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唐代家庭伦理道德研究

唐代家庭伦理道德研究

举报
开通vip

唐代家庭伦理道德研究 曲阜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唐代家庭伦理道德研究 姓名:杨富荣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历史学 中国古代史 指导教师:傅永聚 20080401 摘 要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高出 以往各朝的成就。同时唐代又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转型期,处于鼎盛时期的中国封建社会, 正酝酿着许多变革的因素。可以说唐代正是封建社会前期的总结又是封建社会后期的开 端,在整个封建社会发展史中处于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做为社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的家庭伦理道德,也体...

唐代家庭伦理道德研究
曲阜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唐代家庭伦理道德研究 姓名:杨富荣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历史学 中国古代史 指导教师:傅永聚 20080401 摘 要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高出 以往各朝的成就。同时唐代又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转型期,处于鼎盛时期的中国封建社会, 正酝酿着许多变革的因素。可以说唐代正是封建社会前期的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又是封建社会后期的开 端,在整个封建社会发展史中处于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做为社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的家庭伦理道德,也体现出了这一时代特征。 本文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探讨唐前期家庭伦理道德的“胡化"现象。唐前期,经济 繁荣,思想活跃,传统的儒家伦理道德观念被冲淡,封建纲常名教束缚大为减轻,家庭伦 理对人们的束缚相对松弛。出现了离婚、改嫁比较自由,贞节观念淡薄,妻强夫弱、夫妻 “不相禁忌”等许多不符合传统家庭伦理道德 要求 对教师党员的评价套管和固井爆破片与爆破装置仓库管理基本要求三甲医院都需要复审吗 的现象,武则天改唐为周,登上皇帝宝 座,对传统伦理道德的冲击达到顶峰。 第二部分,概括唐中期以后家庭伦理道德的“儒化”趋势。“安史之乱"打断了唐王 朝前进的步伐,连年的战乱使强大的唐王朝统治江河日下,为了维护日暮途穷的统治,统 治者不断加强儒家纲常礼教对社会家庭的控制,伦理道德向传统要求回归。妇女的贞节观 念增重,离婚再嫁现象减少,儒家伦理对妇女约束增强。 第三部分,论述唐后期藩镇统治区的反“儒化"倾向。唐朝末年,藩镇割据混战,使 得在表面上统_的唐王朝统治下,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区域。受北方少数民族社会风俗的影 响,藩镇统辖区出现了一股违反传统伦常关系的反“儒化”现象,主要表现在藩镇养子问 题和佛教思想传播对世俗王权的削弱两个方面。养子大量改姓,冲击了汉族顽固的宗法观 念,起到了淡化宗族观念的作用。同时,养子还是藩镇之间斗争的重要力量,加剧了社会 的动乱。一北宋初期,接受藩镇割据的教训,削弱武将的权力,重用和提拔文职官员,’开始 了文官治国的探索之路。 第四部分,总结唐代家庭伦理道德的发展变化过程,及其在整个封建社会伦理道德发 展史上承前启后的特征。 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拟从伦理思想发展变化的角度出发,以妇女地位、 婚姻伦理、养子问题等现象为切入点来研究唐代家庭伦理道德,把家庭伦理道德的发展变 化置于唐代整个社会大背景之下来进行研究,以揭示唐代家庭伦理道德的发展演变趋势, 并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这一趋势产生的原因以及对唐代及后世社会政治、思想产生的影响,从而能够更好 的把握唐代家庭伦理道德在我国传统家庭伦理思想中所处的地位。 关键词:唐代;家庭;伦理道德;儒化 Abst,ract TheTangdynastyisaperiodofgreatprosperityinthehistoricaldevelopmentof feudal society,achievinggreaterachievementsthananyotherdynastyinpolitical,economical and culturalaspects.Ontheotherhand,thetangdynastywasintheperiodoftransitionandheyday ofthefeudalsociety,brewingreformingfactors.Therefore,itcanbesaidthattheTangdynastyis theoutlineofthepreviousstageoffeudalsocietyandthecommencementofthelatterperiod,in averyimportantphaseoftheinheritingthepastandusheringthefutureinthedevelopmentof thefeudalsociety.Familyethicsandmorality,asallimportantpartofsocialcultures,also embodiedthecharacteristicsofthetimes. Thisdissertationisdividedintofourparts.Thefirstpartdiscussesthephenomenon‘‘Hu Hua’’inthefamilyethicsandmoralityattheearlierstageoftheTangdynasty.IntheearlierStage 