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991年日本的中国史研究回顾与展望_五代_宋_元_

1991年日本的中国史研究回顾与展望_五代_宋_元_

举报
开通vip

1991年日本的中国史研究回顾与展望_五代_宋_元_ 中国史研究动态 年第 期 年 日本的中国史研究 回顾与展望 五代 、 宋 、 元 日 平 田 茂树 前年学会发表了中国史研究会的著作《中国专制国家与社会统一 》以及岸本美绪根据道德经济 论对中国社会进行分析的文章 , 对 中国的国家和社会提出了新的问题 , 引起 了很大的反响 。 去年 , 小 岛毅基于同样观点又发表了《中国儒教史新的研究视角 》 思想 》八 五 , 作者对 比了 日本与美国 对儒教研究的角度 , 根据历来的学案型研究 据作者说 , 就是以大思想家为中心 , 包括其弟子和论政 在内 ...

1991年日本的中国史研究回顾与展望_五代_宋_元_
中国史研究动态 年第 期 年 日本的中国史研究 回顾与展望 五代 、 宋 、 元 日 平 田 茂树 前年学会发表了中国史研究会的著作《中国专制国家与社会统一 》以及岸本美绪根据道德经济 论对中国社会进行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的文章 , 对 中国的国家和社会提出了新的问题 , 引起 了很大的反响 。 去年 , 小 岛毅基于同样观点又发表了《中国儒教史新的研究视角 》 思想 》八 五 , 作者对 比了 日本与美国 对儒教研究的角度 , 根据历来的学案型研究 据作者说 , 就是以大思想家为中心 , 包括其弟子和论政 在内 , 分析其思想的传播和影响 , 由此论述思想的历 史变迁 , 高度评价了美国的研究 , 即从思想和 社 会的相互关系 , 探讨当时的社会秩序是如何建立和维持的研究方法 。这种研究倾向今后有可能得 到更大的发展 。 现在姑且不论 日美研究方法的优劣问题 , 我们的课题应该是阐明中国历 史 , 应该虚 心接受向前看的新问题的提出 。 政治 、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史 富 田孔明在《关于宋二府沿革的考察研究 》中指出 , 宋的二府体制总的来说并没 有脱离以李晋中枢体制为基础的后唐的“ 枢相体制 ” , 它没有根本改变 “ 枢相体制 ” 。作者的论 旨虽很 有意义 , 但探讨宋代政治结构的实证是不充分的 , 如仁宗朝代暂时施行的宰相兼枢密使体制 , 是在 同西夏交战的情况下进行的 宋代二府与五代二府不同 , 其重点应该是中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问题 , 这本属于常识的 范畴 。 希望作者在上述各种事实关系的基础上加以探讨 。 板桥真一的《北宋前期的资格论和财政官 僚 》 东洋史研究 》五 一一 二 以《资格论 》为根据探讨了仁宗朝代前后财政官僚的变化 , 三司系官 僚的人材在仁宗时期有可能随着三司变为一般官僚的职阶 。 但是作者应该对 比分析在此之前以丁 谓党为代表的三司系官僚的形成问题 。 据认为宋代的铃选制度是 由“ 资格 ”和“ 荐举 ”构成的 , 因此注 视后者在制度上的变化也应该成为阐明财政官僚变化的一个线索 。 山内弘一的《北宋时代的太庙 》 上智 史学 》三五 从建筑结构 、 祭祀 、 皇帝位次的变迁等各个角度论述 了北宋时代的太庙 。 宋代的御 史与唐制不同 , 它作为谏官的同时还担任“ 言事 ” , 进行着活跃的言论活动 。 