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庄子的生命观——庄子《养生主》的哲学阐释(下)

庄子的生命观——庄子《养生主》的哲学阐释(下)

举报
开通vip

庄子的生命观——庄子《养生主》的哲学阐释(下) 社 会 科 学 研 究 2009.5. 庄 子 的 生 命 观 庄子 《养生主》的哲学阐释 (下) 王富仁 (摘要] 庄子的 《养生主》是直接建立在 《齐物论》哲学框架之上的。在此基础上,作 者对 《养生主》所体现的庄子的生命观做了更加细致而深入的解读。对 “缘督以为经”中的 “督”、“帝之悬解”中的 “悬解”等核心概念,以及对寓言 “右师一足”,作者都有与前人不 尽相同的理解和阐释,对 “庖丁解牛”、“秦失吊老聃”两则寓言,作者也进行了不同于前人 的细读式分析。 ‘ [关键词] 《养生...

庄子的生命观——庄子《养生主》的哲学阐释(下)
社 会 科 学 研 究 2009.5. 庄 子 的 生 命 观 庄子 《养生主》的哲学阐释 (下) 王富仁 (摘要] 庄子的 《养生主》是直接建立在 《齐物论》哲学框架之上的。在此基础上,作 者对 《养生主》所体现的庄子的生命观做了更加细致而深入的解读。对 “缘督以为经”中的 “督”、“帝之悬解”中的 “悬解”等核心概念,以及对寓言 “右师一足”,作者都有与前人不 尽相同的理解和阐释,对 “庖丁解牛”、“秦失吊老聃”两则寓言,作者也进行了不同于前人 的细读式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 ‘ [关键词] 《养生主》;《齐物论》;知道生死 · [中图分类号]B2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769(2009)05—0106—06 (五 ) “庖 丁解 牛 故 事 ,从 正 面 阐发 了养 生 的奥 义 , 认 为 养 生也 应 如解 牛一 样 ,遗形 去 智 ,避 实就 虚 , ‘以神遇 而 不 以 目视 ’,这 样 才 能 达 到 享 尽 天 年 的 目的。然而这则寓言所体现出来的客观意义,又远 远超 出了庄子 的创 作 本 意 。它告 诉 人们 只有 像庖 丁学解牛那样努力学习,勤于实践 ,才能熟能生巧、 游刃有余 ,进而掌握事物的内在规律 ,从 ‘族庖 ’上 升 为 ‘良庖 ’,牛 刀虽 然 用 了十 九年 ,而其 ‘刀 刃若 新发于硎 ’。” 在这里 ,作者分 明让我们看到 ,人 们是 可 以从两个 不 同的角 度 概括 和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庄 子 的这 个 寓言故 事 的意 义 的 :其 一是 从 庄 子哲 学 、庄 子之 “道 ”的高度 ,在本 文 中则 是从 精神 论 的高 度 ,其 二 是从 一般 的知识 论 的高度 ,在 本文 中则是从 技术论 的高度。但是 ,我们必须看到 ,庄子的这则寓言故 事所 要超 越 的恰 恰 是 作 者作 为 “远 远 超 出了庄 子 的创作本意”的所谓“客观意义”。也就是说 ,庄子 并不是不了解在知识论 、技术论意义上如何看待庖 丁解牛,而是他认为仅仅从这样一个角度 ,是无法 更加精确、更加深入地感受和理解这个寓言故事的 真正 意义 和价值 的。 “嘻 !善哉 !技盖至此乎?”这是文惠君看到庖 丁解牛 的情景后产生 的第一印象 ,但 庖丁却 “释 刀”对 日:“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庖丁的意 思是 说 ,我 所 爱 的是 “道 ”,已经 超 出 了 “技 ”的层 面。这个“技”(“技术 ”、“技艺 ”)的层面 ,实 际就 是知识论的层面,是在知识 的基础上建立起来 的, 是将 某个方 面 的知 识运 用 到 纯熟 程 度 的结 果 。正 像上文作者所说 ,对于“知识”,首先要 “学习”,首 先需要调动眼、耳 、鼻、舌 、身、心、脑等身体器官的 力量 ,“以目视”,使这些感觉器官与学习对象—— 外在于 自我 的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或法则——建立 起牢 固的联系 ,将其 内在化 ,所 以上文作者特别指 出“学 习”要 “努力”,要迫使 自己的感觉器官多4"-J" 出一些时间和精力 ,才能保障 自我的身体器官与学 习对象建立起牢不可破的联系 ;“知识”,是要运用 于实践的,因为只有运用于实践的知识 ,才会转化 [作者简介】王富仁,汕头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 汕头 515063。 · 106 · 为特定 的实 用性 效果 ,使 知 识 成 为“有 用 ”的 知识 。 “实践 ”是 一 个 过 程 ,是 将 相 关 的知 识 依 照先 后 的 固定顺序连接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有序的、趋向于特 定结果 的统一过程。这个过程是可 以重复的,也必 须重复 的,要想将这个过程更加顺 利、更JJn~-效地 复制出来 ,就要像上文作者所说 ,“勤于 ”实践 ,迫 使 自己多做几遍 ,并且要认真做 ,集 中 自己的精力 去做 ,这样才能越做越熟练 ,越做越灵巧 ,所谓“熟 能 l--I=巧 ”。在 这 个 时 候 ,你 才 会 感 到 ,你 已经 掌 握 了这 个 外在 于 自我 的客观 事物 的 内在规律 和法 则 , 已经能够依照这些规律和法则使对象发生向符合 自己意愿的特定 目标的变化。显而易见 ,在开始阶 段 ,庖 丁也 是 从 这 个 “技 术 ”、“技 艺 ”的层 面起 步 的 ,“始 臣之 解 牛 之 时 ,所 见 无 非 牛 者 ”,并 且 是 以 “全 牛 ”的形 象呈现 在 自己眼前 的 ,是 “以 目视 ”的 , 是 自我感觉器官的对象。但在三年之后 ,他超越 了 这个 技术 的层 面 ,进入 了 “道 ”的境 界 。 那么,庖丁为什么认 为 自己已经 “进乎技 ”,已 经超 越 了“技 术 ”、“技 艺 ”的层 面 了呢 ?显 而易 见 , 在庖 丁 (实 际也 是庄 子 )看 来 ,“道 ”与 “技 ”是 相 联 系 的 ,但 又是 有 根 本 差 别 的两 个 层 面 。这 个 差别 , 用 当代 哲 学 的术 语 来 说 ,实 际 就 是 “自 由”和 “必 然”的差别 。在“技 ”的层 面,是人的主体性受制于 客体 、受制于客观对象的层面。主体对客体是没有 超越 性 的 。不 论技 术 多么熟 练 ,主体都 是被 纳入 到 一 个 外在 于 自我 的客 观过程 的 ,这 个 客观过 程是 先 在 的 ,不 变 的 ,主体 只是 完 成 这 个 客观 过 程 的一个 32具 和手 段 ,是没 有 自己的 自 由性 的 ,像 卓 别 林所 扮演 的那 个212厂 的212人 ,仅 仅无 意识地 演示 着一 个 固定的工作程序 ,是身体器官在无休止地进行劳作 而主体心灵却停止 了活动的状态 ,因而主体感觉不 到精神的畅快和心灵的愉悦 。而庖丁解牛 ,严格说 来 ,已经不 是一 个 固定 的客 观 过程 ,而是 一 个 主 体 心灵 自由游弋 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庖丁是 “以 神遇 而不 以 目视 ”的 ,是 “官 知 止 而 神 欲行 ”的 ,不 是人 的思 想跟 在 一个 早 已规 定 好 了 的客 观 过 程 的 后面 ,而是人的精神走在这个实践过程的前面,自 己为 自己开辟前进的道路 ,因而这个过程也不是对 以往任何一个客观过程的简单重复 ,每一次都是一 个创 造 的过程 ,每 一 次 都 能 够感 觉 到 创 造 的喜悦 。 像一个真正的诗人在写诗 ,在一般人看来 ,这个诗 人所写的每一首诗所运用 的都是相同的写诗 的技 巧 ,而只有这个诗人才能够清晰地感到 ,他 的每一 首诗都是一个创造 的过程 ,因而也充满 了创作的冲 动和创造 的喜悦 。在这时,也 只有在这时 ,这个过 程对于人的意义和价值 已经不在于最终 的结果 ,不 在于最 终 的实利 目的 ,而更 在 于 这个 过 程 本 身 ,正 像一个 游x~x,l于人 的价值 和意 义 在 于 游 戏 过程 的 本身 ,并 不 在其 游 戏 的结果 。但 与 此 同 时 ,它本 身 却依然是一个劳动过程 ,完成的依然是一项与人的 物质生 命 的存在 和发展 息 息相关 的工 作 ,而不 仅仅 是精神性的。也就是说 ,在庄子看来 ,“道 ”的境界 既不是一个完全虚空的纯粹精神的境界 ,也不是一 个 完全 实利 化 的纯粹 物质 的世界 ,而是 一个 将人 的 物质性融化在精神性之中的超越性 的世界。它超 越了人的物质实利追求 ,同时也使人的精神追求具 有 了现 实 的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 在文惠君初见庖丁解牛的情景re'j-,惊叹 的是庖 丁 的“技 术 ”,而在 听完庖 丁 的解 释 之后 ,则说 :“善 哉 !吾 闻庖 丁 之 言 ,得 养 生 焉 。”为 什 么 文 惠 君 在 理解 了庖 丁 的解 牛 之道 以后 同时 也理 解 了人 的养 生之道呢?因为 “精神”是有超越性的 ,是不受具 体过 程制 约 的。 “技 术 ”是 从 属 于 特 定 目的 的 ,因 而也是受到特定客观过程制约的,解牛的过程不同 于解羊的过程 ,木 匠的技术不 同于铁匠的技术 ,仅 从技术的意义上 ,彼此是不能相通 的,而“精神”则 是有 超越 性 的 ,同样 一种 精神 在不 同 的条件 下可 以 转化 为 各种不 同 的 客观 过 程 ,所 以 ,庖 丁 的解 牛 之 道同时也是人的生命之道 ,养生之道。“庖丁为文 惠君 解 牛 ,手 之所 触 ,肩 之所 倚 ,足之 所 履 ,膝 之所 蹄 ,砉然响然 ,奏刀骆然 ,莫不 中音 ,合 于《桑林》 之舞 ,乃中《经首》之会。”在这里 ,庖丁身体 的各个 部分 都处 在运 动 的状 态 ,这种运 动 的状态 同时也是 一 种 生命状 态 。人 是活 的 ,人 的各个 器 官和 各个部 位也 是 活的 ,活 的肌 体就 要 运 动 ,人 为 地 限制 这些 器官和部位的运动是不利于人 的生命 的成长和发 展的,但这种运动却不是按照外在的需要摆好 的各 种姿势 ,而是人 的各个器官和部位在 当时的精神活 动带 动下 发生 的 自然 的、自由 的变 化 ,没 有 主 观 意 志指挥它们 ,没有理智的要求控制它们 ,这样 的变 化 ,在 整体 上呈 现 着 高度 和 谐 的状 态 ,不 但 发 出 的 声音像优美 的乐 曲,其身体 的动作 也像优美 的舞 蹈 ,舒适 自然 ,和谐流畅。显而易见,这是有益于身 体健康的,是符合 于养生之道 的。这个 “道”不在 于对哪个身体器官的重视和保养 ,而在于统摄身体 各个 不 同 器 官 的 主 体 精 神 的 自然 性 和 自 由 性。——这种 自然的、自由的精 神状态 ,就是养生 之主,就是生命之道。 当我们像文惠君一样将庖 丁解牛的过程 同时 理解为人 的生命 的过程 ,我们 就会 感到 ,庖 丁之 “刀”同时也可 以理解为人 的“生命力”,是人的“生 命力”的象征。“良庖岁更刀 ,割也 ;族庖月更 刀, · 107· 折 也 。今 臣之 刀 十九 年矣 ,所 解数 千 牛矣 ,而 刀 刃 若新 发 于硎 。”在 这里 ,我们 首 先应该 意 识 到 的 ,就 是 庄子 的人生 观念 绝对 不 像 后 代 隐逸 知识 分 子一 样 ,是 主张恬 淡无 为 的 ,是将 脱 离 正常 人 生过 程 的 所 谓 “怡 情养性 ”放 在 第 一 位 的 。正 如 他在 《齐 物 论》中所说 ,人 “一受其成形 ,不亡 以待尽 ,与物相 刃相靡 ,其行 进如 驰 ,而莫 知 能止 ”,人 生 是 不可 能 一 帆风顺 的 ,是不 可能不 与周 围的事 物发生 冲撞 和 摩擦的,这就需要人具有强旺 的生命活力 ,以克服 人 生道路 上 的困难 。在 庄子 的意识 中 ,人 的生 命力 也 正像庖 丁手 中的 刀一样 ,是为 了解 决人 生道路上 的困难 的 ,是需要 锋 利和坚 韧 的。但也正 因为人生 道路上是有困难的,这些困难是需要用 自己的生命 力量去战胜的,所 以保持 自己生命力的强 旺,使 自 己的生命 力像 庖 丁手 中的刀一样永 远 锋利坚 韧 ,也 就成 了养生 的关 键 之所 在 。正 是 在这 样 一个 意 义 上 ,才 有 了一个 如何 对 待 困难 和 克 服 困难 的 问题 。 当将这 个 问题提 交 到 当时 知识 分 子 文化 思 想 的范 围 内 ,我们 就会看 到 ,在 孔子 的文化 思想 教师资格思想品德鉴定表下载浅论红楼梦的主题思想员工思想动态调查问卷论语教育思想学生思想教育讲话稿 中 ,还是特 别重 视知识 和文 化对 自我 成 长 和发 展 的作 用 和意 义 的 ,因而 也将学 习 的过 程视 为 营养 和壮大 自己生 命力量的过程 。他说 :“古之学者为 己,今之学者 为人 。”(《论语 ·宪问》)程颐的解释是 :“为己,欲 得 之于 己也 。为人 ,欲见知 于人也 。⋯ ‘古 之学者 为 己 ,其终 至 于 成 物 。今 之 学 者 为 人 ,其 终 至 于丧 己。”u 当子路以自己的勇敢炫示 于人的时候 ,孔 子警告他说 :“暴 虎凭河 ,死 而无悔者 ,吾 不与也 。 必 也 I临事而惧 ,好谋 而成 者也 。”(《论语 ·述 而》) 当子路听到孔子对 自己勇敢精神 的赞扬而感到高 兴时 ,孔子则立即批评他说 :“由也好勇过我 ,无所 取材 。”(《论 语 ·公 冶 长 》)也 就 是 说 ,在 孔 子 看 来 ,知识与 文化是 为 了生命 的成 长 和发 展 的 ,而绝 对不 是相 反 ,人 的生命 是为 了知识 的增长 和文化 的 发展的。但 当知识和文化在社会上受到了普遍的 重 视 ,知识 和文化 被社 会更多 的人 当成 了一 种独立 的价值 ,就有更多的人不是在关切 自己的生命 成长 和 发展 的意义上 意识 知识 和文化 的作 用 ,而是将 知 识 和文化作 为 自己生命 价值 和意义 的外在 标志 ,并 以之炫示于人。在这时,知识分子反而将 自己生命 的成长和发展置于漠然无觉的地位,而以大量消耗 乃 至毁灭 自己生命 力 的方 式 去追 逐 所 谓客 观 的知 识 和文 化 。