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11课时教案

第11课时教案

举报
开通vip

第11课时教案生物必修3人体内环境与稳态和免疫调节复习教案 生物必修3人体内环境与稳态和免疫调节复习教案 班级 姓名 2009.4.28. 第一部分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稍做总结 1.细胞生活的环境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2)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3)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4.实验: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生物材料中含有缓冲对,如NaH2PO4/Na2HPO4、H2CO3/NaHCO3等。它们能够对酸碱度的变化起缓冲作用。此外,机体还可以通过...

第11课时教案
生物必修3人体内环境与稳态和免疫调节复习 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下载北师大版¥1.2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教案关于坚持的教案初中数学教案下载电子教案下载 生物必修3人体内环境与稳态和免疫调节复习教案 班级 姓名 2009.4.28. 第一部分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稍做总结 1.细胞生活的环境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2)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3)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4.实验: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生物材料中含有缓冲对,如NaH2PO4/Na2HPO4、H2CO3/NaHCO3等。它们能够对酸碱度的变化起缓冲作用。此外,机体还可以通过对生理活动进行调节来维持PH稳定。 二、课文填空 1.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体液:由 细胞内液 和 细胞外液 组成。 (2)内环境:由 细胞外液 构成的液体环境。主要由 血浆 、 组织液 和淋巴构成。 2.细胞外液的成分: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 蛋白质 ,而组织液和淋巴中含量较少。 3.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酸碱度及温度 (1)渗透压:溶液中 溶质微粒 对水的吸引力。血浆渗透压的决定因素:主要由 无机盐和蛋白质 含量决定,其中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以上是由 Na+ 和 Cl- 决定的。 (2)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 7.35~7.45 。与含有 HCO3- 、 HPO42- 等离子有关。 (3)温度:人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 37℃ 左右,这也是人体内酶的最适宜温度。 4.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关系 (1)内环境是 细胞 与外界环境进行 物质交换 的媒介。 (2)组织细胞通过 内环境 实现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而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需要 各个器官 的参与。组织细胞既依赖于 内环境 ,又参与了 内环境 的形成和维持。 5.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1)变化规律:正常情况下,不同人的体温,会因 年龄 、 性别 等不同而存在微小的差异;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也有变化,但一般不超过 1℃ 。 (2)稳态:健康人的内环境的 成分 和 理化性质 都处于动态平衡中。这种动态平衡是通过 机体的调节 作用来实现的。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通过 调节 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 协调活动 ,共同维持内环境的 相对稳定状态 叫做稳态。 6.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1)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曾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 神经系统 调节。 (2)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稳态维持机制的经典解释:内环境稳态是在 神经调节 和 体液调节 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 (3)目前普遍认为, 神经—体液—免疫 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4)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 过于剧烈 ,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 出现障碍 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7.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 正常生命活动 的必要条件。 8.内环境稳态与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系统的功能联系 (1)在气体交换中的联系 ①氧气从外界进入组织细胞需要多种器官、系统的参与。首先氧气借助 呼吸系统 进入肺泡,然后扩散进入肺泡周围的 毛细血管 ,借助 血液循环 到达组织细胞处,接着从组织细胞周围的 毛细血管 扩散出来,经 组织液 进入组织细胞,参与物质的 氧化分解 。 ②二氧化碳的排出过程与氧气的进入过程刚好相反。 (2)在物质交换中的联系 ①各种营养物质必须经 消化系统 的消化、吸收才能进入 循环系统 ,然后经 循环系统 的运输才能到达组织细胞周围的 组织液 ,接着被吸收进入组织细胞。 ②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也必须先进入 组织液 ,才能通过 循环系统 的运输后,借助呼吸系统 或 泌尿系统 、 皮肤 排出体外。 9.血浆中的缓冲物质对血浆pH的反馈调节:主要有 NaHCO3/H2CO3 、(其比值为20:1)、Na2HPO4/NaH2PO4等。它们对维持 血浆pH的稳态 起了重要作用。 三、画人体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图 四、同步训练 1.下图是人体某组织内有关结构示意图,A、B、C、D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有关此图叙述不正确的是( B ) A.②可以进入A、C、D B.CO2浓度最高的液体是② C.图中O2溶液最低的液体是③ D.①②③④组成了体液,其中①②④构成了内环境 2.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 D.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3.人体的内环境是指( C ) A.体液 B.