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输在起跑线上的哈佛男孩第一部分

输在起跑线上的哈佛男孩第一部分

举报
开通vip

输在起跑线上的哈佛男孩第一部分 一 “输”在起跑线上 ——学习的经历 1 留级在小学 我是个普普通通的男孩子。不满 6岁时,父母就把我送入上海市宝山区月浦 二小读书。那时年龄小,不懂事,学习完全是为了应付老师和父母,整天就想着 和小伙伴们能再多玩会儿。上课的时候总是眼巴巴地看着操场,抱怨时钟老和我 作对,上课时间走得奇慢,一到下课却飞快运转。几乎每节课都要靠想象下课后 怎么在操场欢跳才能熬过。好在我幸运地生在一个开明的家庭,当其他家长从小 学一年级就狠抓孩子功课,...

输在起跑线上的哈佛男孩第一部分
一 “输”在起跑线上 ——学习的经历 1 留级在小学 我是个普普通通的男孩子。不满 6岁时,父母就把我送入上海市宝山区月浦 二小读书。那时年龄小,不懂事,学习完全是为了应付老师和父母,整天就想着 和小伙伴们能再多玩会儿。上课的时候总是眼巴巴地看着操场,抱怨时钟老和我 作对,上课时间走得奇慢,一到下课却飞快运转。几乎每节课都要靠想象下课后 怎么在操场欢跳才能熬过。好在我幸运地生在一个开明的家庭,当其他家长从小 学 一年级 小学一年级数学20以内加减练习题小学一年级数学20以内练习题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就狠抓孩子功课,为孩子写错一个字、算错一道题而严厉批评孩子时, 父亲却对我说“80分左右就行了”,母亲更是对我的成绩“睁一眼闭一眼”。父 母认为为几分成绩去点灯熬油不值得。那时候,他们希望我能拥有一个丰富、快 乐的童年。 “输”在起跑线上的哈佛男孩——个性化教育之路 2 上海锦江游乐场落成,我是第一批游客,过山车坐了一回还要坐第二回。虽 然每玩一次都要去排长队,但父母乐意陪着我、看着我去“冒险”。 当“肯德基”快餐刚刚登陆上海,我就有幸专门从郊区的宝山到外滩去开“洋 荤”。20 世纪 80 年代的宝山宾馆是专门供宝钢的外国专家住的,妈妈一有机会 就带我进去玩。 小学二年级时,我眼睛不慎受伤,不能上课,只得在家休养。父亲就利用这 段时间,带我去南京旅行。我们一起游览了中山陵、长江大桥、雨花台烈士陵园 和玄武湖。游玩的时候,爸爸常对我说,好男儿就要志存高远,游走四方;妈妈 也希望我能有更多机会增加见识。后来,父母还带我去过很多地方旅游,告诉我 很多做人的道理。这些我当时都不能领会,但是,却在很多年后对我的人生起了 重大作用。 爸爸妈妈还给我买了小手风琴,让我接受音乐的熏陶。可惜我当时没兴趣, 坐不下来,后来没能坚持学下去,但毕竟在音乐方面,我沾了点儿边。现在想起 来,还真要感谢他们。他们当时给了我体验音乐的机会,当发现我对此没有太大 兴趣时,也没有强迫我继续学习下去。 后来,月浦二小有开拓精神的校长试验性地开设了体育班。在学校的体育班 里,我如鱼得水,乐此不疲,恨不得睡觉都穿着学校的运动服。但是,当时不少 家长担心孩子因为过多的运动而影响功课,甚至个别家长要求孩子转班或者取消 体育班。我父亲知道后,在家长会上慷慨陈词:体育可以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精 神、吃苦耐劳的品格,因为没有人愿意在体育比赛中败下阵。没吃过苦将来难成 才,现在孩子不缺吃穿,缺的是吃苦的机会,体育训练就是最好的锻炼吃苦的机 会。体育班的体验收获,远不是课堂考试多得几分所能取代的„„在他的坚持下, 我在体育班度过了最快乐的时光。 就这样,由于我的家人当时始终保持着与众不同的、独特的观念,不久我成 了体育班的主力,并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学校在多次比赛中获奖。 