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举报
开通vip

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null2010年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必修(Ⅲ)2010年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必修(Ⅲ)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 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百家争鸣 二、儒学的兴起 三、宋明理学 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课程标准课程标准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1、“百家争鸣...

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null2010年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必修(Ⅲ)2010年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必修(Ⅲ)专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一: 中国传统文化 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百家争鸣 二、儒学的兴起 三、宋明理学 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课程标准课程标准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1、“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一、“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2、孔子创立儒学和早期儒学3、“诸子百家”及其主张(道、法、墨)4、百家争鸣影响1、含义 春秋战国时期,各阶级、各阶层的知识分子从维护本阶级(阶层)利益出发,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诘难、批驳其他学说,以确立自己的学说,形成了学派、学说纷呈、思想文化繁荣的局面。 一、“百家争鸣” 1、含义2、“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2、“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1)在经济上,井田制崩溃: 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 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2)在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各种力量在争衡、较量。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就必然会出现观点各异的现象;加上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绝对权威,人们的思想也就不受任何条框的束缚和制约,尽可以畅所欲言。null3、在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因而特别礼贤下士;“士”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 4、在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域,从“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 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在社会上,一批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量被称为“诸子百家”。 null“诸子百家”: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汉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艺文志》 上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各家中,以儒墨两派最有实力,当时有“非儒即墨”之说。阴阳家(阴阳五行,解释天地运行)齐国的邹衍 法家:源于春秋时的管仲、子产,代表人物是战国时的商鞅、申不害,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 名家:代表人物公孙龙(白马非马) 纵横家:著名的有苏秦(主张“合纵”,即六国团结抗秦)、 张仪(主张“连横”,即瓦解六国的团结,使之分别奉事秦国)。这两类策士统称“纵横家”。 杂家:战国至秦汉间杂揉各学派思想的一部分学者,代表著作为《吕氏春秋》、《淮南子》 农家:战国时反映农业生产和农民思想的学术流派。 想一想:孔子、孟子、荀子在儒学的产生、发展中起到什么重要作用?null子曰:“仁者爱人。” 子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论语·雍也》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 天下归仁焉。……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null(2)政治方面: 主张“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使百姓“足食”,使国家“足兵”,取得“民信”;主张逐步改良; 维护周朝的“礼”,主张“贵贱有序”,这是他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 (1)思想:提出“仁”和“礼”: A、核心是“仁”的思想:“仁”者爱人; 如何实行仁,要 “克己复礼为仁” 主张推己及人, “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 B、儒家的精神内涵:“仁”即“爱人”。体现出孔子对社会民众的关注、体现了民本思想。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和民本思想。 孔子创立儒学null (4)整理文献:《诗》、《书》、《礼》、《乐》 《易》、《春秋》,为“六经”,即儒家的经典。