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徐霞客赞美云南生态环境

徐霞客赞美云南生态环境

举报
开通vip

徐霞客赞美云南生态环境 1638—1640:徐霞客赞美的云南生态环境 朱惠荣 徐霞客慧眼识云南 徐霞客毕生从事旅游和地理考察。在他一生旅游过的诸多地方中,最值得大书特书的 就要算云南。徐霞客一生的成功以晚年的“万里遐征”最重要,而晚年“万里遐征”的 考察又以云南内容最丰富。 云南是徐霞客一生旅游和地理考察的终点。他的足迹遍及14个府,相当于现今的曲 靖、昆明、玉溪、红河、楚雄、大理、丽江、保山、德宏、临沧等10个州市的46个县级 政区的境域。徐霞客在崇祯十一年(1638年)五月初十日从贵州盘县进入云南,崇祯十 三年(16...

徐霞客赞美云南生态环境
1638—1640:徐霞客赞美的云南生态环境 朱惠荣 徐霞客慧眼识云南 徐霞客毕生从事旅游和地理考察。在他一生旅游过的诸多地方中,最值得大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特书的 就要算云南。徐霞客一生的成功以晚年的“万里遐征”最重要,而晚年“万里遐征”的 考察又以云南内容最丰富。 云南是徐霞客一生旅游和地理考察的终点。他的足迹遍及14个府,相当于现今的曲 靖、昆明、玉溪、红河、楚雄、大理、丽江、保山、德宏、临沧等10个州市的46个县级 政区的境域。徐霞客在崇祯十一年(1638年)五月初十日从贵州盘县进入云南,崇祯十 三年(1640年)正月起程东归,在云南逗留了一年零九个月。云南是徐霞客在家乡以外 生活时间最长的省。明代的交通条件与现在不同,徐霞客旅游考察的省区,多数可以乘 船。徐霞客在云南行程数千里,基本靠双脚行走,创造了他在一个省徒步旅行最长的纪 录。徐霞客在云南旅游的地区,是他一生中所到的民族最多的省,也是《徐霞客游记》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的民族最多的省。他旅游经过了彝、布依、水、壮、仡佬、纳西、白、傣、景颇、回 等十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云南是《徐霞客游记》记录份量最多的省。全书63万字, 《滇游日记》达25万字,记载云南的内容占全书总数的40%。 ‘徐霞客独具慧眼,选择云南作为他地理考察的终点。云南丰富多彩的山河,成就了徐 霞客的事业,使他攀上了当时世界地理科学的高峰。在云南,徐霞客完成了对我国最大的 岩溶地貌区的全面考察。这也是世界上连续分布面积最大的岩溶地貌区,东起湖南道州, 西至云南东部,磅礴数千里,地上地下奇峰异洞,美不胜收。徐霞客的家乡在长江口附 近,他对长江源这几乎思索了一辈子的问题,终于在云南获得解决。云南一省集中了六大 水系,分别流入太平洋和印度洋。徐霞客在云南不但考察了金沙江,还考察了珠江上游的 南北盘江、澜沧江、怒江、红河上游礼社江、大金沙江(即伊洛瓦底江)的两条支流龙 川江和大盈江。云南是徐霞客所到海拔最高的省,他在云南考察记录了滇池、洱海、异龙 湖等众多的高原湖泊。徐霞客对云南坝子的考察,丰富了他对地貌学研究的内容。云南有 我国纬度最低的丽江玉龙雪山现代冰川,有遍布全省的丰富的地热资源,还有国内罕见的 腾冲火山群。这些使徐霞客的地理考察独具特色。《徐霞客游记》中记录的温泉达24处, 除黄山的朱砂泉,其余都在云南。他还记录了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腾冲打鹰山的一 作者简介:朱惠荣,云南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导,中国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云南省徐霞客研究会会长,全国 优秀教师,著有《徐霞客游记校注>等大量专著。 J6D 次火山爆发的经过。云南的低纬高原气候在国内也独具特色。徐霞客在云南的一年多,坚 持观察记录每天的晴雨冷热变化,并总结了气候变化的特点和规律。徐霞客是我国历史上 第一个系统研究云南低纬高原气候的科学家,《徐霞客游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连续记录 低纬高原气象的珍贵 资料 新概念英语资料下载李居明饿命改运学pdf成本会计期末资料社会工作导论资料工程结算所需资料清单 。云南被誉为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徐霞客游记》也反映了云 南的动植物优势,记录了云南众多的奇花异草和土特名产。 徐霞客是深入研究云南的学者,他对云南的特色和优势把握得全面、准确。他不是抄 录书本,不存偏见,他介绍的云南是自己踏勘目击的记录,真实可信。他不是枯燥的罗列 景点,而是把对奇丽山河的热爱融进字里行间,写得情景交融,生动感人。徐霞客全面、 真实、生动地把云南的大好河山介绍给世人,让海内外的朋友羡慕、倾倒。可以说,今天 云南的发展是历史的机遇,而得天独厚的条件则是云南腾飞的历史必然。 徐霞客畅游边疆胜景 作为旅行家的徐霞客,虽已踏遍五岳,游览了内地的许多名山胜景,但云南的风光却 令他志满意得,倍加赞赏。 