念到小学四年级时,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那年我不到 9岁,我的父母 离婚了。后来我从上海转学到了成都,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 “输”在起跑线上——学习的经历 3 转学时,我只有 9岁,因为年龄小,光顾着玩,没有注意到父母的变化,也 不太清楚转学的原因,以为就是父母工作忙不过来,才把我放在爷爷、奶奶家。 转学时,我参加了当地学校的入学考试,成绩不好,结果被迫降低一个年级,又 从三年级开始学习。好在我那时候年纪小(本来我上学就早),不太明白是怎么 回事,降一级也和班上同学差不多大。爷爷、奶奶特别体贴我,不愿意打击我的 自信心,也没有告诉我真相。我当时还以为是因为年龄原因而降了一级。就这样, 我糊里糊涂地在小学留了一级。现在看来,实在要感谢爷爷、奶奶对我的爱和保 护,使我当时没有受到太大伤害。 父母离婚后,父亲去了香港发展,妈妈回成都继续工作。虽然妈妈经常能来 照看我,但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机会与我的父母一起吃过一顿团圆饭,一起照 过一张全家福。幸好爷爷、奶奶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宠爱,使我始终拥有家的 感觉。 从上海到成都,在转学初期,我进入了一个陌生的群体。最让我不习惯的就 是语言。这里从学生到老师,说话基本都带着川音,起初我简直听不懂,常常被 同学们戏称为“上海老俵”,也有同学嘲笑我来自父母离异的家庭,但这些倒对 我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因为,一来老师及时制止了他们,二来我整天想得最多 的还是去外面操场跑两圈,打打球什么的,其他的事情都没太放在心上,因为我 实在太喜欢体育了。 2 倒数在中学 说实话,中学生活与小学实在大不一样。到了中学,感觉学习压力一下子加 大了许多。课程多、作业量大不说,考试、排名更成了家常便饭。 说到考试排名,这可不是我的光辉历史。起初排名让我感到很紧张和沮丧, 因为排名靠后意味着“我不如别人”,自己没面子不说,家长会上连家长的面子 也给丢尽了。有一次,妈妈参加了我的家长会。非常不幸,那次考试我考得很“砸”, 综合排名在全班倒数第三,数理化基本就是倒数第一了。妈妈回来后,真是气不 打一处来,狠狠地打了我这个“不争气的东西”。 妈妈对我的重罚,让我当时很受伤,而且开始有自卑感,我在小小的心里暗 “输”在起跑线上的哈佛男孩——个性化教育之路 4 暗抱怨上苍的不公:“天啊!为什么你把别人都生成了天才,只把我生成了庸才!” 数理化不好,学习跟不上,这是小时候对我伤害最大的一件事情,确实给我 带来了很多无奈和颓丧,我很想逃离,但是不知道路在哪里?我更加迷恋操场, 只有在那里奔跑欢跳,才能让我暂时忘却烦恼。我那时候总是在放学后自己一个 人在操场跑步,一门心思想在运动会上拿到好名次。即使跑得汗流浃背,我也不 在乎,不管多苦多累我都甘之若饴! 但是,不管我跑得多快,似乎也跑不出“考试”这个如来佛的手心。 我哭,成长中的痛 至今,提到“分数排名”,我还心有余悸。因为这个“排名”几乎把我原有 的自信心全“排”没了。其实我也不是什么都差,只是我实在不喜欢数理化,可 偏偏数理化是主课。倒霉的我,越是学校排在次要位置的课越学得好,越是排在 主要位置的课偏偏学得最差。我喜欢历史和地理,认为历史和地理既有意思又有 用,而且这些知识将伴我终生。如果单单按照历史、地理的成绩排名,有时候我 甚至能排到全班前 3名。可学校偏偏不排副科,更不要说历史、地理这类最不重 要的副科。