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至顺镇江志 元 脱因修 俞希鲁纂01

至顺镇江志 元 脱因修 俞希鲁纂01

举报
开通vip

至顺镇江志 元 脱因修 俞希鲁纂01至順鎮江志 (元)脫因修 俞希魯纂 中華書局編輯部編 北京:中華書局 1990 至順鎮江志  (元)脫因修 俞希魯纂 中華書局編輯部編 北京:中華書局 1990.6第一版 重栞至順鎮江志 【 至順鎮江志 案此志不著撰人姓名柳氏興恩云丁元吉成化志敘云勝國俞用中至順志例加精密乾隆鎮江府志卷三十七儒林門俞希魯傳字用中至順中嘗著郡志序事精密據此則作至順志者乃俞希魯也今考嘉慶丹徒縣志文苑門俞希魯傳與乾隆府志約同注云見正德志足為柳說之證希魯父德鄰為宋末遺老(卷十九隱逸類俞德鄰傳云字宗大永嘉之平陽人宋寶祐中父卓為廬江令僑寓京口...

至顺镇江志 元 脱因修 俞希鲁纂01
至順鎮江志 (元)脫因修 俞希魯纂 中華書局編輯部編 北京:中華書局 1990 至順鎮江志  (元)脫因修 俞希魯纂 中華書局編輯部編 北京:中華書局 1990.6第一版 重栞至順鎮江志 【 至順鎮江志 案此志不著撰人姓名柳氏興恩云丁元吉成化志敘云勝國俞用中至順志例加精密乾隆鎮江府志卷三十七儒林門俞希魯傳字用中至順中嘗著郡志序事精密據此則作至順志者乃俞希魯也今考嘉慶丹徒縣志文苑門俞希魯傳與乾隆府志約同注云見正德志足為柳說之證希魯父德鄰為宋末遺老(卷十九隱逸類俞德鄰傳云字宗大永嘉之平陽人宋寶祐中父卓為廬江令僑寓京口因家焉景定辛酉以書經魁鄉舉咸淳癸酉以禮記魁浙漕歸附之初阿朮丞相辟為行省郎中不就行大司農司江浙行省累薦皆不起弟酉發子四人庸廙希魯康嘉慶丹徒志儒林門俞德鄰傳云元兵入劫質軍中不屈卒全其身以歸注云見宋詩存蓋希魯作志於元時故但述其父弗應徵辟而不言劫質之事也)叔父酉發與兄偕隱(德鄰傳後附酉發傳云字明叔宋咸淳甲戌以明經由京庠陞太學第一歸附後隱居不仕)學行並為當時所推(德鄰傳云性極孝友好施予有佩韋文集十六卷輯聞四卷酉發傳云六經諸史無不涉獵有傳注補遺三十卷)兄庸亦有文名(卷十九仕進類俞庸傳云字時中性倜儻善論議有覆瓿集若干卷)希魯紹承家學著述甚富(乾隆志希魯傳云學業浩博淹貫羣籍境內碑碣多所撰述有竹素鉤元二十卷聽雨軒集二十卷)為京口四傑之一(乾隆志卷三十七名臣門青陽夢炎傳云子翼工古文與俞希魯謝震顧觀號稱京口四傑)歷官所至皆有政績(嘉慶丹徒志俞希魯傳云以茂才除慶元路教授善於啟迪眾曰俞公如洪鐘叩無不響任滿擢歸安丞築海鹽塘費省而民不勞陞江山令改永康所至葺廟學聘名儒講說平民徭役)身為元末遺老未嘗仕明(嘉慶丹徒志希魯傳云以無援久不遷卒年九十注云見浙江通志是改令永康之後久不遷也乾隆志云遷儒林郎松江府路同知蓋官永康多年始遷松江同知也此志修於至順末年希魯方為江山令其改官永康令必在元統初年至於遷松江同知縱早亦在至元末年其時希魯之年當在七十以內下距至正丙申僅十餘年然則明兵取鎮江時希魯固尚在也乃諸書俱不言曾受明之徵辟則始終為元人可知)人品本屬高潔故其所修志書最有法度仕進門內以已名附於兄庸傳後云今從仕郎衢州路江山縣尹者