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民间信仰的研究体系

论民间信仰的研究体系

举报
开通vip

论民间信仰的研究体系 ·民间宗教研究· 论民间信仰的研究体系 陶思炎 〔日〕铃木岩弓   民间信仰研究至少应包括三个基本领域,即民间信仰志、民间信仰论、民间信仰史,它 们又各有自己的支系, 共同合成一个较完备的研究体系。其中,“民间信仰志”是研究的基 础,“民间信仰论”是总体系中的主体,而“民间信仰史”则是对这一研究的总结与深化。民 间信仰研究体系的建构,不仅是丰富学理的努力,也是对研究实践的引导。其理论的完善 与研究实践的深入,标志着“宗教民俗学”这一学科的建立与成熟。 作者陶思炎, 1947年生,文学博士,中国东南大学东方文...

论民间信仰的研究体系
·民间宗教研究· 论民间信仰的研究体系 陶思炎 〔日〕铃木岩弓   民间信仰研究至少应包括三个基本领域,即民间信仰志、民间信仰论、民间信仰史,它 们又各有自己的支系, 共同合成一个较完备的研究体系。其中,“民间信仰志”是研究的基 础,“民间信仰论”是总体系中的主体,而“民间信仰史”则是对这一研究的总结与深化。民 间信仰研究体系的建构,不仅是丰富学理的努力,也是对研究实践的引导。其理论的完善 与研究实践的深入,标志着“宗教民俗学”这一学科的建立与成熟。 作者陶思炎, 1947年生,文学博士,中国东南大学东方文化研究所教授; 作者铃木岩 弓, 1951年生, 日本东北大学文学部宗教学研究室教授。 一、引言 民间信仰作为非官方、非教会的下层信仰, 源头幽深、体系庞杂,且随时空的变换和物 人的殊异而存废消长, 传演不息。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是洞察民俗传统和文化精神的一 个特殊窗口。 民间信仰既是民俗学的研究领域,也是宗教学关注的对象,它亦俗亦圣, 时显时潜,常 带有迷离神奥的色调和乐生入世的韵味。 对民间信仰作学科性的研讨已历时百年,其研究已从记录描述、专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探究、概念界定, 发展到基本理论、田野调查、比较研究等方面,由于广度与深度的拓展,民间信仰研究的体 系化已成为新的课题。民间信仰研究将向“宗教民俗学”发展, 而这一学科的建立则有赖于 一个较完备的、符合其运动规律,且能推进其演进的体系。 迄今为止的有关成果尚未能完整建构这一体系,科学地完成这一任务不仅是民俗学 与宗教学研究领域的拓展, 也是催生新学科的实际步骤。百年来经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当 今已到了迈出这一步的阶段。 二、既往研究 日本的民间信仰研究已为期百年, 且使用汉字“民间信仰”作为与正统的宗教组织对 ·103· 立的信仰习惯的概括。最早提出“民间信仰”概念的是 崎正治博士, 他在明治三十年 ( 1897)发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中奥的民间信仰》一文, � 率先从理论上对“民间信仰”的界说、构成、动机、方 法、对象等进行了研讨,使“民间信仰”成为宗教学、民俗学研究的新支系。 崎正治着重从日本东北中奥地区入手,把民间崇拜对象分作八类: (一)“印度的诸 神”,包括观音、地藏、不动明王、大日如来、药师佛、金毗罗、大黑天、青面金刚、摩利支天、 阿弥陀、妙见、毗沙门、辨天等; (二)“氏神及守护神”, 包括祖先神、英雄神和各类守护神, 诸如邸宅地的保护神、田亩丰作的守护神、灶的守护神、家庭之神、水路井泉的守护神、盗 难的守护神、道路的守护神、出产和海路的守护神等; (三)“动植物”, 包括马、狐、蛇、龙、 鸟,以及“银杏老母”、梅、兰等; (四)“山河”,包括月山、羽黑山、汤殿山之“三峰神社”,南昌 山、鸟海山、玉东山、金刚山、金华山、酸河岳等神祠, 以及宇多郡田泽村的“安福河伯神社” 等; (五)“天然现象”,包括大日、天照大神、月天子、月读命、火雷神、风雷神、雨雷神、风神、 山露灵、山霞灵等祭祀; (六)“庶物”,即无生物的有灵化, 包括刀剑、土器、赤旗、绘马、箭 簇、灵石,其中“灵石崇拜”的对象涉及大石、温泉石、男女石、枕石、生殖器形石等; (七)“生 殖器”,包括祭奉于“道祖神灶”、“智和气神社”、民家青楼的男根和“淫婆”,在女阴崇拜方 面有“阴门观音”、“产形观音”等名称; (八)“灵鬼”,包括疱疮神、伤寒神、天狗、犬神等恶德 之鬼。