0ftheTangdynasty,withprosperouseconomyandactiveideology,thetraditionalConfucianist familyethicsandmoralconceptswasWeakened;therestraintoffeudalethicalcodeWasgreatly lessened;thefetteroffamilyethicswasrelativelyloose.Manyphenomenahavearisenwhichdid notaccordwithtraditionalfamilyethicsandmoralcode,suchasdivorce,relativelyfree remarriage,theflaggingideologyofchastity,wivesofhigherstatusandmenoflowerstatus,few talboosbetweenmenandwives.WuZc‘TianchangedTangintoZhoudynastyandbecamethe firstempressofChina,whichconflictedtraditionalethicsandmoralitytOthegreatestpoint. ThesecondpartgeneralizesthetendencyofConfucianistethicsandmoralityaftermid·term 0ftheTangdynasty.InsurrectionofAnLuShanandShiSiMinginterruptedtheadvancementof theTangdynasty.Successiveyearsofchaoscausedbyrevoltsmadethedominationofth.eTang dynastygofrombadtOworse.Inordertodefendtheirwaningdomination,the rulersgradually tightenedupthecontrolofConfucianistethicsandmoralcodeoversocietiesandfamilies.Ethics andmoralityneededcomingbacktOtradition.Withtheincreaseofideologyofwomen’Schastity andthereductionofdivorceandremarriage,thefetterofConfucianistethicswasreinforcing. Thethirdpartexpoundsthetendencyofcounter-Confucianisminthelaterstageofthe Tangdynasty.InthelastyearsoftheTangdynasty,theseparatistruleofvassalstatesandtangled warefareformeddifferentculturalregionsunderthesuperficiallyunitaryreignoftheTang dynastyInfluencedbythesocialcustomsoftheminornationalitieslivinginthenorth.The phenomenonofcounter-Confucianismthatrancountertotraditionhumanrelationshipofthe feudalsocietyappearedintheregionsofvassalstates.Thatisthetendencyofadoptedsonswas prevailing.Thefactthatagreatnumberofadoptedsonschangedtheirfamilynamesconfusion theobstinatelypatriarchalconcepts,makingthepatriarchalconceptsfade.Ontheotherhand,the adoptedsonswerealsoimportantforcesoftheWarSbetweenvassalstatesandthusaggravated 2 socialupheaval.AttheinitialstageoftheSongdynasty,therulerslearnedalesionfromthe separatistruleofvassalstatesandweakenedthepowerofthemilitaryofficers,promotedandput civilofficialsimportantpositions,exploringthewaythatcivilofficialstriedtoranthecountry. Thefourthpartconcludesthecourseofdevelopmentandchangingofthefamilyethicsand moralityintheTangdynastgandthecharacteristicsofinheritingthepastandusheringinthe futureinthehistoricaldevelopmentoftheethicsandmoralityinthewholefeudalsociety. Onthebasisofconcludingtheresearchachievementsofthepredecessors,fromthepoint ofviewofthedevelopmentofethicideology,thisdissertationstudiesthefamilyethicsand moralityoftheTangdynastyatthepointofpenetrationofthephenomenasuchaswomen’S status,marriageandethics,andadoptedsons.Itplacesthedevelopmentofethicsandmoralityin thesocialbackgroundoftheTangdynastySOastorevealthetendencyoffamilyethicsand moralityandanalyzethecausesofthistendencyandtheinfluencestopoliticsandideologyof theTangdynastyandfollowingsocieties.Thusthepositionofthefamilyethicsandmoralityof