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 D.血液 4.红细胞、肌细胞和淋巴循环中的淋巴细胞所处的直接生活环境依次是( C ) A.血浆、体液和体液  B.血液、体液和淋巴 C.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D.血液、细胞外液和体液 5.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B ) A.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B.内环境是细胞内的环境,即细胞内液 C.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D.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构成 6.人体内的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间的物质联系正确的表达是( C ) 7.右图是人体内组织细胞和内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内环境包括   (用标号表示),其稳态是指 等方面的相对稳定。 (2)正常人血浆的pH为 ,能够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 等离子有关。 (3)组织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氧是如何从毛细血管到达细胞的?(用图中的标号表示) 。 (4)组织细胞所需的营养等物质通过 、 等系统才能到达各种组织细胞。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引起_______处的液体增多,从而引起组织水肿。 (1)②③④ 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 (2)7.35--7.45 HCO3-和HPO42- (3)⑤→②→③→① (4)消化系统 循环系统 ③ 第二部分 免疫调节 一、稍做总结 1.与免疫有关的细胞 细胞类型 来 源 功 能 吞噬细胞 造血干细胞 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体 B细胞 造血干细胞 识别抗原,分成成为效应B细胞、记忆B细胞 T细胞 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 识别、呈递抗原,分成成为效应T细胞、记忆T细胞 效应B细胞 B细胞或记忆B细胞 分泌抗体 效应T细胞 T细胞或记忆T细胞 分泌淋巴因子,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记忆细胞 T细胞、B细胞 识别抗原,分化成为相应的效应细胞 2.两种免疫类型比较 项目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区 别 概念 是机体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天然防御功能 是机体在生活过程中接触病原微生物及抗原异物后产生的免疫力 形成 遗传而来,人人都有的先天性免疫 出生后与病原体斗争过程中形成的后天性免疫,并非人人都有 对象 对所有的病原体起作用 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特点 作用广泛,无选择性,对许多病原微生物及抗原具有一定的免疫性,无特异性 有特异性 基础 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防线(发挥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细胞免疫、体液免疫 作用 出现早,作用快,强度弱,相对稳定,不因接触某一抗原次数的多少而有所改变。 出现较慢,作用强度大,同一抗原再次作用时可产生明显的免疫反应 联系 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两者共同负担着机体的防御功能。 3.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之间的区别 类型 项目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概   念 抗原被体液中的相应抗体消灭的过程 抗原被相应的免疫细胞消灭的过程 作用对象 抗原 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 作用方式 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①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②效应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促进细胞免疫作用 过   程 感应 阶段 是抗原处理、呈递的识别阶段。 有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的参与 有吞噬细胞、T细胞的参与 效应 阶段 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记忆B细胞可直接识别再次入侵的抗原 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T细胞;记忆T细胞可直接识别再次入侵的抗原 反应 阶段 浆细胞分泌抗体而发挥其免疫效应 效应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从而发挥免疫效应 关 系 作用独特,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如进入人体内的是细菌类毒素,需要有特异的抗毒素与它结合,才能使其丧失毒性,因此主要是体液免疫发挥作用;结核杆菌等胞内寄生菌,需要通过细胞免疫的作用才能将病菌消灭;而在病毒感染中,则往往是先通过体液免疫的作用来阻止病毒通过血液循环而散播,再通过细胞免疫的作用来予以彻底消灭。 4.过敏反应产生的抗体与正常免疫反应产生的抗体比较 比较项目 过敏反应产生的抗体 正常免疫反应产生的抗体 性质 球蛋白 球蛋白 分布 吸附在皮肤、消化道或呼吸道黏膜及某些血细胞的表面 血清、组织胺、外分泌物 反应时机 机体再次接触过敏源时发生的免疫反应 机体第一次接触抗原时发生免疫反应 反应结果 使细胞释放组织胺,从而引发过敏反应 使抗原沉淀或形成细胞集团 5.特异性免疫的类型及其应用 自动免疫 自然自动免疫 患传染病或隐性感染后获得的免疫力 人工自动免疫 菌苗、疫苗、类毒素的预防接种 被动免疫 自然被动免疫 通过胎盘、哺乳传给婴儿 人工被动免疫 注射抗毒素、抗菌血清等 应用 计划免疫(预防接种) 6.免疫失调与人体健康 功能 功能正常 功能过高 功能过低 防卫 抗感染或防御其他抗原异物入侵 变态反应,如药物过敏反应 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 清除 清除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 自身免疫病   监控 消灭异常细胞   肿瘤形成 二、课文填空 1.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免疫细胞 生成 、 成熟 或 集中 的场所。如骨髓、 胸腺、淋巴结 等。 (2)免疫细胞:是指发挥 免疫 作用的细胞,主要有 吞噬细胞 和 淋巴细胞 ,其中后者又可分为 B细胞 和 T细胞 。 (3)免疫活性物质:浆细胞分泌的 抗体 、效应T细胞分泌的 淋巴因子 以及 溶菌酶 等。 2.免疫系统的调节 (1)非特异性免疫 ①组成:第一道防线: 皮肤 、 黏膜 及其分泌物。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 杀菌物质 (如溶菌酶)和 吞噬 细胞。 ②特点:人人 生来就有 ,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 (2)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 ①组成:主要由 免疫器官 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 ②作用:抵抗外来 病原体 和抑制肿瘤等。 ③方式: 体液免疫 和 细胞免疫 。 3.免疫系统的监视和清除功能:监控和清除体内已经衰老或因其他因素而被 破坏 的细胞,以及 癌变 的细胞。 4.防卫功能失调 (1)过敏反应: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其特点: 发作迅速 、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破坏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 严重损伤 ;有明显的 遗传倾向 和个体差异。 (2)自身免疫病: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过于灵敏、敌我不分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所发生免疫反应,造成 组织和器官损伤 并出现症状。如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3)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由于 遗传 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免疫缺陷病,如先天性缺乏 T细胞 或 B细胞 。 (4)获得性免疫缺陷病(以艾滋病为例) ①原因: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HIV攻击免疫系统,使 T细胞 大量死亡,导致患者丧失一切免疫功能; ②主要传播途径:性滥交,毒品注射,使用感染者的血液制品或 未消毒的医疗器械 ; ③预防:洁身自爱,不共用卫生用具等。 5.免疫学的应用:包括 疫苗 、检测人体的抗原、 器官移植 等。 6.几点提醒 (1)记忆细胞的特点:寿命长,对 抗原 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 (2)二次免疫特点:比 初次反应 快而强,能在抗原侵入但尚未引起疾病之前将它们消灭,从而使 患病几率 大大降低。 (3)过敏反应的特点: 发作迅速 、 反应强烈 、消退较快;一般不破坏组织细胞;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三、画免疫调节概念图 四、同步训练 1.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A.是机体再次受到相同物质的刺激时发生的反应 B.是机体首次受到一种物质刺激时就可以发生的反应 C.凡发生过敏反应的人,对所有的过敏原都可发生反应 D.过敏反应能够使组织细胞发生结构破坏 2.关于B细胞和T细胞的正确叙述是( D ) A.都是在骨髓中发育成的 B.都是通过直接产生抗体发挥免疫作用 C.都是在胸腺中发育成的 D.分别通过分化成浆细胞产生抗体和分化成效应T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 课后作业 1.细胞外液的主要阳离子是( C ) A.Fe2+ B.K+ C.Na+ D.Ca2+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B.在人体的体液中,细胞内液约占1/3,细胞外液约占2/3 C.组织液是体内所有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D.淋巴和组织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血浆中蛋白质较少 3.关于渗透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溶液渗透压的大小与溶质微粒数目关系不大 B.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 C.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 和Cl- D.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4.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后,常造成人体下肢肿胀,这是由于( B ) A.细胞将不能吸收氨基酸 B.组织细胞间隙积聚液体 C.不能消化脂肪 D.组织内葡萄糖浓度升高 5.体内代谢废物要排出体外必须由循环系统运到( D ) A.泌尿系统 B.泌尿、消化系统 C.泌尿、消化、呼吸系统 D.泌尿、呼吸系统和皮肤 6.在正常情况下,高等动物和人体的内环境是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这种稳定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须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机体维持稳态的的主要调节机制是 。肺气肿患者由于呼吸不畅,血液中的pH值将略 。这是因为 。 (2)对于人体来说,体温恒定是内环境稳态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对于细胞的生命活动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因为 。 (3)如果给某病人静脉滴注质量浓度为9%的NaCl溶液200mL,预计此病人的内环境的渗透压将   尿量将 。  (4)血液中的各种化学成分也能保持相对稳定,如果给一个健康男子静脉推注10%的葡萄糖溶液(远高于血糖浓度)100 mL,请在右坐标中绘出你预测的血糖含量变化的大致情况。 (1)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降低 氧气不足,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同时CO2排出不畅 (2)各种酶的催化需要适宜的温度 (3)升高  减少 (4)(见图) 7.下列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是( B ) A.抗体 B.抗原 C.淋巴因子 D.溶菌酶 8.艾滋病(AIDS)是目前威胁人类生命的重要疾病之一。能导致艾滋病的HIV病毒是一种球形的RNA病毒。HIV最初侵入人体时,人的免疫系统可以摧毁大多数病毒,接着少数HIV在体内潜伏下来,经过2~10年的潜伏期,发展为艾滋病(如图所示)。请回答: (1)HIV识别并侵染宿主细胞时,与细胞膜的组成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2)在曲线AB段,此过程中效应T细胞作用于________细胞,经过一系列变化,最终导致该细胞裂解死亡,这一过程称为________免疫。HIV无藏身之处后再经_____________作用,使HIV形成沉淀,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3)由图可知, HIV进入人体后,主要攻击人体的_______________细胞。 (4)关于艾滋病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可通过握手传播 B.艾滋病患者死于病毒感染或死于癌症,它可以通过母婴间遗传 C.HIV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B细胞和T细胞,导致患者丧失一切免疫功能 D.人体感染HIV后潜伏期可达2~10年 (1)糖蛋白 (2)靶 细胞 抗体 (3)T淋巴细胞 (4) D
本文档为【第11课时教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8699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00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高中物理
上传时间:2011-04-08
浏览量: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