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年诺贝尔化学奖(1901-2010)

历年诺贝尔化学奖(1901-2010)

举报
开通vip

历年诺贝尔化学奖(1901-2010)历年诺贝尔化学奖--1901-2010 历年诺贝尔化学奖--1901-2010 1901 范特霍夫,荷兰,研究化学动力学和渗透压规律 1902 费歇尔,德国,合成糖类和嘌呤衍生物 1903 阿累尼乌斯,瑞典,提出电离学说 1904 拉姆塞,英国,发现稀有气体 1905 拜耳,德国,研究有机染料和芳香族化合物 1906 莫瓦桑,法国,制备单质氟,发展高温反射电炉 1907 布赫纳,英国,发现非细胞发酵现象 1908 卢瑟福,英国,提出放射性元素蜕变理论 1909 奥斯特瓦尔德,德国,提出催化剂作用理论,对催化、化学平...

历年诺贝尔化学奖(1901-2010)
历年诺贝尔化学奖--1901-2010 历年诺贝尔化学奖--1901-2010 1901 范特霍夫,荷兰,研究化学动力学和渗透压规律 1902 费歇尔,德国,合成糖类和嘌呤衍生物 1903 阿累尼乌斯,瑞典,提出电离学说 1904 拉姆塞,英国,发现稀有气体 1905 拜耳,德国,研究有机染料和芳香族化合物 1906 莫瓦桑,法国,制备单质氟,发展高温反射电炉 1907 布赫纳,英国,发现非细胞发酵现象 1908 卢瑟福,英国,提出放射性元素蜕变理论 1909 奥斯特瓦尔德,德国,提出催化剂作用理论,对催化、化学平衡、反应速率的研究做出贡献 1910 瓦拉赫,德国,合成香料研究脂环族化合物 1911 居里,法国,发现镭和钋 1912 格林尼亚,法国,发明格林尼亚试剂(格林试剂) 萨巴蒂埃,法国,研究有机化合物催化加氢 1913 维尔纳,瑞士,提出配位化学理论 1914 T.W.理查兹Therdore William Richards,1968—1928) 美国人,精确测量大量元 素的原子量 1915 威尔斯泰特(Richard Willstater,1872—1924) 德国人,研究植物色素,特别是叶绿素 1918 哈伯 (Fritz Haber,1868—1930) 德国人,发明工业合成氨方法 1920 能斯特 (Walter Nernst,1864—1941) 德国人,研究热化学,提出热力学第三定律 1921 索迪 (Frederick Soddy,1877—1956) 英国人,研究同位素的存在和性质 1922 阿斯顿 (Francis Willian Aston,1877—1945) 英国人,研究质谱法,发现整数规划 1923 普雷格尔 (Fritz Pregl,1869—1930) 奥地利人,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微量分析法 1925 齐格蒙迪(Richard Zsigmondy,1865—1929) 奥地利人,阐明胶体溶液的多相性质 1926 斯维德伯格(Theodor Svedberg,1884—1971) 瑞典人,发明超离心机,用于分散体 系的研究 1927 维兰德 (Heinrich Wieland,1877—1957) 德国人,研究胆酸的组成 1928 文道斯(Adolf Windaus,1876—1959) 德国人,研究胆固醇的组成及其与维生素的关系 1929 哈登 (Sir Arthur Harden,1865—1940) 英国人,研究糖的发酵作用及其与酶的关系   奥伊勒(Sir Arthur Harden,1865—1940) 瑞典人,研究辅酶 1930 H.费歇尔 (Uails Fischer,1881—1945) 德国人,研究血红素和叶绿素,合成血红素 1931 波施(Carl Bosch,1874— 1940) 德国人,研究化学上应用的高压方法   贝吉乌斯(Friecrich Bergius,1994—1949) 德国人,研究化学上应用的高压方法 1932 兰米尔 (Irving Langnuir,1881—1957) 美国人,研究表面化学和吸附理论 1934 尤里(Harold Clayton Urey,1893—1981) 美国人,发现重氢 1935 F.约里奥—居里(Frederic Joliot—Curie,1900— 1958) 法国人,合成人工放射性元 素   I.伊伦—居里(I reno Joliot—Curie:1897-1956)(女) 法国人,合成人工放射性元素 1936 德拜 (Peter Debye,1884—1971) 荷兰人,研究偶极矩和X射线衍射法 1937 哈沃斯(Sir Walter Haworth,1883—1950) 英国人,研究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C   卡雷 (Paul Karrer,1889—1971) 瑞士人,研究类胡萝卜素、核黄素、维生素B2 1938 R.