去年发表 了以 台谏 为对象的两篇研究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 一篇是熊本崇的《宋天禧元年二月诏 》 研究纪要 》, 石卷专修大 学 , 二 , 作者以天禧元年二月诏 据说是御 史言事权的依据 和当时设置的“ 言事御 史 ”为根据 , 对仁 宗朝 代的御 史进行了分析 , 他指出 , 由“ 天禧故事 ”而产生的“ 言事御 史 ”虽然没有在台谏官的言论活 动中一贯起到 中心作用 , 但是它象征着仁宗朝代御 史所能发挥的言事权的作用 。 作者对制度所作的 致密考证是很有意 义的 , 遗憾的是没有谈及“ 言事御 史 ”建立及其作用的政治背景 。 另一篇是小林义 广的《 蹼议 小考 》《纪要 》, 东海大学文学系 , 五四 , 作者对历来认为只是礼仪问题的淮仪 , 从中书 和台谏的政治对立的角度进行了分析 , 他认为这一政治斗争的背景是两者对君主和 国家的 见解不 同 。 即代表中书的欧阳修根据庆历改革 以 来的官僚舆论 为基础 , 主张至高伦理夭子的“ 皇帝机关 论 ” , 而代表台谏的司马光则主张君主或国家绝对性的“ 国家主义 ”式国家论 。 该文开辟了淮议研究 的新局面 探讨 了士大夫从庆历转向嘉佑的政治意识 , 是一部精心作品 , 但在对淮议和君主论的分 年 日本的中国史研究回顾与展望 五代 、宋 、 元 析之间 , 有些论理的跨越 , 要想具有说服力 , 还应该广泛收集和分析当时士大夫的言论 。 关于科举的研究 , 有下述两篇论文 ①古垣光一《宋代的殿试 》 纪要 》, 目白女子短期大学 二 七 , ②近藤一成的《东坡应举考 》 史观 》一二五 。 ①文以《赵清献公充御试官 日记 》为依据 , 对嘉佑 六年的殿试作了复元 , 这在了解科举制度上是很有益的 。 但是我对作者的几个观点有不同看法 如 作者对被认为嘉枯二年废止了殿试默落制的通论所进行的批判 , 以及认为“ 谢网 朝谢 ”就是唐代 的“ 过堂 赴都堂向宰相致谢 等等 。 ②文论述了苏轼 、苏辙兄弟于嘉枯元年未在原籍眉 州 。 而是在 受到“ 寄应取解禁 ”被禁止的开封府进行了解试 。 作者指出 , 其背后有政府高官张方平的支持 , 由此 可见 , 当时的科举除了贡举条制之外 , 还存在一种如高官的推荐 、 作保等利用人际关系的应举之路 这个观点 , 对我们了解宋代政治人际关系是很有意思的 。希望今后进一步探讨开封府解试的实际 清 况以及科举当中的推举究竟起到多大作用等具体问题 。 关于军制的研究有下述三篇论文 ①齐藤忠和《关于宋代阶级法的试论 》 立命馆文学 》五一 八 , ②同一作者的《北宋熙宁初禁军的部署 》 论集 》, 京都学园高校 , 二一 , ③冈田宏二的《宋代广 南西路左 、 右江地区的恫丁 》 纪要 》, 大东文化大学人文科学 , 二八 。 ①文认为军法之一的阶级法 , 是从严罚和赏格两个方面规定军队内部阶级之间的绝对上下关系 。 作者敢于探讨军法这一尚未干 拓的领域 , 精神可嘉 , 但文中对军法的误读很多 , 如把“ 其不干 己之罪 、 仍坐 ”解释为“ 如果不关 自己 的罪 , 则罪 ”等 。 ②文用图表表示了熙宁初禁军的部署情况 , 今后的课题是如何利用该图表 。 妙趁认 为 , 宋朝利用 以 “ 恫酋 ”为媒介的羁糜政策对该地区实行统治 从属于其下的桐丁在对交趾政策 , 七发 挥重要作用 , 它是不能同其他乡兵一概而论的 。 此外 , 冈 田宏二还发表 了《南宋时代广南西路的财改 问题 白鸟教授古稀纪念论丛刊行会编《亚洲各民族的历史与文化 , 白鸟芳郎教授古稀纪念论丛 、 , 六兴出版 , 文章指出 , 南宋时代广南西路的财源是靠盐利收入的 。 作者的论点 已 由家 田诚 元和左怕 富等人在以往的论文中提出过 , 我认为要想不使研究仅限于地区研究 , 应该提出独 自的观点 。 在辽和金朝的研究方面发表了两篇论文 ①爱宕松 男的《辽道宗宣兹皇后契丹文哀册撰者考 矛 史窗 》四八 , ②高桥弘臣的《金末行省的性质与实态 》 社会文化 史学 》二七 。 ①指出 , 关于宣悠 皇后受牵连的冤狱事件 ,《辽 史 》将其隐讳 , 没有记载 , 而《楚椒录 》则作了详尽的记载 。 