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PCB设计标准-和记奥普泰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PCB设计标准-和记奥普泰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举报
开通vip

PCB设计标准-和记奥普泰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Q/OPT 和记奥普泰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和记奥普泰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发 布 Q/OPT6001A-2003 印制电路板(PCB)设计规范 2003-06-27发布 2003-06-30实施 Q/OPT6001A-2003 I 目 次 目次.......................................................................

PCB设计标准-和记奥普泰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Q/OPT 和记奥普泰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企业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和记奥普泰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发 布 Q/OPT6001A-2003 印制电路板(PCB)设计规范 2003-06-27发布 2003-06-30实施 Q/OPT6001A-2003 I 目 次 目次.................................................................................. I 前言................................................................................. IV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总则.............................................................................. 2 5 基本工艺要求...................................................................... 3 5.1 组装形式........................................................................ 3 5.2 PCB尺寸 ........................................................................ 3 5.3 PCB外形 ........................................................................ 3 5.4 传送边、挡条边、定位孔.......................................................... 4 5.5 光学定位基准符号................................................................ 4 5.6 PCB拼板设计 .................................................................... 5 5.7 孔位图和非金属化孔的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示........................................................ 7 5.8 铜箔与边框的间距................................................................ 7 6 布局.............................................................................. 7 7 布线............................................................................. 10 7.1 布线的基本原则................................................................. 10 7.2 布线密度设计................................................................... 11 7.3 焊盘与印制线的连接............................................................. 11 7.4 过孔位置的设计................................................................. 11 7.5 大面积电源区和接地区的设计..................................................... 