theTangdynastycallbeunderstoodbetterinour/:ountry’Straditionalfamilyethicideology. KeyWords:Tangdynasty;family;ethicsandmorality;Confucianism 3 曲阜师范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说明 (在口划“4’’) 本人郑重声明:此处所提交的博士口硕士回论文《唐代家庭伦理 道德研究》,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在曲阜师范大学攻读博士口 硕士曰学位 期间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论文中除注明部分外不包含他人已经 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 已在文中已明确的方式注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将完全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粞高粜 日期:刎仞铜 曲阜师范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使用授权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在口划“√") 《唐代家庭伦理道德研究》系本人在曲阜师范大学攻读博士口 硕士囝 学位期间,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博士口 硕士囹学位论文。本论文的研究成 果归曲阜师范大学所有,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不得以其他单位的名义发表。本 人完全了解曲阜师范大学关于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 向有关部门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本,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 权曲阜师范大学,可以采用影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可以公开发表论 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作者签名:’扬高襄 导师繇喀矗苏 日期:矽垮易目占曰 日期:山耐,彳.彩 唐代家庭伦理道德研究 导 论 在以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及其运作机制中,“家”既是社会生产 的基本单元,也是社会生活的细胞。家庭能否按照时代的节拍正常运转,对于治国安邦具 有决定性的作用。家庭伦理道德是指人类社会中处理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或准 则。它的形成应具备相应的社会历史条件,并伴随着社会形态或不同时代的不断变革而发 生变化。我们认为有什么样的社会制度,就会有与之相适应的家庭及其家庭伦理道德观念 产生。当然,家庭伦理道德包含着诸多方面的内容,比如父子伦理、夫妻伦理、兄弟伦理、 叔嫂伦理、婆媳伦理等等,而在这各种伦理关系中,婚姻关系是家庭中首要的伦理关系, 是家庭伦理存在的前提,正所谓“婚姻成,人伦始’’。在唐代所处的封建社会中,作为家 庭伦理道德重要组成部分的婚姻道德,其基本特征仍然是强调礼法、婚姻包办、重视贞节、 从一而终、男尊女卑、夫主妻从等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但唐代开放的社会风气使得这一 时期的家庭伦理道德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比如妻强夫弱、夫妻之间“不相禁忌"、贞节 观念淡薄、离婚改嫁自由等等。唐代国势昌盛,经济繁荣,思想活跃,民族间通婚频繁, 传统的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一度被冲淡,封建纲常名教束缚大为减轻,社会风气呈现出了前 所未有的开放性。植根于此种氛围中的唐代家庭伦理道德观念必然相对松弛,呈现出了开 放时代的特征。 本文拟从家庭伦理道德思想发展变化的角度出发,以妇女地位、婚姻伦理、宗教思想 传播、养子问题等现象为切入点来研究唐代家庭伦理道德,把家庭伦理道德的发展变化置 于唐代整个社会大背景之下来进行研究,以揭示唐代家庭伦理道德的发展演变趋势;在此 基础上,分析这一趋势产生的原因以及对唐代及后世社会政治、思想产生的影响,从而能 够更好地把握唐代家庭伦理道德在我国传统家庭伦理思想中所处的地位。当然,某一伦理 道德思想在某一特定时期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既有对前代伦理道德思想的继承,也 有着本时代的特点。本文重点论述唐代家庭伦理道德发展演化中的某些具有唐代特色的新 现象,以及这些现象所体现出来的伦理思想倾向,在史料的选择上,也以此为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而有所 取舍。 本文所依据的资料主要是《旧唐书》、《新唐书》、《太平广记》、《唐代墓志汇编》、《全 唐诗》、《酉阳杂俎》、《资治通鉴》、《隋唐嘉话》、《朝野佥载》等书籍,虽然笔记小说记载 的多是一些神化了的、或者荒诞不经的故事,但其也从侧面反映了唐代家庭伦理道德的某 些状况,在文章中有所选择的加以运用。家庭伦理道德的范围非常广泛,对社会和家庭的 影响也很大,但由于目前掌握资料的不足,加之本人学识有限,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以后 还需继续努力。 一、唐前期家庭伦理道德的“胡化”现象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大发展时期,在统治阶级及全国各民族中广泛存 在着“天下一家”的思想,因此,盛世无忌,社会开放,唐统治者对各民族的文化风俗兼 收并蓄。加之唐代统治者渊源于北方少数民族,又与少数民族有着深厚的姻亲关系,所以 在伦理习俗上受少数民族的影响很深。而少数民族对于儒家思想的接受属于半路出家,没 有根深蒂固的纲常名教、仁义道德等等一系列的儒家观念,因此他们即使接受了儒家思想, 在思想深处仍然保留着少数民族的痕迹。