冷却液温度传感器 80 10% 温度响应时间: 不大于15s b) 极限温度循环 按 GB/T 2423.22的规定经200次-30 ℃~+140 ℃温度循环试验后,电阻值应在初始值±5%范围 内,并不得损坏。 c) 抗振动性 按 GB/T 2423.10的规定在20Hz~400 Hz扫频状态下,3个方向各24h, 共72h试验后,电阻值应 在初始值±5%范围内,并不得损坏。 d) 运行耐久性 在140℃环境,以额定电压连续通电1000h,负荷抵抗2.7kΩ试验后,电阻值应在初始值的±5% 范围内,并不得损坏。 5.1.4.6 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5.1.4.6.1 技术参数 GB/T ××××—×××× 13 允许工作温度范围:-30℃~+100℃ 在节气门的位置的两个位置的输出电压由制造商依据受试产品的技术标准提供。 装载在节气阀体上时,要符合节气阀体允许工作温度、振动性能要求。 5.1.4.6.2 性能及可靠性要求 a) 极限温度循环 按 GB/T 2423.22的规定经500次-30 ℃~+120 ℃温度循环试验后,与初始值误差在±0.2V以内。 试验方法见附录B.1.6。 b) 抗振动性能: 按 GB/T 2423.10 的规定在50Hz~500Hz扫频状态下,3个方向各20h,共60h试验后,与初始值误差 在±0.2V以内。试验方法见附录B.1.6。 c) 运行耐久性 应能承受5×105次节气门位置全行程转动功能寿命试验后,与初始值误差在±0.2V以内。试验方法 见附录B.1.6。 上述输出电压初始值通过角度和输出电压计算出来,由制造商负责提供。 5.1.4.7 大气压力传感器 5.1.4.7.1 技术参数 允许工作压力范围:15kPa-115kPa 允许承受的最高工作压力:400kPa 允许压力精度范围: 2.0% (在室温环境,全程) 允许工作温度范围: -30℃~+120℃ 压力传感器取气体压力两点检验压力性能,输出端电压由制造商依据受试产品的技术标准提供。 装载在节气阀体上时,要符合节气阀体允许工作温度、振动性能要求。 5.1.4.7.2 性能及可靠性要求 a) 极限温度循环 按 GB/T 2423.22的规定经1000次-30 ℃~+120 ℃温度循环试验后、电压初始值偏差不大于 1.333kPa或压力精度范围内。 b)抗振动性: 按 GB/T 2423.10的规定在50Hz~500Hz扫频状态下30g,3个方向各20h,共60h试验后,电压初始值 偏差小于相当于1.333kPa或压力精度范围内。 c)运行耐久性 GB/T ××××—×××× 14 加载额定电压(由制造商提供),运行300h试验后,电压初始值偏差不大于1.333kPa或压力精度范 围内。 5.1.4.7 氧传感器(*闭环系统采用) 5.1.4.7.1 技术参数 允许排气温度范围:200℃~950℃ 允许最高电缆线出口温度:不小于 200℃ 允许最大插头温度:不小于 120℃ 陶瓷内部温度梯度: 不大于 50℃/s 输出端电压由制造商依据受试产品技术标准提供。 5.1.4.7.2 性能及可靠性要求 a) 氧传感器的性能要求见表 5。 表 5 废 气 温 度 项 目 350 ℃ 850 ℃ 600 mV~300 mV <250 <300 响应时间 ms 300 mV~600 mV <250 <200 b) 极限温度循环 按 GB/T 2423.22的规定经10次-30℃~+900℃温度循环试验后,输出端电压要达到初始值的90% 以上,响应时间满足表5规定的要求。 c) 抗振动性: 按 GB/T 2423.10 的规定在50Hz~2500Hz扫频状态下60g,3个方向各24h,共72h试验后,输出端电 压要达到初始值的90%以上,响应时间满足表5规定的性能要求。 d) 侵水试验 进行浸水试验后,试验方法见附录 B.1.5.2,输出端电压要达到初始值的 90%以上,响应时间满足 表 5 规定的性能要求。 e) 跌落试验 按 GB/T2423.8-1995 中“方法一:自由跌落”的规定进行跌落高度为 0.5 m 的跌落试验后,输出 端电压要达到初始值的 90%以上,响应时间满足表 5 规定的性能要求。 f) 耐盐雾性 按 GB/T 2423.17 的规定进行持续时间为 144 h 的盐雾试验后,输出端电压要达到初始值的 90% 以上,响应时间满足表 5 规定的性能要求。 