12 7.6 引脚的连接..................................................................... 12 8 基本参数......................................................................... 13 8.1 最小线宽与最小线距............................................................. 13 8.2 孔径........................................................................... 13 8.3 过孔........................................................................... 13 8.4 焊盘........................................................................... 14 8.5 元件焊盘、插孔的设计要求....................................................... 15 9 信息标记......................................................................... 18 9.1 印制板信息标记................................................................. 18 9.2 印制板识别信息................................................................. 18 9.3 层序标记....................................................................... 19 9.4 条码标签区..................................................................... 19 9.5 传送方向标记................................................................... 19 9.6 元器件位号..................................................................... 19 9.7 元器件引脚标记................................................................. 21 Q/OPT6001A-2003 II 9.8 字符大小和方向 ................................................................ 22 10 测试点和测试定位孔 .............................................................. 22 10.1 测试点的必要性 ................................................................ 22 10.2 测试点规格 .................................................................... 22 10.3 加测试点的原则 ................................................................ 23 10.4 测试点在 PCB板上的分布原则 .................................................... 23 10.5 测试定位孔的设计要求 .......................................................... 24 11 阻焊膜的设计 .................................................................... 25 12 电源要求及其它注意事项 .......................................................... 25 12.1 电源引入端滤波 ................................................................ 25 12.2 石英晶振 ...................................................................... 26 12.3 接插件 ........................................................................ 26 12.4 元器件的选择 .................................................................. 26 12.5 螺钉安装空间 .................................................................. 26 13 印制电路板的其他设计准则 ........................................................ 26 13.1 PCB板 EMC设计准则 ............................................................. 