唐建国初期,家庭伦理道德的许多方面表现出“胡 化’’的印记。 1、家庭伦理道德“胡化”现象 (1)青年男女自由权增多 传统社会中,作为卑幼的子女毫无人身自由权可言,而是处处受制于封建家长的管束。 受胡族社会风气和开放政策的影响,这一现象在唐前期有了一些新的变化。 ①择偶相对自由 在“家事统于一尊"的封建父权家长制下,父亲作为一家之长,不仅操纵着子女的人身 自由,而且还掌管着他们的婚姻选择权。因为在封建的宗法社会里,承嗣延业、维系宗庙 是至高无上的事情,婚姻的目的仅在于“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nⅢ1醯∞。婚姻道德的 标准亦系于此。所以,青年男女的婚姻只能在父母的限定内进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就象一块试金石,既检验着青年男女的婚姻道德行为,又界定了青年的婚姻选择。然而, 由于唐代社会的开放性,婚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自然免不了打上开放时代的烙印。位¨"种青 年男女有一定的婚姻选择自由,在法律上有了“诸卑幼在外,尊长后为定婚,而卑幼自娶 妻,己成者,婚如法"DⅢ儿盯的规定,为青年男女在一定条件下自由择婚打开了一道缝隙。 从有关唐代婚姻习俗的历史典籍中,不难发现,唐代无论公卿贵族家庭,还是平民百 姓,自主择偶的现象都颇为常见,以唐前期最为常见。如《开元天宝遗事》载:郭元振少 时,美风姿,有才艺,宰相张嘉贞欲纳为婿,振日:“知公门下有五女,未知孰陋,事不 可仓卒,更待试之。"HⅢ”’张于是令五女各持一丝于幔前,令元振牵之,得者为妻。元振 牵一红丝线,得第三女。同书亦载玄宗时宰相李林甫也拒绝恩泽雨露之家的联姻,让其女 自择佳偶: 李林甫有女六人,各有姿色,雨露之家,求之不允。林甫厅事壁间,开一横 窗,饰以绛纱,常日使六女戏于窗下,每有贵族子弟入谒,林甫即令诸女子于窗 下选可意者事之.HⅢ引’ 唐代女子自主择偶现象,在唐诗中也有较多反映。如中唐大诗人白居易《议婚》诗中写到: “红楼富家女,⋯⋯娇痴--]k初,母兄未开口,已嫁不须臾。”b¨¨‘7町可以说是对当时上流社 会的女子自主择偶的生动描述。 这些佳话虽不免有表现唐人的风雅之意,但也可看出唐代前期青年男女的婚姻不必严 2 格恪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当事人亦不再是局外人。 贵族大户人家的女子尚且如此,至于受礼教影响一向较弱的民间女子,自择婚配的情 况就更为普遍。如李白《越女词》云“吴儿多白皙,好为荡舟剧。卖眼掷春心,折花调行 客。"DⅢ1。85’徐彦伯《采莲曲》亦云:“妾家越水边,摇艇入江烟,既觅同心侣,复采同心 莲。"吲∽哟反映了劳动人民自由的爱情生活。代宗大历年间,江南有民间女子晁采,与邻 生王茂相恋多年,“约为伉俪”,且常以诗通情。其母得知内情,遂将女归于王茂。‘51㈣99" 《太平广记》卷64《张镐妻》条载“张镐一日见美妇人在酒家,揖之与语,命以同饮,欣 然无拒色⋯⋯未明,复往伺之,已在酒家矣。复召与饮,微词调之。妇人日‘君非常人, 愿有所托,能终身,即所愿也。’镐许诺,与之归。"n¨摹.剐¨323’唐人小说《集异记》中载 唐崔韬,游滁州,宿于馆舍。一日,有贫家女子入见,对崔韬说:“家贫,欲求良匹,无 从自达,⋯⋯知君子宿于是馆,故欲托身。”崔韬见其诚意,遂与此女结为夫妻。n1‘眄”诸 如此类例子在唐代史料及笔记小说中不胜枚举。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唐代前期的女性在择 偶时拥有一定的自主权。 ②家庭中女子地位提高 首先是享有一定的受教育的权利。在以男子为本位的封建社会,女子没有受教育的权 利,到后来,甚至发展为“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荒谬论调。但在唐代相对开放的社会背景 下,作为家长的父母、兄长,在女子受教育方面也表现出较为开明的态度,准许并鼓励她 们在家庭中习文读书。这使得唐代女子虽不能像同辈男子一样上学读书,但在家庭中却获 得了与男子大致相同的受教育的权利。如德宗时,女学士、尚宫宋氏五姐妹,幼“皆聪惠", 其父宋庭芬“教以经艺’’,并“课为诗赋’’。故五女“年未及笄,皆能属文"。D1‘n㈣还有牛 应贞,这位生长于民间的官宦女子,13岁便能“诵佛经三百余卷,儒书子史又数百余卷’’, 此后又“学穷三教州‘著文章百余首’’:n¨第二肭"50’即使在墓志中,对此也无所忌讳,如显庆 三年(658)张士阶为亡女所撰墓志云:“雅好文墨居闲览玩篇籍,或优劣是非,无不暗符先 贤微旨"u们幢删。这些例子反映出唐代女子,特别是出身于儒门世家的女子所受教育的普 遍。至于民间女子受教育情况在唐代史籍中也多有记载。如《太平广记》卷70“裴玄静一 条记载:唐缑氏县女子裴玄静,幼聪慧,“母教以《诗》、《书》,皆诵之不忘。"D¨和聊"351’ 此外,道教的兴盛,也为女子受教育风气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翻开《全唐诗》, 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女子特别是女冠的作品,有些女冠的文化修养很高,比如著名的女冠 诗人李季兰、鱼玄机、元淳等,创作了大量优美的诗作。她们积极参与社交、接受教育的 行为对传统社会风俗起到一定的冲击作用。 其次是有一定的人身自由。传统社会中,作为卑幼的子女毫无人身自由权可言,而是 处处受制于封建家长的管束。对于未成年男子,也必须是“出必告,反必面";“所游必有 常,所习必有业’’“¨¨”孙。至于处于卑弱地位的女子,且不说敢于在公开场合下“抛头露 面’’,甚至连独自外出行走的自由都没有。而且即便有事出门,必须“拥蔽其面”,严重束 缚了女子的人身自由与个性解放。然而,在唐代史籍中我们常常可以发现,由于当时社会 3 风气开放,礼法约束减弱,青年女子无论高门宦女还是民间普通女子,均能在不大受约束 的情况下,在一些公开场合下“抛头露面’’。如《开元天宝遗事》卷下记载:“都人士女, 每至正月半后,各乘车跨马,供帐于园圃,或郊野中,为探春之宴。’’¨Ⅲ1”’《集异记》补 编中则记载了盛唐时洛阳士女于元霄节出外观灯的情景:开元初,正月望夜,玄宗移杖于 上阳宫,时华灯齐放“连亘数十里,车马骈阗,士女纷委。”哺Ⅲ1耵这是节日里士女们外出 游玩观光的记载。即使在平常日子女子出外游玩或与异性交往之事也屡见不鲜,且在当时 不认为是非礼行为。如《太平广记》卷345“张庾"条记载了唐宪宗元和年问,几位豪贵 家少女踏月相伴来到长安南街一处宅院中聚会宴乐,并盛情邀请作为房主的陌生男子同她 们一起欢宴的情形。