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秦汉时期非医学典籍关于脉诊的记述

秦汉时期非医学典籍关于脉诊的记述

举报
开通vip

秦汉时期非医学典籍关于脉诊的记述 � � � � 年第 期 《针灸资生经》脱 “人 ”字 , 作 “客主 ” , 亦不能 归作别 名 。 ! 衍文 如“青灵 ”穴 , 《医学人门》衍为“青灵泉 ” , 后者不 能认作 “青灵 ”穴的别名 。 “ 中普俞 ”穴 , 《铜人》衍一 “ 内” , 作“ 中替内俞 , , , 此不能误为别名 。 又如 , “承 山 ”穴的一个别名是 “鱼腹 山 ” ∀出《圣惠》# · 文理不 通 , 考 , 《甲乙》∃ “承山 , 一名鱼腹” , 故“山”字系衍文 , “鱼腹山 ”不能视作别名 。 “曲骨 ”穴 , ...

秦汉时期非医学典籍关于脉诊的记述
� � � � 年第 期 《针灸资生经》脱 “人 ”字 , 作 “客主 ” , 亦不能 归作别 名 。 ! 衍文 如“青灵 ”穴 , 《医学人门》衍为“青灵泉 ” , 后者不 能认作 “青灵 ”穴的别名 。 “ 中普俞 ”穴 , 《铜人》衍一 “ 内” , 作“ 中替内俞 , , , 此不能误为别名 。 又如 , “承 山 ”穴的一个别名是 “鱼腹 山 ” ∀出《圣惠》# · 文理不 通 , 考 , 《甲乙》∃ “承山 , 一名鱼腹” , 故“山”字系衍文 , “鱼腹山 ”不能视作别名 。 “曲骨 ”穴 , 《圣济》衍作“ 曲 骨端 ” , 以之作“曲骨”穴的别名不妥 。 % 倒文 如“光明”一词既作足少阳经 穴正名 , 又作足太 阳经 “攒竹”穴的别名 ∀见《铜人》# ,令人费解 , 考 , 《甲 乙 》有 “攒竹⋯⋯ 又名明光” , 故 “攒竹 ”穴 的别名 “光 明”可能系《甲乙 》“明光 ”误倒 , 不加考证径作别名有 失严谨 。 又如 , 《甲乙》∃ “金门 , 足太阳那 · · · · ·一名关 梁” , “关梁伙针灸聚英》倒为“梁关,’& 将后者作为“金 门”穴的别名欠妥 。 《甲乙》∃ “哑 门 , 一名舌横” , “舌 横 ”《外台》作 “横舌 ” , 系倒文 , 不能认作别名 。 “水 分 ”穴 , 《圣惠》倒为“分水 ” , “分水 ”不能当作 “水分 ” 穴的别名 。 又 , 《索问 · 刺腰痛》王冰注 ∃ “那中 , 委中 也 ” , 后“都中 ”作“委中 ”穴的别名 , 而《中国针灸学》 将 “郑中”倒为 “中郑” , 就不能算作 “委 中”穴的别名 了 。 ∋ 坏字 如《甲乙 》∃ “心出少 冲。 少冲者 , 木也一名 经 始 ” · “经始 ”意指本穴为该经经气之始 , 而《圣惠》作 “经如” ·于文不辞 。 考 , “如”系坏字 , “经如 ”不能作为 “少冲”穴的别名 。 “手三里”穴 , 《针灸全书》作“于三 里 ” , 文义颇不顺 , 疑“于 ”乃坏字 , “于三里 ”不是 “手 三里”穴的别名 。 “丝竹空 ’,《医心方》作“系竹空” , 后 来 “系竹空 ”被当作 “丝竹空”穴的别名 , 考 , “系 ”实属 坏字 。 同样 ·《甲乙 》有 “阴都一名食宫” & “食宫”铜 人》作 “食吕 ” & “ 吕 ”系 坏字 ( 《甲乙 》“承泣 , 一名眼 穴 ” , “眼穴”针灸逢源》坏字成 “鼠穴 ” ( “石关 ∀圃# 夕, 穴 , 《西力一子 》作 夕石 门” , “门”亦系坏字 ( “三 间”穴 , 《外科大成》作 “三 门” , “ 门”系坏字 , 所以 , “食吕” 、 “鼠穴” 、 “石门” 、 “三门”均不能看作脑穴别名 。再如 , 任脉“ 曲骨· ”穴位于腹白线上 、耻骨联合上缘之凹陷 处 , 《西 方子》将 “耳骨 ”作其别名 , 于 医理不通 , 疑 “耳 ”系“耻”的坏字 · “耻骨”作为“ 曲骨 ”穴的别名 , 义 理惬当 。 古代医著因年代久远 , 反复传抄 、刻版 , 加之校 勘不严 , 胞穴名称或别名中误夺错乱 、鲁鱼亥家 比比 皆是 。 以上所举仅是一些典型错误 , 整个脑穴别名中 的文字谬误远非如此 。 