26 13.2 印制电路板热设计准则 .......................................................... 27 13.3 单板信号可测试性设计要求 ...................................................... 27 附录 A(规范性附录)文件输出......................................................... 29 附录 B(规范性附录)印制板加工说明的格式 ............................................. 30 附录 C(资料性附录)印制板加工说明示例 ............................................... 31 参考文献 PCB加工单位技术能力 ....................................................... 32 图 1 PCB外形........................................................................ 4 图 2 金手指插板两侧边倒角的设计 ..................................................... 4 图 3 定位标志 ....................................................................... 5 图 4 光学定位标基准符号设计要求 ..................................................... 5 图 5 V形槽的设计.................................................................... 6 图 6 长槽孔加圆孔的设计要求 ......................................................... 6 图 7 连接桥位置的设计 ............................................................... 6 图 8 拼板连接桥的布示意图 ........................................................... 7 图 9 为保证边框不露铜使用的隔离线 ................................................... 7 图 10 不良布局实例 ................................................................... 8 图 11 贴片元件的布局 ................................................................. 9 图 12 间距要求 ....................................................................... 9 图 13 电阻器的安装 .................................................................. 10 图 14 电容器的安装 .................................................................. 10 图 15 晶振器的安装 .................................................................. 10 图 16 瓷环的安装 .................................................................... 10 图 17 阻容元件焊盘与印制线的连接 .................................................... 11 Q/OPT6001A-2003 III 图 18 隔热路径的设计................................................................. 12 图 19 导通孔位置的设计............................................................... 12 图 20 大面积铜箔区窗口的设计......................................................... 12 图 21 花焊盘的设计................................................................... 12 图 22 高密度引脚间距时,引脚间连接方式............................................... 13 图 23 矩形片状元件焊盘图形........................................................... 15 图 24 PLCC焊盘图形 .................................................................. 16 图 25 QFP焊盘图形 ................................................................... 16 图 26 导通孔焊盘间隔要求............................................................. 