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唐后主李煜传

南唐后主李煜传

举报
开通vip

南唐后主李煜传dot --------------更多精品免费文档,请访问我的文库: http://wenku.baidu.com/public?un=zhwy1&tn=uc_public 南唐后主李煜传 本书作者:黄清华  本书简介: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第六子。徐州人。 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

南唐后主李煜传
dot --------------更多精品免费文档,请访问我的文库: http://wenku.baidu.com/public?un=zhwy1&tn=uc_public 南唐后主李煜传 本书作者:黄清华  本书简介: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第六子。徐州人。 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太平兴国三年(978)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 第一章我生帝王家 —— 家世溯源 作者:黄清华 公元907年,即唐昭帝天四年,作盗贼起家的朱全忠把大唐李氏从王位上赶了下来,自己在大梁(今河南开封)称帝,史称后梁。从此中国历史进入了史学家所称的“五代十国”时期。这是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继南北朝,十六国以来的又一次大混乱,大分裂时期。 但后梁仅仅存在了16年便告结束了,接下来的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也都是昙花一现的短命王朝,它们总共才存在了53年。这五个王朝都自称是中国的正统王朝,可在这53年中,他们各拥兵力,经常进行大规模的战争,到处烧杀抢掠,横征暴敛,弄得整个中国北部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笼罩在一片愁云惨雾之中。这种杀伐之声,一直要到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才渐告歇息。 与北方五代此起彼伏建朝立国的同时,围绕在中原地区,扬子江南岸的江南富庶之地,也前前后后建 立了9个国家,它们是吴国、南唐、南越、前蜀、后 蜀、闽国、楚国、荆南国、南汉,加上建立了今山西省的北汉,共是10个国家,史称“十国”。这10个国家,由于没有受到西北各部族的侵扰,彼此间的征战也少,人民的生活相对比较安定。加上江南自古便是鱼米之乡,较为富庶;而且民风温软,素有享乐的传统,历代才子佳人大多出自江南,诗曲歌舞,十分柔媚。民间如此,宫廷更不消说。在封建社会中,往往是上行下效,宫廷里崇尚什么,民间便流行什么在这样的相对安定富庶的环境中,宫廷王族自然过着歌舞升平,倚红偎翠的太平生活,于是很快便推广了在唐朝中后期就已产生的抒情文体:长短句,即现在称作的词。比如当时的后蜀国,上自君王,下至臣庶无不沉淫在歌舞声乐中,所以词坛最盛,赵崇祚编的《花间集》就是一部以蜀词为中心的词集。但更受后人关注的却是南唐,因为这儿相继出现了两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极重要地位的词人,那就是史称“南唐二主”的李中主李亶和李后主李煜,而父子二人中,儿子李煜“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中国文学史上闪耀着灿烂的光辉,享有词坛之帝的称号。 李煜(公元937-978),初名从嘉,即位后更名为煜,字重光,世称李后主。他出生于帝王之家为他创立帝业的是他的祖父李昪。他是在唐朝末年四海纷崩,干戈连年的混乱局面中趁势崛起的。 大唐帝国曾经是中古时代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曾先后出现了“贞观 之治”、“文景之治 ”和“开元盛世 ”等几个繁荣昌 盛的太平盛世。可自唐玄宗后期始,统治者沉迷于安逸享乐,且好大喜功,不恤民情,不但过分地消耗了国力和民力,还使政治腐败,军队腐化,四邻失和,终于导致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而 衰的分界线,这场战乱漫延了8年,把国家多年来积 累的财力物力消耗殆尽,使黄河流域的广大地区变成 废墟。更为严重的是,自此后,中央政权日渐架空,地方将领各自拥兵自重,割据称雄,同中央抗衡。西 北和西边的回纥和吐蕃也动辄兴兵侵扰内地,大唐帝 国已成奄奄待毙之势。此时兴起的黄巢领导的唐末农民大起义势如破竹,相继攻克东都洛阳和西京长安,唐僖宗皇帝便像被扫地出门的落叶一样,带着少数随从逃往蜀中,文武百官或死于乱军之中,或成为起义军的俘虏。中国封建社会最强盛的一代帝国就这样在 起义农民的呐喊欢呼声中寿终正寝了。 起义军把李唐的中央政权击得粉碎,各地军阀借口勤王,趁机抢占地盘,混乱征伐,造成更加残酷的 破坏。所谓“千间仓兮万条箱,黄巢过后犹残半。自 从洛下屯师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日夜巡兵入村坞 。”说的就是这种军 阀混战的局面。 但在此四海鼎沸之时,江南却很少受到战火的摧残。这一方面缘于地理上的原因,因为江南离全国政治、经济中心的两京(东都洛阳和西京长安)较远,又有长江作为天堑阻碍战火向南漫延。另一方面得归功于此时在江南崛起的杨行密的强有力的统治。杨行密先后参加过农民起义军、州兵,后因不堪官军将吏的虐待,杀掉军吏自称八营都知兵马使,后又迫使朝廷封他为卢州刺史和吴王,实际上成为独立于五代中原王朝之外的一个地方政权。他采取了一系列较为英明的政治、军事策略,击退了北方军阀的南侵,为江南赢得了难能可贵的相对和平安定的局面。李煜的祖父李昪就是在他的慧眼下被发现的。 李昪于公元888年出生在徐州一个贫贱的李姓家庭中,小名彭奴。当时兵荒马乱,民不聊生,小彭奴在6岁时父亲就死了,母亲也在不久后去世,成为孤儿的小彭奴跟着伯父投身到濠州开元寺做了一名小沙弥(和尚)混碗饭吃。他8岁时恰逢攻下濠州的杨行密到开元寺住宿,寺院安排他为杨行密端茶送水。杨行密见他相貌不凡,勤劳机警,对答伶俐,不由十分喜爱,征得寺院主持的同意便将他收为义子。