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外历史大事年代对比详表(完整)

中外历史大事年代对比详表(完整)

举报
开通vip

中外历史大事年代对比详表(完整)中外历史大事年代对比详表 中外历史大事年代对比详表 中国历史简表 中 国 外 国 史前时期 (距今约170万年——约公元前2070年) 距今七八千年,发明了最早的松土农具——耒耜。我国农业进入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 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集体耕作,平均消费。 夏朝 (公元前2070年—前1600)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私有制取代公有制、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私有制发展的必然结果) 商朝 (公元前1600年-前1046) 政治上:皇位实行兄终弟及制 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的宗法...

中外历史大事年代对比详表(完整)
中外历史大事年代对比详表 中外历史大事年代对比详表 中国历史简表 中 国 外 国 史前时期 (距今约170万年——约公元前2070年) 距今七八千年,发明了最早的松土农具——耒耜。我国农业进入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 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集体耕作,平均消费。 夏朝 (公元前2070年—前1600)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私有制取代公有制、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私有制发展的必然结果) 商朝 (公元前1600年-前1046) 政治上:皇位实行兄终弟及制 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的影响 经济上:使用贝壳做货币;商朝人善于经商,工商食官; 出现少量青铜农具,但是价格昂贵 文化科技:出现甲骨文。现存最大的古代青铜器司母戊鼎出现原始瓷器。 西周 (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 ◆政治上:分封制和宗法制。 宗法制(核心)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宗法制在政治方面体现为分封制。宗法制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分封制含义:分封制是西周分封诸侯的制度。目的:巩固奴隶制统治。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辨证统一。作用: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 ◆​ 经济上:井田制(奴隶制贵族土地所有制); ◆​ 文化上:周礼出现铁器,懂得开沟排灌,除草培土,怄制绿肥,治虫灭害。 公元前8世纪斯巴达、雅典城邦建立。小国寡民(城邦制度的特点) 春秋时期 (公元前770年-前476年) ◆政治上: 齐桓公即位,任用管仲为相,进行变法。 楚庄王问鼎(表明周天子王权弱,诸侯挑战分封制) ◆经济上:铁犁牛耕开始出现;公元前594年,鲁国“初锐亩”。公开承认土地私有。垄作法开始出现,钢剑出现。 ◆思想文化上: 考子创立道家学说。政治主张:无为而治;思想精华:辨证思想。 孔子创立儒家学说。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有保守部分,也主张改良。教育主张有教无类。政治思想:为政以德,强调统治者以德治民,反对苛政,任意刑杀。 约公元前6世纪左右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最后编定成书。 “克己复礼”,“性相近” 孔子政治思想倾向:使天下安定,以德和礼来治理国家。 思想性质:以维护奴隶制统治为目的,包含民本思想,具古典人文主义性质。 老子:①认为世界万物本原是“道”;②强调一切应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③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有无、难易、贵贱、祸福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 早期儒学特点:带浓厚的理想化色彩,没有严密的理论基础,多数为道德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和政治理想的治国原则,政治主张遭新兴地主阶级冷遇。 孟子:政治思想:仁政、民贵君轻。 人性论:性本善。 荀子:政治思想:仁义、王道、君舟民水 人性论:人之性恶。 庄子: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哲学基础) 韩非子: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法家把君主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法治、变革精神) 墨子:治国主张“尚贤”;主张“兼爱”“非攻”“节检”代表平民百姓的利益。 ●公元前594年梭伦开始改革:内容—按照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意义—进一步打击了氏族制度残余为雅典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508年雅典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了雅典民主政治设立五百人会议成立十将军委员会。 ●公元前495前429年伯利克里时代;A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全体公民 B、公民大会是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 C、五百人会议是最高行政机构,处理公民大会闭会期间的日常事务。 D、陪审法庭是最高司法机关和检察机关。 E、国家一切官职向各等级公民开放,国家官员由选举产生。各级公职人员实行“公职津贴制”) 战国时期 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政治:1、魏国李悝变法(最早强大)2、楚国吴起变法3、秦国商鞅变法(影响最大) ◆经济:1、农业:1)铁犁牛耕在战国时期进一步推广,并最终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2)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形成,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中国传统农业基本特点:其一:生产规模——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 其二:所有制结构——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体 其三: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其四:生产模式——精耕细作 其五:经营方式——“男耕女织”(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 3)通过诸侯国的变法运动,封建土地所有制最终确立。 