徐霞客从进入云南的第一天,就被“滇南胜境坊”所吸引。为了多看一些云南的风 景名胜,他采取扫描式往复搜寻的办法组织旅游路线。他经过平彝卫(今富源)、交水城 (今沾益)、曲靖府、陆凉州(今陆良)、杨林所到达昆明。在昆稍事停留,游览太华山 (今西山),又经呈贡县、晋宁州、江川县、通海县、临安府(今建水)达石屏州,七月 半是在石屏渡过的。以后往东北经阿迷州(今开远)、弥勒州到达广西府(今泸西),再 经师宗州、罗平州到贵州黄草坝(今兴义)。返回云南,经亦佐县(今富源县南部)、曲 靖府、交水城、寻甸府、嵩明州回昆明。又乘船横渡滇池,沿滇池游了一圈,途经晋宁、 昆阳、安宁等州。以后离昆明,经富民县、武定府、元谋县、大姚县、姚安府、洱海卫 (今祥云)到达宾川州,崇祯十一年(1638年)岁末在鸡足山欣赏了万人朝山的盛况。 后经鹤庆府到丽江府,折回鹤庆后又经剑川州、浪穹县(今洱源)、XlS)ll州(今洱源县南 部),到大理府赶三月街。再经漾濞街、永平县到永昌府(今保山),西达腾越州(今腾 冲)的滇滩关、姊妹山一带。回程从永昌经右甸(今昌宁)、顺宁府(今凤庆)、云州 (今云县)、蒙化府(今巍山)、迷渡(今弥渡)、洱海卫、宾川州,于崇祯十二年(1639 年)八月二十二日重回鸡足山。因修《鸡山志》在鸡足山停留数月,后来双脚致残,不 能行走,被丽江土官木增派人用滑竿护送回家。 《徐霞客游记》反映出云南的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名胜如太华山(即西山)、棋盘山、 翠峰山、秀山、狮子山、鸡足山,还有大姚的妙峰山、剑川的石宝山、祥云的水目山、永 平的宝台山、腾冲的宝峰山和尖山。寺庙如昆明的筇竹寺、曹溪寺、妙高寺,丽江的解脱 林,大理的三塔寺、感通寺,保山的卧佛寺,凤庆的龙泉寺,巍山的天姥寺。风光明媚的 湖泊如滇池、异龙湖、茈碧湖、洱海、西湖。洞府如泸源洞(今阿庐古洞)、建水颜洞、 沙朗天生桥、富民河上洞,保山的石花洞和水帘洞。著名温泉如安宁温泉、曲靖石堡温 泉、洱源九气台、永平曲硐温泉、腾冲硫磺塘等。还有腾冲迭水河、大理清碧溪、丽江象 鼻水(今黑龙潭)等著名的水景,罗平的峰林、路南的石林、元谋的土林、漾濞的石门、 161 海口的石城、牛恋乡海中的石景,等等。风景名胜的种类之全,数量之多,让人们叹为观 止。其实,云南的秀美风光,已大大超出了风景名胜区的界限。《滇游日记四》载海口一 带的螳螂川: “上下左右,皆危崖缀影,而澄川漾碧于前,远峰环翠于外。隔川茶埠,村庐缭绕, 烟树堤花,若献影镜中。而川中凫舫贾帆,鱼罾渡艇,出没波纹间。棹影蹈浮岚,橹声摇 半壁,恍然如坐画屏之上也。” 《滇游日记八》载澜沧江西岸的水寨: “村庐错落,鸡犬桑麻,俱有灵气,不意危崖绝磴之上,芙蓉蒂里,又现此世界也。” “武陵桃源,王官盘谷,皆所不及矣,此当为人滇第一胜。”徐霞客徜徉在神奇美丽的云 南各地,如入画图中,胜似游赏桃花源。 . 徐霞客对云南的风景名胜赞不绝口。他称赞滇池草海:“遥顾四围山色,掩映重波 间,青蒲偃水,高柳潆堤,天然绝胜。但堤有柳而无花,桥有一二而无二六,不免令人转 忆西陵耳。”赞美洱源茈碧湖:“湖中鱼舫泛泛,茸革新蒲,点琼飞翠,有不尽苍茫、无 边潋滟之意。”“极似明圣苏堤,虽无六桥花柳,而四山环翠,中阜弄珠,又西子之所不 能及也。”赞美邓川西湖:“汀港相间,曲桥成器,深处则旷然展镜,夹处则窖然罨画, 倚倚有江南风景;而外有四山环翠,觉西子湖又反出其下也。”赞美石屏异龙湖:“湖有 九曲三岛,周一百五十里。岛之最西北近城者,日大水城,顶有海潮寺;稍东岛日小水 城。舟经大水城南隅,有芰荷百亩,巨朵锦边,湖中植莲,此为最盛。”赞赏大理清碧溪 纤尘不染:“一毫一孔,无不莹彻”,“其色纯绿,漾光浮黛,照耀崖谷,午日射其中,金 碧交荡,光怪得未曾有。”水边的巨石“不特无污染,而更光腻”。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安宁温泉:“其色 如绿玉,映水光艳烨然。余所见温泉,滇南最多,此水实为第一。”赞美鸡足山处处皆 景:“分言之,即一顶而已萃天下之四观;合言之,虽十景犹拘郡邑之成数也。”他惊叹 海口石城奥秘独特:“阖辟曲折,层沓玲珑,幻化莫测,钟秀独异,信乎灵境之不可以外 象求也。”“凭览久之”“犹令人一步一回首也”。云南的风景名胜具有幽旷之美、层次之 美、晶莹之美、动态之美,充满无限的和谐之美,在全国独领风骚。 通过《徐霞客游记》所记录的大量风景名胜的状况,使我们对明末云南的生态环境 和人地关系有了一些认识。第一,徐霞客的记载,突破了各种地志资料的局限,也超过了 私家笔记的零星涉猎,发现了大量他书所未见的风光和景点。云南风景名胜点多量大,几 乎县县有景,各具特色,向人们展示了云南作为旅游资源大省的形象,环境的亮点遍及全 省。第二,众多风景名胜汇聚了山和水的精华,山光水色相得益彰,还有泉瀑洞府点缀, 自然生态系统搭配周全,巧妙安排。云南风光之美,美在既丰富又和谐,徐霞客多次强调 赛过西湖的道理即在于此。第三,云南风景名胜的优势在于自然天成。除鸡足山等个别景 区外,人工斧削的痕迹很少。明代在一些山水间修建庙宇、堤堰、桥梁等,打破了这些景 区天籁无人的荒寂,填补了这些名胜区的人文景观和文化内涵,是适度和必要的。第四, 明代云南风景名胜的通达条件差,游人很难深入。