后来由于杨行密几个亲生儿子的强烈反对和不满,杨行密只得把小彭奴推荐给大将徐温。从此,小彭奴改名换姓为孙知诰。 徐温是杨行密部下一名出类拔萃的得力干将,机智过人,深得杨的信任赏识。他对知诰的影响十分深重。而小知诰的聪颖伶俐,孝顺温和,又与徐温的妻子李氏同姓,让徐温十分喜爱。尤其有一件事让徐温对小知诰刮目相待:一天,年方9岁的知诰为徐温掌灯,灵机一动,随口吟出一首咏灯诗来: 一点分明值万金,开时惟怕冷风侵。 主人若也勤挑动,敢向樽前不尽心? 徐温见知诰小小年纪竟能出口成章,已是十分惊奇;细细品味,又感到诗中弦外有音,分明寄托着小知诰深深的期望:希望自己能得到徐温(主人)的更好的栽培,日后定将厚报主人的恩情。当他品出诗中的弦外之音后,徐温对知诰更是青眼有加了,虽然当时没有什么表示,日后却暗中用心关照栽培,终于使知诰成长为一名独挡一面的栋梁之材。当知诰22岁时已被提升为□州(今江苏南京)防遏使,23岁,援升为□州副使;25岁,因平定宣州叛乱有功而被正式任命为□州刺史。在这些职位上,他不仅表现了优秀将领的良好素质,而且显示了他作为杰出政治家的眼光和风范。 知诰治军严明,又很注意同士兵同甘共苦,并体恤下人,很得士兵爱戴。在治民方面,他一方面严明政治,褒扬廉洁清明的官吏,一方面奖励农桑,敦促发展生产,使赋税有保证并同时保证人民丰衣足食,因此深受人民的支持拥护。又由于他礼贤下士,以诚以礼待士,各方有志之士纷纷投奔到他的麾下,连被誉为北方“虎臣”、“名将 ”的李金全、 虞文金也不远千里的慕名南下。后来,知诰所以能够功业日盛而至于可以取代吴王,众谋士宾客功不可没。 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知诰已积累了相当多的文治武功,权势威震朝野。他自公元919年执掌吴政权以来,军事上屡战屡胜,使吴国的疆域有了很大的扩展;政治上实行安抚农民,奖励农桑的政策,人民生活安定丰足;对外与中原和四邻关系和睦友好;在官场上他也广布恩惠,培养心腹,把朝廷和地方的权力都牢牢地握在掌中。这样,在公元937年,吴天祚三年,在大臣将领的支持下,他众望所归地逼迫吴王杨溥让位,顺利地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知诰不是那种依靠祖宗的余荫而坐上皇帝宝座的所以他深知皇位江山得来的不易。 他登基后, 并没有耽于声色享乐之中, 而是继续努力, 在政治经济上采取了一系列的 措施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软件质量保证措施下载工地伤害及预防措施下载关于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 ,千方百计的巩固政权。在政治上的第一举措就是攀龙附凤,不仅恢复李姓,还自称是唐太宗之子吴王李恪的后裔,改名为李昪,改国号齐为唐,表示自己是大唐李氏江山的继承人,作皇帝名正言顺。这种做法,在今天看来幼稚可笑,可当 时人民习惯于江山代代相传的宗法观念,这种作法有 利于提高威信,从而有利于政权巩固。 李昪登基后的另一重要政治举措是颁布《□元格》后修改为《□元删定条》,改革刑法,删除酷刑苛法,以赢得民心。他还重用儒臣,澄清吏治,以保证国家政治清明。 在经济方面,李昪继续实行减轻赋税,与民休息的政策,使人民生活得到一定的改善。在文教上,他在庐山白鹿洞建立学馆,称为“庐山国学 ”,并下诏 要各地仿效;他还在都城金陵设置国子监,以极大的 兴趣发展文教事业。总而言之,作为一代开国之君,李昪有着十分清 醒的政治军事经济头脑,他出身低微,自幼饱尝了战 乱造成的苦难,所以对于人民迫切要求和平安定的生 活有着切身的体会,从而始终不渝地贯彻他的“保境 安民”的政策。南唐建国后,国力日渐增强,一些谋 臣屡次上表陈说开拓疆土之利;有的要求趁北方混乱 之机,举师北伐,恢复中原;有的认为邻国吴越、闽、楚国力较弱,可以仗势吞并掉,都被李昪一一驳回。 他常说 :“民生各父母,安用争城广地,使之膏血涂 于草野乎?”翻译成今天的话就是说:“人人都是父 母所生,怎么可以为了争夺城池拓展地盘,而让他们流血葬身在荒地里呢?”这的确是出于他爱民恤民的 肺腑之言,同时也是他的英明之处。因为当时南唐建 国不久,国家虽看起来繁荣昌盛,但离争霸中原,统一中国的势力还相差很远。如果急功近利,很可能连初步的繁荣都要断送掉。 李昪晚年迷信佛教老庄,后因服食丹药,于□元 七年(公元943年)病逝,享年55岁。他临死时反 复叮嘱太子景通,要善于同邻国处好关系,不要蹈隋炀帝的覆辙,妄动干戈。他甚至有先见之明地预见到:“他日北方一定会有变故发生。” 可以说, 南唐的这位开国明主,是怀着不老的雄心和对子孙后辈能否守住家国的不放心中无奈地离开人世的。他自己一生英雄,从一名卑贱的小和尚跃为九龙之尊,一手创建了繁荣昌盛的南唐国;可惜子孙后辈却一个比一个不 成气候,风流有余而王气不足,不堪当守成保业的大 任。自他死后,南唐国势就一天不如一天地衰微下去。 李昪去世后,长子李亶即位。李亶初名景通,即 位后改称李亶,是李煜的父亲,历史上称作南唐中主。李亶自幼风度秀美,长大后也是儒雅风流,与父亲李昪的刚毅沉厚的风格迥然相异。 李亶从小就聪敏过人,也十分爱好学习。他可以整日地练习名家字帖、学习吟诗作对,或者练习骑射。而且学什么是什么,学什么精通什么,因此父母祖父都视为掌上明珠,对他寄于厚望,希望他长成能主持社稷的大才,将来好继承自己的事业。只可惜事于愿违,李亶虽聪颖过人,却对政治和军事并不感兴趣,在这方面也没有显示出特别的才能,倒是日益显示出作为诗人艺术家的气质。他学书法便精通书法,尤其是一手隶书写得十分有造诣;他学诗,10岁时就吟出“杨柳枝梢犹软弱,化龙形状已依媳这样对仗工整,比喻形象且寄托深远的名句来;他学骑射,技艺也十分高超,可惜不是用在战阵之中,而是用在游戏狩猎之中;他学词,同当时的词作大家冯延已游戏共处,也深受冯延已的影响并且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气势。他留下来的词作,至今仍被诗词爱好者吟咏研究推敲。 生于富贵温柔乡的李亶,思想感情十分丰富纤细这种感情,惟有在词作中才能淋漓尽致的发挥。在词作中,他发现了一个可以任他恣意翱翔的新天地,而现实生活的繁琐,政治的残酷无情,让他十分的不耐烦。他的这种态度和倾向,精明的李昪不可能觉察不到,因而很是失望。李昪有五个儿子,其中第四子李景达刚毅沉稳,颇有乃父风范。李昪曾几次动过废弃长子李景通,立四子景达为太子的念头。但在封建社会中,如果长子在,就必须立长子为继承人的宗法观念束缚了他,因为,废弃长子不立而另立次子,很容易导致宫廷祸乱甚至兄弟残杀。所以李昪不敢轻动。