2、手工业:三种形态出现:家庭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战国后期已经能制造钢剑。 3、商业:商品交换发展,私商出现,范蟸——商业始祖 ◆思想文化:1、出现百家争鸣局面。条件:春秋战国,是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政治上、经济是、阶级关系上、思想文化),从而促进了学术思想活跃。学派:主要有儒、墨、道、法家等。代表人物:墨子、孟子、苟子、庄子、韩非子。 孟子是儒家的亚圣,将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 荀子将儒家思想结合法家和道家的合理成分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2、屈原创作《离骚》。创造了“楚辞”体具浪漫主义风格。 3、战国时期 司南出现。《石氏星表》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星表,用赤道坐标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了八百多颗恒星位置。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算筹计数法完全具有十进位值制的功能,人类“最美妙的发明之一”。 ◆公元前5世纪中叶后,古希腊出现智者学派,代表有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公元前469-前399年 苏格拉底在世。重视人的伦理道理,主张知识与道德合一,主张寡头政治。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美德、即知识“认识你自己”。 ◆公元前428-前348年 柏拉图在世。代表作《理想国》关注焦点:人类社会。 公元前384-前322年亚里士多德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 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的《十二铜表法》诞生,标志成文法形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特权。 ◆​ 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 雅典产生民主政治的原因:小国寡民的体制 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奴隶主阶级专制 实行民主政治的根本目的:凝聚公民、保持独立、夺取异邦财富、奴隶。 影响:1、铸造了希腊人渴求知识、乐于探索的民族性格。 2、在文化领域取得辉煌成就。 3、为欧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4、对人类民主政治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秦国 秦统一六国。秦王赢政,自称“始皇帝”,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王朝。 公元前221年-前207年 主要状况 1、​ 政治上:建立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得基本格局 2、​ 1)首创皇帝制度 2)建立一整套完备得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3)全面推行地方郡县制度 3、​ 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修建通往各地的驰道 4、​ 思想文化:统一文字,崇尚法家思想,焚书坑儒 5、​ 军事:巩固边疆(出击匈奴,修筑长城)开拓疆域(攻打越族开灵渠) ●公元前3世纪中 前期:罗马法律仅适用于罗马公民,被称作为公民法;公元前三世纪中后期,出现了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万民法 西汉 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 ◆政治上: 1、​ 汉初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和封国并行制。 2、​ 汉景帝时开始削弱王国实力, 3、​ 汉武帝把西汉王朝的统治推向鼎盛时期。 措施:从政治(在中央形成“中朝”决策机构,在地方设刺史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经济、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经济上:汉代发明播种耧车,一犁两牛三人得耦犁,推行代田法,后出现区田法。 耕作制度以连年种植制为主:混合选择法最早见于西汉农书《汜胜之书》,有所提及;实行“开关梁,驰山泽之禁”的政策,商业出现了初步的发展。 ◆​ 思想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柔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思想) 一、“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 二、宣扬“君权神授“,提出了“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说。 董仲舒新儒学基础——加强君权 三、“三纲五常“——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 四、选官制度:主要实行察举制 东汉 公元25年-220年 ◆政治上:1)扩大尚书台权力,“虽置三公,事归台阁” ◆经济: 1)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金; 2)瓷器的生产技术达到成熟阶段,生产出青瓷 3)曹操推行屯田制 ◆文化技术: 1)战国问世、西汉编订的《皇帝内经》是中医学得奠基之作。 2)赋是两汉时期盛行的一种文学体裁。 4)蔡伦改进造纸术。 5)张衡制作地动仪 三国两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9年 (一)政治上:北魏孝文帝 选官制度:采用九品中正制 (二)经济上: 1、农业:1)北魏孝文帝变法促进北方经济得恢复和发展。实行:均田制与租调制 2)《齐民要术》,为中国现存第一部完整得农书,轮作和绿肥种植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2、手工业:发明了灌钢法 3、商业:社会动荡,以物易物成为主要得交换手段 (三)思想 儒学与佛教、道教的相互影响和融合,出现了“三教合一”的局面。 (四)科技文艺 1)绘画:顾恺之的 《 女史箴图 》、《 洛神赋图 》; 2 )书法: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是草书人家;天下第一行.是晋代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 ●公元533年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编成《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罗马法在形成上分成文法和习惯法;结构上包括公民法和万民法。其作用和目的:维系和稳定罗马帝国的统治。其意义是欧洲最早的系统完备法律体系,是现行欧洲大陆法系的基础。其影响:拿破仑的《法国民法典》;西方法律的陪审制度、律师度和诉讼原则:代英国的《权利法案》美国的 《 独立宣言 》 和法国 《 人权宣言 》 均其影响。 