GB/T ××××—×××× 15 g) 运行耐久性 运行250h运行耐久性试验后,试验方法见附录B.1.5.3,输出端电压要达到初始值的90%以上,响应 时间满足表5规定的性能要求。 5.2 电子控制单元(ECU) 5.2.1 安全性要求 ECU必须能防止改动,除非得到了制造厂的授权。如果为了诊断、维修、检查、更新或修理车辆需 要改动,应经制造厂授权。任何可重编程序的电控单元代码或运行参数,必须能防止非法改动,并提供 一定级别的保护措施。 5.2.2 ECU功能要求 5.2.2.1 燃油供给控制基本功能 燃油喷射量 喷射正时 燃油泵 5.2.2.2 点火系统控制基本功能 点火提前角控制。 5.2.2.3 故障诊断控制基本功能 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故障诊断控制(OBD)功能。 5.2.2.4 ECU 的扩展功能要求(建议) 发动机怠速控制功能 氧传感器(λ)闭环反馈功能 燃油蒸发控制功能 5.2.3 ECU 基本性能要求 工作电压:正常工况:+8V~+16V 起动工况:最低可达+6.5V 耐过压: 短期可达+20V 工作温度(安装位置温度):-30℃~+60℃ 抗振动性能:不小于 20g ECU具有密封防水性能。 GB/T ××××—×××× 16 5.3 故障诊断系统(OBD)的基本要求 OBD应对全面的系统及部件的监管。当发生故障时,具有故障及时识别,及安全保护功能。OBD应具 备故障信息储存和读取功能。 5.3.1 故障诊断方式:能对组成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主要传感器、执行器和 ECU 本身发生的故障进行自 诊断,并对外提供相应的指示信息。应涵盖一些常见的故障。 5.3.2 故障代码设置与读取 5.3.2.1 故障信息的组成 以故障码的方式提供故障信息,故障码的约定参考 SAE J2102 标准。 5.3.2.2 故障码提示模式 采用指示灯或数码提示模式。 当采用指示灯提示模式时,应保证指示灯信号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闪烁指示故障码。 当采用数码管提示模式时,可采用在仪表盘或其他易读取位置上设置数码管的方式进行故障码显 示。 故障码可由外接故障诊断仪读取。 5.3.2.3 外接故障诊断仪的基本要求及使用 使用外接故障诊断仪(解码器),或者个人计算机显示故障的方式。 使用外接故障诊断仪(解码器)可以直观的显示故障代码,解码仪与 ECU 的信息交换方式,参考 SAE J1979、ISO-9141、KWP-2000 等标准。解码仪和 ECU 应能提供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相关参数数据流的 功能。使用个人计算机显示故障的方式时,ECU 提供与个人计算机进行连接的接口,接口方式采用 RS-232 方式,信息交换方式可参考 KWP-2000 标准执行。 5.3.2.4 故障处置模式 当OBD系统检测到零部件或系统有问题时,应使电子控制系统进入“初始基本模式”以保证车辆能 继续行驶。OBD系统应予设应急程序或“跛行功能”程序。 6 与整车的匹配要求 采用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的摩托车应满足下述性能要求和第8条款的要求。 6.1 采用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的摩托车必须在系统出现故障时,具有临时替代系统,保障骑行一 定距离,即跛行功能。 6.2 克服颠簸路面影响要求 6.2.1 对于安装在摩托车整车上的电子控制系统零部件,至少能够承受不小于10g(50~500Hz扫频)的 振动; GB/T ××××—×××× 17 6.2.2 对于安装在摩托车发动机上的电子控制系统零部件,至少能够承受不小于30g(50~500Hz扫频) 的振动。 6.3 驾驶性能要求 6.3.1 起动性能 摩托车发动机应在常温下能正常起动。 6.3.2 再起动性能 摩托车暖机停放10-20min后,应能再次正常起动。 6.3.3 怠速稳定性 摩托车发动机在怠速时发动机运转应平稳。 