但在他心中,实在极希望由四子李景达来继承自己的皇位。李亶倒是天性孝顺,又淡泊权势,为了让父亲立弟弟景达为帝的遗愿实现,他继位后没有按惯例立长子为太子, 而是立弟弟景达为东宫储副(皇位继承人)。后来因为他的长子李弘冀从中捣鬼而不得不废弃景达皇太弟的名号,另立弘冀为太子。弘冀生性残烈多疑,竟然毒死了亲叔叔景达才肯罢休。李亶为了维护景达,反而害了景达。这种骨肉相残的惨剧,在中国历史上曾多次上演,并不算得新鲜。只是弘冀多行不义,不久也因良心的折磨和疾病的侵害而亡故。他的几个弟弟也相继去世,于是太子的地位自然便落到老六李煜的身上。 前面说过,南唐的开国之君李昪之所以能建立王业,是与他善于用人分不开的。而中主李亶弄得国势衰微,是否与他不善用人有关呢?显然是的。就拿冯延已来说,此人词作甚妙,可以说是词作名家,在词坛上历来享有很高的声誉。人品却不怎么的,为人轻狂浮浪,好大喜功又不切实际,没有什么治国安邦的实际才能。有这样一个故事可以证明他为人的轻狂放浪。在任齐王元帅府掌书记时,他曾讥讽当时重臣孙忌说 :“你有什么才能,居然位居丞郎?”孙忌当下愤然答曰:“我不过是山东一书生,论鸿笔华丽,我十辈子比不上你;论谈谐歌酒,我百辈子比不上你;论谄媚险诈,我永生永世比不上你。然而皇上把你安排在王府官属的重要位置上,是希望你以道义辅佑齐王,并不是要你作齐王的声色犬马的朋友。我固然没有什么特长,但你的特长,却足以败坏整个国家了。一席话把冯延已骂得面红耳赤,无地自容。可就是这样一位轻狂无德,不切实际的纨绔文人,却深得中主李亶的器重,他继位后,把冯延已升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与李建勋同时被拜为丞相。李建勋同冯延已一样,也是一轻薄文人,没有什么治国安邦的才能。 当时与冯、李二人同被中主李亶器重的还有陈觉魏芩、冯延已的弟弟冯延鲁等人。这些人的共同点是急功近利,志大才疏,经常口出狂言而没有实际才能后来,在他们的唆使下,本来坚持先主李昪遗嘱实行保境息民政策的李中主,趁邻国闽国内乱之机,悍然出兵福建,同时还出兵远征楚国,结果是“自作孽,不可活”,不仅没能取得地盘,反而被对方打得损兵折将,损失财物更是不计其数。而且在与闽国的战争中,南唐官兵在战争初期取得了胜利后,便烧杀抢掠无恶不做,结果大失民心。 这次对闽国和楚国开战的另一间接后果,是南唐白白丧失了收复中原一统中国的良机。当时,中原正由后晋统治,因为后晋统治者内部发生内乱,北方的辽国乘机领兵长趋直入打进汴梁。后晋一些将领,不 甘心被外族(契丹族)奴役,便率领军队投奔南唐,劝 说李中主李亶乘机出兵北上,统一山河。当时,中原人民也纷纷起来反抗外族的入侵,李亶若出兵,必然 会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应该说,这正是南唐实现统 一中原的良好时机。可惜南唐当时正与闽国、楚国作 战,根本无力北上。而且,为了讨契丹主的欢心,李 亶还作表遣使朝贺灭掉后晋,暴露出他昏庸和软弱无 能的本质。 后来,后晋的汉族将领郭威率兵出来收拾了中原的混乱局面,建立了后周政权。后周建国后进行了一 系列的政治经济军事改革,使国家呈现出繁荣昌盛的 局面,同时开始了统一中国的大业,并决定从此时国力已日渐衰落的南唐开刀。果然,战争一开始,南唐 就节节败退,根本不敌。中主向后周贡献了大量的财物求和,对方根本不理。许以土地,周世宗仍是不准。最后,李亶被迫把江北的14州,64个县,20多万户的土地全部割让给后周,后周才罢兵。可怜杨行密、徐温、李昪辛辛苦苦用心血挣来的三千里山河,李亶一朝就断送掉一半,真可谓不肖子孙! 割掉江北土地后,南唐的首都金陵便直接暴露在后周的视线之中,一旦发生战争,这里便是战争的最 前沿,因而李亶十分害怕,决定不顾朝臣的反对迁都到豫章(南昌)。到了南昌后,发现那儿城市狭小,后宫和朝廷各机构难以安置,上上下下都有怨言,李亶自己也好生后悔。抚今追昔,心中十分感慨。自感愧对祖先,用人不当,断送祖先基业,不由万念俱灰,从此不理朝政,一味的填词吟诗,借以排遣愁绪。可这种上愧祖先,下愧子孙的悔恨又岂是诗词可以排遣得了的?长期的抑郁悔恨终于使他一病不起,于公元961年(北宋二年)6月,才46岁的中主李亶便无限惆怅地离开了人世。此时,他迁都到南昌才过4个月。 李亶把南唐的半壁残缺的河山留给了从嘉,也把重振南唐雄风,恢复祖先基业的遗愿留给了这位南唐第三任君主。李从嘉上任后改名为李煜,字重光。煜字意味着光明照耀,出自西汉杨雄的《太玄·元告》中的两句话 : “日以煜平旦,月以煜平夜 。” 他要借这新取的名字,寄托自己决心成为日夜照耀臣民的有为之君的美好心愿。但是,这位年轻的南唐第三任君主,真有收拾旧山河,重振乾坤的宏大气魄吗? 第二章温柔富贵 如鱼得水 作者:黄清华 农历七月七日,是中国传统的七巧节。在美丽的 神话传说中,这一天,成千上万的喜鹊从四面八方飞 到银河,为相隔在银河两岸的牛郎织女搭桥。这样,隔河相望了一年的苦命恋人牛郎织女就可以在鹊桥上互诉别情和相思之苦了。宋朝秦观有一首著名的词《鹊桥仙》,写的就是每年的七月七日牛郎织女相会的故事,他这样写道: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五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首词把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相聚,描绘得缠绵悱恻,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十分感人。人间的善良百姓,都在这天夜里仰望天河,默默地为牛郎织女祝福。妇女们更是欢欣鼓舞,往往是不待天黑,就已搭好香案,一待夜幕降临,她们就会跪在地上,对着银河中的织女星朝拜,乞求织女赐给她们智慧和技巧。因为相传织女十分心灵手巧,织成的布可以变成天上的云霞。在古代,七月七日是一个吉祥并很神秘的日子。南唐的第三代君主李煜,就降生在公元937年的这一天中。本来,李煜在七月七日七巧节这一天中降生,就已是很神奇的事,更为神奇的是,李煜还天生异相,与一般的孩子大不一样。只见他生得:宽宽的天庭,丰满的双颊,前面两颗门牙并二为一,有一只眼睛有着两颗瞳仁。这就是所谓的“骈齿重瞳”。中国古人迷信面相,认为骈齿重瞳为旷世稀有的贵人之相。据说在旧史书的记载中,周朝的周武王就是天生骈齿,而与尧并称为“二帝”的舜和力拔山兮气盖 世的西楚霸王项羽则都生有重瞳。因此,李煜的降生, 不仅为李府上下带来了添丁的洋洋喜气,还为大家带 来了吉祥富贵的美好征兆,尤其是对于他的爷爷李昪。 李煜降生时,爷爷李昪还没有称帝,只是以齐王、太师,天下兵马大元帅的身份坐镇金陵,但实际上已经把持朝政了。