隋朝 公元前581年—618年 隋朝以尚书、内史、门下三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 中国的山水画发展成独立的画科,展子虔《游春图》 选官制度: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 隋炀帝时,科举制形成 唐朝618年---907年 政治 l 、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中央:三省六部制:三省— 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六部 ― 吏、户、礼、兵、刑、工。 地方:唐朝中期,在地方设置了许多节度使,唐朝中后期,地方出现藩镇割据局面,削弱了中央集权 2 、选官制度:进一步完善隋朝开始出现的科举制度 (二)经济: 1、农业: ( 1 )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 ( 2 )隋唐时,农民可以纳绢代役:租庸调制出现 ( 3 )唐朝安史之乱,均田制逐渐瓦解,之后.封建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 2 、商业: 1 )柜坊―银行雏形;飞钱―汇票。 2)商业发达的城市一黄河流域的长安、洛阳,长江流域的扬州、益州 3)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4 ) 广州是南方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唐政府在这里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 3 、制瓷:唐代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瓷器从唐代开始输出国外 (三)科技文艺: 1 、思想上实行三教并行的政策 2 、唐诗繁荣:李白“诗仙”,浪漫主义风格;杜甫“诗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追求浅显平易的诗风。 3 、绘画:唐代阎立本创作的 《步辇图》;吴道子代表作是《送子大王图》。 4 、书法:楷书盛行于隋唐。 5 、公元 868 年雕版印刷品《金刚经》问世。 6、唐朝末期火药应用于军事 五代十国 907-979 辽、宋、夏、金 916年-1276年 ◆政治上 1 、基本解决中央与地方的权力之争。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包括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的行政机构,为制约宰相,后来又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经济上: 1 、农业: 1 )精耕细作技术进入全面成熟期,南方稻麦两熟制出现; 2)南宋时期,江浙地区成为全国经济中心,“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国家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 2 、手工业:宋代瓷窑遍布全国各地 3 、商业:两宋时商业最为繁荣,市坊的界限打破,交子在中国四川地区发行,为世界最早的纸币;景德镇烧瓷闻名全国;边境贸易有榷场,海外贸易是税收的重要来源之一 ◆文化艺术:●理学代表是程颢和程颐,思想核心是“天理”。朱熹在世,为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文学上词是一大特色,有供说话人用的话本 ●绘画:风俗画成为绘画主流:绘画成为商品; ●科技:十一世纪 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 公元 1265 ~ 1321 年意大利文艺复兴先驱但丁在世,代表作为《神曲》。 ●13世纪,通过了限制王权的《大宪章》,1265年出现了英国议会的开端。 元朝 公元1271 一 1368年 ◆政治:在中央最高行政机关是中书省。代替前代三省。 ●地力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最高长官为平章政事。是中国省制开端 ◆经济:1 )大都是政治文化中心,也是繁华的商业大都会。杭州是南方最大的商业和手工中心,泉州是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2 )元代景德镇成为制瓷中心,烧出青花瓷器 文化:元杂剧繁荣(繁荣原因与衰落原因、代表人物) 1281 年郭守敬等制定《授时历》,颁行天下。将当时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浑仪革新为“简仪” ●元绘画艺术成就最高的是“文人画” 明朝 公元1368 年 1644年 政治: 1 、中央:废丞相,设内阁,权分六部 ( 1 )过程:明太祖废丞相制度;明成祖正式设立内阁;明宣宗授予内阁“票拟权” ( 2 )内阁性质: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2 、地方:废行省,设三司 (二)经济: 1 、农业:多熟种植;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引进; 《天工开物》 是一部关于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百科全书 2 、商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商帮:徽商与晋商 3 、手工业:)明宣德年间生厂的青花瓷质量最佳,后来又烧制多种彩瓷;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三)思想: 1 、(明朝)王阳明“心学” : A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善” ; “心”是第一性的 B 、“致良知”。 2 、“异端”思想家李贽: ( 1 )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揭露道学家的虚伪( 2 )抨击封建社会传统观念,倡导个性的自由发展 (四)科技文艺 1、小说:罗贯中著有《三国演义》,这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吴承恩著有《西游记》 . ●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 14 世纪) . ●14 一 16 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其核心是人文主义,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16世纪新航路开辟。 l488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抵达好望角。 1492 年哥伦布受西班牙国王委派发现美洲大陆。 世界市场雏形出现(1500 年左右). ●1517 年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公布《九十五条论纲》,引发德意志宗教改革。随后瑞士加尔文教派、英国国教逐渐形成。 ●尼德兰革命(1566 一 1609 ) 爆发,荷兰成为17 世纪标准资本主义国家,号称海上马车夫 ●1588 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走上海外殖民扩张道路 . ●1632 一1704 年英国资产阶级分权与制衡学说的创始人洛克在世,主张君主立宪制和分权学说。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鸦片战争前的清朝 公元1636年-1840年 (1)​ 政治:中央:1661年一 1722 年康熙皇帝在位 · 设南书房、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内阁互相牵制,集权于皇帝。