若不加纠正 , 径作脑穴别名 , 则易导致穴名混乱 、穴义难解 , 并会助长草率 、不求 甚解的不 良学风 , 不利于针灸学术的继承和发展 。 目 前 , 脑穴止名的国际标准化方案已颁布 、实施 , 下一 步当加大整理 、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脑穴别名工作的力度 。 ∀收稿 日期 , � � � )一 � ∗ 一 � ∋ # 秦汉时期非医学典籍关于脉诊的记述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 尔滨 · )∋ � � % �# 关晓光 苏春梅 侣雪平 关键词 ∃秦汉时期 非医学典籍 脉诊 马王堆医书是我 国现存最早的古代医书 , 也是 《内经》之前人们所能看到的唯一 医书 , 该书中已出 现脉诊的雏形 。然而 , 只从马王堆医书中并不能看出 脉诊的全貌 , 其与《内经》之间产生了严重的断代 。因 此 , 与考察秦汉时期非医书有关脉诊的记述 , 对于研 究脉诊的产生和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 。 ) 关于扁鹊脉诊的记述 《史记 · 扁鹊仓公列传》有许多有关扁鹊脉诊的 记述 。 如 ( “至今天下言脉者 & 由扁鹊也 。 ” “扁鹊以其 言饮药三十 日 , 视见垣一方人 。 以此视病 , 尽见五脏 薇结 , 特 以诊脉为名耳 。 ” “越人之为方也 , 不待切脉 、 望色 、 听声 、写形 , 言病之所在 。 ”“子以吾言为不诚 , 试人诊太子 , 当闻其耳鸣而鼻张 , 循其两股 , 以至于 阴 , 当尚温也 & ”如此等等 。这些记载虽明显带有一定 夸张成份 & 但也比较真实地反 映当时的脉诊认识和 水平 。有人 甚至认为这种夸张衬托笔法 , 属于文学色 中医文献杂志 彩 , 诸如扁鹊“特以诊脉为名耳 ” , 只是司马迁的惯用 的夸张笔法 。 这种说法 , 自然有其根据和道理 , 但笔 者认为这可能与《扁鹊传》素材 , 本身源于带有相当 夸张成份和神秘色彩的民间传说有关 。 “特以诊脉为 名耳” , 不是说治病无需诊脉 , 相反 , 正说明脉早已为 人们所熟知 。 “不待切脉 、望色 、听声 、写形” , 说的也 不是诊病不需望 、 闻 、问 、切 , 而恰恰说明望 、 闻 、 问 、 切四诊合参已成常知 从《扁鹊传》本身反映出的脉 诊情况看 , 扁鹊以诊谊动脉的三部九候脉法为主 , 而 且更多采用的是四诊合参手段 。 � 关于仓公脉诊的记述 《史记 · 扁鹊仓公列传》行文风格朴直 , 有关仓 公脉诊的记述也十分具体 。 这大概与《仓公传》的素 材是 “所诊者 , 皆有诊籍 ”的“病案 ”有直接的关系 。通 过对《仓公传》全文进行分析可 以知道 。 第一 , 仓公十分重视脉诊 。仓公诊籍 , 共计 �+ 例 病案 , 就诊法而论 , � 例为望诊 , � 例为问诊 , � 例不 明 , 其余 �� 例皆为“切脉诊” , 占百分之七十七 。 第二 , 脉与五脏六腑的联系已经确立 。仓公诊籍 中 , 有 � 例候得 “心脉浊躁” , � 例候得 “肝脉弦出左 口 , 躁浊而静 , 少阳初代” , ! 例候得 “ 肾主浊 ·在太阴 脉 口 , 脉涩而不属 ” , ! 例候得“肺气热 , 不平而代 , 乍 躁乍大 , 脉来散数”等等 。 第三 , 三部九候遍身诊法与“独取寸 口 ”脉法并 存 。 仓公 �+ 例病案中 , 有 % 例皆称“脉 口 ” 、 “左 口 ” 、 “右 口 ”等 & 可见仓公诊籍实为执 “ 独取寸 口 , 以决五 藏六府死生吉凶之法”者的具体实例 。 《仓公传》中 , 无一例道及 “人迎 ”或“跌阳”者 & 但所载脉位中有 “少 阳初代 ” 、 “ 阳明脉伤 ”等字样 ·这与《内经 》三部 九候 诊法略同 。 第四 , 明确提出“寸 口 ” 、 “脉 口 ”之名 。 马王堆医 书仅仅出现寸 口思想苗头 , 而《史记 · 仓公传》却明 确提出“寸 口 ” 、 “脉 口 ”之名 。