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育儿知识-教子有方

育儿知识-教子有方

举报
开通vip

育儿知识-教子有方----------- ----------- 步骤一:培养孩子学会爱 ------------   母亲带着马克在公园散步,一个小女孩从他们身边跑过,一不小心摔倒了,正好趴在马克的前方。母亲没有上前拉那个小女孩,而是注视着马克,看看他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在最初的一刻,马克愣了一下,随后他把插在衣袋里的手伸了出来,吹着口哨把哭泣的小女孩扶了起来。母亲站在那里看着自己的孩子,心中涌起了一阵暖意。   当一个人学会了去爱别人的时候,他就有了一颗爱心。爱心,也就是关爱他人之心,它有许多外在表现形式,蕴含着深广丰富的内涵。孩...

育儿知识-教子有方
----------- ----------- 步骤一:培养孩子学会爱 ------------   母亲带着马克在公园散步,一个小女孩从他们身边跑过,一不小心摔倒了,正好趴在马克的前方。母亲没有上前拉那个小女孩,而是注视着马克,看看他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在最初的一刻,马克愣了一下,随后他把插在衣袋里的手伸了出来,吹着口哨把哭泣的小女孩扶了起来。母亲站在那里看着自己的孩子,心中涌起了一阵暖意。   当一个人学会了去爱别人的时候,他就有了一颗爱心。爱心,也就是关爱他人之心,它有许多外在表现形式,蕴含着深广丰富的内涵。孩子从小就会受到各种爱心教育,如敬爱父母、尊重他人、热爱祖国、善待自然、保护弱小等。毋庸置疑,这些包含着爱心的行为习惯的形成,会对一个人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也有利于人们养成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使彼此间的交往更加融洽、更加友善。   我们每个人都有爱心,孩子也有,但孩子的爱心表现得并不明显,这就需要做父母的进一步培养和激发。   写给父母从两个方面培养孩子学会爱   第一,父亲要教孩子爱母亲。   我们常常听到母亲们抱怨孩子如何不关心自己,有的甚至还打骂母亲。母亲用血乳养育了孩子,孩子却忘恩负义。表面上看是孩子的错,其实深究的话,就会发现孩子是在“耳濡目染”的情况下养成了这种恶习。   有个男孩满口脏话,经常欺负女生,甚至对女老师也不恭,他的母亲也多次来校向老师哭诉孩子如何对她无礼。看他瘦弱的样子,并不是那种天生一副野蛮相的孩子,原因究竟在哪里?直到有一天老师去家访,才明白了其中的原因。那天开门迎接老师的是他的父亲,老师随口问了声孩子的母亲在哪里,父亲轻蔑地说:“还瘫在床上呢,死猪婆!”   这位父亲当着孩子和外人的面辱骂自己的妻子,怎么可能使母亲这一崇高神圣的形象在孩子的心中树立起来呢?孩子连自己的母亲都不尊重,又怎么可能尊重自己周围的其他女性呢?听到这位父亲的话后,老师非常生气,当着孩子的面狠狠批评了他。直到此时,父亲才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孩子产生的不利影响,他非常惭愧,也非常后悔,立刻向妻子道歉,并慢慢学会了尊重自己的妻子。在父亲的影响下,孩子也学会了敬爱自己的母亲,并扩展到尊重其他的女性。   父母是孩子第一位“爱”的教师,孩子正是从父母彼此相爱、忠诚相待那里感受到家庭之爱,并且将这种爱推及到别人身上。丈夫应该尊重并热爱自己的妻子,以此来教育孩子热爱并尊重自己的母亲,因为孩子正是从爱母亲开始扩大到爱老师、爱朋友甚至是爱不相干的人。一个连自己的家人、连自己的母亲都不爱的人,是很难真正地爱其他的人的。   丈夫对妻子的一言一行都影响到孩子对母亲的态度,从父母恩爱、彼此尊重的家庭里走出来的孩子,对外人也谦让有礼。每当一年级新生入校时,前苏联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总要在校门口悬上大幅红字标语:“孩子,请爱你的母亲!”苏霍姆林斯基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他意识到“人生最圣洁、最美好的就是母亲”,爱母亲是“爱”的萌芽,“善”的开始。   父亲应该教孩子尊重母亲,不要对母亲高声大嚷,不要嫌弃母亲的唠叨(因为这也是母亲的爱);父亲应该教孩子关心母亲,关心母亲的身体,体贴母亲的困苦,在母亲遇到困难时站在她身旁说:“妈妈,不怕,有我在这里”;父亲应该教孩子感谢母亲,感谢母亲为了他付出了自己美丽的青春和宝贵的一生,如此可以培养孩子细腻温柔的爱心。   当然,做母亲的也应该教孩子爱父亲。   第二,在孩子心中撒播善良的种子。   一群六年级男生在厕所踢打一个有着明显智力障碍的五年级学生哈利,哈利本来就长得矮小,加上弱智,因此毫无抵抗能力。被踢翻在地的哈利瑟瑟地缩在墙角,抱头哭泣,他的白衬衫上满是污秽的鞋印,身上青一块紫一块。围观的同学很多,但没有人上前帮忙。老师们震怒了,班主任立即叫来自己班上的参与者,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和教育。其实在孩子中这种恃强凌弱的现象非常普遍,只不过这个例子是一个极端。这说明我们在千方百计使孩子变得强壮的同时,却忘记了在孩子心中撒播善良的种子。   善良是人性中最美丽、最温暖的一缕阳光,没有善良,没有一个人给予另一个人的真正的、发自肺腑的温暖与关爱,就不可能有精神上的爱。善良的情感及其修养是人道精神的核心,这种情感只有在孩子小的时候悉心培养才会产生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应当在童年就上完情感的学校——进行善良情感教育的学校。”一个健康的孩子就好比一棵健壮的树,必须以善良为根,正直为干,丰富的情感为蓬勃的枝丫,这样才能结出甘美的果子。   那么,怎样才能把善良的根植入孩子的心中?怎样教他与人为善?怎样才能使孩子在见到其他人的痛苦之后,设身处地把他人的痛苦视为自己的痛苦,并对别人的痛苦和忧伤产生切肤之痛?善良的根须在于培植,父母应对周围的人表现出真挚的同情,并帮助身边正遭受痛苦和不幸的人,以自己的善良感染和陶冶孩子,在孩子的心中撒播善良的种子。为了培养孩子的爱心,学校、社会应经常举行为希望 工程 路基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工程量增项单年度零星工程技术标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为身边不幸的同龄人献爱心的活动,做父母的应热忱支持孩子参加这种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这样教育孩子:“要做一个善良的、富有同情心的人;要帮助弱者和无自卫能力者;要帮助患难的同志,不损害人;要尊敬、爱戴父母——是他们给了你生命又在抚育你,希望你成为一个诚实的公民,成为心地善良、心灵纯洁的人。”   