其实我的语文和英语也不错,好歹有时也可以进入班里前 10名左右, 可是一加上最重要的数理化,那就惨了。但我心中的主意挺大,我知道自己长大 以后,肯定不会从事与数理化密切相关的专业,如搞科学研究什么的,我知道自 己不是那块料。因为存在这种想法,我认为学习数理化对我来说就是一种思维训 练,了解一下就可以了。可是在学校里一遍又一遍地反复做练习,让我很反感。 一做这些题,我就浑身难受,一心想跑到外面去奔跑、跳跃。如果我每天没有足 够的运动,就好像全身的能量没有地方释放,总是感到憋屈和难受。 “输”在起跑线上——学习的经历 5 妈妈了解到我的想法后,觉着有道理,也能理解。可面对班里的排名、老师 的期待和高考的压力,心中也很无奈。爷爷、奶奶对当时排名、一刀切的做法也 同样无奈。 无奈归无奈,家人还是始终希望我在身体和心灵上都能健康成长,并具有丰 富宽广的知识面,他们也不希望我被考试成绩和排名所束缚。所以,尽管我学习 成绩不好,他们也没有反对我在中学一直参加校田径队。因为他们知道这个田径 队对我来说,不仅仅意味着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帮助我建立信心。我那时候是 田径队的主力,在田径场上操练意志和吃苦的精神,是室内课堂上无法学到的。 特别是作为男生,在运动场上学习拼搏和树立必胜的信心至关重要。 我至今都感谢家人对我的宽容态度。他们爱我,更关心我的身体健康,更关 注培养我正直的品格,也更注重我的全面发展。 3 奶奶最早的理财教育 长大成人之后,想想过去在国内学习期间,对我印象最深、影响最大的不是 哪次考试得了高分(尽管大家认为那最重要),而是家人对我在生活上的关爱, 以及在做人方面的教导。由于父母离异,我从 9岁就与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 他们对教育的重视,对文化的尊重,对我的期望,对我后来的人生起了很大作用。 我至今清楚地记得,我小学的最后几年,住在爷爷奶奶家,当时,我有什么 学习上的问题,只要一问爷爷,准能得到正确答案,我十分佩服当 工程 路基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工程量增项单年度零星工程技术标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师的爷爷。 我一遍一遍地问,他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回答。从来没有过因为很多遍还教不会 而骂我笨。为了启发我对数学的兴趣,爷爷还让我坐他的小摩托车去他的办公室, 因为那里有数以百计的工程图纸和各种绘图器具。我就是在摆弄这些工具时,被 启发并练习着做“几何”题。 现在想想,最让我感动的还是爷爷帮我修“补”错别字的事儿。那时的作文 纸是带格子的。写错一个字,要么划掉错字在下一格重写,要么想办法在错字的 基础上把其描成正确的字。可前者作业本太乱,后者字太难看。那怎么办呢?爷 爷想出了用格子一样大小的纸贴在错字上的好办法。这样就好像那一格没有写过 错字。每次我写作文时,爷爷总会预先剪出一些小纸块,坐在书桌旁“拭目以待”。 “输”在起跑线上的哈佛男孩——个性化教育之路 6 奶奶对我的最大影响,在于为人处事和品行道德方面,至今让我在生活中获 益。奶奶原名于丽凤,虽然婆家娘家的家境都很好,但她依然追求自立自主的生 活方式,改名于立,独立的立,走出家门参加工作。她不仅工作出色,还是一位 十分精明的理家能手。 “人不能忘本。”和“不能没有隔夜衣,不能没有隔夜粮。”是奶奶的两句 口头禅。“人不能忘本”成了我做人的基本原则。她对任何人都那么和蔼可亲, 并总是告诫我,对别人要多往好处想,不要因为自己现在好了,就忘了当年人家 怎么帮助你的。至今当我和他人相处时,总会想起奶奶的教诲。