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学技术与哲学

科学技术与哲学

举报
开通vip

科学技术与哲学 次声“杀人”之谜 1890 年,一艘名叫“马尔波罗号”帆船在从新西兰驶往英国的途中,突然神秘地失踪了。 20 年后,人们在火地岛海岸边发现了它。奇怪的是:船上的开都原封未动。完好如初。船 长航海日记的字迹仍然依稀可辨;就连那些死已多年的船员,也都“各在其位”,保持着当 年在岗时的“姿势”; 1948 年初,一艘荷兰货船在通过马六甲海峡时,一场风暴过后,全船海员莫明其妙地死 光; 在匈牙利鲍拉得利山洞入口廊里,3 名旅游者齐刷刷地突然倒地,停止了呼吸...... 上述惨案,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普遍关注...

科学技术与哲学
次声“杀人”之谜 1890 年,一艘名叫“马尔波罗号”帆船在从新西兰驶往英国的途中,突然神秘地失踪了。 20 年后,人们在火地岛海岸边发现了它。奇怪的是:船上的开都原封未动。完好如初。船 长航海日记的字迹仍然依稀可辨;就连那些死已多年的船员,也都“各在其位”,保持着当 年在岗时的“姿势”; 1948 年初,一艘荷兰货船在通过马六甲海峡时,一场风暴过后,全船海员莫明其妙地死 光; 在匈牙利鲍拉得利山洞入口廊里,3 名旅游者齐刷刷地突然倒地,停止了呼吸...... 上述惨案,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普遍关注,其中不少人还对船员的遇难原因进行了长期的 研究。就以本文开头的那桩惨案来说,船员们是怎么死的?是死于天火或是雷击的吗?不是, 因为船上没有丝毫燃烧的痕迹;是死于海盗的刀下的吗?不!遇难者遗骸上看到死前打斗的 迹象;是死于饥饿干渴的吗?也不是!船上当时时贮存着足够的食物和淡火。至于前面提到 的第二桩和第三桩惨案,是自杀还是他杀?死因何在?凶手是谁?检验的结果是:在所有遇 难者身上,都没有找到任何伤痕,也不存在中毒迹象。显然,谋杀或者自杀之说已不成立。 那么,是以及病一类心脑血管疾病的突然发作致死的吗?法医的解剖报告表明,死者生前个 个都很健壮!案情的确蹊跷、迷离而莫测! 经过反复调查,终于弄清了制造上述惨案的“凶手”,是一种为人们所不很了解的次声 的声波。 次声波是一种每秒钟振动数很少,人耳听不到的声波。次声的声波频率很低,一般均在 20 兆赫以下,波长却很长,传播距离也很远。它比一般的声波、光波和无线电波都要传得 远。例如,频率低于 1 赫的次声波,可以传到几千以至上万公里以外的地方。1960 年,南 美洲的智利发生大地震,地震时产生的次声波传遍了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1961 年,苏联 在北极圈内进行了一次核爆炸,产生的次声波竟绕地球转了 5 圈之后才消失! 次声波具有极强的穿透力,不仅可以穿透大气、海水、土壤,而且还能穿透坚固的钢筋 水泥构成的建筑物,甚至连坦克、军舰、潜艇和飞机都不在话下。次声穿透人体时,不仅能 使人产生头晕、烦燥、耳鸣、恶心、心悸、视物模糊,吞咽困难、胃痛、肝功能失调、四肢 麻木,而且还可能破坏大脑神经系统,造成大脑组织的重大损伤。次声波对心脏影响最为严 重,最终可导致死亡。 为什么次声波能致人于死呢? 原来,人体内脏固有的振动频率和次声频率相近似(0。01~20 赫),倘若外来的次声频 率与体内脏的振动频率相似或相同,就会引起人体内脏的“共振”,从而使人产生上面提到 的头晕、烦躁、耳鸣、恶心等等一系列症状。特别是当人的腹腔、胸腔等固有的振动频率与 外来次声频率一致时,更易引起人体内脏的共振,使人体内脏受损而丧命。前面开头提到的 发生在马六甲海峡的那桩惨案,就是因为这艘货船在驶近该海峡时,恰遇上海上起了风暴。 风暴与海浪摩擦,产生了次声波。次声波使人的心脏及其它内脏剧烈抖动、狂跳,以致血管 破裂,最后促使死亡。 次声虽然无形,但它却时刻在产生并威胁着人类的安全。在自然界,例如太阳磁暴、海 峡咆哮、雷鸣电闪、气压突变;在工厂,机械的撞击、摩擦;军事上的原子弹、氢弹爆炸试 验等等,都可以产生次声波。 由于次声波具有极强的穿透力,因此,国际海难救助组织就在一些远离大陆的岛上建立 起“次声定位站”,监测着海潮的洋面。一旦船只或飞机失事附海,可以迅速测定方位,进 行救助。 近年来,一些国家利用次声能够“杀人”这一特性,致力次声武器──次声炸弹的研制 尽管眼下尚处于研制阶段,但科学家们预言;只要次声炸弹一声爆炸,瞬息之间,在方圆十 几公里的地面上,所有的人都将被杀死,且无一能幸免。次声武器能够穿透 15 厘米的混凝 土和坦克钢板。人即使躲到防空洞或钻进坦克的“肚子”里,也还是一样地难逃残废的厄运。 次声炸弹和中子弹一样,只杀伤生物而无损于建筑物。但两者相比,次声弹的杀伤力远比中 子弹强得多 地震时的 10 条注意事项 2008-05-12 15:41:50 来源: 新华网(北京) 1.保护自身和家人的生命安全! 地震时的剧烈摇动约 1 分钟左右。请躲在结实的桌、台等下面藏身,保护头部。 2.发生地震时应立即关闭火源!如果起火应马上灭火! 关闭火源能防止灾害扩大。应养成习惯,即使是小地震也要立刻关闭火源。 3.不要慌乱地跑到室外! 胡乱地跑到室外非常危险。请认真确认周围情况以后,再从容行动。 4.打开门以确保出口! 混凝土建的公寓等,有时会因为地震的摇动而使房门歪斜而打不开。请打开门以确保出 口。 5.在室外时应保护头部,躲开危险的物体! 在室外遇到地震时,应注意围墙倒塌,窗户玻璃或招牌等落下。应到安全的建筑物中或 附近较大的场所避难。 6.在百货店、剧场等地应按照工作人员指示采取冷静行动! 7.汽车靠左停车,在管制区域内禁止行车! 请根据汽车收音机的信息行动。 8.注意山崩、崖塌、海啸! 处在山崩、崖塌、海啸等危险区域时,应立即避难。 9.请徒步避难,携带品控制在最小程度! 使用汽车会引起堵塞,妨碍灭火、救援、救护活动。 10.不要相信流言,请按正确信息采取行动! 发生灾害时易于为流言所惑。请根据报道机关和区市町村、消防、警察发布的信息行动 地震时要注意哪些: (1)做好家庭防震准备 清理杂物,让门口、楼道畅通。 阳台护墙要清理,花盆杂物拿下来。 把牢固的家具下腾空,以备震时藏身。 (2)躲在面积比较小的空间(如厕所)或墙角 (3)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 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 车。 (4)在发生地震、火灾时,不能使用电梯。万一在搭乘电梯时遇到地震,将操作盘上 各楼层的按钮全部按下,一旦停下,迅速离开电梯,确认安全后避难。 万一被关在电梯中的话,请通过电梯中的专用电话与管理室联系求助。 (5)如不幸引发火灾,即刻会充满烟雾。以压低身体的姿势避难 (6)汽车靠路边停车,管制区域禁止行驶 。发生大地震时,汽车会象轮胎泄了气似的, 无法把握方向盘,难以驾驶。必须充分注意,避开十字路口将车子靠路边停下。为了不妨碍 避难疏散的人和紧急车辆的通行,要让出道路的中间部分。 (7)避难时要徒步,携带物品应在最少限度 。 (8)不要听信谣言,不要轻举妄动。从携带的收音机等中,把握正确的信息。相信从 政府、警察、消防等防灾机构直接得到的信息。要相信政府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震时的应急防护原则 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防护的较好方法。所谓就近躲避,就 是因地制宜地根据不同的情况作出不同的对策。 学校人员如何避震? 在学校中,地震时最需要的是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冷静与果断。有中长期地震预报的地区, 平时要结合教学活动,向学生们讲述地震和防、避震知识。震前要安排好学生转移、撤离的 路线和场地;震后沉着地指挥学生有秩序地撤离。在比较坚固、安全的房屋里,可以躲避在 课桌下、讲台旁、教学楼内的学生可以到开间小、有管道支撑的房间里,决不可让学生们乱 跑或跳楼。 地震时,在街上行走时如何避震? 地震发生时,高层建筑物的玻璃碎片和大 楼外侧混凝土碎块、以及广告招牌,马口铁板、霓红灯架等,可能掉下伤人,因此在街上走 时,最好将身边的皮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无物品时也可用手护在头上,尽可能作好自 我防御的准备,要镇静,应该迅速离开电线杆和围墙,跑向比较开阔的地区躲避。 车间工 人如何避震? 车间工人可以躲在车、机床及较高大设备下,不可惊慌乱跑,特殊岗位上的工 人要首先关闭易燃易爆、有毒气体阀门,及时降低高温、高压管道的温度和压力,关闭运转 设备。大部分人员可撤离工作现场,在有安全防护的前提下,少部分人员留在现场随时监视 险情,及时处理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所处环境,寻找出路,等待救援。 2.止血、固定砸伤和挤压伤是地震中常见的伤害。开放性创伤,外出血应首先止血抬高 患肢,同时呼救。对开放性骨折,不应作现场复位,以防止组织再度受伤,一般用清洁纱布 覆盖创面,作简单固定后再进行运转。不同部位骨折,按不同要求进行固定。并参照不同伤 势、伤情进行分类、分级,送医院进一步处理。 3.妥善处理伤口挤压伤时,应设法尽快解除重压,遇到大面积创伤者,要保持创面清洁, 用干净纱布包扎创面,怀疑有破伤风和产气杆菌感染时,应立即与医院联系,及时诊断和治 疗。对大面积创伤和严重创伤者,可口服糖盐水,预防休克发生。 4.防止火灾地震常引起 许多"次灾害",火灾是常见的一种。在大火中应尽快脱离火灾现场,脱下燃烧的衣帽,或用 湿衣服覆盖身上,或卧地打滚,也可用水直接浇泼灭火。切忌用双手扑打火苗,否则会引起 双手烧伤。消毒纱布或清洁布料包扎后送医院进一步处理。 5.同时要预防破伤风和气性坏疽,并且要尽早深埋尸体,注意饮食饮水卫生,防止大灾 后的大疫。 地震中逃生十大法则 2008-05-12 15:45:18 来源: 新华网(北京) 核心提示:地震虽然目前是人类无法避免和控制的,但只要掌握一些技巧,也是可以从 灾难中将伤害降到最低。 新华网报道 地震虽然目前是人类无法避免和控制的,但只要掌握一些技巧,也是可以 从灾难中将伤害降到最低的。地震虽然目前是人类无法避免和控制的,但只要掌握一些技巧, 也是可以从灾难中将伤害降到最低的。 地震虽然目前是人类无法避免和控制的,但只要掌握一些技巧,也是可以从灾难中将伤 害降到最低的。 1.为了您自己和家人的人身安全请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 大的晃动时间约为 1 分钟左右。这是首先应顾及的是您自己与家人的人身安全。首先, 在重心较低、且结实牢固的桌子下面躲避,并紧紧抓牢桌子腿。在没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场 合,无论如何,也要用坐垫等物保护好头部。 2.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 大地震时,也会有不能依赖消防车来灭火的情形。因此,我们每个人关火、灭火的这种 努力,是能否将地震灾害控制在最小程度的重要因素。 从平时就养成即便是小的地震也关火的习惯吧。 为了不使火灾酿成大祸,家里人自不用说,左邻右舍之间互相帮助,厉行早期灭火是极 为重要的。 地震的时候,关火的机会有三次 第一次机会在大的晃动来临之前的小的晃动之时 在感知小的晃动的瞬间,即刻互相招呼:“地震!快关火!”,关闭正在使用的取暖炉、 煤气炉等。 第二次机会在大的晃动停息的时候 在发生大的晃动时去关火,放在煤气炉、取暖炉上面的水壶等滑落下来,那是很危险的。 大的晃动停息后,再一次呼喊:“关火!关火!”,并去关火。 第三次机会在着火之后 即便发生失火的情形,在 1-2 分钟之内,还是可以扑灭的。为了能够迅速灭火,请将灭 火器、消防水桶经常放置在离用火场所较近的地方。 3.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 地震发生后,慌慌张张地向外跑,碎玻璃、屋顶上的砖瓦、广告牌等掉下来砸在身上,是 很危险的。此外,水泥预制板墙、自动售货机等也有倒塌的危险,不要靠近这些物体。 4.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等,由于地震的晃动会造成门窗错位,打不开门,曾经发生有人被 封闭在屋子里的事例。请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平时要事先想好万一被关在屋子里,如何逃脱的方法,准备好梯子、绳索等。 5.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 当大地剧烈摇晃,站立不稳的时候,人们都会有扶靠、抓住什么的心理。