n¨第三剐伸俐这些事例反映出即使是受礼教影响较深的仕宦人家的女子, 在唐代开放社会风气的影响下,具有较多的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参与一些社会活动。 (2)妻子地位提高,伦理束缚减轻 夫妻关系是由婚姻而产生的家庭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种关系,“夫妻关系是一种建立在 婚姻基础上的男女两性关系,与其他两性关系相比,它是为国家法律所认可、并受法律所 保护的两性关系,自从人类社会确立了“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制度以来,夫妻关系便成为 各时代人们在婚姻家庭生活中都要面临的现实问题。夫妻关系是否平等,是家庭伦理是否 具有开放性特征的重要体现。n1Ⅲ蚴 ①夫妻关系“内刚外柔" 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正常的夫妻关系应该是夫强妻弱,“内柔外刚"。这正如 东汉班昭《女诫》中所说的:“阴阳殊性,男女异行,⋯⋯男以强为贵,女以弱为美。州”1伊27。耵 唐代宋若莘《女论语·事夫章》中也说道:“夫刚妻柔,恩爱相因"。反之,若妻强夫弱, “外柔内刚’’,则被视为一种违反家庭伦理道德规范的反常现象,受到社会舆论的指责或 谴责。然而,当我们浏览唐代各类文献典籍时不难发现,在唐代,尤其是唐前期,这种夫 妻关系“刚柔"倒置,“妇强夫弱"、“阴盛阳衰",竞成为当时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大 历以前,士大夫之妻多妒悍者,婢妾小不如意,辄印面。川”Ⅲ12舯惧内现象在皇帝中也存在。 如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武后得志,遂牵制帝,专威福,帝不能堪。"n町删”"于是高宗命 上官仪起草废皇后的诏书。则天闻讯赶来,一番申诉,使高宗“羞缩不忍,复待之如初。" 并支吾着说:“我初无此心,皆上官仪教我。"n卯邮3们’唐中宗更惧内,一次宫中举行盛大宴 会,宫廷乐工们跳起回波舞,中宗命百官各吟一首《回波辞》助兴。一个乐工臧唱《回波 辞》日:“回波尔如栲栳,怕妇也是大好。外边只有裴谈,内里无过李老。一中宗听了,忍 不住大笑,可因韦后在旁,也无可奈何。韦后听了则得意非凡,以束帛赐之。m¨n们’ 士大夫当中,如太宗贞观时,身为国公的房玄龄、张亮、任环,高宗时官至司戌少常 伯的杨弘武,中宗时官至御史大夫的裴谈等,都以怕妻出了名。“吃醋"的来历就与太宗 朝的宰相房玄龄有关。他不敢将太宗所赐侍女带回家,太宗以醋诓称毒酒讽谕吓唬其妻卢 氏鸠饮,卢氏一饮而尽,声称“妾宁妒而死’’‘“m26’以示抗议。据《旧唐书·张亮传》记载: 张亮妻李氏“素有淫行,骄妒特甚,亮宠惮之。"归m2”"《隋唐嘉话》中也载:高宗时,杨 4 弘武为司戌少常伯,有次高宗问他:“某人何因辄授此职?"杨弘武答到:“臣妻韦氏,性 刚悍,昨以此见嘱,臣若不从,恐有后患。”n们伊2∞后来,当高宗得知杨弘武用人不当是因 为惧怕虮陴妻"之故,不仅没有怪罪他,反而“笑而遣之",原谅了他任人上的过失,说 明在当时上层统治阶级中,妻子之“刚悍”与夫之“惧内",已成为司空见惯之事。 此外,一般士大夫或庶民之妻“妒性”大发、丈夫“惧内"者也不少见。据《太平广 记》卷272“李廷璧妻条载:唐李廷璧,曾为舒州军卒,其妻猜妒,“一日,铃阁连宴,三 宵不归,妻达意云:‘来必刃之。’廷璧泣告州牧,徙居佛寺,浃辰悔迹。"n¨弟三舢"57’妻子 的凶悍与丈夫的怯懦无能跃然纸上。《朝野佥载》卷4记载了一个大致相同的故事:唐贞 观中,桂阳令阮嵩妻阎氏极妒。时嵩在厅会客饮,召女奴歌,妻阎氏“披发跣足袒臂,拔 刀至席,诸客惊散,嵩伏床下。"刺史崔邈为嵩作考词云:“妇强夫弱,内刚外柔,一妻不 能禁止,百姓如何整肃?妻既礼教不修,夫又精神何在?考下,省符解见任’’。n"㈣’这则 故事中,丈夫阮嵩的举动显得滑稽可笑,而妻的“妒悍”则不免令现代社会中的男子都要 “望而生畏"。 虽然女子放荡、妇人妒悍并非美德,只是一种消极做法,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夫权时代 男子的特权制度,但是“它毕竟是身为从属地位的正妻,敢于向夫权社会发出的一种挑战。" n钔㈣蚴从夫妻关系的一个侧面,反映出这些女性在家庭生活中地位是比较高的。 ②妻子意见的参与性 中国封建社会,处于卑下地位的妻,只有听命和服从丈夫的权威,没有支配丈夫的资 格。“丈夫若有事与妻商议,则被视为无能而被人耻笑。但在唐代较为开放的世风下,身 为一家之主的丈夫,遇事不仅与妻商议,而且多能听取妻的建议或看法。如身为开国君主 的唐太宗,退朝之后,常与长孙皇后论及赏罚之事,并虚心听取她的意见。"n1Ⅲ¨’正是由 于长孙皇后在世时能够经常规谏太宗,及时纠正其为政的过失,当贞观十年(637)长孙 皇后因病去世后,太宗深感“内失一良佐”D¨n1‘"。同样,高宗朝,武则天曾以皇后身份 向丈夫高宗提出过许多施政方略。如上元元年(674),她曾向高宗建言:“劝农桑、薄赋 徭",“省工费力役”,“广言路’’等十二事。对其建策,高宗“皆下诏略施行之"n町㈣钉"。 此外,中宗朝,韦皇后曾上表“请天下士庶为出母服丧三年",又请缩短百姓服役年限等, 中宗下制“皆许之"一Ⅲ2㈣。 以帝王之尊的皇帝对身为正妻的皇后的建议,态度尚且如此,一般朝廷官员对妻的意 见也多能采纳。如武则天时,太仆卿来俊臣权势显赫,“朝官侧目",上林令侯敏“偏事之"。 其妻董氏谏止说:“俊臣,国贼也,势不久。一朝事坏,奸党先遣,君可敬而远之。"侯敏 闻妻言,“稍稍而退"。其后来俊臣伏诛,“逐其党流岭南’’,而侯敏则因事先听从妻的建议, 及早退出,最终豁免于难"¨第三埘"¨一∞。还有德宗时,翰林学士潘炎,颇受礼遇。一日,京 兆尹谋求见,却因门禁严实,累日不得进见,于是送三百匹缣贿赂守门者。潘妻刘氏闻知 此事,对其夫说:“岂为人臣,而京兆尹愿一谒见,遗奴三百缣,其危可知也。’’于是遽劝 丈夫潘公“避位川”濞三黝"”’。潘炎是否退位,史书未作记载,但对妻的劝告,潘炎未表示 5 反对,这至少说明他对妻刘氏的建议是有所考虑的。以上两例是在关系到个人和家庭前途 命运的大问题上听从妻的意见的实例,而在处理家庭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时,也同样是如 此。据《太平广记》卷170“苗夫人"条记载:中唐时的宰相张延赏每宴宾客,为女选婿, 无称意者。其妻苗氏有识鉴,特选韦秀才,日:“此人之贵,无以比俦。"张延赏听从妻的 抉择,“以女妻之’’n1睇二删仆""。此外,唐代有不少高官显贵的发迹,多来自妻的辅佐和劝 导。