雍正时设军机处,标志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2)​ 经济:大力发展封建经济,完善封建土地制度 1 、农业:继续发展,重农抑商 2 、手上业:制瓷业清代烧制出珐琅彩;著名丝织品种:“金宝地” 3 、商业:闭关锁国,广州一口通商,十三行 (三)思想 ——三大进步思想家 A 、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大下之大害,提倡“法治”,顾炎武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亡国与亡天区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 、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强调经世致用 C 、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数学体系,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新思想命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 (四)科技文艺: l 、京剧:乾隆和进光年间,“徽汉合流”形成了一个新剧种,后来称为京剧。 2 、小说:《 红楼梦 》 《 聊斋志异 》 、讽刺小说 《 儒林外史 》 为代表。 《红楼梦》 把中国长篇小说的创作推向高峰 3、对外关系:公元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 ●明清时期特征的基本线索 政治上:君主专制主义加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 经济上:城镇经济空前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但发展缓慢 文化上:出现了反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丧失了世界领先地位 外交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面临欧洲国家的侵略总体特征是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 . ●明清君主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君主专制,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官史惟上是从,助长官场因顿守旧之风场;造成官僚机构的膨胀;造成个人白然权利的流失,近代民主共和制度的建立缺乏社会基础,妨碍社会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等。使中国近代落后于世界 ●1640 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649 年查理一世被处死。英国成立共和国,克伦威尔掌握大权。 1688 年英国“光荣革命”。 1689 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标志着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17 、18世纪欧洲思想启蒙运动。其核心是“理性”。批斗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反对专制和愚味.提倡科学、白由和平等地。代表有伏尔泰、孟德斯鸡和卢梭。后扩展德国(代表康德。) ●17 世纪后半期牛顿力学体系确立,标志近代科学的形成。 ●1765 年英国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投入使用。美国富尔顿制成汽船,英国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 1840年前后,机器制造代替手工劳动,标志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完成。 ●1755-1783年,北美独立战争 1787 年,美国制定了宪法,根据三权分立学说,把美国的国家职权分为立法、司法、行政三个部门,分别由国会、联邦法院和总统执掌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君主立宪派掌权: 1792 年,吉伦特派言布法国为第一共和国; 1793 年雅各宾派实行恐怖统治,法国革命达到高潮; 1794年热月政变是恢复大资产阶级统治的正常秋序;1804 年 12 月,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颁布 《民法典》 ,后改名为《拿破伦法典》 . ●1815 年法国波旁王朝复辟. ●欧洲浪漫主义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兴起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封建社会 (1840 一 1864 ) 1、​ 列强侵华: ◆​ 鸦片战争( 1840 一 1842 ) : 根本原因 ― 英国打开中国市场;直接原因 ― 虎门销烟 签订的条约:《南京条约》及其附件;《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一1860):根本原因:进-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 签订的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中国的抗争与探索 (一)清朝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战争。 l 、林则徐的禁烟运动 2 、关天培等将领的卫国捐躯:3、大沽口炮台官兵抗敌 (二)农民阶级的反侵略反封建斗争和探索 l 、 1841 年三元里人民抗英; 2 、太平天国运动( 1851 - 1864 ) ― 揭开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 (三)地主阶级探索强国之路的主张与实践 l 、 19 世纪 60 一 90 年代抵抗派掀起“ 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2 、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三、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自然经济的解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9世纪 60 一 70 年代) ●欧洲工人运动兴起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早期工人运动;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 1864年第一国际从立 ●1859 年达尔文的著作 《物种起源》 出版,标志进化论的诞生。 ●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列强侵华: (1)​ 控制清政府的内政外交和海关 (2)​ 1894—1895甲午战争 (3)​ 1900-190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 19 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资本输出,抢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中国的抗争与探索 (1)​ 清朝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甲午中日战争中左宝贵、邓世昌等 (2)​ 地主阶级探索强国之路的主张与实践 ― 洋务运动 (3)​ 农民阶级的反浸略斗争 ― 义和团运动( 1898 - 1900 ) (4)​ 民族资产阶级上层人士探索强国之路的主张与实践一一戊戍变法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原因、影响) ●1868 年 日本明治维新开始 ●1871年德国经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统一,颁布1871年宪法,建立起联邦制的君主立宪制 ●1871年 巴黎公社革命,最主要经验是打破旧国家机器,代之以无产阶级国家机器: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19 山纪 70 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以电的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出现和推广),新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发明等为主要标志。人类由此进入了“电气时代”. ●1895年 法国卢米埃尔首次放映影片,标志电影时代正式开始。 ●1988年9月 美国提出在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 中国半殖民半 封建社会的深化时期 (20 世纪初 ― 1919 年) 一、列强侵华. ●进一步控制清政府,直接干涉中国内政外交 ●1914 年侵占山东●扶植袁世凯上台●列强各自扶植一派军阀,割据中国 二、中国的抗争与斗争 ●灭亡: 1912 年,宣统帝退位 (一)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二)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大(进一步发展)最土要原因:一战中,西方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最主要影响:促使中国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化,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 (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是中国近代史上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得到了弘扬;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使中国先进分子选择并接受了马克思土义思想;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20世纪初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出现: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过渡。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 ●1914年一 1918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7年11月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l)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形成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存的局面 2 )列宁发表《四月提纲》 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 3 )七月流血事件使政权完全落入临时政府手中,革命和平发展已不可能。 4 )彼得堡格勒武装起义,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 民族主义革命的开始和国民大革命时期(1919—1927) ◆1919 年五四爱国运动爆发。中心由比京转移到上海,工人成为运动的主力军,标志着中国的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传播成为新思潮的主流 ◆中共诞生:1920年夏天陈独秀在上海成立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1921 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2 年7月,中共二大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要求,并决定加入共产国际。 ◆国民大革命(1924 一 1927 ) ●1924年,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主要讨论国民党改组问题。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1927 年四一二政变,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 ●1927 年七一五政变,标志大革命失败。(根本原因:右倾错误). ●俄国:1 ) 1917 年 11 月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2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18 - - 1921 内容:余粮收集制、工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实物配给、普遍义务劳动按劳分配 3 )新经济政策 1921 - 1928 内容:粮食税、取消国有化、自由贸易、按劳分配 4)1924年1月,列宁逝世,斯大林开始领导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1927-1937)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探索革命道路: 第一,发动武装起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第二,起义失败后,建立了井冈山农村根据地。提出将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第三,毛泽东先后发表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等三篇文章,从理论上始论证了这一道路的正确性。 ●战略转移:1934 一 1936 年 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长征。 1935 年 l 月,召开遵义会议,纠正了博古等人的左倾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集体,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熟 ●1936 年 12 月 西安事变。 ●苏联: 1 ) 1928 年苏联开始执行一五计划。