库恩 (Riehard Kuhn,1900—1967) 德国人,研究类胡萝卜素和维生素 1939 布特南德 (Adolf Butenandt,1903—) 德国人,研究性激素   卢齐卡 (Leopold Ruzicka 1887—1976) 瑞士人,研究聚亚甲基和高级萜烯 1943 海维西 (Gyorgy Hevesy,1885—1966) 匈牙利人,利用同位素作为化学研究中的示踪原子 1944 哈恩 (Otto Hahn,1879--1968) 德国人,发现重核裂变现象 1945 维尔塔宁(Aatturi Virtanen,1895—1973) 芬兰人,发明饲料保藏方法 1946 萨姆纳(James Batcheller Sumner,1887-1955)美国人,发现结晶蛋白酶   诺思罗普(John Howard Northrop,1891—) 美国人,制备绩效状态的酶和病毒蛋白质   斯坦利 (Wendell Meredith Stanley,1904—1971) 美国人,制备绩效状态的酶和病毒蛋白质 1947 鲁宾逊(Sir Robert Robinson,1886—1975) 英国人,研究生物碱和其它植物制品 1948 梯塞留斯(Arme Wilhelm Kaurin Tiselius,1902—1971)瑞典人,研究电泳、吸附分析he和血清蛋白 1949 乔克(William Francis Giauque,1895-1982)美国人,研究超低温下物质的性质 1950 第尔斯(Otto Diels,1876—1954) 德国人,发现双烯合成   阿尔德 (Kurt Alder,1902—1958) 德国人,发现双烯合成 1951 麦克米伦 (Edwin Mattison McMillan,1907—)美国人,发现和研究超铀元素镅、锔、锫、锎等    西博格(Glenn Thedore Seaborg,1912-)美国人,发现和研究超铀元素镅、锔、锫、锎等 1952 A.马丁 (Arcger Martin,1910—) 英国人,发明分配色谱法    辛格 (Richard Synge,1914—) 英国人,发明分配色谱法 1953 施陶丁格(Hermann Staudinger,1881—1965) 德国人,提出大分子概念 1954 鲍林 (Linus Pauling,1901—) 美国人,研究化学键的本质 1955 杜·维尼奥(Vincent Du Vig neaud 1901—1978) 美国人,合成多肽和激素 1956 谢苗诺夫 (Nikolay Senyonov,1896-) 苏联 研究气相反应化学动力学   欣谢尔伍德(Sir Cril Hinshelwood,1897—1967) 美国人,研究气相反应化学动力学 1957 托德(Sir Alexander Robertus Todd,1907-) 英国人,研究核苷酸和核苷酸辅酶 1958 桑格 (Frederick Sanger,1918—) 英国人,测定胰岛素分子结构 1959 海洛夫斯基 ( Jaroslav Heyrovsky,1890-1967) 捷克人,发明极谱分析法 1960 利比 (Willard Frank Libby,1908—1980) 美国人,发明用放射性碳-14 测定地质年代 的方法 1961   MELVINCALVIN,美国,研究光合作用的化学过程 1962   约翰·考德里·肯德鲁 (John Cowdery kendrew)英国人(1917--)    约翰·考德里·肯德鲁是英国著名的生物化学家和分子生物学家。一九五七电他首先确定了多肽链在肌红蛋白分子中的空间排列顺序。一九五九年,他又查明了肌 红蛋白分子的详细结构,从而证实了美国化学家、一九五四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莱纳斯·c·波林关于纤维状蛋白质分子中存在M螺旋体模型的设想。为此,肯德 鲁和他的同事、奥地利血统的马克斯·费迪南掐·佩鲁茨分享了一九六二年诺贝尔化学奖金。 1963   卡尔·齐格勒 (Karl Ziegler)德国人(1898--1973)   久里奥·纳塔 ( Giulio Natta) 意大利人 (1903-1979)   齐格勒博士用来制造世界上最早的低压聚乙烯 的聚合反应器。   从此由三乙基铝和三氧化钛组成的催化剂便脱颖问世了。它与齐格勒发明的聚乙烯催化剂被统称为齐格勒一纳塔型催化剂。一九六三年十二月十日,他们共享诺贝尔化学奖的崇高荣誉。 1964   多罗西·克劳宣特·霍奇金(女)(Dorothy Crowfoot Hodgkin) 英国人 (1910--)    她在维生素B11结构分析上做出的贡献,又为这个新时代增添了一颗璀璨的明珠。现在人们能够采用多种方法提取维生素B12,正是仰仗这一研究成果。一九 六四年,在多罗西·克劳富持·霍奇金一生中是难忘的一年,诺贝尔奖金评选委员会将这一年的化学奖授予了霍奇金。