徐霞客多次感叹:“悬之九天,蔽之九 渊,千百年莫之一睹。”“而惜乎远既莫闻,近复荒翳,桃花流水,不出人间,云影苔痕, 自成岁月而已。”第五,徐霞客来滇前,对蝴蝶泉“闻之已久”,对颜洞“慕之数十年”, 鸡足山早已为庐山及江阴的僧人所熟悉。虽然内地人士一直关注着西南边疆的奇异景物和 优美风光,但总体说,内地学者来云南的太少,云南学者对风景名胜的记录太少,内地人 162 对云南风景名胜的认识和介绍太少。《徐霞客游记》正好填补了这种时代的空疏与地域的 空疏。总之,从反映生态环境主要测试剂的风景名胜看,明末云南的自然生态环境足堪称 道,风光无限;但人类的介入尚嫌不足,因而限制了自然生态系统优势的发挥。 徐霞客踏进绿色世界 360年前云南的植被状况,也是徐霞客着意考察和记录的对象。综合《徐霞客游记》 的有关内容,当时徐霞客杖履所及的云南大部,大体可分为滇东、滇中和滇西三大林区。 在罗平东部滇黔界上,“石崖悬削,时突于松梢箐影中”,“四山攒沓,峰高峡逼,丛 木蒙密”。罗平西隅,“皆丛木其中,密不可窥”。“逼顾西壑,崇岭高悬,皆丛箐密翳, 中有人声,想有彝人之居,而外不能见”。在亦佐县(今富源南部),“深篁密箐,蒙密不 容旁人。只中通一路,石径逶迤,如披重云而穿密幄也。其竹大可为管,弥漫山谷,杳不 可穷。从来所入竹径,无此深密者”。这是与贵州西部林区相连的滇东林区,以松竹为 主,竹林广布,独具特色,称为“竹海”不是过誉。但林区范围较小,主要在今富源、 罗平一带。 在马龙境,“箐木森郁,微霜乍染,标黄叠紫,错翠铺丹,令人恍然置身丹碧中”。 在嵩明境,“其处竹树渐密,反不遑远眺”。盘龙江上游,“夹翠骈崖,中通一水”。富民 县“树影偃密,石崖亏蔽,悄非人境”。元谋西界又“树丛石错,风影飒飒动人”。大姚 县“木丛路旁”。姚安“树木深密”。滇中一带林区分散,规模较小,但人们有种树爱树 的习惯,村落和寺庙周围都有较好的林木围绕,“深竹罨门”。经济林木较多,常见者如 竹子、果树。 当时滇西有大片的森林,各县间几乎林木不断。宾川的鸡足山,“穿林转磴,俱在深 翠中,”而林带的分布又随高程变化,山门一带“乔松落落”,“耸干参天”,各静室则 “其地无乔松,惟杂木缤纷”,山脊周围“其脊两旁皆古木深翳”,接近山顶则是灌木, “从木蒙茸,雪前连亘”。剑川、鹤庆间“密树蒙茸”,剑川南隅“坡间万松森列”,莽歇 岭“枝稠箐密”,石宝山一带植被状况最好,“古木盘耸,悬藤密箐,蒙蔽山谷,祗觉绿 云上幕,而仰不见天日,玉龙下驰,而旁不露津涯”。漾濞境“上下俱为丛木遥掩”。永 平境“深木古柯,藤交竹丛”。顺宁(今凤庆)境,“木荫藤翳,连幄牵翠,高下亏蔽, 左右叠换,屡屡不已”。腾越(今腾冲)全境植被皆好。“怪树奇株,郁葱蒙密。竹之大 者,如吾地之猫竹,中者如吾地之筋竹,小者如吾地之淡竹,无所不有。又非迤东西所有 也”。东隅“高木蟠空,根纠垂崖外,其上竹树茸密,覆阴排幕。从其上行,不复知在万 山之顶,但如唐人所咏‘两边山木合,终日子规啼’,情与境合也”。北境“曲折跻树荫 中,高崖滴翠,深木筛金”。“巨松错立,高影深阴,午日俱碧”。“亦有丛竹深藤”。南部 “竹树深密,绿荫袭人,披映心目”。“箐木深翳”。“深茅丛棘”。在永昌(今保山),得 僧人“执殳前驱”,徐霞客勇探高黎贡山东坡的石城。“从坪冈右腋仆树上,度而入。其 树长二十余丈,大合抱,横架崖壁下,其两旁皆丛箐纠藤,不可着足,其下坎坷蒙蔽,无 路可通,不得不假道于树也。”“头不戴天,足不践地,如蛇游伏莽,狨过断枝,惟随老 僧,僧攀亦攀,僧挂亦挂,僧匍匐亦匍匐。”又“践积茅而横陟之。其茅倒者厚尺余,竖 者高丈余,亦仰不辨天,俯不辨地j”“万木森空,藤藓交拥,幽峭之甚。”“森木皆浮空 163 结翠,丝日不容下坠。”“未至而雨,为密树所翳不觉也。”这些是对滇西原始森林真实、 详尽的写照,至今读起来仍令人心驰神往。 明代的云南,不但林区的分布遍及全省,而且古树名木荟萃,美不胜收。仅以徐霞客 所见为例,撮要整理于下。 在昆明,曹溪寺有优昙花树:“其树在殿前东北隅二门外坡间,今已筑之墙版中,其 高三丈余,大一人抱,而叶甚大,下有嫩枝旁丛。闻开花当六月伏中,其色白而淡黄,大 如莲而瓣长,其香甚烈而无实。余摘数叶置囊中。”土主庙(在今五华公园北缘昆明二中 华山校区)有菩提树:“树在正殿陛庭间甬道之西,其大四五抱,干上耸而枝盘覆,叶长 二三寸,似枇杷而光。土人言,其花亦白而带淡黄色,瓣如莲,长亦二三寸,每朵十二 瓣,遇闰岁则添一瓣。以一花之微,而按天行之数,不但泉之能应刻,而物之能测象如 此,亦奇矣。土人每以社日,群至树下,灼艾代灸,言灸树即同灸身,病应灸而解。此固 诞妄,而树肤为之瘢靥无余焉。” 在鸡足山,“水帘之下,树皆偃侧,有斜骞如翅,有横卧如虬,更有侧体而横生者”。 其中有被称为“扁树”者,“盖古木一株,自根横卧丈余,始直耸而起,横卧处不圆不 扁,若侧石偃路旁,高三尺,而厚不及尺。余初疑以为石也,至是循视其端,乃信以为 树。盖石借草为色,木借石为形,皆非故质矣”。 在邓川南隅的三家村(今名花树村)后,有十里香树:“其树高临深岸,而南于半 空,矗然挺立,大不及省城土主庙奇树之半,而叶亦差小。其花黄白色,大如莲,亦有十 二瓣,按月而闰增一瓣,与省会之说同;但开时香闻远甚,土人谓之‘十里香’,则省中 所未闻也。榆城有风花雪月四大景,上关以此花著。按志,榆城异产有木莲花,而不注何 地,然他处亦不闻,岂即此耶?