孙子李煜的降生,使他大喜过望。他不仅为新添了一个孙子而高兴李家人丁兴旺,而且还从孙子天生的奇异相貌中预感到大吉大利的征兆。可以说,李煜的降生,坚定了李昪称帝的决心,也促使他提前采取了行动。就在李煜降生才3个月的时候,李昪就毅然地逼迫吴王禅位,自己称帝了。这样,本是王子的李亶一跃而为皇太子,而原是王孙的李煜也就自然而然的升为皇孙。温柔富贵,更上一层楼。 李昪本人作了皇帝后,仍然朴素节俭,他的儿孙们可是金枝玉叶,尽享温柔富贵。尤其是李煜,因为天生异相,得到了更加无微不至的照顾。他的奶娘乳母,丫环侍仆,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至于衣食和日用之物,自然更是精美异常。他的童年,是在全家的精心呵护下度过的。 童年的李煜,天资聪颖胜过父亲李亶。他学啥会啥,尤其偏爱诗文。7岁时就能对爷爷背诵曹植的 《燕歌行》,而且对于这么古奥深晦的古诗,他竟能心领神会。爷爷李昪见他这么聪明伶俐,十分喜爱。可惜李昪不久就去世了,李煜的父亲李亶继承了皇位,李煜也就由皇孙变成了皇子。李昪的死,对李煜是一大不可估量的损失,他不仅失去了慈爱的爷爷,也失去了一位可供他学习模仿的明主的楷模。而且,家庭的内部纷争也从此开始,这就是前面一章提到的李煜的大哥弘冀为夺皇太子位毒杀叔父景达的事。 前面一章说过,李煜身为皇六子,本来是没有皇位继承权的,有继承权的是他的大哥弘冀,由于弘冀和其他几位哥哥的相继去世才使皇位继承人的担子落在了他的身上。但在弘冀死前,由于害怕众兄弟抢他的皇位,对兄弟们渐渐冷淡并有些阴沉,尤其是对天生异相的小弟李煜。大哥的仇恨,李煜初始并不知情,毕竟那时他还很校但当他被人告知原委后,幼小的心灵受到很大的伤害和震动。他自幼博览史书,对历史上的一些人们掌故知道得很多。坚决不受帝位的巢父、许由,为了满足父皇传位给小儿子而离开国家断发纹身的泰伯、仲雍,这些人的高风亮节深深地为小李煜所敬佩并决心仿效他们。而曹植的“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所描绘的兄弟骨肉相残的残酷情景,更使他下定决心抛弃权势,淡泊名利,纵身翱游于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之中。 李煜为自己选择的这条道路,与他的性情和气质十分吻合。他天生有文艺方面的才能,兴趣极为广泛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无所不能,无所不通。尤其是对于填词一道,更是炉火纯青,美妙绝伦。比之父亲李亶,称得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当然,李煜的这种天赋和气质,除了遗传因素,重要的是受周围环境的熏陶。他自小住在广陵和金陵即现在的扬州和南京。这两个地方,是当时繁荣富庶文物文人荟萃的中心地带。上自朝廷深宫内苑,下至民间平头百姓,无不重视文艺,且素有诗酒风流的柔媚风气。当时的金陵,亭台歌榭,书坊画院,鳞次栉比。公子王孙,卿相大王,宴集吟咏,古城沉浸于一片蕴藉文雅的气氛之中。李煜的父亲,身边就聚集了大量如冯延已之类的文人骚客,经常举行大型的诗词宴会。在这种文风昌盛的环境中,李煜耳濡目染,养成爱好文艺的性格,实在不算奇怪。况且他天资聪敏又有名师指点,长进很快也在情理之中。此外,当时的人民,已经有了丰富的制造文房四宝— — 笔、墨、纸、砚的经验,各地出产的文房珍品自然毫不例外地要先满足宫廷的需要。色泽柔和,薄滑坚韧的宣州宣纸,“落纸如漆,万载存真”的李廷□墨,“玉质纯苍理致精,锋芒都尽墨无声”的龙尾砚,这些称心如意优良绝伦的文房四宝,为李煜学习书画提供了别人所不可能有的有利条件。加上宫廷收藏有大量的历代名书画家的字帖和名画真品,他自幼就能随时欣赏、研究、临摹;再加上他父亲李亶和冯延已等一大批喜爱书画也工于书画的名家指点,培养了他不同一般的书画理论水平和鉴赏能力。他刻苦练习,专心参悟,终于长成为有着自己独特风格的书画家。 李煜初学书法时,最喜欢柳公权和裴休,专心临帖,往往一二个小时不休息。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界的开拓,开始博览诸家,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书法家从卫夫人到钟繇,王羲之、颜真聊、柳公权、张旭等他无不喜爱并认真体味钻研,终于融百家之长为一炉,自成风格。他的书法,显著的特点是瘦劲而极有风神。有人评价说他的书法是写大字如截竹木,作小字如聚针钉,是很确切传神的。宋代有人则惊叹他的字为“倔强丈夫”。 他的这种瘦劲而又铁骨铮铮的字体被人们称为金错刀。李煜用这种金错刀体写作,达到得心应手,变化莫测的地步。有时写得兴起,他便丢了笔,抓起一束布帛,饱醮浓墨,在铺开的大纸上痛快淋漓的挥洒。人们说他如此写出来的字更是矫如游龙,翩若惊鸿,如舒卷自如的行云,如宛转奔腾的群山,令同时代的人自愧不如,不敢称雄。而且,李煜还有极高的书法鉴赏水平和理论水平他的关于书法理论、鉴赏评论的文章,至今仍有保留下来的记载。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李煜同时还是一名画家,他的山水画、人物画、花鸟、墨竹画都很有造诣。他的画同他的书法一样,重视的是筋骨和神韵。他的画法源于他的金错刀体书法,别出心裁,极富独创精神,为时人和后人所推崇宋代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就记载说:“后主(李煜人称李后主),才识清赡,书画兼精,尝观所画林木飞鸟,远过常流,高出意外。金陵王相家有杂禽、花木,李忠武家有竹枝图,皆稀世之物。”可见李煜的书画很受人们赞赏。当然,他的书画也极受历代书画收藏者的青睐。直到北宋末年,宫廷中还珍藏着他的九幅花鸟作品。 李煜的绘画题材,主要是山水、花鸟和竹木,他书、画都追求一种直率、自然、适意的风格。这当然不会是偶然的。古代文人墨客都喜欢通过自己的作品 来寄托自己的感情和志向,李煜也难例外,他的书画 作品的风格显然寄托了他执着追求自由的理想和情怀。 他曾自号为钟隐、钟山隐士、钟峰隐居、钟峰隐者、钟峰白莲居士,这些称号都寄有他远离残酷的现实政治,去过一种高洁自由的隐士生活的思想感情。他在 少年生病时,曾在庐山隐居过一小段时间。这段短短 的隐居生活,是他生命中最适意的一段时间。他的这种渴望隐居生活的感情在他的《春江钓叟图》的题词中有很直白的表示: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样春。