到二五计划完成时,苏联工业产值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2 ) 1932 年,农业“完成全盘集体化的一年”,集体化措施打击农民积极性 3 ) 1936 年苏联新宪法,标志着斯大林体制的形成。 ●美国: ◆1 ) 1929 一 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 )特点:持续时间长、规模大、破坏严重 ◆2 ) 1933 年 罗斯福新政。内容:救济、复兴和改革;措施包括整顿银行与金融业、调整农业政策、复兴工业和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 ●1939 年一 1945 年二战。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 1937年7月至1945 年8月) 一、战略防御阶段:(1937.8-1938.10) ●1937年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日战争开始。 ●9 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10月,中国共产党召开洛川会议,制定了人民抗战路线,决定建立抗日根据地。太原会战中,中共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平型关大捷。 ●1937年12月 南京大屠杀。 二、战略相持阶段:(1938.10-1943.12) ●1939年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标志国民政府开始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1940 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发动了百团大战,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1941 年皖南事变 ●1941 年初日军制造潘家峪惨案 ●1945 年“七大”,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 的报告,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作了重要准备:把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作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三、战略反攻阶段: 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 ●1945 年雅尔塔会议建立雅尔塔体系,实质是在美苏实力均衡的基础上划分势力范用。 ●1945年8 月日本投降,二战结束。战后建立联合国 解放战争时期( l945 - 1 949 ) 一、争取和平民主的过渡时期 ●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的签订(1945 ) ●旧政协的召开(1946 ) 二、战略防御阶段(1946.6-1947.6) ●194年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陕北、山东) ●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内容:耕者有其田; 三、战略反攻阶段:(1947.6-1948.秋) 1947、6 刘伯承、邓小平军队挺进大别山,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历史转折点 四、战略决战时期:辽沈、淮海、平津; 五、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949 西柏坡):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解决了革命胜利后,由新民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六、渡江作战:1949年4月占领南京,蒋家王朝覆灭。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 ●冷战 1 ) 1947年“杜鲁门主义”, 冷战开始。 2 ) 1948年 马歇尔计划 3 ) 1949年5月 北约组织建立。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形成 1)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2 )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贸易体系:关贸总协定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1949-1956) 1949年10月1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巩固政权、恢复国民经济阶段(1949 一 1952年) (一)巩固政权:●追歼国民党残匪, 1951 年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 1950 - 1952 年) (二)恢复国民经济: l )措施: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等; 2 )意义:到 1952年底,工农业生产超历史最高水平,国家财政经济取得了根本好转,为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奠定了经济基础 ★ 过渡时期(1953 一1956 ) 1953 年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特点: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并举 1953年 一五计划开始实行。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外交政策与外交活动。 1)新中国初期外交三大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2) 1949年,同17个国家建交 3) 1954 年我国与印度共同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4)1954年日内瓦会议,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会议 5 ) 1955 年周恩来在万隆的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1955年,苏联召开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改革,开展批判斯大林的活动。 ●1955 年成立华沙条约组织,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1955 年亚非国家召开万隆会议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 1956 - 1966 ) ★ 成功探索。 一)1956 年《论十大关系》标志在实践中探索本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始 二)1956 年中共八大正确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了社会的基本矛盾,并提出综合平衡,稳步前进的方针。 