18 图 27 THC元件布置位向 ............................................................... 18 图 28 不正确的过孔位置............................................................... 18 图 29 标记信息示例................................................................... 19 图 30 引脚标志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 22 图 31 测试点格式示意图............................................................... 23 图 32 测试点和定位孔分布示意图....................................................... 24 图 33 测试点的安排................................................................... 24 图 34 测试用工艺孔................................................................... 25 图 35 阻焊膜的尺寸................................................................... 25 图 36 阻焊膜的涂覆方式............................................................... 25 表 1 PCB组装形式 .................................................................... 3 表 2 表 2 布线密度说明 ............................................................. 11 表 3 推荐最小线宽最小线距参数....................................................... 13 表 4 推荐优先采用的孔径系列......................................................... 13 表 5 过孔系列尺寸................................................................... 14 表 6 推荐优先选用的过孔、焊盘外径数值系列........................................... 14 表 7 常用元件的焊盘和孔径........................................................... 14 表 8 BGA焊盘尺寸 ................................................................... 16 表 9 焊盘和元件孔径推荐值........................................................... 17 表 10 元器件的文字符号的统一规定..................................................... 20 表 11 引脚标志的通用表示方法......................................................... 21 表 12 字符系列....................................................................... 22 表 13 螺钉安装空间................................................................... 26 Q/OPT6001A-2003 IV 前 言 为了规范 PCB设计的文档格式和加工要求,特编写本标准。 本标准根据 GB5489-85《印制板制图》,GB4588.3-88《印制线路板设计和使用》制订。 本标准的附录 A、附录 B为规范性附录,附录 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和记奥普泰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技术部提出。 本标准由和记奥普泰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技术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和记奥普泰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技术部。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卢启洪、林世清。