此外,他在“余论”中指出, 民间信仰的研究范围还包括祈祷、卜筮、禁厌、守符、忌事、 俗说等方面。 崎正治的这篇论文是民间信仰志与民间信仰论的结合,也是对民间信仰体系加以 概括的初次尝试。 1951年出版的堀一郎先生的《民间信仰》一书,是日本第一部民间信仰研究专著。� 该 书就“民间信仰和民间传承”、“农村社会和民间信仰”两大部分展开研讨,涉及民间信仰的 诸多理论,并首次对民间信仰研究史作了概括。 堀一郎的著作虽没有正面对民间信仰的体系加以论述,但他注意到了民间信仰的多 形态性,考察了它的由来,着重强调了残存在民众中的原生态古代信仰、原始信仰与原始 生活联结的某些断片、被高级宗教融摄而又重返民间的沉滞物、退化了的前代宗教的遗物 等方面。堀一郎通过农村社会民间信仰的研讨, 表现出对民间信仰研究对象及其类型体系 的兴趣与认识。 堀一郎对农村社会同族信仰中的家氏神等作出了类型概括, 并以群马县势多郡敷岛 村的同族祭祀为例,列举出部落名称与氏神名、同族堂祠的对应关系。从下表(表 1)可看 出这一关系所体现的信仰体系: 此外,堀氏还对祖灵及死灵信仰、人神和宗教游行者的信仰等进行了研讨。 ·104· 世 界 宗 教 研 究 1999年第 1期 � � 根据堀一郎《民间信仰》( 1973年第 18次印刷本)第 149—150页附表改绘。 日本岩波书店 1951年 11月 15日初版。 该文发表于日本《哲学杂志》第十二卷第百三十号,明治 30年 12月 10日发行( 1897年)。 表 1 部落名 氏神名 同族堂祠 狩野 狩野八幡宫 龙泉寺 西原 狩野八幡宫 阿弥陀堂 十二坂 不  明 神王堂 五 ·卒立 今  神 古木堂 宿 药师堂 花藏寺 八幡宫 樱之木 不  明 药师堂 小池原 十二样 地藏堂 持久保 十二样 不  详 堀之内 八幡宫 观音堂 圭室文雄、平野荣次等先生所编的《民间信仰调查整理手册》则将民间信仰的研究课 题归纳为 12个方面: ( 1)神社祭祀, ( 2)小祠信仰, ( 3)佛教民俗, ( 4)年中行事, ( 5)人生仪 礼, ( 6)俗信, ( 7)道教·阴阳道, ( 8)萨满教, ( 9)山岳信仰·修验道, ( 10)民间宗教者, ( 11) 巡礼·遍路, ( 12)混合宗教。� 这是从实地调查的角度所提出的研究体系,构成了又一种 学术认识。 中国对“民间信仰”的研究是从对“迷信”的研究与批判开始的,并且同社会改造的启 蒙使命联系在一起。这一学术思潮早在晚清时代已十分强烈,至今也有近百年的历史。光 绪三十一年三月初五日的《中外日报》发表《论革除迷信鬼神之法》一文, 指出“今考其迷信 之由, 有原于政治者,有原于学术者。”� 可见, 早期的民间信仰研究具有学术的和政治的 双重目标与意义。 最早对民间信仰加以类分的,是卓呆于光绪三十年( 1904)八月初一日发表在《安徽俗 话报》第 11期上的《续无鬼论演义》一文,该文指出:“种种迷信, 一言难尽,大约可分做六 种”:“第一,偶像(泥塑木雕的菩萨) , 第二魂魄, 第三妖怪, 第四符咒, 第五方位, 第六谶 兆。” 这是对“迷信”,也就是对“民间信仰”体系所做出的最初概括。 稍后, 李干忱于 1924年 3月出版了《破除迷信全书》, 较为广泛地涉及民间信仰的对 象,并勾勒出一个大略的体系。该书共分十卷,分别为“风水”、“卜筮”、“看相”、“垂象”、“成 佛”、“成仙”、“妖祥”、“左道”、“邪说”和“多神”,全书近 600页,成为民间信仰体系研究的 ·105· 论民间信仰的研究体系 � � 见 1904年 9月 11日出刊的《安徽俗话报》第 11期第 40页。 见 1905年 5月 28日出刊的《东方杂志》第 2卷第 4期第 88页。 见圭室文雄、平野荣次、宫家准、宫田登编:《民间信仰调查手册》“上·理论编”,雄山阁 1987年 10月发行。 重要成果。 