在《仓公传》中谈及诊脉 时大多简称 ∃ “切其脉 ” , 亦有少数医案直接称作切 “脉 口 ” 、 “左 口 ” 、 “右 口 ” 、 “之口 ”等 & 而且在齐中御府 长信案中明确提出“寸 口 ”一词 , 日 ∃ “在太阴脉寸 口 而希 , 是水气也 。 ” 第五 , 出现“关脉”的最原始记载 。《仓公传》的齐 侍御史成案中说 ∃ “此内关之病也 , 其病主在肝和 , 即 经主病也 , 代则脉络有过 , ⋯⋯少 阳初代 , 代则经病 , 病去过人 , 人则支络脉之病 , 当其时 , 少 阳初 、 关一 分 。 ”这里提出的“关”便是中医史上关于“关脉 ”的最 早记载 。 第六 , 提出许多脉名 。 《仓公传》载有 ∃ 长弦 、代 、 和 、 浊 、来 、数疾 、去难 、不 一 、盛 、大 、顺清 、不交 、沉 、 浮 、 坚 、紧 、平 、鼓 、参 、击 、深 、小 弱 、搏 、来难 、动 、躁 、 裔不属 、散等 。 当时脉名很多 , 并有了弦、代 、数 、急 、 大 、小 、紧等等后世一直沿用的脉名 , 这已与《内经》 很接近了 。 第七 , 出现尺肤诊法 。 《仓公传》日 ∃ “循其尺 , 其 尺索刺粗 , 而毛美奉发 , 是虫气也 。 ”这便是一种综望 诊和触诊为一体的尺肤诊法。 ! 其他非医学典籍关于脉诊的记述 从秦汉 时期非医学典籍有关脉诊方面的记述 看 , 此期间擅长脉诊的医家 , 除扁鹊 、仓公外 , 还有华 佗 、涪翁 、郭玉等 。《后汉书 · 郭玉传》载 ∃ “⋯⋯涪翁 , ⋯⋯乃 著针经诊法传于 世。 ”该书还记载郭玉擅长 “方诊六微之技 , 阴阳隐 侧之术 ” , 可于帷外凭脉以 别男女 。另据载以擅长外科手术而名垂史册的华佗 , 也精通脉法 。 “‘其治病 , 手脉之候 , 其验若神 。 ” ∀见《后 汉书 · 华佗传》# “广陵太守陈登得病 , 胸中烦慈 , 面 赤不食 ·佗脉之 日 ∃ ‘府君 胃中有虫数升 , 欲成内疽 , 食腥物所为也 。 ”, “李将军妻病甚 , 呼佗视脉 。 日 ∃ ‘伤 娠而胎不去 。 , ⋯⋯佗 日 ∃ ‘案脉 , 胎未去也 。 夕 ,’∀ 见《三 国志 · 华佗传》#由此而论 , 华佗重视并善于脉诊是 不言而喻的 。 在其他的一些非医学典籍中 , 也可以见到许多 有关脉诊的散在记述 。 《周礼 · 天官 · 疾医》日 ∃ “以 五气 、五声 、五色纸其死生 , 两之以九窍之变 , 参之 以九脏之动 。 ”这里的“九脏之动 ”就有“脉诊”之意 。 《左传 · 昭公元年 》记载秦公派秦医和诊治晋侯之 疾 , 秦医和参以色脉详论其病 。故《周礼 · 注》日 ∃ “脉 之大候 , 要在 阳明寸口 , 能专是者 , 其为秦和乎 。 ”王 符《潜夫论 · 述赦篇》载 ∃ “凡治病者 ·必先知脉之虚 实 , 气之所结 & 然后为之方 , 故疾可愈 , 而寿可长也 。 为国者 , 必先知 民之所苦 , 祸之所起 , 然后设之以禁 , 故奸可寒 · 国可安矣 。 ”这里脉诊已成为被用以比喻 到治国安邦等政治事务上的人们所熟知的东西 。 这些非 医学典籍毕竟不是医书 , 其对脉诊的记 述并不十分具体严密 , 有 时较医书带有更多修饰 、夸 张 、甚至神秘 的色彩 ,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 , 即在当时 社会上 , 脉诊比其他三诊受到更大的重视 , 并且可以 反映出脉诊在当时已达到相当水平 。 ∀修回 日期 , � � � ) 一 ) �一 ) ∗ # ! , 一
本文档为【秦汉时期非医学典籍关于脉诊的记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87289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86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2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3-29
浏览量: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