花自正月抵二月终乃谢,时已无余瓣,不能闻香见色,惟 抚其本辨其叶而已。”蝴蝶泉边亦有奇树:“泉上大树,当四月初即发花如蛱蝶,须翅栩 然,与生蝶无异。又有真蝶千万,连须钩足,自树颠倒悬而下,及于泉面,缤纷络绎,五 色焕然。游人俱从此月群而观之,过五月乃已。余在粤西三里城,陆参戎即为余言其异, 至此又以时早未花,询土人,或言蛱蝶即其花所变,或言以花形相似,故引类而来,未知 熟是。⋯⋯乃折其枝、图其叶而后行。”感通寺还有龙女树:“树从根分挺三四大株,各 高三四丈,叶长二寸半,阔半之,而绿润有光,花白,大于玉兰,亦木莲之类而异其名。 时花亦已谢,止存数朵在树梢,而高不可折,余仅折其空枝以行。” 在永昌(今保山)的怒江边上,徐霞客看到了罕见的树包塔:“见崖西有树甚巨,而 郁葱如盘,急趋其下。树甚异,本高二丈,大十围,有方石塔甏其间,高与干等,干跨而 络之,西北则干密而石不露,东南临江,则干疏而石出,干与石已联络为一,不可解矣, 亦穷崖一奇也。”此树在清初刘昆的《南中杂说》中也有记载,即今傣族地区常见的大青 树。在石城有一巨树,俗称木龙:“其下体形扁,纵三尺,横尺五。自地而上,高二尺五 寸,即半摧半茂。摧者在西北,止存下节;茂者在东南,耸干而起。其干正圆,围如下体 之半,而高不啻十余丈。其所存下节并附之,其圆亦如耸干,得下体之半,而其中皆空。 外肤之围抱而附于耸干者,其厚止寸余,中环空腹如桶,而水盈焉。桶中之水,深二尺 余,盖下将及于地,而上低于外肤之边者,一寸有五,其水不甚清,想即树之沥也÷中有 蝌蚪跃跳,杓水而干之则不见。然底无旁穴,不旋踵而水仍满,亦不见所自来,及满至 肤边下寸五,辄止不溢,若有所限之者,此又何焉?”徐霞客注明了树种及其水的功用: 164 “其树一名溪母树,又名水冬瓜,言其多水也。土人言,有心气痛者,至此饮之辄愈。 老僧前以砍木相基至,说即此水为餐而食。”水冬瓜树在云南常见,然霞客所见之木龙 则罕矣! 在枯柯附近(今属昌宁)有空心树:“大树踞路旁,下临西出之涧。其树南北大丈 余,东西大七尺,中为火焚,尽成空窟,仅肤皮四立,厚二尺余,东西全在,而南北俱 缺,如二门,中高丈余,如一亭子,可坐可憩,而其上枝叶旁覆,犹青青也。是所谓枯柯 者,里之所从得名,岂以此耶?”至今当地仍认为枯柯即以空心枯树柯子得名。柯子即诃 子,可人药,木质坚硬致密。 在腾越(今腾冲)尖山,有奇特的木胆:“有二木毽倒悬其前,仰睇之,其上垂藤自 崖端悬空下丈余,即结为瘿,如瓠匏之缀于蔓者。瘿之端,缀旁芽细枝,上迎雨露,茸茁 天娇,花叶不一状,亦有结细子圆缀枝间者,即山僧亦不能名之,但日寄生,或日木胆而 已。”“一瘿圆若葫芦倒垂,上大下小,中环的颈;一瘿环若巨块,两端圆凑而中空,皆 藤悬于上,而枝发于下。如块者轻而鬏,如葫芦者坚而重,余不能兼收,后行时置轻负坚 者而走。” 据《徐霞客游记》,云南的珍稀植物还有不少,如筇竹寺的禾木,“禾木者,山中特 产之木,形不甚大,而独此山有之,故取以为名”,因建禾木亭。妙高寺的辟尘木,“土 人言妙高正殿有辟尘木,故境不生尘”。在水目山旧寺“有大香樟。” 明代的云南,林产品很丰富,徐霞客途中所见,水果、干果琳琅满目,还有紫胶、菌 类及药材,竹笋十分普遍,也挖芭蕉根喂猪。他亲尝过柿子、黄果、梨,多次吃到板栗和 松子。在曲靖茨营附近,徐霞客买到了一种可能称为木瓜梨的水果,“其大如瓯,味松脆 而核甚小,乃种之绝胜者”。核桃在顺宁发挥了优势,“郡境所食所燃,皆核桃油。其核 桃壳厚而肉嵌,一钱可数枚,捶碎蒸之,箍搞为油,胜芝麻、菜子者多矣”。枯柯附近产 紫胶:“有一树立冈头,大合抱,其本挺直,其枝盘绕,有胶淋漓于本上,是为紫梗树, 其胶即紫梗也,初出小孔中,亦桃胶之类,而虫蚁附集于外,故多秽杂云。”菌中之珍品 为鸡夔、树蛾、白生香覃等。鸡足山产香草,多售卖给朝山者。药材有颠茄、覆盆子、扶 留藤。元谋县境有颠茄,“壁崖上悬金丸累累,如弹贯丛枝,一坠数百,攀视之,即广右 所见颠茄也。志云:枝中有白浆,毒甚,土人炼为弩药,著物立毙。”在永昌芭蕉洞, “担夫摘洞口黑果来啖,此真覆盆子也。其色红,熟则黑而可食。”“覆盆补肾,变白为 黑”。石城附近森林里的扶留藤长得特好,“此处尤巨而长,有长六丈者”。据谢肇涮《滇 略·产略》,明代云南名茶有三种,即太华茶、感通茶、普茶。明代,云南产茶的范围比 现在大,大理的感通茶,昆明的太华茶都是珍品。徐霞客记载,感通寺的茶树“皆高三 四丈,绝与桂相似,时方采摘,无不架梯升树者。茶味颇佳,炒而复曝,不免黝黑”。茶 实也是佳品:“茶实大如芡实,中有肉自如榛,分两片而长,人口有一阵凉味甚异,即吾 地之茗实,而此独可食。闻感通寺者最佳,不易得也。问有油者棘口。”太华茶产于太华 山一带。谢肇潮谓:“昆明之太华,其雷声初动者,色香不下松萝,但操不匀细耳j”海 口附近也适于种茶,“茶味迥出他处”。霞客在筇竹寺尝到太华茶,十分称赞:“侍者进 茶,乃太华之精者,茶冽而兰幽,一时清供,得未曾有。”在顺宁山区,霞客也吃到这种 茶,“店主老人梅姓,颇能慰客,特煎太华茶饮予”。对竹笋的采食以东西两隅最突出。 滇东的罗平、亦佐等地“土人群人箐采归,淡熏为干,以待鬻人者”。“自黄泥河西抵马 165 场,人人捆负,家家献客,皆此物也,客但出盐瀹之耳”。“饭以笋为菜。笋出山箐深处, 八月正其时也”。除了自食,还大量制成干笋售卖。滇西的腾越竹类也多,林产丰富,有 香笋、斑竹、茶叶等。 