此外, 在民间信仰的具体研究方面, 《民俗周刊》在创刊前期即已有较大的开拓,该刊 于 1929年连续出刊四期“神的专号”, 共发文章 89篇,研究对象包括神话、传说、故事、佛 祖道仙、动物神、植物神、造物神、神庙坛祠、迷信恶俗、异人异事、信仰活动等,文体涉及专 题论文、调查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图说琐记、书目资料、通讯报导、法令咨文等,反映出民间信仰研究的活 跃与深入。 随着民俗学的兴起,有关外国学者理论的译介渐多, 其中亦有涉及民间信仰的研究。 何济在 1925年 7月 25日发表的《民俗学大意》一文中介绍了英国彭尼女士的“信仰与成 规”的十个方面: (一)天与地, (二)植物界, (三)动物界, (四)人类, (五)人做的器物, (六) 灵魂与世外生活, (七)超人的神灵, (八)预兆与先知, (九)魔法, (十)病痛与民间医药; 另 介绍德国哈夫曼克里依的“信仰”分类,即“宗教、神话、神圣的崇拜、巫术、鬼怪、预兆、灵物 等”。� 此外, 杨成志译介了《民俗学问题格》,涉及崇拜、祈祷、庙宇、祭礼、人神交通、魔鬼、 妖精、幽灵、预兆、占卜、咒术等方面, 还介绍了英国伯恩斯《民俗学手册》中的“信仰及其行 为”, 包括“天地、植物、动物、人类、人工物、灵魂及冥世、超人之存在物——神、山神及其 他,预兆及占卜,魔术, 疾病与医药等”;同时还译介了《大英百科全书》中的“迷信的信仰与 行为”,即“自然现象及无生物之迷信, 草木之迷信,动物之迷信, 鬼魂与妖怪,巫术,医术, 普遍魔术及占卜, 死亡学,琐碎迷信等。”� 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 中国的民间信仰研究已十分令人瞩目, 单书名上出现“迷信”字 样的专著就有陈大齐的《迷信与心理》( 1920年 ,北京大学新潮社“新潮丛书”第 2部)、颂 久、愈之、乔峰、幼雄《迷信与科学》( 1923年,商务印书馆《东方文库》第 51种)、李干忱《破 除迷信全书》( 1924年,美以美全国书报部)、江绍原《发须爪——关于它们的迷信》( 1928 年,开明书店)、容肇祖《迷信与传说》( 1929年, 中山大学“民俗丛书”)、费鸿年《迷信》 ( 1933年, 中华书局“百科小丛书”)等,涉及“迷信”的对象、载体、类型及内外部规律。 近年来, 有关民间信仰的研究范围又有所拓展, 姜彬主编的《吴越民间信仰民俗》一书 ( 1992年, 上海文艺出版社)把研究视野从民间文学扩大到民间艺术,而乌丙安《中国民间 信仰》一书( 1995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则就民间信仰的“特征”作了集中研讨, 突破了既往 研究多注意类型与事象的套路。 三、新体系的建构 百年来的民间信仰研究已为“宗教民俗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不过,既往的成果多零 散、单一、雷同, 较少学理的、宏观的概括,严密、完整的研究体系尚未被提及,甚至一些相 关著作也仅局限于类型、传承、特征等几个方面,远未能涵盖民间信仰的全部构架,也未能 ·106· 世 界 宗 教 研 究 1999年第 1期 � � 杨成志《民俗学之内容与分类》,载《民俗》第 1卷第 4期, 1942年 3月。 见《东方杂志》第 22卷第 14号。 真正建立起理论系统。因此,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加以总结、概括、拓展,建构起民间信仰 的研究体系, 已成为当今的任务。 民间信仰研究,至少应包括三个基本领域, 即:民间信仰志、民间信仰论、民间信仰史, 而它们又各有自己的支系, 共同合成一个较完备的研究体系。 “民间信仰志”以事象的搜集、研究为主,包括空间性的记录整理、时间性的记录整理、 类型与专题的归纳、文献与载体的研究等方面。 所谓“空间性的记录整理”, 是指以国别、地区或其他固定场所(都市、农村、渔村、山村 等)为范围,对民间信仰的具体事象、物象、心象、语象加以采集、记录、整理、研究的一种方 式。例如, 顾颉刚先生编著的《妙峰山》一书和日本学者 崎正治的论文《中奥的民间信 仰》等, 就是以空间为基点对民间信仰诸象加以调查、记录、整理、阐述的一种研究。