他 们掌 握 了这些 所 谓 的客 观 知识 和文 化 ,也不 是为 了克 服 自己人 生道 路上不 能不克 服的 困难 ,而是为 了将越来越多的困难背负到 自己的身 上 ,并 以承担 了 自己根本无 法 承担 的困难为荣 。在 孑L子之后发展起来 的儒家文化传统 ,越来越将“治 · 】08. 国、平天下 ”这种无 限遥远 的人 生 理 想 和无 限 沉重 的社会责任 ,加在一个个生命极其短暂、力量极其 弱小、作用极其有限的个体知识分子身上 ,使一批 批 真诚 的儒家 知识 分 子像 飞 蛾扑 火 一 样在 严 酷 的 政治 斗争 中丧 失 了生命 ,却不 可能带 来相 应 的社 会 的改善和人性的进化 ,而更大量的儒家知识分子则 陷人到经常的 自觉与不 自觉的虚伪之中,将最狭隘 自私的实利 目的纳入到最玄虚空洞的精神 目标之 中,其精神同样不得 自由,其生命 力同样得不 到正 常的发挥。实际上 ,直至现在 ,这种人为文化而不 是 文化 为人 的异 化现象 ,仍然是 世界 现 当代 文化 的 主导趋势 ,从而使 人类 文化呈 现 出各 种不 同的畸形 状 态 ,对 人类 的生命造 成 了各 种形式 的戕 害 。我认 为,只要在这样一个文化背景上理解庖丁解牛这则 寓言 故事 ,我们 就 会感 到 ,庄 子 的人 生 哲 学绝 对 没 有逃 避人生 困难 的意 味 ,而是 为 了更 有效 地克服 人 生道 路上 的困难 ,将人 的生命 潜力 发挥 到它 的最高 的限度 。庖 丁 之 “刀 ”不 是 闲置 不 用 的 ,而 是 用 来 发挥 其实 际作 用 的 ,但 它在 发挥 自己实 际作用 的过 程 中 ,却不 是去 寻 找 “困难 ”,而 是 去 寻找 “自 由”; 不是 去寻 找 “阻力 ”,而 是 去 寻 找 “空 间 ”。 “批 大 邵,导大寂 ,因其 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瓤 乎 !”也就 是说 ,要 避开 所 有能 够 避开 的 困难 ,将 力 量集 中在那 些根 本无法 避开 的困难 之上 ,从 而减 少 刀的磨损 、保持 其 固有 的 锋利 和 坚韧 ,以更 有 效 地 发挥“刀”的作用。“今臣之刀十九年矣 ,所解数千 牛矣 ,而刀 刃若 新 发 子硎 。”庖 丁 之 “刀 ”较 之 别 人 用 了更 长 的 时 间 ,所 解 之 牛 也 比别 人 更 多 ,而 其 “刀”仍然是锋利和坚韧的。这具体到人 的生命哲 学 中来 说 ,就 是一 个人 活 了 比别 人 更 长 的 时间 ,做 了比别 人更 多的有 益的事 情 ,而 其生命 力却仍 然十 分强旺。为什么 呢?因为他没有浪费 自己的生命 力量 ,没有将 自己的生命力用于它根本无法承担也 不必 承担 的任务 之 上。“彼 节 者有 间 ,而 刀 刃者 无 厚 ,以无 厚 入 有 间 ,恢 恢 乎其 于游 刃 必有 余 地 矣 。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对 于人生来说 , 虽然人生的道路上充满各种艰难 险阻,虽然人的生 命是为了克服这些艰难险阻的,但人生却不是为了 寻找艰难 险阻来 克服 的 ,也不是 为 了在克 服艰难 险 阻的过程中向别人显示 自己的生命力的强旺的,而 是为 了寻找 自己生存 和发展 的空 间的 ,是 为 了 自己 生活得更 加 自然 、更加 自由的 ,因为只有这 样 ,人 的 生命力才能够保持久远 ,才能更加有效地战胜 自己 人生道路上不能不战胜 的艰难险阻。“虽然 ,每至 于族 ,吾 见其 难 为 ,怵然 为 戒 ,视 为止 ,行 为迟 。动 刀甚微 ,襟 然 已解 ,如 土 委 地 。提 刀 而 立 ,为 之 四 顾 ,为之踌躇 满志 ,善刀而藏之 。”这个补充 ,对于 理解 庄子 的人生哲 学 ,真是 太重 要 了。庄 子是 主张 绕 开人 生道 路 上 的 困难 吗 ?不 是 !他 是 主 张要 以 更加充沛的生命活力和更加有效 的努力战胜 自己 不能不面对 的困难 ,并且在与困难的战斗中体验到 自己生 命 的力 量 ,增 强 自己x,l-生命 的信 念 。 “提 刀 而立 ,为之 四顾 ,为 之 踌 躇 满 志 ,善 刀 而藏 之 。”这 是一 种何 等骄 矜 自满 的心态 啊 ! 我们看到 ,“庖 丁解 牛”在其正 面的意义 上展 示 了庄子 的生命 观 念 ,但 他 的生命 观念 又是 建立 在 他的文化观念 的基础之上的。对于庄子当时 以至 我们 当代 的多数知识分子,知识 、文化更是一种才 能 ,一种认识或改造外部世界的工具 和手段 ,是外 在 于 自己生命 的诸 多 附 加 因 素 ,而 只有 庄 子 ,首 先 将 知识 和文 化视 为实 现人 的 自由、实 现人 的生命 价 值的前提条件。