作者就此 笋件 解读了与汉文哀册不同的契丹文哀册的记载 , 认为其撰者是耶律常哥 , 因而具有可靠性 作者踏实 的论证手法 , 是值得利用正 史研究者参考的 。 ②文对以往很少论及的金末行省问题 , 分为海陵王 至 章宗时代和遭受蒙古进攻后的两个时期 , 结合地域和权限进行了分析 , 指出 , 特别是在蒙古进犯后 , 行省掌握了兵权和 民政权 , 成为与中央尚书省 比肩的强力机构 , 并且它还具有与元朝的行 省类 似的 性质 。 对于包括蒙古帝国时期的行省的阶段性变化的分析研究 , 应该是 留待今后的研究课题 。 在元朝官僚制度的研究方面有 ①宫本则之的《元朝高官阶层的动态 》 研究纪要 》大谷大学研 究生院 , 七 , ②植松正的《元代江南行省宰相考 》 研究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 香川大学教育系 , 一八三 ‘ 文以 元朝历代入相者为对象 , 通过对他们父祖和子孙的调查和统计上的考察 , 认为元朝宰相阶层的社会 移动 , 其移动性在二世代间较低 , 但在三世代 、 四世代之间较高 。 ②绘制 了元朝江南行省宰相表 , 并 把该表分为三个时期 世祖 、 成宗时期 , 中间时期 , 元末顺帝时期 分析了就任者的趋势 。 作者认 为 , 总的来说就任行省宰相世袭倾向较强 , 在第一个时期主要 由蒙古 、 色 目人以及 史天泽等中国 一 红部川 身的有实力武将就任宰相 , 此外还有南方的降将 。 在第二个时期 , 大德年间南方豪民被诛杀 , 因此 月 蒙古 、色 目人 、 北中国北部出身者而且是世臣子孙就任宰相 。 在第三个时期 , 实行科举后的科举登第 中国史研究动态 年第 期 者 、 文人 、 学者官僚就任宰相 , 在元末混乱时期 , 还有土著南方人及其势力下的人物就任了行省宰 相 。 由此可见 , 宰相就任者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 上述两篇论文都是以官僚阶层的动 态为主题的 , 但在其社会移动问题上 , 前者推定了流动性较大的社会 , 而后者的见解近乎 已往的通 论 , 认为是世袭性较大的社会 。 两者 见解的差异 , 也可能是 由于各研究对象的阶层差别造成的 , 如果 ①文仿照 ②文的手法划分时期进行政治 史分析 , 那会得出什么样的结果呢 。 希望今后对此问题有进 一步的讨论 。 此外 , 牧野修二发表了《成吉思汗对金国进攻 四 》《论集 》, 爱媛大学法文系 , 文学二 三 , 作者指出 , 历来认为的四次中都攻防战中 , 第一次和第二次都不是 史实 。 社会经济史 在这个领域里首先应该提 出的是斯波义信发表的《宋代的消费 、 生产水准试探 》 中国史学 》一 , 作者探讨了消费结构这一新的研究领域 。 以往的经济史研究是针对供应方面进行 的 , 而作者试图探讨需求结构 。 例如作者对宋代每人谷物消费量进行分析后指出 , 宋代人均谷物消 费宋量一升相当于现在的 市升 , 等于明清 、 民国时期临界水准消费量的实质 , 并不充裕 。 但正如 作者所说 , 这种利用超微量参考值进行概算是有限度的 , 我们应该发掘新资料 , 采用既有全国视野 又有微量分析的地域组织分析法 。 草野靖《两税法以后的主客户制度 上 下 》《论丛 》, 熊本大学文学系 , 三三 、三七 一文 , 对作 者以往的客户论作了新论述 。 作者指出 “ 所谓客户 , 是指离开本籍贯地而居住他州的人 , 他们在现 住地取得税产 , 因此按照两税科则入 户籍 , 被科以夏秋二税和和买 。 对于摇役 , 考虑到外来客户不便 充当负责州县 乡行政末端业务的色役 户役 , 所以原则上客户被免去差发 , 也不受户等的推排 , 只 负担本身的夫役 。 ”作者新提出唐 、 五代 、 明清的 史料 , 使全篇文章系统化 , 比起以前的论述来主 旨明 确 。