身边的门柱、 墙壁大多会成为扶靠的对象。但是,这些看上去挺结实牢固的东西,实际上却是危险的。 在 1987 年日本宫城县海底地震时,由于水泥预制板墙、门柱的倒塌,曾经造成过多人 死伤。务必不要靠近水泥预制板墙、门柱等躲避。 在繁华街、楼区,最危险的是玻璃窗、广告牌等物掉落下来砸伤人。要注意用手或手提 包等物保护好头部。 此外,还应该注意自动售货机翻倒伤人。 在楼区时,根据情况,进入建筑物中躲避比较安全。 6.在百货公司、剧场时依工作人员的指示行动 在百货公司、地下街等人员较多的地方,最可怕的是发生混乱。请依照商店职员、警卫 人员的指示来行动。 就地震而言,据说地下街是比较安全的。即便发生停电,紧急照明电也会即刻亮起来, 请镇静地采取行动。 如发生火灾,即刻会充满烟雾。以压低身体的姿势避难,并做到绝对不吸烟。 搭乘电梯的话 在发生地震、火灾时,不能使用电梯。万一在搭乘电梯时遇到地震,将操作盘上各楼层 的按钮全部按下,一旦停下,迅速离开电梯,确认安全后避难。 高层大厦以及近来的建筑物的电梯,都装有管制运行的装置。地震发生时,会自动的动 作,停在最近的楼层。 万一被关在电梯中的话,请通过电梯中的专用电话与管理室联系、求助。 7.汽车靠路边停车,管制区域禁止行驶 发生大地震时,汽车会象轮胎泄了气似的,无法把握方向盘,难以驾驶。必须充分注意, 避开十字路口将车子靠路边停下。为了不妨碍避难疏散的人和紧急车辆的通行,要让出道路 的中间部分。 都市中心地区的绝大部分道路将会全面禁止通行。充分注意汽车收音机的广播,附近有 警察的话,要依照其指示行事。 有必要避难时,为不致卷入火灾,请把车窗关好,车钥匙插在车上,不要锁车门,并和 当地的人一起行动。 8.务必注意山崩、断崖落石或海啸 在山边、陡峭的倾斜地段,有发生山崩、断崖落石的危险,应迅速到安全的场所避难。 在海岸边,有遭遇海啸的危险。感知地震或发出海啸警报的话,请注意收音机、电视机 等的信息,迅速到安全的场所避难。 9.避难时要徒步,携带物品应在最少限度 因地震造成的火灾,蔓延燃烧,出现危机生命、人身安全等情形时,采取避难的措施。 避难的方法,原则上以市民防灾组织、街道等为单位,在负责人及警察等带领下采取徒步避 难的方式,携带的物品应在最少限度。绝对不能利用汽车、自行车避难。 对于病人等的避难,当地居民的合作互助是不可缺少的。从平时起,邻里之间有必要在 事前就避难的方式等进行商定。 10.不要听信谣言,不要轻举妄动 在发生大地震时,人们心理上易产生动摇。为防止混乱,每个人依据正确的信息,冷静 地采取行动,极为重要。 从携带的收音机等中,把握正确的信息。相信从政府、警察、消防等防灾机构直接得到 的信息,决不轻信不负责任的流言蜚语,不要轻举妄动。 将物理学史引入教学中 物理学史集中体现了人类探索和逐步认识物理世界的现象、特性、规律和本质的历程. 任何一个具体的物理知识和理论体系都是汇集许多人的研究成果而建立起来的,常常是几十 年、甚至上百年的努力才能迈出有意义的一步,它包含着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因素,包含着探 索者的艰辛与悲欢,又体现着认识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继承与突破、理性与非理性的辨证统 一,因而也包含着丰富的"教书育人"的教育因素,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引入物理学史教 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勇于探索的献身精神。 只有当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才能表现出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才能在学习中发扬开拓和 探索精神,以顽强毅力去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把日常生 活、生产劳动中发生的现象、问题与教材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现实意义。还 须把历史引入教学中。把科学理论的建立,科学发现的过程,科技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 献用生动事例展示给学生。并通过了解物理学家的生平、各学派间的争端以及尚未解开的物 理课题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从中学习到物理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 维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知识。例如, 牛顿是举世公认的伟大科学家,在高一一开始以专题讲座的形式,介绍牛顿的生平及其科学 研究历程,从而消除了科学研究的神秘感,拉近了科学家与学生的距离,激励他们把对科学 家的崇拜转化为刻苦学习的动力。 同时,通过对物理学史的回顾,使学生消除对已有物理知识来源的神秘感,了解科学技 术发展的过程,懂得任何一个定律的发现和理论的建立既与社会生产力密切相关也受到物理 学发展内在规律的制约,任何一部分物理知识的获得都离不开实验,可靠的、精确的、可重 复的实验是物理学中决定一切的基础。因此,了解物理学史可提高人们进行科学创造的自信 心和自觉性,这对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造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物 理学史中有许多科学家为真理献身的动人事迹,如伽利略为宣传哥白尼的日心说而被教会终 身监禁,利赫曼为引雷电而捐躯,居里夫人为研制放射性而作出了巨大的牺牲,法拉第舍弃 荣华富贵,几次拒绝接受封爵而甘"平民法拉第",亚里士多德富有批判和怀疑精神等。这些 科学家不畏艰险,不惜生命,不慕利禄,不怕权威,追求真理的高尚品质,有利于培养学生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献身科学的探索精神,为以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有助于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根据教材编排特点,分单元讲解、分析发展史不 仅有助于学生了解各概念、定理、定律的来龙去脉和科学知识的运动过程,而且有助于学生 按规有的形式和体系来理解和把握物理知识,从而逐步掌握正确的科学思维方法。