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天涯读书周刊》第一百二十九期

《天涯读书周刊》第一百二十九期

举报
开通vip

《天涯读书周刊》第一百二十九期 《天涯读书周刊》第一百二十九期 目 录 专栏: 王国华:燕王扫北,移民血泪 万君超: “老蠹鱼”的书话 方交良:六桂堂读书日记 书评: 潘小娴:让常识在阳光下行走 谷立立:以强悍之姿挽留记忆 阳阳:我们没有的光荣——读《源泉》 随笔: 理洵:自说与他说 江北土著:小性子 序跋: 张炜:活泼灵动,传神达意——简墨《京昆之美》序 书事: 无羽书天堂: 书事杂记:“目的只是想多知道一点事情而已” 编后语 《天涯读书周刊》官方博客网站: http://blog.sina.com.cn/u/182773739...

《天涯读书周刊》第一百二十九期
《天涯读书周刊》第一百二十九期 目 录 专栏: 王国华:燕王扫北,移民血泪 万君超: “老蠹鱼”的书话 方交良:六桂堂读书日记 书评: 潘小娴:让常识在阳光下行走 谷立立:以强悍之姿挽留记忆 阳阳:我们没有的光荣——读《源泉》 随笔: 理洵:自说与他说 江北土著:小性子 序跋: 张炜:活泼灵动,传神达意——简墨《京昆之美》序 书事: 无羽书天堂: 书事杂记:“目的只是想多知道一点事情而已” 编后语 《天涯读书周刊》官方博客网站: http://blog.sina.com.cn/u/1827737393 2011 年第 005 期 总第 129 期 2011 年 03 月 01 日出版 每月 1日、15 日出版 编辑 朱晓剑 蓝紫木槿 天涯读书周刊撰稿人(排名不分先后):阿滢 重越 吴鸿 朴素 眉睫 叶雷 梅 茗 向敬之 刘苏里 王晓渔 王国华 柳已青 介子平潘小娴 胡洪侠 云也退 姜晓 铭 朱航满 夏雨菡 苏莫余 小五哥 潘启雯 青青李子 池头洗砚 江北土著 蓝剑 紫笛 子非鱼兮 厚空斋主五随先生 舒然有梦 白水依人 山西雪堂 无羽书天堂 兰楚 杨小洲 周为筠 谷立立 程勇 陈祥 思郁 书度年华 理洵 葛筱强 买超 凌靖琂 合作伙伴:中信出版社 悦读纪 北京贝贝特出版顾问有限公司 三联生活周 刊 岳麓书社花城出版社 北京共和联动图书有限公司 香港三联书店 长江文 艺出版社 武汉七星书坊文化有限公司 北京华章同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长江文 艺出版社北京图书中心 四川新华出版公司 北京读客图书有限公司 新星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博集天卷图书发行有限公司北京博学近思书院 北京 念念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研究出版社 译文出版社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重庆出版 社 合作媒体:信息时报 《tooday》网刊 中外对话 时代信报 《书声》 盛大 文化频道 公共知青沙龙 周刊公告:《天涯读书周刊》是一种陆续发布的书评、书话、书事等随笔类 刊物,愿以开放的姿势欢迎所有爱书人,感谢所有的读者和作者,真诚期待我们 的工作能听到您的回音。建议、意见、投稿请发信至:tianyadushu@gmail.com 或 lzmj5945@126.com 专栏 燕王扫北,移民血泪 王国华 “燕王扫北”四个字,正史中几乎没有使用,但在野史中,在民间的传说中,出现率非常 高。尤其是河北、山东以及河南、东北地区,只要提到祖籍,几乎都要提到一句顺口溜:“要 问老家住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提“大槐树”,就必须提到“燕王扫北”。那么,二者到底 有什么关系?“燕王扫北”又是怎么回事? 说起来,“燕王扫北”其实是个笼统的概念,综合史料中的记载,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其一是酝酿阶段,其二是“扫北”阶段,其三是大迁移阶段。 一 事情缘起很复杂,还要从朱元璋说起。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分封诸子到各地为藩王,以便拱卫京都。其中四子朱棣被封燕 王,驻地北平(今北京)。朱元璋所立太子朱标,身体一直不好,死在了朱元璋前头。根据“传 长不传嫡”的传统,朱元璋没有立其他儿子为太子,而是立朱标的大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 朱元璋死后,朱允炆即位,年号建文。此时,叔叔们在全国各地拥兵自重,让刚刚上台的建 文帝十分不安,他听从齐泰、黄子澄等大臣建议,开始大力削藩,先后找借口把周王、湘王、 齐王、代王、岷王等治罪或逼死。其他诸王都风声鹤唳,自感大难临头。实力最强、心机最 重的燕王朱棣尤为不满。 朱允炆忌讳但又有点惧怕四叔,他没敢用对付其他叔叔的办法对付朱棣,而是像切香肠 一样,一点点削弱其力量。首先,将燕王的精锐部队全部调往开平驻守,其次派亲信张昺为 北平布政使,谢贵、张信掌北平都指挥使司,实际上由谢贵控制了北平。再是悄悄寻找朱棣 反叛的证据,以便名正言顺地除掉燕王。 强悍的朱棣当然不会坐以待毙。他一边广纳贤良,积极备战,一面摆出无辜的样子,在 表面上迷惑建文帝。建文元年二月(1399年),朱棣派几个儿子到当时的首都南京吊唁朱元 璋,表示承认建文帝的合法地位。而在谢贵等人的监视下,身为王爷的朱棣装疯卖傻,常常 披头散发,在大街上到处乱跑,跑语无伦次地乱喊乱叫。谢贵密告建文帝,朱棣不足为虑。 岂不知,朱棣私下里已经密令姚广孝、张玉等亲信调集勇士潜入了王府,随时听从自己号令。 不久,朱允炆通过各种手段找到朱棣“谋反”的证据,而朱棣也紧锣密鼓地动手了。他诱 杀了张昺和谢贵,上书建文帝,援引朱元璋的遗训:“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 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他认为皇帝身边有奸臣,自己将带兵“清君侧”。奏疏 发出的同时,大队兵马也出发了。 叔侄二人终于摊牌,兵戎相见。 二 这次被朱棣自称为“靖难”,被后世俗称为“燕王扫北”的战争,长达三四年时间。