可以说,一个孩子如果没有善良之心,他的聪明、勇敢、坚强、无所畏惧等品质越是卓越,将来对社会构成的危险就越可怕。 ------------ 步骤二:把爱心教育放在第一位 ------------   步骤二:把爱心教育放在第一位   杰西带着儿子爱德牧到公园散步,坐下来休息的时候,杰西为儿子买来一些果冻。就在爱德牧津津有味地吃着的时候,杰西注意到不远处坐着一个小女孩,她妈妈可能有事儿暂时离开了。杰西看到那个小女孩用渴望的眼睛看着爱德牧吃果冻,于是就对儿子说:“宝贝,给这位小妹妹吃点果冻好吗?”   “不,我要自己吃。”爱德牧不同意。   杰西只好继续耐心地对他说:“爱德牧,要是妈妈有事情不在你身旁,而这位小妹妹在吃果冻,你想不想吃呢?”   “想。”爱德牧毫不犹豫地说道。   “这就对了,现在你把果冻给这位小妹妹吃,等到下次妈妈不在你身旁的时候,那位小妹妹也会把东西给你吃的。”   爱德牧看看妈妈,又看看那位小妹妹,终于拿了一些果冻给那个小女孩吃。   孩子可以被看作是一面镜子,给他们爱,他们会报之以爱,无所给予便无所回报;无条件的爱会得到无条件的爱的回报,有条件的爱会得到有条件的爱的回报。因此,不管我们怎样把净化和丰富精神世界的活动引入家庭生活,如果我们内心没有爱,就不可能让孩子学会爱。父母首先要做的是让自己的内心充满爱,这样才会有多余的爱给别人,才能培养孩子成为一个内心充满爱的人。就像杰西一样,她很好地对孩子进行了爱心教育,使孩子学会了体贴别人、关心他人。只要内心充满了爱与关怀,孩子将来就会成为受欢迎的人。   写给父母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爱心的两个途径   父母可以通过对物质东西的淡化,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使其成为一个更加完美的人。比如,有一个家庭建立了一种“拾到钱上缴”的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一位美国妇女总是教她的孩子把自己所有的东西与别人共享;另一位母亲教她的孩子把食品分给陌生人吃,照顾陌生人,让陌生人感觉到他们是受欢迎的。父母应该让孩子将自己的东西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这样就会慢慢减弱孩子的自私心理,让他们的心中装下别人,看到别人的存在,在与别人的交往中付出爱心。   父母还可以让孩子参加学校组织的志愿者活动,通过一些途径帮助孩子找到奉献爱心的机会。比如,可以让孩子利用假期到敬老院帮助老人,或者带比自己更小的孩子玩。当然,孩子们要获得这种亲身经历的一种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就是参加一个当地或在全国或世界范围内组织的助人为乐活动,没有比这种亲身经历更能促使孩子产生爱心的了。一个大学生作为志愿援外工人,参加了儿童安居工程建设后说,她真地学会了在购物甚至在买口香糖之前先问问自己“我真需要这个吗”。她弄不懂为什么在美国有那么多人拥有很多财富,而另外一些人却几乎一天吃不上一顿饭。她希望志愿者的工作会使她所帮助的孩子们享有多一点的童年快乐,使他们有权拥有更好的生活。   父母在对孩子教育的过程中,应从日常生活中寻找正面事物,培育孩子的爱心。   第一,教育孩子热爱动物、热爱生命。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些情景:迎面过来一只小狗,孩子会情不自禁地去抚弄,眼里流露出爱怜的神情;动物园和公园往往是孩子们的天下,他们和小动物们嬉戏,快乐异常,爱心在他们的笑声中和欢快奔跑的身影中显现。我们也看到一些搞恶作剧的孩子,抓住小猫、小狗的尾巴,听到它们悲惨的嚎叫而开心不已。   西方国家大多制定了法律,禁止虐待小动物,目的是用法律抑制残忍。英国有句名言:“爱我者爱我的狗”,把狗等同于人,借用小动物启迪孩子的爱心是最直观、最便捷的方式。现代社会掀起“宠物热”并非全是精神空虚,它是人类在人情淡薄的后工业社会中借用宠物培育爱心,其根本目的仍是呼唤美好的人性。   精神病学家主张:对患有精神障碍症的人来说,喂养猫狗能疗治心理残缺、缓解病症、增强患者的信心和爱心,从而热爱生活,恢复健康。同样,为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借用小动物活泼可爱的天性来唤起孩子的爱心和同情心,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第二,帮助孩子克服自私自利的性格。   “我的”、“给我”、“我要”,这是孩子最常说的几个词,由此可见孩子的自我意识非常强烈,大人们也习惯用这些来证明“人生来是自私的”。人都有自私的一面,自私是个体存在的根本条件,只要将自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就会让爱心在人性中放射光芒。   孩子最先学会的话一般是“爸爸”、“妈妈”,这表明在孩子的意识中最先接受的人是自己的父母。父母的爱是无私的,父母的爱让孩子从一出生就感受到人间的温暖。但是,作为父母千万不可一味地满足孩子的要求,应该让孩子懂得除了自己之外还有他人。在家中,父母应教育孩子尊敬爷爷、奶奶和父母,形成“长辈先用,最后轮到我”的意识。   父母是孩子最直接的教育者,应该注意把自己的辛劳告诉孩子,让孩子明白父母之爱的伟大,懂得父母为了自己的幸福做出了多么大的牺牲。这样,孩子便会体谅父母,不再心安理得地接受父母的“伺候”。有机会也让孩子学习照顾父母、长辈,让孩子明白爱心是相互交流的,不只是单方面的索取。   父母应该努力创造一个富有爱心的家庭,这样能克服孩子的自私心理,帮助孩子养成关心别人的习惯。 ------------ 步骤三:用爱心凝聚全家人 ------------   步骤三:用爱心凝聚全家人   西格蒙德到罗伯特家去做客,在那里他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罗伯特的五个兄弟姐妹在屋子里玩得很开心,他们一起为小鸟搭窝,为小狗洗澡。吃饭的时候,孩子一一与母亲亲吻,然后安静地坐在座位上,等着值班的兄弟姐妹为自己盛热乎乎、香喷喷的意大利通心粉汤。吃饭时大家有说有笑,刚刚和朋友吵架的小妹妹也被大家逗笑了。在西格蒙德要离开时,所有的孩子都跟他告别,并热情地邀请他下次再来。罗伯特的妈妈亲吻了他,并送他一盒自己烤制的饼干,微笑着和他道别。回到家里,西格蒙德向妈妈讲述了自己的所见所闻,当妈妈问他为什么罗伯特家那么快乐时,西格蒙德认真地想了想说道:“爱,那是一家用爱心凝聚起来的家庭,所以他们是快乐的。”   现代社会是一个渴望爱的社会,一个人不能只顾着赚钱,只顾着自己的事业,还要兼顾自己的家庭。给家人带去爱,在家庭中享受爱,这样的人才是完整的人,才是一个有着七情六欲、活生生的人。