如代宗时的宰相元载、德宗时历任剑南西川节度使的韦皋等,早年均因贫困潦倒、无 所事事而遭到妻族的厌待。而其妻却不加嫌弃,积极开导和鼓励丈夫仕进,甚至不惜变卖 嫁妆资助丈夫求学,成就功名。而他们的丈夫听从妻的劝告,发愤努力,最终成为一代名 流显宦。 以上事例表明,在唐代家庭事务决策中,身为妻子的女性往往具有一定的发言权。而 作为家长的丈夫,能够比较耐心地听取或采纳妻的建议。 ③夫妻之间“不相禁忌’’ 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中,身为家长的丈夫,在婚姻关系上除了对妻具有独占权 外,还可以享有婚姻关系以外与其他女性纵情淫乐的特权。而女性必须谨守贞节,从一而 终。若与其他异性相往来,或发生某些“不轨"行为,则被视为犯有“七出"之一的“淫 佚"罪,随时都有可能被丈夫所遗弃。但在唐前期,这种夫妻关系的性别专制格局发生了 变化,出现了夫妻之间“不相禁忌"现象。如女皇武则天在高宗去世后,与张易之、张昌 宗、和尚薛怀义、御医沈南璎等淫乱。不仅惑乱后宫、败坏道德,而且造成朝政紊乱,在 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抹不去的污点。另外,太宗女和浦公主下嫁房遗爱后又与和尚辩机、智 晶、惠弘等人私通;高阳、襄阳、太平、安乐、郜国、永嘉等公主都是男宠成群。《旧唐 书·中宗韦庶人传》载:中宗在房州时,常谓韦后日“一朝见天日,誓不相禁忌。’’中宗 上台后,韦后“引武三思入宫中,升御床,与后双陆,帝为点筹,以为欢笑’’pⅢ21”’。开 元中,宠臣姜皎常被玄宗“数召入卧内,⋯⋯曲侍宴私,与后妃连榻"眇m”¨’等。此类事 情在当时朝廷大臣中也时有所见。《开元天宝遗事》上载:“杨国忠出使于江浙,其妻思念 至深,茬再成疾。忽昼梦与国忠交,因而有孕。⋯⋯至国忠使归,其妻具述梦中之事,国 忠日‘此盖夫妻相念情感所致’。川耵鲫5‘7D这种“不相禁忌’’,较之传统伦理丈夫对妻“拘管 甚严”的做法相比,无疑开放了许多。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唐代家庭伦理道德对妇女的 束缚有所减轻。 ④夫妻相处“平等相待" 我国古代,夫妻因情趣一致而和睦相处的事例并非没有,但这种和睦相处大多是以妻 的顺从为前提而形成的和睦关系,与本文所说的夫妻相处“平等”相待的概念不尽相同。 但在唐代文献记载中却发现了不少这方面的资料。如一代英君唐太宗,以其威仪整肃常使 臣下“望而生畏":然而退朝之后,身为丈夫的唐太宗,对待皇后长孙氏却“弥加礼待’’ ‘9¨陀¨”。继他之后,高宗与武则天,堪称夫妻关系“平等’’相处的典型。如高宗李治“自 显庆以后,多苦风疾”,武则天遂以皇后身份协助丈夫处理朝政,被天下人并称为“二圣" 6 D1‘n15’。唐代夫妻间的这种“平等"相处关系,还表现在夫妻之间具有大致相同的志趣和爱 好等方面。如隋末为响应高祖起兵反隋,平阳公主与丈夫柴绍在一起共谋大计。侈¨蚴5’这 种“平等”相待的夫妻关系,在唐代·般士大夫家庭中就更为常见。如中唐诗人元稹的前 妻韦氏、继室裴氏等,均出自名门闺秀,她们不仅是丈夫生活中的伴侣,而且还是丈夫的 诗文之友,因此,常与夫有诗词酬唱之举。还有“大历十才子’’之一的吉中孚妻张氏,与 丈夫在闲暇之日,常一起吟咏诗篇n91伊10∞。唐代这种夫妻之间的相对平等关系,在唐代庶 民生活中也有不少反映。如《太平广记》卷44“萧洞玄"条中,记载了长安富贵人家的子 弟王慎微,“娶妻一年,生一男,⋯⋯一旦妻及慎微,俱在春庭游戏。’’n1‘p舯¨22力同书卷 55“伊用昌"条记载了一对街头卖艺夫妇。妻于“音律女工之事,皆曲尽其妙",丈夫“爱 作《望江南词》,夫妻唱和"nH第一删伸27∞的情况。同书卷251“邻夫”条记载了一则民间夫 妇在家居生活中,夫妻相互言笑嘲谑的故事。其中讲到:夫自外归,见妇吹火,乃赠诗日, “吹火朱唇动,添薪玉腕斜,遥看烟里面,大似雾中花。’’邻人亦候夫归,告之日;“每见 邻人夫妇,极甚多情,适来夫见妇吹火,作诗咏之,君岂不能学也。川71‘苇‘剐¨“卜‘2∞这个故 事读起来不免诙谐、滑稽,但却从一个侧面生动地反映出唐代庶民社会夫妻之间相对平等 的关系。 ⑤贞节观淡簿,离婚再嫁自由 贞节问题,是封建社会专对妇女的一种片面道德要求。《礼记》提出,“一与之齐,终 身不改,故夫死不嫁。"Ⅲ唧¨∞到了宋明,道学家们更是强调妇女必须恪守“饿死事小,失 节事极大"的苛刻信条,可以说,贞节是为人妻的妇女最重要之道德,与妇女权利大小与 地位高低关系密切,对于这一点,吕思勉先生曾做过如下分析:“贞操之重,由于妇人权 力丧失,社会事务,一无所预,徒以匹合之故,为男子所豢养。则其对于男子,守贞操自 不得不严。西人某谓‘妇人以一事而易得毕生之安’是也。职是故,遂以贞操为女子最要 之道德。’’n们㈣52’宋明之后,妇女离婚、改嫁的自由越来越少。但在唐代,贞节观念却较为 淡薄,离婚改嫁比较自由,且并不被视为异端,加以鄙视。唐太宗贞观元年(627),颁布 “劝勉民间嫁娶诏’’,规定:“男年二十、女年十五已上,及妻丧达制之后,孀居服纪已除, 并须申以媒媾,令其好合。一乜玎矾527’表明当时官方对寡妇改嫁的通达态度,在最高统治者的 提倡和鼓励下,唐朝前期,从上层妇女到一般民间妇女都不忌讳离婚再嫁问题,妇女改嫁 与离婚现象较为盛行。 在唐代前期不少妇女从维护个人权益出发提出与丈夫离婚。离婚的理由多种多样,有 因夫坐罪而求离婚者:李德武妻为户部尚书裴矩之女,结婚一年,德武坐罪徙岭表,裴矩 即“奏请德武离婚”D¨盱1"’;有因家庭变故而请求离婚者:太宗时刘寂妻夏侯氏,字碎金, 其父因疾丧明,“碎金乃求离其夫,以终侍养川州㈣1们’;《太平广记》卷242“李睨’’条记载: 唐殿中侍御史李逢年妻“中丞郑畴之女也,婚后情志不合,去之。’’n¨牡刺仆5的’这是因与丈 夫情趣不合而离婚者;有因丈夫贫穷而请求离婚者,此类离婚多见于民间妇女。同书卷495 载:唐颜真卿为临川内史时,境内有秀才杨志坚“嗜学而居贫",其妻王氏即以“资给不充, 7 索书求离”n¨第四删¨”∞;此外,还有因不堪忍受丈夫感情上的冷落或夫家人的薄待,而主 动提出离异的:如文宗大和年间,呼延冀官授忠州司户,携妻赴官途中,遇盗财物尽失。 忠州(今四川忠州一带)地处僻壤,呼延冀不得已将妻安顿在路旁一小户人家,准备到官后 即来相迎。不料到任不久,即收到妻离书一封。上面写到“君以妾身,弃之如屣,留于荒 郊,不念孤独。思量薄情,妾又奚守贞洁哉?有一少年子,深慕妾,妾已归之矣。’’n¨皋三删 ㈣7钟敦煌文书变文中也讲到一种发悍妇人,与婆婆争吵要离婚书,要求“废我别嫁川2羽伊7’’。 以上事例反映了唐前期妇女离婚比较自由,可以主动提出离婚,不受法律约束,而且不受 舆论非议,唐代妇女“一女不事二夫"、从一而终的观念没有后世那么看重。 除妇女离婚比较自由外,唐代从民间到上层社会,改嫁之事也屡见不鲜,很少受到非 议。