燕军从 北平出发,一路向南,同朝廷部队(南军)在山东、河北一带展开激战。表面上看,将燕军 称为“南征”似更准确,但因山东、河北位于中国的北方,称为“扫北”亦不为谬。从起兵开始, 一直到结束前几天,都无迹象显示燕王可以取得最终胜利。相反,因为民心向背,民众普遍 认为当前的日子还过得去,朱棣行为属于叛乱,因此燕军处处遭遇南军的顽强抵抗,民间亦 时有自发的抗击。《南宫县志》记载,”燕兵所过,各州、县义民目为叛逆,争抗拒之”。 拉锯战中,尤以德州、真定最为激烈。一会儿你打跑我,一会儿我又赶回来打跑你。朱 棣身先士卒,数次冒着乱箭冲到最前头,才让燕军不致功亏一篑。但朱棣仿佛被包围在人民 战争的汪洋大海中,好不容易攻下一城,一旦离开,朝廷的军队马上就杀回来。三年过去, 真正归朱棣管辖的,不过北平、保定、永平三府而已。 这样的困境肯定激起了朱棣的反弹,他的兽性一点点逐渐暴露出来,仿佛所有的老百姓 都是他的仇人,恨不得将其斩尽杀绝。《明史》中对此有零星的记载,“壬子,王夜渡白沟河, 围雄,拔其城,屠之”,“王至真定,与张玉、谭渊等夹击炳文军,大破之,获其副将李坚、 甯忠及都督顾成等,斩首三万级”,“会旋风起,折景隆旗,王乘风纵火奋击,斩首数万溺死 者十余万人。郭英溃而西,景隆溃而南,尽丧其所赐玺书斧钺,走德州”,“冬十月戊午,袭 执徐凯,破其城,夜坑降卒三千人”……动辄就屠城、斩首、溺死,对河北、山东的地理改 变可想而知。 后来,有一个被建文帝贬斥的臣子投降了朱棣,向其透露,朝廷的主力部队大多集中在 山东主战场,而南京城防空虚。朱棣当机立断,决定亲率精锐,直捣京师。很快便攻下了南 京。建文帝赴火而死(也有的说他趁乱逃走,不知所踪),朱棣称帝,是为著名的永乐皇帝。 争来争去,还是老朱家的天下。成千上万的人送命,成千上万的家庭破碎,一将功成万 骨枯,成全的不过是叔侄两人的职位更替,还不如让这两个人直接掰手腕子或者摔跤决定胜 负,何必牵连这么多无辜百姓? 三 此役之后,广大北方地区一片荒芜,经济凋敝。很多村子几乎完全没有了人烟。仅根据 史料,举河北隆尧县的几个例子:“相传‘燕王扫北’时,小孟村只有一名叫小孟的人幸存。 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山西人迁此,把该村改为小孟”;“齐村始于春秋时期,‘燕王扫 北’时,该村被夷为平地,齐姓民所剩无几”;“甄家庄本名大西庄,约建于元代。‘燕王扫北’ 后,村中只剩一户甄姓民,遂更名为甄家庄”…… 当了皇帝的朱棣,还要靠搜刮百姓生活,没有百姓,怎么搜刮?于是,他开始从相对富 庶之地迁移人口填充山东、河北。《明史》对此事只有简单的一句记载:“乙未,徙山西民无 田者实北平,赐之钞”。而民间传说中,这是一次规模相当庞大的移民。今天在河北山东的 很多县志、村志里几乎都有“祖籍山西洪洞县,明永乐年间迁移到某地”的字样。有人认为, 永乐初年,山西洪洞县曾设立过一个移民机关,专门办理移民事。具体办事地点,就在一棵 老槐树下面。中国人安土重迁,这次骨肉离散的大移民对他们显然不是一次愉快的旅游,而 是一部血泪史。据说为了记住彼此的血缘关系,老祖宗们在孩子们的脚趾上砍了一刀作为记 号,因而直到今天,凡是洪洞县槐树下的移民后裔,小脚趾甲都是两半的。 现在看来,当时中国北方的人口流失并非仅由“燕王扫北”一件事造成,这应该包括了元 朝末年农民起义时的大量杀戮,朱元璋、朱棣为抗击漠北蒙古族入侵进行的大规模征兵造成 的损失,燕王扫北只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中国历史上,大屠杀、大移民并不少见,为什么唯独这次移民在民间留下最深刻的记忆? 我想,理由大概有如下几个:当时的真实状况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惨烈,虽少文字记载,但口 口相传,以致一代一代难以抹掉;当时的主政者不是很忌讳此事,没有刻意损毁相关的文字 记载,以致留下蛛丝马迹;有大槐树、小脚趾甲这样既草根又易记的符号特征。 “老蠹鱼”的书话 万君超 沈津著《书丛老蠹鱼》。中华书局2011年1月出版。16开平装一册。326页。书价68元。 我去年四月份购读沈津先生的《老蠹鱼读书随笔》(广西师大出版社2009年10月)一书 时,读到中山大学图书馆馆长程文焕先生在该书的序言中透露,沈先生的《老蠹鱼书话》也 将于2009年下半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后来一直在期待此书,直到近日才如愿购阅,但书名已 变成了《书丛老蠹鱼》,这是他在新浪博客上注册之名称。喜欢鉴赏或收藏古籍的朋友应该 对沈先生的名字不会陌生,故在此不多赘述。平心而论,我其实读沈先生的书并不多,连知 道他的大名也很晚,因为他在1986年就已经赴美做访问学者。后来在书店里,看见过沈先生 的《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中文善本书志》、《翁方纲年谱》、《顾廷龙年谱》、《中国珍 稀古籍善本书录》等著作,的确是一流的版本学家。故知上海图书馆特藏部和哈佛大学哈佛 燕京图书馆善本室的“掌门人”,也并非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够胜任的。山到成名毕竟高。 《书丛老蠹鱼》共收入四十八篇文章,大致可分为古籍经眼、民国旧书掌故和版本鉴定 三个大类。并附印有九十张图片,多为彩色印刷。墨字与朱印,盎然辉映。其中的《飞白录》、 《曹氏墨林》、《萝轩变古笺谱》、《翁方纲写〈金刚经〉——兼驳代笔说》、《宝纶堂集》、《明 人尺牍选》、《吴兔床的几种稿本》、《清代学者象传》等文章尤令我印象深刻。一卷在手,挑 灯读竟。比如陈洪绶诗文集,我们一般阅读的是吴敢点校本《陈洪绶集》(浙江古籍出版社 1994年),用的是光绪十四年刻本。而哈佛燕京图书馆另藏有康熙陈氏宝纶堂本,康熙刻本 《宝纶堂集》(十卷)所收诗要比光绪本多出二百五十首。康熙本国内仅南开大学图书馆藏 有一部。这对研究陈洪绶的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但沈先生在文章中有误记:“翁先生 (超注:即翁万戈)也是研究陈老莲的权威,他编者的《陈洪绶》二大册后来由上海人民美 术出版社出版,曾获得中国国家图书奖。”《陈洪绶》应该是三大册(卷),上卷文字编,中 卷彩图编,下卷黑白图编,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年8月出版。