这样的人的生活才有情趣,才有色彩,才能真正地享受生活的快乐。因此,我们应该用爱心来营造家庭,每时每刻都要提醒自己:爱是生活的最高原则。当爱已经成为我们的精神指标时,一些神奇的事情就会发生,所有的事情都不再困扰我们,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到生命的喜悦与美丽。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把这些观念传授给孩子,让他们也明白爱的神奇力量。   写给父母   学会为家庭中带来更多的爱意   应该说事业心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基础,没有事业心的人、不肯付出劳动的人是不会得到他人的认同和爱的。爱上一个人,不光是爱上他(她)的肉体,更重要的是爱上他的事业心,他的灵魂。但是,当我们追求事业的时候,不应该忘记自己的另一半、忘记自己的家庭。一个明智的人会让自己的爱人也投入到自己的事业中来,在共同的忙碌、共同的奔波、共同的付出中更加热爱对方。可以说,在一个正常、健康的家庭中,事业心和爱心是两个必不可少的支柱,少了哪一个都不行。   爱心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的,很多人总是借口工作忙,顾不上家庭,顾不上亲情,这实际上是缺乏爱心。有爱心的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让自己喜爱的人感到寂寞和痛苦,在工作最忙碌的时候也会打个电话,告诉家里和爱人,因为这不过是举手之劳,根本不会耽误我们的工作。   有些人尤其是有些男人,整天忙自己的事业,实际上是逃避家庭的责任和义务,吃完饭,嘴一抹就走人,这不仅是对妻子的劳动的不尊重,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因为家庭不光需要他们搞事业挣钱,还需要他们的爱心,他们的温情,他们的乐趣。他们的不当行为还会在无形中影响孩子,让孩子形成一种家庭就是一个为自己提供衣食住行的地方,除此之外没有别的想法。试想,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怎么会有爱心?又怎么会去热爱身边的人?   有位父亲每天出去做生意,认为只要挣了钱,自己就是家里的太上皇,家里的其他人都是自己的奴仆,都应该服侍他,结果他的儿子就起来造反了。儿子要自己的自由和权利,不愿意在这个专制的家庭里生活下去。父子分手,也引起了妻子的叛逆,妻子站在儿子一边,这位父亲成了孤家寡人。这就是只要事业心不要爱心的结果,幸好孩子还没有在父亲的熏陶下泯灭掉自己的爱心和对爱的渴求。   我们要学会为家庭带来更多的爱意,并把这爱意带给孩子,让孩子从中学会爱。   “在一天的开始时心中充满爱意”,当我们早晨醒来时,打开心灵,提醒自己这一天是充满爱意的开始。   “在一天当中充满爱意”,我们一天当中所做的决定与选择都要是有爱心、耐心、仁慈与温柔的;我们看事情应该从宏观的角度来看,而不是个人情绪化或是草率地决定事情;我们应该包容别人或自己的缺点,不光凭表面现象来评判事物。所以说,“在一天当中充满爱意”,实质上是让我们过得更豁达、自在、谦逊、诚恳。   “在一天结束时充满爱意”,在一天结束时,最好进行一番自我反省与感恩。我们可以做一个默祷,或是静坐冥想一下。我们回想这一天的选择与行动是否都合乎爱的目标。我们这么做不是要积分评点,也不是要责难自己,只是单纯地想过着充满爱意的生活,而且期望明天更能爱意满怀。   如果我们能够在生活中坚持这么做,那么我们在家庭中的地位就是非常重要的,全家人都会在我们的身边凝聚起来。重要的是,孩子也能体会到家庭的幸福和快乐。 ------------ 步骤四:让孩子学会考虑别人的感受 ------------   步骤四:让孩子学会考虑别人的感受   教育专家维克走进俄亥俄州戴顿市一所学校的一年级教室。老师刚邀请学生们坐在地毯上听她讲故事,孩子们都赶忙围坐在她身旁,只有其中一个男孩双手抱着脑袋,一个人坐在与其他同学相距几尺远的地方。不止维克一个人注意到了这个不合群的孩子,另一个6岁的孩子乔伊也正在设法弄清这是怎么回事。   乔伊开始静悄悄地向后移动,移动到那个孩子身边,然后朝那个男孩靠拢,在他的耳边说了几句悄悄话。那个孩子腼腆地点了点头,对乔伊报以微笑。乔伊拍拍他的后背,然后两个人转过身来一起听故事。   等到老师让孩子们回到座位上后,维克再也控制不住好奇心,将乔伊拉到一旁,问他到底对那个男孩说了什么。   “达熊显得很孤独,”乔伊解释道,“他刚转学到这儿,不认得许多小朋友,所以我问他能不能和他坐在一起。我知道他需要一个朋友,而我也很乐意跟他交朋友。”   道德培养的权威人士马丁·霍夫曼相信,孩子们是通过一系列过程慢慢地培养爱心的。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他们逐渐从一个自我为中心(“总想到我”)的角度,转到一个不但能关心别人,而且能感觉和理解别人观点的角度。对这一过程和孩子目前的爱心水平了解得越多,就越能帮助他达到下一个阶段。   写给父母   增强孩子担任角色的能力的3种简单方法   在圣克拉拉市,著名治疗专家、《培养人》以及其他书籍的作者弗吉尼亚·萨特进行了一场婚姻治疗会诊。一开始,萨特让一对男女在台上面对面地坐着,她解释道,坐下后他们就要担任对方的角色,按照自己的配偶的方式去思考、行动和感觉。接着,在满满一房间人面前,这两个人在萨特的引导之下开始完全按照对方的观点将婚姻生活中的问题演示出来。会诊结束时,两人都承认以前从未意识到另一个人的观点,他们离开舞台时很兴奋,因为他们终于解决了几乎要导致离婚的婚姻问题。观众们简直给迷住了,他们亲眼见到的不仅仅是一位极有才华的治疗专家,而且还有转换角色所带来的与时俱增的爱心力量。   通过以下的3个方法,父母能够体会到帮助孩子去想象别人的思维和感情,能够大大地扩大他们的眼界,培养他们的爱心。   第一,转换角色。   父母可以在家中做这样的实验:当兄弟姐妹之间、孩子与朋友之间、孩子与父母之间发生冲突时,要求相关的人停下来冷静地思考一下,如果自己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会有什么感受;然后要求每个人站在对方的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对方会说什么和做什么?”这个方法是一个很有价值的方法,能帮助每个人对麻烦的形势获得一个不同的视角。对孩子来说,使用木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让一个木偶代表冲突中的一方,孩子就可以与木偶一起将问题演示出来。   角色转换不一定只用于冲突之中,它可以用于任何情况之下,帮助孩子理解相关人士的观点。比如,父母可以经常这样问孩子:   “你认为马特总是侮辱别人的原因是什么?”