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Q/OPT6001A-2003 1 印制电路板(PCB)设计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印制电路板(简称 PCB)设计应遵守的基本工艺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各部门的 PCB设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 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4588.3 印制电路板设计和使用 GJB 3243 电子元器件表面安装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波峰焊 将熔化的软钎焊料,经过机械泵或电磁泵喷流成设计要求的焊料波峰,使预先装有电子元器件的 印制板通过焊料波峰,实现元器件焊端或引脚与印制板焊盘之间机械和电气连接的一种软钎焊工艺。 适合于插装元器件、片式阻容元件、SOT、引线中心距大于或等于 1mm的 SOP的焊接,不能用于 QFP、 PLCC、BGA、引线中心距小于 1mm的 SOP的焊接。 3.2 再流焊 通过熔化预先分配到印制板焊盘上的膏状软钎焊料,实现表面组装元器件焊端或引脚与印制板焊 盘之间机械和电气连接的一种软钎焊工艺。适合于所有种类表面组装元器件的焊接。 3.3 SMD Surface Mounted Devices 表面组装元器件或表面贴片元器件。指焊接端子或引线制作在同一平面内,并适合于表面组装的 电子元器件。 3.4 THC Through Hole Components 通孔插装元器件。指适合于插装的电子元器件。 3.5 SOT Small Outline Transistor 小外形晶体管。指采用小外形封装结构的表面组装晶体管。 3.6 SOP Small Outline Package 小外形封装。指两侧具有翼形或 J形引线的一种表面组装元器件的封装形式。 Q/OPT6001A-2003 2 3.7 PLCC Plastic Leaded Chip Carriers 塑封有引线芯片载体。指四边具有 J 形引线,采用塑料封装的表面组装集成电路。外形有正方形 和矩形两种形式,典型引线中心距为 1.27mm。 3.8 QFP Quad Flat Package 四边扁平封装器件。指四边具有翼形短引线,采用塑料封装的薄形表面组装集成电引线中心距有 英制和公制,公制尺寸有 1.00mm,0.8mm,0.65mm,0.5mm,0.4mm,0.3mm。外形有正方形和矩形 两种形式。 3.9 BGA Ball Grid Array 球栅阵列封装器件。指在元件底部以矩阵方式布置的焊锡球为引出端的面阵式封装集成电路。目 前有塑封 BGA(P-BGA)和陶瓷封装 BGA(C-BGA)两种。焊锡球中心距有 1.5mm,1.27mm,1mm,0.8mm。 3.10 片式元件。 本标准特指片式电阻器、片式电容器、片式电感器等两引脚的表面组装元件 3.11 光学定位标 PCB上的特殊标志,贴片机用其对贴片元件进行定位,丝印机、点胶机也用其做为定位标记。 3.12 非金属化孔 在 PCB上钻孔,孔壁上不沉铜、不喷锡,通常用 NPLTD表示。 3.13 机械加工图 表明印制板机械加工尺寸及要求的图,俗称外形图。 3.14 标记符号图 表明印制板上元器件安装位置、安装方式和要求的图,俗称字符图。 3.15 印制板组装件 具有电气机械元件或者连接有其它印制板的印制板,其印制板的所有制造工艺、焊接、涂覆已完 成。 3.16 中继孔 用于导线转接的一种贯穿的金属化孔,俗称转接孔或过孔。 3.17 连接盘 导电图形的一部分。用来连接和焊接元器件。当用于焊接元器件时又称焊盘。 4 总则 在整个硬设计中,PCB设计起着关键的连接作用,既要考虑电原理功能上的实现,也要考虑后续 Q/OPT6001A-2003 3 生产、测试、使用、维修、归档继承等方面的因素。同时,有些电原理的功能只能在 PCB的布局阶段 才能实现,如电源滤波、传输线阻抗匹配设计等。 5 基本工艺要求 5.1 组装形式 PCB的设计首先应该确定 SMD(贴装)与 THC(插装)在 PCB正反两面上的布局。不同的组装 形式对应不同的工艺流程,对生产线有不同的要求,必须慎重考虑。在实际的设计中应优选表 1所列 形式之一,避免采用其他形式,采用其他形式需要与相关工艺人员商议。 表1 PCB组装形式 组装形式 示意图 PCB设计特征 1 单面全 SMD 单面装有 SMD 2 双面全 SMD 双面装有 SMD 3 单面混装 单面既有 SMD又有 THC 4 A面混装 B面仅贴简单 SMD 一面混装,另一面仅装简单 SMD 5 A面插件 B面仅贴简单 SMD 一面装 THC,另一面仅装简单 SMD 注 1:简单 SMD是指管脚间距或引线中心距大于 1mm的 SMD。 注 2:在波峰焊的板面上(4、5组装方式)避免出现仅几个 SMD 的现象,它增加了组装流程 5.2 PCB尺寸 5.2.1 尺寸范围 在设计时按需求定 PCB尺寸,但应考虑容易装焊的可行性。从生产角度考虑,最小的单板尺寸应 不小于“宽 120mm×长 120mm”, 一般最理想的尺寸范围是“宽(200mm~250mm)×长(250mm~ 350mm)”。 注 1:贴片机、丝印机、再流焊机、波峰焊机等设备最大可处理 PCB尺寸:460mm×460mm。 注 2:插件线传送导轨最大可调宽度尺寸:400mm。 5.2.2 PCB厚度 PCB的厚度有以下几种:0.5mm,0.8mm,1.0mm,1.5mm,1.6mm, 2.0mm,2.4mm,3.0mm,3.2mm, 6.4mm。 其中,0.5mm和 1.5mm板厚的 PCB用于带金手指板的设计。 5.2.3 PCB铜箔厚度 PCB铜箔厚度有 18μm,35μm,70μm,105μm,也可用 oz/Ft2表示,对应为 0.5 oz/Ft2,1 oz/Ft2, 2 oz/Ft2,3 oz/Ft2。一般表层铜箔选 0.5 oz,内层铜箔选 1 oz。 5.3 PCB外形 Q/OPT6001A-2003 4 a) 对波峰焊,PCB的外形必须是矩形的(四角为 R=1~2mm圆角更好,但不做严格要求)。