我藏有此书。 《翁方纲写〈金刚经〉——兼驳代笔说》一文,沈先生以史实反驳了刘九庵先生关于翁 方纲(1733-1818)晚年书法多由其四子树崑代笔之说。翁方纲自六十四岁起至八十五岁, 每年亲笔写四部《金刚经》,多赠于友朋,或送至寺庙。大约有近八十八部之多。起因是翁 方纲于嘉庆六年八月写有一册《楷书多心经册》(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是书写于菩提叶上, 并装册供嘉庆皇帝御览。并著录于史树青主编的《中国艺术品收藏鉴赏百科》书法卷(大象 出版社3003年9月)。但不料被天津一所谓鉴定家误认为是出自翁树崑的代笔,并引刘九庵的 翁方纲晚年书法多由翁树崑代笔之说。如果稍微有些常识的人都知道,呈献皇帝御览的书法, 岂敢随意让他人代笔?非冒犯天威而有欺君之罪?况且,嘉庆六年翁方纲六十九岁(卒年八 十六岁),此时又何要他人代笔?刘九庵先生因为翁树崑的字像他父亲,就反证其常为父亲 代笔,这仅仅是联想猜测而已。沈先生的反驳文章,逻辑清晰,史料详实,至为可信。 《红香零帙——〈听秋轩诗集〉》一文,介绍乾隆年间著名女诗人骆绮兰的诗集。骆氏是 袁枚、王文治的女弟子,尤与袁枚师生之外,情同兄妹。适金陵龚世治,夫妇皆喜诗词,日 夕唱和,然龚早逝。沈先生在文章里说:“绮兰少时即爱静坐,后从事于释氏,故心之所处 与身之所历悉超然。其斋名‘听秋’,乃见王文治《题秋灯课女图绝句》:‘一灯双影瘦伶俜, 窗外秋声不可听,儿命苦于慈女处,当年有父为传经。’骆得诗,故以‘听秋’名轩。”骆绮兰 还是女画家,工花卉、人物。但不知沈先生此处王文治题画诗是否有误?李浚之《清画家诗 史》、王蕴章《燃脂余韵》均记是曾燠(宾谷)题《秋灯课女图》诗。《听秋轩诗集》(乾隆 六十年刻本)中有袁枚、王文治、曾宾谷三家序,皆为王文治手书后刻印。沈先生云:“书 法秀逸天成,颇得董其昌神髓。”扉页由王文治行书题签:“听秋轩诗集。金陵龚氏藏板。” 《听秋轩诗集》卷数有些“乱”,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的是三卷本;《中国古籍善本书 目》中记大连图书馆藏的是四卷本;而胡文楷先生《历代妇女著作考》中又说是六卷本。连 见多识广的沈先生也被搞得有点“糊涂”了,他说燕京图书馆所藏“此集仅三卷,目录页并无 割裂,或为先印之本耶?” 古籍鉴定与其他艺术品的鉴定大致相近,古籍的作伪与书画的作伪也多有相同之处。而 狡商猾贾在此方面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但一个鉴定家必须要有非常多的鉴阅经验,而且要 记得住所看到过的东西,且不论真假均要储存在自己的脑子里。沈先生自己曾说,在近五十 年的时间里,他先后在海内外经眼过二万余种古籍善本。我想这可能是他的自谦之语吧?沈 先生曾经总结过一个专业的古籍版本人才的造就,大致需要有三个条件,一是自己要(想学), 二是要有好的导师,三是要有大量的古籍版本(包括工具书、参考书)可供实践。其中最重 要的还是第一、第三条。 在本书中的《〈史记〉版本鉴定的故事》、《大刀面前舞关公》、《从一件小事而想起》、《聪 明反被聪明误》、《市侩狡诈诡谲百出》等文章,沈先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读者,古籍版 本的种种学问和作伪伎俩。古籍市场上其实已经没有所谓的“拣漏”奇迹,一知半解或浅尝即 止,往往会付出惨痛的代价。古籍版本的鉴定是一门精深的学问,容不得有半点的投机取巧 之心。拿沈先生的这类文章与那些所谓的藏书家所写的文章相比,学识方面姑且不论,而在 境界上已远远高胜一筹。因为他虽然是一流的古籍版本学家,但他并不是一个藏书家。所以 在他的文章里,能够做到公正和客观的论述,极少有“商业气”和“铜臭味”。仅就这一点而言, 实在难能可贵,也令人为之敬佩。 黄永年先生已驾鹤西去,黄裳先生又日渐衰老,沈津先生掌领风骚的时代已经来临。凭 他的眼见和学识,勤奋和务实,应该是以后的一二十年中,在古籍版本界或书话写作界中的 “第一人选”。沈先生将来也一定能够成为古籍版本学界的“大师级”人物,这一点无庸置疑。 此话我今天写在这里,到时候让我们一起来共同验证吧。 六桂堂读书日记 方交良 2 月 1 日 星期一 阴雨 一早上班,收到孔夫子订旧书《茗山日记》(上卷)、《银翘集》(杨宪益著,福建教育出 版社)、《冷眼阅世:聂绀弩卷》三本。 中午去徐锋处,他送我一张小画。顺便在群艺倌看“大道若弦”晋京书法展。书法展名 字取得好。说来有意思,自从本地几个大领导喜欢书法以来,书法家协会日子十分好过,时 不时搞个展览。08 年还花百万巨资邀请了全国百位书法名家写普陀山的诗句,这当然是件 功德无量的事情。所谓晋京,觉得有意思,中国人内心里浓厚的皇权意识。比如京剧缘于安 徽的戏班子跑去北京给皇帝祝寿。前几年,上海书协等都搞过晋京展,陕西文学有“陕军东 征”,北京是首都,意思北京去过了,等于鱼跃龙门,见过大世面了。另拿到篆刻“满堂花 醉”,付钱 100 元。 2月 2日 星期二 阴 近日屡遭桃花运,路上偶遇美女,居然都能并席而谈。不过作为男人,对于太美的女 子,单独与你坐在面前,不免心生紧张,浑不自在。话说前几日,与一美女喝茶,据说其毕 业于复旦大学,是才女又是美女,其人虽不自傲,但也令人生寒。一落座,谈了片刻,你问 我答,气氛不热烈,似乎并无多话可谈。我忽问,敢问哪里人?美女答:老家在金塘,奶奶 在柳行。我忽然伸了伸脚,金塘熟悉,美女也非来自空中阁楼,距离一下子拉近。 不免想起乡前辈金性尧先生一书《伸脚录》引明张岱典故:昔有一僧,与一士子于夜 航船中对谈。士子所谈皆世间罕闻之奇事,僧遂肃然起敬,跏趺恭听。忽于士子言中觉有破 绽,遂问曰:澹台灭明为一人耶?二人耶?答曰:二人。复问曰:尧、舜为一人耶?二人耶? 又答曰:一人也。僧遂释然曰:既如是说,且待小僧伸伸脚。 生的平凡,活的无聊。小生不才,凑诗几句: 窈窕美女坐君前,闭月羞花疑天仙。 左右摇摆不知言,借问仙乡何处是? 奴家小嘴金塘乡,祖上亦是种田郎。 且待小生伸伸脚,开怀畅饮发大兴。 2月 3日 星期三 雨 昨晚读瞿秋白《多余的话》,他在临刑前 1 个月,于福建汀州狱中写下的遗文《多余 的话》,据书前记录,此文首先发表于国民党报刊,按口气是瞿文章,但因未见手稿,是否 经国民党篡改,不得而知。我首先想到的是太平天国的忠王李秀成被曾国藩抓去后,写成的 《李秀成自述》,有人据此说李叛变太平天国。