她是继居里夫人及其女儿伊伦·约里奥一居里 之后,第三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女科学家。 1965   罗伯持·伯恩斯·伍德沃德 (Robert bruns Woodward) 英国人 (1917--1979)   他对有机合成的重大贡献,荣获一九六五年度诺贝尔化学奖。伍德沃德对有机化学的最主要贡就是他于一九五二年首次提出的二茂铁的夹心式结构。这种结构现在已为人们所熟知,但在当时则是很难想象的。鉴于这一成就,他荣获了一九六五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1966   罗伯持·桑德逊·马利肯 (Robert S Mulliken) 美国人(1896--)   马利肯是美国著名的物理化学家,由于创立化学结构分子轨道学说而荣获一九六六年诺贝尔化学奖。 1967   曼弗雷德·艾根 (Manfred Eigen) 德国人 (1927--)   罗纳德·G.w·诺里什 (Ronald G.W.Norrish) 英国人 (1897--1978)   乔治·波特 (George Porter) 英国人 (1920--)   由于发明测定快速化学反应的技术,获得1967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艾根等所创立的方法称为“弛豫法”,也叫松弛技术,它包括 温度、压力跳跃法以及离解物效应法。   罗纳德·G.w·诺里什同他的学生乔治·波特以及德国科学家曼弗雷德·艾根一起,因发明测定快速化学反应的技术而获得一九六七年诺贝尔化学奖。   波特和德国哥丁根大学的艾根协力攻关,使反应动力学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鉴于上述成就,独特与他的老师诺里什及后来的合作者艾根共同获得一九六七年诺贝尔化学奖。 1968   拉斯·翁萨格 (Lars Onsager) 美籍挪威人 (1903--1976)   拉斯·翁萨格是美籍挪威人,由于创立多种热动作用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而获得一九六八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1969   德里克·哈罗德·理查德·巴顿 ( Derek Harold Richard Barton ) 英国人 (1918--)   奥德·哈塞尔 (Odd Hassel)挪威   德里克·哈罗德·理查德·巴顿教授与挪威的奥德.哈塞尔教授由于在“形成构象极念和把这些概念应用于化学所作的贡献”,共同获得一九六九年诺贝尔化学奖。他们的研究成果被认为“是一八九四年范德华——拉贝尔理论在立体比学中的一个真正的发展。   奥德·哈塞尔教授同英国有机化学家巴顿,由于“形成构象概念和把这些概念应用于化学反应所作出的贡献”,共同获得了一九六九年诺贝尔化学奖。 1970   卢伊斯·弗德里科·菜洛伊尔 (Luis Federico Leloir)阿根廷 (1906--)    一九四九年,他就在自己简陋的实验室里否定了这一见解,他找到了一种糖核苷酸,即二磷酸尿核苷葡萄糖。这虽然也是一种核苷酸糖,但它的化学活性大于L磷 酸葡萄糖。(今日已知的核苷酸糖约在一百种左右。)它对由葡萄糖生成肝淀粉能起促进作用,它可作为不同形式单糖类相互转换的过渡形式。 1971   格哈特·赫兹伯格 (Gerbard Herzberg) 加拿大籍德国人(1904--)    格哈特·赫兹伯格是加拿大著名物理学家和化学家。他在研究分子光化学,特别是自由基电子结构和几何结构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因而荣获一九七一年诺贝尔化 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在宣布授予他价值达八万八千美元的奖金时说,他所领导的实验室已成为世界上对分子进行光谱分析的著名中心。 1972   克里斯廷·波默·安芬森 (Christian Boehmer Anfisen) 美国人 (1916--)   斯坦福·穆尔 (Stanford Moore) 美国人 (1913--)   威廉·雷华德·斯坦 (William Howard Stein) 美国人 (1911--)   一九七二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三位美国化学家:即斯坦福,穆尔、威廉·雷华德斯坦和克里斯廷·波默·安芬森。安芬森的功绩,在于研究了核糖核酸酶的三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和蛋白质的折叠链的自然现象。    