第二句口头禅则 来源于奶奶的生活习惯。奶奶虽然出身于一个富裕家庭,但她总是今天为明天打 算,绝不做吃干花净的事。在每晚睡觉前,奶奶总是把我第二天要穿的衣服,整 齐地摆放在衣柜外面。这样我第二天早上就可以多睡一会儿,起床后可以马上穿 上衣服出门。这种习惯我一直保持到现在。奶奶的隔夜粮和隔夜衣,使我从小就 有了为将来提前做准备和计划的意识。 我的家人,无论父母,还是爷爷、奶奶,都非常支持我多参加开眼界、长见 识的各项活动,健体强身的体育运动他们更是大力支持:我上初中时有一次参加 区运动会,正赶上父亲回到成都,于是他专门去比赛场地为我加油、拍照片;妈 妈总是非常支持我在学校多运动,她看到我打篮球体力消耗很大,担心学校餐厅 的营养跟不上,专程跑到学校给我送炸鸡吃;父母探亲、出差,或爷爷奶奶在国 内旅行,总会带上我。上海、南京、北京、沈阳、成都、重庆等大城市,以及北 戴河、普陀山、峨嵋山、松花湖、乐山大佛等著名景区,我十多岁时都走过了; 十三岁时,妈妈还带我游了趟“新马泰”,那是我第一次迈出国门。 1996年夏天,妈妈为我报了一个旅美英语夏令营。我因此在美国俄勒冈州波 特兰郊区的一个小城市生活了三周。当时我住宿在当地的一个普通工人家里。没 想到这个夏令营,却成了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4 “胜利大逃亡” 那三周的美国之旅,因为是与寄宿家庭同吃同住,所以不同于其他走马观花 式的旅游。这次机会令我第一次感受到一种完全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 “输”在起跑线上——学习的经历 7 感受到寄宿家庭对我这个陌生外来客的热情和友好。 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们的家庭观念很强,很多家庭一家都有两三个孩子。这与 我们家家都是独生子女反差很大。这些接待家庭,男主人平时工作很辛苦,但一 到周末,全家人都会欢聚在一起,开快艇、野餐、滑水、摘樱桃等,活动非常丰 富。我能有机会与他们一起体验多彩的休闲周末活动,真是既好奇又兴奋。 他们外出还常常不锁门。最让我不可思议的是,在我们即将结束英语夏令营 时,老师要求我们每个学员给每天为我们打扫教学楼的清洁工写一封感谢信。我 为此感到惊讶,因为在国内,一些家长在鞭策孩子好好学习时,常常爱说的一句 话就是:“你如果不好好学习,考不上大学,就得像那些清洁工,去扫大街!” 这些不经意的话语,很容易使孩子们对这些工作产生轻蔑和不尊重的态度。而 到了美国,这里的老师却要求我们写感谢信,以表达我们对这些普通劳动者的 尊重„„ 从这个英语夏令营回来后,我感到自己的眼界一下被打开了。我那时就下定 决心:长大以后,一定要走出国门去多看、多学。因为这个世界实在太大、太奇 妙了,我要想成为一个国际化人才,就必须多了解、多见识。 没有想到这样的机会很快就来到了。 我在国内的重点高中的苦日子快“熬”不下去的时候,一家留学机构到成都 招考留学生,家里人得知这个消息后,上上下下大力支持,都希望我能够成行。 我的父母、爷爷、奶奶和亲戚们毫不犹豫地从经济上全力支持。 至于我自己更是再愿意不过了!一是我已经在美国待过三周,对那里的印象 很好,也很期待去发达的美国留学;二是我喜欢追求新鲜事物,喜欢接受各种挑 战;三是选择出国留学,就意味着放弃高考,这正是我巴不得的事情。我当时对 整天花很多时间对付数理化,已经是精疲力竭,心灰意冷了。能够摆脱枯燥的学 习和令人郁闷的考试排名,并走出去闯世界,我当时的感觉就像是“胜利大逃亡” (有个电影就是这个名字)。说实话,当时在班级里落后的排名,使我对自己能 否考上大学已经没有多大信心了。可是我内心真的是很不服气,我深深知道“天 生我材必有用”。对我来说,出国留学这条路也许能为我另辟蹊径。