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3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03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

举报
开通vip

第03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null第三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第三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AAS分析化学(仪器分析部分) 太阳光谱中的吸收线太阳光谱中的吸收线 太阳的连续光谱上有非常多的暗黑吸收线,在可见光的范围内就有二万多条,这些吸收线几乎全起源于光球层。由太阳的吸收谱推断,太阳的大气至少含有五十七种以上的元素。 此处的太阳光谱过长无法容在同一带上,故将光谱由紫光至红光切割成十等份,每一片光谱的右端续至下一片光谱的左端。 目 录目 录3-1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基本原理...

第03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
null第三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第三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AAS分析化学(仪器分析部分) 太阳光谱中的吸收线太阳光谱中的吸收线 太阳的连续光谱上有非常多的暗黑吸收线,在可见光的范围内就有二万多条,这些吸收线几乎全起源于光球层。由太阳的吸收谱推断,太阳的大气至少含有五十七种以上的元素。 此处的太阳光谱过长无法容在同一带上,故将光谱由紫光至红光切割成十等份,每一片光谱的右端续至下一片光谱的左端。 目 录目 录3-1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基本原理 3-1-1 概述 3-1-2 原子吸收光谱的产生 3-1-3 谱线轮廓与谱线变宽 3-1-4 积分吸收与峰值吸收 3-1-5 基态原子数与原子化温度 3-1-6 定量基础 3-2 原子吸收光谱仪 3-2-1 流程 3-2-2 光源 3-2-3 原子化装置 3-2-4 单色器 3-2-5 检测器3-3 干扰的类型与抑制 3-3-1 光谱干扰及抑制 3-3-2 物理干扰及抑制 3-3-3 化学干扰及抑制 3-3-4 背景干扰及抑制 3-4 操作条件选择与应用 3-4-1 特征参数 3-4-2 分析条件选择 3-4-3 定量分析方法 3-4-4 应用3-1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基本原理 3-1-1 概述 原子吸收现象:原子蒸气对其原子共振辐射吸收的现象; 1802年被人们发现; 1955年, 澳大利亚物理学家 Walsh A(瓦尔西)发表了著名论文: 《原子吸收光谱法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奠定了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础,之后迅速发展。 特点: (1) 检出限低,10-10~10-14 g; (2) 准确度高,1%~5%; (3) 选择性高,一般情况下共存元素不干扰; (4) 应用广,可测定70多个元素(各种样品中); 局限性:难熔元素、非金属元素测定困难3-1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基本原理 3-1-1 概述3-1-2 原子吸收光谱的产生3-1-2 原子吸收光谱的产生1. 原子的能级与跃迁 基态第一激发态,吸收一定频率的辐射能量。 产生共振吸收线(简称共振线) 吸收光谱 激发态基态 发射出一定频率的辐射。 产生共振发射线(也简称共振线) 发射光谱2. 