蓋以科舉仕進二門之人生存者亦當登載此歷來志書之通例不得因其人修志轉從而削之也(希魯弟康字大中慶元路昌國州儒學學正亦附見於庸傳之後惟希魯仲兄廙志中未言為何官蓋其人本不仕也)至希魯所撰之文及其父德鄰其兄庸所撰之文見於書中者不少(卷二橋梁類載庸重建高資橋記卷四土產門花類玉繡毬注載德鄰佩韋集有賦湯提刑南園玉繡毬花詩二首果類蓮注載德鄰佩韋集有雙蓮詩序畜類貓注載德鄰佩韋集中義貓說卷九僧寺類載希魯建報親庵記及建報恩庵記卷十道觀類載希魯改創乾元萬壽宮記及重建奉真道院記卷十一學校類載庸重修儒學記德鄰增修成德堂記卷十五刺守類載希魯段廷珪去思碑卷二十一郡事類譏獻羨餘條載德鄰佩韋集輯聞文事類載德鄰佩韋集中題金山詩)亦以其事有關掌故其文足以資懲勸始為登載非後人濫以家集羼入地志者所可同日語也乾隆志云俞圭字伯鎮希魯子洪武末由明經聘為郡庠教授以古文世其家號三復齋老人(嘉慶丹徒志約同又云圭子武仲石州同知注云見正德志)蓋俞氏自宋至明世濟其美宜其書為人所重也 又案此志不載監修姓名張氏鑑云元總管脫因傳獨詳其先代蓋志修於脫因守郡時也(脫因傳云號林庵蒙古兀羅角人祖三島贈中奉大夫河東山西道宣慰使護軍范陽郡公諡懋義父八兒思不花贈正奉大夫河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參知政事護軍范陽郡公諡桓敏)今考此志紀鎮江府總管自夾谷忽都虎至郭珪非但先世之閥閱不書即本身之履歷亦不備載惟脫因傳內祖父之爵位既已詳述而脫因出仕以後所歷之官階又復一一羅列(其傳云初為國子生員以蔭授昭信校尉岳州路總管府判官歷武略將軍衡州路總管府判官武德將軍江西等處榷茶都轉運判官今亞中大夫)較他人之傳不啻增多一倍張氏之說不為無據惟是元時總管府內有二長官一為達魯花赤兼管內勸農事一為總管兼管內勸農事均有守郡之責(趙氏翼廿二史劄記云達魯花赤掌印辦事之長官不論職之文武大小或路府或州縣皆設此官)脫因以至順元年十一月一日履總管之任其時官達魯花赤者為明里答失不久即去(明里答失傳云至順二年六月七日代)繼之者為狗兒亦與脫因同時(狗兒傳云至順二年六月七日至)此志詳紀其歷任官職(狗兒傳云畏吾兒人嘉議大夫初以也可怯薛速古兒赤授承務郎中書省直省舍人歷承直郎尚乘寺丞奉訓大夫尚乘寺少卿奉議大夫萬億廣源庫都提舉朝列大夫真定路冀州達魯花赤中憲大夫武備寺少卿授今職)是此志之纂修脫因主其事而狗兒亦與有力也脫因以至順三年九月去任繼之者為兀都馬沙以至順四年正月十日到任(自三年九月至四年正月相去三月餘其間必有權總管之職者此志既無明文疑即以狗兒兼攝之也至於狗兒之去任此志既未言及則必在四年以後矣)此志亦詳紀其前任官職(兀都馬沙傳云本速魯蠻人前朝列大夫同知兩浙都轉運鹽使司今中大夫)是監修此志者始於脫因而成於兀都馬沙也蓋草創在至順二三年間而刊行則在四年夏秋之際故卷九甘露寺注云至順四年春乃始經營故址而締構之卷十五判官王傑注云至順四年五月八日至則成書在六月以後明矣元史順帝紀云至順四年冬十月戊辰改元詔曰其以至順四年為元統元年則成書在九月以前明矣(或云卷十九仕進類張元珪注云泰定閒奉上潛邸金陵天歷初被召授從仕郎考元史文宗紀泰定二年正月出居於建康致和元