男人娶再嫁之女,如同娶室女一样,让“金陵之士,莫不健仰"。唐太宗宠幸的贵妃 韦氏和杨氏均是寡妇再嫁者;唐高宗收继其庶母武则天并立为后;玄宗亲撰《郫国长公主 碑》碑文,言公主先嫁薛氏,再嫁他人,绝不为讳;唐玄宗立儿媳为杨贵妃,且“三千宠 爱于一身”;就连儒家伦理道德的卫道士韩愈的女儿,也是先嫁其门人李汉,离婚后又嫁 樊仲懿。据记载有唐一代公主共211人,除幼年早天、出家入道、事迹不详者外,出嫁123 人,其中再嫁者达到24人,高祖女4、太宗女6、中宗女2、睿宗女2、玄宗女8、肃宗女 2:其中还有三嫁者:高宗女l、玄宗女1、肃宗女1。另外,贵族妇女改嫁也视为常事。 中宗时山东士族郑远女“今日得离书,明日改蘸”n驸¨叫”;玄宗时宰相宋臻之子所娶郑氏 乃是一美貌寡妇。‘9m3Ⅲ’夫死再嫁的事情在唐代前期的墓志中也有记载:开元十八年(730) 《绿青光禄大夫行太子右谕德钟绍京妻唐故越国夫人许氏墓志铭》载:“昔在笄岁,以腆 义合于关侯,无何关侯早逝。⋯⋯三去无从,再结移天之援,后适越国钟绍京。"n01㈣3碍’ 天宝四载(745)《大唐颖川郡夫人三原县令卢全善故夫人陈氏墓志铭》云:“始以外王母 所,归故东海徐文公,⋯⋯无几,为伯父、叔父所夺,改嫔于卢氏。”n们伊15蚴至于庶民百姓 之寡妇再嫁也较普遍。《酉阳杂俎》卷12载:“忽听船上哭泣声,(周)皓潜窥之,见一少妇, 编素甚美,与简老相慰。其夕,简老忽至皓处,问:‘君婚未?某有表妹,嫁与甲,甲卒, 无子,今无所归,可事君子。’皓拜谢之,即夕其表妹归皓。"口帕㈣17’这个记载反映出唐初 民间寡妇再嫁是比较容易的。 需要指出的是,唐前期也有许多守寡不嫁者,但并非迫于贞节观或“立节垂名”的诱 惑,而多是发乎情,出于信。贞节观只在少数上层女子中流行,而且作用非常有限,不占 主流。 2、“胡化”现象的原因分析 唐代婚姻家庭道德出现的前所未有的自由开放局面,尤其与后来的严重约束形成鲜明 的对比,这与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状况有关。 (1)经济繁荣,政治开明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过程"乜卯㈣’, “如果物质生产本身不是以它的特殊的历史的形式来看,那就不可能理解与它适应的精神 8 生产的特征以及这两种生产的相互作用,从而也就不能超出庸俗的见解"。n5¨门96’婚姻家庭 道德作为社会道德的基本领域之一,最直接地与当时的社会生产相联系。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顶峰,生产力非常活跃,国家土地所有制更加深入完善, 封建经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正如诗人杜甫所写的“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凛俱丰实。’’D1‘盹㈣经济的繁荣带来了国力的强盛和社会的稳定, 使得最高统治者对其统治充满了自信心和自豪感,在内外政策上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宽怀大 度和较为开明、开放的态度。例如在对待民族问题上,“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以及歧视 少数民族的传统说法己经很淡。唐太宗曾说“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 不如,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川15Ⅲ13功 社会风气的开放,使得儒家礼教影响力衰弱,以及传统的“三从四德”伦理道德观念受到 较大程度的冲击,在对待妇女问题上,突破了传统妇女贞节观的限制,顺乎人情与国势, 使妇女在婚姻、社交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自由。上文中所提到的妇女贞节观念淡薄、夫妻之 间“不相禁忌"的做法等等,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此外,《大唐新语》中记载了生活 在盛唐时代的一些士大夫之妻,外出游玩时,身穿“丈夫服",“靴衫鞭帽",跨马出行的 情况;《太平广记》卷282“张生"条所描述的唐汴州人张生妻,在丈夫外出时,与几位陌 生男子在郊外饮宴的情景;n1‘摹三舯仆12町还有《唐代墓志汇编》大中128《有唐卢氏故崔夫人 墓志铭并序》中所描述的墓主人崔氏夫人生前的兴趣爱好时说:“夫人习礼言诗,⋯⋯洞 知声律,⋯⋯笔札雅琴,皆所尽善。’’n町心2351’所有这些记载,都从不同侧面反映出唐代的妇 女,与后世那些深受礼教约束下的妇女相比,家庭地位有了很大提高,她们有着较多的闲 暇时间和人身自由,生活显得丰富多彩。 (2)胡道移俗,血缘遗风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纷纷南下,进入中原地区的少数民族很快认识到,在 农业文明的生态环境中,汉文化相对于胡文化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因而选择了“汉化"的 道路,具体表现在政权结构封建化,经济制度农业化,观念意识儒学化。但胡文化在进入 汉文化轨迹的进程中,也以其固有的文化特质对汉文化系统加以冲击,正如北魏人崔浩所 言:“漠北淳朴之人,南入中地,变风易俗,化洽四海。’’‘261妒盯1’鲜卑族进入中原前夕,尚 为氏族社会,过着游牧生活。入主中原后,尽管实行汉化政策,但仍保留着原有生活习俗 的残余。如在婚姻方面,鲜卑人仍有群婚制的痕迹,同胞兄弟姐妹或从兄弟姐妹间的性行 为时有发生,因此,北魏太和七年(483),由文明太后主持,曾下诏禁止同姓婚。逆缘婚 在鲜卑人中表现得更为突出,父叔辈占有子侄媳妇,子侄辈占有群母、婶娘的事比比皆是。 与群婚制残余相联系的是鲜卑妇女在婚姻、家庭、社交乃至性生活方面都有较多的自由, 表现出一种原始粗豪的游牧民族的气息,这种“胡化"风气对当时妇女家庭伦理道德思想 产生了很大影响。北朝人颜之推论南北妇女说:“江东妇女,略无交游,其婚姻之家,或 十数年间,未相识者,惟以信命赠遗,致殷勤焉。邺下风俗,专以妇持门户,争讼曲直, 造请逢迎,车乘填街衢,绮罗盈府寺,代子求官,为夫诉屈。此乃恒、代之遗风乎?川2力㈣∞ 9 南方女子柔弱,北方女子泼辣的特色跃然纸上,这是鲜卑文化影响北方民风的真实写照。 唐朝虽非鲜卑所建,但与鲜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唐高祖李渊的祖父为西魏柱国,曾被 鲜卑拓拔氏赐姓为“大野氏”。