6.3.4 响应滞后 摩托车在加大油门时不应出现明显的响应滞后现象。 6.3.5 加速无力 摩托车在起步或低速状态加速行驶过程中油门全开的状态下无明显加速。 6.3.6 游车抖动 摩托车在加速或减速时应不产生车体前后方向的小振幅振动。 6.3.7 加速抖动 摩托车在加速或稳定运转时应不产生车体前后方向的大幅度抖动现象。 6.3.8 熄火 摩托车在行驶过程中不应出现发动机突然熄火现象。 6.3.9 爆震 摩托车发动机在加速时应不产生尖锐的汽缸敲击声。 6.4 特定环境适应性要求 采用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摩托车应对特定环境有充分的适应能力,保证车辆不经特殊处理可满足 高原、严寒、炎热地区的正常使用。在特定环境条件下,应满足6.1~6.3条的要求。 6.4.1 高原地区:应在海拔2000m环境条件下正常使用。 6.4.2 严寒地区:应在-10℃环境温度条件下正常使用。 6.4.3 炎热地区:应在环境温度50℃,相对湿度不低于80%环境条件下正常使用。 7 燃油及润滑油 试验用燃油为GB 17930规定的研究法辛烷值93号以上的无铅汽油,发动机润滑油的数量和等级应符 合随车使用说明书的规定。 8 装车性能要求 8.1 排放 怠速法排气污染物排放应符合 GB 14621 的要求; 工况法排气污染物排放应符合 GB 14622 或 GB 18176 的要求; 排气烟度排放应符合 GB 19758 的要求; 燃油蒸发排放应符合 GB 20098 的要求。 8.2 噪声 定置噪声应满足 GB 4569 的要求。 GB/T ××××—×××× 18 加速噪声应满足 GB 16169 的要求。 8.3 无线电骚扰性能 在一定的电磁干扰(瞬变脉冲、静电放电、耦合和传导干扰等)情况下,摩托车能够正常怠速5分 钟以上,怠速波动转速不大于±100rpm。 整车无线电骚扰特性应符合GB 14023的要求。 8.4 起动性能 起动性能试验按GB/T 5381进行,应符合车辆制造商企业标准规定的要求。 8.5 燃油消耗量 燃油消耗量试验按 GB/T 16486 进行,对于排量不大于 750ml 的摩托车,其燃油消耗量应满足 GB/T15744 标准的要求,对于排量大于 750ml 的摩托车,其燃油消耗量应满足车辆制造厂商企业标准的 要求。 8.6 最高车速 最高车速试验按GB/T 5384进行,整车性能指标不得低于车辆制造商企业标准规定的最高车速指标 要求。 8.7 加速性能 加速性能试验按GB/T 5385进行,整车性能指标不得低于车辆制造商企业标准中规定的加速性能指 标要求。 8.8 怠速性能 怠速性能按GB/T 5363进行,整车性能指标指标应符合制造商企业标准的规定。 8.9 可靠性和耐久性 可靠性应满足GB/T 5374的要求,耐久性应满足GB/T 4570的要求。 8.10 驾驶性能考核规范 由专业检测人员在标准试验道路路面进行驾驶试验,并记录相应考核结果。测试项目参照6.3规定 要求。 9 检验规则 9.1 型式核准试验 9.1.2 凡影响摩托车整车性能的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及其部件、元器件,其设计、制造和装配应保证 车辆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即使受到振动,仍满足本标准的要求。 GB/T ××××—×××× 19 9.1.2 凡是新设计、生产车辆,或对车辆的更改影响到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及主要部件、元器件,都 应进行型式核准试验。 9.1.3 型式核准试验以8条款规定装车性能试验项目为准,同时应满足6条款的规定性能要求。主要部件、 元器件应满足附录B的要求。 9.2 一致性检查试验 9.2.1 对于已经获得型式核准试验而批量生产的摩托车产品,凡是影响整车性能的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 统主要部件、元器件应与进行型式核准试验时相一致。技术参数要求以附录A为准。 9.2.2 为验证 9.2.1 条款规定的一致性,应从批量生产的产品中抽取样车. 