年即皇帝位改元天歷則所謂上者必指文宗而言文宗崩於至順三年八月此志仍稱為上則成書必在三年八月以前今按或說未為無見然考甯宗以至順三年十月即位十一月崩未及改元亦未及上文宗廟諡順帝以至順四年六月即位十月改元次年始上文宗廟諡又四年始上甯宗廟諡當三年十一月以後四年九月以前作書者言及文宗不獨廟諡無由預知弗敢妄擬即稱為大行皇帝亦嫌與甯宗無別故不得已而仍稱為上此乃詞窮則變之例足徵秉筆者之苦心未可因此而疑四年之事為後人所附益也)脫因等先後守郡均能延致名儒纂修志乘其事非俗吏所能惟政績弗傳為可憾耳】 序 歲戊午吾以甌海關監督量移鎮江仁和吳印臣 【 昌綬】 為吾言君之在甌海也嘗建永嘉詩人祠堂又栞唐宋以來諸東甌人著作凡十三種庋板祠中以惠甌之學者今之鎮江鎮江有宋元二志劉孟瞻所稱海內讀書人所願見而未得者也君亦聞阮文達之風將為鎮江存其文獻乎吾曰唯昔者聞之耆老矣道光末文達方家居有包商 【 良丞】 者欲得文達書文達故靳之曰吾選樓中有鎮江人二志鎮江人無肯栞之者包商誠欲得吾書吾亦欲包商之成吾志也包商曰諾文達乃欣然書十四字曰古籍待刊三十載舊聞新見一千年以贈包商而世乃多包商因并多文達今吾誠不敢望文達意鎮江或尚有包商其人乎因相與大笑明年至鎮江首舉以語陳善餘 【 慶年】 善餘具言其家新有宋志栞本元志亦寫定以力不繼未栞也吾因取其寫本來使梓人計之直六百千而關吏貧其事亦不能以獨舉乃先出泉百千謀之於柳衍齋 【 肇慶】 于小川 【 樹深】 柳于二君復謀之同人不一月而事以集昔文達之得此志也不得撰人姓名柳賓叔告之乃知其為俞希魯所作也衍齋為賓叔族孫此舉之功比之賓叔有過之無不及矣 然吾讀文達送楊忠愍公墨蹟歸焦山記中閒反復此志若不能無憾於鎮江人之不肯栞之者而今日出泉諸君十九乃鎮江人又以見鎮江人之好義而文達之語或失之誣也希魯先世為溫州之平陽人其父德鄰所著有佩韋齋輯聞四卷文集十六卷曩吾在東甌時嘗欲取之以入永嘉詩人祠堂叢栞會受代去不果為今栞此志所謂天理當而人心安者 【 阮文達原序語】 則仍東甌人之著作也吾又不知甌之學者其觀感為何如而繼吾之官東甌者復有永嘉詩人祠堂續栞焉否也栞既成以板歸焦山系之以詩兼報印臣詩曰考獻徵文老未疲尺書飛報故人知由來京口多耆舊此後山靈儻護持阮瑀盛名吾敢望包咸豪舉世交推卻愁乾道遺編盡無復衰年再見之 【 鎮江尚有熊克乾道志世無傳本】 己未冬月如皋冒廣生疚齋序 至順鎮江志二十一卷 【 目錄(二十一卷) 案此志自明以來藏書家絕不著錄故原本卷數竟無可考卷十二學校門書籍類云志五部十一冊注云鎮江續志三冊書板二十八種五千四百四十七板注云鎮江志八百九十板重修鎮江志一千一百一十七板張氏鑑云鎮江志當是嘉定志續志即嘉定續志重修鎮江志則咸淳志也其說頗為詳審蓋至順志初修之時板尚未有定數故但載前志之板而新志之板轉不載也然據其所言知嘉定志之原本葉數實多於今本故卷數不止二十二(今本葉數較諸原本僅及其半雖原本行數字數或少於今本然傳鈔者之佚脫亦已多矣)則至順志之原本葉數自必多於今本而卷數亦不止二十一矣(嘉定續志卷數無考然其書既止三冊則卷數必較嘉定志差少咸淳志卷數亦無考然其板既有千餘則卷數必較嘉定志微多)】 提要 