偏离 这种形状会引起 PCB传送不稳、插件时翻板和波峰焊时熔融焊料汲起等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 b) 对纯 SMT板,允许有缺口,但缺口尺寸须小于所在边长度的 1/3,应该确保 PCB在链条上传 送平稳,见图 1所示。 允许缺口尺寸<1/3L L 图1 PCB外形 c) 对于金手指的设计要求见 GB4588.3。除了插入边按要求设计倒角外,插板两侧边也应该设计 (1~1.5)×45o的倒角或 R1~R1.5的圆角,见图 2所示,以利于插入。 1×450 图2 金手指插板两侧边倒角的设计 d) 对于特殊情况,需要将 PCB设计成非矩形,必须通过拼版方式将整体外形设计成矩形,有利 于装焊,装焊后将附加的拼版部分掰去。 5.4 传送边、挡条边、定位孔 a) PCB应留出两条≥5mm宽度的传送边。通常将 PCB的两条长边(也可为短边,视具体情况)作为 其传送边,以便在流水线上传送。作为传送边,其正反面在离边 5mm的范围内不能有任何元 件或引脚,不要布线。对需要进行波峰焊的非传送边宽度超过 200mm的板,除装有插座的边 外,一般四边都应该留出≥5mm宽度的边,以便传送和加装挡条。如果元件较多,安装面积 不够,可以将元件安装到边,但必须加上工艺传送边(通过拼板方式)。另外,距边≤1mm范 围内不得有导体,否则在 PCB制作时将进行刮铜处理,可能造成缺陷。 b) 每一块 PCB必须在其角部位置设计三个定位孔,以便在线测试和 PCB本身加工时进行定位, 定位孔直径为φ3.2mm。对于大面积的背板,可以选用φ5.0mm。拼版的定位孔设计在传送边。 c) 定位孔、非接地安装孔均应设计成非金属化孔,非金属化孔周围需留出 0.3mm宽的非铜箔区 (即留出封孔圈),以便 PCB制作时能封住孔使之不金属化。 5.5 光学定位标志 对采用光学定位的贴装设备应该设计出光学定位标志。光学定位标志用于贴片机整体自动定位, 要求统一使用圆形定位标志。光学定位标志应该在贴片机的光源照射下有高的对比度。光学定位标志 应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a) PCB整板定位。一个单板应该在 3个角上有光学定位标志。如果是双面都有贴装元件,则每 一面都应该有光学定位标志。见图 3。 b) 细间距器件的定位,对于这种情况原则上引线中心距≤0.5mm的 QFP均应该在其对角位置设 Q/OPT6001A-2003 5 置光学定位标志, 如果几个 QFP比较靠近,可以把它们看作一个整体,在其对角位置只要设 计两个光学定位标志就可以了; c) 拼板 PCB,除了每一块子板要设计光学定位标志外,整个拼板也应设计有光学定位标志。 d) 板级光学定位标志一定要设计成 3个,元件级光学定位标志设计两个即可。中心离边 5mm以 上即可。 e) 光学定位标志应该成对使用,布置于定位要素的对角处。见图 3所示。 IC 基准点 图3 定位标志 f) 光学定位标志设计成Φ1mm的圆形图形,一般为 PCB上覆铜箔腐蚀图形。考虑到材料颜色与 环境的反差,留出比光学定位标志大 1mm的无阻焊区。(放置一个单面焊盘,直径为 1mm,孔 径为 0,阻焊为 1mm;在 Keep Out Layer层同一圆心, 放置一个直径 3mm的园(即直径 3mm 的禁止布线区),以保证如果有自动覆铜时,也不会覆盖这个区域。)见图 4。 图4 光学定位标基准符号设计要求 5.6 PCB拼板设计 5.6.1 拼版布局 拼板设计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小板如何摆放,拼成较大的板。建议以拼板后最终尺寸接近理想的尺 寸(见 5.2.1)为拼板设计的依据。 5.6.2 拼板连接方式 拼板的连接方式主要有双面对刻 V形槽、长槽孔加圆孔和长槽孔三种,视 PCB的外形而定。 a) 双面对刻 V形槽的拼板方式:V形槽适合于外形形状为方形的 PCB,目前 SMT板应用较多,特 点是分离后边缘整齐加工成本低,建议优先选用。V形槽的设计要求如图 5所示。 Q/OPT6001A-2003 6 δ x 图5 V形槽的设计 开 V型槽后,剩余的厚度 X应为(1/4~1/3)板厚。对承重较重的板子可取上限,对承 重较轻的板子可取下限。 b) 长槽孔加圆孔的拼板方式:长槽孔加圆孔的拼板方式,适合于各种外形的子板(小 PCB,相 对于拼后大的板而言)之间的拼板。由于分离后边缘不整齐,对采用导槽固定的 PCB一般尽 量不要采用。长槽孔加圆孔的长槽宽一般为 2.0 mm~3.0 mm,槽长 25 mm~40 mm,槽与槽之 间的连接桥一般为 5 mm~7 mm,并布设几个圆孔,孔径Ф1 mm~2 mm,孔中心距为孔径加 0.3 mm~0.6 mm,板厚取较小值,板薄取较大的值,。分割槽长度的设计视 PCB传送方向、组装工 艺和 PCB大小而定。见图 6。 6.9 3 φ 2 2.4 图6 长槽孔加圆孔的设计要求 5.6.3 连接桥的设计 连接桥的设计主要要考虑:拼板分离后边缘是否整齐;分离是否方便;插装时刚度是否足够。拼 板分离后为了使其边缘整齐,一般将分离孔中心设计在子版的边线上或稍内处,见图 7所示。 子板 图7 连接桥位置的设计 为了分离方便以及满足插装时的刚度需要,连接桥位置和数量的设置应该根据此板的组装工艺具 体考虑。对于纯 SMT板,由于贴片和传送时 PCB不受力,连接桥的设计可以稀疏一些。对于需要进 行波峰焊的板,由于插件和传送都受到单方向力的作用,如果连接桥刚度不足,波峰焊焊接时会严重 变形,插件时有可能使拼板在连接桥处因压力而断开,因此,对波峰焊的 PCB连接桥设置应密些,见 图 8所示(图中连接桥的数量仅代表多少,具体设置多少个应根据板子大小决定)。 Q/OPT6001A-2003 7 连接桥位置 传送方向 传送方向 (a)纯 SMT板拼板连接桥的布设 (b)混装板拼板连接桥的布设 图8 拼板连接桥的布示意图 5.7 孔位图和非金属化孔的表示 在 PCB的设计中应区分金属化和非金属化孔。 