(3)教育方面: ①教育主张:有教无类,不问出身,使平民也有受教育的机会,扩大了教育的范围 ②创办私学:打破了由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学在官府”的局面 ③教育思想:“因材施教”和采取启发诱导的方式去教育学生 ④培养目标: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礼、乐、射、御、书、数null教育方面意义: “有教无类”的主张和兴办私学,打破了教育由奴隶主贵族垄断的局面。(这与奴隶制“学在官府”、“礼不下庶人”的严格等级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的教育有着质的区别,是划时代的进步。)null 孔子创立儒学知识点归纳null★ 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仁政”思想★ 发挥孔子民本思想,提出“民贵君轻”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 次之,君为轻。材料反映了孟子的什么思想?孟子曰:“省刑罚、薄税敛”。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邹国人。“亚圣”孟子曰:“人无有不善。” ★ 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要求实 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null 孟子对儒家学说的发展知识点归纳null荀 子★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 人道有为,“制天命而用之”名况,战国晚期赵国人。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有两个学生,一位是杰出的学者韩非子,一位是秦始皇的丞相李斯。主要思想: A、主张“仁义”和“王道”; B、提出“君舟民水”的观点; C、主张“性恶论”; D、提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自然界的运行变化有其固定的规律, 掌握自然的变化规律而利用它,造福人类。这是唯物论思想。你是如何理解这两句话的?null “王道”在传统中华儒家文化而言,就是仁义,以德待人。 有别於“霸道”,霸道就以力服人。 “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性”和“伪”两部分,性(本性)是恶的动物本能,伪(人为)是善的礼乐教化,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在政治思想上,他坚持儒家的礼治原则,同时重视人的物质需求,主张发展经济和礼治法治相结合。null “纯粹王道”外交的内涵是:外交不以追求本国利益为主要目的,而以仁义道德的实现为最大目标,道德并非外交手段,而是外交的目的。 “务实王道”外交的内涵是:外交以维护与追求本国利益为主要目的,在追求本国利益同时兼顾道义原则,反对滥用武力,尽量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霸道”外交的内涵则是:迷信武力与唯利是图,只顾本国利益,以争夺霸权与取得霸主地位为外交的最大目的,仁义道德至多只是外交工具而已。 在中国古代外交史上,务实王道占主导地位的时间最长,包括两汉、唐及清朝(1840年前);纯粹王道占主导地位的时间为第二长,包括两宋与明朝,郑和下西洋就属于纯粹王道;霸道外交只在秦、隋、元三朝占主导位置。 null 荀子对儒学发展的贡献知识点归纳null 孔子、孟子、荀子主要思想的异同知识点归纳null 想一想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是怎样形成的?早期儒家思想有何特点?形成:从孔子创立儒家思想,经孟子、荀子的总结与发展,儒家思想体系逐渐完备。特点:较为完整,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没有严密的理论,多是道德规范和治国原则;开始与政治结合,但因脱离现实而遭当权者的冷遇。null1、道德精神: “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历史责任感; “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精神追求; 安贫乐道的精神; 坚毅的人格、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仁爱意识; 尊老、敬贤、敬师和见利思义的为人准则等。 儒家思想值得继承和肯定的部分null 2、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 A、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 B、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可以为今天的政治建设提供借鉴。 C、“和为贵”的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D、正确的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E、正确的道德规范意识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 F、礼让为先、睦邻友好、和而不同的文化内涵使中国在世界树立了良好的形象。null老庄之学(一)道学奠基: 1、老子又名老聃,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著有《老子》。 2、主要思想: A、认为“道”是世界的根本;老子用“道”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演变,认为“道”是世界的根本,是永恒不变的。null(3)老子思想在现实社会中的体现: 虚怀若谷、宽容谦逊的思想; 恬淡朴素、助人为乐、反对争名夺利的思想, 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思想……B、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老子思想的精华; C、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消极悲观; 政治理想“小国寡民”。null(二)道学的形成 1、庄子,即庄周,战国中期宋国人。是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著有《庄子》。 2、主要思想: A、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提出“齐物”论(即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这充分反映了没落贵族完全丧失了探求客观真理的信心); B、发展老子的唯心哲学,主张世界是“我”的主观产物 C、崇尚自然,追求精神自由。 D、鄙视富贵利禄。null 庄子认为世界万物包括人的品性和感情,看起来是千差万别,归根结底却又是齐一的,这就是“齐物”。庄子还认为人们的各种看法和观点,看起来也是千差万别的,但世间万物既是齐一的,言论归根结底也应是齐一的,没有所谓是非和不同,这就是“齐论”。