此書不著撰人姓名案鎮江自東晉以來屹為重地志乘之書在宋乾道間有熊克所撰者十卷見於宋史藝文志嘉定間盧憲所撰者三十卷見於書錄解題今乾道志久已失傳嘉定志尚有傳鈔之本已出後人掇拾此書體例大致取法於嘉定志而紀載詳備較為過之大約宋志主於徵文此則重於攷獻宋志旁稽典籍務覈異同此則備錄故事多詳興廢鎮江在宋為邊防之地故其志攻守形勢网羅古今在元為財賦之區故此書物產土貢臚陳名狀其用意各有所在不得而同也至於郡守參佐宋志近徵唐代此則遠溯六朝鄉賢寓公宋志旁搜隋氏以前此則詳於兩宋及元互為補苴不可偏廢然此書自明以來藏書家絕無著錄之者洵為罕覯之秘笈此舊鈔本編次失當文字多舛今重加校定繕寫俾考京口故實者得以取資也以之抗行袁桷之志四明殆無媿焉 丹徒陳慶年善餘校字  至順鎮江志卷首  郡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 官制表○鈔本此下九葉在十五卷 案戴氏守梧云自來史書有表者皆聚於一處不與紀傳相雜志書有表者亦皆列於卷首而不與他卷相雜此志之郡縣表既列於卷首則官制表亦當列於卷首不得列於卷十五也今從其說移至郡縣表之後】 郡隸浙西仍唐制也自唐而上餘千百載境土惟舊所隸則殊其分其併不可無攷今推其世代質諸傳記作郡縣表    州部   虞  揚州         夏  揚州         殷  揚州 【 漢地理志殷因於夏亡所變改】         周  揚州  吳 【 春秋魯襄公二十八年齊慶封奔吳吳予之朱方】 越 【 春秋魯哀公二十二年吳為越所併】 楚 【 史記越世家楚威王大敗越殺王無疆盡取吳故地】      秦  始皇二十六年初併天下分天下為三十六郡無州部之屬 西漢  揚州 西晉  揚州 【 太康二年分天下為十九州屬揚州】 東晉  揚州 【 南渡後雖於京口僑置徐兗然晉陵郡仍屬揚州故徐州刺史多領揚州之晉陵諸軍事】 徐州 兗州 宋  南徐州 【 永初二年加州曰南徐】 南兗州 【 元嘉八年分江北為南兗江南為南徐三十年正月以南兗併入南徐六月還分南徐立南兗】 齊  南徐州 梁  南徐州 陳  南徐州 隋  無州部之屬 【 志開皇九年省南徐州】 唐  江南道 【 貞觀元年分天下為十道潤隸江南】 江南東道 【 開元二十一年又分天下為十五道江南東道潤為會府】 浙江西道 【 乾元元年潤隸浙江西道】 浙江東西道 【 建中元年合浙江東西二道置鎮海軍】 浙江道 【 貞元三年分浙江東西為三道見通鑑】 五代  無州部之屬 宋  浙西路  皇元  浙西道 【 至元十二年屬】 淮東道 【 至元十八年改屬】 浙西道 【 至元二十六年再屬】    郡國 周   吳 【 春秋魯襄公二十八年齊慶封奔吳吳予之朱方】 越 【 春秋魯哀公二十二年吳為越所併】 楚 【 史記越世家楚威王大敗越殺王無疆盡取吳故地】 秦  楚郡 【 始皇二十四年伐楚虜楚王負芻以其地置楚郡後改會稽郡】 西漢  荊國 【 志會稽郡高帝六年為荊國】 吳國 【 志高帝十二年更名吳】 江都國 【 景帝四年吳王濞誅以其地併入江都國】 東漢  吳郡 【 順帝分會稽郡置】   西晉 毗陵郡 【 太康二年初分吳郡置毗陵郡】 晉陵郡 【 宋志永嘉五年改毗陵郡為晉陵徙治丹徒】  東晉  晉陵郡 【 