非金属化孔周围应该设禁止布线区,以免紧固件接触电路,直径大小根据紧固件的尺寸决定。 5.8 铜箔与边框的间距 边框露铜容易造成一系列的问题,边缘腐蚀,与机壳短路等等。因此要求,在 PCB板覆铜时要离 开板边缘最少 1mm。如果有电源、地层,则在电源、地层应沿 PCB外框线画一条 2mm宽的隔离线。 如图 9所示。同时地层的边框应比电源层的边框宽 5mm。 图9 为保证边框不露铜使用的隔离线 6 布局 6.1 元件尽可能有规则地均匀分布排列。有规则地排列方便检查、利于提高贴片/插件速度;均匀分 布利于焊接工艺的优化。更不允许相碰、叠放。布局后应对照元件库检查是否有元件叠置现象,以确 保所使用的封装尺寸符合实际元件的尺寸,元件叠置会导致生产困难甚至无法安装。如图 10。 6.2 对于贴片元件,考虑到元器件制造误差、贴装误差以及检查和返修之需,相邻元器件焊盘之间 间隔不能太近,建议按照以下原则设计: a) PLCC、QFP、SOP各自之间和相互之间间隙≥2.5mm; b) PLCC、QFP、SOP与 Chip 、SOT之间间隙≥1.5mm; c) Chip、SOT各自之间和相互之间间隙≥0.7mm; d) BGA与其他元件的间隙≥5mm。 Q/OPT6001A-2003 8 烫坏 短路 元件叠置现象:叠放、相碰 图10 不良布局实例 6.3 元器件在 PCB上应均匀分布,大质量器件和大功率器件分散布置,大功率元件周围不应布置热 敏元件,要留有足够的距离。对大功率发热元器件,一般不应贴板安装,其周围不能布设热敏元器件, 以免产生的热量影响热敏元器件正常工作。 6.4 各单盘端子连线的隔离驱动 IC的位置必须尽量放置在离端子最近的地方,保证输入输出连线最 近。 6.5 需要安装较重的元件时,应安排在靠近印制板支承点的地方,使印制板的翘曲度减少最小。还 应计算引脚单位面积所承受的力,当该值≥0.22 牛顿/mm2 时,必须对该模块采取固定措施,不能仅 仅靠引脚焊接来固定。 6.6 元件排列的方向和疏密程度应有利于空气的对流。元件通常按向左、向上方向放置,如果布线 困难,也可以向下、向右放置。元件标志的放置位置以能够明确判定标志与元件的对应关系为准。 6.7 对于有结构尺寸要求的单板,其元器件的允许最大高度应为: a) 元器件的允许最大高度=结构允许尺寸-印制板厚度-4.5mm; b) 超高的应采用卧式安装。 6.8 石英谐振器一般考虑卧放,其金属壳下面应敷设绝缘双面胶;立放应加绝缘垫。 6.9 金属壳体的元件,注意不要与别的元件或印制导线相碰。 6.10 较大器件的布置要注意装配时的方便。 6.11 面板指示灯、复位开关、印制插头、转接插座、针床定位孔按结构要求位置设计。外部操作的 开关、指示灯应方便使用,接插头位置应方便装卸。 6.12 插件焊接面上贴片元件的布局(即波峰焊面上贴片元件的布局) 6.12.1 允许放置贴片元件种类 采用波峰焊焊接的贴片元件只能是以下这些种类: ─ 贴片电阻 Q/OPT6001A-2003 9 ─ 贴片电容 ─ SOT(引线中心距≥1mm)(除特殊要求,不推荐使用)。 ─ SOP(引线中心距≥1mm)(除特殊要求,不推荐使用)。 6.12.2 放置方向 采用波峰焊焊接贴片元件时,常常因前面元件挡住后面元件而产生漏焊现象,即通常所说的遮蔽 效应。因此,必须将元件引线垂直于波峰焊焊接时 PCB的传送方向,即按照图 11 所示的正确布局方 式进行元件布局,且每相邻两个元件必须满足一定的间距要求(见下条),否则将产生严重的漏焊现象。 PCB传送方向 正确布局 不正确布局 图11 贴片元件的布局 6.12.3 间距要求 波峰焊时,两个大小不同的元件或错开排列的元件,它们之间的间距必须≥2.5mm.。否则,前面 的元件可能挡住后面的元件,造成漏焊。如图 12所示。 ≥2.5 ≥2.5 图12 间距要求 6.13 常用插装元件安装方式的选取 插装元件安装方式决定了元件的安装空间,因此设计时也必须考虑。 a) 电阻器一般选水平安装方式,2W以上架高安装,见图 13。对一些较大功率电阻器,为散热需 要,也可以采用立式安装方式; b) 电解电容器可以立式安装也可卧式安装,对于立式安装推荐采用带自锁弯短引线,如图 14 所 示。 c) 对有机膜、瓷介电容器一律立式带自锁弯安装,离板面距离≥3mm,见图 14左部。 d) 晶振器件立式安装须加绝缘片,或卧式安装,见图 15。 e) 通过软线固定的磁环必须用玻璃胶固定,见图 16。 f) 通过硬线固定的磁环可以不予加固。 Q/OPT6001A-2003 10 g) 散热器的固定严禁悬空安装。 图13 电阻器的安装 图14 电容器的安装 绝缘垫 图15 晶振器的安装 胶 图16 瓷环的安装 6.14 如果元件放在焊接面,那么元件的外形和字符都要放在焊接面。 7 布线 7.1 布线的基本原则 布线是印制板设计图形化的关键阶段,设计中考虑的许多因素都应在布线中体现,合理的布线有 可能使电路获得最佳性能。 布线时应考虑如下原则: a) 布线面的选择顺序应是单面、双面和多层,布线密度应综合结构要求、加工条件限制和电性 能要求等各项因素合理选区。在布线密度允许的条件下,应适当放宽导线宽度和间距。 b) 两相邻面的印制导线应采取相互垂直、斜交、或弯曲走线,避免互相平行,以减小寄生耦合。 在同一面布设高频电路的印制导线,也应避免相邻导线平行段过长,以免发生信号反馈或串 扰。 c) 线拐弯处的外拐角应成圆形或圆弧形,以免在高频电路中造成辐射干扰和衰减。避免使用直角 拐角或 45度拐角,推荐使用 135度拐角和圆弧形拐角。 Q/OPT6001A-2003 11 7.2 布线密度设计 在组装密度许可的情况下,选用较低密度布线设计,以提高无缺陷和可靠性的制造能力,常用布 线密度设计参考表 2。 