“ 庄子看到了客观事物存在这样那样的区别,看到了事物的对立。但出于万物一体的观点,他又认为这一切又都是统一的,浑然一体的,而且都在向其对立的一面不断转化,因而又都是没有区别的。这既有宇宙观方面的讨论,也涉及到认识论方面的许多问题,因而在我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 世间万物本来不同,但却能相容于天地之间。人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生出种种成见,由成见划分出是非彼此,为坚持是非,彼此你争我斗,互不相容, ……迷失自我。人的真正解放在于消除一切成见,以开放的胸怀包容万物,与天地共生,与万物共存。庄子 “齐物”论 法家思想 法家思想1、主要代表人物: 李悝、吴起、申不害、商鞅、韩非子 2、商鞅变法主要内容: 奖励耕战、重农抑商、严刑峻法、加强中央集权; 3、韩非: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1)主张: A、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以法治国),奖励耕战 B、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革政策; C、遵循客观规律行事和用“参验”的方法检验人的言行及知识的真伪。 (2)作用:这种主张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潮流,对专制主义政体的建立和秦统一全国起了重要作用。 墨家的主张墨家的主张1、墨子,墨翟,战国初期鲁国人, 墨家学派的创始人,著有《墨子》 一书。他的思想代表了平民的利益。 2、主张或贡献: (1)主张兼爱、非攻、尚贤等思想 (2)认为认识来源于客观实践; (3)提出了中国最早的逻辑学术语; (4)建立起由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推理的方法论基础。尚贤:不分贵贱唯才是举。上下一心为民服务,为社会兴利除弊。 非命:通过努力奋斗掌握自己的命运。主张节约以扩大生产。反对奢侈享乐生活。 null1、 儒家不相信天帝鬼神,结果“天鬼不悦”。  2、 儒家坚持厚葬,特别是父母去世,子女要守三 年之丧,浪费了民众的财富和精力。 3、 儒家“盛为声乐以愚民“,结果只是少数贵族奢侈享受。  4、 儒家主张宿命论,造成民众怠惰顺命。 第1、2、3点的根本原因在于儒家和墨家的不同的出发点。孔子代表传统贵族统治者的思想,力图通过恢复周礼的改良等方式来安定社会,而墨子反映的是处于社会下层民众的观点。第4点是属于墨家的误解,儒家所说的命,是人力无法控制的某种力量。而除此以外,还有一些方面是人只要努力就能控制的。儒家强调先尽力而为,最后才接受人力所无法改变的部分。这才是“知命”。 墨家对儒家的批判 null 墨家的机械设计三大定律 作为机械制造大师的墨子,第一个提出机械设计三大定律,以规范机械师的设计标准。这三大定律在《墨子》中称“三表”,说的就是,一要根据历史的经验,二要考察人们的反应,三要考察实际效果是否有利于国家人民。   在墨子的著作中,对杠杆、斜面、滑车等于民有利的机械原理大书特书。比如他完整无误地阐述了杠杆原理,短臂叫本,长臂叫标,指出杠杆省力的原因乃“本短标长”。 墨守成规—— 军事史上不朽的防守传奇   话说公输班(鲁班)为楚国造了云梯,将要攻打宋国。墨子昼夜不停赶到楚国,力图阻止战争。于是,墨子与公输班这两位奇才,在楚国宫廷里进行了一次模拟演习。null 墨家思想的历史价值  在高居庙堂寻欢作乐的儒士,严刑峻法役使天下的君王 胥吏,飘然物外游戏人间的道士身后,总有一群身着简朴衣裳 的墨者,为了天下安宁,万民福祉,冒着诸侯国的通缉和大军 的兵锋,劳作、奔走在华夏大地。   墨家思想是中国古文完整版的辨证唯物主义及辨证唯物论。中华文化的特质是一种人伦文化,热爱自然科学、关心物质运动的人被划入“劳力者”阶层,这种近乎本能地看轻自然科学的意识是中华文化的主要弊端。所以,中国历史上,自然科学家很少有崇高的地位。墨子懂得太多的自然的道理,有那么多发明创造,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一个奇迹。无论是循规蹈矩的儒生,还是浪漫超然的道者,都不过是求得一己的安宁和自我形象的完善,惟墨子能够真正摆脱各种社会势力的纠缠和引诱,从力学、光学、几何学、逻辑学等广泛的知识领域去把握生命的本来含义,认知世界的真相,从而形成寻求真知、注重实践、自励自强的可贵品格。 null “诸子百家”及其主张知识点归纳百家争鸣影响百家争鸣影响1、促进思想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终于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①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②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③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奠定我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共同构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2、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null1、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人际关系的是: ① “仁者,爱人” ② 贵贱有“序” ③ “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④ “有教无类”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B 2、在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外国学者用了2300多年前中国思想家的名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位思想家是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荀子C null4、“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段材料反映出孔子 ①主张以残酷的刑法统治人民 ②政治思想具有保守性 ③主张用“德”教化百姓 ④主张用“礼”约束人民的行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3、“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奠定“非攻”的思想基础B D null5、“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上述材料反映出老子 A、将“道”抽象化,概括为普遍的无所不包的 哲学概念; B、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 C、认为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D、认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 矛盾可以相互转化。