知识和文化不是外在于人的,而是 人 的生命的基本构成要素。这样的知识和文化 ,既 不 是分 散 的 、孤 立 的 ,也不 是 恍惚 混沌 的 ,而 是 “通 而 为 一 ”的 知 识 整 体 ,是 “道 ”。在 表 现 形 式 上 , “道 ”与 “技 术 ”、“技 艺 ”极 为相 似 ,但 “道 ”是x,-t“技 术 ”、“技艺 ”的超 越 ,是从 客 观过 程 中解 放 出来 、获 得了 自由的人 的主体精神。人的生命之道 ,人的养 生之主 ,不是对哪一个身体器官和部位 的重视和保 养 ,而是能够将所有身体器官和部位构成一个和谐 整体 与 统 一生 命 过程 的 自由和 自然 的精 神 ,是 “神 ”,“形 ”之“神 ”。 (六 ) “右师 一足 ”这 则 寓 言 ,颇 为费 解 。成 玄英 日 : “凡人 之貌 皆有 两 足 共行 ,禀 之造 物 。故 知 我 之 一 脚 ,遭 此形 残 ,亦无 非命 也 。欲 明穷通 否泰 ,愚智 亏 全 ,定 乎 冥 兆 ,非 有 巧 拙。达斯 理 趣 者 ,方 可 全 生 。”¨ ”王 先 谦 日 :“形 残 而 神 全 也 。 知 天 则 处 顺。”【l 王叔岷 日:“生 而两 足,固是 自然。生而一 足 ,亦是 自然。必执著两足为 自然 ,则不知生而一 足之 自然矣。”【】”傅佩 荣 日:“一足既然成为事实 , 只要 接 受而 不介 意 ,也 就 与 自然 的无 异 了。”“ ⋯ ⋯ 所有这些解释 ,似乎都与庄子《养生主》的立 意大 相 径 庭 。既 然 两 足是 自然 ,一 足-I:g是 自然 ,只 要 成 为事 实 的都是 自然 ,都 是 “命 ”,庄 子 还有 什 么 必要 讲 养 生 之道 呢? 我认 为 ,所 有 这 些解 释 ,大 都 囿于庄子 在 《德充 符》中所 说 的 “道 与 之貌 ,天与 之 形 ,无 以好 恶 内伤其 身”的观点 以及其 中对几个 “兀者 ”的描述。但是 ,庄 子 的《德充 符》立 意在 “德”,对其 中几个 “兀 者”的“德 ”也有具 体 的描 述 ,不但有其“天”所与之“形 ”(身体 的形状 ),同 时更有“道”所与之“貌”(精神 的形象 ),而这里 的 右 师 ,则 只有 “天 ”所 与 之 “形 ”,而 没 有 “道 ”所 与 之“貌”。对他的“德”也没有具体 的描述和交代 , 是不能与《德充符》中的几个 “兀者”相提并论 的。 庄子《养生主》开宗 明义便指 出,“为善无近名 ,为 恶无近刑”,这里 的右师分 明是“刑余 之人 ”,不论 其原 因何 在 ,都 有 违 于庄 子 的 养 生 之 道 ,强 以“自 然 ”解 释 ,反 而让人感 到极 不 “自然 ”。 庄子 自然要讲养生之道、生命之道 ,就必然有 其所认为的健全的生命、健全 的人性 的观念。“庖 丁解牛”体现 的就是庄 子的这种观念。但 它主要 揭示了庖丁的人生态度 ,而不是他的整体的生命形 态 ,与“右师一足”构不成直接的x,t照。我认为 ,与 其能够构成直接对照的是下一则关于泽雉 的寓言。 很显然 ,“泽雉 ”体 现的就 是庄子对于健全 的 生命形态的认 识。泽雉 “十步一 啄 ,百步一饮 ,不 蕲畜乎樊 中。”在这里 ,分明隐含着庄 子的这样一 种认识 :“天”,或者“自然”,赋予一个 生命的形体 , 原本是为了活动的,原本是为了通过活动而求取生 存的。它有双足,是为了行走的 ;它有长喙 ,是为了 啄食的 ;它有各种不同的身体器官和身体部位 ,都 是为了发挥其不 同的作 用以延续其生命 的。X,J于 一 个生命 ,这不是不正常的,而恰恰是一种最合理 、 最正常的生命存在形式 。在这种生命形态中 ,生命 在精神上也 是 自由的、强 旺 的。形神 兼备 ,是 谓 “全生”。如果将其畜于樊笼 中,尽管它没有 了谋 食之劳,并且享有较 之同类 更加充 足而优 良的养 料,表面上也显得很神气 ,但对于它 ,这并不是一件 好 的事情 (“神虽 王 ,不善 也 。”)。 我认 为 ,这 里 所 说 的“神 虽 王 ,不 善 也 ”与 “右 师一 足 ”这 则 寓 言 是 有 前 后 照 应 的关 系 的 。“右 师”,是地位很高 的一种 官职,是直接服务 于国王 的 ,大概 也是 一个 很 有 知 识 、很 有 文 化 的人 才 能 担 任的官职。这样 一个人 的生命 形态 ,与 “十步一 啄 ,百步一饮”的泽雉 ,恰成 一个鲜 明的对照。泽 雉是为 自己谋食 的,右师则不必为 自己的衣食而奔 波劳碌。右师有知识 ,但他的知识不是 自己求生存 求发 展 的知识 ;而 是 为 国王 服 务 的 ,是 有 利 于 国王 而未 必有 利 于 自 己的知 识 ;他 也 有 高 官 厚 禄 ,但 这 高官 厚禄 却不 是他 自己原本拥 有 的 ,而是 国王赋 予 他的。国王有赋予他高官厚禄的权力 ,也有剥夺他 的高官厚禄乃至他的生命的权力。