例如,在 讲到力的概念时,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到伽利略、牛顿,循着伟人的研究历程,从而加 深学生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在讲高二年级"电磁感应"的时候,以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为 线索,向学生介绍人类对磁及电和磁关系的认识过程。通过讲解安培、法拉弟、愣次和麦克 韦等人在揭示电磁关系工作中的艰辛努力和所取得的成果,使学生在有了对电磁发展总体认 识的基础上,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左、右手定则、法拉弟电磁感应、愣次定律等关键点的 把握。 三、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我国是世界四 大文明古国之一,在物理学的理论和实践有着辉煌的成就。例如,在理论著作方面,《墨经》 中对力学、光学的论述;《天工开物》中关于简单机械的记述;《梦溪笔谈》对磁角的论述, 《论衡》中关于简单电现象的记述《考工记》中关于工程技术,声音传播的记载等在当时都 是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就是在今天仍有参考价值。在实用技术方法,更是举不胜举。指南 针、地球仪、浑天仪、船闸、石拱桥、火箭等,都是我国最早发明的。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 介绍我国在物理学方面对世界的杰出贡献,可以使学生了解祖国古代灿烂文化,激发他们的 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物理学发展的历史表明:物理学的发展与人类哲学理论的发展有着极为特殊的密切关系, 中学物理教学内容中,概念、定理、定律充满了辩证唯物主义内容。在教学中,有意识地用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物理学发展历史,阐明概念、规律。结合物理学特点,进行物质第 一性、物质的运动性和对立统一、量变与质变、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教育,可以使学生从中领 会其中所包含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例如介绍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时,我们就可以把"新生事 物不可战胜"这一哲学观点渗透进去,讲到万有引力定律时可将"物质是普遍联系的"这一哲 学观点渗透进去。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现代科技所必需的系统的物理知识,还应教给学生 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科学既是一种人类的知识体系又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和探索 过程,而通常的科学方法都贯穿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物理学具有很强的继承性,许多科 学家就是从对本学科的历史研究中,开始自己的创造活动的,牛顿说过:"如果说我比别人 看的远一点,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不仅牛顿如此,凡是作出重大贡献的物理学家 都是善于批判和继承的,学习物理学史有助于活跃思维,增强胆识,使学生更自觉地继承前 人的事业,有效地进行学习研究,从今年秋季开始,高中课程设置已将"研究性学习"纳入新 的课程体系,通过物理学史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变得尤为重要。 总之,在高中物理的教学中,有目的的渗透物理学史,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近代科学方法的确立 扬州电大 贾湛(2004 年 10 月) 在牛顿时代之前,所谓的科学技术只是一些知识经验的有序堆积。即不强调其可怀疑性, 也不强调其系统性。因此很容易被利用来创造各种人为的形而上学的理论,牵强附会的解释 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这就造成真正的知识常常淹没在许多错误理论的汪洋大海中。我 们说黑暗社会常常就是指这种特征的社会。如何走出黑暗,牛顿时代前后,开始有杰出人物 出来讨论知识如何才能保证其正确(或怎样的知识才有很高的可靠性),以及怎样有效地扩 展知识。他们主要是弗兰西斯.培根、笛卡尔、伽俐略、惠更斯、莱布尼斯及牛顿本人。正 是他们在科学方法上的贡献,让近代科学与古代科学有了质的不同。近代科学不仅是严密的, 而且是可有条理地怀疑的,因而又是能不断进展的。 1、培根创立实验归纳法 弗兰西斯.培根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中被尊称为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马 克思称他是“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即“实验科学之父”。他第一 个提出“知识就是力量”。 培根的科学方法观以定性实验和归纳为主。他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关于物质是万物本源的 思想,认为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具有运动的特性,运动是物质的属性。培根从唯物论 立场出发,指出科学的任务在于认识自然界及其规律。培根的归纳法集中体现在他的《新工 具》一书中。