但是大部分文章是与前稿重复的 , 很难说已经消解了柳 田节子 、梅原郁等人对前稿的批判点 。特 别是对于争论的焦点即客户是两税负担户的理解 , 作者并没有提 出新的具有决定性的 史料 。 小仓正 昭的《募役法资产对应负担原则的历 史意 义 二 》《纪要 》, 铃鹿工业高专 , 二四 —一 认为募役法是以户等制为基准的 , 并对认为募役法 以后户等制被消灭的见解进行了批判 。 但是作者把整个情况 都与户等制联系起来解释 , 是有些牵强的 。 古林森广的《宋代福建的腊茶 》 史学研究 》一九四 论述 了福建腊茶的生产与流通 问题 。 作者还指出了制茶业者 园户 的专业化以及以客商为媒介所建立 的地区之间的流通组织 。 希望今后不单单研究腊茶 , 能否对整个茶业进行还原 。 社会 史 、 法制 史 自从介绍明版《清明集 》以来 , 关于这 个领域的研究有所增多 。 在审判制度的 研究方面发表的论文有 ①川村康的《宋代折杖法初考 》 早稻 田法学 》六五 —四 , ②高桥芳郎的 《务限法与茶食人 》 史朋 》二四 , ③平 田茂树的《南宋审判制度小考 》 集刊东洋学 》六六 。 ①文论 述 了宋代折杖法的作用 , 折杖法是把律救规定的唐律五刑的刑名 , 在执行阶段变成刑罚的法规 。 在 其运用过程中有南宋判语 史料所记载的“ 勘杖 ” 、 “ 决杖 ”之差 。 “ 勘杖 ”是经过推鞠 、 检断之后初步确 定刑名 , 这时作“勘杖 ”的判决 , 此后以此刑名为前提更换成赎铜 , 按照情状和赦进行减免 , 确认 履行代替实刑的条件 , 经过上述各种手续后 , 认为适于执行实刑时 , 宣告“ 决杖 又 火 ” , 而折杖法是在 这最后阶段进行改读的 。过去前辈们阐明了缓期执行体系“ 封案 ”和 “ 折断 ” , 这次 又 由作者指出了中 间判决的存在 , 这是值得注意的 。 但是“ 勘杖 ”是同编管组合一起如“ 勘杖 又 编管 州 ”执行的 , 作为中间判决的解释 , 希望再进一步作分析研究 。 ②文指出根据务限法 , 民事审判的起诉期间是十 月一 日至一月三十 日 , 审判期间至三月三十 日 , 比起诉期间长两 个月 。 北宋末期 , 书铺的代书成为起 诉的必须条件 , 到了南宋 , 茶食人 、停保人等经营住宿设施的保职人的保证 又被加入起诉的条件 。 ③ 年 日本的中国史研究回顾与展望 五代 、 宋 、 元 文是根据《朱文公文集 》卷百“ 约束榜 ”详尽地分析了从起诉到受理的审判手续 , 作者指出 , 在南宋时 代已经形成了清代审判制度的原型 。 ②文和 ③文都是以有关清代法制史的丰硕研究成果为依据进 行研究的 , 但还应该注意到宋代的时代性加以考察研究 。 如 ②文指出 “ 茶食人印刷和出售后世那种 印有固定文字的定型诉状用纸 , 而书铺户的任务是在诉状纸上书写诉讼 内容 ” , 但是 “ 印子 ”能否解 释为诉状原纸 , 宋代是否 已经建立了清代那种分业体制 , 都是值得怀疑的 。 关于女性财产权的研究 有 ①永 田三枝《南宋时期的女性财产权 》《北大史学 》三一 , ②小松惠子《宋代的女性财产权 》 东 洋史研究室报告 》, 广岛大学文学系 , 一三 。 ①文对仁井 田和滋贺二人有关女性财产权的争论以及 近来发表的滋贺学说进行批判 , 重新探讨主张女性财产权存在的柳 田学说 。 作者在户绝财产的分产 法和女子分产法问题上支持滋贺学说 , 在寡妇财产权特别是改嫁时的财产权问题上支持柳 田学说 。 ②文是继 伊布利 、 袁俐和柳 田节子三人的研究后 , 探讨了最近的女性财产权以及女性地位等有 关女性史的研究动态和课题 , 我们应该一并作为参考 。 佐藤明的《前近代中国的地区统治构图 》 中 国史学 》一 根据明清的乡绅统治论 , 通过审判事件来论述宋代也存在相同的社会结构 。 