D null儒家:这是品德问题,主张应强化思想教育 法家:这是违纪行为,主张严格惩罚 道家:这是无意识的,主张顺应自然, 等学生自我觉悟。如果你是信奉儒、法、道的老师,该如何 遏制学生自习课说话的现象? 议一议你能应用所学解决现实问题吗?你能应用所学解决现实问题吗? 我校的水电浪费现象严重,水电部门通知如果再超过一定的限度将停水停电。请从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学派主张出发分别给该校提出解决 水电浪费问题的办法。 儒家:谁浪费水电就要找他谈话,给他讲道理,让他意识到浪费水电是一件很不道德的事情,只要内心意识到节约的重要性,并清楚浪费行为是不符合礼的规范的,这样就能解决这个问题。道家:采用无为的办法,再维持一段时间,等水电部们停水停电后自然就会让浪费者体会到浪费的后果,这样就会让其内心树立起节约的意识。墨家:加强节约意识的宣传,树立节约意识。要身体力行,做节约的模范,利用自身优势制作节约用水的各种工具。法家:应该制定一些具体的制度和 措施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软件质量保证措施下载工地伤害及预防措施下载关于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 ,对浪费水电者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可以成立一个督查队,对浪费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管,一旦发现就采取有力的惩罚措施。 二、儒学的兴起 二、儒学的兴起1、“焚书坑儒”批判(兴起的条件) 2、罢黜百家(标志) 3、太学的出现(途径之一) 4、科举制的文化影响(途径之二)一、“焚书坑儒”批判(儒学兴起的条件)一、“焚书坑儒”批判(儒学兴起的条件)1、秦代“焚书坑儒” (1)时代背景 (2)过程 (3)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2、汉代以来主流文化对“焚书坑儒”的批判。1、秦代“焚书坑儒”1、秦代“焚书坑儒”(1)时代背景①秦朝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 ②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文化氛围由生动活跃转而死气沉沉。 ③一些儒生和游士批评时政。 秦代“焚书坑儒”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为了维护专制统治,遏止思想文化的泛滥。 (2)过程(2)过程 ①焚书:接受丞相李斯建议,焚毁除《秦记》及有实用价值的书籍以外的其他书籍。 ②坑儒:秦始皇疑心一些儒生反对自己,逮捕、坑杀了460余人。(3)评价(3)评价 虽有维护专制统治,巩固统一的目的;但更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成为二千年来文化专制政策的开端。 “焚书坑儒”的实质怎样? 文化专制。2.汉代以来主流文化对   “焚书坑儒”的批判。2.汉代以来主流文化对   “焚书坑儒”的批判。 “焚书坑儒”被称之为“灭学之祸”,它对思想文化的传播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这种批判基本上是中肯的。null儒家思想的发展经历:春秋时期,应运而生→战国后期,蔚然大宗→秦朝时候,遭到打击→西汉初年,逐渐复苏→汉武帝时期,正统思想回 顾null戴王冠冕的孔子像 反映了什么 “问题”?自汉武帝以来,儒学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汉武帝即位时面临的社会问题汉武帝即位时面临的社会问题匈奴威胁,边患不止 诸侯坐大,威胁中央 土地兼并,豪强势大 …… 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都迫切需要变汉初的“无为”为“有为”,那么,汉武帝该选择怎样的治国思想呢? 二、罢黜百家(儒学兴起的标志) 二、罢黜百家(儒学兴起的标志)1.原因 (1)根本: (2)重要: (3)直接:中国的“大一统”得到巩固。 儒学大师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为儒学获得独尊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 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献策董仲舒(前179—前104)董仲舒(前179—前104)“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null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材料二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 。材料三 “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null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于君,天意之所予也” [问题探究之一] [问题探究之一] 汉武帝时儒学独尊的条件有哪些? ①汉初对“焚书坑儒”批判; ②中国“大一统”得到巩固; ③儒学大师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 ④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献策。null董仲舒的儒学思想“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加强君权的需要 “仁政”:限田、薄敛、省赋役——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 “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仁、义、礼、智、信——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 糅合道家、阴阳五行、法家思想改造儒家思想, 从而形成了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儒学体系。[问题探究之二] [问题探究之二] 汉武帝为什么接受了董仲舒的献策?①社会需要一种思想理论来巩固统一的中央集权,而董仲舒的新儒学正适合这一需要。 ②儒家的“仁政”具有欺骗性,“礼”有利于建立封建统治秩序。2.确立2.确立 汉武帝时代,完成了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的文化体制和文化政策的转变。儒学获得独尊地位,儒学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3.