我憋足了劲 儿,为自己的未来,也为了给家人争口气,我愿意一搏。 “输”在起跑线上的哈佛男孩——个性化教育之路 8 留学之前,父亲没有像其他家长那样,让我上英语班恶补英语(虽然我的英 语什么级都没有通过)。而是把最宝贵的时间用来安排我到北京拜访各位长辈、 亲友们,让我从他们那里得到诸多勉励和祝愿。父亲还带我一起到太爷爷长眠的 地方拜祭。父亲真是用心良苦,他希望我在丰厚的人文财富中汲取力量、感悟亲 情,让我体会到,我已经是一个可以独立承担责任的男人了,让我记住他从小教 导我的:“好男儿一定要走四方,男人的人生是勇敢地走出来的。”同时他还告 诉我:无论走到天涯海角,都不要忘记自己出自何方,根在哪里。出国是学习, 学成之后一定要为家、为国服务。 父亲的教导让我深深感到,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爱国主义教育,并非光是 口号,它是实实在在存在于每个家庭之中的。 1998年 8月底,我踌躇满志、怀着学成之后回来大显身手的梦想,登上了飞 往美国的飞机。 可怕的硬能力崇拜——这不是赢,是输! 史青星 文 这是一个真实而令人辛酸的故事。 家里来了客人,孩子的妈妈自己要招待客人,于是,让 5 岁的女儿回里屋背 唐诗。这么小的孩子怎么能抵御外屋热闹的诱惑、自己悄悄在里屋背诗?她当然 会“人来疯”,孩子玩得特别开心,客人也很快乐,可是妈妈已经忍无可忍了。 客人走后,妈妈的愤怒终于爆发:“你现在不学习(输在了起跑线上),将来被 社会淘汰怎么办?”激怒之下下手过重,孩子竟不幸被打死了! 类似这样的硬实力崇拜现象,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 有一位朋友谈起他姐姐家的男孩,16岁,由于妈妈一直注重他的营养和学习, 所以,这孩子长得很高很帅,同时成绩优秀,家人都很为他骄傲。有一次,朋友 带自己 5岁的孩子到姐姐家吃饭。饭桌上,16岁的大哥哥没有丝毫不安地把整盘 排骨拿到自己面前并全部吃光了,从始至终没有半点社让 5岁小弟弟的意思。而 他的妈妈,看到孩子这样能吃好东西,想到他会长得更高更帅更聪明,心里被得 意塞得满满的,竟然不觉得自己的孩子有任何不妥…… 单位曾经有一位国内排名第一的名校名系的高材生,长得非常漂亮,她刚来 “输”在起跑线上——学习的经历 9 工作的时候,全单位的人都把她当做“重点保护对象”。上至最高领导,下至清 洁工,人人都喜欢她的聪明和美丽。可是,没过多久,大家就开始无法忍受她, 后来她离职了,又换了很多工作,单位同事也常常惋惜她越来越走下坡路,现在 的一切都和她优秀的硬件不匹配。这样的结果本来大家是很不理解的,后来看到 她的妈妈就明白了。这个妈妈觉得自己作为母亲:第一,把孩子生得这么漂亮, 又养得身材高挑;第二,把她培养上了 NO.1 的名校名系。自己对孩子的养育实 在是再成功不过了,社会和工作单位理所应当给她这样“出色”的孩子,一个让 她满意的前途和工作环境,否则,那他们就太有问题了,因为她的孩子太完美, 发生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是自己孩子的问题。这就是现在很多家长的误区,他们 觉得孩子学习够好,长得够高够帅,总之,硬实力够强,就万事具备了。 引发硬实力崇拜现象的就是那句著名的口号——“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 上”。家长们不光在孩子未出生之前就开始胎教,出生后请来的月嫂都得被 培训 焊锡培训资料ppt免费下载焊接培训教程 ppt 下载特设培训下载班长管理培训下载培训时间表下载 成唐诗老师,以便在换尿布时,还能抓紧时间让孩子在起跑线“奔跑”;幼儿园、 小学生就更不用说了„„人们完全忘记了人才培养除了硬功夫,更需要软实力! 