一壶酒,一 竿纶,世上知侬有几人? 一阵春风一叶舟,一纶兰缕一轮钩。花满渚,酒 满瓶,万倾波中得自由。 画中渔父恬静、平和、自由自在、自得其乐的生活,让羁身于王室中的李煜十分羡慕,词尾一句“万 倾波中得自由”直显的表明了他的内心情感。 旖旎柔媚,富贵温柔的皇宫内苑,为李煜成长为诗书礼艺无所不能的文艺全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同时也成为束缚他过自己喜欢的自由自在生活的羁绊。不过李煜虽身在皇宫深院,他的思想却可以在文林艺苑中纵情翱翔。在这里,他的文学家的天性,才如鱼得水般地尽情施展开来。 第三章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 作者:黄清华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在金陵皇宫的轻歌曼舞声中,在对诗词书画的迷醉中,唇红齿白的小从嘉转眼间长成了风流倜傥的翩翩美少年。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样一位才情双全的皇太子,他的婚姻大事自然有不少人为他操心。那时候,婚姻严格的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年轻人的婚事都是父母一手操办。而李煜作为皇太子,他的妻子也就是以后的皇后,一朝国母,自然不能掉以轻心。他的父亲中主李亶选来选去,选中了当朝权贵,南唐的开国元老周宗之女作为未来的皇后。周宗不仅是与李昪共同打江山的开国功臣,而且极善于为人处世和经商之道,所以又富又贵,人缘还极好,是当时炙手可热的权臣富贾。中国封建社会历来讲究政治联姻,从王国民族之间的 “和亲”到豪门巨贾间的结亲,无不反映了这种政治联姻的广泛存在。周宗之女能被李亶选中作儿媳,一方面归功于她自己早就美名远扬;另一方面也得归于她老子的倾朝权势。李亶此举,既是为儿子选妻子,也是拉拢周宗以巩固朝廷,可谓一箭双雕。 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往往有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结成的不和谐婚姻的细致生动的描写,人们从中可以窥见古代人们因为婚姻不自由而遭受的痛苦可是李亶与周宗的这件政治联姻无意于爱情的“无心栽花”却真的开出了鲜艳美丽的爱情之花。李煜和周宗之女的洞房定情,早就传为佳话。 周宗之女小名娥皇,生得明眸皓齿,极为秀美,早就美名在外。但封建时代讲究男女授受不亲,这样一位美丽的未婚妻,李煜却从未曾谋面。直到洞房花烛夜,挑开红盖头,李煜才得一睹芳容。而这一眼,就牢牢系住了他那颗风流多情的心。新娘的美,超乎他的想象,只见她:双目流盼,明净澄澈;樱桃小嘴别致玲珑;如云乌发,高高挽起;如玉脖颈,颀长优雅;纤纤素手,如削葱根。他乍一见娥皇之美,不由丧魂失魄,只觉她比书中读到的西施、王嫱、飞燕、玉环还都生动美丽百倍。 而娥皇这边,李煜的文雅俊秀也大出意外。早就听说这位皇太子丰神秀仪,天生骈齿重瞳,很不一般但她想,向来皇子皇孙都十分骄贵跋扈,这位天生异相的皇太子肯定更加盛气凌人,难以侍候。不料一见之下,竟是这般温文尔雅。两人双手相握,一会儿深情对视,一会儿又害羞地避开对方灼热的眼光,千言万语竟成无语。才华横溢,出口成章的李煜,聪慧伶俐的娥皇,一时都成了哑巴。良久良久,李煜才从肺腑中迸出一句 :“与子偕老 。” 这一年,李煜18岁,娥皇19岁。他们在婚礼上一见钟情,先婚后恋,演出了一段缠绵悱恻,如膝似胶的爱情故事。 娥皇不但容貌秀美,而且还通诗书,善歌舞,精音律。一手琵琶,更是弹得出神入化,如鬼泣神诉。后来她在为中主李亶祝寿时弹琵琶助兴,中主大为欣赏,高兴之下,把一具珍贵的烧槽琵琶赏赐给了她。据说这具琵琶是用汉朝末年著名的文人和学者蔡邕的焦桐制造的,形状精美,音质极好,是一件无价之宝。娥皇视之如命,与它形影不离。 与娥皇结合,犹如在李煜的生命之泉中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他那孤寂单调的生活从此变得摇曳多姿,绚丽多彩。他们相依相偎,如胶似漆;他们赏花吟月,吟诗填词,轻歌曼舞,浅斟低唱,过着神仙一般快乐的逍遥日子。有时娥皇回娘家探亲,李煜就急得如坐针毡,虽只三两天时间,在他却如三年两年。为减相思苦,他就拼命地填词,从而作出了大量的柔情缱绻 的诗词,下面的这首《长相思》就是其中的一首: 云一隔,玉一梭,淡淡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 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颗。夜长人奈何。 这首词描述的是一个秋夜,娥李煜孤枕难眠,听着窗外风雨打芭加思念娥皇。反正睡不着,索性披这首《长相思》。词的上阙描写的束和神态,下阙描叙的是当夜窗外念睡不着觉从而倍觉黑夜漫长的心交融,形神逼真,相思之情宛然纸吟咏称道。 娥皇本性天真淘气,娇憨可掬投意合的夫君面前,她的天性得以天,她喝了几杯醇酒,略有醉态,得斑斑驳驳,与白里透红的小脸交秀丽;而顽皮的她,居然轻轻的嚼着望着自己怔忡入迷的丈夫张嘴就歪倒在床上。这一生动的闺中嬉戏煜的创作灵感,他起身挥笔,瞬间便成了一首《一斛珠》 晚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几个。 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扈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 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读完这首词,面前便如站了一个醉态可掬,娇憨俏丽的娥皇。李煜的词,写真、传神的能力可见一斑。 娥皇的才情,在李煜的爱情滋润下大放异彩。她精通音律,不仅能歌善舞,还可以自编舞曲。李中主把那把名贵的烧槽琵琶赐给她,可算是赐对了人。李煜夫妇二人,经常诗词唱答,填词作曲,琴瑟和合。据说有一次娥皇为邀李煜共舞,当即制成两支新曲,命名为《恨来迟破》和《邀醉舞破》。如此即兴作曲,若不是具有相当深厚的音律知识和音乐禀赋,无论如何也是作不出来的。娥皇从根本上说可以称得上是音乐大家,她对中国音乐最大的贡献大概莫过于修复著名的《霓裳羽衣曲》了。 《霓裳羽衣曲》本来是从西凉传入的法曲,经过唐玄宗李隆基的润色,成为规模盛大,气势宏伟的大型舞曲。