李家世为贵族,多与鲜卑上层联姻,李渊的母亲独孤氏和 妻子窦氏,李世民的妻子长孙氏都是汉化的鲜卑族姓n8¨n”’,带有胡族血统且发家于陇西 胡汉杂居地带的李唐皇族自然也带有胡族气质,尚未被汉族传统文化所浸透,因此,其采 取的一些有违汉族传统伦理道德要求的措施有其文化渊源。所以唐前期女性在家庭伦理道 德行为中所表现的两性关系比较自由,社会多妒妇,以及唐皇室乱伦之事颇多的现象,在 某种程度上是受胡族文化影响所致,是家庭伦理道德思想被“胡化’’的结果,以致后世儒 家卫道士朱熹对这一现象有“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D帅托”’的评 论。 (3)三教并立,儒学衰微 唐初儒佛道三种思想并立,佛道盛行,儒学衰微。对于当时佛教的盛行,沈亚之在《送 洪逊师序》中曾经说道:“自佛行中国以来,国人为细衣之学。多几于儒等,然其师弟子 之礼,传为严专,到于今世,则儒道少衰,不能与之等矣"D们(P7594—7595);皇甫提在《送孙 生序》中则说:“浮屠之法,入中国六百年,天下青而化,其所崇奉乃公卿大夫,野益荒, 人益饥,教益颓,天下将芜,而始浑然自上下。安之若性命,固然也。’’n州盱掰’前者是同 情佛教的人的说法,后者则是反对佛教的人的愤忍之情,但是无论哪一种说法,都证明当 时佛教的势力甚于儒学。 佛教的广泛传播,对传统的儒家伦理思想造成一定的冲击。比如教义中的“众生平 等"思想在某种意义上是对儒家伦理思想所提倡的“阳贵阴贱”、“男尊女卑一观念的否定。 《J日唐书-则天皇后本纪》载:“载初元年,⋯⋯有沙门十人伪撰《大云经》,表上之,盛 言神皇受命之事。’’悖m121’其经文中云“尔时众中,有一天女,名日净光。⋯⋯即以女身, 当王国土,得转轮王,⋯⋯实是菩萨,现受女身。"又云“是天女者,为众生故,现受女 身。⋯⋯尔时诸臣即奉此女以继王嗣。女既承正,威伏天下”这就为武周革命提供了充分 的依据,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唐朝前期女性寻求人身自由和个性解放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 器。《唐代墓志汇编》长安054《大唐故国州刺史王美畅夫人长孙氏墓志铭并序》载“夫人 宿植得本,深悟法门,舍离盖缠,超出爱网,以为合葬非古,何必同坟,乃遗令于洛州合 宫县龙门山寺侧为空以安神诞。川101伊102”死后夫妻同穴是中国传统封建伦理思想的要求,而 信奉了佛教的妇女却置这种伦理于不顾,遗体单独埋葬,可见佛教对唐代社会生活和观念 的巨大影响。 道教对于李唐皇室来说更是具有皇权的象征意义。道教尊老子李耳为教主,唐朝的皇 帝也姓李,为了论证其皇权的合理性,从开国的李渊起即以道教祖师的后裔自居,积极扶 持道教势力,借道教的力量巩固李氏王朝。由于统治者的支持,道教在唐代盛极一时。道 教在追求服食、导引、修炼等“养生之术”的同时,以“不为物果"、“安时处顺”、“体道’’、 “悟道’’为价值目标,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对人性的束缚,追求精神自由与个性发展。如盛 10 唐才子李颀“性疏简,厌薄世务,慕神仙,服饵丹砂,期轻举之道,结好尘喧之外,一时 名辈莫不重之。"¨11伊35酌盛唐诗人李白更是受道教影响,不仅在作品中将庄子的飘逸和瑰丽 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且在现实中笑傲王侯、蔑视世俗,浮生若梦,纵情欢乐。道家这种淡 泊无欲、无拘无束的思想在唐前期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唐前期女性敢于冲破传统礼教的束 缚,在婚姻生活中表现出的自主开放的行为,深受这种风尚的感染和影响。 儒学衰微,由于“佛道二教力求达到一种脱离现实的精神境界,在修持实践上以出世 离尘为前提,号召出家,有悖人伦,不能直接适应巩固封建社会等级秩序的需要"。D2m2’ 在科举制的作用下,人们读书的目的开始变得功利。由于进士科相对其它科举科目更能官 至显贵,而其考试内容倾向于诗词文章,因此士子学习的内容倾向于能带来更多现实利益 的诗词文章,而对儒家的传统经典和礼仪之学失去了兴趣,士人“幼能就学,皆诵当代之 诗。长而博文,不越诸家之集。递相党与,用致虚声,《六经》则未尝开卷,《三史》则皆 同挂壁"[9}(P3430);“当更多的知识阶层已经不再拥有文化贵族那种从容不迫的阅读闲暇、 不计功利的经典素养、世家大族的文化传统,而急切需要能够应付考试以换取利禄的实用 知识的时代,旧的知识很难避免遭遇这种被教条化和简化的命运"¨’1口”’。由此可知,即 使有人因参加科举考试的明经科而学习儒经,也皆已“沦为记诵之学”mⅢ㈣,而失去了 原来巩固和规范社会秩序的效用。对于进士科的兴盛给社会秩序带来的影响,中唐人沈既 济有一段极为深刻的论述: 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徼文射策,以取禄位,⋯⋯大者登台阁,小者仕郡县,. 资身奉家,各得其足,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 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挟辰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楹才毓行者,成 出于是,而莱奸无良者或有焉。故是非相陵,掀称相腾。或肩结钩党,私为盟毁, . 以取科第,而声名动天下;或钩披隐匿,嘲为篇咏,以列于道路,迭相谈瞥,无所 不至焉。Ⅲ1‘鼽哪 李商隐在《别令狐拾遗书》中这样描述他的时代: 儿冠出门,父翁不知其枉正;女笋上车,夫人不保其贞污。此放亲亲,不能无 异势也。亲者尚尔,则不亲者,恶望其无隙哉。故近世交道,几丧欲尽。D51㈣撕 由此可见,在科举制这种新的人才选拔方式之下,传统的社会秩序己经被打乱,曾经被尊 崇的礼法也崩溃了,“连礼法为基础的生活模式的观念系统也已经濒临崩溃的边缘川埘(P21)。 (4)宫廷女性,积极推动
本文档为【唐代家庭伦理道德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35550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35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5-03
浏览量: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