作者认为其 统治结构是 由地区有权者 —青吏 —国家权力构成的 , 但在有关审判的统治方面 , 还应该考虑相 当于代书 、 保识的书铺户 。 同样称为地区社会 , 但县 、 州 、路对有关审判事件的处理情况是不同的 , 希 望作者进一步作致密的分析 。 宗教 、 思想 首先介绍有关道学的三篇论稿 ①土 田健次郎《晚年的程颐 》 沼民论集 》以程颐 晚年的生涯与思想为中心 , 通过他周 围情况的变化和反应 , 探讨道学 向社会渗透的过程 。 ②市来津 由彦的《朱熹在福建的初期交游者 》 纪要 》, 东北大学教养系 , 五四 针对朱熹四十岁建立 “ 定论 ”以 前的思想仿徨时代 , 探讨了福建士人同朱熹的关系 , 试图阐明朱熹学术扩展的精神基础 。 作者指出 , 朱熹的初期交流者 , 有的倡导儒佛融合论 , 有一种接受程学心性论和与地 区社会活动两立的志向 。 在这些人的思想里 , 已经萌发着个人的心主体的、句题 以及如何同社会活动结合的朱子学 的问题意 识 , 因此成为共同的精神基础 。 ③后藤延子《朱子学的建立与佛教 》《论集 》, 信州大学人文系 , 人文 科学二五 一文 , 分析中唐 以后士人对佛教的批判之后指出 , 朱熹由于批判和克服了佛教 中最接近 儒学的看话禅和受佛教影响的儒学 内部各派 , 才确立了朱子学的基础 。 上述论文都是探讨道学 向社 会渗透的精心作品 , 但似乎把视点都集中到连接二程 —朱熹的粗线上 , 从结果来看 , 分析向士人 社会扩展的深度是不够的 。 如 ①文把程颐和苏轼的争执作为思想 史事件提出分析 , 但结论只提 出两 者的对立是“ 以体系化 为 目标的程颐的学术 , 同具有一贯主题而试图多样化的苏轼的文化活动 , 只 能用弹勃和挪榆的形式进行交流 。 ”在程颐晚年的哲宗朝和徽宗朝初期 , 党派和学阀关系错综复杂 , 而且还有著述新旧哲宗实录等 史料问题 , 在了解人际关系和思想倾向上固然有一定的困难 , 但在另 一方面 , 关于礼制 、 役法 、 科举和学校制度等很 多 史料有待研究 。 此外 , 去年还发表了两篇探讨中国宗教文化朱子学与民间信仰关系的论文 ①小岛毅的《正祠 和 淫祠 》 纪要 》, 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 , 一一 四 , ②同一作者的《牧民官的祈祷 》 史学杂志 》 一 —一一 。 ①文对福建省地方志所记载的庙的内涵进行分析 , 并指出庙反映了宋代以后地 方言论中的民众崇拜 。 ②文根据真德秀祈祷文所记载的祭祀礼仪 , 探讨了官衙与地方社会的关系 。 两篇论文的前提都是洪武三年诏文宣布的对祠庙的统制 。 ①文指出嘉靖年间以后地方志对淫祠的 定义进一步严格 , 关于赐号 、 封号的记述减少了 , 由此说明 , 宋元 、 嘉靖至康熙 、 乾隆以后的地方志记 述有差异 , 由此可见编著者的意识里有国家对宗教政策的反映 。 ②文指出 , 被认为由朱子学伦理所 中国史研究动态 年第 期 决定的洪武三年的改革 内容 , 实际上早在 年前信奉朱子学的地方官真德秀就有这种想法 。 作为 牧民官的真德秀并不是从正面扼杀民众的俗信 , 而是巧妙地维持了管区 内的安宁 。 作者的论理结构 很出色 但其对象仅仅限于福建的真德秀 , 这样就难以具有普遍性 还有 , 地方志的记述为什么从嘉 靖年以后改变 , 而不是在洪武三年以后就改变呢 要想阐明这些疑问 , 应该对作为关键问题的明朝 的宗教政策进行分析 。 横手裕在《全真教的演变 》 中国哲学研究 》二 中对以往认为陈致虚使全真教南北二宗结合的 见解提出 了不同看法 , 作者分析在此之前全真教与南宋 内丹道 以李道纯的思想为中心 合流的过程 后指出 , 李道纯是受全真教和南宋内丹道道教影响的最早的全真教徒 , 在他以后 , 两 个道教融合并 产生了新的全真教 。 