记得章太炎先生谈国学中讲道:论学,首先 要知书之真伪。当初,不是很理解,后来才觉得,这实在是高人之见。中国古代是很多伪书 的,比如汉朝人借先秦人的名字写书,以至于后代人无法辨别真伪。我见过最有意思的是当 代活着的人写的伪书,以至于很多人以为是真的,有个四川张紫葛一会儿写书说是吴宓的好 友,写书《心香泪酒祭吴宓》,一会儿又说是宋美龄的秘书,写书《在宋美龄身边的日子》。 这书今天的人当然很容易能看出是假的,但是几百年后呢,如果看到,很容易当作历史来读。 至于瞿秋白《多余的话》可信度多少,因为没有做研究,所以不得而知,不过抄录一 首他临刑前的诗: 夕阳明灭乱山中,落叶寒泉听不穷。 已忍伶聘十年事,心持半偈万缘空。 中国古文化是真的是断层了,现在和以后的就义者,还能写得出如此诗句吗? 2 月 4 日, 星期四 雨 有个养鸡专业户,年初一些单位跟他说好,养鸡发年货。他养了 3000 只鸡,结果年终的 时候,忽然说不让发年货,3000 只鸡就不要了。养鸡户欲哭无泪。写打油诗一首,以观世 风。 鸡鸡复鸡鸡,养鸡三千只。 原为单位养,官家盘中餐。 谁知一声令,不让发年货。 可怜养鸡户,霎如雷电倾。 鸡鸡复鸡鸡,叽叽扰人心。 农户一年苦,不抵一句话。 小鸡小鸡,奈若何?奈若何? 2 月 6 日 星期六 雨 跟小钟等吃过饭,到新华书店,看到史国良三个字。马上感兴趣,史是画家,我因为爱 画,所以很喜欢画家写的文字。史是个独特的人,是画家,也是和尚。书名《回望红尘》, 封面是史国良穿着僧服,上庙台阶回望的一刻,飘起了黄衫,真是深沉而大悲。是一张见了 不会忘记的好照片。粗粗读了,文字真情,怎么样的因缘让他走进了空门,是那无际可寻的 缘分。大千世界,冥冥之中似有定数。 书评 让常识在阳光下行走 潘小娴 一位颇有地位的江湖大佬,听“传销高手”即“对面老总”讲课。“对面老总”列举了多位功 成名就的传销行业“英雄”,每当讲到某位“英雄”时,这大佬就扭头吩咐手下:给我去查查有 没这个人,坐飞机去。保镖立马窜出门,在街上拦了架飞机就上天了,只用了一炷香的时间, 就气喘吁吁地回来复命:启禀大佬,确有此人。接着“对面老总”又再讲到另一位“英雄”,大 佬的保镖立马又窜出门,在街上拦了架飞机又上天了。如此重复几次,大佬服了,赶紧召集 社团所有兄弟,加入传销行业,只用短短的 7 个月就成功登顶,创造了传销界前所未有的成 功奇迹。 先不说这大佬的成功奇迹是否是真的,光是“打飞机”这个环节,就可笑得不可理喻。飞 机能随意在大街上就打得到的么?他们以为这是的士呀!这样的“打飞机”故事,谁能相信这 会是真实世界里发生的事情呢?他们怎么愚蠢得连这么基本的生活常识都一点不懂?但是, 不幸的是,以上这个“打飞机”,却是千真万确的,是作家慕容雪村在其新作《中国,少了一 味药》里述说的。 《中国,少了一味药》是慕容雪村于 2009 年尾卧底传销团伙的纪实作品,书中详细描 写了传销人员的生活状况、洗脑的具体程序、传销骗局的种种荒谬理论。慕容雪村用自己 23天的惊险卧底,揭示了黑暗传销世界的种种无知与疯狂。 谁都知道,人饿了就要吃饭,这是最基本的生活常识,但是传销者却不懂,他们如此宣 称:“国家规定”每个人每天的菜钱是三毛五;早餐就是半盆清水,盆底只有几十粒孤独的米, 每个人每天都必须饿着肚子。在江西上饶的 23 天时间,慕容雪村见过营养不良的老人,见 过面黄肌瘦的青年,上到 18 岁,下到 54 岁,人人都在挨饿,人人营养不良。慕容雪村说: 用一个字来描述我的传销生活,那就是“饿”,不只是肠胃之饿,而是肉体与灵魂的双重饥饿, 吃不饱固然难受,更煎熬的却是精神上的匮乏与空虚。不准读书,不准看报,不准看电视, 不准谈恋爱,就算是夫妻,也不能过夫妻生活,日思梦想全是一团铜臭,精神空虚得令人发 指。于是,在肉体与灵魂备受双重饥饿和煎熬下,人们变得麻木,混淆了是非,泯灭了善恶。 夫妻不再是夫妻,父子不再是父子,人们眼里再没有亲人,儿子为骗到母亲的钱而欢欣雀跃; 妻子为骗到丈夫的钱而欢欣雀跃;哥哥为骗到弟弟的钱欢欣雀跃…… 传销者活在梦中,缺乏生存的常识。慕容雪村说,在当下中国,在传销肆虐的当下,人 们最缺的也正是这个:常识。因为缺少常识,所以愚蠢无处不在,但传销者的愚蠢不是天生 的,而是人工制造出来的,所以,制造愚蠢,是这世上最大的恶,胜似杀人放火。而他自己 以自身性命为筹码,只身进入传销魔窟,就是希望:让常识在阳光下行走,让贫弱者从苦难 中脱身,让邪恶远离每一颗善良的心。 除了花大量笔墨揭示黑暗传销世界的种种无知与疯狂外,另外还有一点感人至深的是, 慕容雪村还“无情地解剖自己”的弱性。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是心理学中的一种疾病,患有此症的人对于压迫残害自己的人不但不 抗拒,反而会产生敬仰、欣赏或者依赖的情绪。慕容雪村说,就算他这样一个清醒者,也患 上了这个综合症,对引他自己加入传销魔窟的小琳产生了不正常的好感:她管我很严,可是 又允许我每天早上吃两个包子;她不准我看书,可是又会偶尔带我去书店翻上两页。慕容雪 村说:“我之所以对小琳产生好感,并不是因为她身上具有某种打动我的品质,而是因为奴 役本身。”一名冒着生命危险的卧底者,竟然也会对奴役者产生依恋,由此可见,黑暗传销 世界的无知与疯狂,已经把传销者“自我奴役”这种愚蠢特性扩张到多么可怕的地步。乃至最 后,这个传销团伙被端掉,小琳被解救出来时,慕容雪村特别给小琳安排了多场豪华的反洗 脑课程,可是谁也没办法把小琳劝服,因为小琳并不认为自己做的是坏事,对她而言,在传 销世界里的“自我奴役”才是很正常的事情。 由此可见端掉一个传销团伙,并不能根本解决问题,而重要的是,该如何唤醒全社会的 重视。正如慕容雪村自己在序言里所说的那样: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说出一些常识,更希望它 能够唤起整个社会对传销的重视,不要假装它不存在,也不要假装看不见,正视现实,从我 们的制度和文化中检讨其成因,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其现状,然后采取合理而富于人性化的措施,挽救失足 者,惩治作恶者。传销者做的是坏事,可他们大多数都不是坏人。他们需要的是仁慈的帮助, 而不是残酷的惩罚。需要惩罚的是这邪恶的骗局本身,更是形成和助长这邪恶骗局的制度。 以强悍之姿挽留记忆 谷立立 “以冷笔写热情,以无情写有情”,台湾作家苏伟贞显然承袭了张爱玲的笔法。