美国生物化学家斯坦福·穆尔,由于利用定量分析的方法解决了有关氨基酸、多肽、蛋白质等复杂的生物化学问题;由于对胰腺的核糖核酸酶的研究使酶化学得以 进一步发展,与纽约洛克菲勒大学的威廉·霍华德·斯坦博士及美国国立保健研究院的克里斯廷·狡默·安芬森博士共同荣获了一九七二年的诺贝尔化学。   斯坦与穆尔先后研制发朗了氮基酸自动分析仪含有磷酸盐的聚苯乙烯色层枉自动分折仪和氮基酸自动程序分析仪,为蛋白质的田定和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 1973   恩斯持·奥托·费台尔 (Ernst Otto Fisher) 德国人(1918--)   杰弗里·威尔金森 (Geoffrey Wilkinson) 英国人 (1921--)   恩斯特·奥托·费舍尔由于制备和测定了由有机化合物与金属原子组成的所谓“夹心面包”结构的化合物(即有机金属化合物),获得了一九七三年诺贝尔化学奖。   英国化学家杰弗里·威尔金森和德国化学家恩斯特·奥托·费舍尔,由于研究有机金属化合物所作的贡献,共同分享了一九七三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1974   保尔·约翰·弗洛里 ( PaulJohH Flory) 美国人 (1910--)   美国高分子物理化学家保尔·约翰·弗洛里由于在高分子化学领域,尤其在高分子物理性质与结构的研究方面获巨大成就,一九七四年荣获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的诺贝尔化学奖 1975   约翰·沃卡普·康福思 (John Warcup Cornforth) 英国人(1917--)   弗拉基米尔·普赖洛格 ( Vladimir Prelog) 瑞士籍南斯拉夫人(1906--)   英国化学家约翰·沃卡普·康福思和瑞士 籍南斯拉夫化学家弗拉基米尔·普赖洛格由于 在研究有机分子和酶催化反应的立体化学方面 取得优异成果,共同获得一九七五年诺贝尔化 学奖。   弗拉基米尔·普赖洛格是世界著名的立体 化学家。由于在有机分子及其反应的立体化学 领域中的贡献,他与约翰·沃卡普·康福思共同获得一九七五年诺贝尔化 学奖。 1976   威廉·伦·利普斯科姆 (William Nunn Lipscomb) 美国人(1919--)   美国哈佛大学无机化学教授威廉·伦·利 普斯科姆由于在硼烷和碳硼烷的分子结构与功 能方面做出重大贡献,获得一九七六年诺贝尔 化学奖。 1977   伊利亚·普里戈金 (Hya Prigogine) 比利时人(1917--)    耗散结构理论对于整个自然科学以至社会科学,已经 产生或者将要产生划时代的重大影响,尤其是对于揭开生命科学 之谜,将具有重大意义。鉴于它的理论价 值, 他的创立者于 一九七七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但是就耗散结构理论的深远意 义和价值来说,它远远超出了一次诺贝尔奖金的价值。   1978   彼得·米切尔 (Peter Mitchell) 英国人(1920--)   英国生化学家被得·米切尔由于创立化学 渗透理论面获得了一九七九年诺贝尔化学奖。 这是他于一九七O年以来第四次在生物化学研 究领域获得奖赏。 1979   赫伯特·查尔斯·布朗 (Herbert Charles Brown ) 美籍英国人 (1912-- )   乔治·维提格 (Georg Wittig) 德国人(1897--)    从一九六七年起,他发现有机硼 化物不但可作为高选择性硼氢加成反应的试剂,更可用来合成多 种有机化合物,在操作上也相当简单。英国皇家学院的评语 说:“由于布朗及其合作者的努力,有机硼烷已经成为有机化学中用途最广泛的试剂之一,它可以用以还原、重新排列及作为添加剂, 从而开辟了把碳原子连结在 一起的种种新的可能性。”正是由于上 述贡献,他荣获了一九七九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西德化学家乔治·维提格和英国化学家布 朗共同获得了一九七九年诺贝尔化学奖。维提格获奖的原因是发现了脱氢四甲磷和酮类、醛类反应可形成烯类。这一发现可广泛应用于药物和有机物的合成上。 1980   保罗·伯格 (PauI Berg) 美国人 (1926-- )   沃尔特·吉尔伯特 (Walter Gilbert) 美国人(1932--)   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中心的生物化学教授 保罗·伯格是世界上第一位操纵基因重组DNA 分子的学者,并由于开创了这一对人类未来极 有影响的新领域,而荣获一九八O年诺贝尔化学奖。    此后,吉尔伯特的研究兴趣就完全转到用化学方法决定DNA 上核苷酸的序列,以及利用遗传工程学来制造胰岛素。