元素的特征谱线 (1)各种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外层电子排布不同 基态第一激发态: 跃迁吸收能量不同——具有特征性。 (2)各种元素的基态第一激发态 最易发生,吸收最强,最灵敏线。特征谱线。 (3)利用原子蒸气对特征谱线的吸收可以进行定量分析3-1-3 谱线的轮廓与谱线变宽3-1-3 谱线的轮廓与谱线变宽原子结构较分子结构简单,理论上应产生线状光谱吸收线。 实际上用特征吸收频率辐射光照射时,获得一峰形吸收(具有一定宽度)。 由:It=I0e-Kvb , 透射光强度 It和吸收系数Kv及辐射频率有关。 以Kv与 作图:表征吸收线轮廓(峰)的参数: 中心频率O(峰值频率) : 最大吸收系数对应的频率; 中心波长:λ(nm) 半 宽 度:ΔO吸收峰变宽原因:吸收峰变宽原因:(1)自然宽度 照射光具有一定的宽度。10-6~10-5nm (2)温度变宽(多普勒变宽) ΔVD 多普勒效应:一个运动着的原子发出的光,如果运动方向离开观察者(接受器),则在观察者看来,其频率较静止原子所发的频率低,反之则高。10-3nmnull(3)压力变宽(劳伦兹变宽,赫鲁兹马克变宽)ΔVL 由于原子相互碰撞使能量发生稍微变化。 劳伦兹(Lorentz)变宽: 待测原子和其他原子碰撞。随原子区压力增加而增大。 赫鲁兹马克(Holtsmark)变宽(共振变宽): 同种原子碰撞。浓度高时起作用,在原子吸收中可忽略(4)自吸变宽 光源空心阴极灯发射的共振线被灯内同种基态原子所吸收产生自吸现象。灯电流越大,自吸现象越严重。 (5)场致变宽 外界电场、带电粒子、离子形成的电场及磁场的作用使谱线变宽的现象;影响较小; 3-1-4 积分吸收和峰值吸收3-1-4 积分吸收和峰值吸收1.积分吸收 钨丝灯光源和氘灯,经分光后,光谱通带0.2nm。而原子吸收线半宽度:10-3nm。如图: 若用一般光源照射时,吸收光的强度变化仅为0.5%。灵敏度极差。 理论上:null 如果将公式左边求出,即谱线下所围面积测量出(积分吸收)。即可得到单位体积原子蒸气中吸收辐射的基态原子数N0。 这是一种绝对测量方法,现在的分光装置无法实现。 (△λ=10-3,若λ取600nm,单色器分辨率R=λ/△λ=6×105 ) 长期以来无法解决的难题! 能否提供共振辐射(锐线光源),测定峰值吸收?2.锐线光源2.锐线光源 在原子吸收分析中需要使用锐线光源,测量谱线的峰值吸收,锐线光源需要满足的条件: (1)光源的发射线与吸收线的ν0一致。 (2)发射线的Δν1/2小于吸收线的 Δν1/2。 提供锐线光源的方法: 空心阴极灯3.峰值吸收3.峰值吸收 采用锐线光源进行测量,则Δνe<Δνa ,由图可见,在辐射线宽度范围内,Kν可近似认为不变,并近似等于峰值时的吸收系数K0将 It=I0e-Kvb 代入上式:则:null 在原子吸收中,谱线变宽主要受多普勒效应影响,则: 上式的前提条件: (1) Δνe<Δνa ; (2)辐射线与吸收线的中心频率一致。3-1-5 基态原子数与原子化温度3-1-5 基态原子数与原子化温度 原子吸收光谱是利用待测元素的原子蒸气中基态原子与共振线吸收之间的关系来测定的。 需要考虑原子化过程中,原子蒸气中基态原子与待测元素原子总数之间的定量关系。 热力学平衡时,两者符合Boltzmann分布定律: 上式中Pj和PO分别为激发态和基态的统计权重,激发态原子数Nj与基态原子数No之比较小,<1%. 可以用基态原子数代表待测元素的原子总数。公式右边除温度T外,都是常数。 T一定,比值一定。3-1-6 定量基础3-1-6 定量基础 峰值吸收系数:当使用锐线光源时,可用K0代替Kv,则: A = k N0 b N0 ∝N∝c ( N0激发态原子数,N基态原子数,c 待测元素浓度)     所以:A=lg(IO/I)=K' c3-2 原子吸收光谱仪3-2 原子吸收光谱仪3-2-1 流程3-2-1 流程1.特点 (1)采用锐线光源 (2)单色器在火焰与检测器之间 (3)原子化系统2.原子吸收中的原子发射现象2.原子吸收中的原子发射现象 在原子化过程中,原子受到辐射跃迁到激发态后,处于不稳定状态,将再跃迁至基态,故既存在原子吸收,也有原子发射。但返回释放出的能量可能有多种形式,产生的辐射也不在一个方向上,但对测量仍将产生一定干扰。 