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亦舒小说语言风格的时代性初探

亦舒小说语言风格的时代性初探

举报
开通vip

亦舒小说语言风格的时代性初探 文 学 评 论 48 安徽文学2 0 0 9 年第 期4 亦舒小说语言风格的时代性初探 ◎范 璐 (复旦大学 上海 200433; 上海大学管理学院 上海 200444) 摘 要 亦舒的小说有一种经久不衰的魅力,历久弥新,久藏更醇。综观亦舒的小说作品,大多是在婚姻与爱情的母题下 构思一个个精巧的故事,并赋予人物以真实鲜明的特色。香港小说界从六七十年代开始流行亦舒的小说,九十年代初风 靡到台湾,随后大陆读者也开始爱上了这位言语浅白、锋利风趣的作家。亦舒小说在两岸三地的流行,一方面与其独特的 语言风格密不可分...

亦舒小说语言风格的时代性初探
文 学 评 论 48 安徽文学2 0 0 9 年第 期4 亦舒小说语言风格的时代性初探 ◎范 璐 (复旦大学 上海 200433; 上海大学管理学院 上海 200444) 摘 要 亦舒的小说有一种经久不衰的魅力,历久弥新,久藏更醇。综观亦舒的小说作品,大多是在婚姻与爱情的母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下 构思一个个精巧的故事,并赋予人物以真实鲜明的特色。香港小说界从六七十年代开始流行亦舒的小说,九十年代初风 靡到台湾,随后大陆读者也开始爱上了这位言语浅白、锋利风趣的作家。亦舒小说在两岸三地的流行,一方面与其独特的 语言风格密不可分,另一方面是因为亦舒的语言中融入了鲜明的时代特征,通过展示和深入剖析现代都市人的生活,引起 了白领读者的广泛共鸣。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通过对亦舒小说文本进行初步探索,提炼出亦舒语言风格三个方面的时代特征。 关键词 亦舒 语言风格 时代性 在香港文坛上,亦舒的言情小说和金庸的武侠小说、倪匡 的科幻小说被并称为文坛三大奇迹。亦舒的作品数量丰硕, 是产量极高的作家。她所创作的流行小说拥有数量庞大的读 者群,她也因此成为学院派不可小觑的作家。 亦舒原名倪亦舒,1946年出生于上海,五岁随父母迁至 香港。十四岁开始写作,至今笔耕不辍。她做过记者、酒店公 关、电视剧编剧、政府高级新闻官,也曾留学英伦,现今旅居加 拿大。丰富的人生经历增长了她的阅历,使她能够看到形形 色色的人性,能够站在批评与比较的角度刻画出真实的人物, 突显真的性情。 综观亦舒的创作,以小说和散文居多,她的小说大多以爱 情与婚姻为主线,在叙述故事、塑造人物的同时,亦舒善于摆 出自己的立场与观点:爱情与婚姻的悖论,对女性命运的关注 等等,用简练、机智的笔法,勾画出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香 港风情画。随着时代的推移和亦舒作品在两岸三地的逐渐流 行,无论是在上海还是台北,也不管是办公室白领还是当代的 文学爱好者,亦舒的小说流行至今,仍然受到广大读者的喜 爱。当然,亦舒作品的魅力远不止于构思精巧的故事,生动真 实的人物,亦舒的个人风格,已经融入她的语言当中。站在语 言风格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到亦舒用字、遣词和造句的必然 性,这一方面与她自身的素养、成长的背景有着极大的关系; 另一方面,我们亦可以看到亦舒主动与读者交流的痕迹。 一、短章短句的语言形式和简约明快的现代都市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风格 亦舒创作的小说最容易被辨识出来的特色就是短章短 句,惯用对话的叙事模式铺陈情节。对话式的语体风格是口 语语体风格的一种,口语通常表现出简练、跳跃的风格,除能 有效地推动情节发展外,不同人物的言语还能有效地表现其 鲜明的性格特征。同时,口语化的句子相对书面语显得零散、 不正式,对话中一般伏有较多预设,因而也有容易造成信息缺 失的风险。亦舒在小说中频繁运用对话语体,可谓到了登峰 造极的地步。 长篇小说《她比烟花寂寞》的开篇,复制了一个十分完整 的电话对话。这段对话有 800多个字,由 33个小节组成,其 中有 31个小节是对话。整段对话的表现风格简洁明快,读来 一气呵成。