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表格归纳题工作纸

表格归纳题工作纸

举报
开通vip

表格归纳题工作纸表格数据分析专题 表格归纳题攻略 一、“谍战先锋” 了解近几年中考物理试卷中表格数据归纳题的命题情况,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年份 探究内容 分值 2007 浸没在液体中的实心物块的质量和体积对其浮沉的影响 6分 2008 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 6分 2009 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6分 2010 探究导体中电流和电压的关系 5分 二、“初出茅庐” (09南汇期末)某小组同学要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用U型管压强计在不同液体不同深度处进行了三组实验,并将有关数据分别记录在表一、表二、表三中。实验...

表格归纳题工作纸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格数据分析专题 表格归纳题攻略 一、“谍战先锋” 了解近几年中考物理 试卷 云南省高中会考试卷哪里下载南京英语小升初试卷下载电路下试卷下载上海试卷下载口算试卷下载 中表格数据归纳题的命题情况,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年份 探究内容 分值 2007 浸没在液体中的实心物块的质量和体积对其浮沉的影响 6分 2008 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 6分 2009 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6分 2010 探究导体中电流和电压的关系 5分 二、“初出茅庐” (09南汇期末)某小组同学要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用U型管压强计在不同液体不同深度处进行了三组实验,并将有关数据分别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在表一、表二、表三中。实验时,他们仔细观察U型管两边液面高度差,通过比较发现,每组的U型管两边液面高度差相同,而各组却不同,且第一组最大,第二组其次,第三组最小。 表一(第一组) 表二(第二组) 表三(第三组) 实验 序号 液体密度 (克/厘米3) 深度 (厘米) 实验 序号 液体密度 (克/厘米3) 深度 (厘米) 实验 序号 液体密度 (克/厘米3) 深度 (厘米) 1 0.8 20 4 0.8 10 7 0.8 5 2 1.0 16 5 1.0 8 8 1.0 4 3 1.6 10 6 1.6 5 9 1.6 2.5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3与4(或6与7)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_______垂 __________ 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同种液体内部,深度越大,该处液体的压强也越大。 (3)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表一、表二或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初步得出: __________ 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分析比较表一、表二和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初步得出: 垂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锦囊妙计” 实验______要明确,有关______要找准。 控制______需牢记,综合分析靠______。 四、“刮目相看” (2009)在“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甲、乙、丙三组同学分别以槽中液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他们在两端开口、粗细均匀的玻璃管的下端贴一个比管口稍大的塑料薄片,并将玻璃管竖直插入液体槽中,然后顺着管壁从上端开口处向管内缓缓注水,如图2所示,直至观察到薄片脱离管口下落。记录玻璃管的管口面积S、槽中液体密度ρ和玻璃管插入液体的深度h,测出注入管中水的质量m,运用公式 ,计算出管内水产生的压强p。改变深度h,重复实验。甲组同学还选用了粗细不同的玻璃管进行实验。所有数据均记录在下表。(薄片的重力、玻璃管的厚度忽略不计) 小组 槽中液体密度 ρ(×103千克/米3) 实验 序号 深度 h(米) 管口面积 S(×10-4米2) 质量 m(×10-3千克) 管内水产生的压强 p(帕) 甲 0.8 1 0.05 5 20 392 2 0.1 5 40 784 3 0.2 5 80 1568 4 0.2 10 160 1568 乙 1.0 5 0.05 5 25 490 6 0.1 5 50 980 7 0.2 5 100 1960 丙 1.2 8 0.05 5 30 588 9 0.1 5 60 1176 10 0.2 5 120 2352 ①此实验中,经分析得出,当薄片恰好脱离管口时,薄片处管外液体的压强 ___ 管内水产生的压强(选填“等于”或“小于”)。 ②各组同学分析了本组的实验数据和相关条件,其中乙组同学由实验序号 ______ 初步得出:同种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深度成正比。甲组同学由实验序号3、4初步判断:玻璃管的粗细与本实验研究结论的获得 (选填“有关”或“无关”)。 ③三组同学互动交流,分析实验序号1、5、8的数据,发现液体内部的压强(p1、p5、p8)与密度(ρ甲、ρ乙、ρ丙)满足关系 ,可以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相同深度,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密度成正比。 ④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中数据,经运算归纳得出:液体内部的压强与 ___________ 的比值是一个定值。 (2010)小华和小海同学为了探究导体中电流和电压的关系,他们用A、B两个导体进行实验,实验中多次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大小,并将测量的数据记录在表一、表二中。 表一 表二 导体 实验序号 电压(伏) 电流(安) A 1 1.2 0.08 2 2.4 0.16 3 3.6 0.24 导体 实验序号 电压(伏) 电流(安) B 4 1.8 0.18 5 3.6 0.36 6 5.4 0.54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中的电流与电压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对同一导体, 。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3、5的数据,他们提出了猜想:在电压相同的情况下,通过不同导体的电流不相同。 I 为验证上述猜想,在已有表一、表二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小华重新预设了B导体两端的电压,并测出相应的电流值。 导体 实验序号 电压(伏) 电流(安) B 7 1.4 0.14 8 2.8 0.26 9 4.2 0.40 小海分析了小华的测量数据后,认为小华的测量数据有问题,他未测量便修改了数据,如表三所示。你认为小海修改数据的做法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 为了达到验证上述猜想的目的,请结合表一、表二的实验数据,分析表三设计的不足之处: 。 (2007)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将不同的实心物块浸没在液体中并松手后,发现有的物块上升至液面,有的物块下降至容器底部。为了研究实心物块的质量和体积对此现象的影响, 他们分别用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做实验。表一、表二为该小组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及观察 到的实验现象。 表一:液体甲(质量为 8.0 千克,体积为 8×lO-3 米 3) 实验序号 物块 质量(×10-3千克) 体积(×10-6米3 ) 现 象 1 A 7.5 30 上升至液面 2 B 25.2 42 上升至液面 3 C 24.3 27 上升至液面 4 D 21.6 12 下降至底部 5 E 91.8 34 下降至底部 表二:液体乙 ( 质量为 6.4 千克 , 体积为 8×lO-3 米3) 实验序号 物块 质量(×10-3千克) 体积(×10-6米3 ) 现 象 6 A 7.5 30 上升至液面 7 B 25.2 42 上升至液面 8 C 24.3 27 下降至底部 9 D 21.6 12 下降至底部 10 E 91.8 34 下降至底部 (1) 小明同学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与4 和 3与5 ( 或 6与9 和 6与10 )的数据及现象,得出结论:在液体中,物块的上升和下降跟它的体积无关;跟它的质量有关,且质量小的物 块上升,质量大的物块下降。小华同学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与4 和 2与4 ( 或 6与8 和 7与8)的数据及现象,得出结论:在液体中,物块的上升和下降跟它的质量无关;跟它的体积有关,且体积大的物块上升,体积小的物块下降。请判断:小明的结论是 ____ 的,小华的结论是 ____的。(均选填“正确”或“错误) (2) 请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一、表二中的数据及现象,并归纳得出结论。 当 时,液体中的物块就上升; 当 时,液体中的物块就下降。 (2008)某小组同学在做“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当发光物体与光屏之间的距离L 确定时,将凸透镜从发光物体处缓慢向光屏移动的过程中,有时能在光屏上成两次清晰的像,有时只能成一次清晰的像,有时不能在光屏上成像。为了研究产生这些现象的条件,该小组同学进行实验,并将每次实验中的相关数据及现象记录在下表中。 凸透镜 焦距ƒ 实验 序号 物屏 距离L (厘米) 第一次成像 第二次成像 物距u (厘米) 像距ν (厘米) 像的 大小 物距u' (厘米) 像距ν' (厘米) 像的 大小 10厘米 1 49 14 35 放大 35 14 缩小 2 45 15 30 放大 30 15 缩小 3 40 20 20 等大 不能在光屏上第二次成像 4 35 不能在光屏上成像 15厘米 5 80 20 60 放大 60 20 缩小 6 64 24 40 放大 40 24 缩小 7 60 30 30 等大 不能在光屏上第二次成像 8 55 不能在光屏上成像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 (或5、6 、7)的第一次成像数据中像距ν随物距 u 的 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结论: ________;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或2、或5、或6)的第一和第二次成像数据中物距与像距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结论:同一凸透镜,当 一定,移动凸透镜能在光屏上成两次像时, 。 (3)继续分析比较表格中物屏距离L与凸透镜焦距ƒ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在 _______________ 条件下,移动 凸透镜,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次放大的像和一次缩小的像。 声明:课堂上未讲完的题作为回家作业!
本文档为【表格归纳题工作纸】,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6840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78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初中物理
上传时间:2011-03-30
浏览量: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