这时候孩子可能考虑到是因为马特自我感觉不好,羞辱别人会让他好受些。这样孩子就可能会改变对马特的态度,或者自觉帮助马特。   “你认为凯利总是跟着你的原因是什么?”孩子可能会想到是因为凯利很孤独,而且不知道怎么交朋友,以后就会试着关心凯利。   “为什么爸爸总是对你大吼大叫?”当孩子知道爸爸是因为正在想方设法解决税务问题而心情非常压抑时,就会理解爸爸的不易,也会更加热爱爸爸。   经常让孩子从别人的观点、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会增强孩子的同情心,也会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一个心中充满爱的人。   第二,设身处地。   下边这个巧妙的方法,能够帮助孩子理解父母的感受。12岁的凯莎弄不明白,因为忘记告诉妈妈自己在哪儿,妈妈竟会那么焦虑不安。有一天,妈妈对凯莎说:“假设你是我,为我设身处地想一想。我不知道你在哪儿,天渐渐黑了,我会说什么?会有什么感觉呢?”凯莎真的设身处地地为妈妈着想,把自己假设成妈妈,从妈妈的角度出发对这种尴尬的局面想想会说什么和有什么感觉。想过之后,凯莎马上向妈妈赔礼道歉,说从来没有意识到妈妈会这么担忧,并且保证以后决不忘记给家里打电话。   父母可以选择一个与自己有关的真实情境,让孩子设身处地地为我们想一想,从我们的角度想象一下身临其境会是怎么回事,这样就会培养孩子照顾别人感受的自觉性。   第三,想象别人的感觉。   帮助孩子识别别人的感觉,就是要求他想象别人对某个特定情况的感情。假设孩子为给自己寄来生日礼品的姑妈寄出一张感谢卡,父母就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让孩子意识到姑妈收到卡片时的感觉。“现在假设你是姑妈,你打开信箱看见这张卡片,你读到上面写的话会有什么感觉呢?”当然,也可以把这种想象的技巧扩展到其他的、孩子没有见过的人身上,比如父母可以经常问:“如果你是一位新搬来的人,刚来到一个陌生的小镇,谁也不认识,你会有什么感觉?”或者“如果摔倒的是你,你会怎么想、怎么做?”经常这样问孩子,可以帮助孩子把握住别人的需要和感情,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拥有爱心。 ------------ 步骤五:培养孩子关照他人的好习惯 ------------   步骤五:培养孩子关照他人的好习惯   姨母到哈里家做客,哈里叫出自己8岁的女儿泰密,让她向老人问好。随后的几天,哈里将照顾老人的任务交给了泰密。泰密是个很乖巧、很听话、很懂事的女孩,也很乐意照顾老人。但问题是,她以前从来没有照顾过老人,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后来在父母的帮助下,泰密终于学会了如何关照老人。姨母在哈里家玩得很开心,走的时候摸着泰密的头,不住地夸她是个好孩子,是一个会关照人、有爱心的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善良的情感是良好行为的肥沃土壤……良好的情感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如果童年失去善良的情感,那么失去的将永远无法弥补。”人类的善良、爱心在关照父母、关照老人甚至关照陌生人身上得到体现。在关照别人的同时,也是付出爱心、显示善良的时刻。写给父母   让孩子学会关照3种类型的人   第一,让孩子学会关照父母。   在家庭中,独生子女在物质和精神方面都享受到最大的爱,如果这种爱仅仅是向孩子的单向倾斜,而不能实现爱的双向交流,那么这种爱就是畸形的溺爱,甚至还没有脱离动物的本能。只有把父母给予孩子的爱转化为孩子对父母的爱,这种爱才是理性的爱,才是爱的升华。当年幼的孩子学会了爱父母、爱他人之后,在未来才有望做到爱岗位、爱祖国、爱人民。   生活中的许多场合、许多事情,都有一个对孩子进行关心他人的教育问题。只要父母以自身的行为施以积极影响,善于抓住时机正确引导,孩子的爱心就一定会逐步培养起来。只有让孩子多体验别人的疾苦,才能激起他们的爱心或同情心,从而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父母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关照父母,比如当爸爸下班回来时,妈妈应该教孩子说:“爸爸,您辛苦了,我给您拿拖鞋。”等爸爸换完拖鞋,再及时提醒孩子给爸爸端杯水;吃饭时爸爸没回来,要提醒孩子给爸爸留饭或耐心等待。   当孩子学着给父母做一点事时,哪怕是给妈妈倒杯茶、给爸爸拿支笔,父母都应该给予鼓励。父母应经常让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只有在他们有了切身体验时,才能领会父母照顾他们的辛苦,从而知道体谅父母,尽自己的力量帮父母做事,为父母分忧解愁。   第二,让孩子学会关照老人。   尊老敬贤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应将这种美德发扬光大,一代一代延续下去。但是在日常交往中,常常发现不少孩子不尊敬老人,比如顶撞老人,不服从管教,或者用生硬的态度命令老人为自己服务。作为父母,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孩子的尊老敬老意识。   首先,要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孩子认识肤浅,判断能力差,缺乏独立性,在他们眼里父母的行为就是一把尺子,认为父母做的他就能做,父母怎样做他就应该怎样做。因此,父母应以身作则,做尊敬老人的带头人。父母在与老人相处时态度应谦逊、彬彬有礼、关心照顾、体贴入微,比如在家给老人端茶送水,在公共场合给老人让座让道。孩子将父母的言行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表现在自己的行动中,就会像父母一样善待老人。   其次,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防微杜渐。孩子易冲动、自制力差,他们的行为往往受情绪支配,容易出错,常常做出对老人无礼的举动。一旦发现这些问题,父母一定要舍得管教,严格把关、严肃批评、耐心说服,使孩子认识错误,尤其不放过“第一次”。父母一定要明白,迁就容忍只能招致更多的过错,使孩子养成不良习惯。   最后,建议老人多与孩子交往,增进相互间的感情。有些孩子不是对老人敬而远之就是漠不关心,这往往是与老人交往甚少、感情不深的缘故。在与老人交往中,孩子常常要在父母的提醒下行事,非常被动,如给老人搬凳子、说“再见”等。为此,作为老人应平易近人、态度和蔼,关心孩子的成长,多与孩子交谈,缩短两代人的心理距离,不能因兴趣迥异而居高临下。