杨贵妃杨玉环当年所以能集玄宗的三千宠爱在一身,除去天生丽质,也与她最善于舞《霓裳羽衣曲》有关。可是安史之乱后,《霓裳羽衣曲》便渐渐失传了,到五代十国时只保存残破不全的曲谱。当时一些宫廷乐人和民间乐人都曾试图修复它,均未成功。娥皇和李煜夫妇二人都精通音律,他们找到残谱,共同研究,或去或补,终于恢复了乐谱原貌。恢复乐谱原貌之后,二人又按乐编舞,编成了霓裳羽衣组舞。他们又调集教坊宫娥,由娥皇亲自教习,直到宫娥完全掌握至于舞步娴熟自如。这之后,娥皇便经常在宫中举行大型的霓裳羽衣舞歌舞会了。这是李煜登基以后的事。 李煜登基是在公元961年,即他与娥皇婚后的第八个年头。从此李煜由皇太子登上龙座,正式成为一国之主,人称李后主。也是从这一天开始,李煜才开始叫李煜,在此之前他叫李从嘉。李煜成为国主,娥皇也就相应地成为皇后,人称大周后。此时,他们已经有了两个活泼可爱的孩子。长子仲禹已经5岁, 次子仲宣刚好1岁。 本来,后主这时已经26岁,娥皇也已27岁,而且新登皇位,又为人父人母,理应节制声色,转而考虑国家大事才对。开始,他们的确也这么想过做过。可是国事如麻,欲理还乱,江北之地在中主时就已割尽,他们又无回天之力。尽管此时北方的赵匡胤正四处动兵,雄心勃勃地要完成一统中国的宏愿,后主夫妇却认为南唐有长江作为天堑,宋军南下并非易事。这种侥幸的想法使他们抛却忧虑,照样沉缅于歌舞声色之中。 大周后出生富贵,奢华成性。当了皇后以后,皇家的排场和财物,尽由她支配,她自然由着天性,极尽奢华之能事了。而她又聪颖灵活,心裁别出,所以经常有花样翻新的赏心乐事让后主大开眼界并乐此不疲。 大周后不仅天生丽质,还是一位天才的化妆师。她用当时宫中十分流行的天水碧绫锦制成一种宽袖长裙的新装,又创造出一种高高耸起的发髻,还在鬓角边插上一二朵芳香扑鼻、玲珑剔透的油茶花饼。她经常这样装扮自己,漫步于树木花草之中,高髻摇摇,长裾飘飘,粉蝶追逐着油茶花饼的芳香,从远处看,直如仙女下凡一般;而晚上看去,更是朦胧飘逸,无疑是天上神女。她的这种装束,被称为宫样新妆或北苑妆,后宫佳丽们纷纷效仿。 大周后还是一位天才的装潢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师。有一件事可见她的这种才能实在达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同时也可略见当时后宫生活的奢华淫靡到了什么程度。据记载,大周后不喜欢太重的烟火味,因此便在宫中四壁和藻井上镶上许多大明珠,以明珠反射月光,使室内清辉如同白昼,并且光怪陆离,神秘如梦。她还用十多种名贵的香料制成一种异香,使殿中处处弥漫着浓郁的芳香。就在这华丽芳香的环境中,她经常举行各种形式、规模的歌舞会,其中以霓裳羽衣舞会为最多后主和大周后完全的沉溺于这种歌舞升平之中,有时舞会从上午开始,直到红日西沉,她们犹感不尽兴。后主曾填有不少描绘这种歌舞场面的词。下面这两首《玉楼春》和《浣溪纱》就分别描绘了从白天舞到深夜,从夜晚舞到天亮的狂欢场面。 玉楼春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春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浣溪纱 红日已高二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屑,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这两首词,以优美华丽的词藻形象鲜明的勾勒有声有色的歌舞场面,以及宫中奢侈豪华,纵情浪漫 的生活图景。由此可以略见当时后主与大周后耽于声色,风流浪漫的生活作风。在后主看来,他贵为一国 之主,又没有什么吞并别国的野心,偏安一隅,惟求 自保,要享受这种轻歌曼舞的美好生活应当不算难事。他祈祷自己和大周后花好月圆,青春永驻地共享这种美妙的生活。下面这首《后庭花破子》就寄托了他这 种美好心愿: 立树后庭前,瑶草妆镜边;去年花不老,今年月又圆。莫教偏,和花和月,天教长少年。 然而命运无情,青春年少的大周后竟然在964年病倒了。后主开始还以为只是寻常小病,他吩咐派出最好的太医,使用最优的药物,自己早晚问寒问暖,探视病人的饮食起居,仍然按时听朝处理政务。不料大周后这一病倒,竟再也没见起色。“屋漏偏遭连夜雨 ”,就在大周后卧病在床,病势垂危的当口,她的次子仲宣又突然夭折。这一失子之痛加速了她走向生命的终结。 大周后天性慈爱,对两个儿子仲禹和仲宣都爱如掌中明珠。特别是次子仲宣,是她当皇后那年生的,此时年方4岁。仲宣生得极为秀丽,眉目神采就像画中所画的一般。他又聪敏听话,勤奋好学,3岁时就能背诵《孝经》和识别音律音奏,深得父母宠爱。后主常常把他抱在膝上,亲自教他吟诗作画。大周后爱他,更是胜过自家性命,不放心乳母抚养,放在身边亲自调教。待她生病时才不得不交给别院由保姆照管。 大周后卧病月余不见好转,她的贴身侍婢们经常到佛堂焚香跪拜,祈祷上天保佑大周后早日康复。小仲宣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有一天,爱母心切的他,一个人跑到空无一人的佛堂,像大人那样煞有介事地跪在蒲团上,双手合十,嘴里念念有词。他是在为母亲祈祷。不料有一只大猫正趴在佛堂中高悬的琉璃灯上,看到小仲宣进来,猛地一蹿,挂得不牢的琉璃灯便同大猫一起掉了下来。“啪”的一声巨响,猫儿又“喵”地一声惊叫。年仅4岁的小仲宣此刻正全神贯注地为母亲祈祷,突然遭到这种惊吓,撕肝裂肺地惨叫一声,便翻身昏倒在地,两眼翻白,口角流涎,得了惊痫玻百般救治无效,不几天便一命呜呼了。 后主惊闻爱子夭折,不由五内俱焚,痛不欲生。更让他为难的事,这事还不能让大周后知道,否则定会要了爱妻的命。所以在大周后面前,他还得强颜欢笑,只有在背地里含泪饮泣。他把自己的悲哀寄于诗词,赋了一首悼子诗: 永念消难释,孤怀痛自嗟。 雨深秋寂寞,愁引病增加。 咽绝风前思,昏濛眼上花。 空王应念我,穷子正述家。 虽然后主和众人都极力隐瞒,仲宣去世的消息,最终还是传到了大周后的耳里,那时离仲宣去世已有好几天了。噩耗初闻,大周后根本不肯相信,当她确信爱子真的从此离去了时,不由痛哭失声,一口气喘不过来,一下子昏死过去。待救醒过来,又是呼天抢地地恸哭,直至昏死。这样反复几次,她的病势骤然加剧,终于无药可救。弥留之际,后主日夜守候在她身旁。她临终前握住后主的手, 深情切切地说道 :“我是幸福的,我自嫁到君家,蒙君恩爱,已是10年。作一个女子的荣耀,也莫过于此了。遗憾的是,子殇身殁,不能再好好报答你了1然后又叫人拿来公公李中主当年赏赐的烧槽琵琶和自己日常佩带的玉环,亲自放进后主手里,殷殷说道:“我的一切,都是君之所赐,只有这琵琶,是公公的遗泽;这玉环,是我母亲留给我的,都是我形影不离,最为珍爱的。