表2 布线密度说明 (单位 mm) 布线密度 一般 较密 高密度 甚高密 2.54mm网格 通孔间布线 示意图 线 宽 0.3 0.25 0.2 0.15 线 间 隔 0.3 0.25 0.2 0.15 焊盘外径 1.78 1.67 1.54 1.5 7.3 焊盘与印制线的连接 焊盘与印制线的连接设计主要是针对再流焊时元件处于浮动状态,为防止元件位置变动、防止每 个焊盘上焊膏不同时熔化情况的产生而考虑的,对波峰焊面上所布元件可以不考虑。 a) 对于两个焊盘安装的元件,如电阻、电容,与其焊盘连接的印制线最好从焊盘中心位置对称 引出,且与焊盘连接的印制线必须具有一样宽度,如图 17 所示。 b) 与较宽印制线连接的焊盘,中间最好通过一段窄的印制线过渡,这一段窄的印制线通常被称 为“隔热路径”,否则,对 2125(英制即 0805)及其以下 CHIP类 SMD,焊接时极易出现“立片” 缺陷。具体要求如图 18所示。 c) 对焊盘、过孔与连线的连接,采用水珠连接方式,可有效解决连线与焊盘、过孔的连接牢固 问题。 正确的设计 不好的设计 图17 阻容元件焊盘与印制线的连接 7.4 过孔位置的设计 过孔的位置主要与再流焊工艺有关,过孔不能设计在焊盘上,更不允许直接将过孔作为 BGA 器 件的焊盘来用,应该通过一小段印制线连接,否则容易产生“立片”、“焊料不足”缺陷,见图 18所示。 如果过孔焊盘涂敷有阻焊剂,图 18 所示距离可以小至 0.1mm。而对波峰焊一般希望过孔与焊盘靠得 近些,以利于排气。 Q/OPT6001A-2003 12 >0.5mm <0.4mm 图18 隔热路径的设计 ≥0.25mm 图19 导通孔位置的设计 7.5 大面积电源区和接地区的设计 7.5.1 面积超过φ25mm大面积电源区和接地区,如果无特殊需要,一般都应该开设窗口,以免其在 焊接时间过长时,产生铜箔膨胀、脱落现象,如图 20所示。 图20 大面积铜箔区窗口的设计 7.5.2 覆铜面及电源、地层与焊盘相联时应以 Thermal relief的方式连接,图 21所示形状,以免大面 积铜箔传热过快,影响元件的焊接质量,或造成虚焊,对于有电流要求的特殊情况允许使用阻 焊膜定义的焊盘。 图21 花焊盘的设计 7.6 引脚的连接 对于 QFP等引脚间距很小(小于 0.5mm)的器件,两脚相连时不可直接相连,而应通过引出线相 连,否则在生产目检时容易与焊盘搭锡混淆。如图 22。 Q/OPT6001A-2003 13 图22 高密度引脚间距时,引脚间连接方式 8 基本参数 8.1 最小线宽与最小线距 对于一般数字电路来说,最小线宽和线距受生产工艺条件限制。太细易断路;太密易短路;太宽 则无法布通。布线完成后,必须进行 DRC检查。 表3 推荐最小线宽最小线距参数 布线密度 最小线宽、线距(mm) 一般 0.3 较密 0.25 高密度 0.2 甚高密度(一般不用) 0.15 8.2 孔径 焊盘和过孔的孔径均是指喷锡以后的孔径。生产厂家会自动加大钻孔尺寸,以保证喷锡后的孔径 等于钻孔图中标示的孔径。如表 4。 表4 推荐优先采用的孔径系列 公制(mm) 公制(mm) 0.25 0.9 0.4 1.0 0.5 1.3 0.6 1.6 0.7 2.0 0.8 8.3 过孔 目前采用贯通式过孔(through hole),如果因为布线密度问题需要采用埋孔(blind/buried via)应 先与厂商协商。 如果 PCB要过波峰焊,过孔不应覆盖绿油;如果都是 SMT器件,则过孔应该覆盖绿油,否则在 Q/OPT6001A-2003 14 线测试的真空泵无法工作。 表5 过孔系列尺寸 外径(mm) 内径(mm) 过孔1 0.66 0.25 过孔2 1.0 0.5 过孔3 1.27 0.71 最小过孔 0.61 0.25 8.4 焊盘 焊盘除了要求电气连接性能以外,还要求有一定的可焊性和机械强度。一般焊盘应留有足够的焊 环宽度,以保证焊接的可靠性,焊环宽度受布线密度影响。通常越大的焊盘焊环宽度越大。对于常用 的 IC和接插件,焊环宽度可选 0.33mm~0.41mm之间。对于压接式焊盘,焊环允许减小。允许的最小 焊环宽度为 0.20mm。 表6 推荐优先选用的过孔、焊盘外径数值系列 公制(mm) 公制(mm) 0.66 1.50 0.75 1.55 0.90 1.80 1.00 2.00 1.25 2.50 表7 常用元件的焊盘和孔径 元件名称 引脚间距(mm) 焊盘(mm) 孔径(mm) 封装名称 1/4电阻1(普通电阻) 12.70 1.57 0.8 AXIAL0.5 1/4电阻2 (普通电阻) 10.16 1.57 0.8 AXIAL0.4 2W电阻 17.78 1.78 0.9 AXIAL0.7 普通二极管 12.70 1.57 0.7 DIODE0.5A 粗腿二极管 12.70 1.78 0.9 DIODE0.5B 普通三极管1 2.54 1.57 0.8 TO-126 普通三极管2 1.57 0.8 TO-92 电源滤波电感 5.08 1.78 1.0 RB0.2 电解电容10uF/25V 2.54 1.57 0.8 RB.1/2 电解电容100uF/25V 3.81 1.57 0.8 RB.15/.3 电解电容1000uF/25V 5.08 1.57 0.8 RB.2/4 瓷片、独石电容 5.08 1.57 0.8 RAD0.1 发光二极管1 2.54 1.57 0.8 LED0.1 双排插 2.54 1.78 1.0 IDCXX 注:详细的焊盘孔径数值
本文档为【PCB设计标准-和记奥普泰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95148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209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0
分类:互联网
上传时间:2011-03-18
浏览量:15