绿色的世界不仅得益于大自然的赐予,也由于人们积极地植树、爱树。明代,我们的 祖先有着爱树、植树、护树的良好风尚。寺庙种树最为普遍,如三塔寺“塔四旁皆高松 参天”,感通寺“中庭院外乔松修竹,间以茶树”。解脱林“乔松连幄”。昆明海口里仁村 旁,“山崖间树木丛荫,上有庙宇”。官府种树也有突出的例子,如丽江木家院,“四面墙 垣之外,俱巨木参霄”。村聚种树也很普遍,“有一家隐路南,其后竹树夹路。”“是村绾 其谷口,竹树扶疏,田壑纡错,亦一幽境”。丽江多喜种柳,或村边植柳,或水边植柳, “柳岸波潆”;或大道边植柳,“有柳两三株,在路右塍间,是为土人送行之地”。在邓川 州,弥苴怯江“江两岸垂杨夹堤”,西湖边“多有连芜为畦,植柳为岸,而结庐于中者”。 人们精心保护古树名木,霞客记录的鸡足山传衣寺古松可为一例: “古松当坊前,本大三围,乃龙鳞,非五鬣也。山间巨松皆五鬣,耸干参天,而老龙 鳞颇无大者,遂以纠孥见奇。干丈五以上,辄四面横枝而出,枝大侔于干,其端又倒垂斜 攫,尾大不掉,干几分裂。今筑台拥干,高六七尺,又植木支其横枝,仅免于裂,亦幸 矣。由梯登台,四面横枝倒悬于外,或自中耀起,或自颠垂飚,其纷纠翔舞之态,不一而 足,与天台翥凤,其一类耶!”保护森林,培植树木,起到了改善环境、固堤护路、增加 经济收入等实效。 四、徐霞客巡礼七彩花园 徐霞客爱花、懂花,他在云南的旅游,犹如巡礼一座大花园。从滇黔交界的亦佐 (今富源县南部)境就看到“秋花悬隙”,昆明附近又见“烟树堤花,若献影镜中”,到 滇西更“花光浮动”,“杂花成彩”。他从正开的桃花林中穿行,在挑夫家的花荫下吃饭, 又“以静闻骨悬之寺中古梅间”,在花下“就暄为记”,写下他逐日的见闻。重九节受店 主盛情招待,赏菊饮酒,“不觉陶然”。他游赏其中,陶醉其中,赞羡不已。 据《徐霞客游记》,云南四季鲜花不断,种类繁多,分布遍及全省,而各地又独具特 色。《滇中花木记》一开始就说:“滇中花木皆奇,而山茶、山鹃为最。山茶花大逾碗, 攒合成球,有分心、卷边、软枝者为第一。”明代昆明即以茶花著称。再南到通海,往西 丽江、剑川、大理、宾川、洱海卫(今祥云)、永昌府一带,“山间茶花盛开”,随处可见 火红的山茶。霞客又说:“山鹃一花具五色,花大如山茶,闻一路迤西,莫盛于大理、永 昌境。”滇西的杜鹃十分普遍,在腾越,“村庐不多,而皆有杜鹃灿烂,血艳夺目,若以 为家植者”。剑川、浪穹(今洱源)一带“马缨花映日烧林”。“马缨盛开,十余小朵簇 成一丛,殷红夺目,与山茶同艳”。昆明、大姚、姚安、宾川等地多梅,“一路梅花幽香 时度”。石屏、临安(今建水)、蒙化(今巍山)、永昌(今保山)有荷花,异龙湖“有 芰荷百亩,巨朵锦边,湖边植莲,此为最盛”。交水(今沾益)、曲靖、广西府(今泸 西)、宾川有黄菊和西番菊。“菊为黄菊,不大”。西番菊“花大如盘,簇瓣无心,赤光灿 烂,黄菊为之夺艳,乃子种而非根分,此奇异于诸菊者”。曲靖翠峰山的桂树,“幽香飘 泛,远袭山谷。余前隔峡盘岭,即闻而异之,以为天香遥坠,而不意乃敷萼所成也”。邓 166 川西湖的莺粟花,“连畴接陇于黛柳镜波之间,景趣殊胜”。永平宝台山“多木莲花,树 极高大,花开如莲,有黄白蓝紫诸色,瓣凡十二片,每二月则未叶而花,三月则花落而叶 生矣”。至今宝台山仍特产木莲花,俗称木莲花山。宾川鸡足山一山而荟萃众花,举凡茶 花、梅花、兰花、牡丹、丁香花、灯笼花、菊花、桃花、杏花都有。其中丁香花“其花 娇艳,在秋海棠、西府海棠之间,滇中甚多,而鸡山为盛”。灯笼花“其树叶细如豆瓣, 根大如匏瓠,花开大如山茱萸,中红而尖蒂俱绿,似灯垂垂。余从永昌刘馆见其树,未见 其花也”。永昌城(今保山)的奇花异卉最多,霞客亲见者有灯笼花、花上花、鱼子兰、 飞松、紫薇、樱珠等。“花上花者,叶与枝似吾地木槿,而花正红,似闽中扶桑,但扶桑 六七朵并攒为一花,此花则一朵四瓣,从心中又抽出叠其上,殷红而开久,自春至秋犹 开,虽插也辄活,如梅然,然植庭左则活,右则槁,亦甚奇也。”鱼子兰“如真珠兰而无 蔓,茎短,叶圆有光,抽穗细黄,子丛其上如鱼子,不开而落,幽韵同兰”。飞松“有花 一树甚红,即飞松之桐花也,色与刺桐相似,花状如凌霄而小甚;然花而不实,土人谓之 雄树”。在金鸡村温泉,“庭中紫薇二大树甚艳”。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云南花卉生产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徐霞客对此已有所 见。他记丽江木家院的山茶:“楼前茶树盘荫数亩,高与楼齐。其本径尺者三四株丛起, 四旁萎蕤,下覆甚密,不能中窥。其花尚未全舒,止数十朵高缀丛叶中,虽大而不能近 觑。”对这被誉为“南中之冠”的巨大山茶,霞客解释说:“把事言,此树植与老把事年 相似,屈指六十余。余初疑为数百年物,而岂知气机发旺,其妙如此。”在云南,花木极 易成活。六月份,霞客乘雨把多种花枝插进木毽腰孔间,“无不活者”,“辄活,蕊亦吐 花”。立体气候使各地花期不同,延长了人们赏花的时间。年初,霞客在鸡山,已经“前 之杏色,愈浅而繁,后之桃靥,更新而艳”;一月二十七日在丽江,“其地杏花始残,桃 犹初放,盖愈北而寒也”。他总结说:“此间地寒,花较迟也。”由于环境差异,使一些常 见的花木出现地域特点。如梅花,“此间皆红梅,白者不植”。“此中梅俱叶而花,全非吾 乡本色”。