现在我要走了,不能再陪伴你,就让它们代我陪伴你吧。你看到它们,就像看到我一样1说完这一切,她又奋力坐起来,亲笔写下遗嘱,请求死后薄葬。这之后又静卧三天,起身沐寓更衣、打扮得端端正正然后拿出一块玉自己放在嘴中含着,躺在床上,慢慢闭上眼睛。这一闭上,就永远不再睁开了。这一年,大周后才30岁。 刚失爱子,又丧娇妻,漫柔多情的后主几乎支撑不住了。他整天哭泣,不吃不喝,怔怔忡忡地回忆着与大周后恩爱缠绵的往事。一忽儿哭,一忽儿笑,谁也无法阻止,谁也不能替他分担一份悲痛。几天下来,他已瘦成皮包骨头,整个人都形容枯萎,甚至要靠拐杖才能站直行走。大周后是公元964年十一月二日谢世的,到次年正月初一才正式下葬。衰弱难支的后主,仍坚持亲临葬礼,将大周后心爱的烧槽琵琶放进陵墓陪葬。他还亲自写了祭文,悼念亡妻,署名为鳏夫煜,命石工刻在巨大的石碑上,立于大周后的陵前。这篇祭文是后主用血泪写成的,情真意切,哀思绵绵,令人不忍卒读。是啊,当年二人洞房一眼定情,相约白首偕老,谁料天不佑人,半路掠去大周后,留下孤独凄凉的后主,独对旧日宫阙,树木花草,物是人非,思之怎不叫人断肠!虽然这篇祭文洋洋洒洒万言,后主仍觉未能完全表达自己的丧妻失子的哀思,又写了两首五律诗悼念爱子娇妻。其一为: 珠碎眼前珍,花凋世外春。 未销心里恨,又失掌中身。 玉笥独残乐,香奁已染尘。 前哀将后感,无泪可沾巾。 其二为: 艳质同芳树,浮危道路同。 正悲春落实,又苦雨伤叶。 秾丽今何在?飘零事已空。 沉沉无问处,千载谢东风。 大周后离去后的好长一段时间,后主都不能从失去她的悲哀中解脱出来。斯人已逝而旧物宛在,后主经常触景伤怀。瑶光殿是大周后在世时住的地方,其两侧种有一株腊梅,那是他与大周后共同栽下的。如今梅花吐芳,而伊人已然不见,后主每一望见,都忍不住伤心泪下,他有一首五律咏叹的就是这种物是人非的哀伤: 失却烟花主,东君自不知。 清香更何用?犹发去年枝。 冬去春回,皇宫内苑又是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可后主仍沉浸在深深的悲哀之中,花前月下,亭台歌榭,原来都是他与大周后携手共游,把酒赋诗的地方,而今却是他独自一人,扶着拐杖哀哀徘徊。有时思妻 成痴,会在梦中与爱妻重温旧日的恩爱,可惜醒来仍 是独拥孤枕,不由惆怅不已。他的这种心情,在一首《采桑子》中有真切的反映: 亭前春逐红英尽,舞态徘徊,细雨霏微,不放双眉时暂开。 绿窗冷静芳音断,香印成灰,可奈情怀,欲睡朦胧入梦来。 他还在一首感怀诗中无可奈何地叹息道:“空有当年旧烟月,芙蓉城上哭蛾眉。”尽管李煜对爱妻百般思念,千般哀怨,却不能让美丽的大周后死而复生了。所谓“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正是后主痛失大周后心情的真实写照。 第四章相看无限情 作者:黄清华 最后把后主从痛苦的深渊中解救出来的是小周后,是她的天真烂漫,清新自然,是她与大周后的许多相似之处,冲淡了后主对大周后的刻骨思念,并把当初对大周后的满腔爱意转而倾注到她的身上。 小周后是大周后的同胞妹妹,因为姐姐的关系,她可以经常地出入后宫。大周后与李后主新婚时,她还是一个很小的小丫头,虽然聪明秀丽,也不太可能引起新婚燕尔,完全沉浸在与大周后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中的李后主的注意。后来她渐渐长大了,风神才情不逊于其姐姐大周后,而其天真烂漫,娇俏可人更尤有过之。但大周后在时,后主夫妻恩爱,一门心思全扑在了她的身上,无暇顾及别宫另院的后宫众佳丽,自然也不太关注这位美貌活泼的妻妹。后来大周后卧病在床,小周后经常进宫来探望,一住就是几天。大周后当时常常昏昏沉沉地睡去,只有姐夫李煜李后主陪着她闲聊。这时,李煜才惊讶地发现,自已的这位妻妹竟是如此的美艳绝伦。而且小周后活泼伶俐,语声清脆,说起话来,真如莺歌燕语一般,十分撩人心扉。后主本就风流多情,自古文人墨客大多如此,乍识妻妹的美艳,竟自心神摇荡,难以自己了。而小周后当时大约十五六岁,正值青春妙龄,头一次与一个男人尤其又是后主这种气度儒雅不凡的成熟男人在一起面对面地聊天闲话,自然意乱情迷,芳心轻启了。大周后卧病在床月余不起,小周后经常住在皇宫,这就又为二人的进一步发展感情提供了机会。这样,在大周后还生病未去世之时,后主与小周后就已经双双坠入了爱河,他们的这一情感,并没有逃脱聪慧的大周后的眼睛。这一打击,加剧了大周后病情的恶化。所以,公正一点说,后主和小周后对大周后的早逝应该感到愧疚。 但是李煜也并非荒淫好色的登徒子,她之爱小周后,如同她之爱大周后一样,都是真心真意的。他喜新,却并不厌旧。当他发觉爱上了小周后时,他曾那么天真地幻想着:待有朝一日大周后病好了,他就把小周后正式纳过来,三人同游同戏,同食同寝,就像当年尧的二女娥皇、女英共侍大舜一样亲密无间。可惜不久他的美梦就破灭了,大周后带着无限的惆怅离开了人间。这份惆怅,除了花年早逝,爱子早夭,是否也有一点对于后主的移情别恋的艾怨呢? 大周后的死,一时曾使后主心灰意冷,简直想要随她而去。但到底昔人难比眼前人,青春活泼,曼妙 可人的小周后使他的悲痛渐渐地淡化了。而且小周后与大周后的确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不仅容颜同样俏丽,而且也同样精通音律,能歌善舞,一口玉箫吹得十分 娴熟动听。大周后死后,后主为了排遣愁肠和相思,常常让小周后吹笙解闷。 但二人并没有立即成婚,一方面是当时大周后方逝不久,后主不愿在她尸骨未寒时就另取新人;另一方面,小周后当时才十五六岁,有些偏校最主要的是,大周后去世后不到10个月,后主的母亲钟氏又故去了,这样一来,他们必须服丧三年后才能结婚。在这期间,小周后虽然也住在宫中,但因为没有正式举行婚礼,二人也就不能光明正大的双宿双飞了。但两颗被爱火焚烧的心怎么能耐得住长久不相见的寂寞?于是他们便经常偷偷的约会,一吐衷情。后主十分痛恨这种约束而又无奈何,他在一首诗中写道: 迢迢牵牛星,杳在河之阳。 粲粲黄姑女,耿耿遥相望。 他用诗词托物言情,表达了对自己和小周后近在咫尺却因为礼教束缚而不能尽情爱恋的怨恨。然而这种偷偷摸摸悄悄进行的恋爱也自有它特别的快乐。一天晚上,花明月淡,薄雾轻笼,李煜十分思念小周后,便写了一个短笺约她出来到画堂南侧相见。大胆的小周后精心装扮之后,悄悄地从住所溜了出来。为了防止被宫娥看到不好意思,她便脱了金缕鞋提在手中,只穿着袜子,一步一步轻轻地走过飘满落花的台阶,又强按住那颗几乎要跳出胸口的芳心,勇敢的继续走到画堂南畔。后主早已在那儿等着她了,一见小周后,后主便微微含笑,无限情深地盯着她。