评价 一方面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另一方面随着儒学地位的上升,汉王朝加强对文化教育的重视,促进了历史文化的发展。 二、罢黜百家(儒学兴起的标志)null 有人认为:就其实质而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的“焚书坑儒”是相同的。 请回答:你认为上述观点是否有道理? 结合秦汉史实指出依据。[问题探究之三]有道理。 其实质都是加强思想控制。nullnull知识点归纳三、太学的出现(儒学兴起的途径之一)三、太学的出现(儒学兴起的途径之一)1.汉武帝创建太学 2.汉武帝建立郡国学校 3.汉武帝办学的作用:(1)性质:  太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国家培养政  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 (2)意义: 太学的建立是汉王朝对文化教育的重视的表现之一,标志着儒学教育的官方化和制度化。[问题探究之四] [问题探究之四] 汉武帝通过哪些措施确立了 儒学的正统地位?①罢黜百家 ②表彰六经 ③创建太学 ④建立郡国学校。null 汉代教育状况 ——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儒学地位大大提高——儒学在民间处于独尊地位 ——为弘扬儒学打下了 坚实的社会基础 3.汉武帝办学的作用:3.汉武帝办学的作用:①太学的兴立,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对文化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为普通地主阶层子弟入仕提供了机会。 ②郡国学校的建立,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 ③太学生的参政意识较强,敢于批评时政,对黑暗的政治势力有一定的限制。四、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儒学兴起的途径之一)四、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儒学兴起的途径之一)1.隋唐科举制的开始实行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进: 从世官制、察举制,再到隋唐开始的科举制。null古代选官制度的两个阶段: 世袭制和选举制。 从选官的角度看: 1、奴隶社会是世袭制; 2、封建社会至今是选举制; 封建社会: A、两汉的察举制 B、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 C、隋唐至1905年的科举制。 从察举制到科举制,是从推荐到考试的进步,其公平性、合理性得以发展,是中国选官制度探索的一大进步。null 科举制的兴衰: ①、开创于隋朝 ②、完善于唐朝 ③、发展改革于北宋 ④、僵化于明清, 形式上僵化——八股取士 内容上僵化——四书五经 ⑤、改造于戊戌变法: 形式上改造——废八股 内容上改造——改试策论 设经济特科 ⑥、结束于:1905年2.科举制对文化影响2.科举制对文化影响 A、一方面: ①儒学全面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 ②有益于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稳固; ③促成比较广泛、持久的读书风尚。 ④一定意义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⑤使整个知识阶层成为官僚队伍的后备力量。 B、另一方面: ①儒学因此而荣,同时也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 ②导致中国古代专心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null课堂训练1、秦始皇“焚书坑儒”摧残了先秦文化,钳制了思想。他的这一作为主要是针对 A.儒学的独尊地位 B.主张分封的思想 C.妄议朝政的儒生 D.企图判乱的六国旧贵族 2、汉武帝的哪些措施,对于促使儒家思想居于正统地位起了直接的作用 ①举贤良对策 ②重用文学儒者 ③举办太学,讲授儒家经典 ④设立地方郡国学校,广泛传播儒学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BCnull3.教材中引用唐章碣诗:“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该诗提到了 哪些历史事件 A.统一六国,焚书坑儒 B.政治改革,平定山东 C.焚书坑儒、农民起义 D.农民起义、刘项文盲C null4.下列书籍,在秦朝时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医药之书 B、卜筮之书 C、种树之书 D、墨家 5.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主要是为了 A、强调君权神授B、宣扬“天人合一” C、实现“大一统”D、缓和社会矛盾DC null6.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②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 7.儒家思想由一个学派发展为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根本原因是因为它 A、主张“君轻民贵”和仁政 B、得到人民的拥护 C、吸收了其它各家思想 D、适应君主专制的时代需要D D null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宋明理学的代表1、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1、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三、宋明理学2、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4、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3、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理学产生的背景)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理学产生的背景)1.儒学的困境 2.儒学复兴运动的掀起①汉末——儒学的权威性被削弱; ②魏晋——道教兴起、佛教传播,使得儒学的核心价值观念受直接冲击; ③唐末五代——官方儒学受质疑,统治地位进一步削弱。(1)先声——唐代的韩愈、李翱 (2)掀起——北宋士大夫们null韩愈在《原道》和《论佛骨表》中,对佛教进行了尖锐的抨击。他指出佛教耗费大量财富,加重了百姓负担,使“民不仅穷且盗”。又指出“佛本夷狄之人”,佛徒“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让佛教凌驾于儒学之上,有被同化为夷狄的危险。