他尖锐地批判了亚里斯多德以及后来经院哲学中对演绎法的过分依赖,认为三 段论不能给人以新知识。他还进一步揭露了人类认识产生谬误的根源,提出了著名的“四假 相说”。他说这是在人心普遍发生的一种病理状态,而非在某情况下产生的迷惑与疑难。 第一种是“种族的假相”——这是由于人的天性而引起的认识错误; 第二种是“洞穴的假相”——是个人由于性格、爱好、教育、环境而产生的认识中片面 性的错误; 第三种是“市场的假相”——由于人们交往时语言概念的不确定产生的思维混乱; 第四种是“剧场的假相”——是指由于盲目迷信权威和传统而造成的错误认识。 培根指出,经院哲学家就是利用四种假相来抹煞真理,制造谬误,从而给予了经院哲学 沉重的打击。他认为科学知识是经过证明了的知识,新的科学工具就是实验和归纳。 归纳法分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其中完全归纳法应用范围很小,因为对绝大多数 事物,可观察的现象往往都是无穷的。所以实用的归纳法必然是不完全归纳法。其又分两种 即简单枚举法和科学归纳法。简单枚举法是不可靠的,只能得到或然性真理,因此科学归纳 法是科学方法讨论的中心。 所谓科学归纳法又叫排除式归纳法,这种归纳法不一定要增加原始陈述,而是排除那些 可应用于特定事例的可能假说。培根的“三表法”和穆勒“五法”都是这类型的。下面简单 列出穆勒“五法”。注意,它们的前提是,只存在两类现象,每类只有三个元素,即a、b、 c(现象)和 A、B、C(原因),并都先假定了①只有一个出现a的条件(原因),②只有 A、B、C 是可能的条件(原因)。 1、契合法:a与 AB 一起出现,也与 AC 一起出现。可知,A 是a的充分条件。如,例 1:在两块麦地上施氮肥(A),一块浇水(B),一块施钙肥(C),结果产量都增高(a)。 则可以猜想施肥(A)是产量增高(a)的原因。 2、差异法:a与 ABC 一起出现,但不与 BC 一起出现,可知,A 是a的必要条件。如, 例 2:在一块麦地上既施氮肥(A)又浇水(B)又施钙肥(C),结果产量都增高(a);而 在另一块麦地上只浇水(B)施钙肥(C)则产量不变。则可以猜想施肥(A)是产量增高(a) 的原因。 3、契合差异法:a与 AB 一起出现,也与 AC 一起出现,但不与 BC 一起出现。可知, A 是a的充分必要条件。如,例 3:在两块麦地上施氮肥(A),一块浇水(B),一块施钙 肥(C),结果产量都增高(a),而在另一块麦地上只浇水(B)施钙肥(C)则产量不变。 则可以进一步肯定施肥(A)是产量增高(a)的原因。 4、剩余法:已知 B 是b的条件(原因),C 是c的条件(原因),abc与 ABC 一起出 现,可知,A 是a的充分必要条件。如例 4:天文学家观察出天王星的运行轨道有倾斜现象 (a、b、c),已知倾斜现象a、b是受两颗行星(A、B)的吸引,于是可以猜想还有一 颗行星(C)影响天王星的轨道倾斜(c)。 5、共变法:A 与a以同样方式发生变化,而 BC 则不以这种方式变化。可知,A 是a的 充分必要条件。如例 5:改变单摆的摆长(A)则单摆的周期(a)随之改变,但改变摆球的 质量(B)和摆球的材料(C)则周期不变。则可以认为单摆的摆长(A)决定其周期(a)。 通过类似于上面穆勒五法的科学归纳,似乎能够不太费力地找到事物的因果关系,但事 实上非常困难。就穆勒五法而言,最难满足的就是那两个预设的条件,第一个称决定论公设, 量子力学和混沌学的出现,让人们认识到真实世界中决定论系统并不是太多的,所以并不总 能满足这预设。第二个称封闭系统公设,这在科学研究中最难满足的,比如,契合差异法虽 然对决定论系统是非常有效的研究方法,但只要系统较为复杂点,其封闭性就很难满足,对 单摆这样的简单系统较容易搞清楚某现象(如周期)背后有哪些可能的原因(摆长、质量、 材料等),但例 3 就不简单。影响麦田产量的可能原因其实有很多很多,因此实际研究决不 象例 3 那样简单。 归纳问题,至今也是一个尚未清楚明白的问题,培根也知道其复杂性,所以他认为:理 论的基础、原始的概念和命题是依靠经验得出来的,但从经验上升到理论是一个逐步上升的 过程。因此他强调,运用归纳法必须记住两条规则: ①放弃所有先入为主的概念而重新开始; ②暂时不要企图上升到一般的结论。 培根认为当时的学术传统是贫乏的,原因在于学术与经验失去接触。他主张科学理论与 科学技术相辅相成。他主张打破“偶像”,铲除各种偏见和幻想,他提出“真理是时间的女 儿而不是权威的女儿”。 2、笛卡尔创立数学演绎法 培根的“假相说”渗透了培根哲学的经验主义倾象,未能对理智的本性与唯心主义的虚 妄加以严格区别。笛卡尔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与培根相反,推崇理性,是唯理论的代表, 黑格尔称他为“现代哲学之父”。由于笛卡尔的努力,使人们重新重视理性这一人的本质。 笛卡尔的演绎法不是简单的重提古希腊的演绎法,因为培根的批评,他看到了演绎法的弱点, 明白演绎思维的关键是前提的正确,因此他认为作为演绎法的出发点的命题与数学公理相类 似,是直观的可靠的真理,而不是象经院哲学的出发点——复杂繁琐的教条。他提出演绎要 遵守以下几个原则: ①只把那些十分清楚明白地呈现在我的心智之前、使我根本无法怀疑的东西放在我的判 断中; ②把难题尽可能分解为细小的部分,直到可以圆满解决为止; ③按从最简单、最容易认识的对象开始,一点一点地上升到复杂的对象的认识。 ④把一切情形尽量完全地列举出来,尽量普遍地加以审视,以保证没有遗漏。 这种方法常被称为解剖方法,早期的科学成就几乎是用这种思维方法获得的。有时为了 区别东方整体思维为主的方法,把它就称为西方思维方法。其实并不是西方只会解剖思维, 东方只会整体思维。只是笛卡尔的贡献使解剖思维的方法给人们影响非常深远而已。笛卡尔 强调了理性思维,也就强调了数学,从此数学真正的成为了科学皇后。 3、伽俐略的数学与实验相结合 培根经验主义和笛卡尔唯理性主义都片面地强调了一方面。科学需要两方面的结合。科 学巨人伽俐略恰好把两者很好的结合起来。正是这一点让伽俐略获得了“近代科学之父”的 美称。在伽利略的研究成果得到公认之前,物理学以至整个自然科学只不过是哲学的一个分 支,没有取得自己的独立地位。当时,哲学家们束缚在神学和亚里士多德教条的框框里,他 们苦思巧辩,得不出符合实际的客观规律。伽利略敢于向传统的权威思想挑战,不是先臆测 事物发生的原因,而是先观察自然现象,由此发现自然规律。他摒弃神学的宇宙观,认为世 界是一个有秩序地服从简单规律的整体,要了解大自然,就必须进行系统的实验定量观测, 找出它的精确的数量关系。如何把实验与数学紧密结合起来呢?