“叶满枝头,转觉翠羽太多多耳”。“花红,形与吾地同,但家食时,疑色不称 名,至此则花红之实,红艳果不减花也”。“此间花红结子甚繁,生青熟红,不似余乡之 熟辄黄也,余乡无红色者,‘花红’之名,俱从此地也。”梅花不如内地,花红则冠绝全 国。立体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复杂性为花木的多样性创造了条件,从徐霞客所记各种花木分 布的区域差别可得到说明。滇中各县气候温和,昆明西山还有野生牡丹。滇西海拔较高的 地方,高山杜鹃长势特好。干热的元谋坝子却盛产木棉,“县境木棉树最多”,“萁有高一 丈余者,云两三年不凋”,海闹村大者“合五六抱”。明代的云南,已经具备生产热带、 温带、寒带花卉的优势。 当然,云南的花卉优势也与各族群众自古以来爱花、养花的传统和积累的丰富经验分 不开。在《徐霞客游记》中,人工培养花卉的例子并不鲜见。在永昌蒲缥,“峡口所种俱 红花成畦,已可采矣”。红花既是药材,又可作染料,其种植当时已具规模。在剑川, “植盆中花颇盛,山茶小仅尺许,而花大如碗”,这是精心选育优良品种的结果。在鸡足 山,兰花的野生者仅一穗一花,叶细;而家兰则种类繁多,形色兼备,开白花的雪兰和绿 花的玉兰为最上品,虎头兰最大,红舌、白舌心中一点,如舌外吐,且最容易开,叶皆阔 寸五分,长二尺而柔,花一穗有二十余朵,长二尺五者,花朵大二三寸,瓣阔五六分。两 相对照,人工培育的效果十分突出。 167 明末,种花、赏花的风气遍及云南城乡,大体分三种类型。 第一种为寺庙养花。古刹大寺尤为突出,规模较大,多名花精品。如昆明太华寺; “殿前夹墀皆山茶,南一株尤巨异”,为“省城推重者”。通海秀山的灏穹宫,“宫前巨山 茶二株,日红云殿。宫建自万历初,距今才六十年,山茶树遂冠南土”。翠峰山金龙庵, “庭中菊数十本,披霜含雨,幽景凄绝”。筇竹寺的禾木亭,“中有兰二本,各大丛合抱。 一为春兰,止透二挺。一为冬兰,花发十穗,穗长二尺,一穗二十余花。花大如萱,乃赭 斑之色,而形则与兰无异。叶比建兰阔而柔,磅礴四垂。穗长出叶上,而花大枝重,亦交 垂于旁。其香盈满亭中,开亭而人,如到众香国中也”。三塔寺有云南罕见的白山茶, “花大如红茶,而瓣簇如之”。感通寺36院皆种杜鹃花,“时山鹃花盛开,各院无不灿 然”。鸡足山诸寺也名花各异,息阴轩、止止庵等“茶花鲜娇”,悉檀寺“无山茶而多牡 丹”,安仁斋中“兰品最多”,圆通庵以灯笼花树著称。 第二种为私家园林养花。在昆明、丽江、剑Jif、永昌等文化较发达的城邑,私人养 花已成风气。私家园林一般规模不大,但精雕细刻,管理严密,花木数量不多,以质 取胜。昆明私人养花以茶花、梅花为主。“城中张石夫所居朵红楼楼前,一株挺立三丈 余,一株盘垂几及半亩。垂者丛枝密干,下覆及地,所谓柔枝也;又为分心大红,遂 为滇城冠。”马云客宅“窗外有红梅一枝盛放。中夜独起相对,恍似罗浮魂梦间”。阮穆 声宅内园种竹,有亭名“竹在”,“亭前红梅盛开”,水池中有太湖石精品,“高八尺,阔 半之,玲珑透漏,不瘦不肥,前后俱无斧凿痕”。这些都令徐霞客激动不已。在昆郊晋宁 州城(今晋城),街边的私家墙院里也“花阴历乱”,私家种花之普遍可以想见。剑川州 城段高选祠、何氏书馆都有值得欣赏的茶花,乡绅杨氏馆则“竹影桃花,罨映有致”。永 昌的私家园林多分布在山边或水涯,缀以亭阁,“竹树扶疏,果坞联络”,延续数里。马 园“外池中满芰荷”。薛庄、马庄“其树皆梨柿诸果”。霞客在永昌后期寓居的刘北有书 馆虽在城内,仍“花木丛深,颇觉悠闲”。隔墙的园中也“花红正熟,枝压墙南,红艳可 爱”。 第三种为农村养花。云南农村有种花的习惯,当然又以种植经济实用的果木树为主。 如杏、桃、李、梨、花红等,林果树既增加了农民的收入,鲜花又美化了山村的环境。徐 霞客旅游滇西北,正值春天。在鹤庆,“村落倚山,桃李灿然”。“桃花夹村,嫣然若笑”。 “聚庐错出,桃杏缤纷”。在丽江,“坡间每有村庐,就窿傍坎,桃花柳色,掩映高下”。 “屋角俱标小旗二面,风吹翩翩,摇漾于天桃素李之间,宿雨含红,朝烟带绿,独骑穿 林,风雨凄然,反成其胜”。好一幅农村烟雨画!巨大的桃园当推剑川桃花坞和昆明里仁 村。桃花坞名不虚传:“桃花千树,深红浅晕,倏入锦绣从中。”昆明海IZl里仁村边的桃 林规模更大:“其内桃树万株,被陇连壑,想其蒸霞焕彩时,令人笑武陵、天台为爝火 矣。”城郊大片林木,成为踏青、赏花、尝果的游憩胜地。《滇游日记九》载:“坡间树色 依然,颇似余乡樱珠,而不见火齐映树,一二家结棚树下,油碧舆五六肩,乃妇人之游于 林间者,不能近辨其为何树也。”徐霞客在永昌南郊看到的当属此类。 天时,地利,人和,造就了繁花似锦的云南七彩大花园。感谢徐霞客的慧眼和妙笔, 为我们描摹保存了360年前云南缤纷灿烂的花园图景。这对于今天建设世界花园的人们将 会有裨益。 , : J68 五、徐霞客考察高原湖群 打开《徐霞客游记》,人们发现云南的很多坝子都有大小不等的湖泊,全省湖泊密 布,展现了一幅与今天不同的高原生态景观。这些湖泊孕育了秀美的山光水色,控制着农 牧渔业及交通发展的格局,湖边聚集了城镇的精华,是研究云南生态环境应该着力考察的 对象。徐霞客一边流连欣赏湖山胜景,赞叹不已;一边认真考察和记录了大量的湖泊资 料。《徐霞客游记》中涉及的湖泊达三十多个,遍及滇东、滇中及滇西。 