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_李约瑟难题_中的文化进化论视角

_李约瑟难题_中的文化进化论视角

举报
开通vip

_李约瑟难题_中的文化进化论视角 2011 年第 2 期 ( 总第 193 期) 学 习 与 探 索 Study & Exploration No. 2,2011 Serial. No. 193 “李约瑟难题”中的文化进化论视角 郝 书 翠 (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哲学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山东 威海 264209) 摘 要: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学术界关于“李约瑟难题”真伪的争论一直持续并不断延伸。分析这 一争论的学理基础,可以发现“李约瑟难题”自身所蕴涵的进化论视角十分突出,争论的基础恰恰在于对 于这一视角的不同态度。争论所涉...

_李约瑟难题_中的文化进化论视角
2011 年第 2 期 ( 总第 193 期) 学 习 与 探 索 Study & Exploration No. 2,2011 Serial. No. 193 “李约瑟难题”中的文化进化论视角 郝 书 翠 (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哲学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山东 威海 264209) 摘 要: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学术界关于“李约瑟难题”真伪的争论一直持续并不断延伸。分析这 一争论的学理基础,可以发现“李约瑟难题”自身所蕴涵的进化论视角十分突出,争论的基础恰恰在于对 于这一视角的不同态度。争论所涉及的问题远远超出了科学史的层面,已进入了中西文化比较的层面。 而“李约瑟难题”自身的命运也就因此具有了样本意义。在中西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的当下,厘清关于这种 争论的文化学理论依据是深入认识这种争论的重要视角。 关键词:“李约瑟难题”;科学的普遍性; 文化进化论 中图分类号: G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2 - 462X( 2011) 02 - 0045 - 03 收稿日期: 2010 - 07 - 21; 修订日期: 2011 - 01 - 06 作者简介: 郝书翠 ( 1975—) ,女,山东嘉祥人,讲师, 哲学博士,从事中西文化比较研究。 1 自 20 世纪 70 年代起,关于“李约瑟 难题”的讨论,在求解之外,又多了一个 角度,即难题自身的真伪之争。一切试 图厘清关于“李约瑟难题”争论的努力,都必须从 这一难题自身开始。对于“李约瑟难题”,李约瑟 本人在不同的时期有过多次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述,其中最具代表 性的有三种: 其一,在《中国科学技术史》序言中,“李约瑟 难题”展现为一个包含了很多问号的表述。李约 瑟写道:“中国的科学为什么会长期大致停留在 经验阶段,并且只有原始型和中古型的理论? 如 果事情确实是这样,那么中国人又怎么能够在许 多重要方面有一些科学技术发明,走在那些创造 出著名的‘希腊奇迹’的传奇式人物的前面,和拥 有古代西方世界全部文化财富的阿拉伯人并驾齐 驱,并在公元 3 世纪到 13 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 科学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 ……最后,为 什么中国在科学理论方面虽然比较落后,却能产 生出有机的自然观?”[1]3 其二,在《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章中,难题 被表述为这样一段话: “我们所面对的是一系列 惊人的科学创造精神、突出的技术成就和善于思 考的洞察力。