在他与国王的 关系中,他是没有 自己的 自由的 ,正像生活在樊笼 中 的一 只鸟 ,虽 然受到 主 人 的豢 养 ,显得 很神 气 ,但 其生命却是没有保 障的,从庄子生命之道的角度 , 绝对不是一个好 的选择。“神虽 王”的“王”,显然 · 1O9· 是一语 双关 的 。x,1-于樊 中泽雉 ,更应 用 “旺”,“王 ” 只是 “旺 ”的同音假 借字 ,只有对 于 右 师 ,才 更应 用 “王 ”,“旺 ”则 是 “王 ”的基 本 含 义 。右 师 的地位 在 “万人 之上 、一入 之 下 ”,颇 近 于 “王 ”,其 职责 又是 想王 之事 、为王谋 划 的 ,在 意 识上 俨 然 自己就 是一 个 “王”,在广 大 国民面前 ,自然 就有 一种 为“王”的 神态 ,趾高气 扬 ,不可一 世 ,牛气 得很 。 右师一 足 ,显 然 是 受 刑 的 结果 。谁 能 施 刑 于 他 ?显 然 只有 国王 。这 充 分说 明右师 是 生 活在 樊 笼中、桎梏中的,人身是不 自由的,精神更是不 自由 的。“道 与之貌 ”,“人 之 貌 有 与也 ”,也 就 是说 ,生 命 之道 是使人 有 两 只 足 的 ,但 右 师 只有 一 只足 ,说 明他的生命形态是畸形的,是违背生命之道的。但 为什么又说他的一足不是人之所为 ,而是天之所为 呢? 因为在庄 子看来 ,天 生其形 ,是为 了让人用 的 , 是为 了让人 活动 而为 自己求 取 生存 的。现 在 右师 养尊处优 ,不必为 自己的生存而劳碌奔波,双足与 一 足对 于他根 本没 有差别 ,所 以国王砍 掉 了他 的一 条腿 ,也是合 乎天 意 的 ,也是合乎 自然 的要求 的 。 这 是对右 师 的嘲讽 和鞭挞 ,同时也是 对 中国知 识 分子 畸形 文 化 思想 的揭露 和批 判 。知识 、文 化 , 原本是 为 了人 类 生 活得 更 加 自由和幸 福 而 被人 类 创 造 出来 的 ,但 当 人 类 的知 识 和 文 化 被 创 造 了出 来 ,中国知识 分子却 更深 地陷入 到人生 的桎梏 和牢 笼之 中 ,更严 重地脱 离 了人类 自然与 自由的生命 活 动 ,更严 重地 丧 失 了 自 己求 生 的 本 能 和 求 生 的 意 志,将知识与文化异化为压制、禁锢乃至毁灭人类 生命 同时也毁 灭 自己的法 规和信 条 。 我 们 中 国知识 分 子应 当从 右师 的命 运 中汲 取 深 刻 的教训 。 (七 ) 生命 观是 与死亡 观 紧密联系 在一起 的 ,有 什么 样 的生命 观 ,就 有 什么 样 的死 亡 观 ,因 为它 们 都 系 于一个人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 。 在“秦失吊老聃 ”这则寓言中,庄子特别提 出 了“帝之悬解 ”说。他说:“适来 ,夫子时也 ;适去 , 夫子顺 也 。安 时 而处顺 ,哀乐 不能入也 。古 者谓是 帝之悬解。”对于这个 “帝之悬解 ”,向来的解释是 “解其倒 悬 ”之 义 。成 玄 英 说 :“帝 者 ,天 也 。⋯ ⋯ 天然之解 脱也 。” 陈 深说 :“‘悬 ’如 倒悬 之 悬 ,困 缚之义。”“ 宣颖说:“人为生死所苦,犹如倒悬 ,忘 生死 ,则悬 解 矣 。” 我 认 为 ,这 种 解 释 有 些 牵 强 。 “适来,夫子时也:适去 ,夫子顺也。”庄子并不认 为 人生 是痛 苦 的 ,又 有 什 么 “倒 悬 ”可 解 呢 ?庄 子 讲 “养 生 主”,讲 “缘 督 以 为 经 ”,讲 “保 身 ”、“全 生 ”、 · 】】O· “养身”、“尽年”,明明讲 的是重视 生命 ,何来 “忘 生 ”之 义?“生 ”不忘 ,“死 ”亦 不 能忘 ,“生 死 ”的界 限也 不会忘 。“忘生 死 ”其 实 是后 人 附会 到 庄 子生 命哲 学 中的一个命 题 ,不但 不符合 庄子 关予养 生 的 观念 ,也与 他 的根本 的哲 学思 想 相 违 背 。我 认 为 , 这个 “帝 之 悬 解 ”,应 该 理 解 为 站 在 超 越 于 (高 悬 于)生与死的更高的视点上(古代人称之为天帝 的 视点 上 )对生 与死 的理 解 和认 识 。在 这个 视 点 上 , “生 ”还是 “生 ”,“死 ”还 是 “死 ”,“死 ”和 “生 ”的界 限仍 然是分 明 的 ,但 却 不 是 以 “死 ”的标 准 感 受 和 认识 “死 ”、以“生 ”的标 准 感 受 和认 识 “生 ”,也 不 是 以“生”的标 准感 受 和认 识 “死 ”、以“死 ”的标 准 感受 和认 识 “生 ”,而是 对 “生 ”和 “死 ”及 其关 系有 一 种超越性 的理解 和认识 ,这其 实就是从庄子之 “道 ”的高度对 “生 ”和“死”的理 解和认 识 。 我们知 道 ,庄 子 之 “道 ”不 同 于 老 子 之 “道 ”。 