设计矛盾对实现作者的目的来说十分重要,但对 话构成的言语的反复搏击则将矛盾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小说 一开篇就富有紧张、刺激之感。 即使是在非口语的叙事模式下,亦舒也惯用跳跃的短句 营造对话所特有的剑拔弩张的语感氛围。这样的行文很容易 被指责为凌乱、分散、主题不突出。但亦舒却用短章短句的行 文结构营造了一种独特的简约、明快的表现风格。在亦舒的 都市小说中,故事的主题和内容促使她选择了这种独特的语 言表达形式,而这种形式对叙述故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这种明显的带有都市生活特征的语言风格,赢得了都市白领, 特别是女性白领的青睐。如在长篇小说《城市故事》中,亦舒 仍然选择用“断续的句子”表达主人公百灵对都市生活的认 知。 “‘我们那么辛苦的工作⋯⋯赚来的血汗钱几乎不舍得 用。’ ‘其实我们前面什么也没有,我们连坐暖一张椅子的时间 也没有。’ ‘礼拜当你不在的时候,客厅会得起回音。’百灵说。 她的声音在太阳下听起来非常的苍凉,她的脸看上去很 疲倦,她一定在想,为什么有的人要做那么多,有的人可以什 么都不做。” 二、简单通俗的语言元素和朴实的市民阶层表现风格 不少研究亦舒小说的论文都曾经指出过一个客观事实, 就是亦舒的小说在香港和大陆受欢迎的时间差。亦舒是一位 早慧的才女,从上个世纪 60年代就开始小说创作,并很快在 上世纪 70年代的香港有了自己的读者群,受到“中环白领女 性的欢迎,一时间风头无人能胜,甚至创造了人手一本亦舒小 说”的盛况。而在大陆则是到了 90年代,才开始受到毗邻香 港的广州白领女性的喜爱,读者群随后扩展到中国大陆的其 他城市。这与香港和中国大陆的现代化进程有关。在 60年 代的香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 面,尤其以经济最发达的中环等区域为盛。在中环工作的香 文 学 评 论 49安徽文学2 0 0 9 年第 期4 港人生活节奏明显比同时代的中国大陆快得多。市场经济强 调效率至上,时间就是金钱。而这些旗帜鲜明的口号,在 90 年代初经由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流入了中国大陆,在快速开 展经济建设的同时,现代化的思维模式、行为惯式和语言方式 也都开始对中国大陆产生影响。亦舒的作品正是文化领域对 现代化的反映。 亦舒的小说用词通俗,除去很少的一点粤语词汇,没有冷 僻字词。她甚至在小说中借主人公之口嘲弄文人舞文弄墨之 举: “人之生,譬如一树花,同发一枝,俱开一蒂,随风而堕,自 有拂帘幌,堕于首席之上,自有关篱墙,落于粪涵之侧。来不 及钻研了,他们就要出发。”(《叹息桥》) “《红楼梦》说什么,我不知道。谁关心。空谈误国,科学 救国。”(《曾经深爱过》) 亦舒朴实的语言为她的小说营造了一种亲切爽快、平易 近人的风格。马克思说“风格即人”,德国语言学家格罗特芬 说:“人用以说话的语言,就是了解他的性格的钥匙。”亦舒是 香港第二代本土作家,一方面她身上体现了独特的港人性格, 王德威曾经说过:“都会的流动变貌是香港的本命。”另一方面, “亦舒作为一个通俗小说家,更加注重小说的娱乐性、消遣性, 在内容与形式上,都与从事严肃文学创作的作家有一定的不 同。”①亦舒小说主人公大多是都市白领,他们的职业可以是工 程师、医生、律师、股票经济⋯⋯同现实生活中的亦舒一样,他 们有共同的港人性格和明显时代特征,那就是务实、独立、向 上和情感空白。 “虽然我们忙得那个样于,不过是身体忙,但是精神上益 发空虚得很。我们像是那种僵尸,天天做着例行的工作,其实 已经死了很久了,不知如何,身体还在动来动去,真恐怖。” (《城市故事》) “有时候我发觉我是很爱自己的,在面前放一个镜子,录 音机里录着自己的声音,或是我怀疑自己的不存在?”(《人淡 如菊》) 三、善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营造活泼幽默的语言风格 亦舒在小说中经常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是传统文 学创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语言修辞手法,它是指描写事物或说 明道理时,用同其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本 体和喻体的相似性,使得比喻有了存在的可能;而本体和喻体 的不同类性,则使比喻形成了特定的意义与意味。