屬揚州】 僑郡十八 【 南東海南琅邪南東平南蘭陵臨淮淮陵南彭城南沛南清河南下邳南東莞南平昌南濟陰南濮陽南太平南泰山南濟陽南魯】 宋  晉陵郡 【 元嘉八年割江南及揚州之晉陵屬南徐】 僑郡十七 【 南東海南琅邪南蘭陵南東莞臨淮淮陵南彭城南清河南高平南平昌南濟陰南濮陽南泰山南濟陽南魯】 吳郡 【 大明七年正月割屬南徐州】 義興郡 【 泰始四年十月割揚州之義興郡屬南徐】 齊  晉陵郡 僑郡十四 【 南東海南琅邪南東莞臨淮淮陵南彭城南清河南高平南平昌南濟陰南濮陽南泰山南濟陽南魯】 義興郡 【 永明二年以義興郡屬揚州後復屬南徐】 梁  統郡無考 【 隋志梁改南東海郡曰蘭陵郡】 陳  統郡無考 隋  蔣州 【 寰宇記隋廢南徐州為延陵鎮移名於京口為延陵縣屬蔣州】 潤州 【 開皇十五年罷延陵鎮以蔣州之延陵永年常州之曲阿三縣置潤州於鎮城】 江都郡 【 大業三年廢潤州為江都郡之延陵縣】 唐  潤州 【 武德三年置天寶元年改為丹陽郡乾元元年復置】 丹陽郡 【 天寶元年改潤州置乾元元年復曰潤州】  五代  潤州 【 淮南吳楊氏南唐李氏並同】  宋  潤州 【 開寶元年改鎮海軍為鎮江軍郡守曰知潤州軍州事】 鎮江府 【 政和三年升潤州為鎮江府】 皇元  江陰鎮江安撫使司 【 至元十二年三月置】 鎮江府路總管府 【 至元十三年十二月改】 鎮江路總管府 【 至元二十六年正月改】       縣邑 秦  會稽郡 丹徒 【 古谷陽也始皇三十七年使赭衣徒三千鑿京峴東南壟故名丹徒】 曲阿 【 古雲陽也史官奏雲陽有王氣鑿北岡截直道使曲以厭之因名曲阿】   西漢  丹徒 曲阿 【 王莽改曰風美按會稽郡統縣二十六丹徒曲阿在其中】   東漢  丹徒 曲阿 【 按吳郡統城十三丹徒曲阿在其中】  吳  雲陽武進 【 嘉禾三年復曲阿為雲陽改丹徒為武進】   西晉 丹徒 曲阿 【 太康二年復武進為丹徒雲陽為曲阿】 武進 【 分丹徒曲阿置武進又分曲阿延陵鄉置延陵】 無錫 毗陵 【 永嘉五年改曰晉陵】 暨陽  東晉  丹徒 曲阿 武進 延陵 無錫 毗陵 暨陽 南沙 【 宋志咸康七年罷暨陽鹽署立南沙縣】   宋  晉陵 延陵 無錫 南沙 曲阿 暨陽 丹徒 【 元嘉八年分屬南東海郡】 武進 【 大明末分屬南東海】 齊  晉陵 延陵 曲阿 無錫 暨陽 南沙 海陽 【 增置闕年月】 丹徒 武進  梁  統縣無考 【 寰宇記梁改曲阿為蘭陵隋志梁改武進為蘭陵】   陳  統縣無考 【 隋志陳改蘭陵為東海】 隋  延陵 永年 曲阿 【 以上三縣見上注】 金山 【 開皇十五年置金山府大業末土人保聚因為金山縣】   唐  丹徒 曲阿 【 天寶元年更名丹陽】 延陵 句容 白下 【 貞觀九年更名江甯至德二載割句容江甯二縣置昇州寶應元年州廢二縣復來屬光啟三年再割二縣置昇】 金壇 【 垂拱四年置】 宋 丹徒 丹陽 金壇 延陵 【 熙甯五年廢為鎮】   皇元 丹徒 丹陽 金壇  官制表上 南徐自昔為重鎮歷代官守視他郡為多今總其凡作官制表    封君 漢  荊王            東漢  雲陽亭侯            吳  食丹徒曲阿二縣 丹徒侯 雲陽侯 