对孩子只有“动之以情”,才能使其主动关心、尊敬老人,自觉听从老人的教导,努力做老人心目中的好孩子。   第三,让孩子学会关照普通人。   父母要为孩子做出关照他人和真诚待人的榜样,同时教会孩子掌握基本的谈话技能,如介绍自己、询问别人的情况、表达自己的兴趣、接受对方等。   无产阶级伟大导师列宁具有极强的人格魅力,他谦逊的风度与高尚的举止深得同事和人民的爱戴,这些良好品质首先得益于父母的精心教诲。   列宁的父亲是州国民教育视察员,非常重视子女们品德的培养。父亲以身作则地教导他们:要学会尊重他人,不论别人身份高低贵贱;小朋友要是说话发音不准确,不要讥笑他,要帮助他纠正;平时要多体谅别人,多替别人着想;要乐于助人,给老人妇女让座;别人帮了忙,一定要道谢;自己有了错,也一定要请求别人原谅。正是在父亲潜移默化的熏陶下,列宁从小便对别人以礼相待,真心相助。   列宁小时候经常到乡下外公家去玩,和贫苦的农村孩子们相处得如同和自己表兄弟一样亲密无间。有一次,他见到一位农民的大车陷到了泥里,不顾泥泞帮着把车推了出来,还把这位农民掉在地下的手套拾起来,恭恭敬敬地递过去,很尊敬地和人家交谈,最后还愉快地握手道别。   不论是老师、朋友,还是纤夫、洗衣妇,小列宁始终以尊敬的态度对待他们。他将这种谦逊真诚的本色保持了终身,即使已成为一名伟大的领袖,他也没有脱离群众,而且和工人、农民、土兵更加亲密。   列宁的父母以身作则地教导孩子,鼓励孩子们从多方面加强修养,努力成才,同时时刻注意引导他们发现缺点,改正过失,以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喜爱。他们在这一方面的教育方法与众不同:不是揭穿、处罚孩子,而是启发他的觉悟,唤起他的良知,使他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内心善与恶、美与丑、真与假的斗争中反省自己并取得进步。   列宁的父母以身作则地教导列宁要关心他人,这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并取得世人尊敬的先决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别人的信任和支持,成就自己的事业。正是父母的精心教诲,使列宁受到了众人的喜爱和拥戴,成为一位历史伟人。 ------------ 本章测试:你的孩子有爱心吗? ------------   测试中的句子描述着孩子们经常会表现出来的行为,并说明他们怎样以自己的言行关心别人的利益和感情。在每个句子后面的横线上写上你认为最能代表孩子目前水平的数字,然后将这些数字加起来,得到总分。   评分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5=完全符合4=符合3=基本符合2=不太符合1=不符合   1无须提示就会说出可以得到别人好感的、和善的评论。   2有人受到不公正或被轻视的待遇时,真诚地表示关心。   3坚持与受到捉弄或冷遇的人待在一起。   4善待动物,而且肯照顾那些遭受虐待的动物,或是对动物表示同情与关爱。   5不图回报地帮助和安慰别人并与他们共患难。   6拒绝参与侮辱、威胁或嘲弄别人的活动。   7注意别人的需要,并根据那些需要办事。   8关爱需要帮助的人或处境艰难的人。   9乐意做能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10定期学习身边榜样中善良的、关爱他人的行为。   总分   结论:   40~50之间:恭喜你,你的孩子很有爱心。   30~40之间:如果孩子的爱心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他将受益终身,也就是说你的爱心教育还要再加把劲儿。   20~30之间:孩子在爱心方面有潜在的问题,可能你要反省与调整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   10~20之间:孩子在爱心方面存在着危险,也许你并不适合这方面的教育工作,建议你请教一下专业人士,相信他们会给你一些很好的建议。 ------------ 保持诚实——赢得信任的基础 ------------   诚实是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人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帮助孩子搞好学习的关键,因为实事求是与务实求真是学习的基本原则之一。研究发现,孩子不诚实、喜欢说谎的起初原因大都出在父母的身上,一是无意模仿父母或者受到了可以说谎的暗示;二是为了逃避批评、打骂,而父母又没有发觉,就等于奖励了“谎言”;三是为了讨父母的喜欢而故意说谎;四是将向往的事情当作已经发生的事情来说;五是由于父母不信任,有意编造谎言。   教育孩子诚实的做法具体可以分为5个步骤。诚实最基本的表现是说真话,因此第一步是教育孩子说真话;第二步是正确处理孩子的过失行为,只有处理得当,才能让孩子对犯错有个正确的认识,这样在他下次犯错误时就不用说谎隐瞒了;第三步是如果孩子做了不好的事情,父母要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给孩子树立一个知错就改的榜样;第四步是帮助孩子养成勇于承认错误的好习惯,不隐瞒真情,敢于承认错误的孩子才是一个诚实的好孩子;第五步是要掌握培养孩子诚实品质的一些技巧。通过这5个步骤的实行,能够有效地增强孩子的诚实品质,让孩子在父母的教育和影响下成为一个诚实可靠的人。 ------------ 步骤一:教育孩子说真话 ------------   步骤一:教育孩子说真话   17岁的拉尔夫回到家中,衣服上沾有血迹。母亲看到这一情况后吃了一惊,母性的本能使她迫切想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儿,但看到拉尔夫那双疲惫的眼睛和沉默的神态,她忍住了,只是把儿子喜欢吃的东西端上了餐桌。吃过晚饭后,拉尔夫回到了自己的房间,母亲端着一杯热奶走了进来。   “亲爱的,我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母亲把杯子放在拉尔夫的手中,慈爱而诚恳地说道。拉尔夫选择了沉默,在那一刻他考虑着到底怎样告诉母亲,是直言不讳还是撒谎。最后,母亲平常的教育在他身上发生了效果,他低着头,告诉母亲自己参加了群架,并请求母亲原谅。母亲柔声说道:“宝贝,我知道年轻人血气方刚,偶尔冲动也是可以理解的。你这样做是不对的,希望这样的情况以后不要再发生。不过你对我说了真话,让我非常欣慰。”   只有孩子说真话,父母才能知道他们究竟在想什么,从而才能适当地给孩子以鼓励、引导、帮助和劝阻、匡正。要是孩子说假话成了习惯,他的行为就会变成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很容易走上犯错误、做坏事甚至违法犯罪的道路。