韩 愈 北宋五子——理学的创立 北宋五子——理学的创立 1.理学的含义 2.北宋的儒家代表: 程颢、程颐兄弟(合称“二程”) 理学是宋代形成的囊括天人关系、具有严密思想体系的新儒学,它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这“北宋五子”是理学的开创者。北宋的儒家代表是“二程”,南宋的儒家代表是朱熹。null程 颐程 颢2.程颢、程颐的主张2.程颢、程颐的主张①“天理”是万物的本源,是理学的最高范畴; ②“天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伦理道德,其核心是“仁”, 是修养的最高境界; ③仁者能够获得“孔颜之乐”。 朱熹的学说——理学的成熟 朱熹的学说——理学的成熟 1.理学的集大成者——南宋朱熹 2.朱熹的理学内容 包括三个部分:本体论、修养论、社会政治理论。 3.对朱熹的评价 他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 著有《四书章句集注》2、朱熹的理学内容 2、朱熹的理学内容 (1)本体论认为:理比气更根本,逻辑上理先于气;同时,气有变化的能动性,理不能离开气。万物之理终归为一,这就是“太极”。这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 (2)修养论:是以本体论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的学问,“仁”是修养的最高境界。 (3)社会政治理论:是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的理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设法“正君心”。3.对朱熹的评价3.对朱熹的评价(1)朱熹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大师,地位仅次于孔孟; (2)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null 为纪念朱熹诞辰875周年,2005年9月19至21日中国(武夷山)朱子文化节在武夷山举办。期间活动包括:宋明理学研究中心挂牌仪式、朱熹纪念馆迁址开馆典礼、“朱子学与和谐社会”高峰论坛、海内外朱子后裔祭祀活动等等。 对于现在朱熹成为焦点这种现象你是如何认识的?[问题探究之一] 朱熹学说成为官方正统儒学 的原因是什么?[问题探究之一] 朱熹学说成为官方正统儒学 的原因是什么? 朱熹的学说全面总结了北宋以来的理学成就,把人的自我完善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强调要达到仁者境界,对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道德规范和修养方法,适应了封建统治者巩固封建统治秩序的需要。庐山白鹿洞书院庐山白鹿洞书院  白鹿洞书院为朱熹在庐山讲学地,体现了朱熹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一套儒家经典为基础的教育思想。  自朱熹之后,白鹿洞书院“一时文风士习之盛济济焉,彬彬焉”。 它与岳麓书院一样,成为宋代传习理学的重要基地。 四、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四、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1、心学的出现 2、心学的开创者——南宋思想家陆九渊 3、心学的集大成者——明代思想家王守仁 宋明时期,一些理学家对程、朱探究理的烦琐方式表示不满,于是产生了以陆九渊和王守仁为代表的理学——陆王心学。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的完成。2.心学的开创者 —南宋思想家陆九渊2.心学的开创者 —南宋思想家陆九渊 其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求理就是进行内心反省。陆九渊3.心学集大成者——明代思想家王守仁3.心学集大成者——明代思想家王守仁建立系统的心学理论 认为:①人是天地之心,“灵明”是 人的心,“灵明”是天理、是本心、 是良知; ②“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③学以至圣的关键是“致良知”, 强调“知行合一”。王守仁王阳明的“四句”心学要诀: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null探究学习之二材料一 王阳明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木问:“你说天下无心外无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何相关?”王阳明回答:“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就说明此花不在心的以外。” 材料二 王阳明曾经多次参与 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地方叛乱,由此他认识到“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null材料一中王阳明对“花”与“人心”关系的解释,反映了他的什么宇宙观?这与朱熹的宇宙观有什么关系?材料二中“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的意思是什么?他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主观唯心论宇宙观对立①它反映了王阳明对于文化作用的认识,意识到了重树思想标准的重要性。②主张利用“心学”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null问题探究之三: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对世界 本原的看法有什么不同? (1)程朱理学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主张通过个人学习、实践贯通明“理”,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2)陆王心学主张“心即理也”,认为本心即天理,天理不必外求,于人生日用处直接体悟,即可成为圣贤,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null问题探究之四:宋明理学的影响有哪些? 