他提出以下三点。 ①先提取出从现象中获得的直观认识的主要部分,用最简单的数学形式表示出来,以建 立量的概念; ②再由此式用数学方法导出另一易于实验证实的数量关系; ③然后通过实验证实这种数量关系。 显然这是近代科学研究中的一般的程序。正是靠这样的严格程序,人们从实验中听懂了 自然界的语言,获得了大量可靠的知识。在具体实验细节上,伽俐略又提出了理想实验的方 法,通过理想模型的建立,抓住有限的几个主要变量,忽略次要变量,这样就能简化问题, 使数学定量讨论成为可能。而实际问题常常会是理想问题的近似,通过理论修正就可以近似 讨论实际问题。从这里,我们又可以看到,其实科学一开始就没有说科学是万能的。当对应 事物的理想模型难找时,当理论的近似不成立时,科学就会对该事物难以讨论。 伽俐略的实验才能是毋庸置疑的,但他并没有记录具体的实验,而帕斯卡的大气压实验 和牛顿关于分光实验则是当时非常出色的实验。 4、惠更斯强调假说的作用 在牛顿时代,惠更斯竟然通过光可以独立传播的现象联想到光可能与水面波类似,真让 人叫绝。惠更斯在他的《光论》中详细地讨论了假说的演绎法。他说:“在几何学上,是从 确实的没有争议余地的原理出发逻辑地一义地加以证明。而这里,正好相反,原理是通过由 原理引出的结论来反证。在物理学上,这种做法可以达到十分准确的程度。也就是说,当从 想象的原理出发被推导出的内容与经验所显示出的现象完全一致时,特别是当这种数量很 多,而且进一步可以从假说来预见新的现象,而这种现象又在实际上被发现时,这种假说的 真实性是极高的。” 从这里我们 体会 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昆山之路icu常用仪器的管理名人广告失败案例两会精神体会 到一种较高级的思维方法的被确认。培根的归纳方法,笛卡尔的直觉前 提,看起来容易理解,但实际应用上是有限的。从无数现象中归纳普遍原理,不仅在实践上 是困难的,而且理论上也有问题。因为人不能经验无数,众多有限的归纳后,只要以后有一 个被证伪,则原来的归纳就无效,天鹅黑白问题就是一个例子。看起来绝对正确的直觉也会 出错,非欧几何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就是对常识直觉的否定例子。理论的正确性更重要的是 其内部的一致性。即原理与结论的一致,原理和结论与实验的一致。 假说的科学地位确立后,非理性的联想思维就派上了用场。科学的进展所以如此之快, 是与人们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来参与科学活动分不开的,科学会在众多的联想中找到最佳的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把这种假说上升为原理。我们看到,后来的理论大多是这样建立起来的。 5、莱布尼茨符号技巧的运用 莱布尼茨创造的微积分符号,正像印度——阿拉伯数码促进了算术与代数发展一样,促 进了微积分学的发展,莱布尼茨是数学史上最杰出的符号创造者之一。牛顿当时采用的微分 和积分符号现在不用了,而莱布尼茨所采用的符号现今仍在使用。莱布尼茨比别人更早更明 确地认识到,好的符号能大大节省思维劳动,运用符号的技巧是数学成功的关键之一。科学 的进步离不开有序性和简单性。在物理学中,受莱布尼茨的启发,更进一步灵活利用了符号, 往往用对应的英文词汇中第一个字母代表一个物理量,用上标和下标来作用进一步的区分邻 近的概念,使符号最简化。没有这些简化,不可想象许多科学活动的劳动量有多大。 6、牛顿的综合分析方法 在以上巨人的贡献基础上,牛顿提出了所谓的综合分析方法。他指出,在自然科学里, 应该像在数学里一样,在研究困难问题时,总是应当先用分析的方法,然后才用综合的方法。 这就是所谓的综合分析方法。 分析——包括做实验和观察,用归纳法从中作出普遍结论,用这样的分析方法,我们就 可以从复合物论证到它们的成分,从运动到产生运动的力,一般说,从结果到原因,从特殊 原因到普遍原因,一直到最普遍原因为止。 综合——普遍原理找到后,则可综合这些原理去解释由它们发生的各种现象,并证明这 些解释的正确性。 恩格斯指出“归纳和演绎正如分析和综合一样,是必然相互联系着的。不应当牺牲一个 而把另一个捧到天上去”。牛顿很好的把归纳和演绎思维结合起来,奠定了自然科学的基础。 关于实验与假设之间的关系,牛顿在各种场合都有论述。他在给奥尔登堡的信中说:“进行 哲学研究的最好和最可靠的方法,看来第一是勤勤恳恳地探索事物的属性并用实验来证明这 些属性。然后进而建立一些假说,用以解释这些事物的本性。”给科茨信中说:“任何不是从 现象中推论出来的说法都应称之为假说,而这样一种假说无论是形而上学的还是物理学的, 无论属于隐蔽性质的还是力学性质的,在实验哲学中都没有它们的地位。”显然牛顿对假说 的作用没有惠更斯理解得深,但牛顿这些论述启开了实验科学的大门,300 年来重视实验成 为英国人的思维传统。牛顿研究事物规律的方法不同于那些只从简单的物理假设出发的人, 而是通过逻辑的演绎法得到对事物现象的解释。 进入 21 世纪的中国科学技术哲学 作者: 刘钢 | 2003 年 05 月 20 日 00 时 20 分 当前,中国科学技术哲学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折时期。进入 21 世纪,许多研究者都在 回顾历史,总结经验,积极寻求新的理论生长点,以适应新时代迅猛发展的科技进步和学科 发展的要求。 科学技术哲学(前身为自然辩证法)在我国曾经形成很有特色的研究传统,在各个历史 时期均发挥出巨大的效能。其研究传统的最大特点是注重研究数学和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 题,特别是科学前沿的哲学问题。20 世纪 50~60 年代,大量的研究集中在科学与哲学的相 互关系方面,尤其是一些科学家也积极投入了关于自然界的辩证法研究。“文化大革命”后, 自然辩证法研究的主流曾为自然科学哲学中的哲学问题所引领,尤其是 80 90 年代的工作为 我国当时冲破“左”的思想束缚,崇尚科学、尊重人才等思想解放运动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自从 90 年代中期以来,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的研究一度低落。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 面:外部的和这个研究领域本身的。