三)1957 年正确提出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并发动整风运动,加强党的建设 四)60 年代初,纠正“左”的错误,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五)1956年提出与民土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 ●1961年 第一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标志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20世纪60年代初-1973年 美国发动侵略越南战争。 ●1964年苏联开始勃列日涅夫改革。改革重点在重工业 ★ 探索中的失误。 l)党的失误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对社会主义条件下阶级斗争的估计过于严重。 二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片面追求单一的生产关系、追求大规模和高速度。( A 、1958 年“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B 、1958 年的“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 从 50 年代中期到 60 年代末的外交 特点:采取“两只拳头打人”、“一大片” ●1956 年,毛泽东正式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 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1957 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 ●1959 年,新中国的电影创作步入一个辉煌时期,电影界称之为“难忘的 1959 年” ●1964 年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文化大革命 ( 1966年5月到 1976 年 10月) ●1966 一 1976 文革(“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恶果) ●文革中最人冤案 ― 刘少奇被打倒并迫害致死 ●“文革”中的国民经济 1、左倾错误的发展导致文革动乱影响经济,文革十年损失 5000 亿; 2、文革期间周恩来73 年恢复经济,邓小平 75 年整顿经济,实质都是纠正文革中的左倾错误 3、一定成就:1966 第一颗导弹爆炸成功;1967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 1 号”发射成功;1974型杂交水稻育成,杂交水稻被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外交 1 ) 1971年联合国第26届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 2 ) A 、 1972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1979 年中美正式建交 B 、 1972 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与中国签定了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 声明 无利益冲突声明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职业健康检查不够规范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亲友住房声明 ☆ 20 世纪 70 年代外交局势转变的关键,是中美关系的逐步缓和。 ●1967年 欧洲共同体成立。(由煤钢共同体,原子能共同体,经济共同体组成) ●1973 年世界第一次石油危机发生。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解体 ●20 世纪 70年代美国经济进入了“滞胀”阶段。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 ●1978 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思想基础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提出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79年中美建交。 ●经济体制改革(根本目的:解放生产力;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前提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l、农村改革:首先在安徽、四川农村推行,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改革方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 2、城市改革: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目前主要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对外开放 l ) 1980 年开放深圳等第一批经济特区。 2 ) 1984 年开放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 1985 年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3 ) 1990 年开放上海浦东,成为中国 90 年代改革开放重点和标志 4)从 20 世纪末起实施对外开放“走出去”战略 5 )逐渐形成“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特区一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 A、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论断成为新时期中国对外方针的出发点; B、从 20世纪80 年代开始,中国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 C、实行对外开放 1)2001年底,我国正式加入WTO 2 ) 2001 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在上海举办了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3 ) 2001 年由中国领导创立的上海合作组织是新中国外交史上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 ●邓小平理沦 ●三个代表思想 ●一国两制 ●民主与法制建设: 1 ) 1982 年十二大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使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进一步完善。 2 ) 1998 年农村逐步建立起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核心的村民民主自治制度。 3 ) 1999 年依法治国被写进宪法 4)十六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1979 年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70年代末,日本已经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大国。