早在 2005年,新华网就发表了一篇文章——《大学生“软实力”不足导致就 业难》,文中很不客气地指出:听起来是大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可能比不上一个 高中毕业的老员工,主要原因就是“软实力”不足。2009 年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图 书《软能力:在竞争中胜出》中,作者鲁鸣也对软能力进行了解读。 那么,什么是软实力和硬实力呢? 19世纪 80年代,哈佛大学的约瑟夫·奈教授提出了很有影响力的“软实力” 概念,从此被人们在各种领域广泛引用和扩展。一般来说,硬实力是达到各种考 证考级考试要求所具备的实力。软实力则是课堂和各种考证考级都无法涉及和测 度的能力。所有考证考级考试涉及的能力,也就是硬实力,都是可以复制的,这 些硬实力无法让你成为不可替代的人才。如果单单具备这些能力,即使你很出众, 在三四十年的工作经历中,还是会难逃被替代、被淘汰的命运。例如,一次金融 危机就导致无数名校优秀人才失业。软实力则会彰显你是“不可替代的人才”。 创新能力、自我发现能力、体育运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当众演说能力、个性 塑造能力以及领导能力等都属于软实力。 “输”在起跑线上的哈佛男孩——个性化教育之路 10 2008年,欧美很多媒体把约书亚·庞称为“英雄”。他作为名校毕业的银行 家,在金融危机时失业后,放下身段,身披“求职三明治”,行走在华尔街。很 快,这位 5个孩子的爸爸就在大裁员的悲凉气氛中找到了一份好工作,这靠得就 是创新、勇气等软实力。可惜的是,家长们和孩子们长期应付学校的成绩和课外 辅导班的作业,对软 实力的培养却很少重视!而缺乏软实力的结果是:其硬实力成了“纸上”能力。 近年来人们强调的“赢在起跑线上”,实际上是在硬实力或者智商方面的过 度早期开发。真实的人生不是赛跑,如果一定要和赛跑比,也更像跑马拉松而不 是百米冲刺!没有人看重在马拉松比赛中是否能“赢在起跑线上”! 小时候仅仅成绩差,其实并不一定对一个人的人生产生影响,可怕的是,因 为成绩差导致的被歧视、被抛弃的颓丧感,更可怕的是,认定自己输在了起跑线 上就输掉了人生,进而从根基上动摇了孩子的自信! 现在已经非常自信的于智博,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天生我材必有用”。于 智博小时候爱好体育,作为男孩子很典型,但作为学生,他的成绩并不好。去美 国后又再次陷入底层„„“输”远远没有高喊口号的人说得那么可怕。相反,他 花在学习之外的时间,大大提升了他的软实力,使他后劲越来越足。这也是他把 自己的经历合盘托出的意义,这个例子实实在在地在给那些在老师和同学眼里“输 在了起跑线上”的孩子打气,也提醒那些“赢在了起跑线上”的孩子:于智博能 够成功,他的成功能够复制,意味着每一个孩子都有可能成为有潜力的人才。拯 救中国男孩确实有可操作的路线! 好孩子不是“ 培养” 出来的,是“ 放养” 出来的!
本文档为【输在起跑线上的哈佛男孩第一部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70787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474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10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4-19
浏览量: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