早已看 淡世情的张爱玲笔下时时流露出与世间一切虚伪彻底厘清的决绝,苏伟贞则不然。评论家王 德威称其为“以爱欲兴亡为已任,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她以“酷寂幽深”的笔锋写世间痴 情男女的爱欲纠葛,看似无情,却处处蕴含着最炽烈的情感。 《时光队伍》是一本生死之书,脱胎于苏伟贞在丈夫张德模患病期间所写的陪护日记 。 2003年 8 月,张德模以食道癌末期住进医院。在六个月的时间内,苏伟贞事无巨细地记录 下所见所思。这一次,苏伟贞跳出了以往红颜女子、痴情男子的情感纠葛故事,转而以一种 更为沉静、更为凶猛的强悍之姿,回忆、追悼逝去的亲人。她从悲痛中抽离出来,以一种旁 观者的姿态,冷眼看待无常的世事,以文字挽留张德模的人生,并陪他走过生命的最后一段。 强悍的信仰 在寻常的视角里,死是一种结束。作为生的对立面,死永恒存在于阴暗的幽冥山谷。人 们总是汲汲于生之愉悦,有意或无意地回避死亡的存在。忌讳有之、敬畏有之、恐惧有之, 于潜意识里小心翼翼地包藏着,惟恐触及。须知生命是脆弱的,死亡作为生命的一部份,从 人一降生,便已注定,没有人能够幸免。没有死的残酷,何来生的愉悦?逃避与漠视,只是 内心怯懦的表现。 《时光队伍》应该是一本无法被太脆弱、太怯懦的人理解与接受的书。“死亡既无可避 免,又何必悼亡?”苏伟贞引用犹太祈祷圣典的语句,似乎从一开始就表明了她的态度。“小 说表面写死,但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死,反而是写生——明明白白、勇气十足的生,接近永恒。” 她一点一点地回溯至记忆的深处,重演张德模的病患过程,在接近死亡之重的同时,体味生 命的纯粹。张德模两度患癌症入院,最终以静默之姿与人世作别,留下苏伟贞独自与悲伤对 峙。面对至亲的离开,作家自然也有切肤之痛,她坦言“花在整理泪水的时间比写的时间长 几倍”。虽也有悲伤的句子,如“那样重重的失落,我已经完全不想抵抗。命都拿去了,也 就无所谓失不失去了……”,却并无颓丧的意味于其中。 “死之将至,所余唯风格而已。” 什么风格?是强悍,也是孤独。这种“冷”, 源于强 悍的信仰,基于对生命真相的清醒与对死之将至的泰然自若。不信前世,不信来生,蔑视鬼 神,对生命不抱有幻想,不做任何不切实际的挽留。宁可在手术台上痛快地解决,也不愿在 病危的呻吟里苟延残喘。只有痛痛快快地活过,方有淡定、坦然地离开。一旦生命逝去,灵 魂进入虚拟的时空,与世间的一切牵绊也早已成为浮云,成为最大的虚无——于是自有了“伪 家人”、“伪家庭”、“假团圆”、“伪记忆”等诸多称谓。 文字之于苏伟贞,是一种治疗——切开腐烂的伤口,让健康的新肉长出来,死者已矣, 生者的路仍要独自走下去。文字亦是一种祈祷、纪念,“巨大的结束将附着于某种叙述而无 限延长”,对于逝者的思念,我们无法忘怀,惟有在文字里让逝者的生命复活,让精神得以 延续。正如光明的存在让我们得到了温暖,文字仿佛暗夜里的火苗,虽只有一线光,仍能照 亮死的幽暗,在生与死的裂隙里,照见存在的意义。 流浪的书写 台湾论者将《有缘千里》、《离开同方》、《沉默之岛》、《时光队伍》并称为苏伟贞的“眷 村四部曲”。在书写过相聚(《有缘千里》)、离开(《离开同方》)与沉默(《沉默之岛》)之后, 《时光队伍》更像是一本流浪之书——死不是生存的终结,而是另一段旅程的开始。“人人 都曾经或将在未来离开。”也许,从本质上看,每段人生都是一次没有归程的流浪,从黑夜 里来,复归黑暗之中。 苏伟贞用记忆与想象构筑起虚拟的时光隧道,以倒数计时的急迫送亡者上路。流浪者从 此踏上永无止境、没有回程的路。叙述在虚实两个维度中逐一展开。实写张德模颠沛流离的 前半生——1948年如何随家人从内陆迁徙到台湾眷村,而后读书、从军,直至最后的离去; 虚写因战争被放逐在时光中漂泊无依的流浪群体:同样患上癌症的作家台静农、探险家斯文· 诺定的古楼兰之旅、北京人头盖骨化石的失踪之谜、从西南边疆护送故宫国宝到台湾的庄尚 严…… 萨义德曾言,“在我而言,最痛苦、最吊诡的特征,莫过于许许多多移位失所,使我从 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一个环境到另一 个环境流动,无从系泊。”这种无从系泊的漂泊感,正是流浪生活的常态。在流离的路上, 每一次停留都只是一次暂停,没有最终的归属。流浪者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欲归故土而不能” 的苦楚。不难发现,在回溯亡夫的路程中,苏伟贞的笔尖隐隐透出“我们终归是回不去了” 的忧伤——回不去的不仅是她与张德模共度的幸福时光,更是深藏于流浪者记忆里刻骨的乡 愁:当得知胞弟的死讯,即使强悍如张德模,也不禁发出“张家在大陆绝了种”的哀叹;人 到暮年的庄尚严亦在归家无望之际写下“此日披图重太息,何时归卧故乡山”的句子。 以文字为湮没在时间里的流浪者立传,不仅仅是一种记录,就其本质而言,更是一种挽 留,挽留渐渐趋于遗忘边缘的历史中的人与事。挽留,或曰纪念,最终完成的也许才是文字 的终极救赎。尽管《时光队伍》被称为是“成就苏伟贞本命写作之书”,透过重重或忧伤或 淡然的情绪,我们看到的仍是一本流浪者之书——从生死出发,苏伟贞记录张德模的一生, 追随其脚步独自在回忆里启程,携带着眷村的集体回忆,最终抵达的却是一整个时代的流浪 轨迹。 《时光队伍》, 苏伟贞著,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0年 11 月第一版 我们没有的光荣 ——读《源泉》 阳阳 一、霍华德、洛克 这本书的主角,有时他看上去非常冷漠,从不在意人情世故,而又对自己的工作拥有巨 大的、深沉的激情,在我看来是一个典型的美国式“天才”:个性张扬、棱角分明。当然, 他也拥有一个理想英雄人物所必备的特质:孤独、坚毅、拥有崇高的理想、对世俗价值观的 冷漠,完全散发着他个人的无穷尽的、罕见的魅力。他鲜明地体现了一种“竞争”,为了他 所认定的伟大事物也仅仅为了他本人而进行无休止的斗争,他以沉默表达蔑视,他公然反抗, 同样的,也礼貌地顶撞。当然,他有足够的精力去应付一切挑战与阻碍。 尔后,会发觉这种“竞争”是非常自我的,就像洛克所说的,“战争从来就不是无私的”。 洛克完全凭借着他个人的力量走出绝境迈向巅峰,仿佛他生来便领会了人类的才能,与伟大 理想的无坚不摧,而他的身上被光辉笼罩着,只有一小部分的棱角穿透了出来。