积极:宋明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消极:理学成为官方正统儒学后,影响了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它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nullnullnull宋明理学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理学的发展创立:北宋五子 成熟:南宋朱熹 发展:陆王心学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背景: 知识结构null1、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传统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理论2、下列不属于北宋五子的是 A、李翱 B、周敦颐 C、张载 D、程颢选择题CAnull3、下列哪位思想家最早提出了儒家的“道统”思想 A.韩愈   B.周敦颐 C.张载   D.朱熹 4、王守仁“致良知”的学说,应该属于下列哪一范畴 A.认识论 B.行动理论 C.社会政治思想 D.传统伦理纲常AAnull5、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的理气关系论主要吸收了谁的思想? A、张载 B、二程 C、周敦颐 D、李翱6、两宋三百年间,产生了许多哲学家和不同的学派,学术气氛浓厚,这 A.反映了两宋时期政治清明 B.是宋代新的阶级力量产生的反映 C.表明了封建统治思想已经出现危机 D.是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教育发达的表现 B D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一、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原因 1、政治 :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   封建社会的危机日益加深,土地兼并严重, 农民起义频繁;明清更替时期出现权力真空, 具备了思想自由的政治环境。 2、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 3、思想:自然科学也有了一定发展西学东渐中,    近代科技传入,中国涌现出一批进步思想家。 二、四大思想家的思想 1、李贽的思想主张 二、四大思想家的思想 1、李贽的思想主张A、否定儒学正统的权威性,反对“道学”先生,鞭挞程朱理学的虚伪性; B、认为“理”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否定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 C、提出 “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 D、大胆批判社会现实。2.对李贽思想的评价2.对李贽思想的评价(1)在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明代,李贽将 矛头直指封建正统思想和封建礼教,强调个性发展、思想自由,具有鲜明的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 其代表了中小地主和工商业者的利益,具有进步性。 (2)但也存在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具有否定客观真理的相对主义倾向。黄宗羲的思想黄宗羲的思想1、主张 (1)批判君主专制: 认为君主专制 是天下之大害 ,呼吁废除“一家之法”建立 “天下之法 ”,主张君臣平等 (2)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 (3)经济思想:反对重农抑商,认为 “工商皆本 ”。 2、评价: 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 的思想家们提供有力的思想武器。null ……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甘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明]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顾炎武的思想顾炎武的思想1、主张: ①批判君主专制和官僚士大夫的腐败, ② 提出 “众治 ”的主张 ③主张经世致用 ,最注重实学 。如著作 《天下郡国利病书 》涉及实用学问。 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评价: 脚踏实地的学风对晚清学者影响很大。 区分“亡国”、“亡天下”的内涵区分“亡国”、“亡天下”的内涵 亡国:改朝换代,统治者政权的变更。 亡天下:民族、文化的沦亡,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命运。 null 一幢不大的清代民居,黑瓦白墙。门前有两棵对称的巨大柏树,直插云霄,气势磅礴,这是船山先生手植之树。 草堂大门有幅对联,右联:清风有意难留我;左联:明月无心自照人;横批:湘西草堂。 简简单单的文字带来的既有反清复明的内在情结,又有浓浓的归隐田园的气息。 屋内正中亦有一幅对联,右联:六经责我开生面;左联:七尺从天乞活埋。船山先生一方面对明王朝的覆灭悲愤欲绝,觉得活在异族统治之下,犹如活埋一般;可另一方面,船山先生苟活于世,却有着宏大的抱负,那就是:为民族传统文化的更新与传承而奋争不息。1.思想主张1.思想主张(1)对先秦至清初的文化遗产予以批判总结。 (2)政治思想:主旨是“循天下之公”,深刻揭露了历代帝王把天下当作私产的作法; 反君主专制 (3)哲学思想:发挥了古代“气一元论”的唯物论思想,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唯物主义思想家) 认为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主张政治改革王夫之的思想2.评价:2.评价:(1)几乎在传统哲学的所有范畴和命题上都提出超越前人的见解; (2)其哲学思辨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null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主要活动 以及其思想的共同特点归纳三人的进步思想主张 归纳三人的进步思想主张 (1)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 (2)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强调经世致用。 (3)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民本思想),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对三大思想家思想的评价 对三大思想家思想的评价 他们继承了晚明进步的思想传统,反对民族压迫和封建专制主义,重视手工业、商业,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这些主张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null思考: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 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 思考: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 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 1.