经过几年 的悉心研究,他终于研制成一种 直接决定DNA核苷酸的方法。 吉尔伯特是采用直读法原理来进行的,故又称为化学降解法。这种方法是先利用化学反应把DNA裁剪成一系列不同长度的核苷酸 片断,使它们的一端是相同的,并标明有放射性同位素,然后 测定各个片断的长度和另一端的最后一个核苷酸,这样就可弄清楚DNA分子的结构。这种方法每次 可以测定台一百至二百个核苷酸的DNA的顾序。如果将测过的所有片段再拼接起来,就可知道整个DNA大分子的结构。 这种方法的发明,不仅可使科学家准确 测定DNA分子的结 构,通过这种结构的测定,还可间接推断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从而纠正以前某些蛋白质结构分析中的错误。这一贡献的意义是怎么估价也不会 过高的。因此他赢得了一九八O年诺贝尔化学奖。 1981   罗尔德·霍夫曼 (Roald Hofmann) 美籍波兰人(1937--)   福井谦一 ( Kenichi Fukin) 日本人(1918--)   霍夫曼正是由于在分子轨道理沦上的贡献,光荣地获得一九 八一年诺贝尔化学奖。他是当今年轻有为的科学家之一。他获奖 时只有四十四岁,而他提出这一著名理论时仅二十八岁。    日本京都大学的福井谦一教授和美国康奈 尔大学的罗尔德·霍夫曼教授共同获得了一九 八一年诺贝尔化学奖。值得指出的是,这两位获 奖者都是运用现代物 理学的基石——量子力学 来解释分子是如何形成的科学家。这在诺贝尔 化学奖设立以来的八十年历史中虽不多见,但 从一个例面告诉我们,物理学和化学正在 日益 相互渗透。 福井谦一于一九儿一年成为美国国家科学院荣誉院士,同年 发表了《关于化学反应理论》一文,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82   艾伦·克鲁格 (Aaron Klng) 英国人(1926--)   一九八二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英国剑桥 分子生物学研究所的生物化学家艾伦·克鲁格, 因为他以晶体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技术研 究核酸——蛋白质复合体,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1983   陶布 (Henry Taube,1915-) 美国人,研究络合物和固氮反应机理 1984   梅里菲尔德(Brace Merrifield,1921—) 美国人,研究多肽合成 1985   豪普特曼(Herbert A.Hauptman,1917—) 美国人,发展测定分子和晶体结构的方法   卡尔勒(JeroMe Karle,1918-) 美国人,发展测定分子和晶体结构的方法 1986   赫希巴赫 (Dudley R.Hercshbach,1932-) 美国人,研究交叉分子束方法   李远哲(1936—) 美国人,研究交叉分子束方法   波拉尼(John C.Polanyi,1929—) 德国人,研究交叉分子束方法 1987   佩德森 (Charles Pedersen,1904—) 美国人,合成了具有特殊性能的低分子量的有机化合物,在分子的研究和应用方面作出贡献   莱思 (Jean-Marie Lehn,1939-) 法国人,合成了具有特殊性能的低分子量的有机化合物,在分子的研究和应用方面作出贡献   克拉姆(Donald Cram,1919-) 美国人,合成了具有特殊性能的低分子量的有机化合物,在分子的研究和应用方面作出贡献 1988   罗伯特·休伯(Robert Huber) 德国人,首次确定了光合作用反应中心的立体结构,揭示了模结合的蛋白质配合物的结构特征   约翰.戴森霍弗(Johann Deisehofer) 德国人,首次确定了光合作用反应中心的立体结构,揭示了模结合的蛋白质配合物的结构特征   哈特穆特·米歇尔 (Hartnut Michel) 德国人,首次确定了光合作用反应中心的立体结构,揭示了模结合的蛋白质配合物的结构特征 1989   切赫(T.R.cech) 美国人,关于发现核糖核酸催化作用的研究   奥尔特曼(S.Altnan) 美国人,关于发现核糖核酸催化作用的研究 1990   科里(E.J.Corey) 美国人,在有机合成的理论和方法方面的贡献极大丰富了有机化学的理论宝库 1991   理查德·R·恩斯特 (Richard R.Ernst) 瑞士人,在发展付立叶变换核磁共振波谱方面的重要贡献 1992   鲁道夫·阿瑟·马库斯 (Rudolph.Quthur.Marcus) 美国人,创立和发展了电子转移反应理论 1993   卡里·穆利斯(Kary Mullis) 