9.2.3 应以型式核准试验的规定项目为基础,检查样车的一致性,必要时,应进行8条款规定的全部试 验项目。 10 标志、使用说明 对于采用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的摩托车,应在易于观察的位置使用固定的标牌进行标识,标识内 容至少应包括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的分类标识,和对使用的燃油和润滑油规格的提示说明。 GB/T ××××—×××× 20 附录A 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的技术参数 A1 整车 A1.1 生产企业: A1.2 车辆型号: A1.3 蓄电池电压(V): A2 发动机 A2.1 生产企业 A2.2 型号 A2.3 型式 A2.4 气缸工作容积(mL): A2.5 最大功率、最大扭矩(kW/rpm、Nm/rpm) A3 电子控制系统 A3.1 类型及型号 A3.2 电子控制单元(ECU) A3.2.1 生产企业 A3.2.2 型号 A3.2.3 编号 A3.2.4 供油控制与点火控制基本map图 A3.3 喷油器 A3.3.1 生产企业 A3.3.2 型号 A3.3.3 数量 A3.3.4 特性曲线 A3.3.5 喷射位置 A3.4 燃油泵 A3.4.1 生产企业 A3.4.2 型号 GB/T ××××—×××× 21 A3.4.3 安装方式 A3.4.4 特性曲线 A3.5 燃油压力调节器 A3.5.1 生产企业 A3.5.2 型号 A3.5.3 压力范围 A3.6 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A3.6.1 生产企业 A3.6.2 型号 A3.6.3 工作电压 A3.6.4 总电阻 A3.6.5 线性度 A3.6.6 最大转角 A3.6.7 最大功耗 A3.6.8 输出信号(范围) A3.7 转速传感器 A3.7.1 生产企业 A3.7.2 型号 A3.7.3 线圈电阻 A3.7.4 信号电压 A3.7.5 线圈电感 A3.8 氧传感器 A3.8.1 生产企业 A3.8.2 型号 A3.8.3 工作原理 A3.8.4 数量 A3.9 点火线圈 A3.9.1 生产企业 A3.9.2 型号 A3.9.3 型式 GB/T ××××—×××× 22 A3.9.4 初次极线圈电阻 A3.9.5 初次极电压 A3.10 火花塞 A3.10.1 生产企业 A3.10.2 型号 A3.10.3 型式 A3.10.3 触点间隙 A3.11 进气温度传感器 A3.11.1 生产企业 A3.11.2 型号 A3.11.3 安装位置 A3.11.4 输出信号(范围) A3.12 进气压力传感器 A3.12.1 生产企业 A3.12.2 型号 A3.12.3 安装位置 A3.12.4 输出信号(范围) A3.13 磁电机 A3.13.1 生产企业 A3.13.2 型号 A3.13.3 型式 A3.13.4 最大负载 A3.13.5 照明充电电压 A3.14. 电压调节器 A3.14.1 生产企业 A3.14.2 型号 A3.14.3 型式 A3.14.4 最大负载 A3.14.5 调压性能 A3.15 蓄电池 GB/T ××××—×××× 23 A3.15.1 生产企业 A3.15.2 型号 A3.15.3 型式 A3.15.4 容量 GB/T ××××—×××× 24 附录B 主要部件、元器件的试验方法 B.1 电子控制系统元器件 B.1.1 压力传感器 B.1.1.1 压力传感器方法 环境温度:23 ± 5 ℃。 馈电电压:US等于(5.000± 0.150) V。 如果馈电电压US偏离设定电压值5.00 V,就必须将所测得的输出端电压Uout乘上系数5.000 V/US 换算成设定值。 压力泄漏性试验:当测试压力P等于(25.0 ± 5.0) kPa,泄漏空气限值:小于3.3×10-7 m3/s (或 20 ml/min )。 