有时候我觉 得洛克并不像洛克,相反的,他像安.兰德期望自己成为的那个人,当然,这个出现在文学 作品里的人不是什么“二手货”,但他是在又不那么“自我”,像是被非常高明的控制而神圣 化了。 二、伟大的人类 我们人类是伟大的,更确切地应该是这样说,我,人类,是伟大的。 确实我看到了对“青年志气的认可”,它承认了理想的可行性,只要有坚定的力量,个 人的抱负就不会屈从于现实与平庸,而这样的志气,恰又比金钱与权力可贵了许多倍。我也 看到了“人类的才能”与“人类的可能性”,如洛克在法庭上所说的: “他的洞察力,他的力量,他的勇气均来自他人类的精神”,然而,个人的精神就是他 的自我…… “创造者并非无私。……它是自给自足的,自我激发的,自我创造的。那就是奋斗目标, 干劲和活力的源泉,是生命力——一种最原始的动力……” “而且只有通过为他自己生存这种形式,他才能成就荣耀人类的伟大创举。” 个人的理想足以完成任何事情,我拥有无穷的力量,这力量胜过一个平庸的集体。当然 我们知道每一代人中这种人仅是少数,而更令人感到不解的是,来自外界的酒精是怎样的阻 碍,如此的不堪一击? 三、美国梦 显然,安.兰德毫不掩饰她对美国,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热爱,无论是在再版序言还是小 说里借用洛克的嘴巴,她都慷慨地道出了自己对这种社会形态的赞美,而大致的理由:自由 的、生产性的、合理的,要求和报答每个人身上最出色的东西,伟大的成就,伟大的繁荣, 建立在个人有权追求幸福之上的。 “美国梦”与她的向往何其相似:任何人,不论贫富,只要靠个人的合法的努力与奋斗, 就能够实现理想,他可以不依赖政府、父辈、特定的社会阶级乃至除他之外的任何人。而写 到现在,我终于能够说出了我的顾虑:我们都知道人具有两面性,不管是谁,都有他的光明 与阴暗面。我担心的是在这样的“自由竞争”背后,会不会有不道德的成功? 落实带现实中,一个人的欲望未必就会因社会形态的改变而改变,因法律的制止而消失, 在共产主义社会中,贪婪与自私未必会被高尚情操与平等观念所取代,相对的,个人奋斗也 未必会因为资本主义社会中自由竞争的体制而免去所有的负面影响。毕竟,“公平”的竞争 未必就意味着不会有人不择手段追求胜利。 “完美”的指望竟如此虚妄,以至于它成为了霍华德、洛克这个人最大的缺憾。 四、源泉 对于安.兰德而言,“源泉”就是自我的梦想,自己的灵魂。我不知道世上是否真的有那 样一种东西、那样一类人,但我所知的,是对生活在中国的“我们”而言,“源泉”只是我 们没有,也不知何时会有的光荣。 随笔 自说与他说 理洵 偶然看到书堆中的二〇〇八年十月份《万象》杂志,翻目录,又在似曾相识的疑惑中认 真读了两篇文章,很有些好书不厌百回读的感喟,有生命力的文字总是常读常新。 一篇是舒芜的文章《老吾老》。这篇文章是说文怀沙的,尽管文章的开头作者引用钟叔 河的文字很有些春秋笔法,但通篇看下来还是能看明白的。舒芜与文怀沙建国初是人民文学 出版社的同事,共同承担过整理出版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任务,文怀沙校注《屈原集》,舒 芜校注《李白诗选》,顾学颉、汪敬之、张友鸾等也都各有其责。据舒芜说,文怀沙注《屈 原集》出版后,臧克家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批评文注格调低下,引起的后果是,“文先 生一出手就这样砸了锅,随即调离了人民文学出版社。《屈原集》的事就是如此。”舒芜写这 篇文章,是“最近”看到一篇写文怀沙的访谈录中,文先生说他是新中国第一部出版的《屈原 集》的编注者,很是光荣,才说他对这件事还是略知一二的。 另外一篇文章,是范旭仑的《“知兵法而能治军事”》。作者读杨绛的《我们仨》,看到杨 绛称钱子泉“关心国是,却又天真得不识时务”,遂援引杨文所记一段故实,辑录钱子泉其时 刊布的文章中文字凡五节,其间光怪陆离,多及时政,而予以驳证,得出钱子泉“识见不天 真”的结论,至于令人瞠目结舌。杨绛是学人钱锺书的夫人,钱子泉即钱基博,钱锺书的父 亲。 文怀沙说自己,是自说,作为他的同事的舒芜,认为文说并不符合事实,于是就撰文写 出当时的事实;杨绛写钱子泉,是他说,范旭仑认为并不符合事实,就辑录史料,用本人的 文字来校正他说的不确。以前读书,听人说“古书多回护”,也听钱锺书说,记忆是最靠不住 的东西,有时不解,现在好像就没有太多的疑问了,因而就常想到那句“在齐太史简,在晋 董狐笔”的话;岂至于“古书多回护”,就是现世的人,所说的话,不管是自说与他说,也是 值得客观对待的。 舒芜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是八十六岁了,文章的题目用《老吾老》,结尾只是感叹 江河不返,世道变幻,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都是会发生的,比如,“萧红没有看到蒋遁倭降, 冯雪峰没有看到粉碎四人帮,聂绀弩没有看到苏联解体。如果他们复生,把这些告诉他们, 肯定他们会目瞪口呆,不能相信。”但似乎仍对历史事实的辩证回归有着很足的信心,因而 还引用了“家祭无忘告乃翁”的诗句;终于,第二年,也就是二〇〇九年的八月,他就去世了。 杨绛老人还在世,仍然是可敬的老人。 一部二十四史,看来是非常沉重的。 小性子 江北土著 好莱坞的东西,并不见得每一部都像经典好片子那样富有强大的内涵,或者你都可以瞧 见银幕的背面印着美国制造的字样。不,有很多的商业片几乎名不见经传,即便在北美市场, 也会打上 B级片的标签。但是,我喜欢。我常常在这样的电影里看见导演快活的笑脸。 哪一类片子呢,就是老迈的史泰龙弄出来的《敢死队》那样的,或者斯蒂芬•西格总扮 英雄一伸手就把小痞子的手腕掰断的,再或者是没有最后三分钟的《盗火线》。简而言之, 就是很痛快。假如这个痛快的过程,还有那么一些令人回味的情节,那这个痛快就真的值当 了。直接说,就是几乎依着导演的性子但大部分观众能接受的方式来拍的片子,都有一种痛 快劲儿。《非常人贩》续了又续,没准还要拍第四部,就是因为它很痛快,动作干净利落, 主角不怎么受伤,而主题也不会为人所诟病。我对《盗火线》里的麦考利最后没能逃出升天 一直感到遗憾,我觉得像他那样有品位有原则的劫匪,要对付的并不是无辜的市民,而是挑 战某种看不见的制度,他有理由带着爱情远走高飞,而不是死在偏执警察的枪下。