美国人,运用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创造新的生物学研究方法   迈克尔·史密斯(Michael Smith) 加拿大人,运用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创造新的生物学研究方法 1994   乔治·欧拉(george Aolah) 美国人,发现了利用超强酸使碳离子保持稳定的方法 1995   克鲁岑(paul crutzen) 荷兰人,在大气层化学特别是臭氧的形成和分解研究方面的杰出贡献   莫利纳(1ario iolina) 美国人,在大气层化学特别是臭氧的形成和分解研究方面的杰出贡献   罗兰(F.sherwood rowland) 美国人,在大气层化学特别是臭氧的形成和分解研究方面的杰出贡献 1996   罗伯特·F·柯尔 美国人,发现(富勒氏球C-60)   理查德·E·斯莫利 美国人,发现(富勒氏球C-60)   哈罗德·W·克罗托 英国人,发现(富勒氏球C-60) 1997   保罗·博耶 美国人 发现“能量分子”三磷酸腺苷的形成过程   约翰·沃克 英国人 发现“能量分子”三磷酸腺苷的形成过程   延斯·斯科 丹麦人 发现细胞中钠离子和钾离子浓度平衡的酶 1998   沃特尔·科恩 美国人 提出的密度作用理论为简化原子键的计算打下了基础   约翰·波普尔 英国人 1970年设计了一种日后被广泛应用的计算程序,他发展的计算方法使人们能够对分子、分子的性质、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如何相互作用进行理论研究 1999   艾哈迈德·泽维尔 美国人,用激光闪烁照相机拍摄到化学反应中化学键断裂和形成的过程 2000   艾伦·黑格 美国人,发现导电聚合物(导电塑料)   艾伦·马克迪尔米德,美国人,发现导电聚合物(导电塑料)   白川英树 日本人,发现导电聚合物(导电塑料) 2001   野依良治 日本人 手性催化氢化反应研究   威廉·诺尔斯 美国人 发现和制造手性催化剂   巴里·夏普莱斯 美国人 手性催化反应的研究 2002 芬恩,美国 田中耕一,日本 诺尔四,瑞士 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进行识别和结构分析的方法 2003   彼得·阿格雷 美国人 罗德里克·麦金农 美国人   他们发现了细胞膜水通道,以及对离子通道结构和机理研究作出了开创性贡献。这是个重大发现,开启了细菌、植物和哺乳动物水通道的生物化学、生理学和遗传学研究之门。 2004   阿龙-西查诺瓦、阿弗拉姆-赫尔什,均为以色列人;美国科学家伊尔温-罗斯。   三人因在蛋白质控制系统方面的重大发现而共同获得该奖项。他们突破性地发现了人类细胞如何控制某种蛋白质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人类细胞对无用蛋白质的“废物处理”过程。 2005   伊夫·肖万、罗伯特·格拉布和理查德·施罗克   在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方面的贡献成就:有助攻克爱滋及癌症难关 2006   美国科学家罗杰科恩伯格揭示了真核生物体内的细胞如何利用基因内存储的信息生产蛋白质,而理解这一点具有医学上的“基础性”作用,因为人类的多种疾病如癌症、心脏病等都与这一过程发生紊乱有关。 2007   德国化学家吉哈德-艾尔特因为其在固体表面化学研究领域所做出的贡献而获此殊荣。 2008   美籍华裔钱永健、美国生物学家马丁·沙尔菲和日本有机化学家兼海洋生物学家下村修因研究绿色荧光蛋白获奖。 2009   英国万卡特拉曼-莱马克里斯(VenkatramanRamakrishnan) 、美国托马斯-施泰茨(Thomas Steitz) 和以色列阿达-尤纳斯(Ada Yonath)因研究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获奖。 2010 美国与日本三位科学家理查德·海克(Richard F. Heck),根岸荣一(Ei-ichi Negishi)及铃木章(Akira Suzuki)因“有机合成中钯催化交叉耦合”研究获奖。
本文档为【历年诺贝尔化学奖(1901-2010)】,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6882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9KB
软件:Word
页数:10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1-04-20
浏览量: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