滇东湖群:曲靖的交水海子(又称交海),陆良的中涎泽,寻甸的南海子、西海子 (今名潘所海)、清水海(又名车湖),嵩明的嘉利泽(又名杨林海子)。 滇中湖群:昆明的滇池,江川的星云湖,通海县的通海(即杞麓湖),澄江的抚仙 湖,阳宗县(今澄江县北部)的明湖(即阳宗海),石屏的异龙湖、宝秀山巨塘(即赤瑞 湖),泸西的矣邦池(俗名海子,又称龙甸)、太守塘(又作知府塘)。 滇西湖群:祥云的青海子(或作青龙海子、青海)、周官海子、品甸海子,宾川的上 仓海、下仓海,鹤庆的草海、西龙潭、石寨子龙潭、四庄龙潭(今作士庄龙潭)、香米龙 潭、黑龙潭,丽江的中海,剑JtI的剑湖(又作剑川湖),洱源的海西海、茈碧湖,邓川州 (今洱源县南部)的西湖、东湖,大理的洱海,保山的青华海、干海子,腾冲的上海子 (又称青海、澄镜池)、下海子(今称北海)、大车湖。 徐霞客首先关注湖泊的自然要素,包括地理位置、范围大小、形态、景观、水质、水 源、泄流情况等。对茈碧湖的记载可为一例: “转而西,三里,过一小石梁,其西则平湖浩然,北接海子,南映山光,而西浮雉 堞,有堤界其中,直西而达于城。⋯⋯西二里,湖中有阜中悬,百家居其上,⋯⋯今名九 燕台。⋯⋯由台西复行堤间,一里,度一平桥,又二里,入浪穹东门。”“南湖北海,形 如葫芦,而中束如葫芦之颈焉。湖大而浅,海小而深,湖名茈碧,海名洱源。东出洞鼻, 西为屋头村,北为龙王庙,三面山环成窝,而海子中溢,南出而为湖。海子中央,底深数 丈,水色澄莹,有琉璃光穴从水底喷起,如贯珠联璧,结为柱帏,上跃水面者尺许,从旁 遥觑水中之影,千花万蕊,喷成珠树,粒粒分明,丝丝不乱,所谓j灵海耀珠’也。” 云南湖泊的水源有两类。一类主要由河流补给,一些大河流贯若干坝子,壅积成串珠 状的湖泊,水量和水质皆由河流决定。徐霞客总结说:“滇山惟多土,故多壅流成海,而 流多浑浊。”另一类如矣邦池、通海湖等。“西支横属西界者,有水从穴涌出,甚巨,是 为泸源,经西门大桥而为矣邦池之源者也。通海从穴涌出,此海亦从穴涌出。然此海南山 复横截,仍入太守塘山穴中,尤为异也。”这一类湖水夹带的泥沙甚少,水质很好,“惟 抚仙湖最清”。鹤庆诸龙潭亦坝子边缘的涌泉,不但水质好,积水面积较大,按其形态亦 归为湖。香米龙潭:“有庙祀龙王,南『临一池,甚广而澄澈,乃香米龙潭也”。“其潭大数 十亩,渊然澄碧”。四庄龙潭:“大百余亩,直逼西山。西山石崖,插潭而下”。“然其境 水石潆回,峰崖倒突,而水尤晶莹荡漾,更胜香米之景”。 徐霞客也重视高原湖泊的功能。很多坝子得益于湖的养育和调节,在湖沿岸发展了城 镇和村聚。广西府城(今泸西县治)、昆阳州城(今晋宁县治昆阳镇)、石屏州城、浪穹 县城(今洱源县治)、杨林所城(今嵩明县杨林)等皆临湖,近赏湖诶,远接山光,风景 169 和融,成为宜居的胜地。寻甸的西海子:“盖惟西二lt---面,大脊环抱,可因泉为田,而三 所屯托之,所谓潘所、金所、魏所也。乃土官三姓。三所在海子西,与余所循山麓,隔水 相望”。湖边布列潘所、金所、魏所,成了明代重要的军屯区,这是村聚在湖边发展的例 子。湖泊滋润田畴,也成为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湖边往往出现富庶的农业区。剑川坝子 “湖北带壑连青,环畦甚富”。嵩明坝子“中环海子,田泽沃美”。《寰宇通志》云南府山 川载:“嘉利泽,在嵩盟州东南十五里,方圆百余里,水溉民田,鱼供民食,故名。”因 富渔田之利,得名嘉利泽。对鹤庆龙潭的利用构成当地重要的水利设施。一些龙潭被 “环堤为堰”。对西龙潭的利用更为突出,“西龙潭亦当西山东突之腋,汇水颇大,东北流 者为此水,中为城北大路口水,东南引者为城中之水,其利为一郡之冠云”。云南高原湖 泊的航运比现在发达,徐霞客亲自作了体验。《滇游日记四》载: “下午,由羊市直南六里,抵南坝,下渡舟,既暮乃行。是晚西南斗风,舟行三十 里,至海夹口泊。三鼓乃发棹,昧爽抵湖南涯北圩口,乃观音山之东南濒海处。其涯有温 泉焉,舟人有登浴者,余畏风寒,不及沐也。于是挂帆 向东南行,二十里至安江村,梳栉于饭肆。仍南四里,过一小桥,即西村四通桥分注 之水,为归化、晋宁分界处。又南四里,入晋宁州北门。” 这段珍贵的文字,记载了明末滇池航运的全过程。从南坝起航,经海夹口、北圩口 (今白鱼口),再转东南至安江村;府城至南坝六里,安江至晋宁八里,水陆联程。航线 与风向有关,滇池多西南风,且往往白天风盛,安排夜航既为避逆风,夕发朝至,节约时 日,又方便乘客休息。《盘江考》又载: “后西至交水城东,中平开巨坞,北自沾益州炎方驿,南逾此经曲靖郡,坞亘南北, 不下百里,中皆平畴,三流纵横其间,汇为海子。有船南通越州,州在曲靖东南四十里。 舟行至州,水西南入石峡中,悬绝不能上下,乃登陆。十五里,复下舟,南达陆凉州。越 州东一水,又自白石崖龙潭来,与交水海子合出石峡,乃滇东第一巨溪也,为南盘上流 云。”以上记录不但交代了南盘江与交水海子、中涎泽的关系,还揭示了当时两湖通航的 情况。可以在交水海子中从曲靖航行到越州,转陆行十五里,复下舟,在中涎泽中继续航 行,南达陆凉州,两湖水陆联程。其他湖泊的航运情况,徐霞客亦有所及。如茈碧湖 “舟小仅容四人,两舟受八人”,“舟不用楫,以竹篙刺水而已”。邓川西湖“小舟如叶, 止受三人。其中弥苴1去江似可通大舟,而流急奠从”。 徐霞客在考察中已搜集到了湖泊演化和衰亡的实例。例一,大车湖。