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现代科学, 亦即经得起全世界的考验、并得到合理的普遍赞 扬的伽利略、哈维、凡萨里乌斯、格斯纳、牛顿的传 统———这一传统肯定会成为统一的世界大家庭理 论基础———是在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发展起来, 而不是在中国或亚洲其他任何地方得到发展 呢?”[1]43 - 44 其三,在《东西方的科学与社会》中,“李约瑟 难题”被表述为:“为什么在公元 1 世纪至公元 15 世纪,中国文明在获取自然知识并将其应用于人 类实践需要方面要比西方有成就的多?”“为什么 现代科学只在欧洲文明中发展,而未在中国( 或 印度) 文明中成长?”[2]83这一表述发表于其思想 观点相对成熟和稳定的时期,学界通常公认它为 “李约瑟难题”的经典表述。 分析以上三种表述,可以看出,对科学的普遍 性认同甚至推崇是李约瑟的一贯态度。在上述第 一种表述中,他一方面强调现代科学“被证明是 形成近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另一方面 对于中国科学“只有原始型和中古型的理论”的 说法提出了疑问。由此可以看出,李约瑟认为世 界科学的发展有着普遍的轨迹,中国科学的发展 可以纳入其中。在第二种表述中,李约瑟强调了 西方现代科学的传统“肯定会成为统一的世界大 家庭理论基础”,明确了关于科学的普遍性的立 场。换言之,现代科学虽然产生在欧洲的特殊环 境中,但它产生出来后就具有了普遍性。因此,就 需要分析另外一种特殊的环境当中为什么没有产 生出这种具有普遍性的东西。第三种表述突出了 “李约瑟难题”关注的焦点,即是要“论述中国文 化区的科学史、科学思想史、技术史及医学史”。 可见,李约瑟并没有忽略近代以前中国科学发展 的异质性,他所要论述的“科学史、科学思想史、 技术史及医学史”是中国文化区的。但是,它也 ·54· 同时强调了科学是具有普遍性的,正是在这个意 义上,才存在着“中国文化区的科学史、科学思想 史、技术史及医学史”。否则,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相应因素就无法被贯之以“科学史、科学思想史、 技术史及医学史”的称谓。因此,“李约瑟难题” 的提出包含了这样的思路: 对于各种文化中的科 学,都可以追述并描绘出它的发展脉络。有着自 身特点的中国文化的科学发展也可以纳入科学的 普遍发展当中,也正因如此,才需要追述这个普遍 性的东西在近代以来为什么没有产生在中国。难 题提出本身意味着探讨中国文化能够发展出近现 代科学的条件的努力,即中国文化能够发展出近 现代科学成为题中之义。这正在成为一种更高程 度的文化融合并将向着形成一个世界共同体的目 标迈进[2]536。这些特质归结为一点,即是强调近 现代科学基于理性基础的、超越了它的时代和地 域局限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2 对普遍性的执著,必然导致高下之 别的判断。这也正是支撑文化进化论的 基础。 文化进化论认为,人类文化的发展,是沿着单 一的线路进行的。他们的观点包含了以下的理论 预设: 其一,所有的文化都是可通约的,即拥有相 同的世界观,反映的是同一世界,这为文化的比较 和评价提供了基础。其二,所有的语言都具有相 同的构架,它们之间可互译,存在一种中立的语 言,为评价标准的制定提供了保证。其三,标准的 或最高的合理性形式是科学合理性,它可以作为 判定其他文化形式的依据和标准。从文化进化论 旗手的言论可以看出,他们对于自身抱着坚定的 信念,对于社会怀有强烈的责任感。文化进化论 者认为,世界各地的文化演化阶段基本相同,所有 文化形态都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进化,因此演化 阶段的先后次序是不可缺少的。但由于种种原 因,它们的进化速度快慢不一,从而导致现存的各 文化形态实际上处在整个进化链条的不同阶段: 它们之间存在着简单与复杂、先进与落后之分。 这种情形表现在科学的发展历程中,即是各个国 家、地区发展的先后问题。由于这种先后次序本 身就包含了价值判断即演化阶段前后端的文化对 应的是文明程度的高低不同,越是处于前端就越 不开化或者说越野蛮,反之则越文明,因而对很多 人来说,选择了进化论就选择了西方中心论,而且 还可以倒过来推论: 如果他是一个西方中心论者, 那么他就是一个进化论的支持者。对李约瑟而 言,情况就有所不同。李约瑟反西方中心论的立 场是十分鲜明和坚定的,他十分注意对普遍性与 优越性的划分,也经常批判欧洲中心论,认为欧洲 中心论是一种无知的态度。