B.1.1.2 压力泄漏性试验 流程 快递问题件怎么处理流程河南自建厂房流程下载关于规范招聘需求审批流程制作流程表下载邮件下载流程设计 ,如图b.1所示: 图b.1 压力泄漏性试验流程 B.1.1.3 试验设备及精度要求,如表 b.2 所示: 设备名称 精度要求 备注 恒温槽 / 定电压电源(电压表) ±0.001 V 压力测量仪 ±0.1 kPa 表 b.2 试验设备及精度要求 B.1.2 转速传感器 B.1.2.1 转速传感器的试验方法 a) 极限温度循环,按 GB/T 2423.22 的规定执行。 b) 耐高温试验,按 GB/T 2423.2 的规定执行。 c) 耐低温试验,按 GB/T 2423.1 的规定执行。 压力 传感器 压力 测量仪 定电压 电源 真空泵 恒温槽 GB/T ××××—×××× 25 d) 抗振动性,按 GB/T 2423.10 的规定执行。 e) 盐雾试验,按 GB/T2423.17 的规定执行。 f) 运行耐久性,加载额定电压(或由制造商提供),在 130℃环境条件经 1000 h 的试验后, 测试输 出端电压。 B.1.2.2 试验设备要求,如所示。 项目 设备名称 测试模式及条件 线圈电阻 数字欧姆表 规定值Ω (240Ω) ± 20% 信号电压 Oscilloscope, 信号轮 在规定转速不低于规定电压 线圈电感 Oscilloscope,信号轮 串联工作,1 kHz 耐电压强度 高电压发生器 试验电压为1200 V,试验时间为1 s~3 s 绝缘电阻 定电压电源、Mega计 试验电压为100 V,试验时间为10 s 表 b.3 试验设备要求 B.1.3 机体/机油/冷却液温度传感器 B.1.3.1 温度传感器的试验方法 a) 性能测试,不同温度条件下电阻值测试,按图 b.4所示执行。 b) 极限温度循环,按 GB/T 2423.22 的规定执行。 传感器不带电。 循环数设定为:200次。 每次循环:30 min 低工作温度 -30 ℃; 小于60 s 过渡存放; 30 min 高工作温度 140 ℃; 小于60 s 过渡存放。 c) 抗振动性,按 GB/T 2423.10 的规定执行。 传感器不带电,进行正弦扫频振动。 振动激励:20 Hz~80 Hz 范围内保持加速度50 m/s2 不变; 80 Hz~200 Hz 范围内保持振幅0.177 mm 不变; 200 Hz~220 Hz 范围内保持加速度280 m/s2 不变; 220 Hz~240 Hz 范围内加速度从280 m/s2 下降到160 m/s2; 240 Hz~320 Hz 范围内保持加速度160 m/s2 不变; 320 Hz~340 Hz 范围内加速度从160 m/s2 下降到125 m/s2; 340 Hz~400 Hz 范围内保持加速度125 m/s2 不变。 频率变化速度:1 oct/min (倍频程/min);呈对数变化。 测试周期:在三个方向上每轴的测试时间为各24 h,共72 h。 在三个方向上每轴的试验,都必须使用新零件。 d) 运行耐久性,在140℃环境,以额定电压连续通电1000h,负荷抵抗2.7kΩ试验后,测试电阻值, 并记录传感器是否损坏。 GB/T ××××—×××× 26 B.1.3.2 电阻值测试电路示意图b.4如下. 5 V 2.7 kΩ U b.4 机油温度传感器测试电路图 机油温度传感器的性能试验应用不大于1 mA的测试电流进行,对应于每个温度点的测试应在温箱中 保持至少30min后进行。 B.1.4 进气温度传感器 进气温度传感器的试验方法除下试验方法外,其他与B.1.3相同。 极限温度循环,按 GB/T 2423.22 的规定执行。 传感器不带电。 循环数设定为: 100 次; 每次循环:1 h 低工作温度:-30 ℃; 3 h 过渡存放; 1 h 高工作温度:120 ℃; 3 h 过渡存放。 B.1.5 氧传感器 B.1.5.1 氧传感器的试验方法 a) 极限温度循环,按 GB/T 2423.22 的规定执行。 b
本文档为【摩托车电喷标准(草案071127)(修订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85151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366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32
分类:生产制造
上传时间:2011-05-14
浏览量: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