小周后则娇羞无限地扑进后主的怀抱,而身体仍在微微颤抖,不胜惊怯。良久,在后主耳边轻声呢喃道:“奴家出来一趟不容易,今晚我要让你玩个够。”那晚与小周后幽会后回到寝宫,柔情荡漾的后主回忆起刚才小周后那娇憨无限的样儿,情难自禁,挥笔填上一首 《菩萨蛮》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霄好向郎边去。刬袜步得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这种怕人知道的偷情幽会,风流孟浪的后主居然用笔写了出来,而且极尽细致美妙。这首词很快便传出了宫廷,民间文人和寻常百姓都争相传诵,成为千古佳话。而“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这二句,更是广为流传。后来一些画家以李后主的这首词为题材,将他们幽会的情景画入画中,就是著名的《小周后提 鞋图》。 同这幅画一起流传下来的还有一些文人骚客 为这幅画的题诗词。 后主描写自己与小周后偷情生活的诗词还很多,这些诗词大都精致纤巧,情真意浓,说尽了偷情生活 的欢愉和相思之苦,且看下面这首 《菩萨蛮》 蓬莱院闭天台女,画堂昼寝无人语。抛枕翠云光,绣衣闻异香。 潜来珠琐动,惊觉银屏梦。脸慢笑盈盈,相看无限情。 原来,那是一天下午,小周后正在蓬莱院午睡,相思难捺的后主偷偷地跑去看她。看到院里寂无一人,便悄悄地踱了进去。看到小周后在睡觉,便轻轻地撩开帘幕,但见小周后拥着枕头,一头如云乌发抛洒开来,闪着柔和的光泽,更衬得唇红腮白,一幅“睡美人”的诱人样儿。而且从她薄薄的绣衣中,还散发出缕缕淡淡的异香。这一切,直把后主看得呆了,真想凑上去轻轻吻她一下。但是珠帘碰撞的声音惊醒了梦中的小周后,她睁眼一看,看到后主正站在床前,目光深情地盯着自己,不由娇羞地一笑,同样深情地回望着后主。二人目光相接,一时都难以移开自己的眼光。盈盈柔情,顿时在心头弥漫开来。后主后来回到 澄心堂自己的房间,回想刚才的一幕,不由激动万分, 当即写下了上面这首《菩萨蛮》。后来,他又在一次宴会散后,为小周后写了一首《子夜歌》,更加直白地表明了自己对小周后的倾慕。他还怕小周后不明白,特地在词的开头两句加了圈点: 寻春须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缥色玉柔擎,醅浮盏面清。 何防频笑粲,禁苑春归晚。同醉与闲评,诗随羯鼓成。 还有一首《菩萨蛮》,描绘的是后主与小周后作乐时的情景。在一次宴会中,小周后为让后主高兴,特地吹笙一首助兴。在吹奏中,后主始终目光不移地盯着她,时而是她的樱桃小嘴,时而是她的纤纤十指,一双眼睛几乎忙不过来。小周后也情不自禁地向后主那边频频顾盼,二人常常目光相缠,暗中以秋波传情,不由十分陶醉。 铜簧音脆锵寒竹,新声慢奏移纤玉。眼色暗相钩,秋波欲横流。 雨云深绣户,来便谐衷素。言罢又成空,魂迷春梦中。 “脸慢笑盈盈,相看无限情”、“ 眼色暗相钩,秋波欲横流 ”,多么生动地写出了小周后多情而大胆的春心啊!如此如花美眷,似水柔情,怎不叫风流才子怦然心动而至“魂迷春梦中”呢。 三年苦乐相随的偷情生活终于过去了,公元968年,李煜的守孝期满,就对臣下提出要与小周后完婚。为了让小周后名正言顺地入主中宫,李煜命掌管礼仪的大臣详细查阅历代帝王大婚沿革,草拟婚礼的程序,并要中书舍人徐铉和知制诰潘佑参加议定,暗示婚礼一定要办得隆重体面。但是徐铉和潘佑的意见不一致,发生了争执。徐铉认为国难当头,财政拮据,婚礼应当从简,潘佑认为这是为国家立皇后,尽管是续弦,还是应该把仪式办得隆重一些。二人因此还引经据典地为自己的观点辩护,但后主毕竟宠爱小周后,生怕婚仪简单会委屈了她,因而不顾国家财力困乏而采取了潘佑的意见,于是宫廷上上下下,都全力以赴地为皇上婚仪作准备。 李煜迎取小周后的过程其实很有一些滑稽。当是时,他与小周后早已陈仓暗渡,同枕共眠,成为事实上的夫妻了,但为了向朝野人士宣示皇家明媒正娶的神圣庄严,还是按照古代婚礼的规矩,履行了六道手续,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所谓“纳采”,就是男家先向女方家提亲,如得到女方家长同意,就备了礼品正式提亲求婚。所谓“问名”,则是男家携了礼物去女家询问女方的姓名和生辰八字。所谓“纳吉”,是男家根据女家提供的女方生辰八字,经过占卜认为二人可以结合后,再备礼物向女家通报,决定联姻。而“纳征”则是男家向女家馈赠厚礼,证明两家儿女正式订婚。“请期”是“纳征”后, 男方择定良辰吉日,请求女家赞同婚期。最后是“亲迎”,也就是男家到女家迎亲。一般所说的婚礼,指的便是迎亲这一天的仪式。 轰动金陵的“亲迎”大典终于到来了,李后主与小周后的风流韵事,早已在民间传为佳话。迎亲这一天,天刚放亮,金陵的主要街道就挤满了围观的人群。人们如潮般涌向迎亲队伍要经过的街道。后来的人没有落脚的位置,就爬到屋顶上和街道两侧的大树上观看。而这次婚礼也真“不负民望 ”,让他们大开了眼界。后主是用皇家最高规格的仪仗来迎娶小周后的。只见前有戎装侍卫开道,后有彩衣宫女护拥,车水马龙,川流不息。旌旗飘飘,彩扇彩伞摇摇,光彩夺目,喜气洋洋,威风凛凛。当然人们最关注的自然是小周后那金碧辉煌的凤辇了。可惜乐极生悲,正当人们伸长了脖子,瞪直了眼睛全神欢赏这一浩浩荡荡的皇家仪仗时,“轰”的传来几声巨响,接着是一片喊爹叫娘的哭叫声。原来,有几处年久失修的危房,因为屋顶聚集人数太多,不堪重负而倒塌了,致使多人摔死摔伤。当然,迎亲的仪仗是不会为这件事情而停止的,婚礼照常进行。小周后之被称为小周后,就是从这一天开始的,为的是与她的姐姐大周后相区别。 小周后才情不逊于大周后,在铺张浪费上也丝毫不差于大周后,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她在履行婚仪成为皇后后,更加变着花样地过各种华丽的生活。她又心多巧慧,命人在移风殿别出心裁地建了一座花房。花房的四壁玲珑剔透,开了许多形状各异的□简。李煜又锦上添花,派人在各□简上放置了各种名贵的盆景,并在陶盆外面套上精美绝伦的越州瓷盆。还在花房的梁栋、拱柱、台阶等地方,
本文档为【南唐后主李煜传】,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1375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05KB
软件:Word
页数:47
分类:文学
上传时间:2011-04-21
浏览量: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