尽管如此,他的研究 仍然表明,中国科学是一种范式,但属于原始式的 科学范式。这就意味着中国的科学能够而且应该 进化为更高级的形式和阶段,提出难题本身就是 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这种思路,归根到底,是一种 文化进化论的视野。 立场的选择总是和所受的影响密切相关。有 学者指出,由于受到生物进化论和马克思主义唯 物史观的影响,李约瑟成为一个科学进步论的坚 定信奉者。他与当时在剑桥的一批左翼知识分子 一样,对社会问题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他们自认 为了解社会进步将会怎样实现和发展。因此,当 他们去看其他文明的历史时,立刻就会想到别人 是如何前进的问题。他们认为,一个社会如果在 其特定的历史阶段没有进步到预期的水平,就一 定是哪里出了差错,或者用李约瑟从胚胎学中借 来的术语,一定是某些抑制因素在起作用。他们 不但相信人类进步的不可避免,而且相信科学是 一种推进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正如李约瑟所声 言的那样,“我们绝没有对作为一种最高文化形 态组成部分的科学丧失信心,并坚信科学对人类 所作的有益贡献远远超过其危害”[3]。 可以说李约瑟正是以他对抑制因素的孜孜以 求的态度以及他的言论表明了他对进化论的热 忱。为了解答自己提出的这一难题,李约瑟对中 国的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和中国的思想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在 《东西方的科学与社会》中,李约瑟同样明确地认 为,中国科技落后主要是由于专制主义色彩的亚 细亚生产方式决定的。他说,“我相信,经过对中 国和西欧之间社会与经济类型之差异的分析,当 事实材料完备之时,我们终会说明早期中国科学 技术之先进以及现代科学仅在欧洲之后起的原 因”[2]101。 李约瑟一再强调社会制度对科学发展的重要 性,其用意是非常明显的。在他的视野里人类社 会的制度无疑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是一个不 断进化的过程。他认为,现代意义上的科技革命 之所以没有在近代中国发生,其关键原因在于近 代中国社会的意识形态与官僚政治制度无法提供 这场革命所必需的经济、政治条件及文化土壤。 既然是制度导致了近现代中国科学的落后,那么, 制度的变革必然能够改变这一状况。 3 分析“李约瑟难题”所遭遇的质疑, 则可以看到难题之所以被称作伪命题或 被认为没有意义,根结恰恰在于对科学 普遍性的怀疑。换言之,难题质疑者的立场从另 一个方面凸显了难题自身包含的文化进化论视角。 对于“李约瑟难题”最有影响的质疑来自于 ·64· 李约瑟过去的合作者、美国最著名的中国科学史 专家、宾夕法尼亚大学中国文化和科学史教授席 文。他认为,难题本身“渗透了西方中心主义”, “为什么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这样的问题,就 像“你的名字为什么没有登在今天的报纸的第三 版上”一样没有意义。之所以会出现这种问题, 其最深层的原因是“欧洲的社会环境是产生科学 革命的必然或者是唯一的环境”这一欧洲文明中 心论的历史观和文化观。席文这一批评极大地影 响了学界对“李约瑟难题”的态度,对于难题的质 疑也越来越多。有学者指出,“李约瑟难题”所依 存的观念语境是科学东方主义,只不过是温和的 科学东方主义。“李约瑟难题”本身就表明近代 科学只存在于西方,而未发生于中国[4]。董英 哲、吴国源等人将学界对“李约瑟难题”的质疑归 纳为六种观点:无意义说、逻辑矛盾说、修改说、无 科学说、伪问题说和有毛病说。与质疑者相比,他 们对难题本身的态度虽然与之针锋相对,但是,在 质疑者的出发点问题上,双方非常一致。董英哲、 吴国源等人同样认为质疑者的实质是否定近代科 学的普遍性,张扬近代科学特殊论,反对科学的连 贯性和普遍性[5]。问题仅仅在于,在董英哲、吴 国源等人以及其他难题的捍卫者那里,这是不容 置疑、无需讨论的自明性前提;而在质疑者认为这 恰恰是质疑的理由,是要批判的观念和立场,之所 以否认普遍性,是因为对文化进化论的反叛。 席文能够站在置疑者的立场,反对科学的普 遍性,是因为他反对西方文化中心主义和辉格式 的历史研究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反对用欧洲早期科学和近代科 学为标准来评价非欧文明。