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2.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3.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历程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历程1、形成: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孟子和荀子 受打击(秦朝)、 2、发展:(1)汉代董仲舒的新儒学 (2)宋代程朱理学 3、批判:明末清初、戊戌变法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4、动摇:新文化运动 这一过程中,儒家思想不断吸收其他学派的思想以完善自身,达到满足统治者维护统治的需要。统治者利用儒家思想是以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为根本出发点null2、演变原因: (1)思想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政治的综合反映,经济是思想产生的物质基础,思想对维护政治局面的稳定起着较大的作用。 (2)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分散、保守、落后的自然经济长期占统治地位,决定了政治上高度集中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治,要求思想 的高度集中与统一,因而催生了“大一统”的思想体系。null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推动中华文化发展,其中宋明理学对后期封建社会影响较大中国传统文化面临冲击 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null 孔子的生平 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出生于没落的贵族家庭。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尊“至圣”。 自小勤奋好学,受到良好的教育。 曾先后担任过下级官吏和地方官;五十多岁担任司寇(最高司法长官)。 后仕途失意,周游列国达十四年; 晚年,从事文化教育活动: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 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晚年整理《诗》《书》 《礼》《乐》 《易》《春秋》,是为“六经”,即儒家的经典。 null “孔颜之乐” 是实际贯穿于整个 宋明理学的核心问题 一、 与天地万物同体境界 其方法是直接从心上去体认“仁”、“时”、“道”、“自然”,往往不通过其它间接的手段而直指人与天地浑融一体的最高境界,以天地自然作为理想境界的标准。其最主要的特征直接、自然、活泼、洒落、自由。 二、 与“理”合一的境界。 其方法主要是不断地通过内在的“持敬”和外在“格物穷理”,由生而熟,最终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与“理”合一的境界。这种方法的主要特征则是严肃、敬畏、警觉乃至如履薄冰、如临深渊。null三、 与事功合一的境界 存在于“博施济众”的事业之中,不可离事而言“乐”。其主要特点是忧乐合一,乐便在忧中,甚至认为“忧”便是“乐”。 四、“性”“情”合一的境界 以王守仁为代表的一派认为“孔颜之乐”是每个人心中自然、自有之乐,是“心”原本具有状态,是情与“性”即“良知”合一的境界。其方法主要通过“致良知”,按照自己内在的本心(本性)去做。“孔颜之乐” 是实际贯穿于整个 宋明理学的核心问题null 为人处事标准:“三纲五常” ,提倡孝道 三纲是社会伦理,五常是个人品德。 君为臣纲──君臣义——君权 父为子纲──父子亲——父权 神权 夫为妻纲──夫妻顺——夫权 【仁】──亲也。对人宽厚有爱心 【义】──事之宜也。为人正派,爱憎分明 【礼】──理也。待人彬彬有礼,行为端庄 【智】──智慧也。处事果断周密 【信】──诚信也。做人诚实稳重讲信誉三纲五常null背景:1、明朝末期内外交困,危机四伏 中国宋代后逐渐形成的一种提倡研究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等实际问题,要求经书研究与当时社会的迫切问题联系起来,并从中提出解决重大问题方案的治学方法。又称经世致用之学。其特点是以史为鉴,学术研究和现实结合,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用于社会改革。2、士大夫面对危机,寻求改革方案 3、提倡以史为鉴,提倡研究与现实相结合,形成经世致用的思想“经世致用”null经世致用的内容 1.反对八股取士,主张为学应求真务实,关心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天下郡国利病书》“八股之害,甚于焚书”2.提出拯救时弊的主张“严以治吏,宽以养民”;“明主治吏,不治民”3、主张“工商皆本”“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也”null儒家的“道统”思想  道可以通过知性经验来认识,但最终必须通过全身心的真知真觉来把握。求道的路途需要清醒、独立、和谐、敏动的内心状态,同时具备了仁之情感与智之识得与万物和谐共处,把握自然并惠报于自然,能够用自己的思想言行来展现宇宙规律,承载道,依据她来规范世事教导万众,此样人格被儒家称为圣人。 儒家传道的脉络和系统。孟子认为孔子的学说是上接尧、舜、汤、周文王,并自命是继承孔子的正统。 韩愈作《原道》,正式提出了所谓“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关于道的传授系统说,自称自己继承了真正的孔孟子道。是儒家的正宗,开启的宋代道学的先声。朱熹则认为,儒家的道统是以周敦颐、二程(颢、颐)上承孟子的,而自己又继周、程为儒家正统。道统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护身符,后来遭到反道学家的猛烈抨击。
本文档为【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94886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1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3-24
浏览量: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