消除干扰的措施: 将发射的光调制成一定频率;检测器只接受该频率的光信号; 原子化过程发射的非调频干扰信号不被检测;3-2-2 光源3-2-2 光源1. 作用 提供待测元素的特征光谱。获得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光源应满足如下要求; (1)能发射待测元素的共振线; (2)能发射锐线; (3)辐射光强度大,稳定性好。 2. 空心阴极灯3. 空心阴极灯的原理3. 空心阴极灯的原理施加适当电压时,电子将从空心阴极内壁流向阳极; 与充入的惰性气体碰撞而使之电离,产生正电荷,其在电场作用下,向阴极内壁猛烈轰击; 使阴极表面的金属原子溅射出来,溅射出来的金属原子再与电子、惰性气体原子及离子发生撞碰而被激发,于是阴极内辉光中便出现了阴极物质和内充惰性气体的光谱。 用不同待测元素作阴极材料,可制成相应空心阴极灯。 空心阴极灯的辐射强度与灯的工作电流有关。 优缺点: (1)辐射光强度大,稳定,谱线窄,灯容易更换。 (2)每测一种元素需更换相应的灯。3-2-3 原子化系统3-2-3 原子化系统1. 作用 将试样中离子转变成 原子蒸气。2. 原子化方法火焰法 非火焰法— 电热高温石墨管 激光3. 火焰原子化装置3. 火焰原子化装置 ——雾化器和燃烧器。 (1)雾化器 结构如图所示(2)火焰(2)火焰 试样雾滴在火焰中,经蒸发,干燥,离解(还原)等过程产生大量基态原子。 火焰温度的选择: (a)保证待测元素充分离解为基态原子的前提下,尽量采用低温火焰; (b)火焰温度越高,产生的热激发态原子越多; (c)火焰温度取决于燃气与助燃气类型,常用空气—乙炔最高温度2600K能测35种元素。null 火焰类型: 火焰类型: 化学计量火焰: 温度高,干扰少,稳定,背景低,常用。富燃火焰: 还原性火焰,燃烧不完全,测定较易形成难熔氧化物的元素Mo、Cr稀土等。 贫燃火焰: 火焰温度低,氧化性气氛,适用于碱金属测定。火焰种类及对光的吸收:火焰种类及对光的吸收: 选择火焰时,还应考虑火焰本身对光的吸收。根据待测元素的共振线,选择不同的火焰,可避开干扰: 例:As的共振线193.7nm 由图可见,采用空气-乙炔火焰时,火焰产生吸收,而选氢-空气火焰则较好; 空气-乙炔火焰:最常用;可测定30多种元素; N2O-乙炔火焰:火焰温度高, 可测定的增加到70多种。4.石墨炉原子化装置4.石墨炉原子化装置(1)结构 如图所示: 外气路中Ar气体沿石墨管外壁流动,冷却保护石墨管;内气路中Ar气体由管两端流向管中心,从中心孔流出,用来保护原子不被氧化,同时排除干燥和灰化过程中产生的蒸汽。(2)原子化过程(2)原子化过程 原子化过程分为干燥、灰化(去除基体)、原子化、净化(去除残渣) 四个阶段,待测元素在高温下生成基态原子。(3)优缺点(3)优缺点 优点:原子化程度高,试样用量少(1-100μL),可测固体及粘稠试样,灵敏度高,检测极限10-12 g/L。 缺点:精密度差,测定速度慢,操作不够简便,装置复杂。5.其他原子化方法5.其他原子化方法(1)低温原子化方法 主要是氢化物原子化方法,原子化温度700~900゜C ; 主要应用于:As、Sb、Bi、Sn、Ge、Se、Pb、Ti等元素 原理: 在酸性介质中,与强还原剂硼氢化钠反应生成气态氢化物。例 AsCl3 +4NaBH4 + HCl +8H2O = AsH3 +4NaCl +4HBO2+13H2 将待测试样在专门的氢化物生成器中产生氢化物,送入原子化器中检测。 特点:原子化温度低 ; 灵敏度高(对砷、硒可达10-9g);      基体干扰和化学干扰小; (2)冷原子化法(2)冷原子化法 低温原子化方法(一般700~900゜C); 主要应用于:各种试样中Hg元素的测量; 原理: 将试样中的汞离子用SnCl2或盐酸羟胺完全还原为金属汞后,用气流将汞蒸气带入具有石英窗的气体测量管中进行吸光度测量。 特点:常温测量; 灵敏度、准确度较高(可达10-8g汞);      3-2-4 单色器3-2-4 单色器 1.作用 将待测元素的共振线与邻近线分开。 2.组件 色散元件(棱镜、光栅),凹凸镜、狭缝等。 3.单色器性能参数 (1)线色散率(D) 两条谱线间的距离与波长差的比值ΔX/Δλ。实际工作中常用其倒数 Δλ/ΔX (2)分辨率 仪器分开相邻两条谱线的能力。