徐陵亭侯           晉  延陵縣公 曲阿縣公 武進亭侯 陳  晉陵縣男 隋 唐  丹陽郡公 宋  潤王潤國公   刺史 晉 揚州刺史 東晉  徐州刺史 兗州刺史 徐兗二州刺史 宋  南徐州刺史 南兗州刺史 南徐徐二州刺史 南徐兗二州刺史  齊  南徐州刺史 梁  南徐州刺史  陳  南徐州刺史 隋 唐  潤州刺史 丹陽郡太守 天寶元年改 潤州刺史 乾元元年復    五代  潤州刺史    宋 常潤經略巡撿使 知潤州軍州事 開寶八年改 知鎮江軍府事 政和三年陞   皇元  江陰鎮江安撫使司 達魯花赤安撫 鎮江府路總管府 達魯花赤總管兼府尹 至元十三年改 鎮江路總管府 達魯花赤兼管內勸農事 總管兼管內勸農事至元二十六年改   太守 東晉 晉陵太守  宋 行南徐州事 南東海太守 南蘭陵太守 南彭城太守 地理志僑郡十七各有太守考之列傳惟此 齊  行南徐州事 南東海太守 南蘭陵太守 南彭城太守 梁 行南徐州事 南蘭陵太守 陳  南蘭陵太守  隋   參佐 東晉 大中正 軍司 監軍 長史 司馬 從事中郎 功曹 參軍事 軍府主簿 記室 督護 行參軍 參軍 諮議參軍 錄事參軍 記室參軍 中兵參軍 別駕 治中 州郡主簿 西曹書佐 祭酒從事 部郡從事  宋 大中正 中正 監軍 長史 司馬 從事中郎 正佐 參軍事 軍府主簿 行參軍 參軍 諮議參軍 錄事參軍 記室參軍 中兵參軍 刑獄參軍 法曹參軍 別駕 治中 州郡主簿 西曹書佐 祭酒從事 部郡從事 郡丞   齊 大中正 中正 監州 長史 司馬 諮議參軍 別駕 州郡主簿 西曹書佐 議曹從事 典籤  梁 大中正 中正 知留府事 監州 長史 司馬 從事中郎 記室 參軍 諮議參軍 錄事參軍 記室參軍 別駕 治中 州郡主簿 西曹書佐 典籤  陳 大中正 監州 別駕 郡丞  隋 唐 副使 幕府幕僚 從事 判官 支使 掌書記 推官 巡官 隨軍 別駕 長史 司馬 郡丞 賓佐 錄事參軍 司功參軍事 司倉參軍事 司戶參軍事 司兵參軍事 司法參軍事 司士參軍 參軍事 知市事 知鹽鐵院  五代 副使 行軍司馬 判官 掌書記 推官 司馬 通判軍府 監渡    宋  通判 黔轄 簽判 節度掌書記 觀察支使 節度推官 觀察推官 職官幕掾 郡掾 儀兵刑曹 錄事參軍 司理參軍 司戶參軍  皇元 同知府事 判官 推官 經歷 知事 提控案牘兼照磨承發架閣   官制表下    宰貳   漢  丹徒令               吳  曲阿長丞              晉                  宋  丹徒令 曲阿令 延陵令       齊  曲阿令 延陵令              梁  丹徒令 曲阿令 延陵令       陳  曲阿令               唐  丹徒令 尉 丹陽令 丞 主簿尉 金壇令 丞尉 延陵令           五代  丹徒令 丹陽令 尉       宋  丹徒令 丞 主簿 尉 丹陽令 丞 主簿 尉 金壇令 主簿 尉 延陵令    皇元  丹徒縣 達魯花赤 尹 主簿 尉 丹陽縣 達魯花赤 尹 主簿 尉 金壇縣 達魯花赤 尹 主簿 