老子之“道”是一个混沌的整体 ,这个整体是不能 区分 的 ,区分 了 ,就 不 是 老 子所 谓 的 “道 ”了 ,而 庄 子之 “道”则不 是一个 混沌 的整 体 ,而是 建立 在 “有 封 而未 始有是非 ”的层 面上 的。也 就是 说 ,对 世 界 上 的万事万物 ,是有 清晰 的 区分 的 ,是 明确 彼 此 的 差别的,但这种差别 是它们本身 的差别,而不是在 人 的主观好恶基础上做出的是非、美丑、善恶 的差 别 。在 这 时 ,各 种 不 同 的 事 物 都 是 平 等 的 ,都 是 “齐”的,都有其独立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而将所有 这 些事物 联系在一 起 的就 是 “道 ”。“道行 之 而 成 , 物谓之 而然 ”,“道 ”是 联 系万 事 万 物 的 ,是 通 过 运 行 而将万 事万物 联 系为一个整 体 的 ,而事 物则是 通 过 称谓 、通 过 人 给予 的一 个 “名 ”而 显 示 其 存 在 的 独 ,-Orf~的。我们 看 到 ,庄子 的生死 观 ,正 是将 他 的 “道 ”、他 的认 识论 、他 的哲 学运 用 于解 释人 的生死 现 象 的结果 。在 儒 家思 想 的基 础上 ,生 是 幸 福 的 , 死 是悲哀 的 ;在佛 家思 想 的基 础上 ,生是 痛苦 的 ,人 生 皆苦 ,物 质生命 是要超 越 的 ,超越 了六道 轮 回 ,超 越 了所有 的物质生命 ,达于涅菜 ,方为圆满境界。 而在庄子的哲学中,“生”与“死”则只是人的生命 的两种不同的存在形式 ,也是整个生命过程的两个 不 同的阶段 ,它们 是通 过 “生 ”、“死 ”这 两个 “名 ”、 这两个概念被称谓 出来 的。在这个意义上 ,“生” 就是 “生 ”,“死 ”就 是 “死 ”,两 者有 区别 ,只 是 没有 是与 非 、对 与错 、乐 与哀 、圆满 与 残缺 的差 别 。“齐 物论”在生命观上的应用,就是将“生”与“死”视为 平等 的 ,齐一 的。但 “齐生死 ”不是 “忘生 死”。“齐 生死”是不在价值论的意义上 区分生 与死 的价值 的高低 ,“忘 生 死 ”是 主~ X,I-生 死 及 其 之 间 的 区别 无 所意 识 。“生 ”与 “死 ”是 平 等 的 ,齐一 的 ,“生 ” 与 “生 ”、“死 ”与 “死 ”也 是 平 等 的 ,齐 一 的 。一 个 物 中 ,道者 也是 生 活 在平 常 的世 俗 人 之 中的 ,因而 人不 论 生在 怎样 的一 个 时代 ,不 论 生在 怎样 的一个 也使 其他 的人 将其 视 为一个 平平 常常 的人 ,一个 世 环境 ,都 应该 像 “十步 一 啄 ,百 步一 饮 ”的泽雉 一样 俗 的人 ,并 对之 产生 平 常人与 平 常人之 间 的世俗 的 求其 自身 的生存 ,求其 自身生命 的延续 ,也应像庖 个人情感。庄子分 明认为 ,任何具体 的事物 ,都是 丁一样 ,为 自己寻找更广阔的 自由发展 的空间 ,尽 相对的,而不是普遍的、绝对 的,至人 、神人 、圣人 、 量久 远地 保持 自己强 旺 的生 命 活力 ,以 自由的精神 真人更 是对 人 的精 神发展 的极 限性 的概 括 ,是不 可 克服 人生 道路 上 的 困难 。后 代 中 国知识 分 子 那 种 能完全 体现 在 一个 具 体 人 的身上 的 。正 像 我 们 现 “生不 逢 时 ”的感慨 ,那 种 “命 运多 舛 ”的哀 叹 ,都 不 在 说一 个人 是共 产 主 义 者 ,只 是 说 他 信 仰 共 产 主 是以生命 自身的价值为价值的 ,而是以人生的现实 义 ,共产主义是他 的思想 的总体 倾向,而不是说他 条件 的优 劣为 价 值 的 。对 于 所 有 的人 都 不 可 避 免 的一切 言行 都是共 产 主义 化 的。对 于老 聃 ,我 们也 的死亡 ,则 应 以平静 的心态 待之 ,不 厌 生求死 ,也 不 应作 如 是观 。其 二 是那 些 在 老 聃 死 后 真诚 地 悼念 贪生怕死 ,而是让其 自然地死去。对于这样的生死 他的世俗 的人 。庄子 在《大宗 师》中说 :“古 之真 观 ,“安 时 ”不 是 消极 无 为 ,“处顺 ”不是 妥 协 逃 避 , 人 ,不知 说 (悦 )生 ,不 知恶 死 。”他 们 不 是 真 人 ,当 “哀 乐 不 能 入 ”也 不 能 认 为 是 无 情 无 义 ,而 是 从 然 是悦生 恶死 的。 他们 对 老 聃 有 个 人 间 的世 俗 情 “道 ”,从整个人类社会、整个人类历史的高度感受 感联系 ,老聃死后 ,他们以痛哭悼念他 :“有老者哭 和认识人的生死现象 的结果。 之 ,如哭其子 ;少者哭之 ,如哭其母 。”仅就这 些人 这 种 “帝 之悬 解 ”,亦 即庄 子之 “道 ”,不 以哀乐 的情 感 表 现 ,庄子 是 没 有 明显 的恶 感 的 。