在传统的 文学作品中,比喻的修辞手法一般用于委婉的、解说性的表 述。长篇小说《红楼梦》第三回里这样描写贾宝玉的容貌:“面 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鼻如悬胆, 睛若秋波,虽时而似笑,即瞋视而有情。”通过对贾宝玉五官的 比喻,勾画出一位俊俏的青年公子,而比喻营造的柔美、古典 的美学风格也融入了小说人物的风格特征。女性语言风格中 最明显的就是“相容”特征,即迂回地、不伤情面地表达自己的 观点。近现代的女性作家都非常钟爱比喻,而亦舒的比喻却 尤为不同,处处显得一针见血,直指问题中心。 “新闻处?像你,可以获得免费食物供应,像车衣工厂,可 以揩油到一条牛仔裤,我们有什么?带一段新闻回家。”(《城 市故事》) “有很多好的女孩子是不可以娶来做老婆的,有很多好书 是不适合睡前阅读的,解决了日常生活问题之后,才可以有心 情去买古董,坐靓车,穿皮衣,现在有人送一套水晶酒杯给你, 你有什么用呢?你急需的是一只电饭堡。”(《城市故事》) “做人便如做一笔账,岁月添增一项项债目及收入,要平 衡谈何容易,又有许多无名肿毒的烂账,不知何年何月欠下不 还,一部部老厚的本子,都发了霉,当事人不欲翻启。”(《开到 荼靡》) 细细品味就会发现在这几组比喻中蕴含着凌厉的气势, 不仅达到了说理的目的,而且让人无法反驳,作者的语言智慧 跃然纸上。亦舒曾借小说人物之口自嘲:香港流变圆融、唯利 是图的“现实已将我逼成一个经济学家”。“经济人”是现代工 业都市的产物,亦舒在她小说里一直在为现代都市人寻找最 后一片情感栖息地,但她发现,自己努力的成果只不过是揭开 了都市生活的真面目,字里行间的幽默机智里不免带有几分 愤世嫉俗。 “‘听说你的小说被译成日文出版,值得庆幸,销路还行 吗?’ ‘那是一个包装王国,无论是一粒石子或是一团铁,金碧 辉煌、煞有介事地宣传搬弄一番,没有推销不出去的。’”(《直 至海枯石烂》) 然而,不论亦舒如何针砭时弊,客观上却营造了一种活泼 幽默的语言风格。在长篇小说《人淡如菊》中,将纳梵教授失 聪的右耳说成是“缺憾美”,在长篇小说《故园》中,将卓元华跳 楼轻生的举动称为“勇于尝试”。借助比喻的修辞手法,亦舒 不管在议论说理,还是在刻画生活时都显得举重若轻,自成一 家。 四、结语 亦舒的小说有一种经久不衰的魅力,历久弥新,久藏更 醇。在香港小说界从六七十年代便开始流行,九十年代初影 响到台湾,随后,大陆读者也开始爱上了这位言语浅白、锋利 而有趣的作家。至今三地读者将亦舒的作品当作口袋书,时 时在生活闲暇取出翻阅,这不能不说是对一位作家最崇高的 敬意与褒奖。亦舒的小说所受到的厚爱诚然与她的现代思想 与观念有关,与她着意的爱情与生活的主题有关,与她的女性 主义态度和关怀有关。不可忽视的是,亦舒的小说已经带有 了独特而鲜明的个人风格色彩,热爱亦舒的读者总是能够通 过阅读作品而认出“这不还是那个叫‘玫瑰’,又叫‘叽哩抓啦’ 还叫‘依莎贝’的亦舒吗”?②可见,亦舒的作品已经带有浓厚 的个人风格色彩,她的轻松跳跃、尖锐客观、层层否定、欲语还 休、泼辣犀利、机智简练,也已成为其作品独特的标记,因而也 形成了她独有的个人风格格调。 注释: ①关士礼.亦舒小说新论.山东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5年. ②钟晓毅.亦舒传奇.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 10月版.
本文档为【亦舒小说语言风格的时代性初探】,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07073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62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2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4-24
浏览量: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