尉 錄事司 達魯花赤 錄事 判官    司屬 皇元 司獄 平準行用庫 提領 大使 副使 在城稅使司 提領 大使 副使 丹陽稅使司 提領 大使 副使 金壇稅使司 提領 大使 副使 諫壁稅使司 提領 大使 副使 呂城稅使司 提領 大使 副使 丁角稅使司 提領 大使 副使 高資巡檢 開沙巡檢 圖山巡檢 包港巡檢 呂城巡檢 延陵巡檢 登榮鄉巡檢 大雲鄉巡檢 薛步市巡檢 織染局使 副使 生帛局使 副使 雜造局使 副使 丹陽批驗茶引局提領 大軍倉 監支納 大使 副使 香糯倉 監支納 大使 副使 永豐庫 監支納 大使 副使 官醫提領 祝由科提領三縣官醫管勾 在城水馬站提領 丹陽水馬站提領 呂城水馬站提領   學職 【 學職○鈔本無此門 案十七卷學職門內有蒙古字學儒學醫學陰陽學等官表中不應不載況封君刺史太守以及參佐宰貳司屬將佐寓治諸門表中既一一羅列尤不應獨少此門今從張氏鑑之說補於司屬門後將佐門前鈔本宰貳在將佐門之後司屬在寓治之後張氏云據十六十七兩卷次第推之則宰貳當次上篇參佐之後次司屬又次學職次將佐次寓治此表排行舛誤今從其說改正】 宋 儒學 教授 皇元 蒙古字學 教授 學正 儒學 教授 學正 學錄 教諭 醫學 教授 學正 學錄 教諭 陰陽學 教授 學正 學錄 書院 山長     將佐 唐  都頭 都知兵馬使 押衙 大將 衙將     五代  大將 衙將     宋 都統制 州兵馬都監 巡轄 計議 主管機宜文字 幹辦公事 提點醫藥飲食 從軍舍人 皇元 鎮守鎮江上萬戶府 達魯花赤 萬戶 副萬戶 經歷 知事 照磨 鎮撫所 鎮撫 郡目 上千戶所 達魯花赤 副千戶 彈壓 提控案牘 中千戶所 達魯花赤 千戶 副千戶 彈壓 都目 下千戶所 達魯花赤 千戶 副千戶 彈壓 吏目 上百戶 下百戶   寓治 宋 都督府 宣撫司 樞密行府 轉運司 提刑司 鎮江軍節度 南外宗司 總領所 糧料院 主管 總幹 準備差遣 監大軍倉 監倉門 (豆斗)面官 監大軍 甲杖庫 酒官 榷貨務 監務門 圍田幹官  皇元 行大司農司 大司農 司農卿 司農少卿 司農丞 經歷 都事 通政院使 同簽 院判 經歷 都事 杭州為頭打捕鷹房總管府 達魯花赤 總管 同知 經歷 提控按牘  至順鎮江志卷一  地理(缺) 【 地理○(鈔本無此二字) 案卷一之子目始於敘郡與宋志正同宋志敘郡之前既以地理為總目則此志敘郡之前亦必以地理為總目矣今特補入(下文述四至者當另有一子目疑是疆域二字然無明文可證今姑補子目缺三字)】 敘(缺)   敘郡 本府宋末無改皇朝至元十二年改為江陰鎮江安撫使司十三年為鎮江府路總管府二十六年為鎮江路總管府統司一縣三 江南道按察使治潤 【 唐貞觀初分天下為十道景雲二年置十道按察使各一人潤州刺史韋銑常兼開元二年置十道按察採訪處置使潤州刺史李濬嘗兼】 鎮海軍節度使治潤 【 