用该两条谱线的平均波长与其波长差的比值λ/Δλ表示。 (3)通带宽度(W) 指通过单色器出射狭缝的某标称波长处的辐射范围。当倒色散率(D)一定时,可通过选择狭缝宽度(S)来确定: W=DS3-2-5 检测系统3-2-5 检测系统主要由检测器、放大器、对数变换器、显示记录装置组成。 1.检测器-------- 将单色器分出的光信号转变成电信号。 如:光电池、光电倍增管、光敏晶体管等。 分光后的光照射到光敏阴极K上,轰击出的 光电 子又射向光敏阴极1,轰击出更多的光电子,依次倍增,在最后放出的光电子 比最初多到106倍以上,最大电流可达 10μA,电流经负载电阻转变为电压信号送入放大器。 2.放大器------将光电倍增管输出的较弱信号,经电子线路进一步放大。 3.对数变换器------光强度与吸光度之间的转换。 4.显示、记录 新仪器配置:原子吸收计算机工作站3-3 干扰的类型与抑制 3-3-1 光谱干扰3-3 干扰的类型与抑制 3-3-1 光谱干扰 待测元素的共振线与干扰物质谱线分离不完全,这类干扰主要来自光源和原子化装置,主要有以下几种: 1.在分析线附近有单色器不能分离的待测元素的邻近线。 重新选择分析线 2.空心阴极灯内有单色器不能分离的干扰元素的辐射。 换用纯度较高的单元素灯减小干扰。 3.灯的辐射中有连续背景辐射。 用较小通带或更换灯3-3-2 物理干扰及抑制3-3-2 物理干扰及抑制 试样在转移、蒸发过程中物理因素变化引起的干扰效应,主要影响试样喷入火焰的速度、雾化效率、雾滴大小等。 可通过控制试液与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溶液的组成尽量一致的方法来抑制。 3-3-3 化学干扰及抑制3-3-3 化学干扰及抑制 指待测元素与其它组分之间的化学作用所引起的干扰效应,主要影响到待测元素的原子化效率,是主要干扰源。 1. 化学干扰的类型 (1)待测元素与其共存物质作用生成难挥发的化合物,致使参与吸收的基态原子减少。 例:a、钴、硅、硼、钛、铍在火焰中易生成难熔化合物 b、硫酸盐、硅酸盐与铝生成难挥发物。 (2)待测离子发生电离反应,生成离子,不产生吸收,总吸收强度减弱,电离电位≤6eV的元素易发生电离,火焰温度越高,干扰越严重,(如碱及碱土元素)。 2. 化学干扰的抑制 2. 化学干扰的抑制 通过在标准溶液和试液中加入某种光谱化学缓冲剂来抑制或减少化学干扰: (1)释放剂—与干扰元素生成更稳定化合物使待测元素释放出来。 例:锶和镧可有效消除磷酸根对钙的干扰。 (2)保护剂—与待测元素形成稳定的络合物,防止干扰物质与其作用。 例:加入EDTA生成EDTA-Ca,避免磷酸根与钙作用。 (3)饱和剂—加入足够的干扰元素,使干扰趋于稳定。 例:用N2O—C2H2火焰测钛时,在试样和标准溶液中加入300mgL-1以上的铝盐,使铝对钛的干扰趋于稳定。 (4)电离缓冲剂—加入大量易电离的一种缓冲剂以抑制待测元素的电离。 例:加入足量的铯盐,抑制K、Na的电离。 3-3-4 背景干扰及校正方法3-3-4 背景干扰及校正方法 背景干扰主要是指原子化过程中所产生的光谱干扰,主要有分子吸收干扰和散射干扰,干扰严重时,不能进行测定。 1. 分子吸收与光散射 分子吸收:原子化过程中,存在或生成的分子对特征辐射产生的吸收。分子光谱是带状光谱,势必在一定波长范围内产生干扰。 光散射:原子化过程中,存在或生成的微粒使光产生的散射现象。 产生正偏差,石墨炉原子化法比火焰法产生的干扰严重 如何消除?2.背景干扰校正方法2.背景干扰校正方法(1) 氘灯连续光谱背景校正旋转斩光器交替使氘灯提供的连续光谱和空心阴极灯提供的共振线通过火焰; 连续光谱通过时:测定的为背景吸收(此时的共振线吸收相对于总吸收可忽略); 共振线通过时, 测定总吸收; 差值为有效吸收;(2)塞曼(Zeeman)效应背景校正法(2)塞曼(Zeeman)效应背景校正法Zeeman效应:在磁场作用下简并的谱线发生裂分的现象; 校正原理:原子化器加磁场后,随旋转偏振器的转动,当平行磁场的偏振光通过火焰时,产生总吸收;当垂直磁场的偏振光通过火焰时,只产生背景吸收; 见下页图示: 方式:光源调制法和共振线调制法(应用较多),后者又分为恒定磁场调制方式和可变磁场调制方式。 