但 是 ,当 观生死 ,但并没有抹 杀生与死 的联系与 区别 :“指 他们汇聚在一起 ,都来悼念老聃 的时候 ,必然有不 (脂 )穷于为薪 ,火传也 ,不 知其尽也 。”也就是说 , 想说话而说话 的,有不想痛哭 而痛哭 的。(“彼其 一 个 人 的 生命 ,像 燃 烧 的 “薪 ”,作 为 物 质 生 命 的 所 以会 之 ,必 有 不 蕲 言 而 言 ,不 蕲哭 而 哭 者 。”)也 “薪 ”,是 要 燃 烧 净 尽 的 ,是 要 死 去 的 ,但 作 为 精 神 就是说 ,这 种集 体 悼念 死 者 的礼 仪 形 式 ,是 建 立 在 生命 的 “火 ”,却 通 过 人 类 传 承 下 来 ,一代 一 代 ,不 世 俗 入的个 人情 感联 系 的基础 之上 的 ,但 它 同时也 可穷尽。——在这里 ,“火 ”就是超越 于生死之上 使那些“不蕲言而言 ,不蕲哭而哭者”混迹于其中, 的“精神 生命 ”,就 是生 命之 “道 ”。 造成 了人 的虚伪 。所 以 ,人 类不 能满 足 于这种 世 俗 在这 则 寓言 中 ,实 际上 包含 着三 种人对 于 生死 的个人 情感 联系 ,要有 一种 超越 于生 死 之上 的生命 的三 种观 念 :其 一 是老聃 与 秦失 的生死 观念 。老聃 观 念 。秦失 之“三 号而 出”,归根 到 底 ,也 是 为 了将 是道者 ,秦失是老聃的朋友 ,也是道者,41g~r]Yr_间是 自己与那些 “不蕲言而言 ,不蕲哭 而哭 者”区别 开 以“道 ”相 交 的 。 因为 平 时 以“道 ”相 交 ,所 以秦 失 来 。其 三就 是那 些 “不 蕲 言 而 言 ,不蕲 哭 而 哭 者 ”。 向来是 以“道 ”判 断 与 理 解 老 聃 的 ,是将 老 聃 视 为 庄 子认 为他 们是 反叛 自然 、背离 自己真实 的思 想感 一 个“至人 ”的。庄子在 《逍遥游》中说 :“至人 无 情(“遁天倍情 ”)的一些人 ,是一些忘记 了 自然赋 己”,“至人 ”是 没 有 个 人 性 的 ,因而 也 是 没 有 纯 粹 予 自己的禀 赋 和本 性 (“忘 其 所 受 ”)的人 ,并 且 说 属 于个 人 之 间的思 想感 情 的 ,所 以 当秦 失看 到 老聃 这 就是 古代人 所 认 为 的 因反 叛 自然 而 理应 受 到惩 死 后 ,有很 多人 哭 他 ,就 说 :“始 也 吾 以为 至 人 也 , 罚 (古者 谓之 遁天 之刑 )的人 。 而今非 也 。”但 是 ,这 并 不 意 味 着 老 聃 不 是 一 个 道 综上 所述 ,我认 为 ,庄 子 的《养 生 主》是 直 接建 者 。仅 就 老聃 本 人 的 生 死 观 ,是 “安 时 而 处 顺 ,哀 立 在《齐 物论 》的哲 学 框 架 之 上 的 。 只有 在 《齐 物 乐 不能 人 的 ”,但 庄 子 同 时认 为 ,“道 ”是 没 有 具 体 论 》的完 整 的哲 学 框 架 ,我 们 才 能 更 加 充 分 、也 更 用途的,“为是不用寓诸庸 ”,“道”就寓于庸 常的事 加精确地理解《养生主》的思想意义和价值 。 [参考文献] 9] lO 11 l2 13 14 16 方勇.庄子解读 【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53. 引自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M].中华书局,1983.155. [15]南华真经注疏:上册 [M].郭象注,成玄英疏.中华书局,1998.70,72. 王先谦.庄子集解 ·庄子集解内篇补正 [M].中华书局,1987.30. 王叔岷.庄子校诠 :上册 (M].中华书局,2007.110. [台湾]傅佩荣.解读庄子 [M].线装书局,2006.41. [17]转引自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上册 [M].中华书局,1983.104注9. (责任编辑:李 刚) · 1ll·
本文档为【庄子的生命观——庄子《养生主》的哲学阐释(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13841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502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6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3-19
浏览量: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