北村高的《元代杭州藏的刻工 》 论集 》, 熊谷大学 , 四三八 对杭州藏即主要 由 白云宗的僧侣和信徒 出版的大藏经刻工的出身地进行分析后指 出 , 一 向认为 白云宗的布教圈是浙 西地区 , 但有可能把布教范围和势力范围扩张到浙东和福建地 区 。 作者的想法是很 出色的 , 希望进 一步阐明刻 与白云宗信仰的关系 。 都市 、 士大夫 去年 , 伊原弘发表 了三篇 有关宋代的都 市和士大夫的论文 ①《中国开封的生活 和 岁时 山川出版社 , ②《中国知识分子的基层社会 》 思想 》八口二 , ③《中国中世的都市和生活 空间 》比较都市史研究会编《都市和共同体 》上 , 名著出版社 。 ①文虽然是一般论著 , 但在了解当前 宋代都市研究的水平和问题点上是很有益的 。关于此书 , 我曾作过评论 , 这里不再重述 , 只是感觉书 中依靠唐代都市研究成果的部分较多 , 希望多参照宋代史加以探讨 。 ②文论稿是值得重视的 。 以往 的士大夫论正如宫崎市定提 出的官僚 、 地主 、读书人三位一体论 , 即从政治 、经济 、 社会的复合观点 进行分析的 , 而作者则是从应试科举的学 习人的立场 、 以温州士大夫 为素材进行分析的 。 据说近年 来美国的士大夫研究多受 布鲁迪的《再生产 》理 论的影响 , 目前 已由秦玲子翻译出版了其成果之 —本杰 明 · · 埃 尔曼的《作 为再生产配置的明清时期的科举 》 思想 》八一 , 作者的研究 勺度 一 与此大致相同 。 希望作者不单单探讨温州的永嘉学派 , 还应该进一步扩大地 区范围 , 分析士大 天与向一时代的朱子学的交流等问题 。 牧野修二的《宋元时代的儒士 》爱媛大学 人文学 会编《爱媛 大学人文学会创立十五周年纪念论集 》同会 指出 , 宋元时代被称为儒士的人 , 是学 习儒业 、 艺业 、 学 业等针对科举的学 问 , 试图通过科举任官僚士大夫的人 。 作者的观点与伊原论文的观点相似 。 文化 、 风俗 、 文献学 在茶文化的研究方面有 ①高桥忠彦《宋诗所 见的宋代茶文化 》 纪要 》, 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 一一五 , ②田中美佐《宋代的饮茶和茶药 》《史窗 》四八 。 ①文分析 了代 丧一 匕宋和南宋的六位作者的茶诗 , 论述 了士大夫的嗜好从团茶 、 点茶文化向草茶 、 煎茶文化的变化 。 万 , 文的作者注意到《参天台五台上记 》和《禅苑清规 》所载茶药一词 , 指出此药与市中的食药相同 , 在 寺院中饮茶时吃这种药 该文在了解当时的风飞谷上是很有趣味的 。 在造酒法的研究方面 , 中村乔发 一 表 了《 北 山酒经 的造酒法 》 东洋史研究 》五幼一一三 , 作者根据《北 山酒经 》介绍 了北宋时代的 造酒法 , 此外作者还 发表 了有关中国酒书的译注《中国的酒书 》 东洋文库 》平凡社 , 两者都是 在 了解 当时的造酒法上是很重要的研究 。 稻叶 一郎的《 历年图 和 通 志 》《史林 卜七四 一四 认为司马光之所以采用编年体 史的编纂 万法 , 是因 为当时受到 了春秋学的影响以及他的 内在使命感 , 即准确地概括以往浩如烟海的纪传体 史的记述 内容 , 作为为政参考书提供给皇帝 。 作者指出 ,《历年图 》是《通志 或是《资治通鉴 的草 图 , 而《通志 》是根据草图著述的 。 土肥佑子的《关于 诸蕃志 的著者赵汝适 》 南岛史学 》三六 利用 评《宋代商业信用研究 》 最近发现的墓志 , 论述了赵汝适的一族以及他的经历 。 此外还 出版 了藤善真澄译注《诸蕃志 》关西 大学出版部 , 上述资料今后有可能被广泛利用 。 在译注的出版方面有 佐藤武敏的《王祯 农书 有 关灌溉二编译注 三 、 完 》《中国水利 史研究 》二一 , 东北大学《朱子语类 》研究会《 朱子 语类 本朝 人物篇译注 二 四 、 二五 》《集刊东洋学 》六 五 、 六六 , 宋明研究 会《朱子语类译注 八 、 九 》 汲古 》一九 、 二 , 清 明集研究会《名公书判清明集 惩恶门 译注稿 其一 , 宋元文学研究 会编 《朱子绝句全译注 》第一册 汲古书院 。 