他提倡历境主义的科 学史研究方法。席文认为“李约瑟难题”本身基 于一系列假说之上: “科学革命是人人都应该有 的事”,“有可能产生科学革命的文明,应当是西 方那种类型的文明,它也应当导致西方所发生过 的种种社会类型的社会的和制度的变革”,“欧洲 文明以一种得天独厚的,别的文明无法企及的方 式与现实世界保持联系”,“近代科学成为全球性 的、客观性的”。对于这些假说,虽然人们通常不 会怀疑,但是席文称之为“妄信”,认为它们是经 不起检验的。换言之,科学只是文化的一个要素, 其本身的客观性并不能证明不同文化之间可以进 行线性的划分。显然,在席文看来,文化因素决定 了科学的划界,换言之,不同科学分支的一般概念 亦由文化因素来决定。以此作为出发点,他把科 学革命重新分配于不同的文明。他声称科学革命 不只一个,而是有两个: 一个是中国人的,一个是 欧洲的。这不能不说是表达了文化相对论的 立场。 与文化进化论者不同,文化相对论者强调文 化的差异性,认为每一种文化都是自足的,都是一 个独立自在的、一个不可重复的独立自在的体系; 每一个民族都具有表现于特殊价值体系中的特殊 文化传统,它与其他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价值标准 无法比较;各民族的文化在价值上都是相等的,无 落后、进步之别。 文化相对论者坚决主张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 尊严和价值观,强调各种文化没有优劣、高低之 分,对于不同的文化,没有普遍的、绝对的评判标 准,一切评价标准都是相对的。“李约瑟难题”的 置疑者显然坚持了这一立场。在这样的视野下, 不同的文化之间缺乏可比性,作为西方文化成果 的近代科学缺乏普遍性,进而也就没有必要、没有 可能就中西的科学发展进行比较。消解了比较的 可能性,追问先进还是落后的问题显然就丧失了 合法性,这样的问题也就变成了伪命题。 可以说,李约瑟的研究进路包含着这样一种 假定:欧洲在社会发展与科学进步方面的经验即 是世界发展的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李约瑟的追随者都自觉不自 觉地接受了这样的观念: 科学精神在中国代表的 是一种先进文化。这也是直到今天为止,一切西 方文化羡慕者惯用的思路。这一思路一旦与近代 “救中国”的历史任务及当下“民族复兴”的历史 期待结合在一起,就有了强大的扩张力,形成科学 崇拜、进化论盛行的局面。但是,不同文化的独特 性也因此被遮蔽了。中国人据以感受世界的意 义、并作为行事依据的终极关怀与作为现代科学 基础的终极关怀完全不同,因而无法在文化进化 论中找到自身的地位。对文化独特性的尊重和捍 卫,进而对文化进化论的质疑是“李约瑟难题”置 疑者所秉持的理论基准。因此,可以说,“李约瑟 难题”所遭受的质疑乃是学术界置疑文化进化论 的表现。 参考文献: [1]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M].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75. [2] 刘钝,王扬宗.中国科学与科学革命:李约瑟难题及 其相关问题研究论著选[M]. 沈阳: 辽宁教育出版 社,2002. [3] 刘钝.李约瑟的世界和世界的李约瑟[J].自然科学 史研究,2002,( 2) : 155 - 169. [4] 王善博.追求科学精神———中西科学比较与融通的 哲学透视[M]. 南宁: 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 6 - 15. [5] 董英哲,等.对李约瑟难题置疑的再反思[J]. 自然 科学史研究,2003,( 3) : 72 - 77. [责任编辑:高云涌,常绍荣] ·74·
本文档为【_李约瑟难题_中的文化进化论视角】,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51968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3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5-10
浏览量: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