唐乾元元年始置浙西道節度使時韋黃裳以節度治蘇顏真卿侯令儀以節度治昇季廣琛李琬以節度治宣大歷中又易為觀察使時韋元甫李棲筠李涵李道昌韓滉並以觀察團練治蘇當是時潤實隸之然扼江淮南北之衝勢便地順他州終不及故建中二年韓滉乃自蘇徙潤朝廷遽重其權以鎮海軍額寵之其後又兼江淮轉運使諸道鹽鐵轉運使自建中之後雖節度觀察二使廢置不常終不移于他州迄唐季世常為重鎮矣但自滉之後分浙江東西道為三而浙西節度觀察使止統六州僅得滉之一路至王緯李錡又兼諸道鹽鐵轉運使之權後來路隋杜審權曹確趙隱諸公間以宰相出臨方面事體寖重故鎮海軍之號終不可廢而高駢周寶又當賊盜橫行之時朝廷欲倚重于高駢則復授以江淮轉運使猶以為未足而招討都統之權悉以委之後至錢鏐鎮海軍額雖移于杭而南唐實留之于潤五代因仍欲輕其權則曰權潤州團練使權領州事欲重其權則或以親王臨之兼宣州置大都督或兼宣歙常三州置安撫使而鎮海軍額則仍在潤焉】   子目〔缺〕    本府 【 本府○(鈔本無此二字) 案此一段總述本府之四至後三段分述三縣之四至若無此二字則界限不清故不可不補也(下三段皆先述東西若干里南北若干里然後述東至西至南至北至若干里此段獨不述東西南北廣袤里數顯有脫誤今特補東西缺三字及南北缺三字於東至之前)】 東西(缺) 南北(缺) 東至(缺) 【 東至(缺)○(鈔本作東至楊子江十里) 案鈔本此段止有東至西至南至而無北至考嘉定志卷一引太平寰宇記云東至常州一百七十里北渡江至揚州六十三里乾隆志卷一云東界宜興北界揚子江是則東至揚子江十里當作北至揚子江十里明矣今改東為北移於南至條之後而另補東至缺三字於此以正其誤下文丹徒縣脫去東至西至丹陽縣脫去西至金壇縣脫去東至今亦逐條注明其缺以歸畫一】  西至集慶路句容縣界四十五里 南至常州路武進縣界百一十七里 北至揚子江十里    丹徒縣 東西五十里 南北七十里 東至(缺) 西至(缺) 南至丹陽縣界四十三里 【 舊志三十五里】  北至揚子江二里 【 舊志十里】    丹陽縣 東西五十三里 【 東西五十三里○(鈔本此下一段在金壇縣後)】  南北六十五里 東至武進縣界五十七里 【 舊志四十八里】  西至(缺) 南至金壇縣界四十五里 【 舊志四十里】  北至丹徒縣界二十七里 【 舊志五十里】    金壇縣 東西一百里 【 東西一百里○(鈔本此下一段在丹陽縣後) 案嘉定志卷一云丹陽縣東西五十三里南北六十五里金壇縣東西五十三里南北六十五里乾隆志卷一云丹陽縣東至武進縣界南至金壇縣界北至丹徒縣界金壇縣西至句容縣界南至溧陽縣界北至丹徒縣界此志原本當亦與彼相同緣傳寫者誤有錯簡遂至丹陽縣後云北至丹陽縣界金壇縣後云南至金壇縣界而文義不可通矣今特將二段彼此互易以還其舊焉】  南北九十里 東至(缺) 西至句容縣界六十五里 【 舊志六十七里】  南至溧陽州四十二里 【 舊志七十二里】  北至丹陽縣界三十五里 【 舊志二十五里】 丹徒柳肇慶衍齋校字
本文档为【至顺镇江志 元 脱因修 俞希鲁纂01】,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3390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8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4-10
浏览量: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