优点:校正能力强(可校正背景A 1.2~2.0); 可校正波长范围宽:190 ~ 900nm ;3-4 操作条件选择与应用 3-4-1 特征参数3-4 操作条件选择与应用 3-4-1 特征参数1. 灵敏度 (1)灵敏度(S)——指在一定浓度时,测定值(吸光度)的增量(ΔA)与相应的待测元素浓度(或质量)的增量(Δc或Δm)的比值: Sc=ΔA/Δc 或 Sm=ΔA/Δm (2)特征浓度——指对应与1%净吸收( IT -IS)/IT=1/100的待测物浓度(cc),或对应与0.0044吸光度的待测元素浓度. cc=0.0044Δc/ΔA 单位: μg(mol 1%)-1 (3)特征质量 mc=0.0044Δm/ΔA 单位: g(mol 1%)-12.检出极限2.检出极限 在适当置信度下,能检测出的待测元素的最小浓度或最小量。用接近于空白的溶液,经若干次(10-20次)重复测定所得吸光度的标准偏差的3倍求得。 (1)火焰法 cDL=3Sb/Sc 单位:μgml-1 (2)石墨炉法 mDL=3Sb/Sm Sb:标准偏差 Sc(Sm):待测元素的灵敏度,即工作曲线的斜率。3-4-2 测定条件的选择3-4-2 测定条件的选择1.分析线 一般选待测元素的共振线作为分析线,测量高浓度时也可选次灵敏线. 2.通带(可调节狭缝宽度改变) 无邻近干扰线(如测碱及碱土金属)时,选较大的通带,反之(如测过渡及稀土金属),宜选较小通带。 3.空心阴极灯电流 在保证有稳定和足够的辐射光通量的情况下,尽量选较低的电流。 4.火焰 依据不同试样元素选择不同火焰类型。 5.观测高度 调节观测高度(燃烧器高度),可使元素通过自由原子浓度最大的火焰区,灵敏度高,观测稳定性好。3-4-3 定量分析方法3-4-3 定量分析方法1. 标准曲线法 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试样,由低到高依次分析,将获得的吸光度A数据对应于浓度作标准曲线,在相同条件下测定试样的吸光度A数据,在标准曲线上查出对应的浓度值; 或由标准试样数据获得线性方程,将测定试样的吸光度A数据带入计算。 注意在高浓度时,标准曲线易发生弯曲,压力变宽影响所致;2. 标准加入法2. 标准加入法 取若干份体积相同的试液(cX),依次按比例加入不同量的待测物的标准溶液(cO),定容后浓度依次为: cX , cX +cO , cX +2cO , cX +3cO , cX +4 cO …… 分别测得吸光度为:AX,A1,A2,A3,A4……。 以A对浓度c做图得一直线,图中cX点即待测溶液浓度。 该法可消除基体干扰;不能消除背景干扰;3-4-4 应用3-4-4 应用 应用广泛的微量金属元素的首选测定方法(非金属元素可采用间接法测量)。 (1)头发中微量元素的测定—微量元素与健康关系; (2)水中微量元素的测定—环境中重金属污染分布规律;(3)水果、蔬菜中微量元素的测定; (4) 矿物、合金及各种材料中微量元素的测定; (5) 各种生物试样中微量元素的测定。原子荧光光谱法简介 Atomic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AFE原子荧光光谱法简介 Atomic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AFE 利用原子在辐射激发下发射的荧光强度来定量分析的方法;1964年以后发展起来的分析方法;属发射光谱但所用仪器与原子吸收仪器相近; 特点 (1) 检出限低、灵敏度高 Cd:10-12 g ·cm-3; Zn:10-11 g ·cm-3;20种元素优于AAS (2) 谱线简单、干扰小 (3) 线性范围宽(可达3~5个数量级) (4) 易实现多元素同时测定(产生的荧光向各个方向发射) (5) 存在荧光淬灭效应、散射光干扰等问题;null 1.原子荧光光谱的产生过程 过程: 当气态原子受到强特征辐射时,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约在10-8s后,再由激发态跃迁回到基态,辐射出与吸收光波长相同或不同的荧光; 特点: (1)属光致发光;二次发光; (2)激发光源停止后,荧光立即消失; (3)发射的荧光强度与照射的光强有关; (4)不同元素的荧光波长不同; (5)浓度很低时,强度与蒸气中该元素的密度成正比,定量依据(适用于微量或痕量分析); 2. 