所谓“外部的”主要是由于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以来,以 物理科学为主导的自然科学(纯科学)没有出现革命性突破,作为元理论的哲学概括因而受 到相应的限制。此外,这个研究领域的问题过于艰深,短期内很难培养出既有较深厚的哲学 素养,又能追踪科学发展前沿的跨学科人才,从而使自然科学哲学问题领域的研究者越来越 少,可圈点的优秀成果也不太多。与此对照的是,科技管理、科技政策、科学技术与社会、 科学社会学等实用性学科蓬勃发展起来,科学技术哲学的方向因而也就转向更接近现实实践 的研究。 婴儿洗澡椅热季促销行政侵夺科学的灾难美女博客决赛进行北京手机资费下调 事实上,国外对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的研究也面临类似困难,而把主要精力放在自身的理 论建设上。从拒斥形而上学到对科学的逻辑解构,科学哲学历经逻辑实证主义、批判理性主 义、精致证伪主义、无政府主义、历史主义等阶段,其结果便是从其用科学方法取代哲学的 初衷发展到对科学的彻底解构。然而,科学哲学的努力并不十分成功,至少科学共同体不大 认同。譬如,著名物理学家温博格根本就不承认曾经发生过什么科学革命。而霍金则认为自 己的工作直接承袭伽利略、牛顿和爱因斯坦的理性主义传统。一些科学家认为,科学哲学对 科学的描述、说明、解释和评价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对科学事业造成了伤害。波普尔、拉卡 托斯、费耶阿本德和库恩甚至为此背上“真理的叛徒”的恶名。由于后期科学哲学的解构性, 它的研究成果被后现代主义思潮视为当然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来源之一。 我国改革开放后开始引进西方的各种科学哲学理论,而这正是费耶阿本德宣布科学哲学 有着伟大过去的时候,在时间上未能赶上科学哲学发展的鼎盛时期。自然辩证法更名为科学 技术哲学之后,研究范式的转变并未理顺。在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的研究中,一些学者习惯于 从事“宏大叙事”的工作,很少下气力去做诸如案例分析这样具体的“小中见大”的问题, 而正是这样的研究才有可能导致理论的重大进展。另一方面,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 面临的现实问题极多。这也为研究者提供了新的广阔天地,形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大口袋” 研究纲领。“大口袋”式的兼收并蓄起初被视为过渡措施,但由于滚雪球的效应,导致这个 研究纲领一方面产生了很多学术积蓄,另一方面又在中国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卓有成效。然而, 随着学科建设的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化,这种模式也日益显示出它的弊端。 如何将这一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广泛社会影响的研究模式,重塑为既满足人才培养的需 要,又符合学术规范、富有创造力的学科,学者们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当前,我国科学技术 哲学领域出现若干比较明显的趋势,形成了一些新的研究方向。 1.积极开展自然科学家与哲学家的对话,推进跨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研究。我院近年来 积极倡导这方面的工作,邀请一些著名的自然科学家与哲学家对话,还在研究生培养方面采 取了相应的措施。另一方面,自然科学界也多次召开大型研讨会,邀请哲学和社会科学工作 者就共同关心的问题展开讨论。 2.提出了“科学技术学学科群”的建设构想。一些学者借鉴国外大学的经验,如美国 康奈尔大学把原来的科学技术与社会转为科学技术学,提出了上述构想。这一构想主要是从 学科配置出发,即成立一个名为“科学技术学”的一级学科,把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 社会学、技术社会学、科学(思想)史、技术史、科技管理学、科技法学等诸多学科统一起 来,使之成为其二级学科。但它依然以自然辩证法理论(原理)作为自己的理论旗帜,并以 此来指导上述“学科群”的建设。这样做的优点是既可以给自然辩证法起一个较为理想的名 称,又不失为自然辩证法的本色,实现自然辩证法在新时代的调整和变革。科学技术学的构 想主要来自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从科学学和 STS(科学、技术、社会)的角度,成立科 学技术学的目的旨在拓展这两个学科的研究领域,使之更好地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密切联系 起来;另一方面,也突出了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符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时代要 求,而且更切合理工科院校从事教学与研究的实际。 3.开展当代科技革命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一些研究者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出发 研究了当代科技革命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力图回答一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 论和现实问题。他们着力于系统地梳理从马克思到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关系的思 想,特别是对《资本论》、1857~1858 年经济学手稿、1861~1863 年经济学手稿等文献进行 了深入的研究,从马克思关于工艺生产方式与社会生产方式的相互关系、科学转化为物质生 产力的机制、生产力既包括科学的力量又包括社会结合的力量、劳动价值与知识价值的关系 以及人的直接劳动转化为科学劳动的条件等方面的论述,系统地阐明了马克思关于科学技术 是生产力的思想。