这类研 究有类于传统的地方志、风土志的采写,是较为直观的民间信仰志的一种形态。 所谓“时间性的记录整理”, 是以历史断代、岁时节令或特定期日为采录范围的民间信 仰研究,诸如《先秦两汉冥界及神仙思想探原》� 、《江户末期麻疹的民间信仰和养生》� ,以 及新年迷信、七夕俗信等,以较为明确的时间显示出“民间信仰志”的性质。 所谓“类型与专题的归纳”, 是指对民间信仰某一方面的具体描述与研究,广泛涉及天 体、动物、植物、山岳、河川、镇物、祥物、人体、语言、文字、符图等事物。此类成果亦不少,诸 如江绍原的《发须爪——关于它们的迷信》、招勉之《花会迷信研究》等。 类型与专题的研 究较为集中、充分,亦往往以资料的详尽而体现出“民间信仰志”的性质。 所谓“文献与载体的研究”, 是指民间信仰的记录文本及各类事象的传承媒介的研究, 它以较为集中的记录和突出的资料性质而显示出“民间信仰志”的特点。诸如地方志、风土 志、祠庙志、神话、传说、笔记、志怪、志异、占书、葬书、历书、农书、医书、宝卷、歌谣、图画、 碑刻及有关实物等,都以历史的类归与记录可视作“民间信仰志”的研究对象。 “民间信仰论”作为民间信仰研究的主要部分,以理论探究为其要旨。它包括基本理 论、发生论、功能论、应用论、比较论、田野作业论等主要支系。 所谓“基本理论”, 涉及概念界定、类型划分、性质特征、主客体关系、内外部规律、研究 方法等方面,其任务在于理论概括,使“民间信仰”成为独立的学术范畴, 并具备完善的学 理。其中,概念的界定尤为重要,它不仅要与既成宗教、官方信仰相区别,而且要把握属种 内的层分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例如对“迷信”、“俗信”加以界说,建立对复杂现象的严密理论。 所谓“发生论”,是对民间信仰产生的诸种条件加以科学概括的理论, 它涉及思维条 件、社会机缘、宗教背景、文化传承、生存方式、族种传统等范畴, 其中有客观的因素,又有 主观的成分。民间信仰作为精神文化现象, 既幽秘迷离, 又有迹可寻,“发生论”研究的任 务,正是从无形的信仰中找到其生成的有形轨迹。 ·107· 论民间信仰的研究体系 � � 载广州中山大学《民俗周刊》第 100期, 1933年 6月出刊。 见日本《民间传承》第 27卷第 2期,山川隆平著, 1963年 5月出刊。 《先秦两汉冥界及神仙思想探原》,萧登福著,文津出版社 1990年。 所谓“功能论”,是对民间信仰赖以产生、承传的内在动因——主体的精神满足或生活 需要加以概括的有关理论。功能是需要的体现, 并以各种作用显示出来, 诸如认识作用、组 织作用、教化作用、选择作用、满足作用、改造作用等,并随这些作用的存废而消长。不存在 没有功能的信仰, 也不存在始终如一的功能。功能有原生、衍生和整合的变化,这些变化决 定着民间信仰形态的演进和存亡。“功能论”与“发生论”相比, 更偏重民间信仰内部规律的 研究,是理论体系中较为重要的环节。 所谓“应用论”,是以民间信仰为对象, 加以保护、改造、利用的规律探讨。“应用”是一 种人为的抑制或推进, 它着眼于当今的生活需要, 有意打破对象的自然传承的节拍,体现 出较为强烈的选择倾向。民间信仰的“应用论”主要包括“文化保护论”、“移易改造论”和 “资源开发论”三个方面。“文化保护论”把民间信仰视作无形文化遗产,探讨恢复和强化某 些文化传统的步骤与方法; “移易改造论”着眼于民间信仰中的消极因素,特别是“迷信”的 一些具体形态,从价值判断和社会效果出发,提出加以转化或禁绝的有关理论;“资源开发 论”则将民间信仰视作文化资源,以政治的或经济的目标为前提,以服务当代为追求,而对 之加以开发、利用的有关理论。应用理论在当今已落后于应用实践,成为民间信仰研究体 系中不可迥避的领域。 所谓“比较论”,是涉及民间信仰研究方法的有关理论,同时也是涉及国际交流与合作 的一个重要领域。比较是为了鉴别,从而有助于主体对客体的认知与把握。“比较论”包括 同源文化的比较、异质文化的比较、比较的原则与方法、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其中应以异质 文化和同源异态文化的比较为重点, 由此总结出普遍的规律。