原子荧光的产生类型 2. 原子荧光的产生类型 四种类型: 共振荧光、非共振荧光、 敏化荧光、多光子荧光 (1)共振荧光 共振荧光:气态原子吸收共振线被激发后,激发态原子再发射出与共振线波长相同的荧光;见图A、C; 热共振荧光:若原子受热激发处于亚稳态,再吸收辐射进一步激发,然后再发射出相同波长的共振荧光;见图B、D; Zn:激发213.86nm,发射213.86nm(2)非共振荧光(2)非共振荧光 当荧光与激发光的波长不相同时,产生非共振荧光; 分为:直跃线荧光、阶跃线荧光、anti-Stokes荧光三种; *直跃线荧光(Stokes荧光):跃回到高于基态的亚稳态时所发射的荧光;荧光波长大于激发线波长(荧光能量间隔小于激发线能量间隔);Pb:吸收线283.13nm; 荧光线407.78nm; 铊:吸收线337.6 nm; 共振荧光线337.6nm; 直跃线荧光535.0nm;*阶跃线荧光:*阶跃线荧光: 正常:光照激发,非辐射方式释放部分能量后,再发射荧光返回基态;荧光波长大于激发线波长(荧光能量间隔小于激发线能量间隔)。Na:激发330.30nm,发射:588.90nm 热助:光照激发,再热激发,返至高于基态的能级,发射荧光,图(c)B、D ;荧光波长小于激发线波长(荧光能量间隔大于激发线能量间隔)。Cr:吸收线359.35nm ;再热激发,荧光发射线357.87nm,图(c)B、D*anti-Stokes荧光:*anti-Stokes荧光: 荧光波长小于激发线波长;先热激发再光照激发(或反之),再发射荧光直接返回基态;图(d) ; 铟原子:先热激发,再吸收光跃迁451.13nm;发射荧光410.18nm,图(d)A、C ;(3)敏化荧光(3)敏化荧光 受光激发的原子与另一种原子碰撞时,把激发能传递另一个原子使其激发,后者发射荧光; 火焰原子化中观察不到敏化荧光; 非火焰原子化中可观察到。(4)多光子荧光(4)多光子荧光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光子将原子激发,原子发射一个光子,且能量高于激发光。 所有类型中,共振荧光强度最大,最为有用。1 虚能级 0 3. 荧光猝灭与荧光量子效率 3. 荧光猝灭与荧光量子效率 荧光猝灭: 受激发原子与其他原子碰撞,能量以热或其他非荧光发射方式给出,产生非荧光去激发过程,使荧光减弱或完全不发生的现象。 荧光猝灭程度与原子化气氛有关,氩气气氛中荧光猝灭程度最小。如何恒量荧光猝灭程度? 荧光量子效率:  =  f /  a    f 发射荧光的光量子数; a吸收的光量子数之比; 荧光量子效率≈1 4. 待测原子浓度与荧光的强度 4. 待测原子浓度与荧光的强度 当光源强度稳定、辐射光平行、自吸可忽略 ,发射荧光的强度 If 正比于基态原子对特定频率吸收光的吸收强度 Ia ; If =  Ia 在理想情况下: I0 原子化火焰单位面积接受到的光源强度;A为受光照射在检测器中观察到的有效面积;K0为峰值吸收系数;l 为吸收光程;N为单位体积内的基态原子数;5. 原子荧光光度计5. 原子荧光光度计仪器类型 单通道:每次分析一个元素; 多通道:每次可分析多个元素; 色散型:带分光系统; 非色散型:采用滤光器分离分析线和邻近线; 特点: 光源与检测器成一定角度; 多道原子荧光仪多道原子荧光仪 多个空心阴极灯同时照射,可同时分析多个元素 主要部件主要部件光源:要求高光强、窄谱线; 高强度空心阴极灯、无极放电灯、可调频激光器; 可调频激光器: 原子化装置:与原子吸收法相同; 色散系统:光栅、滤光器; 检测系统:PMT
本文档为【第03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45316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3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其他高等教育
上传时间:2011-04-17
浏览量: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