所以,为人父母者一定要教育孩子不撒谎、说真话。写给父母   通过4种方式教育孩子说真话   人的一生都是在真与假的斗争中度过的,父母要认真引导孩子从小说真话,逐步培养孩子从小说真话的好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就会变成巨大的精神力量,变成一种做人的宗旨,这样的孩子才是最有希望的,将来才可能有出息。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如果为孩子创造一个能保护和培养孩子说真话的环境,孩子就会自然而然地养成说真话的好习惯,长大后也会成为一个正派、诚实的人,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尊敬。因为一个人只有说真话、相信别人、对生活有信心,才会问心无愧地面对各种事情,也才会得到别人的信任和理解。具体来说,父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培养孩子说真话的好习惯。   第一,为孩子树立说真话的榜样。   父母自己首先一定要说真话,为孩子做出榜样,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撒谎、不作假,有什么说什么,说到做到,要让孩子看到父母是怎么做的,并让孩子懂得为什么不能撒谎说假话。有些父母在孩子不高兴或是自己很高兴的时候,常常会“哄”孩子,给孩子开空头支票,许下很多并不准备兑现的诺言。父母也许认为这些都是玩笑话,不值得认真,其实这样很容易在孩子心目中留下“爸爸妈妈说话不算数”的坏印象,从而使家庭教育失去基础,因为不被孩子信任的父母是没法教好孩子的。   第二,鼓励孩子说真话。   父母是孩子最信得过的人,孩子听到什么事情或是想到什么东西都会统统告诉父母。在这个时候不管孩子说什么,父母都要认真、耐心地听完,即使孩子有些地方说错了甚至使我们不愉快,也不要吹胡子瞪眼发脾气,更不要应付、糊弄孩子,而要亲切地跟孩子交谈讨论,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如果孩子因为说真话在外面吃了亏,父母应想 办法 鲁班奖评选办法下载鲁班奖评选办法下载鲁班奖评选办法下载企业年金办法下载企业年金办法下载 做孩子的思想工作,明确表示支持孩子讲真话,鼓励孩子做一个真诚的人。总之,不论在何时何地都要鼓励孩子说真话,这样才能让孩子把说真话当成一种习惯保留下来,成为一个诚实的人。   第三,心平气和地跟孩子讲道理。   有些父母对孩子期望值过高,孩子的行为一旦达不到自己的要求,就会严厉训斥甚至拳打脚踢。很多父母认为对孩子严厉是对他们的将来负责,是希望他们能够出人头地,殊不知这种方式很可能会把孩子“逼”上满口谎言的绝路。在遭到父母无理教训时,很多孩子为了躲避训斥,往往会把一些真实的东西隐瞒起来,而以假话、假情况、假消息应付父母,报喜不报忧。所以,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一定要适当,即使孩子确实因自己的原因出了这样那样的差错,比如学习成绩不好、与人打架、乱花钱、不守纪律等,父母也要心平气和地跟孩子讲道理,而不能以泰山压顶的方式粗暴地逼迫孩子,因为“高压”只会带来虚假。   第四,教育孩子每日反省自己。   孩子有时并不知道自己所认识的东西是错误的,也未必明白自己做错了事,他们用自己单纯的眼光去看这个世界,用自己天真的头脑去想周围的事物,难免不受到限制。因此,父母要有艺术地教会孩子学会发现错误。这样对孩子循循善诱,才能使他们认清方向、少走弯路、早日成功。   1891年12月17日,大文学家胡适出生于安徽绩溪上庄一个世代经商的家庭。其父胡传是胡家第一位仕官学者。胡适不到3岁时,就在父亲的悉心指导下学写方块字,背诵《三字经》、《千字文》,3岁后入家塾。直到1904年去上海求学,胡适在家乡受了9年的旧式教育。   父亲病逝后,母亲冯顺弟便担负起教育胡适的重任。冯顺弟十分敬佩丈夫的人品学问,受丈夫影响甚深,并将丈夫教给自己的《论语》章句学以致用。她以曾子名言“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鞭策和勉励胡适。每天临睡前,母亲就坐在床沿上,叫胡适站在床前的搁脚板上“省吾身”:今日说错了什么话,做错了什么事,该背的书是否已背熟,该写的帖是否写完。母亲督促胡适自省之后,又对儿子讲述父亲生前的种种好处,并勉励儿子说:“我一生只晓得你父亲是一个完全的好人,你要学他,不要丢他的脸。”   每日晨光微露时,母亲就把胡适叫醒,催他快去上学。因为学塾的钥匙放在老师家里,胡适总是天蒙蒙亮就得先赶到老师家门口,轻轻地敲门。听到敲门声,里面就有人把钥匙从门缝里递出来,胡适接到钥匙后立即赶到学塾先把门打开,然后坐下来读书,等待老师和同学的到来,天天如此。正是在母亲督促下的每日“省吾身”,胡适成了一个诚实正直的人,并最终成为一代大文学家。 ------------ 步骤二:正确处理孩子的过失行为 ------------   步骤二:正确处理孩子的过失行为   冰箱里只有两个苹果了,妈妈已经吩咐过,琳达和弟弟亨利一人一个。琳达很快吃完了自己的苹果,弟弟还在花园里玩,他的那个苹果仍安静地躺在冰箱里。琳达站在冰箱前,一直考虑着要不要偷偷地把弟弟的那个也吃掉。最后,她打开冰箱门,拿出了那个不属于自己的苹果。就在这时,妈妈进来了,琳达赶快把苹果藏在了身后。母亲把这一切看在眼里,没有说什么,只是拿着自己需要的东西又出去了。   做午饭时妈妈打开了冰箱,发现里边还躺着一个苹果,脸上露出了微笑。   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把孩子最近的成果与他自己以前的成果相比较,而不是与别人相比较。如果孩子拥有一个充满爱的家庭,他们几乎可以从所有的过失中学到益处。”“一个充满爱的家庭”包括很多方面,其中之一是父母以爱的方式处理孩子的过失行为。   写给父母   通过两种方式正确处理孩子的过失行为   第一,低声调批评教育孩子。   言语声调作为人际交往的一种工具,能表达人的思想和感情,声调不同会使听者产生不同的感受。用低声调批评孩子,容易缩短父子或母子间的心理距离,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减少孩子的逆反心理。   世界球王贝利不满13岁时,曾和几个孩子一块学抽烟,被父亲看见了。贝利回到家里,父亲并没有发火,而是心平气和地低声问贝利:“亲爱的,你抽烟多久了?”   “我只吸过几次,是几天前。”   “告诉我,味道好不好?我没有抽过。”   “我也不知道,也许没有多大味道……”   父亲用更低的声调对贝利说:“你踢足球有几分天才,也许今后你将成为一名高手。要是你抽烟喝酒就踢不好球了。你想清楚,该如何办你自己决定吧。”自从那次对话之后,一心想踢好足球的贝利再也不吸烟了。   