艾廉莹摘译 自 日 本《史学杂志 》 , 年 第 钊 评《宋代商业信用研究 》 高聪 明 中国封建社会可以划分为两个时期 , 而后期则以宋代 为开端 , 标志之一就是商品经济的显著发 达 , 宋代商业发展不仅远超 以前诸代 , 而且对 明清时期也有重要影响 , 所 以宋代的商品经济一直 是 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 并且也取得了不少的成绩 。 但是有些方面的研究还很不够 比如 , 宋代商业 发展 中 , 信用商业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形式 , 但这方面的研究却很不够 , 始终没有全面 、 系统 、 深入 的研究 成果问世 。 最近 由河北教育 出版社出版的姜锡东同志的新作《宋代商业信用研究 万一朽无疑是填补 空白之作 。 是书分 章 , 共 万字 是漆侠先生主编的《宋史研究丛书 》中的一种 。 宋代商业信 用内容丰富 , 从商业信用的形式看有赊卖 、 赊买以及预付货款 从 信用关系的双 力 来看既有民间的 , 也有官 民之间的 从信用关系的发生和建立看又涉及中介人和担保 题以 及有关 的法律规定 由于宋代信用关系的发达 , 还 出现了信用票证及其流通市场 。 对于这些问题该书都作 了深入的研究 从 内容看 , 该 书包括 了商业信用的各个方面 , 所以说该书的研究是全面 、 系统的 中国古代的商业 信用并不始于宋代 , 其起源很早 。 该书追本溯源 , 首先论述 了宋以前各代商业 信用发展的一般情况 , 脉络线索清楚 , 从 比较中可以更明确地反映出宋代商业信用发展的特殊地 泣 和意义 。 商业信用根据其规模和功用可以分为零售商业 中的信用赊卖和赊买 , 如书中所列举的赊相 以及士兵 、 民间偶然发生的买卖中的信用关系 。 另一种 则是商品流通过程中特别是的批发环 节上的 商业信用 , 以及生产过程与商品过程中所发生的信用关系 。 从商品所经历的生产 、 产品出售 、 批发 、 零售 、 消费这一整个过程来看 , 前者发生于商品流通的下游阶段 , 而后者则发生于上游阶段 一 从大量 典籍以及考古发现所提供的简册文契来看 , 宋代以前的商业信用仍然停留在下游阶段 , 即主要 一 仔在 于零售消费阶段 。 而宋代的商业信用则明显突破了零售消费阶段 , 向 上延伸 , 在批发商业中 , 言用商 业成为非常重要的形式 , 甚至是最重要的形式 , 并且在生产与商业的联结点上也发生了吊 祝关 系 通过这样的追溯 , 不仅搞清 了宋代以前商业信用发展的脉络 , 而且有 力地说明 一 宋代商 业 信用友展 的地位和作用 。 该书对宋代商业信用研究的贡献主要有以 下三 个方面 一 、在前人基础上研究更加深入细致和 系统 化 。 如对于宋代的赊卖赊买 , 加藤繁最 早对此进行 了研究 , 有开创之功 , 但基本上是根据为数不多的 史料进行的一般性论述 , 而该书的研究则以 民问
本文档为【1991年日本的中国史研究回顾与展望_五代_宋_元_】,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62875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558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6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4-15
浏览量: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