徐霞客在腾越找 大车湖没有结果,他发问道:“按志又有大车湖在州南,甚广,中有山,如琼浪中一点 青。今惟城北上于峨巍山下有二海子,城南并无潴水,岂洪流尽扬尘耶?”沧海桑田、湖 泊消失的情况确有可能,徐霞客的考察可以证明。《滇游日记九》载:“是溪之东田洼间, 土皆黑坟,土人芟其上层曝干供爨。盖煤坚而深入土下,此柔而浮出土上,而色则同 也。”此俗称草煤,腾冲坝子群众近年仍在采用,当地称为海粪,正是原先腾冲坝子曾经 为湖的证据。例二,西海子。《滇游日记三》载:“水濒山麓,清澈可爱,然涸时中有浅 处,可径而南也。今诸山冈支瞰其间,湖水纡折回抱,不啻数十里。《一统志》谓四围皆 山者是;谓周广四里,则不止焉,想从其涸时言也。”寻甸西海子是另一种典型,枯水期 和丰水期变化很大,枯时可以从中走过,水多时则达数十里。例三,青华海。天启《滇 志》永昌府山川载:“东五里日青华海,诸水所汇,广十余里。有荷花,红、白二色最 Z7D 盛。”与之相较,徐霞客踏勘的记录却让人吃惊:“出东门,溪之自龙泉门灌城而东者, 亦透城而出。度吊桥,遂随之东行田塍中。十里至河中村,有石桥,北来之水遂分而为 二:一由桥而东南注,一绕村而西南曲。越桥东一里余,则其地中洼而沮洳。又里余,越 冈而东,一里,抵东山之麓。由歧东北二里,过大官庙。”保山坝子有东河从北往南流 贯,并壅积成青华海。原来湖岸线在城东五里,水面广十余里,河中村孤悬水中,因名。 徐霞客经过时,府城东门至河中村间共十里都变成了农田;东河在河中村北分两股绕村而 过;青华海在河中村与大官庙间,仅剩里余“中洼而沮洳”的低湿之地。再后来,湖水 淤退,河中村一带湖底弯环错杂的堆积出露,如“河出图”,人们以为寓意祥瑞太平,始 改名河图。这一片保留至今的东海子、大湾子、打渔村、老鸦寨、董家围等地名,都透露 出昔日青华海的景观和范围。保山过去外八景之一的“渔村晚钓”就在此。老鸦寨则因 村民以养鱼鹰打鱼而得名。例四,干海子。《滇游日记十一》载: “海子大可千亩,中皆芜草青青。下乃草土浮结而成者,亦有溪流贯其间,第不可耕 艺,以其土不贮水。行者以足撼之,数丈内俱动,牛马之就水草者,只可在涯诶间,当其 中央,驻久辄陷不能起,故居庐亦俱濒其四围,只垦坡布麦,而竟无就水为稻畦者。其东 南有峡,乃两山环凑而成,水从此泄,路亦从此达玛瑙山,然不能径海中央而渡,必由西 南沿坡湾而去。于是倚西崖南行一里余,有澄池一圆,在西崖下芜海中,其大径丈余,而 圆如镜,澄莹甚深,亦谓之龙潭。在平芜中而独不为芜翳,又何也?” 此为永昌干海子。“西壑下嵌,中圆如围城,而底甚平,即干海子矣”。大可千亩的 湖面却“芜草青青”,浮水植物纠结成了厚厚的一层,盖满水面,人畜“近水而芜土交 陷,四旁摇动”,周边浅水处菰蒲丛生,仅出露丈余圆形澄池。数条小溪汇人湖中,湖的 出口“峡甚逼仄,故一木航之”。临海四周散布着少数民族的村寨茅舍,“其东西麓间, 俱有茅倚坡临海而居,而西坡为盛”,但却不能亲近此湖、利用此湖。徐霞客为我们描绘 了一幅触目惊心的、沉寂的“芜海”图像,也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古代湖泊富营养化的最 翔实的信息。例五,小型湖泊的衰亡。如丽江崖脚院,“院东南有洼地在村庐间,中涸无 水,尚有亭台堤柳之形,乃旧之海子环为园亭者,今成废壑矣”。在宾川荞甸附近,有一 村“为海子,村当川洼处,而实非海也”。该村今名小海子,《宾川县地名志》谓,“昔地 势低洼,积水成海,故名”,看来早在明代就已成陆。在弥渡城东不远,“其中又成一小 壑,日海子。有倚山北向居者,遂投之宿”。按,“海子”当因水得名,但霞客并未提及 壑中是否有水。据《弥渡县地名志》,“海子”为聚落,“以地形似海”得名。后分为上 海子、下海子两村,置大队、乡、行政村时又合称双海,则近代此处已无天然海子。1957 年利用其地形建成水库,取名双龙海塘,蓄水量40万立方米,可灌田700亩。徐霞客考 察时,水似已干涸,所以仅称“小壑日海子”。 明末徐霞客旅游所到的云南,湖多、树多、花多、景多,生态和谐,环境极佳。但 是,生态环境和人地关系永远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通过徐霞客的记录,我们也能窥见 其端倪。徐霞客对云南的旅游和地理考察,对于我们认识云南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其效 果是无法估量的。我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陈桥驿教授提出,用《徐霞客游记》和今天的 环境状况进行对比研究,可以促进环境科学研究的深入,让我们更清醒地认识今天的环境 状况。这是极有见地的指导性意见,本文写作的初衷即在于此。 17l
本文档为【徐霞客赞美云南生态环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23235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797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3-28
浏览量: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