同时,在实践方面的国际交 流与合作也是比较研究的课题, 尤其是国际性的学术思潮与运动更值得加以总结,并作出 理论概括。 所谓“田野作业论”,即有关民间信仰实地调查的理论与方法,它涉及对象的确定、地 点的选择、程序的安排、提纲的制定、工具的准备、采录的手段、方言的学习、基础知识的储 备、工作纪律的遵守、集训与总结、整理与写作等环节的一般原则与技术。“田野作业论”来 自田野,回归田野,是总结和指导调查实践的基本理论。 “民间信仰史”作为“宗教民俗学”中的史的研究, 包括“民间信仰发展史”、“民间信仰 专题史”、“民间信仰研究史”等方面, 涉及事象史和学术史。“民间信仰史”的确立, 是“民间 信仰研究体系的丰富, 也是其成熟的标志。 所谓“民间信仰发展史”,指民间信仰具体形态的演化史, 包括“事象发展史”、“类型发 展史”、“地域民间信仰发展史”、“族别民间信仰发展史”、“国别民间信仰发展史”等方面。 它着重于一定范围内民间信仰的运动规律,考察民间信仰与时迁移、承传演化的一般特点 和 机制 综治信访维稳工作机制反恐怖工作机制企业员工晋升机制公司员工晋升机制员工晋升机制图 ,并注意其阶段性与过程性。 所谓“民间信仰专题史”,指民间信仰各类专题形成与演进的历史过程和一般规律。它 形式多样、范围广泛,是一个颇难穷尽的领域。民间信仰的专题,一般涉及“神话”、“神物”、 “神事”、“神兽”、“神器”、“神符”、“神仙”等方面,从神佛道仙到木石鱼鸟,几无所不有。各 专题自有来由,又各有变化,既有个性特点,又有共性规律,为专题史研究准备了丰富的课 ·108· 世 界 宗 教 研 究 1999年第 1期 题。 所谓“民间信仰研究史”,即民间信仰学术史,它包括田野调查史、理论研究史、学术活 动史等方面, 其成果的著微往往反映着学科水平的高下。“田野调查史”包括田野作业的理 论与方法、田野调查的实践活动、调查提纲的设计、有关资料的整理方法、调查报告的写作 及重要成果的历史经验等。“理论研究史”,既包括民间信仰基本理论的研究历史,也包括 有关专题与类型的研究史。“学术活动史”则主要研究有关学术会议、学术组织、书刊出版 物、考察活动等历史情况,总结其经验教训,推动研究的不断深入。 上述研究体系可用下列图表示意(表 2) ,以求总体、直观之效:表 2 四、结 语 民间信仰研究的深入,使其理论体系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 一个新的学科门类—— “宗教民俗学”正在形成,而形成的主要标志,则是其研究体系的建构与完善。 民间信仰研究的三大支点是民间信仰志、民间信仰论和民间信仰史,然而迄今的研究 大多归属于“民间信仰志”的范畴,涉及“民间信仰论”的较少, 涉及“民间信仰史”的则更为 鲜见,因此其研究体系的建构,不仅是丰富学理的努力,也是对研究实践的引导。 民间信仰研究的三大支点不是相互绝缘的独立范畴,而是互联互补的一个整体。其 中,“民间信仰志”是研究的基础,不论是“论”,还是“史”, 都要借助“志”的成果而获取其科 学性; “民间信仰论”是总体系中的主体,正是它的存在与完备,使民间信仰的研究具备了 学科的性质, 并决定了“宗教民俗学”的形成; “民间信仰史”则是对这一研究的总结与深 化,作为学术史,其存在本身就是学科成熟的标志。 民间信仰的研究体系是一客观的存在, 而非人为的造作,因此有一个不断认知的过 程。本文提出的体系构想,仅为一雏形框架,作为前人鲜有涉及的领域,它必将随研究的深 入和学科的发展而不断得到补充和完善。 (责任编辑 王子华)   ·109· 论民间信仰的研究体系
本文档为【论民间信仰的研究体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75786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209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7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4-24
浏览量: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