所以去年 的《城中大盗》让我很是欣喜,尽管它只获得一项奥斯卡提名,我还是嗅出了些许的味道: 人们终于承认并不是背上某项骂名(比如劫匪)的人就一定该死!所以我觉得罗伯特•德尼 罗和爱德华•诺顿联袂的《大买卖》特别好。 香港导演在这方面早就开始探索了,很多人喜欢的《纵横四海》就是最好的例子,周润 发在轮椅上和钟楚红翩翩起舞,哪有多少观众还想着他是一个惯偷!人们想的是他应该美好 得很的爱情。和这个例子有得一比的是肖恩•康纳利领衔的《偷天陷阱》,你知道演对手戏的 美人心怀鬼胎,但你还是希望老帅哥和美熟女应该发生一点什么,否则还真觉得不太完美好 像。 我们常看到的这类片子,主角动不动就遍体鳞伤,场面搞得惨不忍睹。即便有那么一点 英雄美人的味道,但因为主角很受伤,并且很容易受伤而使这样的期待大打折扣。《007》系 列,在皮尔斯•布鲁斯南手里升华,虽然也受伤,但伤得不重,不影响他的美观。他的继任 者就没劲了,名牌西服经常被搞成乞丐服,对不住女主角的漂亮。 文艺作品里,最会使小性子,使得最好的,其实是金庸。形象最好的是张无忌,最坏的 是韦小宝。写张无忌的时候,金庸好像还有点顾忌,做男人的好处他全得了,出身名门,功 夫好,当教主,救苦救难,但不允许他偎红倚翠。到了韦小宝,他先给人物定了个调子:妓 院出身的小混混,所以他注定没有太多的道德感。这一招真坏,你想让这个人物高大他都高 大不起来,一高大你就会觉得不对,觉得虚伪了。所以小混混坑蒙拐骗吃喝嫖赌全的,最好 还有个叫天下男人羡慕的好下场。这就是典型的耍小性子,能耐不够的人很容易把人物写猥 琐了,但查老师的功夫到韦小宝的年代已经炉火纯青可以上华山论剑了,镇得住场面驾驭得 了人物。 《潜伏》有点像《盗火线》,最后让主人公不能两全。确实有很多人的人生不能两头都 得,但也有很多人还就是都得了。除了最后一集,其余的内容都痛快。姜伟又拍出了《借枪》。 男主角要是没有女主角在旁边撑着场子,你简直要去打他一顿。前面若干剧情都说得过去, 唯独到了最后,有点乱。将本可以大书特书的主义情怀搞成了打擂台,让人感觉气场全乱了。 使性子不仅要注意对象,还要注意自己。一不留神就能将自己的品质往沟里带。去年很 火的美剧《斯巴达克斯之血与沙》,拍摄尺度放得很大,很猛很豪放,但还未到值得对其品 质说三道四的地步,今年弄出来的前传,品质就次了。假如只顾着往粗俗里写,我干嘛不去 看《埃及艳后》成人版呢?红烧肉好吃,你也得先学会烹调。没手艺,就谈不上好吃。 序跋 活泼灵动 传神达意 ——简墨散文集《京昆之美》序言 张 炜 有人告诉我:万松浦网站的“尔雅轩”文学版块上出现了一个极受欢迎的作者,叫简 墨。出于激赏,他们特意把这些文章逐篇打印出来,于是让我有了一次愉快的阅读。 这又一次说明,网络只是一个传播和运载工具,它可以负载极坏的东西,也可以涌流 出极好的东西,可以给人以多种意想不到的惊喜。斑驳的电子之河漂来了好文字,我们完全 值得打捞出来,像时下朋友为我做的这样。把这些文章展读一遍才知道,原来全是写京剧和 昆曲的,是对这种完美的传统艺术的一篇篇赞赏和慨叹。一个沉入者,不无痴迷,可又是如 此年轻的人。朋友说作者不仅爱好京昆,而且还精于绘画和书法。 这一代人,在传统艺术熏染之下走得这样远的,真是少见。以前当我一次又一次看着 京剧,为其中的唱腔和扮相入迷时,有人就说这是老了的征兆。好像年轻就等于西方艺术和 风尚的追逐,等于咖啡加摇滚之类。据说更年轻一些的,即便是西方的经典都不再看了,他 们要看要听的是最新的――正在流行着的西方艺术。(西方)流行成为一个标准,且是一道 年轻的门槛。那么尽快从这道门槛退出来呢?就不年轻了? 仍然年轻。不过这样的年轻,会是更为长久的、更有创造力和有个性、有见识的生命, 即真正的青春和力量的显现。 盲目跟从只是一种生命力孱弱的现象,不管是因为幼稚还是衰老的原故,都大抵是如 此道理。因为辨析和深入需要一种力量,这力量必来自生命的清新和强大,来自更巨量的记 忆贮备以及纵横比较的识别认知能力。 我在阅读简墨这些篇章时,心里充满了快慰。这是一个多么细心的、懂得品咂生活的 作者。将粉墨熟透,倾听,陶醉,忘我。再联想起她对书与画的专注,会觉得匆忙紊乱的现 代生活被其过得聪明起来。实际上没有什么会比我们的书法及绘画――更有这里的京昆―― 再能够温文我们性情的了。它陪伴我们的晴耕雨读,使我们变得深沉起来,安稳起来,让日 子迎送得更加工整有序。 人生穿行在长长短短的时光里,总要踏着一种节奏,这节奏原是有许多的。摇滚是一 种节奏,京昆也是一种节奏。让我们慢下来,再慢下来,享受这不无艰辛的幸福生活。简墨 以不太大的年龄即感受了中华文化的古老节奏,真是难能可贵。这样的心情,或许只有经历 漫长滋养的老年人才会拾得。 我注意到作者纯粹的口味:几乎不太提到新改编的古装戏或现代戏。是的,京剧(或 昆曲)作为一个概念,在这里是需要十分完整的,它不仅仅是一种唱腔的模拟和因袭,而要 是它的全部:从服饰到口吻再到剧情,更包含了唱念做打,甚至还有岁月给予的一层荧光, 有它神秘的闪烁。 从如上的隐而不彰的苛刻要求来说,稍稍粗糙一点的食物人家是不吃的。食不厌精, 这在文化艺术方面就尤其如此。 一些现代京戏的吵闹、逼真的实景,连同没有根柢的对白与唱词,让人觉得它们其实 只是本门艺术的赝品,或者根本就不得其门而入。京剧的写意性格,文静辽远,某些当代京 剧制作者压根就不通。京剧遇上热情的现代“老赶”,也是一种不幸。 简墨恰恰深得这写意之妙,有悟有感有叹,是这些文字的最长处。 也正是从这里起步,才能步入京昆之堂奥。由此再拖迤到国画、书法那里,可以很容 易地找到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行草之飘逸,篆隶之高古,都会在京昆之中一一再现。遥遥 舞台之上,分明是一帧活动着的水墨丹青。 我读了这些文字,更浓厚起来的情绪,更多一份的冲动,是从头细细地看那些老戏。 它们其实是永远年轻的艺术。谁拥有了它们,谁就拥有了长长的青春。 另外,我还得赞扬这些字与句,它们安造得好,活泼灵动,读来传神达意。 书事 书事杂记:“目的只是想多知道一点事情而已” 无羽书天堂 〔2011.02.01(庚寅十二月廿九日) 星期二 晴〕 晨读刘再复《思想者十八题》。2010年3月,刘再复在香港城市大学德智苑接受《羊城晚 报》吴小攀采访时 说:“读书最要紧的不是读多,而是读通。所谓读通,就是要穿透书本。 我的读书三部曲是:拥抱书本,穿透书本,提升书本。”2001年2月9日,刘再复与新加坡《圆 切线》杂志柯思仁等对谈时讲到,英国散文家辛格不得不用一些时间去打工,他说人家都是 时间是金钱,他却悟到金钱就是时间,去给人家打工多赚些钱,然后过简朴的生活,好好写 我的东西。