在实力增强的前提下,20世纪80 年代初,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1 ) 1985 年,戈尔巴乔夫当选苏共中央总书记,进行改革。 2 ) 20 世纪 80 年代末 东欧剧变(实质:社会制度改变) 3 ) 1990 年 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德国实现统一。 4 ) 1991年,苏联鉴署 《 阿拉木图宣言》,苏联完全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经济区域集团化: 1) 1989 年 亚太经济合组织建立( APEC )。 2) 1993年欧洲联盟建立 3)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 ●经济全球化(本质:发达国家主导下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科学技术特别是交通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是最根本原因) 1) l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2)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 ●世界形势:总体缓和,局部动荡 ●多极化趋势加强 分期 世界总体发展状况特征 中国历史发展状况特征 中外比较角度 特征 表现 特征 表现 16~18世纪 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 ( l )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 ( 2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及封建君主改革 ( 3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 4 )对外殖民扩张 君主专制加强和封建制度衰落 (1)资本主义萌芽,但自然经济占主体 (2)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3)思想专制及文字狱 (4)闭关锁国 (1)西方重商主义与中国“重农抑商” (2)中西资本主义萌芽 (3)中西科技发展 (4)中西思维特征及原因 1840~1870年 两方自由资本主义充分发展及东方民族运动高涨 ( l )工业革命完成,资本主义市场体系形成 ( 2 )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 ( 3 )殖民扩张 ( 4 )民族主义运动高涨 ( 5 )自由主义思潮 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开始并逐步深入 (l)两次鸦片战争 (2)自然经济解体及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3)农民战争及洋务运动 (4)新思潮萌发 ( 1)自由资木主义阶段的侵华特征 (4)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 19世纪末20世纪初 西方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及东方民族新觉醒 (1)第二科技革命 (2)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3)国主义全球扩张 (4)亚洲觉醒及非洲人民反帝斗争 (5)帝国主义矛盾发展 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形成及民主革命发展 (1)帝国主义侵略 ( 2)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3)戊戌变法与义和团 (4)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 ( 5 )辛亥革命 (1) 帝国主义时代的侵华特点 (2)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 1914~1927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战后调整 (1)第一世界大战 (2)十月革命 (3)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 (4)战后革命运动与民族解放运动 (5)苏俄社会上义革命与建设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转折 (1)北洋军阀统治 (2)一战期间民族工业法 (3)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4)中国共产党成立 ( 5)国民大革命 (1)一战对中国的影响 (2)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3)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 1927~1945年 由相对稳定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1)资本主义经济恢复 (2)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3)经济危机及罗斯福新政 (4)法西斯势力发展 (5)第二次世界大战 由国内革命战争到抗日 (1)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2)工农武装割据及红色政权建立 (3)日本由局部到全面侵华 (4)抗日战争 (2)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1945年70年代末 两极格局形成与发展 (1)雅尔塔体系的建立 (2)战后资本主义发展 (3)战后社会主义发展及改革 (4)战后初期的民族解放运动 (5)美苏争霸 民主革命胜利以及新中国的全面社会建设 (1) 内战爆发 (2) 新中国成立 (3) 政权巩固与经济恢复 (4) 向社会主义过渡 (5) 全面社会主义建设 (6) 文化革命 (1) 战后美国对华政策及影响 (2) 中苏社会主义建设比较 (3) 苏美争霸中的中国 (4) 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 20世纪80年代以来 20世纪80年代以来 (1)帝国主义阵营分化 (2)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3)第三世界兴起 (4)政治经济区域集团化 (5)第三次科技革命 改革开放走向世界 (1)改革开放及经济建设 (2)国际地位提高以及外交战线成就 (3)科教兴国战略以及科技发展 (1)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与中国(2)第三世界中的中国 (3)世界多极化趋势对中国的影响 (4)中国与科技革命
本文档为【中外历史大事年代对比详表(完整)】,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9552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61KB
软件:Word
页数:16
分类:高中思想政治
上传时间:2011-05-07
浏览量: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