由此出发,对当代科技革命的内容、特点、规律和发展趋势做出了新的概 括,并力图回答科学技术革命与社会主义运动的关系等当今时代重大问题。 4.工程哲学研究领域的开拓。随着技术哲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有学者提出开展“工 程哲学”这一新领域的研究。工程哲学现实的和理论的基础建立在科学、技术和工程相区分 的观点上。这种观点认为,科学活动、技术活动和工程活动是三种不同的社会活动,其社会 成果又分别对应于科学建制、技术建制和工程建制。简言之,科学的核心是发现,技术是发 明,而工程则是以建造为核心的活动。其特色是突出科学和技术向工程的“转化”关系,能 够更具体深入地研究科学、技术和工程的联系和转化的理论问题框架。在我国哲学界,有强 调实践哲学的传统,而工程哲学所强调的工程实践无疑是基本的。工程哲学的理论框架首先 是确立它作为一个哲学学科的“现实基础”和“理论前提”。然后,以造物主题和作为“造 物主”的人的主题应该“内在地”成为哲学研究的“第一主题”,即强调“我造物故我在” 的哲学命题展开。在此基础上,分别对工程过程的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决策、操作实施和用物生活所涉及的 诸多哲学范畴和哲学问题进行了探讨,尤其是对目的、决策、合理性等范畴做出了新的分析。 并以评价波普尔关于“三个世界”的理论为契机,提出了一种关于“四个世界”的理论,最 后的落脚点是人的安身立命和天地人合一。 5.信息哲学研究的兴起。社会信息化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交往方式、生活 方式和思维方式,它与当今时代的其他变化一起,改变了哲学探索的背景和语境,提出了一 些迫切需要哲学回答的新问题。一些学者力图从元哲学的层面把握它,将相关探索发展为一 个研究纲领、一个独立的探究领域,以为传统的和新的哲学话题提供原创性方法论,为理解 信息世界和信息社会提供概念基础提供系统论证。“信息哲学”涉及两个方面,即信息的本 质研究及其基本原理,包括它的动力学、利用和科学的批判性研究,以及信息理论和计算方 法论对哲学问题的详细阐述和应用。“信息哲学”的理论旨趣有以下四个方面:(1)核心。 寻求统一信息理论,其基本问题就是对信息本质进行反思;同时对信息的动力学和利用进行 分析、解释和评价,重点关注在信息环境中引发的系统问题。(2)创新。主要目的是为各种 新老哲学问题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其中涉及诸多哲学领域。(3)体系。利用信息的概念、方 法、工具和技术来对传统和新的问题进行建模、阐释和提供解决方案。(4)方法论。对信息 和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和通信技术及其相关学科中的概念、方法和理论进行系统梳理,为其提 供元理论分析框架。 6.科技伦理问题备受重视。当今时代科学进展和技术革新愈益显示出其巨大的威力, 这使得我们的世界越来越复杂化和难以驾驭,系统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随之增加。另一方面, 科学界在自身的伦理道德建设方面也提出了一些问题。这些都引起了科学家和哲学家的关 注。例如,仅在 2002 年下半年,中国科学院道德建设委员会等单位就在北京香山和广东中 山市组织了有来自自然科学界和哲学界的院士、专家参加的专题研讨会,共同探讨“科技伦 理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等问题。科学技术伦理学研究涉及经济、社会以及人本身等诸多方面, 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科学伦理与科学道德的本质和内涵、当代科技发展对伦理与道德的挑 战及其应对、科学活动中的利益冲突与科学家的社会责任,乃至当前科技界道德学风方面的 问题、原因及对策,科学活动中的越轨、失范行为的认定与监控机制等问题,并试图制定相 应的科学共同体的道德规范与科学研究的伦理原则。由于科学研究与其所处经济社会现实极 为密切的相互作用,研究者的视野已从科学家的对内责任转到更广阔、更富挑战性的对整个 社会的责任。由此也引出了一些本体论问题,如关于基因决定论或基因本质主义的讨论,即 人能否被还原为基因。 总之,进入新世纪以后,学科定位和学科发展的问题已经成为科学技术哲学领域所必须 面对的紧迫课题。研究者们试图努力寻找出一条更适合我国国情的、能够广泛联系诸多领域 的研究纲领。 哲学所 学术动态分析课题组 文章出处: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 科技史写作——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2006 年硕士入学试题 考试科目:科技史写作 适用专业:科技史、科技哲学 一、爱因斯坦说“幸运的牛顿,幸福的科学童年”,又说“牛顿,请原谅我”,写出你对 这两句话的感想。 {75 分} 有人建议将“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改名为“科学技术史研究所”,你是否同意?无论正 反,写出你的理由来。 {75 分} 自然科学史所 03 硕士入学试题:科技通史 http://education.163.com 2005-12-22 17:33:54 来源: 考研教育网 一、简释下列词语(每词 3 分,计 45 分)
本文档为【科学技术与哲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80190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521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44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1-05-12
浏览量: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