下午,与女儿逛街,买小饰品,先后在大家图书超市、啄木鸟书店买书五册,除 女儿喜爱的《知音漫客.萌画集》外分别是《钱锺书与现代西学》(增订本),季进著,复旦 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初版初印;洛夫诗作精选集《烟之外》(插图本)、散文精选集《大河 的潜流》,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年12月初版初印;《万象》2011年第1期,共付费99.4元。 2011.02.06(辛卯正月初四) 星期日 多云〕 2月2日,大年三十,回农村老家,三十分钟的车程,与父母欢度除夕。 2月3日,春节,一如既往按农村规矩给近邻叩头拜年。上午,躺被窝翻《老蠹鱼读书随 笔》。下午回市里,继续观看电视剧《黎明之前》。 2月4日,正月初二,约请从上海回家过年的同学在迪欧咖啡,“在涛声中呼唤你的名字/ 而你的名字/已在千帆之外”(洛夫《烟之外》)。人已中年,依然曼妙,“怎么也想不起你是 如何瘦的/瘦得如一句萧声”(洛夫《回响》)。关于“瘦”,洛夫还写到,“好瘦好瘦的一位书 生/瘦得/犹如一支精致的狼毫/你那宽大的蓝布衫,随风/涌起千顷波涛”(《与李贺共饮》); “春是嫌瘦了些/夏又何尝胖过/更不用提秋与冬之落叶纷飞了”(《发香》) 2月5日,正月初三,居家。读《思想者十八题》,续看《黎明之前》。 2月6日,回外家齐客。人多小酒。读《烟之外》。 〔2011.02.07(辛卯正月初五) 星期一 阴〕 “反正/今年的雪无论如何下不成了”“环顾四壁/书籍都已熟睡/唯有一张白纸/醒着而 又空着”(洛夫《岁末无雪》)。 〔2011.02.08(辛卯正月初六) 星期二 多云转阴〕 一人在家观毕《黎明之前》。晚上,从前的诗友五家聚会,不是多喜欢马奶酒,回来读 《大河的潜流》。 〔2011.02.09(辛卯正月初七) 星期三 阴转小雪〕 开始上班,无事闲聊。收《建业》第2期。苏州王稼句老师寄来《历代七夕诗词钞》,未 来及细阅,即应朋友之邀打牌,至夜,负数千元。当然下午,无暇接当当网、卓越网订书。 晚小雪,归家翻周作人《自己的园地》,“因为无专门,所以不求学但喜欢读杂书,目的只是 想多知道一点事情而已”。 〔2011.02.10(辛卯正月初八) 星期四 多云〕 《历代七夕诗词钞》,崔护原编,潘振元增补,王稼句校订,山东画报出版社2011年1月 初版初印。王稼句先生钤印赠本。崔护先生辑录古人关于七夕诗词,缘于江苏太仓半泾湾摆 渡的南岸小河边坐落一座中国唯一女土地庙(织女庙),庙神为织女。牛郎织女的故事是中 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崔护先生审慎考证,力主太仓为牛郎织女故事的发源地。崔护 先生年老患病之后,嘱咐其弟子潘振元“薪火相传”,续编增补,最后王稼句先生审订出版。 七夕,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以女性为主角,以爱情为内容的传统节日,是中国人的“情人节”。 七夕有穿针乞巧、守夜祈福、互赠巧果、点染指甲、曝书晒衣等风俗活动,宋人郑思肖有《郝 隆晒腹书图》诗云:“七夕庭中罗绮干,邻家应是鄙儒冠,文章满腹无人识,铺与青天白日 看。”书生怀才不遇,七夕晒腹中之书,让上苍给个说法好吗? 北京于晓明兄及《青少年日记.成长日记教学版》编辑部分别寄来兔年书脉贺卡,“缘为 书来,一切因阅读而可能”。内蒙冯传友兄寄来2010年12月25日《包商时报》,“文苑”刊来 新夏先生《我与日记》,“书声”刊张铁荣《我的周作人研究书刊的搜藏》、谢其章《油印本 也是一种版本》、冯传友《2010,我的书人书事》等。南京夏雷鸣兄委托潇湘书店谭勇寄赠 《皕宋楼藏书流布及宋元版追踪》一册,王绍仁编著,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库之一,吉 林人民出版社2009年8月初版初印,静舍新添藏书文化研究专著一枝。 〔2011.02.11(辛卯正月初九) 星期五 多云转晴〕 北京刘德水兄快递约请鲁迅博物馆原馆长孙郁先生题签本《张中行别传》,人民文学出 版社2009年1月初版初印,感谢德水兄高情厚谊。收1月9日《长治日报》刊纪念史铁生逝世 小文《在轮椅上超越苦难》样报两份。收《书城》、《博览群书》第2期,《书城》封二刊台南 草祭二手书店《晒书中请勿取走》图文,“草祭”两字看上去有点像日语单词,实为店主蔡 先生将自己的姓拆一为二。 〔2011.02.12(辛卯正月初十) 星期六 晴〕 昨有朋友说,除去看书、烟酒、打牌三个爱好外,还要增加台球、钓鱼两个兴趣。春节 前后,玩牌负数不算单薄。收卓越订书五种六册,《金瓶梅词话》(上、下),人民文学出版 社2000年10月1版/2008年8月1印,精装本,塑料外封完好无损,这可能是从卓越购书以来最 干净的一书;《世界经典画家珍藏:毕加索》,大开本,硬精装,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4 年9月初版初印;经典3.0丛书之《迷人的诗谜:李商隐诗》(叶嘉莹导读,台湾大块文化郝 明义签名本)、《苍凉的独白书写:寒食帖》(蒋勋导读),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4月、8月初 版初印;《喧闹的骡子:留学与中国现代文化》,李兆中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4月初版 初印,付费154.5元。 编后语 天空飘起了雪花,天气越发的湿冷起来,在冷风中早开的花 朵瑟瑟发抖。或许有人会嘲笑这些花儿的迫不及待,可是,我却 讶异并敬佩她们的勇敢,正是她们给人们带来了春的讯息,给
本文档为【《天涯读书周刊》第一百二十九期】,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98728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15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4-23
浏览量: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