孩子有缺点错误,父母对其及时批评教育,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有些父母大喊大叫,似乎不这样做就不足以产生威慑效果。其实,高声调的叫喊只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加剧亲子间的紧张关系,收不到好的教育效果。有的父母认为自己是真心实意地疼爱孩子,随便喊几声、骂几句无所谓,可是孩子并不这样理解,他们觉得高声大骂让自己很没面子,很没尊严。因此父母在批评孩子时最好放低声调,这样才能使孩子在受到尊重的基础上接受父母的教育。   著名数学家苏步青9岁那年到县城读书,由于老师用地方话讲课,他听不懂,加上年幼贪玩,学习成绩较差。当时,学校有一位叫陈玉峰的老师发现苏步青灵活聪明,只是没有把心思放在学习上。他找来苏步青,语重心长地说:“你家庭困难,父母节衣缩食供你上学,你却贪玩而不好好学习,这么差的成绩对得起父母吗?”老师那低声调的问话惊醒了少年苏步青,从此他努力学习,在老师辅导下成绩很快上升,位居全班之首。后来,苏步青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中学,上了大学,留学日本,成了我国一代数学大师。   低声调教育孩子往往会获得出奇的效果,父母们不妨试一试。   第二,让孩子自己将事情处理好。   每个人都会有过失,都会有做事不当的时候,孩子尤其如此。过失能够教给孩子很多东西,是他们成长中必不可少的。孩子的过失也教给父母很多东西,让我们学会了如何教育孩子成为一个诚实的人。   女作家三毛生长在一个经济并不宽裕的家庭里,每月每个孩子只有一块零用钱,而且这一块钱也得由大人监督着使用,过年得的压岁钱父母要收去做学费和书钱。这种经济状况远远满足不了三毛收集糖纸的需要,有时看着漂亮的糖纸攒在别人手里,羡慕之情就会油然而生。有个星期天,三毛走进母亲的卧室,看见五斗柜上躺着一张耀眼的红票子——5元钱,她的眼睛一下子亮了。5块钱在当时相当于一个小学教师的月薪,有了它能够买很多糖纸。三毛的脚一点点地向票子挪去,当她挪到能够抓住那张票子时,突然听到有人吼了一声,吓得她打了一个哆嗦。但她很快定下心来,猛地伸手一抓,将红票子抓到手里,又将它捏成纸球,装进了口袋。   吃午饭时,母亲自言自语地说:“奇怪,刚才放在五斗柜上的一张5元钱怎么不见了呢?”姐姐和弟弟只顾吃饭,像没听见,三毛有点坐不住了,搭腔道:“妈妈,是不是你记错了地方,或者你不是把它放在五斗柜上?”这一关过去了,但到晚上脱衣服睡觉时三毛害怕了,她怕母亲摸她的裤袋。当母亲伸手拉她的裤子时,三毛机灵地大叫:“头痛,头痛,我的头很痛。”三毛的这一手还真灵,母亲顾不上拉她的裤子了,赶快找温度计让她夹在胳肢窝里。当母亲和父亲商量着带三毛看医生时,三毛半斜着身子,假装呼呼地睡着了。   过了一天,三毛被拉去洗澡,母亲要脱她的衣服,这一次三毛应付的方法是哭。母亲见三毛不让自己给她脱衣服,便叫佣人来侍候三毛。在换衣之际,三毛迅速把5块钱从裤子口袋转移到手心里,在洗澡时她都死死地捏着那5块钱。三毛一面洗澡,一面策划着如何扔掉这个弄得自己坐立不安、不能继续背下去的包袱。想了好长时间,她终于想到了一个自认为妥当的办法。   刚出浴室门,三毛就跑进了母亲的卧室,将手里的钱扔进五斗柜和墙的夹缝里。次日早晨,三毛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惊讶地大叫:“哎呀,妈妈,你的钱原来掉在夹缝里了。”全家人相对一笑。聪明的母亲给三毛找了个台阶下,她说:“大概是风吹的吧,找到了就好。”后来姐姐和弟弟向三毛透露了一个秘密——他们都偷过家里的钱,父母也都知道,这一次父母也是在等着三毛自己把钱拿出来。三毛好后悔,原来一家人一直在观看自己演戏。   父母们都想知道怎样教会孩子们正确对待过失,关于这一问题,心理学家莱顿如是说:“讲述你自己曾经犯过的过失,承认过失,向孩子们解释为什么你会犯这个过失,告诉他们你下次将会怎样用不同的方法去避免重犯。”家庭问题专家恩说道:“告诉孩子们大胆尝试,出现失误不要紧。一个人第一次做某件事无不期望做得完美无缺,实际上在相当多的情况下这是不可能的。” ------------ 步骤三:要敢于向孩子承认自己的错误 ------------   步骤三:要敢于向孩子承认自己的错误   一天上午,母亲奥德瑞认为花瓶是儿子波恩打碎的,便不分青红皂白地将儿子训斥了一通。波恩虽极力辩解,奥德瑞就是不相信,还为儿子不肯承认错误而伤心不已。下午,邻居家的孩子抱着小猫过来道歉,说小猫爬上爬下把花瓶打碎了,请求奥德瑞的原谅。送走邻居之后,奥德瑞赶忙把波恩叫到了跟前,她抚摸着孩子的头发,柔声说道:“对不起,宝贝,妈妈错怪了你。妈妈现在知道花瓶是小猫打碎的,不是你,你愿意原谅妈妈吗?”   没想到波恩竟“哇”地一声哭了起来,比刚才还委屈。奥德瑞慌了,捧着儿子的小脸说道:“宝贝别哭,是妈妈不对,妈妈向你道歉好不好?下次再遇到什么事情,妈妈一定会先调查一下的,决不会再冤枉你。”   奥德瑞接受了这个教训,以后再也没有盲目地批评过儿子。在这之后,波恩经常向人提起这件事,并且自豪地说:“一想到这件事儿,我就觉得妈妈特别好,自己特别幸福。”   如今社会上学会“道歉”的人已越来越多,甚至还出现了各种类型的“道歉公司”,这无疑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但有不少人在家中却从不道歉,尤其是父母,更不愿向孩子道歉。其实,一个人在生活中不可能不犯错误,不可能没有缺点。无论我们多么优秀,在长期的工作中也不可能没有缺陷或者没有感到遗憾的地方。   如果我们对自己的缺点或者错误“讳莫如深”,刻意地将自己“打扮”成完美的化身,在孩子面前隐瞒我们的错误,我们的“光辉形象”必将对孩子的未来产生严重的误导。因为孩子必然以父母为榜样,事事要求自己做到完美无缺,一旦遇到困难就会深深自责,甚至陷入不可自拔的境地。并且,父母在孩子面前隐瞒错误会让孩子产生误解,认为父母都可以隐瞒错误,自己也可以这么做,这样是很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的。   写给父母   向孩子承认错误益处多   不少父母认为自己是“一家之主”,需要保持自己的“形象”与“威信”,因此不愿意在孩子面前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比如:有些父母明明知道自己做错了事,冤枉了孩子,或误导了孩子,还给自己护短,不当回事儿。这就违背了做人的基本原则,也是家庭教育之大忌,次数多了,父母就会在孩子心目中失去威信,更不用说教育了。   实际上,父母如果从不向孩子承认自己的缺点、过失,孩子就会产生“父母说的永远正确,但实际上老是出错”的观念,久而久之,对父母正确的教诲也会置之脑后。父母如果在做错事后总能郑重地向孩子认错、道歉,孩子就会懂得承认错误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就会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尝到原谅别人的甜味。比如当孩子“闯祸”后一些父母由于一时冲动,往往会对孩子进行不恰当的、过重的批评或惩罚,事后又往往会后悔。这时,倘若父母能真诚地向孩子道歉,补救自己的“过失”,就能引导孩子更好地发展。   被称为“西班牙王国上空的一颗光辉灿烂的巨星”的拉蒙·依·卡哈的成长,就说明了这一点。卡哈小时候调皮得很,13岁时用所学的知识造了门“真”的大炮,把邻居家的孩子打伤了,闯了大祸,被罚款和拘留。当他从拘留所出来后,身为大学教授的父亲把这个“顽童”着实训斥了一顿,并责令他停止学业,学补鞋子。后来,父亲越来越觉得这样的处罚过于严厉,孩子闯了祸是要管教,但不能因噎废食。一年后,父亲上补鞋铺接回了卡哈,搂着孩子深情地说:“爸爸做得不对,向你道歉。我不该因为你闯了一次祸就中断你的学业。从现在起,你就在我身边学习吧,你会有出息的。”从此卡哈潜心学习骨骼学,终于成为举世瞩目的神经组织学家,并荣获了诺贝尔奖。   有一次,著名诗人、民主战士闻一多因心烦出手打了还不懂事的小女儿,恰好被次子立雕看见了。立雕挺身而出,批评父亲不该打小妹,并且“大义凛然”地说:“你自己是搞民主运动的,天天讲民主,在家里怎么就动手打人呢?”闻一多一愣,沉思片刻后走到立雕面前,十分严肃地说:“我错了,不该打小妹,小时候父母就是这样管教我的,所以我也用这样的办法来对待你们。我现在知道这种方法是不对的,希望你们将来不要用这样的方法对待你们自己的孩子。”这样的道歉,无疑使父亲在孩子们心目中的形象显得更加高大。   南京一位父亲在报上刊登了题为《给儿子的“道歉信”》的寻人启事:“看了昨天你给我的信,对我震动很大,反省自己,最近一段时间性格变得很暴躁,漠视了你的感受。在此,请接受我深深的歉意。给我一次机会,让我们像朋友一样说说心里话。看到这封信,就给我打电话,好吗?永远爱你、惦记你的父亲。”我们有理由相信,当儿子看到父亲这封“道歉信”后,肯定会为父亲的自责、反省、与儿子平等对话的勇气所折服。   实际上,人类就是在不断地犯错误并且不断地改正错误的过程中取得进步的,所以,作为父母不妨坦陈自己的缺点或错误。有一位母亲在教育孩子时,曾经多次将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犯过的错误告诉孩子,并详细地分析主客观原因,尤其是分析自己的一些缺点在产生这种错误中所起的作用,其目的就是让孩子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不再和她一样,以类似的个人“缺点”犯同样的“错误”。   因此,一些父母认为“向孩子认错、道歉会失面子,会失去权威”的担忧不仅是多余的,恰恰相反,父母学会向孩子“道歉”对教育子女无疑是大有裨益的。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出现过失、错误时,理当采取明智之举,勇于向孩子“道歉”,这样定会让孩子笑逐颜开。同时,父母的行为也为孩子树立了榜样,当孩子有错误时也会主动承认错误、主动道歉。 ------------ 步骤四:培养孩子勇于承认错误的好习惯 ------------   步骤四:培养孩子勇于承认错误的好习惯   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小时候聪明好动,对什么事情都抱有强烈的好奇心。有一次,他为了试试自己的小斧头是否锋利,竟把父亲心爱的一棵樱桃树砍倒了。父亲发现后非常生气,厉声问道:“这是谁干的?”   华盛顿心里有些害怕,站在一边紧张地盯着父亲。过了一会儿,他鼓起勇气走到父亲身旁,满脸羞愧地说:“对不起,爸爸,樱桃树是被我砍断的,我只是想试试自己的斧子是否锋利。”   父亲看着他,问道:“你不怕我知道了会揍你吗?”   华盛顿勇敢地抬起头,说道:“可是,无论如何我也应该告诉您真相。”   听了华盛顿的话,父亲的怒气全消了,慈爱地对他说:“亲爱的,我很高兴你对我讲了真话,我宁愿不要1000棵樱桃树,也不愿听到你撒谎。”   乔治·华盛顿从父亲的眼神里看到了原谅和期望,受到了莫大的鼓舞和鞭策。正是在这样的家教影响下,华盛顿养成了诚实的品质,并最终成就了一番伟大的事业。   试想—下,如果乔治·华盛顿向父亲承认错误后,得到的是父亲的一顿暴打,华盛顿以后还敢承认错误吗?作为父母,我们应该让孩子知道对父母讲真话并不可怕,完全可以得到父母的谅解。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勇于承认错误,才不会对我们撒谎。   写给父母   用正确的方式培养孩子勇于承认错误的好习惯   许多父母认为严厉的惩罚可以制止孩子撒谎,其实不是这样。严厉的惩罚会让孩子产生强烈的恐惧感,不敢面对事实,不敢面对父母,这样孩子就会产生自我防卫心理,会将撒谎“进行到底”。因此,父母在发现孩子犯了错误之后千万不可着急、气恼,更不可不问青红皂白就把孩子狠狠地训斥一顿。明智的父母会给孩子改正的机会,会耐心地引导孩子承认错误。当孩子主动承认错误时,父母应该给予鼓励,肯定孩子说实话是好的表现,然后指出错误的危害性,让孩子在鼓励中知错改错。   当孩子有说谎的毛病时,父母要做的是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观察,必要时对孩子的言行做些调查核实,这样可以堵塞孩子说谎的漏洞,或者使孩子的谎言不攻自破,千万别让孩子尝到说谎的“甜头”。   相信“列宁打碎花瓶”的故事很多父母和孩子都耳熟能详。   列宁8岁时到姑妈家做客,在和表兄妹们做游戏时不小心打碎了一只花瓶。因为当时没有人看见,当姑妈问是谁打碎的时候,列宁和其他的孩子一样说“不是我”。但是,列宁的母亲玛丽亚·亚历山大罗夫娜从他的表情上知道花瓶是他打碎的。这位母亲知道,自己必须想个办法让孩子承认错误。当然,最简单的办法是直接揭穿这个“骗局”,并当面惩罚他,但这位明智的母亲没有这样做,她知道最重要的不是惩罚,而是教育儿子在犯错误后勇于承认错误,做一个诚实的好孩子。   母亲知道列宁是十分好强的孩子,粗暴的训斥会挫伤他的自尊心,空洞的说教也无济于事,惟有提供充分的时间让他进行自我道德评价,在内心深处萌生出羞愧感,让他自己纠正自己的谎言。于是,她装出相信列宁的样子,在3个月内一直没有提起这件事,而是给他讲各种各样的诚实守信的美德故事。在这段时间里,母亲明显感觉到列宁不如以前活泼了,似乎在受着良心的煎熬。   一天临睡前,母亲又像往常一样,一边抚摸着列宁
本文档为【育儿知识-教子有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6333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25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4-26
浏览量: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